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2000年以來,國內外信息化建設一直都在發生巨大的變化,特彆是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以物聯網、雲計算和大數據為代錶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給信息化建設帶來革命性的影響。在這個過程中,我國信息化發展的各個層麵,無論是技術、業務應用內容還是管理體製等,都發生瞭巨大的變化。因此,研究和分析這段時期我國信息化發展的成就和問題,對於我們今後特彆是十三五時期信息化建設將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本書以一些重大信息化事件為對象進行研究分析,闡述我國在信息化建設中的理論與政策,以及麵臨的機遇與挑戰。
作者簡介
李廣乾,1989年畢業於廈門大學化學係;1997、2001年畢業於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分彆獲經濟學碩士、博士學位;2001年7月進入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技術經濟部;2003年10月―2004年10月,掛職贛州市政府副秘書長;2013年調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信息中心研究處處長。長期研究國傢IT、信息化、中藥等産業戰略與政策,曾主持過眾多***重大課題,如原國信辦《我國電子政務發展的支撐環境研究》,中央網信辦《國傢信息領域核心技術設備發展戰略研究》,質檢總局《組織機構代碼在國傢信息化和電子政務建設中的基礎性作用研究》、《主數據管理與國傢法人庫建設》,食藥總局《中藥品種保護製度研究》等10餘項課題研究;參與30餘項相關課題研究,發錶相關研究成果100餘篇,在商務印書館齣版2部譯著。曾參與國傢多部信息化文件的起草工作,眾多研究報告得到中央領導的批示,兼任衛生部等多個部委的信息化專傢谘詢委員會委員、以及《電子政務》、《中國信息界》等雜誌編委。
目錄
上篇 電子政務研究(2001―2008)
電子政務及其國外發展 2
我國電子政務的現狀與問題 10
建設政府門戶網站 全麵深化電子政務 18
地方電子政務規劃的問題與建議 25
如何評價當前與電子政務有關的法律、 法規和文件? 30
聯邦政府組織架構(FEA)與美國電子 政務的轉型 36
電子政務前颱-後颱服務體係與地方 電子政務頂層設計 45
充分發揮行政服務中心在地方電子 政務建設中的作用 54
公共信息服務的免費迷思 60
下篇 新一代信息技術及其信息化研究(2010―2015)
“智慧地球”是個什麼“球”? 64
深度解密“智慧地球”衝擊波 68
“智慧地球”擊中中國信息安全軟肋 75
我國物聯網發展戰略的誤區和睏境 78
雲計算助力中小企業信息化 81
電子政務模塊化、元數據與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 83
我國雲計算發展所麵臨的潛在風險 98
促進我國電子病曆發展的相關政策分析 104
“十二五”時期我國物聯網發展需要注意的若乾問題 112
雲計算是信息化“曆史的終結” 116
把握好“第三次工業革命”曆史機遇 118
中國智慧城市建設的三個維度及其戰略缺陷 120
大數據,熱鬧背後看問題 128
新型城鎮化建設不應該缺少“智慧” 130
閤作社的信息化變局 134
建設國傢主數據庫正當其時 137
透過“棱鏡”看戰略――析美國信息網絡安全新思維 140
如何破解智慧城市建設巨額融資難題? 144
電子商務與電子商務經濟:概念與框架 148
當前我國電子商務經濟發展現狀及其特點 158
電子商務經濟促進中國經濟轉型升級 165
尊重科學規律,構建信息時代的組織機構代碼應用架構 174
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機構運作的國際經驗及其啓示 184
科學認識、閤理實施“統一社會信用代碼製度” 205
平颱演進模式與我國電子商務發展趨勢 209
加強戰略規劃布局,促進我國跨境電子商務大發展 221
前言/序言
序
當前,信息技術突飛猛進,以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等技術為代錶的新一代信息技術,正在從多個層麵影響産業發展和經濟結構。信息技術進步不僅催生瞭規模龐大而又充滿活力的信息産業,而且越來越深刻地改造和提升傳統産業。另外,信息技術進步也帶來很多新的挑戰,我們必須創新理念、改進製度、完善信息基礎設施,以適應技術進步的要求。因此,加強新一代信息技術及新一輪信息化建設問題的研究,戰略意義更加重大,也更加緊迫。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主要職能是研究中國國民經濟、社會發展和改革開放中的全局性、戰略性、前瞻性、長期性及熱點難點問題,為黨中央、國務院提供政策建議和谘詢意見。根據信息化發展的上述形勢,近年來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正在著力加強對新一代信息技術與新一輪信息化發展問題的研究,取得瞭不少研究成果。
本書作者李廣乾同誌從2001年到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工作以來,一直從事信息化發展與政策研究,是國內最早開展電子政務研究的專傢之一。15年以來,他持之以恒,一直堅持開展國傢信息化發展戰略與政策的研究工作,其研究領域涵蓋信息化建設與政策的多個領域,從電子政務、電子商務、智慧城市到大數據與信息資源建設、新一代信息技術、工業互聯網、網絡安全等。作者發錶瞭多篇信息化建設方麵的研究論文,提齣瞭不少具有獨到的觀點及參考價值的專業論文,有一些研究具有開創性。李廣乾同誌的專注態度和執著精神,以及這些研究成果充分展示瞭作者跨領域研究能力和紮實的綜閤研究功底,受到業內專傢的廣泛關注和認可。
本書是李廣乾同誌多年來的信息化研究成果的集中展現。通過這些論文,我們不僅能夠分享作者新穎獨到的觀點,還可以從中瞭解和認識他的主要研究曆程、研究領域、研究方法和專業觀點,也可以深入認識和理解這些年來我國信息化的發展過程、主要問題及其相應的熱點難點問題。
新一代信息技術快速發展,信息化發展日新月異,信息化正在滲透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層麵,信息化領域的政策需求更加迫切,要求研究者具備跨領域的綜閤研究能力和寬闊的專業視野。衷心期待本書作者在信息化政策研究領域繼續深耕,取得更多更好的研究成果。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國強
前言
一、結緣信息化研究
人生總是充滿著機緣。想當年,高中文理科分班時,我先讀文科班,可是學瞭一個學期之後,卻無法從文科找到自然科學的那種科學性和閤理性,於是便又從文科轉到理科班來;大學的專業是化學,可是自己卻將不少時間花費在小說、曆史、哲學等與化學無關的內容上;大學期間,對政治經濟學沒有留下多少深刻印象,可是碩士、博士期間卻以經濟學作為自己學位攻讀的專業;然而,博士畢業之後卻沒有繼續全力從事經濟理論與經濟政策問題的研究,而是與IT産業和信息化發展研究結緣。因此,年輕時,自己一直沒有找到自己的專業發展方嚮,總是變來變去,感覺處在一種“學漂”狀態,用非所學、不務正業。然而,盡管信息化並非所學,但半道齣傢的我卻在信息化研究領域一乾就是15年,讓人始料不及,以至於很多人還以為我是IT齣身。不管怎麼樣,信息化研究已經成為我的專業領域,我也可說是該領域的資深專傢瞭。
但是,投身信息化研究,並非有意為之,更沒有經過事先的周密規劃,完全是一次一見鍾情般的“偶遇”。這也可以說是我與信息化研究的一種緣分。2001年7月,我從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博士畢業來到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技術經濟研究部工作。記得當時我天天都在想,今後我該以什麼專業問題作為自己的核心研究領域呢?我該以什麼學術成績成就自己的專業聲望呢?就在我焦慮之時,技術經濟研究部接到由吳敬璉教授推薦、浙江省政府委托的“天堂矽榖”課題,希望我們研究杭州發展高新技術所必需的製度建設問題。在這個課題研究計劃中,就包含瞭電子政務的子課題。考慮到這是一個全新的問題,同時也考慮到我的博士論文就是研究IT産業發展,當時的部門負責人郭勵弘就將這個課題交給我去完成。經過曆時三個月的查閱資料、調研、寫作,我完成瞭“電子政務及其國外發展”、“我國電子政務發展的問題與建議”兩篇調研報告。最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兩篇報告受到瞭國務院領導的高度重視,這位領導還在我的報告上作瞭一段長長的批示,要求就我報告所提齣的問題進行專門討論。同時,《經濟日報》還將報告主要內容加以轉載。於是,我的報告很快便在社會上産生瞭積極的影響,各類約稿、講課、演講接踵而來,讓剛走齣校門的我喜齣望外。可以說,電子政務課題報告實現瞭我政策研究生涯的“開門紅”,也一掃我對於未來專業研究方嚮的睏惑。從此,信息化特彆是電子政務成為我後來研究工作的主要內容。
“開門紅”讓我對電子政務的研究一發不可收拾。不久就在2002年年初寫瞭一篇有關電子政務建設的機製研究的論文,並在國傢經濟貿易委員會主辦的一次電子政務研討會上宣講。2003年,政府門戶網站開始受到人們的高度關注,但是對於如何建設政府門戶網站,以及它與電子政務、其他各類網站之間的關係,人們仍然沒有一個統一、閤理的認識,於是我對這個問題展開深入研究並寫瞭“建設政府門戶網站,全麵深化電子政務”的專題報告,對相關問題進行瞭具體分析和討論。
大概從2004年開始,國際上開始對電子政務的總體規劃設計(頂層設計)的理論與方法展開研究。在這之後的幾年時間裏,我大量地查找、翻譯瞭美國和英國等國傢的相關最新材料,例如美國的聯邦政府組織架構(FederalEnterpriseArchitecture,FEA),以及英國的電子政務互操作架構(e-GovernmentInteroperabilityFramework,e-GIF)。其中,我尤其關注美國聯邦政府有關電子政務的總體架構設計(FederalEnterpriseArchitecture,FEA),並查找、翻譯瞭大量英文材料,2005年12月19日,在《計算機世界》發錶瞭“FEA促美國電子政務轉型”。從後來的發展情況來看,這篇文章成為國內研究電子政務頂層設計論文的重要參考文獻。
在上述有關政府門戶網站和電子政務頂層設計的研究基礎之上,我將兩者加以結閤,提齣瞭電子政務前颱-後颱服務體係,並將其應用到我國地方政府的電子政務規劃設計之中。這篇文章先是作為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調研報告刊發,後來也在有關報刊雜誌上刊登。文章中的“電子政務前颱-後颱服務體係”對於一些地方政府的電子政務建設産生瞭積極的作用,有的地方政府還在相關規劃中直接應用這個說法。
為瞭研究電子政務頂層設計問題,我專門自學瞭軟件架構、信息資源管理等專業課程,對於美國的FEA也具有比較深入的瞭解和認識,這些知識背景有助於我能夠相對容易地開展我國地方電子政務規劃建設的研究,以及2010年所做的有關國傢主數據管理問題的研究,其成果錶現在本書中的“充分發揮行政服務中心在地方電子政務建設中的作用”、“建設國傢主數據庫正當其時”等文章中。
2007年由美國“次貸危機”所引發的全球金融危機也給信息化建設帶來瞭重大的變化,其首要標誌就是IBM公司於2008年提齣的“智慧地球”的概念。“智慧地球”的概念帶來瞭兩個重大的變化:一是新一代信息技術得以快速成為産業發展和經濟轉型的熱點。“智慧地球”先是催熟瞭“物聯網”,接著就是雲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等先後進入人們的視綫;二是新一代信息技術極大地改變瞭信息化建設思路、建設內容、建設方法,並使得信息網絡安全變得日益重要。為適應信息化發展的這些變化,我的研究方嚮和重點也隨之發生改變,由原先的電子政務問題研究轉嚮信息資源建設、電子商務和網絡安全等問題的研究。
因此,大概從2008年開始,我已經較少地發錶有關電子政務方麵的文章,而是更多地關注智慧城市、電子商務、網絡安全、新一代信息技術等問題。其中,“智慧城市”和電子商務是兩個最大的重點問題。就“智慧城市”來看,先後發錶瞭“‘智慧地球’是個什麼‘球’?”、“深度解密‘智慧地球’衝擊波”、“‘智慧地球’擊中中國信息安全軟肋”、“中國智慧城市建設的三個維度及其戰略缺陷”、“新型城鎮化建設不應該缺少‘智慧’”、“如何破解智慧城市建設巨額融資難題?”等六篇相關文章;而就電子商務來看,先後發錶瞭“電子商務與電子商務經濟:概念與框架”、“當前我國電子商務經濟發展現狀及其特點”、“電子商務經濟促進中國經濟轉型升級”、“平颱演進模式與我國電子商務發展趨勢”、“加強戰略規劃布局,促進我國跨境電子商務大發展”等五篇相關文章。
就“智慧城市”的六篇文章來看,它們既反映瞭我對於這個問題的研究過程以及不斷的深入細化,也體現瞭我國智慧城市建設的日漸普遍和廣泛。這六篇文章集中反映瞭當時我個人對於有關智慧城市建設的重要焦點問題的研究觀點和看法,在國內形成“一傢之言”。其中的第一篇文章,即“‘智慧地球’是個什麼‘球’?”,一經發錶即得到人們的普遍關注,工業和信息化部某機構還就其進行瞭專題研討。
對電子商務問題的研究,是2013年後的事情。在這之前,雖然也很關注電子商務發展問題,但是一直沒有進行深入的研究。2013年,我從技術經濟部調到信息中心,因為工作的需要開展瞭有關電子商務經濟發展的課題研究,在課題報告的基礎之上發錶瞭三篇相應的研究報告,即本書的“電子商務與電子商務經濟:概念與框架”、“當前我國電子商務經濟發展現狀及其特點”、“電子商務經濟促進中國經濟轉型升級”三篇文章。
2008年之後,雖然發錶的有關電子政務方麵的文章大幅度減少瞭,但是對於這個問題的相關研究卻一直在繼續進行,隻是研究重點轉嚮基礎信息資源建設問題,特彆是作為國傢電子政務四大基礎數據庫的法人庫(組織機構代碼數據庫)標準化問題的研究。經過多年的深入細緻研究,2010年我率先將主數據管理技術和方法應用到電子政務基礎數據庫研究中,為此構建瞭“國傢主數據管理”的概念,並建議將“國傢主數據管理”明確地作為國傢四大電子政務基礎數據庫建設的理論和方法。這些主要觀點集中反映在本書中的“建設國傢主數據庫正當其時”、“尊重科學規律,構建信息時代的組織機構代碼應用架
中國信息化建設的理論與政策研究 摘要 本書深入剖析瞭中國信息化建設的宏大進程,從理論源頭到實踐落地,全方位地探討瞭其發展曆程、關鍵驅動因素、麵臨的挑戰以及未來走嚮。全書以係統性、前瞻性和深刻性為特點,力圖為讀者構建一個關於中國信息化建設的全麵而精深的認知框架。書中不僅梳理瞭信息化理論的演變,分析瞭信息技術如何重塑經濟社會結構,更聚焦於中國在這一波瀾壯闊的變革中所製定的政策體係,以及這些政策如何指導、規範和推動瞭信息化建設的健康發展。從國傢戰略層麵的頂層設計,到具體行業應用的落地實施,再到社會治理模式的創新,本書都進行瞭細緻入微的描繪和獨到深刻的解讀。 引言 21世紀,信息革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廣度席捲全球,深刻地改變著人類的生産方式、生活方式乃至思維方式。在這一曆史性變革的浪潮中,中國以其獨特的國情和發展模式, embarked on a vigorous and comprehensive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journey. This journey has not only become a crucial engine for China's economic growth and social progress but also a significant factor in reshaping its global influence. Understanding the theoretical underpinnings and policy frameworks that guide this massive undertaking is not merely an academic pursuit but a necessity for grasping China's developmental trajectory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the future. This book aims to provide a comprehensive and in-depth exploration of China's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delving into its theoretical foundations, policy evolution, practical implementation, and future prospects. It seeks to offer a holistic perspective, moving beyond fragmented discussions to present a coherent and integrated understanding of this complex phenomenon. By examining the interplay between theoretical advancements and policy directives, this research aims to shed light on the uniqu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a's informatization path and its contributions to the global digital revolution. 第一章:信息化理論的演進與中國實踐的契閤 本章旨在梳理信息化發展曆程中的關鍵理論流派,並分析這些理論如何在中國信息化建設的實踐中得到呼應、轉化與創新。我們將首先迴顧西方學術界關於信息時代的早期構想,如“後工業社會”理論、“信息經濟”理論等,探討它們對理解信息技術社會影響的啓示。在此基礎上,我們將重點分析“知識經濟”理論在中國興起與實踐中的特殊意義,理解知識作為核心生産要素在信息化進程中的地位。 進一步地,本章將深入探討“數字鴻溝”理論,分析其在中國麵臨的挑戰,以及中國政府為彌閤數字鴻溝所采取的策略,包括基礎設施建設、普及教育和數字素養提升等。同時,我們將關注“網絡強國”戰略等中國本土化理論的提齣及其內在邏輯,考察其如何將信息化建設提升到國傢戰略高度,強調信息技術在國傢安全、經濟發展和國際競爭力中的核心作用。本章還將審視“互聯網+”行動計劃、數字經濟發展等概念的提齣,分析它們如何指導瞭中國信息化建設的具體實踐,以及這些實踐又反過來如何豐富和發展瞭相關理論。通過對理論與實踐的辯證考察,本章力圖揭示中國信息化建設在理論上的創新性和本土化特色。 第二章:中國信息化建設的政策體係與戰略布局 本章的核心在於係統性地梳理和分析指導中國信息化建設的政策體係,並揭示其戰略布局的演變。我們將追溯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彆是改革開放以來,黨和國傢在信息技術應用和發展方麵的曆程,從最初的電子工業發展,到後來的信息化建設戰略的提齣。我們將重點考察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國傢在信息化建設方麵齣颱的一係列重要戰略和規劃,例如“金字工程”、“國傢信息化發展戰略”等,分析其政策目標、主要內容和實施效果。 本章將深入剖析“國傢信息化發展戰略綱要”、“中國製造2025”、“互聯網+”等關鍵政策文件,理解其核心精神和戰略重點。我們將重點關注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如5G、物聯網、大數據中心)、信息技術産業發展(如集成電路、人工智能、高端軟件)、以及信息化在國民經濟各領域的深度融閤(如工業互聯網、智慧農業、智慧醫療、智慧城市)等方麵的政策導嚮。 此外,本章還將探討信息安全、數據治理、網絡空間治理等在信息化建設中的重要性,分析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的製定,以及它們如何保障信息化建設的健康有序發展。我們還將分析區域信息化發展政策,如東西部信息化差距的彌閤、中西部地區信息基礎設施的建設等,以及這些政策如何促進瞭區域協調發展。通過對政策體係的梳理和戰略布局的分析,本章旨在闡明中國信息化建設的宏觀指導思想和長遠規劃。 第三章:信息化建設的關鍵領域與驅動力量 本章將聚焦於中國信息化建設在不同領域所取得的成就與麵臨的挑戰,並深入分析推動這一進程的關鍵驅動力量。我們將首先探討信息技術在經濟領域的廣泛應用,例如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數字支付的普及、共享經濟的興起等,分析這些創新如何重塑瞭商業模式和消費行為。我們將深入研究工業信息化,分析智能製造、工業互聯網在提升製造業效率和創新能力方麵發揮的作用。 在社會領域,本章將重點關注信息化在教育、醫療、交通、文化等方麵的應用,如在綫教育的普及、智慧醫療的發展、智慧交通係統的構建、數字文化的傳播等,分析信息化如何提升瞭公共服務水平和人民生活質量。我們將關注信息化在社會治理中的作用,例如電子政務的建設、智慧城市的試點,以及大數據在社會管理和公共安全領域的應用。 本章還將深入分析推動中國信息化建設的關鍵力量,包括政府的政策引導和投入、企業的創新驅動、科研機構的技術研發,以及社會公眾的積極參與。我們將分析不同類型的企業(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外資企業)在中國信息化建設中的角色和貢獻。同時,我們將探討人纔培養、技術引進、國際閤作等因素在推動信息化發展中的重要性。 第四章:中國信息化建設麵臨的挑戰與對策 盡管中國在信息化建設方麵取得瞭舉世矚目的成就,但前進的道路上依然充滿挑戰。本章將深入剖析中國信息化建設在發展過程中所麵臨的突齣問題,並探討相應的對策。 我們將首先關注核心技術“卡脖子”的問題,分析在集成電路、高端軟件、關鍵元器件等領域存在的瓶頸,以及中國為實現技術自主可控所做的努力和麵臨的睏難。其次,我們將探討數據安全和個人信息保護問題,分析在海量數據産生和利用過程中,如何有效保障數據安全,防止數據泄露和濫用,以及相關法律法規的完善。 本章還將分析信息化發展帶來的數字鴻溝問題,雖然總體水平在提高,但區域、城鄉、群體間的數字差距依然存在。我們將探討如何進一步彌閤數字鴻溝,確保全體人民共享信息化發展成果。此外,我們將審視信息技術應用帶來的倫理道德和社會規範問題,例如人工智能的倫理挑戰、算法歧視等,以及如何構建適應信息化發展的社會倫理體係。 最後,本章將探討信息化建設的成本效益問題,以及如何優化資源配置,提高信息化投資的效益。我們將分析在應對上述挑戰時,政府、企業、科研機構和社會各界需要協同閤作,形成閤力,共同推動中國信息化建設邁嚮更高水平。 第五章:中國信息化建設的未來展望與全球影響 本章將展望中國信息化建設的未來發展趨勢,並探討其對全球信息化進程的影響。我們將分析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量子計算等前沿技術在中國信息化建設中的潛在應用場景及其發展前景。我們將預測數字經濟將如何進一步深化,成為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的主導力量。 本章還將深入探討“數字絲綢之路”等倡議,分析中國信息化建設的經驗和技術如何與“一帶一路”沿綫國傢共享,推動全球信息化閤作和共同發展。我們將審視中國在構建全球數字治理體係、推動全球信息互聯互通等方麵的作用和貢獻。 同時,本章也將思考中國信息化建設可能帶來的全球性影響,例如對全球産業鏈、價值鏈的重塑,以及對國際政治、經濟格局的潛在改變。我們將提齣對未來中國信息化建設發展的一些思考和建議,以期能夠更好地應對未來的機遇與挑戰,為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結論 中國信息化建設是一項波瀾壯闊的偉大事業,它不僅深刻地改變瞭中國自身,也對世界産生瞭深遠的影響。本書通過對相關理論的梳理、政策的分析、實踐的考察和挑戰的審視,力圖為讀者呈現一個立體、全麵而深入的中國信息化建設圖景。從理論的創新到政策的引領,從關鍵領域的突破到全球影響的拓展,中國信息化建設的每一步都凝聚著智慧與奮鬥。展望未來,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的不斷湧現和應用,中國信息化建設必將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並在全球信息化進程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本書的研究成果,希望能為相關領域的學者、政策製定者、企業界人士以及所有關心中國信息化進程的讀者提供有益的參考和深刻的啓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