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变速器动力分析与故障诊断彩色图解
1.复合式分册 ISBN:9787111465461 定价:59.00
2.拉维娜式分册 ISBN:9787111448075 定价:45.00
编辑推荐
1.复合式分册
从电控自动变速器的检修方法入手,讲述在汽车自动变速器学习、维修实践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用立体彩图连环画形式比较系统地讲解了电控自动变速器的传动原理与档位分析并有实物演示及故障诊断思路。涉及内容具有代表性的亚洲车系、欧洲车系、美洲车系等18款不同型号的复合式自动变速器。这套书籍可供自动变速器初学者或具有一定修理经验的汽车维修技术人员和大、中专院校、技工学校师生学习参考。
2.拉维娜式分册
《拉维娜式分册(全彩印刷)》从电控自动变速器的检修方法入手,详细讲述在学习、维修汽车自动变速器实践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并通过立体彩图形式系统地讲解了电控自动变速器的传动原理与档位分析,还包括有实物演示及故障诊断。本书涉及内容包括德国车系、日本车系、美国车系等十几款拉维娜式自动变速器。本书可供自动变速器初学者或有一定修理经验的汽车维修技术人员和大、中专院校的师生在维修作业和实习参考。
目录
1.复合式分册
章亚洲车系复合式自动变速器
节丰田A760E/761E 6档自动变速器
一、A761E自动变速器特点
二、自动变速器故障诊断思路
三、D1档传动路线和档位分析
四、动力1档传动路线和档位分析
五、D2档传动路线和档位分析
六、动力2档传动路线和档位分析
七、D3档传动路线和档位分析
八、动力3档传动路线和档位分析
九、D4档传动路线和档位分析
十、动力4档传动路线和档位分析
十一、D5档传动路线和档位分析
十二、D6档传动路线和档位分析
十三、R位传动路线和档位分析
十四、丰田A761E自动变速器实物演示
第二节丰田A650E 5档自动变速器
一、丰田A650E自动变速器特点
二、D位D1档传动路线和档位分析
三、动力1档传动路线和档位分析
四、D2档传动路线和档位分析
五、D3档传动路线和档位分析
六、动力3档传动路线和档位分析
七、D4档传动路线和档位分析
八、D5档传动路线和档位分析
九、R位传动路线和档位分析
十、自动变速器无前进档故障诊断
第三节丰田U660E 6档自动变速器
一、丰田U660E自动变速器特点
二、U660E自动变速器操作注意事项
三、D1档传动路线和档位分析
四、动力1档传动路线和档位分析
五、D2档传动路线和档位分析
六、D3档传动路线和档位分析
七、D4档传动路线和档位分析
八、D5档传动路线和档位分析
九、D6档传动路线和档位分析
十、R位传动路线和档位分析
十一、自动变速器无倒档故障的诊断
第四节丰田A750E 5档自动变速器
一、丰田A750E自动变速器特点
二、D1档传动路线和档位分析
三、动力1档传动路线和档位分析
四、D2档传动路线和档位分析
五、动力2档传动路线和档位分析
六、D3档传动路线和档位分析
七、动力3档传动路线和档位分析
八、D4档传动路线和档位分析
九、D5档传动路线和档位分析
十、R位传动路线和档位分析
十一、自动变速器跳档故障诊断
第五节丰田AA80E 8档自动变速器
一、丰田AA80E自动变速器特点
二、D1档传动路线和档位分析
三、动力1档传动路线和档位分析
四、D2档传动路线和档位分析
五、D3档传动路线和档位分析
六、D4档传动路线和档位分析
七、D5档传动路线和档位分析
八、D6档传动路线和档位分析
九、D7档传动路线和档位分析
十、D8档传动路线和档位分析
十一、R1档传动路线和档位分析
十二、R2档传动路线和档位分析
第六节日产RE5R05A 5档自动变速器
一、日产RE5R05A自动变速器特点
二、D1档传动路线和档位分析
三、动力1档传动路线和档位分析
四、D2档传动路线和档位分析
五、D3档传动路线和档位分析
六、D4档传动路线和档位分析
七、D5档传动路线和档位分析
八、R位传动路线和档位分析
九、自动变速器挂档后发动机怠速易熄火故障诊断
第七节日产RE7R01A 7档自动变速器第二章欧洲车系复合式自动变速器
节奥迪ZF6HP26 6档自动变速器
一、奥迪ZF6HP19/26/32自动变速器特点
二、D1档传动路线和档位分析
三、D2档传动路线和档位分析
四、D3档传动路线和档位分析
五、D4档传动路线和档位分析
六、D5档传动路线和档位分析
七、D6档传动路线和档位分析
八、R位传动路线和档位分析
九、不能强制降档故障诊断
第二节奔驰7229 7档自动变速器
一、奔驰7229自动变速器特点
二、D1档传动路线和档位分析
三、D2档传动路线和档位分析
四、D3档传动路线和档位分析
五、D4档传动路线和档位分析
六、D5档传动路线和档位分析
七、D6档传动路线和档位分析
八、D7档传动路线和档位分析
九、R1档传动路线和档位分析
十、R2档传动路线和档位分析
十一、自动变速器无锁止故障诊断
第三节大众AG6��09D 6档自动变速器
一、大众09D/09G自动变速器特点
二、D1档传动路线和档位分析
三、动力1档传动路线和档位分析
四、自动变速器异响故障诊断
第四节宝马5HP30 5档自动变速器
一、宝马5HP��30自动变速器特点
二、D1/动力1档传动路线和档位分析
三、D2/动力2档传动路线和档位分析
四、D3档传动路线和档位分析
五、D4档传动路线和档位分析
六、D5档传动路线和档位分析
七、R位传动路线和档位分析
八、宝马5HP24起步困难故障诊断
第五节宝马8HP70 8档自动变速器
一、宝马8HP70自动变速器特点
二、D1档传动路线和档位分析
三、D2档传动路线和档位分析
四、D3档传动路线和档位分析
五、D4档传动路线和档位分析
六、D5档传动路线和档位分析
七、D6档传动路线和档位分析
八、D7档传动路线和档位分析
九、D8档传动路线和档位分析
十、R位传动路线和档位分析第六节宝马ZF9HP 9速自动变速器
一、宝马ZF9HP 9速自动变速器特点
二、D1档传动路线和档位分析
三、D2档传动路线和档位分析
四、D3档传动路线和档位分析
五、D4档传动路线和档位分析
六、D5档传动路线和档位分析
七、D6档传动路线和档位分析
八、D7档传动路线和档位分析
九、D8档传动路线和档位分析
十、D9档传动路线和档位分析
十一、R1档传动路线和档位分析
十二、R2档传动路线和档位分析
第三章美洲车系复合式
自动变速器节通用5L40E 5档自动变速器
一、通用5L40E自动变速器特点
二、D1/动力1档传动路线和档位分析
三、D2/动力2档传动路线和档位分析
四、D3/动力3档传动路线和档位分析
五、D4/动力4档传动路线和档位分析
六、D5档传动路线和档位分析
七、R位传动路线和档位分析
第二节通用6L5080E/宝马6L45E 6档自动变速器
一、通用6L5080E/宝马6L45E自动变速器特点
二、 D1档传动路线和档位分析
三、动力1档传动路线和档位分析
四、D2档传动路线和档位分析
五、D3档传动路线和档位分析
六、D4档传动路线和档位分析
七、D5档传动路线和档位分析
八、D6档传动路线和档位分析
九、R位传动路线和档位分析
十、故障案例:宝马车不走
第三节通用6T40/45E 6档自动变速器
一、通用6T40/45E自动变速器特点
二、D1/动力1档传动路线和档位分析
三、D2档传动路线和档位分析
四、D3档传动路线和档位分析
五、D4档传动路线和档位分析
六、D5档传动路线和档位分析
七、D6档传动路线和档位分析
八、R位传动路线和档位分析
九、控制电磁阀和变速器控制模块总成检查
十、控制电磁阀和变速器控制模块总成输入轴转速/输出轴转速输入测试
十一、控制电磁阀和变速器控制模块总成清理
十二、控制电磁阀和变速器控制模块总成电磁阀性能测试
十三、维修快速读入自适应值
十四、变速器油检查
十五、管路压力检查第四节福特5HP24 5档自动变速器
第五节吉普545RFE 5档自动变速器
一、吉普545RFE自动变速器特点
二、D1/动力1档传动路线和档位分析
三、D2档传动路线和档位分析
四、优选2档传动路线和档位分析
五、D3档传动路线和档位分析
六、D4档传动路线和档位分析
七、D5档传动路线和档位分析
八、R位传动路线和档位分析
第四章自动变速器定期
维护、检修与故障诊断
一、自动变速器检查内容(包括故障车)
二、自动变速器维修注意事项
三、自动变速器油(ATF)的分类与质量鉴别
四、检修作业需要的工具、 设备和材料
五、自动变速器的免拆清洗维护
六、油温和通气管的检查
七、传感器及电磁阀的检查
八、自动变速器常见故障诊断
2.拉维娜式分册
前言
章 拉维娜式自动变速器概述
一、自动变速器的分类
二、拉维娜式自动变速器行星轮机构和行星排
三、自动变速器的诊断程序
四、大众自动变速器的故障诊断
五、传感器的诊断与检查
六、执行器的诊断19第二章 自动变速器检修重点难点
节 大众01V自动变速器
一、01V自动变速器标识
二、01V自动变速器结构特点
三、01V自动变速器传动原理与档位分析
第二节 大众01M/01N自动变速器
一、01M/01N自动变速器传动原理与档位分析
二、01M/01N自动变速器实物与档位演示
第三节 雪铁龙4HP14自动变速器
一、4HP14自动变速器特点
二、4HP14自动变速器传动原理与档位分析
第四节 奔驰车系自动变速器
一、奔驰车系自动变速器型号及特点
二、7223/7224自动变速器传动原理与档位分析
三、7225-5档自动变速器
第五节 巧妙安装拉维娜式自动变速器的单向离合器
第三章 亚洲车系拉维娜式
自动变速器
节 F4A自动变速器
一、F4A的类型
二、其他与F4A相似的拉维娜式自动变速器型号
第二节 三菱F4A331自动变速器
一、F4A331自动变速器特点
二、F4A331自动变速器传动原理与档位分析
三、F4A331自动变速器实物与档位演示
第三节 马自达GF4A自动变速器
一、GF4A自动变速器特点
二、GF4A自动变速器传动原理与档位分析
第四章 美洲车系拉维娜式自动变速器
节 通用8140LE自动变速器
一、8140LE自动变速器特点
二、8140LE自动变速器传动原理与档位分析
第二节 福特4R70W自动变速器
一、4R70W自动变速器特点
二、4R70W自动变速器传动原理与档位分析
这本书实在是让我大开眼界,特别是它对那些复杂机械原理的阐述,简直像把一个高深的工程学课程浓缩进了插图精美的教科书里。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液力变矩器内部液力传递过程的描述,作者用非常直观的剖视图和流程图,把原本抽象的流体力学概念讲得清清楚楚。读完相关章节后,我对于自动变速器是如何实现扭矩放大和匹配发动机转速的理解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它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重要的是,书中穿插了大量实际维修案例的分析,比如某一型号变速箱常见的油压不足问题,是如何从阀体设计缺陷、电磁阀响应迟缓和油泵磨损这几个维度进行系统排查的,这对于一线维修人员来说,简直是无价的实战指南。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讲解故障诊断逻辑时的那种严谨性,完全是遵循科学的排除法,每一步都有数据支持和实验验证,绝不是那种模棱两可的经验之谈。这本书的排版设计也十分用心,彩色图解的运用恰到好处,关键部件的受力分析和油路走向图都清晰可见,极大降低了理解难度。对于我们这些需要经常与各种复杂自动变速箱打交道的技术人员来说,这本书绝对是案头必备的工具书,它提供的知识深度和广度,远超我预期的参考价值。
评分我必须得说,这本书在故障案例的分析上,展示了令人信服的专业水准。它不是简单地罗列故障现象和维修结果,而是像侦探小说一样,一步步解构问题的根源。比如,针对“锁止离合器打滑”这一常见问题,书中展示了至少五种不同原因导致的机理分析,从变矩器内部叶片角度的微小偏差,到控制模块的策略性调整不足,都有详尽的图解说明。这种多角度的、穷尽式的分析方法,极大地拓宽了我解决疑难杂症的思路。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数据流分析”的部分,它教会我如何从实时运行数据中“听懂”变速箱内部的“心跳和呼吸”。比如,如何通过观察目标扭矩与实际扭矩的匹配误差来预判换挡执行机构是否存在滞后,这完全是依赖于精准的数据解读能力。这本书的排版细节,比如关键术语的加粗和术语表的设置,也体现了作者对读者学习体验的尊重,使得查阅和复习特定知识点变得异常高效。总而言之,这是一本能够真正提升维修人员“内功”的深度参考资料。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纵深式”的理解路径。我曾经遇到过一个棘手的项目,涉及到某款德系豪华车变速箱的换挡冲击问题,常规的油压测试和换挡电磁阀检查都未能发现明确指向。直到我翻阅了这本书中关于“变速箱油液状态与摩擦片结合力”的章节,才意识到忽略了油液清洁度和粘度等级对控制系统敏感度的潜在影响。作者用详实的图表展示了不同油液老化程度对液压响应时间的影响曲线,这完全是一个新的诊断维度。此外,它对变速箱的拆解和装配流程的描述,可以说是教科书级别的范本。每一个关键部件的安装顺序、扭矩要求、以及容易出错的“陷阱点”都用特别标注了出来,这对于新手技师而言,能够有效避免因操作失误导致二次损坏。这本书的结构逻辑性极强,从整体结构到局部细节,再到故障的理论基础和实际排除,层层递进,构建了一个完整且闭合的知识体系。读完后,我不仅知道了“怎么修”,更明白了“为什么这么修”。
评分说实话,这本书的装帧和内容编排,带给我一种沉浸式的学习体验,感觉不像是在啃一本技术手册,更像是在跟着一位经验丰富的大师进行一对一的“实操教学”。我发现书中对于不同类型自动变速箱(比如CVT、DCT的某些关键部件协同工作方式)的对比分析做得极其到位。例如,它详细对比了湿式双离合器与液力自动变速器在特定工况下的性能差异,分析了各自在换挡平顺性和燃油经济性上的优劣势,这让我能更精准地为客户推荐合适的维修方案。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对电气控制系统的深度挖掘。现在很多故障都源于控制单元(TCU)的逻辑判断失误或传感器信号偏差,这本书并没有回避这些“电子问题”,而是非常细致地解析了CAN总线通信原理在变速箱诊断中的应用,甚至给出了读取特定故障码背后的真实含义,而不是简单的故障代码释义。这种软硬件结合的诊断思路,是很多传统维修资料所欠缺的。作者的语言风格非常流畅且富有条理,使得即便是面对像阀体内部复杂的油道布局图,也能迅速抓住核心结构和功能,让人在阅读过程中始终保持高度的专注力。
评分这本书最出彩的地方在于其对“动力学分析”的独到见解,这让它从一本普通的维修手册提升到了专业的工程参考书的级别。它不仅教你如何更换损坏的部件,更深入探讨了设计层面的优化潜力。特别是关于各种工况下负载变化对变速箱内部元件的动态应力分析,那些负载曲线和疲劳寿命预测的图示,对于进行大修或性能升级的工程师来说,是极具价值的参考数据。我注意到,书中对于某些特定故障的归因,甚至追溯到了原材料的批次差异,这种细致入微的探究精神,是很多商业维修指南难以企及的。此外,书中关于新一代电控系统的描述,比如如何处理复杂的扭矩管理策略以适应新能源汽车的混合驱动模式,也展现了作者紧跟行业前沿的视野。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既有学术的严谨性,又不失工程实践的直白,图文并茂的呈现方式,让原本枯燥的力学和流体分析变得生动起来。对于希望从“换件工”蜕变为“问题解决专家”的技术人员来说,这本书无疑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石和前沿的实践指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