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读经典碑帖为书法学习之不二法门。中国历代名家辈出,传世碑帖无数。这套《中国书法名碑名帖原色放大本》遴选书法史上经典,装帧典雅,印刷精美,堪称佳制。
本系列采用专业底本,高清彩色印刷;穿线装订,拆阅方便实用。力求“下真迹一等”之效果。系列较大的特点则是对原作或拓本稍加放大,使得细节纤毫毕现。无论线条的张力、墨色与叠加,还是纸张的颜色及气息,都毫厘间淋漓尽现。
“颇极精工,无复遗恨”,希望本套丛书的出版对读者诸君在临读碑帖和书法创作中有所帮助。
《松风阁诗帖》乃黄庭坚57岁时所作,行书,纸本墨迹,纵32.8厘米,横219.2厘米,全文计29行,153字,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松风阁在今天湖北省鄂州市西山灵泉寺附近。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九月,黄庭坚与友人同游鄂城樊山,途经松林,夜宿亭阁,闻风鸣松声而起兴,咏物怀人,遂成此诗。诗书合璧,相得益彰。
此帖因属黄庭坚晚年之作,故用笔质朴淳厚,线条饱满,意味深长;结体攲侧取势,奇中求正,字形开张,意态淡然;整体上收敛起早年长枪大戟式的夸张表现,收放开阖、一应自然,安详中见生趣,铿锵中有缠绵。此帖为后世书家所重,堪称黄庭坚行书之典范。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又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治平四年进士,曾官至集贤校理、著作佐郎,秘书丞、礼部员外郎等职,他性笃孝、颇好禅,一生命运多舛、仕途坎坷,少年丧父,中年丧妻,在朝廷党争中屡遭贬谪,颠沛流离,终客死于宜州贬所。黄庭坚是宋代杰出的诗人,其诗开创了江西诗派,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黄庭坚还是一位著名的书法家,与苏轼、米芾、蔡襄合称『宋四家』。 他的书法于诸体中尤擅行草,风格鲜明。他近取周越、苏轼,远绍晋唐诸家,其结字吸收《瘗鹤铭》、柳公权书法特征从而形成其独特的中宫紧收、四面辐射式的结字方式,其书法纵伸横逸,气宇轩昂。据说他『观长年荡桨,群丁拔棹』而悟笔法,以节节发力、一波三过式的用笔方式,形成了独特的书法线条语言。
从收藏角度来看,这套书的定位也非常精准,它兼顾了学习者对细节的极致追求和对原作尊重,使得它既是极佳的研习资料,也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整体的影印质量体现了出版方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没有为了迎合大众口味而进行不必要的修饰或取舍。每当我翻阅这本关于宋代文人书法的放大本时,总会感受到一股清雅之气扑面而来,这与当下许多浮躁的艺术出版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它提醒着我们,真正的艺术魅力,在于其内在的学养和时间的沉淀。这种高质量的出版物,是推动传统书法艺术在当代得以健康传承和发展的关键力量,我非常乐意向所有热爱中国书法的同道推荐它。
评分这套放大本真是书法爱好者的福音,特别是对于想深入研究宋代大家笔法的同仁们来说,简直是意外之喜。我刚收到手,光是捧在手里那份沉甸甸的质感就让人对它倾注的心血有了初步的认识。内页的印刷效果尤其令人赞叹,那种对原帖气息的还原度,几乎让人感觉墨迹就沾染在指尖。每一个细微的提按顿挫,每一处飞白和枯笔,都清晰可辨,这对于临摹者来说至关重要,很多普通影印本上模糊不清的微妙之处,在这套书里得到了完美的呈现。尤其是对于学习黄庭坚那种独特的“以行为骨,以韵为神”的书写理念,清晰的细节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的结构布局和笔势的连贯性。要知道,书法研习的精髓往往就藏在这些不易察觉的细节之中,这套书无疑提供了一个极佳的窗口。我迫不及待地想将它与我手头其他几本宋帖进行对比研究,相信能从中获得新的启发和突破。
评分作为一名长期与碑帖打交道的学习者,我深知一套优秀出版物对于学习进程的影响。这本《松风阁诗帖》的装帧设计也透露出一种低调的专业性,装订牢固,开本适宜,无论是平铺还是翻阅,都显得十分顺手,不像有些精装本为了追求观赏性而牺牲了实用性。更让我欣赏的是,它似乎避免了过度数字化的锐化处理,保持了一种柔和而真实的视觉感受,这对于我们追求“拙朴”与“自然”的书风尤为重要。它不像那种冰冷的高科技复制品,而是带着一种历史的温度。我感觉自己不是在看一本书,而是在进行一次跨越时空的对话,与黄庭坚先生的笔意进行最直接的交流。这套书的价值,远超其标价,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静下心来,沉浸于古典艺术之美的绝佳载体。
评分说实话,一开始我对这种“原色放大”的概念持保留态度,总觉得过度放大可能会失真,破坏原作那种微妙的韵味和气场。但当我翻开这本的时候,所有的疑虑都烟消云散了。它做到的不仅仅是“大”,更重要的是“真”。那种宣纸的纹理、墨色的深浅变化,甚至连装裱时留下的细微痕迹,都被细致地记录了下来,这对于我们理解古人书写的物质基础和当时的创作环境非常有帮助。我尤其喜欢它在某些关键转折处的处理,那些看似随性实则蕴含着巨大力量的笔法,在放大的尺度下显得尤为清晰有力。这套书无疑提升了自学研究的门槛,让那些过去只能在博物馆或拓本中一窥究竟的精妙细节,现在可以放在案头反复揣摩,对于提升个人的审美和技法层次,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评分我习惯于在练习之余,会花大量时间去“品读”原作的结构。这套放大本在这方面表现出色,它将帖中每一字的结构变化、行与行之间的气脉贯通,都展现得淋漓尽致。特别是对于黄庭坚那种“长枪大戟”般的用笔,放大后,我可以清晰地分析出他如何做到“力透纸背”却又不失飘逸潇洒的秘诀。这种细致入微的观察,对于破解晦涩难懂的碑学入帖后的过渡期尤为关键。我过去总觉得有些字结体过于松散,但在放大的细节下,我发现了隐藏在其后的紧密逻辑和支撑点,这极大地修正了我过去的一些误解。可以说,这套书不仅是工具,更像是一位无声的良师,时刻指引着我的方向,避免了在临摹过程中走弯路。
评分比较喜欢,印刷清晰,风格舒展
评分不知放大几何,国内出版社就是不标原大尺寸,痛当奈何,奈何!
评分很好,物有所值,非常满意
评分可以,可以临习用,不过松风阁印的都挺不错
评分非常精美!临帖首选!
评分一次性买了很多,凑齐了一套书,做活动,比较便宜。质量好
评分听爸爸说很好
评分不错,很好,下次还要买!
评分非常精美!临帖首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