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兩部中國中古史的傳世傑作,閤為一冊。 兩書均撰寫於抗日戰爭的艱難環境中。前書係統論述瞭漢魏到隋唐文物製度的淵源與流變,提齣著名的隋唐製度“三源流說”,提綱挈領地說明中古曆史衍化變遷的脈絡。後書是前書的姊妹篇,討論瞭統治階級、黨派分野、內政外交諸專題,提齣“種族與文化”的史學觀念,對有唐一代政治史作瞭極為精闢的論述。
ttom:0; mso-pagination:widow-orphan; font-size:13px; 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serif";}
陳寅恪(1890—1969),江西修水人。早年留學日本及歐美,就讀於德國柏林大學、瑞士蘇黎世大學、法國巴黎高等政治學校和美國哈佛大學。1925年受聘清華國學研究院導師,迴國任教,兼任中央研究院曆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抗戰期間,先後任教於西南聯閤大學、香港大學、廣西大學和燕京大學。1946年迴清華大學任教。1949年南遷廣州,為中山大學教授。
陳寅恪是一位對中國近現代學術文化發展作齣重大貢獻的卓越學者。他在魏晉南北朝史、隋唐史、濛古史、西域民族史、宗教史、古典文學、敦煌學等諸多領域的精湛研究,均達到很高的境界,具有開拓和奠基的意義。他以終生的學術實踐標舉現代學術精神,産生瞭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作者簡介
陳寅恪(1890—1969),江西修水人。早年留學日本及歐美,就讀於德國柏林大學、瑞士蘇黎世大學、法國巴黎高等政治學校和美國哈佛大學。1925年受聘清華國學研究院導師,迴國任教,兼任中央研究院曆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抗戰期間,先後任教於西南聯閤大學、香港大學、廣西大學和燕京大學。1946年迴清華大學任教。1949年南遷廣州,為中山大學教授。
陳寅恪是一位對中國近現代學術文化發展作齣重大貢獻的卓越學者。他在魏晉南北朝史、隋唐史、濛古史、西域民族史、宗教史、古典文學、敦煌學等諸多領域的精湛研究,均達到很高的境界,具有開拓和奠基的意義。他以終生的學術實踐標舉現代學術精神,産生瞭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目錄
一 敘論
二 禮儀
附:都城建築
三 職官
四 刑律
五 音樂
六 兵製
七 財政
八 附論
精彩書摘
魏書叁捌袁式傳(北史貳柒袁式傳同)略雲:
袁式,陳郡陽夏人。父淵司馬昌明侍中。式在南曆武陵王遵谘議參軍,與司馬文思等歸姚興。泰常二年歸國,為上客,賜爵陽夏子。與司徒崔浩一麵便盡國士之交。是時朝儀典章悉齣於浩,浩以式博於古事,每所草創,恒顧訪之。式瀋靖樂道,周覽書傳,至於詁訓倉雅偏所留懷,作字釋未就。
寅恪案:崔浩傳所謂外國遠方名士,當即指河西諸學者或袁式而言。其以左傳卦解易,張湛、宗欽、段承根俱主其說,實為漢儒舊誼,今日得尚秉和先生易林解詁一書,愈可證明者也。蓋當日中原古誼,久已失傳,崔浩之解,或齣其傢學之僅存者,然在河西則遺說猶在,其地學者,類能言之。此浩所以喜其與傢學冥會,而於河西學者所以特多薦拔之故歟?劉曬之注人物誌,乃承曹魏纔性之說者,此亦當日中州絕響之談也。若非河西保存其說,則今日亦無以窺見其一斑矣。程駿與劉曬之言,乃周孔名教與老莊自然閤一之論,此說為晉代清談之焦點,王阮之問答(世說新語文學篇阮宣子有令問條,以為阮修答王衍之言,晉書肆玖阮瞻傳則以為阮瞻對王戎之語,其他史料關於此者亦有歧異,初視之似難定其是非。其實此問若乃代錶當時通性之真實,其個性之真實雖難確定,然不足緻疑也。
……
前言/序言
隋唐製度淵源略論稿 唐代政治史述論稿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評分
☆☆☆☆☆
京東的書很便宜,今年都在京東買書而沒有在亞馬遜買書,把書架的書換瞭一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評分
☆☆☆☆☆
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斯人已逝,斯文長存!
評分
☆☆☆☆☆
還有 非常快 24小時同城到達 這個必須點贊!?
評分
☆☆☆☆☆
印刷精美竪版繁體,怪不得一直不參加活動。圖書小貴但值得購買,收藏或者閱讀,悲傷勇敢陳列
評分
☆☆☆☆☆
書非常好,印刷也可以,也很喜歡在京東買,主要是京東的快遞很快,解決瞭書到慢,等待的心情會很復雜。因此喜歡在京東上買,書不好還有售後服務,很貼心。所以在買書時一般都選擇京東,活動多。
評分
☆☆☆☆☆
不錯的書,很好,哈哈哈哈哈哈哈
評分
☆☆☆☆☆
這套書終於配齊瞭,這本書2017年印刷,紙張不錯,字跡清晰。
評分
☆☆☆☆☆
買活動很給力,買瞭好多好多心儀的好書,估計要看好久好久瞭。讀書始終都是一件入抽絲版的慢事情。美一本都是作者心血凝聚而成!都是一個一個好故事!好書值得擁有^O^
評分
☆☆☆☆☆
陳寅恪是一位對中國近現代學術文化發展作齣重大貢獻的卓越學者。他在魏晉南北朝史、隋唐史、濛古史、西域民族史、宗教史、古典文學、敦煌學等諸多領域的精湛研究,均達到很高的境界,具有開拓和奠基的意義。他以終生的學術實踐標舉現代學術精神,産生瞭廣泛而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