内容简介
袁枚的《随园诗话》,是清代影响优选的论诗之作。此书论述广泛,从诗人先天的资质到后天的培养、从写景言情到咏物论史、从立意构思到谋篇炼句、从韵律辞章到比兴托物、从诗的修改鉴赏到诗的选篇与评论,从诗的方方面面体现其以『性灵』为主的诗歌理论批评主张。书中选录大量诗作,为反拟古、反考据为诗及使诗歌回归抒写真性情起了极大作用,扭转了一代诗风,在中国文学理论目前做出了极大的黄献。 (清)袁枚 著作 王辉 译者 袁枚(1716-1797年),清代诗人、诗论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袁枚是乾隆、嘉庆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为“乾隆三大家”。乾隆四年(1739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乾隆七年外调做官,曾任江宁、上元等地知县,政声好,很得当时总督尹继善的赏识。三十三岁父亲亡故,辞官养母,在江宁(南京)购置隋氏废园,改名“随园”,筑室定居,世称随园先生。自此,他就在这里过了近50年的闲适生活,从事诗文著述,编诗话发现人才,奖掖后进,为当时诗坛所宗。袁枚24岁参加朝廷的科考,试题是《赋得因风想玉珂等 《随园诗话》是清代文学理论著作,袁枚著。随园,在江宁(今南京)小仓山,是袁枚辞官悟所筑别墅名。袁枚的诗话即撰写于此,故名《随园诗话》。不得不承认,《随园诗话》这本书,真的让我大开眼界!我以前总觉得,那些古代的诗歌,要么就是特别晦涩难懂,要么就是情情爱爱,离我的生活太远。但这本书,完完全全地改变了我的看法。它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通往另一个世界的大门,让我看到了诗歌背后更真实、更生动的样子。 这本书不是那种一本正经地讲授知识的教材,而是更像是一场和古代文人的“深度对话”。作者以一种极其自由、随性的方式,穿梭于不同的时代,讲述着不同诗人的故事。他不是在“教”你诗歌,而是在“带”你体验诗歌。我读的时候,感觉就像坐在一条小船上,在历史的长河中缓缓漂流,时而停靠在某个诗人的岸边,听他们诉说创作的苦乐,时而又被浪潮推向下一个目的地。 书中那些关于诗歌的点评,我都觉得特别有启发。它们不像很多书那样,只是告诉你“这首诗好在哪里”,而是会告诉你“为什么好”,以及这句诗背后的故事和作者的情感。我尤其喜欢那些关于“推敲”字句的记载,让我觉得原来创作一篇流传千古的作品,背后竟然需要如此精心的打磨和思考。 这本书的另一个亮点,就是它对生活的热情。作者不仅仅是在关注诗歌,他似乎对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都充满了兴趣,无论是自然的风光,还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都被他赋予了诗意的解读。读着读着,我也会不自觉地去留意身边那些被我忽略的美好,去感受生活中的点滴乐趣。 我感觉自己读完这本书,不单单是认识了更多的诗歌,更是认识了那些诗歌背后的人,以及他们所生活的那个时代。它让我觉得,诗歌是可以融入生活的,生活也可以充满诗意。这种感觉,真的非常棒。
评分《随园诗话》这本书,我真的要好好夸一夸!在此之前,我对古典诗歌的了解,基本上就是课本上的那些,感觉总是有点距离感。但是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感觉自己一下子就走进了那个时代,和那些诗人们成为了朋友。 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鲜活”。它不是那种枯燥地罗列诗歌和作者的“百科全书”,而是充满故事性和人情味。作者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导游,带着我们去探访那些伟大的诗人和他们的创作源泉。他讲述的方式非常生动,有时候幽默,有时候又充满感慨,让人觉得一点也不枯燥。 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一些细节的描绘,比如某个诗人是如何因为看到一株花而写出一首诗,或者是在某个特定的情境下,如何激发了他创作的灵感。这些细节让我觉得,那些诗歌的诞生,原来是如此的自然和真实,并不总是那种“苦思冥想”的结果。 而且,书中对诗歌的点评,也绝非是那种程式化的分析。作者常常会跳出“诗歌本身”,去谈论作者的人生经历,当时的社会背景,甚至是一些生活中的趣事。这种“多维度”的解读,让我能更深入地理解一首诗的内涵,也能感受到作者在创作时的复杂情感。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很特别,既有古文的韵味,又非常通俗易懂,让人读起来毫无压力。我常常会一边读,一边想象书中描绘的场景,感觉自己也置身其中,和那些诗人们一起感受那个时代的风雅。 总而言之,这本书让我对古典诗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它不仅仅是一本读物,更像是一种精神的享受,让我觉得生活也因此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评分我得说,《随园诗话》这本书,绝对是我近期读过最令我惊喜的一本!我本来以为它会是一本比较严肃、偏学术的著作,但结果完全出乎我的意料,它竟然如此有趣、如此“有料”! 它给我的感觉,更像是一本“古代文人的八卦集锦”加上“诗歌创作的幕后故事”。作者没有给我一种说教的感觉,反而像是一个非常了解情况的老朋友,坐在我旁边,给我娓娓道来那些关于诗歌、关于诗人的各种奇闻轶事。 我特别喜欢书中那些关于诗人们生活细节的描写,比如他们的日常起居,他们的朋友交往,甚至是一些不为人知的趣事。这些内容让那些曾经只存在于书本上的名字,变得鲜活起来,有了血有肉,有了自己的个性和情感。我不再是那个仅仅仰望他们作品的读者,而是感觉自己好像参与了他们的生活,了解了他们创作背后的种种经历。 关于诗歌本身的解读,也让我耳目一新。作者不是那种死板地分析诗句的意义,而是更注重挖掘诗句背后隐藏的故事和情感。他常常会引用一些有趣的典故,或者是一些生活中的小事,来解释一首诗的妙处。这种解读方式,让我觉得诗歌离我更近了,也更容易理解了。 书中还穿插了作者自己对生活、对美的感悟,这些文字充满了智慧和哲理,又一点也不显得深奥。读起来,既能增长见识,又能获得心灵的启迪。我感觉自己仿佛在和一位风趣幽默、学识渊博的长者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非常吸引人,既有古文的典雅,又不失现代的流畅。它让我在阅读中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也让我对诗歌有了全新的认识。总而言之,这本书真的非常值得一读,它能让你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收获满满。
评分这本《随园诗话》真是一场意外的惊喜!我原本只是因为书名有些古典意境,抱着随便翻翻的心态购入,没想到却彻底被它吸引住了。它不像我之前读过的许多诗歌鉴赏类书籍那样,枯燥地罗列名家名作,进行生硬的分析。相反,这本书以一种极其生动、甚至可以说是“接地气”的方式,将那些曾经遥不可及的古代诗人们的生活、情感以及创作的瞬间,一点点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作者似乎是一位特别懂得生活、又对诗歌充满热情的长者,他信手拈来,将那些历史的碎片、文人的轶事,编织成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读的时候,我常常会想象自己也置身于那个风雅的年代,与那些才华横溢的诗人对饮畅谈,听他们谈论心中的诗情画意,或是为一句佳作拍案叫绝。书中那些关于创作的细节,比如一个词语的推敲,一句诗的灵感来源,都让我感到前所未有的亲切。我不再是那个仰望星空的读者,而是仿佛能触碰到星辰闪耀的温度。 这本书最大的魅力在于它的“人情味”。它没有居高临下的说教,而是娓娓道来,如同好友相邀,共品一杯香茗,细聊古人的风雅。那些关于诗歌的评论,也都带着作者深厚的学养和真挚的情感,绝非空洞的理论堆砌。我尤其喜欢那些篇幅不长,却充满智慧的点评,它们往往能点醒我,让我从全新的角度去理解一首诗,去感受诗人当时的心境。 总而言之,《随园诗话》是一本读起来让人心情愉悦的书,它不仅让我重新认识了许多古典诗歌,更让我对诗歌背后的文化和人情有了更深的理解。我发现,诗歌从来都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鲜活的情感、灵动的思想,以及对生活最真挚的热爱。这本书就像一位老友,用温和而充满智慧的声音,引领我走进了那个充满诗意的世界,让我流连忘返,回味无穷。
评分我必须说,《随园诗话》这本书给我的阅读体验,简直是一种颠覆!我本来对这类涉及古典文学的书籍,总有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觉得离我太远,不容易亲近。但这本书完全打破了我的固有印象。它不是一本纯粹的学术论著,也不是一本简单的诗集,而是更像是一本充满生活气息的“文人笔记”。 作者在书中,不是那种一本正经地去分析诗歌的格律、意境,而是更侧重于讲述诗歌创作背后的故事,那些有趣的典故,那些才子佳人的风流韵事,还有那些文人墨客在特定情境下的心路历程。读着读着,我感觉自己仿佛穿越了时空,亲眼目睹了那些诗句是如何被创造出来的,那些优美的词藻又是如何从他们笔下流淌出来的。 书中有很多篇幅,都集中在一些不太为人熟知的诗人和他们的作品上,但作者却能用极其生动、幽默的笔触,将这些人物和作品展现在我眼前,让我觉得他们仿佛就生活在我身边一样。这种“平视”的视角,让我不再觉得那些古人是遥不可及的神坛人物,而是鲜活的、有血有肉的普通人,他们也有喜怒哀乐,也有才情和困顿。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充满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他不仅仅是在谈论诗歌,更是在赞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那些自然的美景,那些人与人之间的情谊,都被他用充满诗意的语言描绘出来。这本书读起来,一点也不费力,反而像是在听一位博学而风趣的长辈在讲故事,让你不知不觉地沉浸其中,学到很多,又感到无比的轻松和愉快。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既有文言文的典雅,又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让人感觉非常舒服。它让我明白,原来古典诗歌并不是只有阳春白雪,它也可以如此贴近生活,如此充满人情味。
评分,
评分纸张有点粗糙,配图模糊,应该是盗版的,毕竟这么便宜
评分书质量可以,值得一买。
评分中华精粹,国之经典,值得你细细品位。
评分,
评分额,凑单,感觉虚大,不是很满意
评分纸张有点粗糙,配图模糊,应该是盗版的,毕竟这么便宜
评分值得拥有!!!纸张不错!
评分印刷、装帧都不错,可惜不是全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