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系统原理与Linux实践教程

操作系统原理与Linux实践教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申丰山,王黎明 著
图书标签:
  • 操作系统
  • Linux
  • 原理
  • 实践
  • 计算机科学
  • 教学
  • 教材
  • 内核
  • 系统编程
  • 实验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1280108
版次:1
商品编码:11868406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1-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252
字数:4032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本书既可作为计算机及软件类本科专业课程教材或参考书,又可作为对于工程实践能力有着更高要求的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同样专业的课程教材或参考书,也可供计算机及软件行业工程技术人员阅读和参考。
  1. 本书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理论与实践并重;2. 深入讲解操作系统原理,并提供了大量鲜活的应用实例,有助于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学习兴趣,旨在培养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3. 篇幅适当,本书配套有PPT、相关源代码、习题解答等。

内容简介

  本书理论与实践并重,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操作系统的重要概念和原理,深入、细致地剖析了操作系统的组成结构和运行机制,给出了相关概念、原理在Linux操作系统中的实现方法,提供了大量鲜活的应用实例,详细说明了Linux实验环境搭建方法,给出了完整可用的LinuxC源程序及编译和运行方法,方便读者无障碍实验学习和再创造,为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提供可理解、可实践的内容和素材。全书共分8章,内容包括:操作系统概论、处理器管理、并发进程的同步、互斥与死锁、存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操作系统安全机制、多处理机与多计算机操作系统,涵盖操作系统经典、核心内容及扩展内容。本书配套有PPT、相关源代码、习题解答等。

作者简介

  申丰山,1970年出生,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博士毕业,1999年至今在郑州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担任教师工作,2013年至今负责操作系统(卓越工程师班)授课培训,担任校企联合实验室产学研课题研发指导。

目录

第1章 操作系统概论 1
1.1 操作系统的资源管理功能和目标 1
1.1.1 操作系统的定义 1
1.1.2 操作系统在计算机系统中的位置 2
1.1.3 操作系统的资源管理技术 2
1.1.4 操作系统运行程序的服务 3
实验1 Linux操作系统实验环境搭建 5
1.1.5 操作系统的目标 10
1.2 操作系统的功能 10
1.3 操作系统的主要特性 11
1.3.1 并发性 11
1.3.2 共享性 12
1.3.3 异步性 12
1.3.4 虚拟性 13
1.4 操作系统的发展和分类 13
1.4.1 操作系统的发展 13
1.4.2 操作系统的分类 15
1.5 操作系统的用户接口 16
1.5.1 程序接口 17
实验2 Linux程序接口实验 19
1.5.2 操作接口 20
实验3 Linux操作接口实验 21
1.6 操作系统的结构设计 25
1.6.1 操作系统的主要构件 25
1.6.2 操作系统的结构 26
1.6.3 操作系统运行模型 27
习题1 28
第2章 处理器管理 30
2.1 处理器 30
2.1.1 寄存器 30
2.1.2 指令系统、特权指令与非特权指令 30
2.1.3 处理器状态及切换 31
2.1.4 程序状态字寄存器 32
2.2 中断 32
2.2.1 中断概念 32
2.2.2 中断源分类 33
2.2.3 中断处理 34
2.3 进程及其实现 35
2.3.1 引入进程概念的必要性 35
2.3.2 进程定义和属性 35
2.3.3 进程状态与切换 36
2.3.4 进程描述 39
2.3.5 进程切换 43
2.3.6 模式切换 45
2.3.7 进程控制与管理 45
实验4 Linux进程控制实验 47
2.4 线程及其实现 49
2.4.1 多线程的引入 49
2.4.2 多线程环境中的进程与线程 50
2.4.3 多线程实现方法 52
实验5 结果不唯一的多线程并发运行实例 53
实验6 多线程共享资源并发访问控制 54
2.5 处理器调度系统 58
2.6 处理器调度算法 63
2.6.1 低级调度的功能和类型 63
2.6.2 作业调度和低级调度算法 64
习题2 70
第3章 并发进程的同步、互斥与死锁 73
3.1 并发进程 73
3.1.1 程序执行的顺序性 73
3.1.2 程序执行的并发性 74
3.1.3 与时间有关的错误 77
3.1.4 进程的交互 79
3.2 临界区管理 79
3.2.1 临界区调度原则 79
3.2.2 实现临界区管理的几种错误算法 80
3.2.3 实现临界区管理的Peterson算法 81
3.2.4 实现临界区管理的硬件设施 82
3.3 同步 84
3.3.1 同步与同步机制 84
3.3.2 信号量与PV操作 85
3.3.3 利用信号量实现互斥 87
3.3.4 利用信号量实现进程同步 88
3.3.5 Linux系统中的同步互斥功能 96
实验7 使用信号量解决生产者-消费者问题 97
3.4 管程 100
3.4.1 管程的概念 100
3.4.2 管程的实现 103
3.4.3 管程的应用 106
3.5 进程通信 109
3.5.1 管道通信机制 109
实验8 Linux管道通信 110
3.5.2 共享内存通信机制 113
实验9 Linux共享内存通信 114
3.5.3 消息传递通信机制 118
实验10 Linux消息传递通信 120
3.5.4 套接字通信机制 122
实验11 Linux套接字通信 123
3.5.5 信号通信机制 125
3.6 死锁 128
3.6.1 死锁的概念和产生的必要条件 128
3.6.2 死锁防止 130
3.6.3 死锁避免 130
3.6.4 死锁检测与解除 133
习题3 135
第4章 存储管理 138
4.1 存储器层次 138
4.2 地址重定位、存储保护和存储共享 139
4.3 连续存储管理 141
4.3.1 固定分区存储管理 141
4.3.2 可变分区存储管理 143
4.3.3 伙伴系统 145
4.3.4 主存不足的辅助存储管理技术 146
4.4 分页存储管理 146
4.4.1 分页存储管理方案 146
4.4.2 快表 148
4.4.3 分页存储空间的分配和释放 149
4.4.4 分页存储空间页面共享与保护 150
4.4.5 多级页表 150
4.4.6 反置页表 151
4.5 分段存储管理 152
4.6 虚拟存储管理 155
4.6.1 虚拟存储器原理 155
4.6.2 请求分页虚拟存储管理 156
习题4 166
第5章 设备管理 167
5.1 I/O硬件系统 167
5.1.1 I/O设备 167
5.1.2 I/O控制方式 169
5.2 I/O软件系统 172
5.2.1 I/O软件设计目标 172
5.2.2 中断处理程序 173
5.2.3 设备驱动程序 173
5.2.4 设备无关I/O软件 176
5.2.5 用户空间的I/O软件 179
5.3 磁盘管理 180
5.3.1 磁盘结构 180
5.3.2 磁盘调度算法 182
5.4 虚拟设备 185
5.4.1 虚拟设备原理 185
5.4.2 SPOOLing系统结构 186
习题5 188
第6章 文件管理 189
6.1 文件 189
6.1.1 文件概念 189
6.1.2 文件类型和属性 190
6.1.3 文件存取方法 191
6.1.4 文件操作 193
实验12 Linux文件操作 194
6.2 目录 196
6.2.1 目录项信息和结构 196
6.2.2 目录层次 198
6.2.3 目录操作 199
6.3 文件结构 200
6.3.1 文件逻辑结构 200
6.3.2 文件物理结构 200
6.4 文件系统功能及实现 201
6.4.1 磁盘信息分区 201
6.4.2 文件操作系统调用功能实现 202
6.4.3 文件共享 205
6.5 文件空间管理 208
6.5.1 文件空间分配方法 208
6.5.2 文件外存空间管理 212
6.6 内存映射文件 216
实验13 Linux内存映射文件 217
6.7 虚拟文件系统 220
习题6 222
第7章 操作系统安全 224
7.1 操作系统安全概念 224
7.1.1 信息安全及威胁 224
7.1.2 信息保护 226
7.2 信息安全保护机制 227
习题7 230
第8章 多处理机与多计算机操作系统 231
8.1 多处理机操作系统 231
8.2 多计算机操作系统 232
习题8 235
参考文献 236

前言/序言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计算机功能正常、完整、可用的最基本的软件系统。操作系统几乎是每个计算机用户驾驭计算机的唯一系统工具。因此,每个用户理所当然地需要熟悉操作系统。然而操作系统又是一种异常复杂的软件系统,不仅代码规模庞大,而且组成结构和运行机制复杂,学习、理解操作系统内部奥秘极富挑战性。操作系统直接建立在硬件基础上,对硬件进行管理,向用户屏蔽复杂的硬件细节。计算机系统中的硬件品种众多,工作流程复杂。操作系统需要处理大量的并发任务及并行操作,良好协调这些任务及操作间的同步关系,防止错误的发生。总之,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工作的指挥者、协调者、监控者。理解操作系统乃至进行新的设计及实现均离不开对操作系统概念和理论的熟悉和掌握,这些概念和理论是操作系统领域的共同语言。操作系统课程内容又是程序设计、软件工程等需要以操作系统作为工作支持环境及涉及操作系统内核要素的课程的基础。作为一种复杂的大规模的软件系统,操作系统的成功研制也是软件工程思想和方法应用的典范,并且为软件工程提供普遍的、可借鉴的、实用的实践方案和模板。例如,操作系统所包含的方便软件维护的模块化、层次化、分布式软件体系结构思想、复杂系统分治策略及各种资源管理中的数据结构在许多应用软件构造中有着类似的应用。因此,操作系统是一门重要的软件理论和方法基础课程。
  全书共分8章,分别讲述了操作系统基本概念、理论体系、处理器管理、并发进程的同步、互斥与死锁、存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操作系统安全机制、多处理机与多计算机操作系统,涵盖操作系统经典、核心内容及扩展内容。
  第1章,介绍操作系统的定义、地位、功能、特性、发展、分类及结构。重难点内容是1.1.3 操作系统的资源管理技术;1.3 操作系统的主要特性;1.5.1 程序接口;1.6 操作系统的结构设计的理解与区分。
  第2章,讲述进程管理的硬件基础、进程的定义、进程的结构、状态、进程控制、处理器调度以及线程概念和线程实现。重难点内容是2.1.2指令系统、特权指令与非特权指令;2.1.3 处理器状态及切换;2.2 中断等硬件设施与操作系统控制地位的实现关系;2.3 进程概念、进程逻辑结构与操作系统物理实现结构的关系;2.4.2 多线程环境中进程与线程的区别与联系、线程的应用;2.6 处理器调度算法的理解与应用及其评价标准。
  第3章,讲述并发进程之间的关系,包括:并发进程的同步、互斥关系及信号量与PV和管程实现机制、死锁的产生及其解决方案、进程间的通信方案。重难点内容是3.1.3 并发进程与时间有关的错误;3.2.1 临界区调度原则;3.3 信号量结构与PV操作逻辑及其应用;3.4 管程结构、实现方法及应用;3.5 进程通信方案及应用;3.6 死锁的避免与检测和解除方法。
  第4章,从简单到复杂讲述存储管理技术,包括连续存储管理技术(固定分区、可变分区、伙伴系统)、离散实存管理技术(分页、分段、段页式系统)和虚拟存储管理技术(请求分页、请求分段、请求段页式系统),重点讲述请求分页虚拟存储管理技术。重难点内容是4.2 地址重定位、存储保护和存储共享;4.4 分页存储管理;4.6 虚拟存储管理相关概念、工作原理及相关算法的理解与计算。
  第5章,讲述设备管理的硬件基础知识、I/O软件系统层次、磁盘结构与磁盘I/O调度算法、虚拟设备技术。重难点内容是5.1.2 I/O控制方式及控制器硬件工作关键细节;5.2.3 设备驱动程序的用途及与中断处理程序的协作关系;5.3.2 磁盘调度算法与计算及磁盘速度与磁道/扇区编排的关系;5.4.2 SPOOLing系统结构。
  第6章,讲述文件管理系统的文件及目录结构、用户接口功能及其实现、文件空间管理方法、内存映射文件技术及虚拟文件系统结构。重难点内容是6.1.4 文件操作应用;6.3 文件物理结构与逻辑结构;6.4.2 文件操作系统调用功能实现;6.4.3 文件共享技术;6.5 文件空间管理技术、内存映射文件的应用。
  第7章,简述操作系统安全保护机制,了解系统安全隐患与相应的防护措施。
  第8章,简述多处理机及多计算机环境下操作系统设计思想,了解复杂硬件条件下与单处理机环境下处理机管理的区别。
  为了使读者能够近距离、可触摸地感知操作系统的概念和原理知识,尽可能向读者清晰展现操作系统的结构元素和运行逻辑,本书采用可见形式描述复杂抽象的概念和事物。对于相关硬件及软件的重要运作细节力求充分揭示。
  对操作系统的内核功能进行实践应用是解除操作系统陌生感的重要学习形式,也是以工程实践能力为培养目标的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包含了经过多年教学实践积累、完善形成的Linux操作系统内核功能完整实验程序和实验环境搭建方法,可供读者无障碍地验证和透彻理解操作系统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操作系统的应用创新和设计。实验内容包括:Linux操作系统实验环境的搭建、Linux程序接口实验、Linux操作接口实验、Linux进程控制实验、多线程并发运行与互斥访问实验、Linux进程同步与互斥实验、Linux多途径通信实验、Linux文件操作实验、Linux内存映射文件实验。实验选材既考虑操作系统概念、理论的验证性需求,同时也考虑相关技术在工程实践中的实用价值,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总之,本书理论与实践并重,满足各类读者的需要。既方便以理论学习为主的人员具体、完整地理解和掌握操作系统理论知识,又方便需要在理论学习基础上熟练掌握操作系统内核功能应用技术的人员顺利获得工程实践能力。对于安排有独立实验学时的班级,教材中的实验可以在实验学时进行。对于课程安排在实验室或机房,但是没有独立实验学时的班级,教材中的实验可以嵌入在理论讲授的适当时机进行,实验时长由教师根据学生情况及总学时合理确定。建议理论讲授与实验交替进行,防止学习形式的单调性,保持学生学习兴趣。对于不具备统一实验条件的班级,教材中的实验可以由学生课下进行,教师决定验收与否。略过教材中的实验章节,并不影响操作系统理论体系的完整性。
  本书内容与知识结构图形象直观地描述了本书核心章节,同时也是操作系统各组成部分与所依赖的硬件系统各部件之间的对应关系及内部结构。该图帮助读者总览知识全局、准确定位知识细节。
  本书由申丰山主编和统稿。作者所在团队的多名成员参与了课程讨论与部分编写工作。王黎明教授一直支持作者从事操作系统教学工作,使得作者有充分的时间和机会熟悉、积累和完善操作系统知识、探索讲授技巧,为本书的成稿积累了重要的素材。王黎明教授参与了教材第1章、第2章、第3章的部分编写工作。张卓博士参与讨论、编写了第4章、第5章和第6章的部分内容,职为梅和张岳参与讨论、编写了第7章和第8章的部分内容。书中某些章节参考或引用了文献中列出的国内外著作的部分内容以及互联网资源上的某些内容,谨此向各位作者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本书的讲义版在卓越工程师班及计算机和软件类专业班的应用极大调动了学生学习和探索操作系统的兴趣,这是促成本书出版的重要动力。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加上操作系统代码规模庞大、复杂,分析不易,难以获得系统、完整、准确的第一手资料作为佐证,书中内容难免存在错误,某些抽象、晦涩的内容可能改进不彻底,敬请读者批评、指正,以便共同改进教材。为方便课程讲授,华信教育资源网提供了教学课件等资源供教师下载,或与作者联系索取。
  用于搭建实验环境的ubuntu Linux操作系统可从网址下载,也可从其他相关网站下载安装。ubuntu新版本不断推出,读者可能下载到高于本书使用的ubuntu版本,高版本ubuntu完全可以替代本书使用的低版本ubuntu顺利安装和完成实验。
  编 者
  2015年12月


《深入探索:计算机的灵魂与智能的基石》 引言 在浩瀚的数字世界中,我们每天都在与无数的应用程序、服务和设备互动。然而,这些便捷的背后,隐藏着一个至关重要的、无形而强大的存在——计算机系统。它如同生命的脉搏,驱动着这一切的运转,决定着信息的流动、任务的执行,以及我们与数字世界交互的效率和体验。我们日常使用的智能手机、高性能的服务器、乃至我们赖以工作的个人电脑,无一不依赖于其核心——一套精密的“操作系统”。 本书《深入探索:计算机的灵魂与智能的基石》并非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它是一次引人入胜的旅程,旨在揭示计算机系统最深层的奥秘。我们将一同解剖这个复杂而精巧的机器,理解它如何从一堆冰冷的电子元件,转变为能够执行复杂指令、处理海量数据、并最终孕育出智能应用的神奇载体。本书不侧重于某个特定操作系统的命令集或配置细节,而是专注于那些普遍适用于所有现代计算平台的底层原理和设计思想。我们将把焦点放在“为什么”和“怎么样”上,带领读者穿越抽象的概念,直达计算机工作的本质。 第一部分:计算的基石——从硬件到指令 在踏入操作系统的殿堂之前,我们必须先理解构成计算机的“身体”——硬件。本部分将从最基本的层面出发,描绘出计算世界的基础蓝图。 二进制的语言与逻辑门: 我们将从计算机最原始的沟通方式——二进制开始。理解0和1如何构建起所有信息,以及逻辑门(AND, OR, NOT等)如何通过简单的组合实现复杂的计算。这将是理解后续一切的基础,就像学习语言需要先掌握字母和单词一样。 中央处理器(CPU)的奥秘: CPU是计算机的“大脑”。我们将深入探讨其核心架构,包括指令集架构(ISA),它定义了CPU能够理解和执行的指令。我们将了解指令的解码、执行流程,以及寄存器、缓存(Cache)等关键组件如何协同工作,以毫秒级的速度完成海量运算。我们将探索指令流水线、乱序执行等提升性能的技术,理解CPU为何能够如此快速地处理信息。 内存与存储的层次结构: 数据和指令的存储是计算机高效运行的关键。我们将详细讲解内存(RAM)的读写机制,以及其与CPU之间的数据交换原理。同时,我们将分析不同层级的存储设备,如固态硬盘(SSD)和传统硬盘(HDD),以及它们在速度、容量和成本上的权衡。理解内存管理和存储体系的层次结构,是理解程序如何被加载、执行,以及数据如何在系统中高效流转的前提。 输入/输出(I/O)设备与总线: 键盘、鼠标、显示器、网络接口卡……这些是我们与计算机交互的窗口。我们将探讨I/O设备如何将外部信息转化为计算机能理解的信号,以及计算机如何将内部信息反馈给用户。总线(Bus)作为连接CPU、内存和I/O设备的“高速公路”,其设计和工作原理也将是本部分的重点,理解其带宽和延迟如何影响整体系统性能。 第二部分:操作系统的灵魂——资源管理的艺术 操作系统,顾名思义,是管理计算机硬件资源、并为用户和应用程序提供服务的中介。这一部分将深入剖析操作系统的核心职能,揭示其作为“灵魂”的存在。 进程管理:程序的生命周期与并发执行: 在操作系统中,运行中的程序被称为“进程”。我们将详细解析进程的创建、终止、状态转换(如运行、就绪、等待)等生命周期。更重要的是,我们将深入探讨进程间通信(IPC)的机制,以及多道程序设计和分时系统如何实现多个进程的“并发”执行,让计算机看起来像是在同时处理多个任务,以及这些背后的同步与互斥问题。 线程:轻量级的执行单元: 线程作为进程内的执行单元,其轻量级特性带来了性能上的优势。我们将对比进程与线程的区别,理解线程的生命周期、状态转换,以及如何在多线程环境中实现高效的并行计算和任务划分。 CPU调度:谁来“掌勺”? 当有多个进程或线程争夺CPU资源时,操作系统必须有一个“调度器”来决定谁先运行、运行多久。我们将介绍各种经典的CPU调度算法,如先来先服务(FCFS)、短作业优先(SJF)、优先级调度、时间片轮转(Round Robin)等,并分析它们的优缺点,以及如何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调度策略,以达到公平性、吞吐量和响应时间之间的平衡。 内存管理:高效利用有限的空间: 内存是计算机中最宝贵的资源之一。我们将深入研究操作系统如何管理内存,包括内存分配与回收、逻辑地址与物理地址的转换(内存分段与分页)、虚拟内存技术(如页面置换算法),以及如何防止内存越界访问和保护不同进程的内存空间。虚拟内存的引入,极大地扩展了程序的运行空间,使得我们能够运行比物理内存更大的程序。 文件系统:数据的组织与持久化: 文件系统是操作系统管理数据存储的核心。我们将探索文件的概念、目录结构,以及各种文件系统(如FAT、NTFS、ext4等)的设计原理,包括如何实现文件的创建、读写、删除、搜索,以及文件权限和安全机制。我们将理解数据如何在磁盘上被组织和存储,以及文件系统的性能如何影响整体I/O效率。 I/O管理:高效可靠的设备交互: 操作系统需要高效、可靠地管理各种I/O设备。我们将了解I/O设备的抽象模型(如设备驱动程序),以及中断、DMA(Direct Memory Access)等技术如何减少CPU在I/O操作中的参与,提高系统效率。我们将探讨缓冲(Buffering)和缓存(Caching)技术在I/O中的应用,以加速数据传输。 第三部分:系统的安全与网络——连接与防护的智慧 在当今互联互通的世界,系统的安全性和网络通信能力至关重要。本部分将聚焦于操作系统如何在提供强大功能的同时,保障系统的稳定与安全。 系统调用:用户空间与内核空间的桥梁: 应用程序无法直接访问硬件,它们需要通过“系统调用”向操作系统内核请求服务。我们将深入理解系统调用的机制,以及用户空间和内核空间之间的隔离是如何工作的,这是保障系统安全的关键。 权限管理与安全模型: 操作系统如何区分不同的用户,并控制他们对系统资源的访问权限?我们将探讨用户账户、组、权限位等概念,以及各种安全模型,如DAC(Discretionary Access Control)和MAC(Mandatory Access Control),是如何确保系统资源不被滥用的。 并发与同步:协调多任务的艺术: 在多任务环境下,多个进程或线程同时访问共享资源时,可能会出现数据不一致的问题。我们将深入研究锁(Locks)、信号量(Semaphores)、条件变量(Condition Variables)等同步原语,理解如何利用它们来避免竞态条件(Race Conditions)和死锁(Deadlocks),实现任务之间的有序协作。 网络协议栈:数据的跨越式传输: 如今,几乎所有的计算都离不开网络。我们将从操作系统的角度,简要介绍网络协议栈(如TCP/IP模型)的基本原理,理解数据包是如何被封装、路由和传输的,以及Socket编程接口如何为应用程序提供网络通信的能力。 系统监控与性能调优: 如何理解系统的运行状态?如何发现性能瓶颈?我们将介绍一些基本的系统监控工具和指标,以及分析系统性能的方法。理解CPU使用率、内存占用、磁盘I/O、网络流量等指标的含义,对于排查问题和优化系统至关重要。 结论 《深入探索:计算机的灵魂与智能的基石》是一次关于计算本质的探索。通过本书,读者将不仅掌握一套操作系统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将建立起对计算机系统运作原理的深刻理解。这种理解,将使你能够更自信地驾驭复杂的计算环境,更敏锐地洞察潜在的问题,甚至能够为你未来的技术创新奠定坚实的基础。我们希望,在阅读完本书后,你将不再仅仅是一个计算机的用户,而是一个真正理解其“灵魂”的探索者。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倒是挺吸引人的,蓝色的背景,上面是白色的字体,简洁明了。我拿到书的时候,第一感觉就是它很有分量,厚实的感觉,这通常意味着内容会比较充实。我最近一直在学习一些关于计算机系统底层的知识,但很多书都写得比较晦涩,概念太多,理论性太强,有时候看半天都摸不着头脑,有点劝退。我特别希望找到一本能把那些复杂的概念讲清楚,并且能够结合实际操作的书。听说市面上有一些书会过于偏重理论,或者又过于偏重实践,两者结合得好的并不多。我比较看重的是,理论部分能够深入浅出,而不是简单罗列公式,最好能有图示来辅助理解,这样能帮助我建立一个整体的认知框架。然后,实践部分最好能有清晰的步骤和代码示例,让我能够跟着操作,并且理解为什么这么做。尤其是在学习Linux方面,很多东西都是通过命令行来完成的,如果书里能提供一些实用的shell脚本或者指令的详解,对我来说会是巨大的帮助。我还在犹豫是买一本厚的全面一点的书,还是买几本专门针对某个领域的,比如专门讲文件系统,或者专门讲进程管理的。我更倾向于一本能够覆盖操作系统核心概念,同时又能引导我去实际操作的书,这样可以避免我一开始就陷入细节而迷失方向。

评分

我最近对底层的计算机原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特别是操作系统是如何管理硬件资源,以及如何为上层应用提供服务。市面上关于操作系统的书有很多,但我总觉得很多都过于理论化,或者过于碎片化,难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我希望找到一本能够系统性地讲解操作系统核心概念,并且能够结合实际操作的书。我尤其看重的是作者的讲解方式,我希望能够用生动形象的比喻,而不是枯燥的术语来解释那些复杂的概念,比如进程调度、内存管理、文件系统的工作原理等。我期待书中能够有大量的插图,能够帮助我可视化地理解那些抽象的概念。同时,我也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与Linux相关的实践操作,让我能够亲手去验证书本上的知识,比如如何使用一些基本的shell命令来查看进程信息,如何管理文件权限,或者如何进行简单的系统性能调优。我还在犹豫是选择一本更偏向理论分析的书,还是更偏向代码实现的书。我更倾向于一本能够在我理解了理论基础之后,能够引导我动手去实践的书,这样可以让我更好地巩固学习成果。

评分

最近一直在找一本能够帮助我理解计算机底层运作的书籍,尤其是关于操作系统原理的部分。我读过一些相关的书籍,但有些写得太过学术化,让我觉得望而却步,有些又过于 superficial,只能了解到一些表面的东西。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既能深入浅出地讲解操作系统的核心概念,又能提供清晰的 Linux 实践指导。我特别看重的是作者的讲解风格,是否能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辅以丰富的图例和生动的比喻来解释那些复杂的原理。我期望这本书能够涵盖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系统、I/O调度等关键领域,并且能够让我理解它们是如何协同工作的。同时,我也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实用的 Linux 命令和技巧,让我能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中。我还在考虑这本书是否能够触及一些更进阶的主题,比如并发编程或者网络协议的底层实现,虽然我知道这可能超出了基础操作系统的范畴,但如果能有所涉及,对我来说会是一个很大的加分项。我希望这本能够成为我深入理解计算机系统的敲门砖。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它的排版设计。字体大小适中,行间距也比较舒服,看起来不会觉得拥挤或者费眼。我之前读过一些技术类的书籍,有些书的排版实在是不敢恭维,密密麻麻的文字,加上奇奇怪怪的图片,读起来就让人心生畏惧。而这本,至少在视觉上是友好的。我一直觉得,对于学习操作系统这种比较抽象的学科,好的排版和图示是至关重要的。我特别希望作者能够用一些生动的比喻或者类比来解释那些抽象的概念,比如进程、线程、内存管理等等。我之前看过一些教材,为了追求严谨性,写得过于学术化,像在读一篇研究论文,完全不适合入门。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照顾到初学者,从最基本的部分讲起,逐步深入,并且能够引导读者去思考,而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在实践方面,我比较期待能够看到一些实际的案例分析,比如如何调试一个简单的程序,或者如何分析一个系统性能瓶颈。这些具体的操作,能够让我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真正地运用到实际中去。我其实对一些进阶的主题也很有兴趣,比如并发编程、分布式系统的一些基础概念,如果这本书能够有所涉及,那就更好了。

评分

我最近在考虑给我的技术书架添几本关于系统编程的书籍,因为我觉得掌握了底层的原理,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上层的各种工具和框架。我比较看重的是作者的讲解风格。我不太喜欢那种上来就抛出一堆公式和术语的书,感觉像是在背字典。我更倾向于那种能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辅以大量图示和实例来讲解概念的书。尤其是像操作系统这种非常依赖抽象模型和交互的学科,如果没有清晰的图示,我真的很难想象它的工作流程。我还在纠结于要不要买一本侧重于理论分析,或者侧重于代码实现的。理想的状态是,能够有足够的理论深度,同时又能通过具体的代码示例来验证和巩固这些理论。我特别关注这本书在进程管理、内存分配、文件系统以及I/O操作这几个核心部分的处理。我希望它能给我一个清晰的图景,让我明白这些东西在计算机里是怎么运作的,而不是停留在“知道有这个东西”的层面。另外,我还在考虑是否要找一本专门讲解Linux内核的文章集合,但总觉得那样的门槛太高了。所以,一本能够将操作系统原理和Linux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的书,对我来说非常有吸引力。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