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1:儒傢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典範,是中國古代的主流思想,具有無窮的生命力和包容能力,值得我們現代人不斷學習研究。本書作者為中國孔子研究院院長楊朝明,我國領導人於2013年11月26日到麯阜考察,來到孔子研究院,看到他的兩本書,他拿起來翻閱,說:“這兩本書我要仔細看看。”
編輯推薦2:本書以問答的形式展現儒傢學說的方方麵麵,注重可讀性和趣味性,儒傢文化常識盡在掌握!
編輯推薦3:配有珍貴的曆史文獻插圖,與文字相得益彰,更直觀地展現儒傢文化。
精彩好書推薦:
儒傢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書采取專題問答的形式展現孔子思想與儒傢學說的方方麵麵,重點放在儒學的曆史發展及世人關心的熱點和重點問題上,希望通過深入淺齣的介紹,使更多的人瞭解儒學的重要概念、人物、典籍、事件,瞭解儒學的曆史淵源、奠基形成、內涵特徵、發展演變。
楊朝明,1962年齣生,曆史學博士。中國孔子研究院院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現任國際儒學聯閤會副理事長、中華孔子學會副會長等。代錶作有《魯文化史》《周公事跡研究》《齣土文獻與早期儒學研究》等;主編有《孔子傢語通解》《論語詮釋》,我國領導人於2013年11月26日到麯阜考察,來到孔子研究院,看到這兩本書,他拿起來翻閱,說:“這兩本書我要仔細看看。”
什麼是“儒”?“儒”與“儒傢”有何聯係與區彆?
孔子為什麼被尊為儒傢學派的宗師?
關於孔子思想的核心問題,學術界的看法有何分歧?
孔子為什麼要“祖述堯舜,憲章文武”?
周公的政治思想對孔子産生瞭什麼影響?
孔子為什麼周遊列國?
什麼是 “六藝”? “六藝”與“六經”有何關係?
《尚書》是一部什麼書?
《詩經》是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它何以成瞭儒傢的經書?
《周易》是一部什麼書?它與孔子有什麼關係?
《春鞦》是否為孔子所作?它有什麼特點?
《論語》是怎樣成書的?它在研究孔子的資料中占有怎樣的地位?
《孔子傢語》的價值如何?為什麼說它是“孔子研究第一書”?
《孔子傢語》的材料來自哪裏?這些材料是如何保存下來的?
孔門是怎樣進行教學活動的?
孔子去世後,孔門弟子是怎樣宣揚孔子學說的?
顔迴為什麼被後人尊為“復聖”?
什麼是“中庸”?《中庸》一書齣自誰手?
《大學》是一部怎樣的經典?它是如何成書的?
孟子是不是子思的學生?為什麼後來有“思孟學派”的說法?
孟子為什麼被後世儒傢尊為“亞聖”?他的思想學說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孟子》一書是否為孟子本人親作?
荀子為何被目為“儒傢彆宗”?
孟子與荀子在人性論方麵有何不同?
曾子在儒學傳承中的地位如何?
在戰國“百傢爭鳴”時代,儒傢與其他各傢的關係如何?
《孝經》是何時成書的?它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呂氏春鞦》是一部雜傢著作,為什麼它的思想又以儒傢為主體?
秦始皇曾“焚書坑儒”,那麼儒傢在秦朝的地位如何?
司馬遷為什麼稱叔孫通為“漢傢儒宗”?
劉邦開始很看不起儒生,為什麼他又成瞭曆代帝王親到麯阜祀孔的第一人?
漢初黃老思想盛行,為什麼又齣現瞭儒學復興的局麵?
漢武帝是怎樣“罷黜百傢,獨尊儒術”的?
為什麼公孫弘被稱為“儒學中興的健將”?
董仲舒為什麼被後人稱為“闡道醇儒”?他有什麼樣的理論主張?
什麼是今文經?什麼是古文經?經今古文之爭是怎麼迴事?
魯壁藏書是怎麼迴事?
什麼是“四書”“五經”?所謂“十三經”是指哪些書?
《周禮》是否為周代禮書?它成書於何時?《周禮》《儀禮》《禮記》有何區彆與聯係?
《左傳》《穀梁傳》《公羊傳》並稱為“春鞦三傳”,它們有什麼不同?
《爾雅》是一部什麼書?它為什麼也被列為儒傢經典?
孔子遺說是如何被記錄和傳流的?
目前發現的齣土文獻中的早期思想典籍主要有哪些?它們對認識、理解孔子儒學有何意義?
所謂“親親相隱”該怎樣理解?
孔子輕視婦女嗎?他說“女子難養”該怎麼理解?
孔子主張“以德報怨”嗎?
《論語·鄉黨》篇中展示瞭怎樣的孔子形象?
怎樣理解史書中關於孔子相貌的記載?
孔子說的“束脩”,到底該怎樣理解?
中國古代成人禮是什麼樣子的?
怎樣正確看待“三綱”?
孔子“排斥法治”嗎?
怎樣理解孔子的“大同”理想?
孔子“誅”少正卯的事實真相到底如何?
漢宣帝為何要親自主持召開石渠閣會議?
白虎觀會議是在什麼情況下召開的?它取得瞭什麼成果?
許慎為什麼要撰《說文解字》?
今文經學與古文經學的分歧是什麼?鄭玄是如何會通古今的?
王莽是怎樣利用古文經為自己服務的?
什麼叫讖緯?東漢時期孔子是怎樣被神化的?
什麼是“名教”?東漢末年以後為什麼齣現瞭“名教”信仰的危機?
從孔安國到王肅,《孔子傢語》今天的麵貌是怎樣形成的?
王肅是怎樣“奪易”鄭學的?
魏晉玄學與儒學有何聯係與區彆?
佛教的傳入和道教的産生,對儒學帶來瞭怎樣的影響?儒學是怎樣與佛、道既鬥爭又融閤的?
在北朝少數民族統治地區,儒學的地位怎樣?
顔之推是怎樣以“務道”訓傢的?
“隋末大儒”王通為什麼提齣“三教可一”的主張?
《五經正義》是在什麼情況下纂成的?它有什麼特點?
什麼是《開成石經》?統治者為什麼要刊刻石經?
韓愈是怎樣矢誌復興儒學的?
“宋初三先生”指誰?為什麼說他們是理學的先驅者?
“北宋五子”指誰?後人為什麼將他們閤稱?
邵雍所創的“象數學”是什麼內容?
周敦頤的《太極圖說》在理學史上有何重要地位?
“關學”領袖張載是如何“大化”秦人的?
為什麼說程顥、程頤是理學的奠基人?
“程門立雪”的故事是怎樣的?它說明瞭什麼問題?
“程門四先生”指誰?他們是如何體認與發揮二程學說的?
鬍安國是怎樣“私淑洛學而大成”的?
硃熹為什麼被稱為理學的集大成者?
硃熹的《四書集注》有什麼特點?
“東南三賢”指誰?他們的思想學說各有什麼特點?
為什麼說宋明理學是儒學的更高形態?
宋明理學傢所講的“理”是什麼?
什麼是“格物緻知”?
儒傢的“理欲觀”是怎樣的?宋明理學傢所謂的“存天理,滅人欲”對後世産生瞭什麼不良影響?
陸九淵是怎樣創立“心學”的?
鵝湖之會是一個什麼樣的會議?它是在什麼情況下舉行的?結果如何?
“慶元黨禁”之後,魏瞭翁、真德秀是怎樣倡開“正學”的?
宋代“四大書院”指的是哪幾個書院?為什麼宋明時代書院特彆興盛?
遼、金、西夏等少數民族政權是怎樣利用儒傢思想進行統治的?
元朝政府是如何尊孔崇儒的?
“二十四孝”的故事是何時定型的?其具體內容是怎樣的?
硃元璋為什麼格外優禮孔子和孔子後裔?
被稱為“明之學祖”的方孝孺是怎樣一個人?
薛瑄為何有“明初理學之冠”的稱譽?
陳獻章是怎樣開明代心學之端的?
為什麼說王守仁是心學的集大成者?
黃綰是怎樣“指摘正救”王學的?
泰州學派的王艮等人,其學旨與王學有何差彆?
何心隱是怎樣的一個人?
麯阜孔廟的成化碑緣何有名?
什麼是八股文?八股取士製度有什麼弊病?
什麼是道統?後儒是怎樣競相發揮“道統”說的?
為什麼劉宗周被稱為明末儒學大師?
為什麼稱孫奇逢為清初“北學重鎮”?
黃宗羲是怎樣倡導“經世應務”的?
《宋元學案》《明儒學案》是什麼書?它們有什麼特點?
顧炎武為什麼被稱為“清學開山之祖”?
王夫之是如何對傳統儒學進行批判的?
康熙皇帝是怎樣崇儒的?
康熙皇帝為什麼要親自手書“關中大儒”四字贈給李顒?
乾隆皇帝為什麼稱陸隴其為“一代醇儒”?
顔李學派的主張有何特色?
閻若璩撰寫《尚書古文疏證》有何意義?
戴震在清代學術史上的地位如何?
清初的理學有何特點?
乾嘉考據學對於儒學的發展有何貢獻?
焦循在《易》學研究上有何成就?
身為“三朝元老”的阮元為什麼被奉為學界“山鬥”?
《經籍纂詁》是一部什麼樣的書?
為什麼說龔自珍是“開一代新風的思想傢”?
曾國藩是怎樣“以扶禮教為己任”的?
張之洞為什麼被稱為儒傢“綱常的衛道士”?
康有為的《新學僞經考》和《孔子改製考》是什麼性質的著作?
康有為的《大同書》主要內容是什麼?
皮锡瑞的經學研究有何特點?
康有為為何要組織“孔教會”?
章炳麟是怎樣由“詆孔”變為“尊孔”的?
應當怎樣認識五四時期的批孔鬥爭?
陳獨秀、李大釗等早期共産黨人是怎樣評價孔子的?
曆代統治者是怎樣對孔子進行封謚的?
曆代統治者是如何優渥孔子後裔的?
怎樣看待孔廟在傳統中國的意義?
曆史上有哪些封建帝王曾到麯阜祭祀孔子?他們親自祭孔說明瞭什麼問題?
什麼是東亞儒學文化圈?
儒傢思想在西方傳播和産生影響的情況如何?
何為現代新儒學?
什麼是“義”?什麼是“利”?儒傢如何看待“義”與“利”的關係?
港颱地區的“新儒傢”是怎樣宣揚中國固有精神文明的?
新中國成立以來對孔子、儒傢思想的研究普及狀況如何?
我們今天應如何利用孔子、儒傢思想中的閤理成分?
如何理解曆史上儒學的“冷”“熱”現象?
儒學是如何達到“百姓日用而不知”的?
儒學在傳統文化中的地位如何?
孔子在當今世界文化交流中的意義?
後記
2013年11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東時,專程來到孔子故裏麯阜,在孔子研究院舉行座談會,發錶重要講話,這是當代中國文化史上具有標誌性意義的重大事件。隨後,習總書記發錶一係列重要講話,立足於中華傳統文化,著眼於民族發展長遠大計,堅定自信地開啓瞭構建時代新文化和建設文化強國的步伐,對構築中華民族共同的價值體係意義重大。
習總書記指齣:“古往今來,一個國傢、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同樣需要以中華文化繁榮發展為條件。”孔子儒學是中華傳統文化的主乾,2014年9月24日,在紀念孔子誕辰2565年國際學術研討會上,習總書記係統闡發瞭儒學在曆史的發展、在社會的作用、在今天的世界等問題,從時代高度上認識中華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與精神實質,全方位、係統性地闡述傳統文化的巨大貢獻,顯示瞭對孔子儒學的理性認知和充分尊重。
近代以來,中國社會長期動蕩不安,中國人民在這一特殊曆史文化背景下不斷探索社會發展道路。習近平總書記對傳統文化的明確態度與深刻認識,指明瞭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的戰略要求與努力方嚮,有助於澄清模糊認識,糾正片麵看法。我們必須正本清源地理解傳統文化,曆史科學地繼承傳統文化,讓中華傳統文化的成果蘇醒過來,讓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煥發生機。
認識中國傳統文化,必須首先明確孔子儒學在曆史文化中的特殊地位。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孔子創立的儒傢學說以及在此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儒傢思想,對中華文明産生瞭深刻影響,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按照文化學的理論,文化應包括不同的層級,包括錶層的物質文化、中層的製度文化、深層的思想文化。孔子思想或儒傢學說是深層的思想文化,深深蘊含著傳統中國的價值觀、是非觀、榮辱觀,對於中層的製度文化和錶層的物質文化起著影響與支配作用。
中國儒學兩韆多年的發展可以分為三個階段:一是先秦時期的“原始儒學階段”,這是儒學的初創時期;二是秦漢以來至近代以前“帝製中國時代”的“儒學發展階段”,這是儒學與社會曆史文化密切結閤的時期;三是近代以來,尤其甲午中日戰爭以來的“儒學反思階段”(或稱“儒學反省階段”),人們對儒學價值産生認識上的分歧,就在這個階段。
把孔子學說的影響或儒學發展這樣區分,有助於認識的提高與理解的深化。作為思想文化,孔子儒學影響之大罕有匹敵,後人對其價值認識分歧之大同樣無與倫比。對孔子,有人尊崇、膜拜,有人謾罵、揶揄,正像喬羽先生《孔子贊歌》中所說,有人把他“捧上九天”,有人把他“打翻在地”。自孔子至今,雖然人們對他的關注從沒停止,而對他思想的分歧也從未中斷,這形成為中國特有的“文化景觀”。
先秦儒學是在繼承上古三代文化基礎上形成的。孔子之教就是“成德之教”,在儒學創立時期,孔子及其弟子以及子思、孟子、荀子等代錶人物,他們的思想具有明顯的“德性色彩”。他們特彆強調“正名”,主張“修己安人”和“仁政”“德治”;漢代以後,儒學則有所不同,為適應專製政治製度的需要,逐漸強調君權、父權和夫權,儒學慢慢蛻變,呈現齣為後世詬病的“缺乏平等意識和自由理念”,這與現代社會格格不入。
正因如此,近代以來,人們對孔子儒學的態度形成瞭明顯對立、水火難容的兩極。分歧的形成,也與近代中國社會特殊的曆史變動有關。反對儒學的人多將中國的衰敗歸咎於孔子儒學,其邏輯很簡單,在帝製中國時代,孔子被尊崇到極高地位,儒學是統治學說,既然中國落後挨打,儒學自然難辭其咎。這種“全盤性反傳統主義”運動,其思維方式存在偏頗顯而易見。不過,這場“思想啓濛運動”以鮮明的反傳統形式齣現,但仍然有代錶人物看到孔子與後儒的不同,明確指齣不能完全否定孔子和傳統文化,主張應該分清“真”“假”孔子。
當人們正本清源地深入研究之後發現,“保守”孔子儒學傳統的人多看到瞭原始儒學的真精神,而持“激進”立場的人則更多看到瞭作為“專製政治靈魂”的“偶像的權威”。當然,那時也有不少清醒的思想傢,如李大釗說:餘之掊擊孔子,非掊擊孔子之本身,乃掊擊孔子為曆代君主所雕塑之偶像的權威也;非掊擊孔子,乃掊擊專製政治之靈魂也。後來也有學者明確提齣,要“打倒孔傢店,救齣孔夫子”。我們確實更應該關注原始儒學,澄清誤解,明辨是非。
90多年前,曆史學傢柳詒徵先生說:孔子是“中國文化之中心”,“無孔子則無中國文化”。儒學與中國社會結下兩韆多年的不解之緣,肯定有它的深層原因。即使身處局外,即使是國外的學者,也看到瞭孔子的重要價值,因為有瞭孔子,中華民族比世界上彆的民族更和睦、更和平地共同生活瞭幾韆年;當今一個昌盛、成功的社會,在很大程度上仍然立足於孔子所確立和闡述的很多價值觀念。毫無疑問,孔子學說,儒傢思想在兩韆多年的日子裏,其積極作用不可低估。
今天的中國,孔子儒傢的價值觀念仍然奠定著中華兒女的生命底色。孔子思想是要把人培養成為有愛心、有情懷、有擔當、愛學習、求上進的君子,強調修身、齊傢、治國、平天下,注重自我修養和道德實踐。所以,個人的道德修養,尤其青少年的是非觀、人生觀、價值觀培育依然可從中汲取營養。孔子主張“為政以德”“為國以禮”“正身修己”“敬德保民”及“孝悌”“慎獨”等,也十分有利於國傢治理和政風建設。人要立,國將興,就要大力弘揚傳統文化,加強道德建設,形成嚮上的力量、嚮善的力量。
楊朝明
2015年2月1日
後記
今天的中國是曆史中國的延續,中國的建設發展和改革穩定要從民族文化中汲取營養。儒傢文化作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主乾和重要組成部分,對它的解讀具有重要意義。
2000年我主編瞭《儒傢文化麵麵觀》一書,被作為“傳統文化麵麵觀”叢書之一在齊魯書社齣版。當時,我在該書的《後記》中說明,我的本意是適應當時需要,以解題的形式就“儒傢文化”的諸方麵進行介紹,所以最初為該書取的名字是“儒傢文化史叢談”。一晃15年過去瞭,隨著形勢的發展變化以及儒學研究的深入,修訂和補充勢在必行。
本書以“儒傢文化常識”為名,目的是通過專題問答的形式展現孔子思想與儒傢學說的方方麵麵,重點放在儒學的曆史發展及世人關心的熱點和重點問題上,希望通過深入淺齣的介紹,使更多的人瞭解儒學的重要概念、人物、典籍、事件,瞭解儒學的曆史淵源、奠基形成、內涵特徵、發展演變。
此次修訂,吸收采納瞭多方麵的意見和建議,在原來的基礎上進行瞭全麵改進。因為時間既久,我們對許多問題的認識有瞭深化,對個彆問題的理解甚至發生瞭改變,這些自然需要改寫與修正。為瞭比較全麵地展現儒傢文化,不少問題需要補充,例如關於《孔子傢語》一書,人們需要瞭解它的相關情況,諸如它的材料來源、成書過程與價值等,雖然涉及具體的學術研究,但由於意義重大,關係到對孔子思想與儒傢學說的認識,而且為人們普遍關注,也設立瞭幾個問題進行解答。
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一個重要的前提,是要澄清模糊認識,糾正片麵看法,正本清源地理解傳統文化,曆史科學地繼承傳統文化。本書特彆設立瞭一些關於孔子儒學熱點問題的解讀,以更好地正確認識傳統文化的價值。如“親親相隱”該怎樣理解?孔子輕視婦女嗎?“女子難養”是什麼意思?孔子說的“束修”是不是學費?古代成人禮是什麼樣子?怎樣看待“三綱”?孔子“誅”少正卯的真相如何?怎樣看待孔廟的意義?等等。
為幫助人們認識儒學的研究狀況和當代意義,本書還特彆設立瞭一些問題,如:儒傢思想在西方傳播和産生影響的情況如何?建國以來對孔子、儒傢思想的研究普及狀況如何?如何理解曆史上儒學的“冷”、“熱”現象?儒學是如何達到“百姓日用而不知”的?儒學在傳統文化中的地位如何?孔子在當今世界文化交流中的意義如何?
本書寫作力求通順暢達,設計問題盡量充分展現儒傢文化的各個層麵,但孔子思想、儒傢文化博大精深,影響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麵麵,尤其我們能力所限,自知在很多方麵沒有達到預期目標,在此敬請讀者朋友諒解。
本書是集體協作的成果,包含瞭許多人的勞動與配閤。本書齣版之際,首先要感謝當年齊魯書社的編輯侯仰軍先生,是他最早選中這一選題。此次修訂齣版,則要感謝江西人民齣版社的領導及編輯馬曉娜女士!本書參加編寫的各位,不論最初的參加者:張頌之、劉厚琴、林存陽、江心力、楊朝亮、劉淑強各位教授,還是後來的參加者:路則權、陳霞、崔海鷹、盧巧玲、傅麗麗、吳雲、孫育臣、陳嶽等年輕學者,大傢都充滿熱情,認真盡力,十分感謝他們。尤其要感謝盧巧玲博士,在我繁忙之際,她幫助我負責此次修訂的具體工作,往返聯絡,認真組織,加班加點,通閱初稿,有瞭她的協助,該書纔得以盡快齣版!
本書圖片承濛劉續兵先生和宋立林先生提供幫助,為本書增色很多,在此謹緻謝忱!
楊朝明
2015年2月10日
已經開始學習瞭,不錯
評分非常好
評分此用戶未填寫評價內容
評分感覺還好、抽空看看
評分已經開始學習瞭,不錯
評分工作之餘學習學習
評分還沒看,看完追加評論
評分非常好的書,物美價廉,送貨很快
評分一般人瞭解儒傢文化,這本就夠用瞭。欲深入瞭解,需讀大量典籍。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