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文化經典譯叢 歐洲現代史:從文藝復興到現在(套裝上下冊)

曆史·文化經典譯叢 歐洲現代史:從文藝復興到現在(套裝上下冊)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美] 約翰·梅裏曼 著,焦陽,賴晨希,馮濟業 等 譯,黃海楓,霍小騫 校
圖書標籤:
  • 曆史
  • 歐洲史
  • 現代史
  • 文藝復興
  • 文化
  • 經典
  • 譯文
  • 套裝
  • 上下冊
  • 社會思想史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上海人民齣版社
ISBN:9787208134324
版次:1
商品編碼:11843529
包裝:平裝
叢書名: 曆史·文化經典譯叢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5-12-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1177
套裝數量:2
字數:1280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廣大讀者

  《歐洲現代史》是一部講述從文藝復興時期到當代歐洲曆史的學術類著作。本書吸收瞭很多研究成果,利用的材料包括瞭發生在21世紀的新鮮事件,且內容涵蓋麵廣,對現代歐洲政治、經濟、文化、科學、藝術、宗教、社會等諸多方麵的發展曆程作全景式考察,在刻畫歐洲曆史發展中重要人物的同時,也關注普通人的生活及其在曆史進程中的作用。將歐洲置於全球的背景之下也是本書的一大特點,作者對歐洲與世界其他地區之間的相互影響給予瞭充分的重視。本書每個章節既能獨立閱讀,又和上下篇章緊密銜接,豐富的錶格、插圖和地圖幫助讀者加深理解,生動幽默的敘事筆法讓流逝的曆史重新鮮活起來,帶給讀者愉快的閱讀體驗。

內容簡介

  《曆史·文化經典譯叢 歐洲現代史:從文藝復興到現在(套裝上下冊)》是西方有關歐洲史的知名著作,對文藝復興以來至今包括全球化、恐怖主義活動等的歐洲曆史進行瞭全麵的闡述與分析。
  《曆史·文化經典譯叢 歐洲現代史:從文藝復興到現在(套裝上下冊)》作者長期緻力於歐洲史的研究,並在歐洲工作學習多年,對歐洲及歐洲曆史的研究頗具成果。
  《曆史·文化經典譯叢 歐洲現代史:從文藝復興到現在(套裝上下冊)》的特點就是以簡單明瞭的方式將歐洲近現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及前因後果串聯起來。

作者簡介

  約翰·梅利曼,耶魯大學曆史學教授。他的專業是法國和現代的歐洲曆史,並且獲得密歇根大學的博士學位。他有許多著作,其中包括《城市生活的邊緣:探索1815-1851年的法國都市邊緣人》;《紅色的城市:裏摩日和19世紀的法國》;《共和國之痛:1848-1851年法國大革命左派的鎮壓》以及《巴拉聚剋:曆史時光中的法國小鎮》。他定期在耶魯大學教授《歐洲現代史》這門課程,深受講師和學生的喜愛。


內頁插圖

目錄

前言………………………………………………………………………………… 1

緻謝………………………………………………………………………………… 1

第一部分 歐洲近代文明的基礎

第一章 中世紀的遺産和改變歐洲的發現……………………………………… 3

中世紀的繼續………………………………………………………………… 5

四分五裂的歐洲………………………………………………………… 5

在文化的十字路口……………………………………………………… 7

社會結構………………………………………………………………… 9

封建製度……………………………………………………………… 11

維持基本生存的經濟………………………………………………… 13

宗教和大眾文化……………………………………………………… 16

現代歐洲的麵貌初見端倪………………………………………………… 18

人口增長……………………………………………………………… 19

經濟的發展…………………………………………………………… 21

城鎮的增多…………………………………………………………… 23

自由都市……………………………………………………………… 25

主權國傢的齣現……………………………………………………… 25

國傢機關的發展……………………………………………………… 28

限製國傢權力………………………………………………………… 29

改變世界的發現…………………………………………………………… 31

火藥、戰爭與軍隊……………………………………………………… 31

印刷機和印刷文字的力量…………………………………………… 33

探險並徵服新世界:歐洲帝國的起源………………………………… 34

結束語……………………………………………………………………… 42

第二章 文藝復興……………………………………………………………… 43

意大利半島的城邦國傢…………………………………………………… 44

經濟繁榮……………………………………………………………… 45

社會結構……………………………………………………………… 48

文藝復興時期的政治生活…………………………………………… 48

佛羅倫薩:一個文藝復興城市的剖析………………………………… 52

活力四射的文化…………………………………………………………… 54

重新發現古典知識…………………………………………………… 55

從經院哲學到人文主義……………………………………………… 55

文藝復興與宗教……………………………………………………… 57

文藝復興時期的男性和女性………………………………………… 58

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 61

建築…………………………………………………………………… 61

資助者與藝術………………………………………………………… 62

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傢……………………………………………… 64

繪畫與雕塑…………………………………………………………… 65

文藝復興盛期的風格………………………………………………… 70

文藝復興的結束…………………………………………………………… 71

衰退的經濟…………………………………………………………… 71

外國入侵……………………………………………………………… 72

馬基雅維利…………………………………………………………… 75

城邦的衰落…………………………………………………………… 76

彆處的驅動…………………………………………………………… 77

第三章 兩種宗教改革………………………………………………………… 78

北方文藝復興……………………………………………………………… 79

歐洲北部藝術與人文主義…………………………………………… 80

伊拉斯謨對教會的人文主義批判…………………………………… 82

宗教改革的源頭…………………………………………………………… 83

1378—1417年的天主教會大分裂…………………………………… 84

異端和精神運動……………………………………………………… 84

公會議運動挑戰教皇權威…………………………………………… 86

教士之弊和贖罪券…………………………………………………… 87

馬丁·路德…………………………………………………………… 89

德意誌邦國宗教改革的社會背景………………………………………… 92

城市:改革的中心……………………………………………………… 92

改革的進程…………………………………………………………… 93

農民起義……………………………………………………………… 94

宗教改革的傳播…………………………………………………………… 96

基督教世界的分裂…………………………………………………… 96

查理五世和新教徒…………………………………………………… 97

《奧格斯堡和約》……………………………………………………… 100

瑞士和法蘭西的宗教改革………………………………………………… 100

茨溫利與改革………………………………………………………… 100

激進的改革者………………………………………………………… 102

加爾文和宗教改革…………………………………………………… 104

皈依加爾文派………………………………………………………… 107

英格蘭的宗教改革………………………………………………………… 108

亨利八世及其與羅馬教廷的決裂…………………………………… 108

與羅馬決裂後………………………………………………………… 110

天主教的內部改革………………………………………………………… 111

迴歸教條主義………………………………………………………… 112

依納爵·羅耀拉和耶穌會…………………………………………… 112

特倫托公會議………………………………………………………… 113

先管好自己…………………………………………………………… 114

兩種宗教改革時期的文化………………………………………………… 115

印刷文化……………………………………………………………… 115

世俗教育和閱讀……………………………………………………… 116

大眾儀式和節日……………………………………………………… 116

女性的地位…………………………………………………………… 117

巴洛剋風格…………………………………………………………… 119

兩種宗教改革的遺産……………………………………………………… 120

第四章 宗教戰爭……………………………………………………………… 122

16世紀法蘭西的宗教戰爭……………………………………………… 123

強化的君主製………………………………………………………… 123

經濟危機……………………………………………………………… 124

法蘭西的加爾文派和法蘭西的內部危機…………………………… 125

納瓦拉的亨利………………………………………………………… 129

建國立業……………………………………………………………… 136

路易十三和君主專製起源…………………………………………… 139

三十年戰爭(1618—1648)………………………………………………… 141

神聖羅馬帝國的宗派主義…………………………………………… 141

三十年戰爭的起因…………………………………………………… 142

波希米亞的衝突……………………………………………………… 144

衝突擴大……………………………………………………………… 146

丹麥階段……………………………………………………………… 146

瑞典階段……………………………………………………………… 148

三十年戰爭中的軍隊………………………………………………… 151

宗教戰爭與王朝鬥爭(1635—1648)………………………………… 153

《威斯特伐利亞和約》(1648)………………………………………… 154

第二部分 建國曆程

第五章 大西洋經濟的崛起:西班牙與英格蘭……………………………… 161

經濟發展…………………………………………………………………… 162

提高的農業生産力…………………………………………………… 163

貿易發展……………………………………………………………… 163

全球經濟……………………………………………………………… 164

價格革命與經濟蕭條………………………………………………… 165

西班牙的崛起……………………………………………………………… 166

中央集權和西班牙君主製…………………………………………… 167

西班牙經濟…………………………………………………………… 169

西班牙帝國的擴張…………………………………………………… 170

腓力二世時代………………………………………………………… 172

英格蘭的崛起……………………………………………………………… 174

都鐸王朝……………………………………………………………… 174

伊麗莎白一世時期宗教問題的解決與衝突………………………… 179

伊麗莎白時期的建國曆程…………………………………………… 180

人口增長及經濟擴張………………………………………………… 182

都鐸王朝時期的英格蘭社會………………………………………… 185

尋求公共秩序………………………………………………………… 187

伊麗莎白時代的劇院………………………………………………… 189

崛起的貿易帝國……………………………………………………… 190

西班牙帝國的衰落………………………………………………………… 192

荷蘭起義……………………………………………………………… 192

經濟衰退……………………………………………………………… 195

過度擴張的帝國……………………………………………………… 197

結束語……………………………………………………………………… 200

第六章 17世紀的英國與荷蘭共和國……………………………………… 201

斯圖亞特王朝時期的衝突………………………………………………… 202

詹姆斯一世與議會的衝突…………………………………………… 202

宗教分裂…………………………………………………………………… 204

查理一世與議會的衝突……………………………………………… 205

英國內戰…………………………………………………………………… 207

走嚮衝突……………………………………………………………… 208

選擇陣營……………………………………………………………… 209

奧利弗·剋倫威爾和新模範軍……………………………………… 211

議會內部的分裂……………………………………………………… 211

激進派………………………………………………………………… 213

議會的勝利…………………………………………………………… 213

清教徒的共和國與王朝復闢………………………………………… 214

光榮革命…………………………………………………………………… 218

斯圖亞特王朝的宗教大計…………………………………………… 218

“新教之風”…………………………………………………………… 220

《權利法案》…………………………………………………………… 222

荷蘭共和國的黃金時代…………………………………………………… 223

荷蘭共和國的構架…………………………………………………… 224

經濟擴張……………………………………………………………… 224

寬容與繁榮…………………………………………………………… 227

17世紀的荷蘭文化………………………………………………… 229

荷蘭共和國的衰落………………………………………………………… 231

結束語……………………………………………………………………… 233

第七章 專製主義的時代:1650—1720年…………………………………… 234

專製主義的理論…………………………………………………………… 235

專製統治的特徵…………………………………………………………… 237

君主和貴族…………………………………………………………… 237

擴大的國傢結構……………………………………………………… 239

專製主義與戰爭……………………………………………………… 239

專製主義與宗教……………………………………………………… 241

建築與藝術的碑銘主義……………………………………………… 242

法國的專製主義……………………………………………………… 243

投石黨運動:馴服“超級臣民”……………………………………… 243

路易十四統治下的重商主義………………………………………… 245

專製的路易十四……………………………………………………… 246

路易十四在凡爾賽宮………………………………………………… 248

路易十四對宗教少數派的迫害……………………………………… 250

法國專製主義的極限………………………………………………… 251

勢力均衡…………………………………………………………………… 252

國際法的起源………………………………………………………… 252

哈布斯堡王朝……………………………………………………………… 253

普魯士的崛起……………………………………………………………… 256

俄羅斯帝國和瑞典帝國…………………………………………………… 259

莫斯科公國的擴張…………………………………………………… 260

競爭對手瑞典帝國…………………………………………………… 262

彼得大帝的西化政策………………………………………………… 263

路易十四的王朝戰爭………………………………………………… 269

現代國傢…………………………………………………………………… 274

第三部分 新文化和新的政治視野

第八章 新科學哲學…………………………………………………………… 279

宇宙觀的改變……………………………………………………………… 280

古代和中世紀的科學………………………………………………… 280

哥白尼挑戰亞裏士多德的宇宙觀…………………………………… 282

人體的普遍規律……………………………………………………… 283

布拉赫和開普勒探索天空…………………………………………… 285

弗朗西斯·培根和科學方法論……………………………………… 287

對伽利略和科學的審判……………………………………………… 288

笛卡爾和牛頓:相抗衡的科學認識論…………………………………… 289

笛卡爾和演繹推理…………………………………………………… 290

牛頓的綜閤…………………………………………………………… 291

科學的文化………………………………………………………………… 293

科學方法的普及……………………………………………………… 293

科學的使用…………………………………………………………… 297

科學與宗教…………………………………………………………… 298

科學革命的影響…………………………………………………………… 301

......

前言/序言


  我們恰逢全球經濟危機時期,全世界各經濟體、國傢和社會之間的相互聯係越發明顯。被曾經的強大帝國從主流社會驅逐的移民群體中,社會與文化的騷亂仍然持續著,這顯示著曆史並未離我們遠去:雖然歐洲的龐大帝國及其野心已經消亡,但它們仍對我們産生著影響。蘇聯,這個在1989年到1992年勢力逐漸衰弱的帝國,是離我們相當近的帝國滅亡的事例,此事對歐洲、也對世界多數地區産生巨大的影響,改變瞭國際關係,並帶來嚴峻的挑戰。誠然,俄羅斯仍舊是一個強國,但是如今人們普遍認為美國還是那個超級強國,以它在經濟、政治和軍事上強大的影響力在全球構築起一個非正式的帝國。

  從文藝復興時代開始,帝國極大地改變瞭歐洲。與非洲、亞洲和美洲的貿易,導緻瞭殖民地和帝國的齣現。而歐洲內部,各個帝國間互相對峙,如16世紀和17世紀的英格蘭和西班牙,18世紀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和俄羅斯帝國,以及同一世紀的不列顛與法蘭西,它們鞏固和擴大瞭國傢權力,也演進瞭戰爭。19世紀前15年裏,拿破侖帝國徵服瞭歐洲大部分土地,甚至擴展到瞭埃及。

  諸如葡萄牙、西班牙、荷蘭、奧斯曼土耳其、英國、法國,以及蘇聯等歐洲帝國的興衰,是這本《歐洲現代史》(第三版)主要涉及的主題。與從前相比,現在若要瞭解歐洲的曆史,就更必須注意歐洲和世界上其他文化之間的相互作用。誠然,歐洲長達幾個世紀以來一直學習亞洲、非洲以及美洲文化。本書特彆注意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對東歐和巴爾乾地區的影響。同時,歐洲的霸權和文化通過商業貿易、武力徵服、傳播思想、宗教、政治理念,以及去殖民化等手段,影響到世界上其他地區的曆史。強大而有效率的國傢的建立促進瞭民族認同的發展。如大英帝國的存在,助長瞭18、19世紀大不列顛人的民族自豪感,而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許多英國人對大英帝國的土崩瓦解感到痛心和迷茫。同樣是二戰後,民族認同感卻在那些曾經是殖民地的新興獨立國傢興盛起來。本書第三版吸收瞭最新的學術成果,更詳細地描述瞭大英帝國在非洲的殖民統治是如何瓦解的,特彆是肯尼亞獨立的曆史。

  本書第三版強調歐洲人在貿易、移民以及武力徵服方麵的活力,及其對亞洲、非洲、美洲以及歐洲民族自身的影響。本書對西班牙人在拉丁美洲的殖民和英國人在美洲的殖民作瞭比較。不同於西班牙帝國,不斷發展的大英帝國的根基是貿易。西班牙人的殖民反映齣西班牙的專製王權和讓當地土著改信天主教的決心,如有必要甚至不惜訴諸武力。而大英帝國則正好相反,許多來到北美英國殖民地的定居者是為瞭追求宗教信仰自由。在建立殖民帝國這點上,英國人也不同於一個世紀前的西班牙人,英國人並不強迫當地土著改信天主教,而是直接將他們趕齣瞭英國人的殖民定居點。中央集權是西班牙殖民統治的方式,而英國人則是分權統治,最後分權達到頂峰,産生齣美國聯邦式架構。英國在印度的統治尤其讓人感興趣,兩種文化在印度相互影響是一個非常值得研究的現象,本書對此作瞭更為充分的論述。同樣有意思的還有荷蘭在東南亞的統治,以及中國和日本在應對歐洲強權時的不同反應。

  本書許多章節有所精簡,便於閱覽。此外還有其他變動。關於中産階級這部分內容移到瞭第十四章《工業革命》,這樣《自由主義挑戰歐洲復闢時期》就單獨列為第十五章。20世紀的約瑟夫·斯大林和斯大林主義則從《俄國革命和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第二十三章),調到《經濟蕭條和獨裁的歐洲》(第二十五章)。此外,本書增添瞭對兩次世界大戰期間法西斯納粹的國傢社會主義遍及歐洲這個現象的更為詳盡的探討。二戰後的章節被重新組織。去殖民化和冷戰這兩個二戰後的重大事件,被一起安排到第二十八章。本書的最後章節篇幅減少,但是增加瞭最近發生的事件。

  本書不再如同傳統的教科書那樣不停地對比西歐和東歐。《歐洲現代史》(第三版)會談到政治主權思想不僅僅齣現於近代的英格蘭和荷蘭共和國,而且齣現在同時期的波蘭立陶宛聯邦。我們會拓展關於1943年華沙猶太人區起義反抗納粹,以及僅僅一年後的華沙起義的論述。我們也會探尋一直睏擾西歐和東歐的經濟和政治問題的根源,如說明南斯拉夫分裂後,日趨緊張的民族關係如何引爆波斯尼亞的內戰。南斯拉夫解體事件與一個世紀前高貴的哈布斯堡王朝因紛爭而導緻的衰亡遙相呼應。

  本書第三版還會利用觀念的社會史領域內激動人心的研究成果,這是思想史、社會史和文化史的交叉領域。本書第一部分會闡述文藝復興時期和荷蘭的黃金時代對藝術的資助行為如何體現瞭藝術的社會基礎。對傢庭經濟、村落和鄰裏生活以及工作結構的變化的最新研究充實瞭本書對歐洲從純粹的農業社會轉型為日趨城市化和工業化的世界這方麵的探討。有關19世紀政治的興起的敘述,參考瞭大眾文化、象徵主義和語言的力量等方麵的最新研究。

  本書保留瞭敘事性的框架,力求既分析本書的核心主題———歐洲曆程,又保持曆史故事敘述的生動性。每個章節都能獨立閱讀,其內容也能和上下篇章結閤成一篇更為龐大的曆史故事。此外,本書強調經濟、社會、政治和文化方麵變遷所産生的動力,但須將此置於歐洲自身驚人的多樣性的背景之下。現代歐洲的曆史以及它對世界的影響,無論是眾所周知的,還是鮮為人知的,都具有顯著的特性。本書會讓消逝的曆史重新鮮活起來,刻畫那些在歐洲曆史發展中十分重要的男男女女:宗教改革者馬丁·路德、約翰·加爾文;鞏固瞭英格蘭王權的伊麗莎白一世;維護哈布斯堡王朝的瑪麗亞·特蕾西亞皇後;法王路易十四和沙皇彼得大帝,他們統治下的帝國是專製王權的典範;偉大的思想傢開普勒和伏爾泰;拿破侖,他既是法國大革命的繼承者,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傳統專製暴君的代錶,甚至可能是全麵戰爭的發起人。我們還會不可避免地談到怪物阿道夫·希特勒,剖析一戰後他在德國深得人心的根源,還有約瑟夫·斯大林,我們會談論他的共産主義國傢,以及大清洗運動。但在歐洲的故事中,那些普通的男男女女也起到瞭重要的作用,他們創造瞭各自的曆史。因此,本書會一並再現領袖和普

  通人在急劇的經濟、政治變革時期,以及在革命和戰爭中的生活。

  強大的中央集權國傢的發展奠定瞭現代歐洲的麵貌。中世紀的歐洲如迷宮一般,政治和司法機關重疊相交。1500年,基本上所有的歐洲人都會用傢庭、村莊、鄉鎮、鄰居和宗教團體來度量自己的世界。但在此後的300年內,王朝國傢鞏固並擴張各自的領土,同時中央的有效權力更多地擴展到瞭本國人民身上。葡萄牙、西班牙、英格蘭(以後的大英帝國)、法蘭西、尼德蘭以及俄國建立瞭跨越大洲的龐大的帝國。歐洲大國開始齣現。隨著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時代之後民族主義的覺醒,各民族開始要求建立民族國傢,推動瞭意大利和德國的統一,而渴望建立自己的民族國傢的剋羅地亞人、匈牙利人、羅馬尼亞人則遭遇瞭社會動蕩。普通人要求自由和政治主權,他們的革命既是政治變革的縮影也是政治變革的動力。19世紀自由主義的齣現和對民主政治以及大眾政治的呼籲改變瞭歐洲,變化最早發生在西歐。連當時專政統治的俄國、中歐和東歐也受到這波變化的影響,對民主政治的追求在這些國傢持續發展。

  除瞭討論王朝間的敵對和民族主義,本書也思索戰爭自身怎樣改變政治和社會。法國對北美獨立戰爭的財政和軍事支援使法國王室的金融危機惡化,從而導緻法國大革命。法國的徵兵製取代瞭貴族時代的職業軍,促進瞭18世紀大不列顛和法國民族主義的興起。1905年日俄戰爭,俄軍的失敗讓沙皇作齣政治讓步,從而為1917年俄國革命的爆發埋下伏筆。德意誌帝國、奧匈帝國、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和俄羅斯帝國分彆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滅亡。戰爭帶來的經濟和社會影響導緻政治的不穩定,促成瞭法西斯主義和共産主義的齣現。一戰及殖民地人民在一戰中發揮的作用帶動瞭大英帝國、法國、荷蘭殖民地人民的獨立運動,最終這些運動取得勝利,改變瞭我們現在生活的世界。

  和政治一樣,宗教在歐洲人生活中、有時也在現代世界對自由的追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中世紀時,天主教是一股統一的勢力。幾個世紀以來,宗教信仰是歐洲大眾文化的根基。帝國的傳教士們帶著他們的宗教進入非洲和亞洲,熱切地渴望獲得更多信徒。西班牙的徵服者強迫美洲土著人信仰天主教。而在現代歐洲曆史上,宗教也經常帶來分裂。16世紀的宗教改革後,國傢權力超越宗教,而那些少數的宗教異見者們要求能夠信仰自己的宗教的權利。宗教不寬容(同時還有種族和文化不寬容)是歐洲曆程中可怕的一幕,包括15世紀晚期猶太人、穆斯林被驅逐齣西班牙,17世紀路易十四禁絕新教,以及二戰時納粹進行的慘絕人寰的種族大屠殺。20世紀90年代北愛爾蘭的宗教衝突與波斯尼亞上演的暴行和血腥內戰,讓人們想起三十年戰爭時中歐遭到的蹂躪。

  經濟變革的原因和影響是貫穿歐洲現代史的另一條綫。近代的貿易擴展很大程度上歸功於投資資本籌集方式和信貸獲得方式的發展,而這一切又同時改變瞭西歐和東歐的生活,並直接促成瞭後來歐洲各個帝國的誕生。18世紀齣現於英格蘭的工業革命在19世紀時擴散到歐洲大陸。工業革命的前提是人口和農産品的增長,也顯示齣過去與現在的聯係密不可分。與新發明同樣重要的是,工業革命也利用幾百年以來存在著的技術。這場革命從根本上改變瞭歐洲人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在這一過程中,歐洲帝國的存在同樣是重要的、引人入勝的一環。

  瞭解歐洲曆史對理解當今世界依然至關重要。如今對歐洲和全世界的政治、宗教、經濟和全球化方麵的憂慮可通過考察其根源及發展緣由來加以解決。全球化讓各大洲之間的流動上升到瞭新的層麵。幾百年來,歐洲人一直在嚮世界其他地區移民,特彆是嚮北美和南美。現在,局勢已經逆轉。從其他大陸特彆是從非洲和亞洲來的百萬移民,給歐洲國傢和歐洲人帶來瞭挑戰。不但如此,東歐和巴爾乾的部分地區的貧睏,以及20世紀90年代波斯尼亞的悲劇事件,使更多人移民西歐各國。這些新移民讓歐洲的宗教和文化形勢變得更加復雜。全球化繼續改變歐洲和世界,對歐洲曆史的研究變得更加重要和激動人心。隨著歐盟在其多數成員國裏引入新的單一貨幣,以及這個組織的繼續擴展,歐洲已經進入瞭一個新的紀元,盡管它目前麵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應對可怕的全球經濟危機和後“9·11”時代的恐怖活動。本書第三版加強瞭對當今的歐洲和世界的理解,我們不但深思過去的痛苦失敗和駭人悲劇,也深思那些令人欣喜的勝利,這也是歐洲曆史進程的一部分。


用戶評價

評分

很好是正品,送貨狠快,摺扣也很大,下次還來京東!

評分

好書

評分

定價好高!趁活動拿下。包裝完好,送貨快速。

評分

翻譯書,隨便翻翻,既然不能踏上他國參觀,唯有書可以讓人足不齣戶 知天下。繼續支持京東,讓他有更多的優惠迴饋老客戶。

評分

感覺非常滿意,下次還會購買

評分

定價好高!趁活動拿下。包裝完好,送貨快速。

評分

京東物流很快,書懂包裝完好,沒有損失,紙質質量也很好。

評分

好書

評分

大緻是因為版權的緣故,本書的定價不菲(188元),再對比裝潢印刷,塊頭不大,16開大約1200頁,無彩圖,也說不上性價比。總之買來裝點門麵不那麼閤算。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