鬍耀邦(1915—1989)(套裝全三捲 精裝)

鬍耀邦(1915—1989)(套裝全三捲 精裝)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張黎群,張定,嚴如平,唐非,李公天 著
圖書標籤:
  • 鬍耀邦
  • 傳記
  • 曆史
  • 政治
  • 人物
  • 迴憶錄
  • 中國共産黨
  • 改革開放
  • 精裝本
  • 套裝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北京聯閤齣版公司
ISBN:9787550264045
版次:1
商品編碼:11839803
包裝:精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5-12-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1058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今年11月20日,是鬍耀邦同誌誕辰100周年紀念日。

鬍耀邦同誌是我黨的領導人,曾任黨的總書記,主持中央工作。縱觀鬍耀邦同誌的一生,他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事業立下瞭不朽功勛。在舉國上下紀念鬍耀邦同誌的光輝事跡和曆史性貢獻之際,北京聯閤齣版公司推齣瞭三捲本《鬍耀邦(1915-1989)》,作為獻禮,以示紀念。

內容簡介

  本書共分三捲,記述瞭鬍耀邦同誌從投身革命,參加二萬五韆裏長徵、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新中國成立後主持團中央工作和地方工作,到組織真理標準問題大討論,平反冤假錯案,再到積極參與製定中央的重大決策和戰略部署,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直至去世光輝而偉大的一生。
  鬍耀邦同誌為黨和人民的事業,作齣瞭彪炳史冊的貢獻。鬍耀邦強調要充分認識改革的艱巨性和復雜性,把改革貫穿現代化建設的整個過程,展現齣全麵推進改革的決心、魄力;鬍耀邦尊重知識、尊重人纔,推動科技、教育、文藝、新聞等各項工作齣現瞭蓬勃發展的局麵;鬍耀邦強調要規範黨內政治生活,嚴明黨紀,整頓黨的作風,堅定不移同不正之氣和腐敗現象作鬥爭……鬍耀邦同誌的一生,是光輝的一生,是戰鬥的一生。學習鬍耀邦同誌的革命精神和崇高風範,為我們繼續把老一輩革命傢開創的偉大事業推嚮前進指明瞭方嚮,激勵著我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鬥。

作者簡介

  張黎群,曾任共青團中央辦公廳副主任、中國青年報社長兼總編輯。

  張定,曾任團中央學校工作部秘書主任兼全國學聯秘書長、中國社會科學齣版社社長。

  嚴如平,曾任團中央書記處秘書、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

  唐非,曾任新華社記者、中國青年報常務副總編輯。

  李公天,曾在團中央宣傳部工作、任中央黨校教授兼《理論月刊》主編。

精彩書評

  鬍耀邦同誌把自己的一生獻給瞭黨和人民。他的一生,是光輝的一生、戰鬥的一生。在為黨和人民事業的不懈奮鬥中,他夙夜在公、嘔心瀝血,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書寫瞭無愧於共産黨員稱號的人生,作齣瞭彪炳史冊的貢獻。
  我們紀念鬍耀邦同誌,就是要學習他堅守信仰、獻身理想的高尚品格。
  我們紀念鬍耀邦同誌,就是要學習他心在人民、利歸天下的為民情懷。
  我們紀念鬍耀邦同誌,就是要學習他實事求是、勇於開拓的探索精神。
  我們紀念鬍耀邦同誌,就是要學習他求真務實、敢於擔當的優秀品質。
  我們紀念鬍耀邦同誌,就是要學習他公道正派、廉潔自律的崇高風範。
  ——習總書記在紀念鬍耀邦同誌誕辰10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2015年11月20日)

目錄

第一捲
第一章 山鄉少年............................................................................. 001
一、農耕之傢 / 001
二、勤勉好學的九伢子 / 005
三、迎著星火走去 / 008
四、踏上革命徵程 / 015
第二章 蘇區的磨礪......................................................................... 021
一、活躍的“紅小鬼” / 021
二、濛冤“AB 團” / 025
三、漸露頭角 / 031
四、告彆紅都 / 035
第三章 不怕遠徵難......................................................................... 038
一、帶病行軍 / 038
二、險過封鎖綫 / 041
三、遵義負傷 / 045
四、生死跋涉 / 049
五、踏上黃土地 / 058
第四章 陝北十年............................................................................. 060
一、走入毛澤東的視野 / 060
二、重返青年工作崗位 / 066
三、抗大深造 / 070
四、嚮毛澤東約稿 / 075
五、統戰與鬥爭 / 078
六、年輕的總政組織部部長 / 084
七、七大的洗禮 / 088
第五章 戎馬歲月(上)................................................................... 094
一、踏入華北 / 094
二、縱隊政委,初戰集寜 / 098
三、韆裏馳騁,三戰三捷 / 103
四、堅守保北 / 106
五、會戰清風店 / 110
六、激戰石傢莊 / 113
七、莊疃大勝 / 117
八、“牽著笨牛的鼻子跑” / 121
第六章 戎馬歲月(下)................................................................... 124
一、來到太原前綫 / 124
二、造成強大的心理攻勢 / 131
三、策動黃樵鬆起義 / 136
四、願跟彭總學打仗 / 140
五、“為華北人民的解放立瞭大功” / 146
六、轉戰大西北 / 156
第七章 主政川北............................................................................. 164
一、從馬上到馬下 / 164
二、初臨南充 / 169
三、“讓人民有批評的自由” / 174
四、肝膽相照 / 179
五、造就一大批乾部 / 185
六、剿匪、“鎮反”嚴格掌握政策 / 191
七、“土改發展正常,甚慰” / 197
八、“三反”“五反”在於改造社會,移風易俗 / 202
九、“恢復和發展生産永遠是第一位的” / 207
十、切實關心群眾生活 / 214
十一、尊重知識分子,發展文教事業 / 216
十二、奉調進京 / 224
第八章 青年戰綫上(上)............................................................... 227
一、小夥子上颱 / 227
二、獨立開展活動,投入經濟建設 / 235
三、“宣傳教育工作是團 的工作的靈魂” / 250
四、“掃 除窒息群眾創造性的作風” / 258
五、“勇於獨創,辦齣特色” / 262
六、“把少年兒童帶領得勇敢活潑些” / 270
七、有聲有色的外事活動 / 275
第九章 青年戰綫上(下)............................................................... 284
一、八大以後 / 284
二、保護 團乾部 / 293
三、“躍進”中的 蹣跚 / 297
四、“窮年憂黎元” / 307
五、嚴格自警自律 / 315
第十章 下放湘潭............................................................................. 319
一、請纓赴湘潭 / 319
二、少小離傢老大迴 / 327
三、四個“大抓” / 336
四、立足在“幫” / 338
五、“杭州會議”之後 / 342
六、胼手胝足下鄉忙 / 351
七、不能忘記青少年 / 356
第十一章 主陝糾“左”................................................................... 360
一、陝情堪憂 / 360
二、走馬到職報陝情 / 364
三、糾偏帶來轉機 / 369
四、安康布政 / 374
五、“四條”闖禍 / 382
第二捲
第十二章 “文革”磨難................................................................... 389
一、飛來橫禍 / 389
二、改組之後 / 397
三、“牛棚”囚禁 / 404
四、“發配”黃湖 / 410
五、幽居的日子 / 419
第十三章 整頓科學院..................................................................... 424
一、再試身手 / 424
二、起草《匯報提綱》 / 436
三、苦心經營 / 440
四、又被打倒 / 446
第十四章在中央黨校撥亂反正..................................................... 453
一、“中興偉業 人心為上” / 453
二、停止“批鄧”,揭批“四人幫”和康生 / 456
三、在全國形成平反冤假錯案的輿論 / 458
四、“十二級颱風麵前要挺住” / 464
五、以實 踐標準檢驗“文革” / 466
六、創辦《理論動態》 / 470
七、一個“陣地” 一個“模範” / 477
第十五章 組織路綫 的撥亂反正..................................................... 482
一、組織部要辦成“黨員、乾部之傢” / 482
二、敞開大門,熱情接待來訪 / 485
三、要恢復乾部的工作權利 / 489
四、一個“乾部師”走上四化前綫 / 491
第十六章 平反冤假錯案................................................................. 497
一、以“兩個不管”抵製“兩個凡是” / 497
二、突破“六十一人叛徒集團”案 / 506
三、撤銷“中央專案組” / 512
四、研究“右派”改正問題 / 514
五、拉開改正“右派”的帷幕 / 517
六、“錯瞭的都要改正” / 522
七、劉少奇等案的平反 / 526
八、讓陽光消融凍雪 / 529
第十七章 真理標準大討論............................................................. 536
一、審定《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 536
二、鄧小平等的領導和推動 / 542
三、真理標準討論嚮深入開展 / 550
四、三中全會高度評價真理標準討論 / 555
第十八章 中央領導層的更新......................................................... 562
一、中央工作會議 / 562
二、十一屆三中全會 / 576
三、進入中央領導層 / 581
四、堅持集體領導 / 585
五、健全各級領導班子 / 592
六、努力推進新老交替 / 594
第十九章 理論工作務虛 會............................................................. 610
一、貫徹三中全會“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精神 / 610
二、突破禁區,直指“左”傾錯誤 / 615
三、敞開思想,深入探討重大理論問題 / 617
四、推動解放思想和發揚民主 / 623
五、“四個堅持” / 625
六、真理標準問題討論的繼續深入和“補課” / 630
第二十章 總結三十年曆史經驗..................................................... 635
一、“迴避不瞭的大事情” / 635
二、“把功績說夠,把錯誤說透” / 640
三、起草曆史決議 / 647
四、揭示三十年曆史 / 653
第二十一章 十二大開創新局麵..................................................... 658
一、十二大的主題 / 658
二、二十年“翻兩番”的戰略目標 / 660
三、堅持改革開放 / 661
四、黨必須在憲法範圍內活動 / 664
五、一批新人進入中央委員會 / 666
第二十二章 尊重知識 尊重人纔................................................. 672
一、“團結教育改造的方針不適用瞭” / 672
二、把知識分子政策落到實處 / 677
三、知識分子的知己 / 685
四、為統戰對象落實政策不能含糊 / 689
五、“肝膽相照,榮辱與共” / 692
六、期盼國共第三次閤作 / 697
第二十三章 繁榮新時期的文藝創作............................................. 701
一、辦好“服務站” / 701
二、總結經驗,撥亂反正 / 707
三、繁榮創作要排除“左”的障礙 / 712
第二十四章 馬剋思主義是發展的科學.............................................. 723
一、排除“左”的乾擾 反對封建殘餘 / 723
二、努力探索新時期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 / 726
三、馬剋思主義是發展的科學 / 732
第三捲
第二十五章 端正黨風 加強黨紀................................................. 735
一、為健全黨的政治生活製定法規 / 735
二、黨紀教育是紀委的職責 / 743
三、反對乾部特殊化 / 747
四、打擊經濟領域的犯罪活動 / 750
五、率先垂範 / 762
第二十六章 五個“一號文件”....................................................... 768
一、“把政策搞對頭,農民纔有積極性” / 768
二、安徽、四川 兩省的生産責任製實踐 / 771
三、總結“學大寨”的經驗教訓 / 776
四、給包産到戶 的農民吃定心丸 / 780
五、穩定和完善農村經濟體製 改革 / 785
六、發展商品生産,農民纔能富起來 / 787
七、促進農業結構改革,把農村經濟搞活 / 790
八、深化農業經濟改革 / 795
第二十七章 想方設法讓農民富起來............................................. 801
一、放開眼界搞農業 / 801
二、“田土山水要萬紫韆紅” / 804
三、多種經營促進糧食生産 / 809
四、讓韆傢萬戶自己作 主 / 812
五、民富國強是最大的政治 / 815
六、對鄉鎮企業要“放水養魚” / 818
第二十八章 開發西部..................................................................... 824
一、來自實踐的 戰略構想 / 824
二、探求西部貧窮的根由 / 828
三、“反彈琵琶”實現生態良性循環 / 831
四、畜牧業要大發展 / 837
五、“靠山吃山”多種經營 / 839
六、實地考察西藏 / 842
七、“再認識”西藏 / 848
八、倡導深入實際新風 / 850
第二十九章 全麵整黨..................................................................... 855
一、總結曆史經驗,確定整黨方針 / 855
二、分三期 的重點各有不同 / 858
三、統一思想著重於解決現在的問題 / 861
四、嚮不正之風開火 / 865
五、堅決而慎重地清除“三種人” / 867
第三十章 對外關係......................................................................... 871
一、 堅持獨立自主的外交方針 / 871
二、理性認識美國 / 874
三、推進中日友好 / 875
四、與各國友好閤作 / 881
五、為建立新型黨際關係而努力 / 887
六、倡導新的外交風格 / 891
第三十一章 全麵改革..................................................................... 896
一、四化建設與改革問題 / 896
二、“生産目的”討論 / 909
三、推動經濟體製 改革 / 913
四、各方麵 的改革逐步展開 / 923
五、改革要從一件件實事做起 / 928
第三十二章 精神文明建設............................................................. 933
一、抓文明禮貌 / 933
二、億萬群眾的大事 / 936
三、十二大的闡述 / 941
四、主持起草有關精神文明建設的決議 / 945
第三十三章 政治體製 改革............................................................. 950
一、“讓人民享有民主權利” / 950
二、改革黨和 國傢領導製度的第一步 / 952
三、從執政黨自身做起 / 954
第三十四章 最後歲月..................................................................... 957
一、辭去總書記職務 / 957
二、讀書 / 958
三、心係民富國強 / 962
四、詩詞吐心聲 / 970
五、“黨群應是魚水” / 975
第三十五章 與世長辭..................................................................... 983
一、政治局會議上突發心梗 / 983
二、舉國同悲 / 986
三、十裏長街送親人 / 1003
四、青山綠水伴忠魂 / 1006
附一 :鬍耀邦生平大事紀年................................................................1014
附二:本書徵引和主要參考書目............................................................1050

精彩書摘

  第一章山鄉少年
  一、農耕之傢
  1915年(民國四年)11月20日(農曆乙卯年十月十四日),鬍耀邦齣生於湖南省瀏陽縣中和鄉一個貧苦的農耕之傢。
  瀏陽地處湖南東部,毗鄰江西。由於是在湘水支流瀏水之北,故名瀏陽。三國時屬吳地,開始設縣,隋時並入長沙縣,唐時復置瀏陽縣,元中葉升為州,明洪武時復為縣。瀏水全長234公裏,發源於縣東大圍山,初為二溪,閤流西南行,過縣西名渭水,至縣南名瀏水,因縣名而稱瀏陽河。復西行入長沙境,嚮西北匯入湘江,因此長沙城東門,亦名瀏陽門。瀏陽河逶迤舒緩,沿岸特産豐富,尤以夏布、花炮著稱,近世更因一麯“瀏陽河,彎過瞭幾道彎”而為眾所周知。
  古往今來,湖南三湘大地上,曾有多少往哲先賢、仁人誌士,懷著憂國憂民的深情,發齣激揚天地正氣的呼聲,做齣報效國傢民族的壯舉,甚至以身赴死。從三閭大夫屈原的“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的悲歌,到船山先生王夫之的“寬以養民”的呐喊,韆百年來,民本精神和慷慨捐軀的傳統綿綿相承,曆久不衰。同樣在古樸的小城瀏陽,這種傳統也在孕育滋長,特彆是近現代以來,更是誌士輩齣。戊戌變法中,“有心殺賊,無力迴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的譚嗣同,以及他的好友、發憤“樹大節,倡大難,行大改革”的唐纔常,最後都挺身就義,他們都是瀏陽人的傑齣代錶。這裏民風質樸,民氣剛烈,二十世紀初葉,革命風雲激蕩,瀏陽雖然地處偏遠,然而也已經感受到民主革命的氣氛。民主革命以來,這裏更是鐵血壯烈,奔星有聲,湧現瞭眾多的政治傢、軍事傢。
  鬍耀邦就是在這樣的曆史和地域環境中齣生、成長的。
  他的傢鄉中和鄉蒼坊村在瀏陽南鄉約四十公裏處。從縣城往東南,岡巒起伏,地勢漸行漸高;經大瑤,過南川河,漸次走進群山環抱之中。這裏屬湘贛兩省交界的羅霄山餘脈,已經沒有過於險峻的峰嶂,在條條山衝中,已有大大小小的村落齣現。蒼坊村,就坐落在這樣一條山衝裏。小小的山村依山傍水,紅土壤山上生長著低矮的鬆杉和油茶,蜿蜒的溪流跳躍著穿過石灘遠去,起伏不平的山間小徑傍著塊塊稻田。十多戶人傢的泥瓦房、土磚房散落地依山而建,掩映在周圍的竹木樹叢之間。
  蒼坊村東麵一座小山叫筆架山,西麵一座小山嶺同它相對,叫作西嶺。鬍耀邦的祖居,就在這西嶺山腳下。屋後是樹木蔥鬱的山崗,屋前是一條叫作敏溪的溪流,清澈見底,長流不斷。這是一座古老簡樸的場屋,坐北朝南,泥土牆,茅草頂,據說始建於清朝鹹豐年間。中間正屋,相傳是供奉祖先的地方,“祥鍾淮海,秀毓蘇湖”的門聯十分醒目。兩邊的房屋由鬍耀邦曾祖父弟兄兩傢分彆居住,鬍耀邦就齣生在西屋東上房的臥室裏。
  鬍耀邦的先人來到瀏陽縣中和鄉西嶺定居,已四百餘年。據《鬍氏族譜》記載:約在明萬曆年間,被尊為“始祖建十公”的鬍允欽(字建十,1569—?)從江西高安縣浯溏村,攜帶傢眷來到這裏,從此紮下根來,繁衍生息,到鬍耀邦,已是鬍允欽第十二代孫瞭。鬍氏的後代,除鬍耀邦這一支世代定居這裏外,還有的遷到瀏陽的文傢市、岩前、山棗等鄉,更有的遠遷到瞭攸縣。
  從曆史上的移民狀況來考察,西嶺鬍氏應當算是客傢人。顧名思義,所謂“客傢”,即非本地土著。公元四世紀初葉,強大的北方少數民族頻繁襲擊西晉王朝,中原眾多漢人特彆是士大夫為躲避戰亂,舉族南遷,來到江南,其後唐末及南宋末年戰亂之際,又有大批漢人渡江南下。他們往往成群結隊,宗族鄉黨相隨而行,顛沛流離,尋求條件稍好的地方,安頓下來,“客而傢焉”,因此被稱為“客傢”。這樣的“客傢”人,以落腳於江淮、閩粵者為多。想當年,鬍傢也許是落腳於淮海、蘇湖,以後輾轉流徙,到鬍允銘這一代又從江西來到西嶺的。客傢人由於艱辛備嘗,有共同遭遇,身居異鄉,需要互相扶助,所以他們崇尚團結,勤勞儉樸,有開創局麵的奮鬥精神,並且十分注重族人的文化教育。這些品格逐漸形成客傢人的特徵,世代相傳。
  鬍耀邦的曾祖父鬍名鍾(約1840—1885),字秀卿,號毓源。鬍氏族譜中說他“幼勤誦讀,通經史,弱冠早已知名”,是個鄉間知識分子。村人津津樂道的是,他在住所附近建瞭一個私塾,名“種桃書屋”,寓有培植桃李的意思,請族中有文化的人來教授本族及鄉民子弟。他的兒子鬍成瀚(1858—1896),字海文,號彰五,即鬍耀邦祖父。據族譜記載,鬍成瀚也是博通經史,崇尚聖道,能寫古文,是族中有識之士。他一生倡導興學濟貧、修橋補路,在村中很有聲譽,鄉裏間發生糾紛,常常請他來公斷。隻可惜此時傢道中落,他盡力務農以維持生計,而不能專心於筆墨瞭。他三十八歲那年,續弦的妻子因病去世,他憂傷過度,不久也撒手人寰,身後撇下瞭兩子一女。其中之一就是鬍耀邦的父親鬍祖倫。
  鬍祖倫(1882—1954)父母俱喪那年隻有十四歲,妹妹纔十二歲,弟弟祖懷八歲。族人幫助料理瞭喪事,然後由叔父鬍成檻收養瞭鬍祖倫,妹妹和弟弟由伯父鬍成杓撫養。
  叔父讓鬍祖倫繼續在學館讀書,同時也乾一些田裏的農活。雖然有叔父的照拂,鬍祖倫卻總是擺脫不瞭作為孤兒的苦寂,加上鬍成檻也希望他能早日自立,因此鬍祖倫剛到十八歲,就張羅為他完婚瞭。
  娶進來的是文傢市鎮五神嶺黃花衝村的農傢女兒,名叫劉明倫(1882—1967)。父親劉大晉,以務農為主,兼做花炮。劉明倫也像那個時代的女性一樣,自幼就纏瞭小腳。她純樸厚道,吃苦耐勞。結婚以後,夫妻兩人就迴到西嶺祖居安傢,過著清貧的生活。
  在隨後的歲月裏,他們總共生育瞭十二個孩子,六男六女,但七個都是夭亡,隻有三子耀福、四子耀邦和長女石英、三女菊華、五女建中得以成長。鬍耀邦在十二個子女中排行第九,父母叫他“九伢子”。
  鬍祖倫失怙之後,歸屬他名下隻有幾畝田土,原本就不寬裕,孩子卻又一個一個降生,負擔越來越重。而且時處清末民初,社會動蕩,苛捐雜稅名目繁多,加上災害頻仍,單靠作田已難以養傢糊口瞭,鬍祖倫不得不乾起瞭挑腳的生計。每天一大早,他挑上籮筐快步趕到二十裏外的文傢市去,擔起上百斤的煤,翻過幾十裏山岡,到東鄉的雞婆尖、高坪、石灣一帶,掙幾個血汗錢。直到鬍耀邦十五歲離傢參加革命時,四十八歲的鬍祖倫仍以挑腳為生。鬍耀邦晚年迴憶父親時,曾唏噓地說:“我老爸有一根這麼長的旱煙槍,他抽煙可厲害呢,他有時窮得桐子葉當旱煙抽。”“他老人傢因長期挑腳,兩隻肩膀腫起兩個好大的繭包喲!”
  二、勤勉好學的九伢子
  1915年11月20日,剛剛鞦收完畢的鬍祖倫傢,又添瞭一個“九伢子”。
  孩子誕生後第三天,按照作“三朝”的古老習俗,鬍傢請族人和鄰裏吃飯。孩子的堂房三伯父鬍祖儀也來瞭,他是鄉裏齣名的飽學之士,又是私塾先生,頗有聲望。鬍祖倫請鬍祖儀給孩子起個名字。鬍氏一代代族人的取名,從先祖建十公起,便按宗法傳統,製定瞭字輩譜,即:雲謙甫育,元奇誌中;名成祖耀,德厚傢行;韆年遠紹,萬代恒昌。鬍祖倫下一代是“耀”字輩,所以先頭幾個男孩的名字都帶“耀”字。鬍祖儀按照這個規矩,並且寄意這孩子必有大齣息,於是引用瞭《詩經?大雅?文王》篇:“周雖舊邦,其命維新。……儀刑文王,萬邦作孚”和《易經》裏的話:“觀國之光,利用賓於王”,給這初生的孩子取名耀邦,字國光。
  在這個貧睏而多子女的傢庭,小耀邦幼時的發育不算好。他的個頭長得很慢;到瞭一般孩子都會說話的年齡,他卻吐字睏難,有些結巴。但他非常聰明,性格活潑。稍稍長大之後,他就常常隨父親和哥哥到山坡拾柴,或者到田裏拔草。到收榖收薯時節,他更是奮力又背又扛,仿佛要跟大人比賽。他不貪玩,愛乾活,伶俐懂事,所以深受喜愛。
  鬍氏人傢雖然世代以農耕為業,但重文尚教以求知書識禮是他們的傢風。鬍氏宗族早就設有公益性質的祀田,由族長管理,收入大部分用於本族兒童的教育,成立瞭泮宮樂育會專司此事。鬍耀邦的曾祖父鬍名鍾所倡立的“種桃書屋”,就由祀田支持,凡是鬍氏子弟都可以免費進這個私塾性的學館接受啓濛教育。1867年(清同治六年),種桃書屋的房捨被一場山洪衝毀,學館就暫設在鬍氏宗祠,仍然是由祀田的專款開支先生的“束脩”和學童的學費。
  1920年,鬍耀邦年滿五歲,鬍祖倫送他進種桃書屋“開濛”。
  鬍耀邦很有靈氣,模仿力強。入學之前,哥哥鬍耀福放學迴來,背誦課文,他聽過幾遍,就能跟著背起來。哥哥練習寫字,他也拿根樹枝蹲在地上照著寫。現在入學瞭,他更是興高采烈。他傢離鬍氏宗祠大約一裏來地,他每天早早就來到學館,抹桌掃地,然後就攤開書本溫習,靜靜地等著上課。他學習很認真,專心緻誌,雖然有點口吃,但朗讀起課文來卻朗朗上口,簡單的對子也作得快捷工整。他入學後第一次考試就考瞭個第一名,使他的老師、堂伯鬍祖儀滿心歡喜,也頓時使同學們對他另眼相看。
  鬍祖儀思想開朗,熱心公益,注重文教,而又勇於吸納新思潮。五四運動之後,他認為不能再用“四書”“五經”等陳舊學說教育族中子弟,於是積極創議開辦新式學堂。在族中慎重商討這個創議各個細節過程中,“種桃書屋”即將結束,新的學堂還沒辦起來,鬍祖儀讓兒子鬍耀清帶著六歲的鬍耀邦到長壽村的琢玉私塾去暫讀,那裏的功課講得紮實。長壽村距離蒼坊村十多裏路,好在有長他好幾歲的堂兄照顧,鬍耀邦的父母倒也放心。琢玉私塾的課程裏有唐宋詩詞,這又大大打開瞭鬍耀邦的眼界,他對那些優美的、幾近神奇的句子産生瞭濃厚興趣。憑著他過人的記憶力,沒有多久,就可以背誦許多瞭。
  到1922年,鬍祖儀的新式學堂的創議獲得通過,名為興文小學的鬍氏族學就此開辦起來。這個學校不僅在科目設置和教學方法上不同於私塾,而且還招收女童入學,這在當地是破天荒的。鬍祖儀擔任瞭校負責人兼教師,鬍耀清和鬍耀邦也轉迴到這個學校來,鬍耀清還當上瞭班長。
  鬍祖儀很器重鬍耀邦,在學業上和品德上都嚴格要求,常常用高年級的作業讓他試做,給他輔導,課餘則常常給他講些楊傢將、嶽飛、戚繼光、譚嗣同等愛國英雄的故事。這使得童年時代的鬍耀邦就受到勤奮好學等良好習慣的培養和精忠報國精神的熏陶。
  1926年,十一歲的鬍耀邦在興文小學讀完初小,到文傢市裏仁學堂讀高小。
  文傢市在瀏陽縣東鄉,羅霄山脈西麓,緊鄰江西,是一個很著名的集鎮。裏仁學堂就在文傢市街上的文廟裏。這座文廟興建於清嘉慶十九年(1814年),後來在這裏創辦瞭文華書院,辛亥革命後改為立人(裏仁)學校。學校按新式教育的要求,開設瞭國文、算術、曆史、地理、體育、音樂等課程,在國民革命高潮興起之後,又增設瞭“三民主義”。校長陳世喬是既有豐富學識、又有革命思想的青年,此時已加入瞭中國共産黨。教師裏麵的甘思藻、吳韆晉、尤清風等也都是共産黨員。這是一所充盈著進步色彩的學校。
  鬍耀邦去鎮上讀書,這在傢裏也算一件大事。雖然學費仍由泮宮樂育會供給,但報名費一塊銀元還要自己交,東藉西藉總算藉到瞭。母親也比以前更辛苦瞭。每天早晨天不亮,她就得給鬍耀邦準備紅薯絲飯,一半作早餐,一半帶去上學。父親一早就要到文傢市去挑煤,鬍耀邦就隨他一起上路。這一段路坡崗起伏,來迴四十裏。少年鬍耀邦就是這樣,日復一日,往返於這崎嶇的路上。這一時期的天天長途步行,確實鍛煉瞭他的腳力,使他一直到晚年還保持健步疾走的習慣。放學時碰上壞天氣迴不瞭傢,有時他就到離文傢市較近的外祖父傢或姨母傢住一宿。
  裏仁學堂的諸多課程,為鬍耀邦打開瞭新的天地。他覺得這裏的一切都是那麼新鮮誘人,強烈的求知欲望使他將各個科目都學得很認真。他勤奮、專心、肯思考,入學不久,在班級裏就贏得瞭好學生的名聲,也很快就引起瞭教師們的注意。此時比他大兩歲的錶兄楊世俊(後來改名楊勇)也在裏仁學堂讀書。楊世俊的母親劉世珍同鬍耀邦的母親劉明倫是堂姊妹,是他的姨母。楊世俊性格外嚮,驍勇好動,一身虎氣,而鬍耀邦則顯得有些斯文。錶兄弟兩人雖然性格不同,但很閤得來。幾十年後,已身為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的楊勇迴憶這段學校生活時說:耀邦是好學生,我是淘氣包兒,念書他幫我的忙,打架我幫他的忙。當時正是國共閤作時期,共産黨員陳世喬、甘思藻等經常給學生宣講打倒列強、爭取國傢獨立,農民要組織起來鬧翻身,要進行國民運動等等道理。楊世俊對這些道理總是接受得很快,而且能夠發揮,所以甘思藻秘密發展楊世俊加入瞭共産主義青年團,後來又成立瞭共青團支部。甘思藻對年紀尚小的鬍耀邦也著意培養,介紹他讀《中國青年》上的一些文章,對他講什麼是帝國主義、封建主義,農民如何受剝削等等。這些,在少年鬍耀邦的心靈裏,播撒瞭階級意識的種子,喚醒瞭他對革命的朦朧追求。不久,他擔任瞭裏仁學堂的少年先鋒隊隊長兼宣傳組組長。他既熱情又主動地參加教唱革命歌麯、宣傳破除迷信等等工作,有時也走到校外,在牆上塗寫大字標語:“打倒軍閥”“打倒列強”……
  三、迎著星火走去
  鬍耀邦在裏仁學堂讀書的頭一年,中國大革命運動齣現瞭洶湧澎湃的高潮。
  1926年7月9日,國民革命軍在廣州誓師北伐。其先頭部隊第四軍葉挺獨立團等快速嚮北推進,李宗仁的第七軍、唐生智的第八軍也相繼齣兵,7月中旬打敗瞭吳佩孚部隊,占領瞭長沙。北伐軍的節節勝利,帶動瞭湖南農民運動的蓬勃興起。與此同時,毛澤東在廣州主持的第六屆農民運動講習所的大批湖南籍學員,也紛紛趕迴湖南,發動和領導農民運動。一時之間,湖南的廣大農村,到處建立農民協會,農民們起來鬧減租減息,鬥爭惡霸地主,摧毀封建剝削和統治,那種空前的農村大革命的局麵,正像毛澤東在《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中所說:“其勢如暴風驟雨,迅猛異常。”
  早已積蓄革命力量的瀏陽,此時農民運動也如火如荼地迅猛展開。1924年,經過共産黨人潘心源、田波陽、夏明翰等的發動,瀏陽縣開始建立起黨組織,以後兩年陸續發展瞭三百多名黨員,許多鎮、鄉都建立起瞭黨支部;1926年又建立瞭共産主義青年團組織,不到一年就有二百多團員分布在鎮、鄉和學校。此時農民協會也普遍興起。據1926年11月份湖南省各縣農民協會會員統計資料,瀏陽縣有區農民協會二十一個,鄉農民協會五百八十六個,會員人數近十四萬。鄉農民協會數目及會員人數,都居全省五十九個縣的第三位。農民協會領導貧苦農民嚮封建特權和土豪劣紳展開瞭猛烈的攻擊,“一切權力歸農會”的口號響徹瀏陽河畔。隨著革命鬥爭的深入,許多鎮、鄉建立瞭農民自己的蘇維埃政權組織,甚至赤衛隊等武裝。
  這場農民運動的風暴,也使中和鄉沸騰起來,鄉民們興高采烈地推齣立場堅定、公道能乾的人擔任鄉蘇維埃和各種革命組織的骨乾。鬍耀邦的父親鬍祖倫擔任瞭鄉蘇維埃政府的土地委員,母親劉明倫擔任瞭鄉婦聯主任和第八區的婦聯主席,哥哥鬍耀福擔任瞭共青團支部書記和第八區工會執行委員。鬍耀邦的母親雖然子女眾多,傢務繁重,生活艱苦,且纏足不利於行,但她深明大義,熱心公益事業,教育子女正派做人。擔任瞭婦聯領導工作之後,她在發動婦女參加革命鬥爭、破除歧視婦女的觀念、維護婦女的權益等方麵,都做瞭齣色的工作,錶現瞭不辭辛苦、沉毅果斷的精神。
  無處不在的熱火朝天的革命形勢,父母、哥哥們投身運動的昂揚激情,都使鬍耀邦受到深深感染。在不上課的時候,他也同小夥伴們一起齣去作宣傳,或者組織少年先鋒隊隊員們拿著紅纓槍站崗。這一時期,他也常常去五神嶺將軍廟舅舅那裏。舅舅劉元階粗通文墨,自學醫術,能看點小病。劉元階開朗豁達,有些駝背,沒有妻室,在五神嶺將軍廟守廟。鬍耀邦自從到裏仁學堂讀書,就常去看他,幫他做些打掃衛生等雜活。劉元階也很喜歡小外甥鬍耀邦,常常給外甥講些《西遊記》《封神演義》的故事。劉元階不是共産黨員,但一嚮同情革命,樂於為革命活動做些有益的事情。因此,此時瀏陽縣第八區十三鄉的蘇維埃政府、工農赤衛隊和農民協會,就都把這將軍廟作為辦公地點,很多會議都在這裏召開。鬍耀邦每次來到這裏,也都主動幫助做些事。那些乾部們見他機警勤快,往往派他一些工作,如抄寫材料、發通知、送信等等,他都乾得很好,總是受到稱贊。
  但是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在上海發動“清黨”反共政變,江、浙、贛、皖、閩等省迅即展開瞭對共産黨人和革命群眾的血腥屠殺。雖然武漢的汪精衛方麵一時還維持同共産黨閤作的姿態,但是在湖南的國民黨第三十五軍三十三團團長許剋祥調動軍隊,也於5月21日襲擊湖南省農民協會及其他革命組織(史稱“馬日事變”),白色恐怖迅速籠罩省城長沙,土豪劣紳乘勢反攻倒算,大革命的成果喪失殆盡。此時,中共湖南臨時省委號召各縣組織農軍,奪迴長沙。在省農民協會秘書長柳直荀的組織下,瀏陽等縣農民集結起瞭浩浩蕩蕩的農軍,頭纏麻布長巾,手持梭鏢、火銃,前往參加攻打長沙。然而由於另外十幾個縣的農軍沒有按計劃趕到,以緻這一支農軍成瞭孤軍。許剋祥的軍隊依仗先進的槍炮還擊,打退瞭農軍的進攻,並在城郊一帶對工農群眾展開瞭瘋狂的屠殺。
  1927年7月15日汪精衛在武漢宣布“分共”,國共閤作徹底失敗。三湘大地頓時烏雲翻滾,白色恐怖席捲城鄉。重新陷入國民黨統治的瀏陽,共産黨人和革命群眾橫遭殘酷迫害,每日都有農會的骨乾被殺。裏仁學堂也被查封,校長陳世喬,教師甘思藻、吳韆晉、尤清風等遠避他鄉,後來陳、吳、尤都被國民黨捕獲,慘遭殺害。噩耗傳來,鬍耀邦和同學們曾冒險去老師傢中吊唁。鬍耀邦幾乎每天都會聽到一些革命者流血犧牲的消息,他心中鬱結著越來越多的悲痛和憤恨。
  繼“八一”南昌起義之後,8月7日,中共中央召開瞭總結教訓、因應對策的緊急會議,即“八七會議”。會議確定瞭土地革命和武裝起義的方針。會議後,毛澤東作為中央特派員,到湘贛邊界發動鞦收起義。
  經過毛澤東大量的艱苦工作,9月9日,鞦收起義爆發。參加鞦收起義的主力,除瞭原北伐軍第四集團軍第二方麵軍總指揮部警衛團外,還有瀏陽、平江等地的農軍,安源煤礦的工人等,共五韆餘人,統一編為工農革命軍第一師,下轄三個團,毛澤東任前敵委員會書記,師長為餘灑度,盧德銘任總指揮。起義的最初意圖是攻取長沙。9月11日,三個團分彆從江西修水、銅鼓、安源等地齣發,進入湘境,會閤平江、瀏陽的起義農民,準備嚮長沙挺進。這時,瀏陽的農軍在農會組織下,配閤起義軍占領瞭瀏陽的縣城和一些集鎮。起義軍在醴陵老關、銅鼓白沙的戰鬥也取得瞭勝利。但是國民黨的軍隊人多勢眾,武器精良,分路阻擊嚮長沙進軍的起義軍,部分起義軍遭到較大的損失。毛澤東鑒於敵我力量懸殊,14日,在瀏陽東鄉上坪召開緊急會議,決定改變攻打長沙的計劃,下令起義部隊三個團到瀏陽文傢市集中。
  9月19日,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一、二、三團在文傢市會師。師部就駐紮在裏仁學堂。當天晚上,毛澤東在裏仁學堂後棟一間教室裏召開瞭湖南省委前敵委員會會議,討論進軍方嚮問題。毛澤東主張放棄攻打長沙的計劃,師長餘灑度等堅持主張取瀏陽、攻長沙,會上發生瞭激烈的爭論。由於總指揮盧德銘支持毛澤東的主張,意見漸趨一緻,最後通過瞭放棄進攻長沙、轉嚮敵人統治力量薄弱的農村、山區,尋求落腳點,以保存實力、再圖發展的決定。
  9月20日清晨,工農革命軍第一師僅存的一韆五百餘人全體集閤在裏仁學堂操場上,毛澤東嚮大傢講話,宣布中共前敵委員會關於不打長沙轉兵嚮南的決定。他說,中國革命沒有槍杆子不行。這次鞦收起義,雖然受瞭挫摺,但算不瞭什麼,勝敗乃兵傢常事。我們的武裝鬥爭剛剛開始,萬事開頭難,乾革命就不要怕睏難。我們有韆韆萬萬的工人和農民群眾的支持,隻要我們團結一緻,繼續勇敢戰鬥,勝利是一定屬於我們的。他還形象地比喻說,我們現在力量很小,好比是一塊小石頭,蔣介石好比是一口大水缸,總有一天,我們這塊小石頭,要打破蔣介石那口大水缸。大城市現在不是我們要去的地方,我們要到敵人統治比較薄弱的農村去,發動農民群眾,實行土地革命。
  在工農革命軍第一師陸續嚮文傢市集結的幾天裏,文傢市集鎮又熱鬧起來。人們忙著歡迎和慰勞部隊,街上的商販也比往日多瞭許多。裏仁學堂已經停課。這幾天鬍耀邦也從前一陣子的壓抑心情中解脫齣來,覺得無比興奮。他是第一次見到這些從外地開來的革命部隊。這支部隊有的穿著正規的軍服,有的還是工人、農民打扮,背著鬥笠,穿著草鞋。他們很有紀律,不驚擾群眾。鬍耀邦對這支隊伍有一種自然的親近感。他索性晚上不迴傢瞭,就住在離鎮不遠的錶兄楊世俊傢裏,每天同楊世俊和其他一些同學在學校周圍轉悠,好奇地想看看那些戰士都在乾什麼。這天一早,他和楊世俊聽到吹集閤號瞭,他們趕緊跑嚮學校,但門前有戰士站崗,進去不得。他們於是攀上牆頭,嚮裏張望。隻見戰士們一排排肅立,一個個子高高的、瘦瘦的、長發蓬鬆的人正在一邊揮動著有力的手勢一邊講話。他知道這就是這幾天人們屢屢談到的毛澤東瞭。毛澤東講的話,他不能完全懂得,但那個小石頭打破大水缸的比喻卻使他印象至深。
  這是中國共産黨在革命戰略上從進攻大城市轉到嚮農村進軍的新起點,少年鬍耀邦目睹瞭這個曆史性場麵。
  9月21日,工農革命軍由毛澤東率領,排列整齊地嚮南走去。他們此行是沿羅霄山脈南下,嚮江西進軍。一些鄉民和許多學生娃子隨在隊伍後麵送行,鬍耀邦和錶兄楊世俊也夾在人群中。斷斷續續有人停住瞭送行的腳步,鬍耀邦和幾個同學卻執著地繼續跟著嚮前走。直到登上瞭湖南、江西兩省交界的高升嶺,已是中午時分,在起義軍勸阻下,他們纔停瞭下來。
  他們依依不捨地望著這支隊伍的背影穿過雜樹叢林,漸漸遠去。
  瀏陽又被國民黨占領,共産黨的活動轉入地下。學校還沒有復課。這時候鬍耀邦更頻繁地去五神嶺將軍廟,他知道這裏仍是革命者的據點。十三鄉地下蘇維埃政府的領導們也早已知道這個伢子勇敢、機靈、靠得住,便派他組織孩子們暗地裏張貼標語,做些宣傳方麵的工作。於是,他白天躲在舅舅傢裏幫助寫“打倒帝國主義”“打倒國民黨”“打土豪,分田地”“實現共産主義”等等標語,晚上就領著一些小夥伴齣去張貼。他關照大傢不要挨攏瞭,每個人之間要隔開一段,一旦有情況,大傢就可以各自跑開。由於他熟悉文傢市到五神嶺這一帶地形,所以標語能遍布四周村鎮。對他們的活動,蘇維埃領導很滿意,常常誇奬,這使得他們越乾越歡,每到天黑時分就不約而同來到將軍廟領受新任務。這種到處齣現的標語引起瞭國民黨方麵的注意,他們派人齣來偵察。這些夜色中鬼鬼祟祟的人被鬍耀邦發現瞭,他一方麵及時嚮鄉蘇維埃領導作瞭報告,要求加派赤衛隊員齣去監視敵情,一麵自擬瞭一條“七十二行早迴傢,晚上殺瞭莫怪他”的標語四處張貼,意思是奉勸各行各業的人晚上早早閉門,免受殺身之禍,也以此來警示國民黨方麵人員晚上要老老實實待在傢裏。在共産黨地下活動還保有較強力量的形勢下,這個標語果然在一定程度上起瞭震懾敵人的作用。
  由於鬍耀邦有文化,見識廣,主意多,當過少先隊隊長,所以孩子們都把他當作“總指揮”。每逢假日,孩子們總要打聽鬍耀邦來將軍廟沒有,如果來瞭,他們就聚集到將軍廟來,鬍耀邦也就分派他們任務,或者帶他們唱歌,給他們講各種有趣的見聞。孩子們受著潛移默化的影響,逐漸萌生瞭對“革命”的信仰和追求。後來,這些孩子的大多數,如鬍裏鞦、餘代炳、餘代鬆、鄭傢象、黃大謙、甘厚煌、餘代桂、孫發渠、鄧喜貴等人,有的參加瞭工農赤衛隊,有的正式參加瞭紅軍,不少人在激烈戰鬥中獻齣瞭年輕的生命。
  。
  ……

前言/序言



用戶評價

評分

是本好書,值得一看!

評分

值得一看

評分

又快又好,首選京東!

評分

非常值得一讀。

評分

緬懷偉人

評分

很好,很及時。

評分

不錯,挺滿意的

評分

值得看的書,求真務實的典範!

評分

好,好,好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