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SL 704-2015):水闸与泵站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Specifications for Geological Survey of Sluices and Pumping Stations]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SL 704-2015):水闸与泵站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Specifications for Geological Survey of Sluices and Pumping Stations]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编
图书标签:
  • 水利工程
  • 工程地质
  • 水闸
  • 泵站
  • 勘察规范
  • SL 704-2015
  • 行业标准
  • 地质勘察
  • 规范
  • 水利行业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ISBN:155170207
版次:1
商品编码:11751076
包装:平装
外文名称:Specifications for Geological Survey of Sluices and Pumping Stations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5-04-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51
字数:5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SL 704-2015):水闸与泵站工程地质勘察规范》共11章和4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有:
  ——水闸与泵站工程地质勘察的基本原则和规定;
  ——水闸与泵站工程地质勘察的目的和任务;
  ——水闸与泵站工程地质勘察的内容;
  ——水闸与泵站工程地质勘察的方法。

内页插图

目录

1总则
2术语
3基本规定
4规划阶段工程地质勘察
5项目建议书阶段工程地质勘察
5.1 勘察内容
5.2 勘察方法
6可行性研究阶段工程地质勘察
6.1 勘察内容
6.2 勘察方法
7初步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察
7.1 勘察内容
7.2 勘察方法
8招标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察
9施工详图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察
10特殊性岩土勘察
10.1 软土
10.2 膨胀性岩土
10.3 黄土
10.4 红黏土
10.5 填土
10.6 盐渍土
10.7 多年冻土
11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勘察
11.1 一般规定
11.2 安全鉴定勘察
11.3 加固设计勘察
附录A 场地复杂程度划分
附录B 不同勘察阶段工作量布置
附录C 原位测试方法选择及应用
附录D 各阶段勘察报告附图、附件
标准用词说明
条文说明

前言/序言


好的,这是一本关于水利工程地质勘察的规范,书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SL 704-2015):水闸与泵站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以下是一本不包含此书内容的图书简介,聚焦于水工建筑物钢结构设计与施工,旨在为相关工程技术人员提供详实的参考与指导。 --- 水工钢结构设计与施工精要:理论基础、结构分析与工程应用 作者: [此处可填写一组资深结构工程师或学者的署名] 出版社: [此处可填写某知名专业科技出版社名称] ISBN: [此处可填写一个虚构或通用的ISBN号] 开本/页数: 16开 / 约850页 定价: [此处可填写一个合理的价格区间] --- 内容概述 本书全面深入地探讨了水工建筑物中广泛应用的水工钢结构(如大型节制闸门、拦污设备、水轮机蜗壳、压力钢管以及相关附属结构)的设计理论、结构分析、材料选择、施工安装及运营维护等关键环节。本书旨在弥补当前设计规范在复杂水工环境下钢结构特殊性处理方面的不足,结合国内外最新的工程实践与研究成果,提供一套系统、实用的技术指导体系。 全书结构严谨,内容详实,理论与工程应用紧密结合,特别侧重于解决水工钢结构在长期服役于水下或高湿环境中所面临的腐蚀、疲劳、动水压力以及抗震等复杂问题。 第一部分:水工钢结构基础理论与材料 本部分为后续复杂设计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第一章 绪论与标准体系 简要回顾了水工钢结构在水利工程中的地位与发展历程,梳理了国内外相关设计规范的演变脉络,重点阐述了水工钢结构区别于一般建筑钢结构的特殊环境要求(如水流冲刷、气蚀、冰载及高水压)。 第二章 钢材性能与水工环境适应性 详细分析了碳素结构钢、低合金高强度钢以及不锈钢在水工环境下的力学性能、焊接性能与抗腐蚀性能。重点讨论了水下服役对钢材韧性、疲劳极限的影响,并提出了针对特定水域(如高含盐度、高流速或存在微生物腐蚀的区域)的钢材选型原则和水工涂层保护技术(如重防腐涂料、阴极保护)的选用标准。 第三章 钢结构连接技术 系统阐述了水工钢结构中常用的连接方式,包括高强度螺栓连接、焊缝连接及复合连接。详细讨论了水下焊接工艺控制要点、无损检测(NDT)技术在钢结构质量控制中的应用,并对不同形式的焊缝疲劳寿命评估方法进行了深入对比分析。 第二部分:水工钢结构设计原理与分析 本部分是全书的核心,聚焦于结构承载力与稳定性的计算方法。 第四章 静力与动力荷载分析 全面梳理了水工钢结构设计必须考虑的荷载体系,包括恒载、活载、水压力(静水压力、动水压力)、冰载、船撞载荷以及温度应力。重点阐述了采用有限元分析(FEA)进行复杂节点和整体结构应力分析的方法,并对动水压力场的模拟技术进行了详尽的介绍。 第五章 疲劳与断裂力学在钢结构中的应用 针对水工钢结构频繁启闭和交变应力作用的特点,深入探讨了疲劳设计理论。详细介绍了S-N曲线的选取、有效应力范围的确定方法,以及疲劳损伤累积的评估模型。针对关键部位(如焊缝边缘、螺栓孔附近)的裂纹扩展速率和剩余寿命预测给出了工程化的计算流程。 第六章 水工钢结构稳定性设计 讨论了在水流作用下,受压杆件和板件的屈曲问题。重点分析了侧向约束条件对钢结构整体稳定性的影响,并结合水流切应力、浮力效应,提出了更贴合水工实际的失稳判据。 第七章 特殊结构设计要点 (一)水闸启闭设备钢结构: 针对闸门主梁、侧耳挡水结构和吊耳的应力集中问题,提供了优化设计建议和施工允许偏差控制标准。 (二)压力钢管设计: 聚焦于大型压力钢管的环向、纵向应力分析,以及支墩与钢管的连接设计。阐述了钢管的衬垫、紧固与防腐措施,特别关注了温度梯度引起的应力变化。 (三)水轮机蜗壳与尾水管结构: 探讨了钢制水轮机壳体的非对称荷载响应,以及其在基础约束下的应力分布特性。 第三部分:钢结构施工、安装与质量控制 本部分侧重于将设计转化为实际工程的施工技术与质量保障体系。 第八章 预制、运输与现场拼装 详细介绍了大型水工钢结构构件的工厂预制流程、尺寸精度控制、运输方案的制定(包括超限构件的打包与路径规划)。对现场的吊装顺序、高精度定位技术(如激光测量)的应用进行了规范化阐述。 第九章 水下安装与焊接技术 专门针对水下结构安装的特殊性,介绍了水下作业的风险评估、临时支撑结构的设计与监测。详述了水下干法、湿法焊接工艺的选择标准、焊接质量的现场控制流程,以及水下修复技术(如环氧砂浆修补、钢板粘贴加固)。 第十章 涂装与防腐工程 系统介绍了水工钢结构的全生命周期防腐策略。从基材处理(喷砂等级)、底漆、中间漆到面漆的选择,对比了不同重防腐体系(如富锌/环氧/聚氨酯体系)的适用性。重点阐述了现场涂装的温湿度控制、膜厚检测与质量验收标准。 第十一章 结构监测与运营维护 提出了水工钢结构投入使用后的健康监测方案,包括应变、位移、腐蚀速率的在线监测技术。指导工程师如何根据监测数据,制定科学的定期检查与预防性维修计划,延长结构使用寿命。 --- 本书特色 1. 聚焦水工特殊性: 区别于通用结构设计书籍,本书完全围绕水工环境的极端要求(水力、冰载、腐蚀)展开论述。 2. 工程案例丰富: 穿插引用了国内外大型水电站、船闸、水库等工程的实际设计和失效案例,提供宝贵的经验教训。 3. 规范与前沿结合: 在现有国家和行业标准的基础上,融入了近年来在高性能材料和结构优化设计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适用对象 水利、土木、海洋工程领域的设计工程师、施工管理人员、质量监督人员、科研院校的师生以及相关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 --- [封底推荐语示例] > 本书是水工钢结构设计与施工领域不可或缺的权威参考书,它将复杂的理论计算转化为可操作的工程指南,是确保水工结构安全、经济运行的关键钥匙。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相当考究,封面的设计简洁大气,主色调沉稳,很符合行业标准的专业调性。纸张的质感摸上去厚实而细腻,印刷清晰度极高,无论是文字还是图表,细节都处理得非常到位,这对于需要反复查阅和参考的专业技术书籍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加分项。在实际使用中,我发现书本的开本尺寸拿在手里非常顺手,便于携带和在现场工作时翻阅。内页的排版布局也体现了设计者的用心,段落之间的留白恰到好处,使得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视觉疲劳,这对于需要长时间专注于复杂技术规范的工程师来说,是极其友好的。整体来看,这本书的物理成品质量已经达到了行业内高水准的水平,让人在翻开它进行学习和工作之前,就对其内容的权威性和严谨性有了初步的信赖感。这种对细节的关注,往往预示着内容本身同样是经过了深思熟虑和严格检验的。

评分

从实际应用的角度来看,这份规范在技术指标的确定上显得尤为务实和严谨。我注意到其中对特定勘察方法的适用性描述非常审慎,它没有盲目推崇某一种“万能”技术,而是根据水闸与泵站结构对地基承载力和渗透性的特殊要求,明确指出了声波透射法、电阻率法等物探手段在特定地质条件下的优缺点和适用深度范围。这种细致入微的指导,极大地减少了现场工作中因方法选择不当而导致的返工或数据偏差。它似乎强调的是“因地制宜”和“目标导向”,确保每一次投入的勘察资源都能最有效地服务于后续的设计和施工安全,体现了对工程经济性和可靠性的双重考量。

评分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我体验到了一种非常系统和递进的学习路径。它不像是一些零散的技术手册,而是像一部结构严谨的教科书,知识点层层递进,由宏观的背景要求过渡到微观的操作细节。例如,在阐述勘探孔的布置原则时,它非常清晰地结合了水动力条件、基岩埋深变化等多个维度进行解释,而不是简单地给出公式或距离要求。这种逻辑性很强的叙述方式,帮助读者快速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勘察思维模型”,使我们不仅知道“怎么做”,更能理解“为什么”要这么做。对于新入行的技术人员来说,这本规范无疑是搭建其专业知识体系的绝佳基石;对于资深人士而言,它也是校准和规范现有工作流程的权威参考。

评分

作为一名常年与水利工程打交道的地质工程师,我深知规范的更新换代对项目质量的重要性。这份标准(SL 704-2015)的发布,无疑为我们提供了当前最新的技术指导框架。它似乎非常注重对“全过程”勘察的把控,从初步的区域地质调查到具体的现场取样、物探方法的选择与实施,再到后期的成果报告编制,每一个环节的描述都力求详尽且具有可操作性。特别是它对不同类型地质灾害在水闸与泵站选址阶段的风险评估模型的阐述,感觉比旧版标准更加精细化和量化了,这对于提升项目初期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至关重要。这种与时俱进的修订,体现了国家在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对安全性和耐久性要求的不断提高,也要求我们一线人员必须紧跟这一最新的技术前沿。

评分

这本书的参考价值,还体现在其对成果资料质量控制的强调上。规范中似乎用了相当大的篇幅来规范勘察报告的编写格式和内容深度,这看似是行政要求,实则反映了对“信息传递有效性”的高度重视。一份详尽、标准化的地质勘察报告是后续设计、施工乃至后期运营维护的“生命线”。通过对取样描述、测试数据记录、岩土性质判定的清晰界限的界定,它有效规避了因描述模糊或数据缺失导致的后期权责不清或设计失误。总而言之,这份文件不单单是一套技术操作指南,它更像是一套确保整个工程信息链条安全可靠的质量管理体系的缩影。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