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与系统分析和应用

信号与系统分析和应用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泽光 著
图书标签:
  • 信号与系统
  • 电路分析
  • 系统分析
  • 傅里叶变换
  • 拉普拉斯变换
  • MATLAB
  • 通信原理
  • 控制系统
  • 数字信号处理
  • 线性系统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ISBN:9787040440331
版次:1
商品编码:11871876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1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19
字数:61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信号与系统分析和应用》按照先连续后离散的顺序讨论了确知信号与系统分析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个别应用涉及随机信号)以及信号的时域运算和频谱分析;并从时域、频域、复频域、z域讨论了线性时不变(LTI)连续和离散系统的特性以及对信号的作用特性;在阐述上尽量使涉及的运算公式具有清晰的物理意义,在内容上力求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信号与系统分析和应用》共分十二章,分别为信号与系统基础、连续时间信号与信号运算、LTI连续时间系统的时域分析、连续周期信号的傅里叶级数与信号的频谱、傅里叶变换、滤波器和信号滤波、信号传输与信号分析中的几个典型问题、拉普拉斯变换及其在连续时间系统分析中的应用、离散时间信号与离散系统的时域分析、z变换及其在离散信号与系统分析中的应用、系统函数与信号流图、信号分析应用案例(轴承故障诊断)等。部分章节配有数字资源,读者可扫描二维码或登录相应的网页进行查看。各章还安排了适量的例题、思考题和习题。
  《信号与系统分析和应用》可作为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以及其他相关专业“信号与系统”课程教材,也可供教师、广大科技工作者以及其他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参考。

目录

第1章 信号与系统基础
1.1 信号
1.1.1 信号、信息与信号分析
1.1.2 信号的描述
1.1.3 信号的分类
1.1.4 不同频率无线电信号的传播与应用(数字资源)
1.2 系统及其分类
1.2.1 系统基本概念
1.2.2 系统研究的主要内容
1.2.3 系统分类
1.3 线性时不变(LTI)系统
1.3.1 线性时不变系统的性质
1.3.2 LTI连续时间系统的描述
1.3.3 线性时不变系统分析
习题1

第2章 连续时间信号与信号运算
2.1 典型无时限连续时间信号
2.1.1 直流信号
2.1.2 指数信号
2.1.3 正弦信号
2.1.4 复指数信号
2.1.5 Sa(t)信号(抽样信号)
2.1.6 钟形信号(高斯信号)
2.2 奇异信号
2.2.1 单位斜变信号(单边)
2.2.2 单位跃变信号△u(t)
2.2.3 单位阶跃信号u(t)
2.2.4 符号信号sgn(t)
2.2.5 单边衰减指数信号
2.2.6 单边正(余)弦信号
2.2.7 单位冲激信号8(t)
2.2.8 冲激偶信号及其8(t)的高阶导数
2.3 信号的基本运算
2.3.1 信号的相加与相减运算
2.3.2 信号的相乘运算
2.3.3 信号的微分与积分运算
2.3.4 典型奇异信号的微分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4 信号的平移、反褶和尺度变换
2.4.1 信号的平移
2.4.2 信号的反褶
2.4.3 信号的尺度变换
2.5 相关系数与相关函数
2.5.1 相关系数与信号的正交
2.5.2 相关函数
2.5.3 相关函数的应用案例
2.6 信号的分解
2.6.1 直流分量与交流分量
2.6.2 偶分量与奇分量
2.6.3 实部分量与虚部分量
习题2

第3章 LTI连续时间系统的时域分析
3.1 系统模型(常系数微分方程)的建立
3.2 经典法求解微分方程(求系统全响应)
3.2.1 常微分方程的一般形式及其解(系统响应)的形式
3.2.2 微分方程特解(强迫响应)的形式与求解)
3.2.3 微分方程齐次解(自由响应)的形式与求解
3.2.4 自由响应中系数Ak的求解
3.2.5 起始点的跳变判断方法与跳变量的求解
3.2.6 经典法求解系统全响应举例
3.3 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
3.3.1 经典法求解零输入响应yzi(t)
3.3.2 经典法求解零状态响应yzs(t)
3.4 特殊激励下的系统零状态响应——单位冲激响应和单位阶跃响应
3.4.1 经典法求系统的单位冲激响应h(t)
3.4.2 系统单位冲激响应的特点与作用
3.4.3 经典法求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g(t)
3.5 卷积
3.5.1 信号波形的分解和表示
3.5.2 系统零状态响应与卷积
3.5.3 卷积运算(公式法和图解法)
3.5.4 卷积的性质
3.5.5 卷积与相关函数
3.6 系统响应及激励的相关函数与系统单位冲激响应的关系(数字资源)
习题3

第4章 连续周期信号的傅里叶级数与信号的频谱
4.1 信号的傅里叶分析背景和分析类型
4.2 连续周期信号的傅里叶级数
4.2.1 我们关心的问题
4.2.2 周期信号的三角函数形式傅里叶级数
4.3 求解各频率分量公式的物理意义
4.3.1 三角函数正交函数集
4.3.2 各频率分量求解公式的物理意义
4.4 无穷多个余弦信号的表示与信号的频谱
4.4.1 单一频率余弦信号的表示
4.4.2 三角函数形式的傅里叶级数与信号的频谱
4.4.3 复指数形式的傅里叶级数与信号的频谱
4.4.4 周期信号的功率与功率谱
4.4.5 周期信号频谱的特点
4.5 周期信号的对称性与傅里叶级数的关系
4.6 傅里叶级数有限项与信号波形的关系
习题4

第5章 傅里叶变换
5.1 连续非周期确知信号的傅里叶变换
5.1.1 非周期确知信号的傅里叶变换
5.1.2 傅里叶逆变换
5.1.3 t傅里叶变换的解析(数字资源)
5.2 典型非周期信号的傅里叶变换
5.2.1 单边衰减指数信号
5.2.2 双边偶对称衰减指数信号
5.2.3 双边奇对称衰减指数信号
5.2.4 矩形脉冲信号
5.2.5 符号信号sgn(t)
5.2.6 单位冲激信号和冲激偶信号
5.2.7 单位阶跃信号
5.2.8 钟形脉冲信号
5.2.9 三角脉冲信号
5.3 傅里叶变换性质
5.3.1 线性性质
5.3.2 对称性质
5.3.3 奇偶虚实性质
5.3.4 尺度性质
5.3.5 时移性质
5.3.6 频移特性
5.3.7 时域卷积定理
5.3.8 频域卷积定理
5.3.9 时域微分特性
5.3.10 频域微分特性
5.3.11 时域积分特性
5.4 周期信号的傅里叶变换及8(f)函数的作用
5.4.1 周期信号的傅里叶变换
5.4.2 典型周期信号的傅里叶变换
5.4.3 周期信号的频谱及8(f)函数的作用
5.5 抽样信号的傅里叶变换及抽样定理
5.5.1 信号抽样与抽样类型
5.5.2 时域抽样信号的傅里叶变换
5.5.3 时域抽样定理
5.5.4 频域抽样和频域抽样定理
5.6 相关函数的傅里叶变换
5.6.1 互相关函数和自相关函数的傅里叶变换
5.6.2 信号能量及能量谱
5.6.3 信号功率及功率谱
5.6.4 随机信号的频谱
习题5

第6章 滤波器和信号滤波
6.1 滤波器的频率响应与滤波器的分类
6.1.1 滤波器(系统)的频率响应
6.1.2 滤波器的信号滤波特性和滤波器的分类
6.1.3 理想滤波系统概述
6.1.4 非理想滤波系统及性能指标
6.1.5 因果稳定LTI连续时间系统频率响应H(w)的求解
6.2 系统响应
6.2.1 系统的正弦稳态响应
6.2.2 绝对可积的单边非周期信号激励下的系统零状态响应
6.3 失真和无失真传输
6.3.1 信号失真
6.3.2 无失真传输
6.4 低通滤波器
6.4.1 理想低通滤波器及其频率响应
6.4.2 理想低通滤波器的单位冲激响应
6.4.3 理想低通滤波器的阶跃响应
6.4.4 滤除直流分量的低通滤波器
6.5 从抽样信号中恢复原信号
6.6 带通滤波器
6.6.1 理想带通滤波器
6.6.2 具有可变中心频率或带宽的带通滤波器
6.7 系统零状态响应的能量谱或功率谱与系统频率响应的关系(数字资源)
习题6

第7章 信号传输与信号分析中的几个典型问题
7.1 调制与解调
7.2 希尔伯特变换和单边带调制
7.2.1 时域希尔伯特变换
7.2.2 时域希尔伯特变换的性质
7.2.3 单边带调制
7.2.4 因果稳定系统的频率响应
7.3 信号叠加与信号检测
7.3.1 多路复用
7.3.2 干扰与反干扰
7.3.3 信号和信息检测
7.4 信号的截短
7.4.1 信号的截短问题
7.4.2 提高频率分辨率的方法
7.5 信号的延时与两个同频率正弦信之间相位差的计算
习题7

第8章 拉普拉斯变换及其在连续时间系统分析中的应用
8.1 引言
8.2 拉普拉斯变换的定义和收敛域
8.2.1 从傅里叶变换到单边拉普拉斯变换
8.2.2 单边拉普拉斯变换的收敛域
8.3 常用单边信号的拉普拉斯变换
8.4 单边拉普拉斯变换的基本性质
8.4.1 线性(叠加)
8.4.2 时移(延时)特性
8.4.3 尺度性质
8.4.4 s域频移特性
8.4.5 时域微分特性(定理)
8.4.6 时域积分定理
8.4.7 s域微分定理
8.4.8 s域积分定理
8.4.9 初值定理
8.4.10 终值定理
8.4.11 时域卷积定理
8.5 拉普拉斯逆变换
8.6 单边拉普拉斯变换与傅里叶变换的关系
8.7 双边拉普拉斯变换
8.8 单边拉普拉斯变换应用概述
8.9 电路响应的s域求解
8.9.1 电路基本元件的s域模型
8.9.2 电路响应的求解
8.10 求解微分方程
8.11 系统函数H(s)与连续时间系统分析
8.11.1 系统函数(网络函数)
8.11.2 系统函数H(s)的求解
8.11.3 利用系统函数求解系统响应
8.11.4 系统函数零、极点分布决定系统时域特性
8.11.5 线性系统稳定性分析
8.11.6 系统函数零、极点分布决定系统频域特性
8.11.7 全通系统与最小相移系统
习题8

第9章 离散时间信号与离散系统的时域分析
9.1 引言
9.2 离散时间信号(序列)
9.2.1 离散时间信号的定义和表示
9.2.2 典型序列
9.2.3 离散时间信号的运算与时域变换
9.3 离散时间系统与系统模型
9.3.1 线性时不变离散时间系统
9.3.2 离散时间系统模型
9.3.3 离散时间系统类型与差分方程
9.4 递归型系统的常系数线性差分方程的时域求解
9.4.1 迭代法
9.4.2 时域经典法求解差分方程
9.4.3 离散时间系统全响应的分解
9.5 递归型离散时间系统的单位样值响应h(n)
9.5.1 单位样值响应h(n)的求解
9.5.2 单位样值响应h(n)表征离散系统特性
9.6 卷积(卷积和)
9.6.1 从卷积积分到卷积和
9.6.2 卷积和的运算
9.6.3 有限长单位样值响应低通系统的h(n)的获得
9.6.4 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9.7 反卷积
9.8 两个同频率正弦信号相位差的估计
习题9

第10章 z变换及其在离散信号与系统分析中的应用
10.1 z变换
10.1.1 变换的定义
10.1.2 z平面
10.2 常用序列的z变换
10.3 z变换的收敛域
10.4 z变换的基本性质
10.4.1 线性
10.4.2 位移性
10.4.3 因果序列线性加权(z域微分)
10.4.4 因果序列指数加权(z域尺度变换)
10.4.5 时域卷积定理
10.4.6 初值定理
10.4.7 终值定理
10.5 z逆变换
10.5.1 幂级数展开法(长除法)
10.5.2 部分分式展开法
10.5.3 反演积分法(留数法)
10.6 z变换与拉普拉斯变换的关系
10.7 序列z变换与序列离散时间傅里叶变换(DTFT)的关系
10.8 递归型系统差分方程的z域求解
10.9 离散系统函数与系统分析
10.9.1 系统函数与系统零状态响应
10.9.2 系统函数的零、极点分布对系统特性的影响
10.9.3 离散系统的频率响应
习题10

第11章 系统函数与信号流图
11.1 系统函数与系统框图
11.1.1 连续时间系统函数与系统框图
1.1.2 离散时间系统函数与系统框图
11.2 信号流图与梅森公式
11.2.1 信号流图
11.2.2 梅森公式
11.3 系统结构
习题11

第12章 信号分析应用案例(轴承故障诊断)
12.1 引言
12.2 随机变量与随机过程
12.2.1 随机变量与随机过程概述
12.2.2 平稳随机过程和各态历经过程
12.3 轴承信号分析与轴承故障诊断
12.3.1 引言
12.3.2 轴承信号的时域和幅值分析
12.3.3 离散傅里叶变换简介
12.3.4 信号频谱分析与轴承故障诊断
12.3.5 计算倒谱源程序代码(数字资源)
附录一 卷积积分表
附录二 典型的连续周期信号的傅里叶级数表
附录三 常用信号的傅里叶变换表
附录四 基于正交双通道算法的正弦信号相位差估计源程序(数字资源)
附录五 常用幂级数及其在数值计算中的应用
附录六 轴承振动信号样值数据文件:6310.dat(数字资源)
习题答案
参考文献
洞察世界脉动:一本关于复杂系统背后秩序的探索之旅 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我们时刻被各种信息、现象和事件所包围。从天空中变幻的云朵,到心脏每一次有力的搏动;从城市交通的潮汐,到社交网络中信息的奔涌;从经济市场的跌宕起伏,到宇宙深处星辰的呢喃。这一切,无论表面上多么不尽相同,其背后都潜藏着某种共通的规律和连接,一种能够帮助我们理解、预测甚至影响这些现象的深层“语言”。本书将带领您踏上一段深入探索这种“语言”的旅程,揭示构成我们所处世界运作基础的普遍原理。 想象一下,您正在聆听一段充满活力的音乐。它不仅仅是一串孤立的音符,而是由一系列音符按照特定的节奏、旋律和和声编织而成,共同构建出情感的起伏和意境的渲染。这种音乐的连贯性、节奏感以及不同声部之间的互动,正是音乐作为一种“系统”的内在属性。同样,当您观察股票市场的瞬息万变,或是研究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时,您也会发现,这些看似独立的事件,实际上是无数相互关联的因素经过复杂作用而产生的动态过程。 本书的核心在于,它提供了一个强大的框架,用以理解和分析这些“动态系统”。我们将抛开对具体事物表象的拘泥,而是聚焦于它们之所以能够如此运作的根本机制。这个框架,简而言之,就是“信号”与“系统”的交互。 信号:世界的信息载体 “信号”是我们感知和理解世界的基本单元。它们是携带信息的载体,可以是随时间变化的,例如一段语音、心电图、或者股票价格的历史走势;也可以是随空间变化的,例如一张照片、医学影像、或者地理地形图。信号可以模拟连续的数值,也可以是离散的脉冲。它们承载着关于环境、状态、或者事件的种种信息。 理解信号的性质至关重要。我们将探讨不同类型的信号: 连续时间信号 vs. 离散时间信号: 声音和温度是连续信号,而数字音频采样或每日股票收盘价则是离散信号。这种区别在信息处理和分析中有着根本性的影响。 周期信号 vs. 非周期信号: 昼夜交替是周期信号的例子,而地震波则通常是非周期信号。周期性是许多自然现象的普遍特征,也是我们进行分析和预测的关键。 能量信号 vs. 功率信号: 一次性的脉冲可能是有能量的,而持续不断的噪声则可能具有功率。区分这两者有助于我们理解信号的持续性和强度。 我们还将深入研究信号的几个核心属性,例如其频率成分、幅度变化以及它们所包含的能量。通过对这些属性的剖析,我们将能够更清晰地“看见”信号内部隐藏的信息,甚至能够识别出那些肉眼难以察觉的细微变化。 系统:信号的变换者与塑造者 “系统”则是对信号进行处理、变换、或者响应的实体。它可以是自然界的物理过程,例如一个电路、一个机械振动系统、或者一个生态网络;也可以是人为构建的装置,例如一个通信设备、一个控制单元、或者一个数据处理算法。系统接收输入信号,经过内部的运作机制,产生输出信号。 理解系统的行为是解决复杂问题的关键。本书将带领您探索系统的不同特性: 线性系统 vs. 非线性系统: 线性系统遵循叠加原理,即输入信号的组合会产生相应输出信号的组合。大多数工程和科学领域最初都以线性系统为模型,因为它们相对容易分析。然而,现实世界中充满了非线性现象,例如混沌系统,其行为往往难以预测,但也因此蕴含着丰富的复杂性。 时不变系统 vs. 时变系统: 时不变系统的响应与输入信号开始的时间无关。例如,一个固定的电阻器是一个时不变系统。而时变系统,例如通信信道会随着时间而变化,其分析会更加复杂。 因果系统 vs. 非因果系统: 因果系统只依赖于过去的和现在的输入信号来产生输出,这是物理世界中绝大多数系统的基本要求。非因果系统则可能依赖于未来的输入,在某些理论分析中可能会出现,但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格外谨慎。 稳定性: 一个稳定的系统,其输出信号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无限增长,即使面对有限的输入。不稳定的系统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 我们还将研究系统如何通过各种运算来处理信号,例如卷积、滤波、放大、衰减等。通过理解这些运算,您将能够洞察系统如何塑造和改变输入信号,进而影响其最终的输出。 信号与系统的融合:理解动态世界的钥匙 这本书的真正价值在于,它将“信号”和“系统”这两个概念融合起来,提供了一个统一的视角来分析和理解各种动态过程。无论您面对的是一个物理设备、一个生物过程、一个经济模型、还是一个信息流,都可以将其抽象为信号在系统中的传递和变换。 例如,当您使用手机通话时: 您的声音是一个连续时间信号,被麦克风转化为电信号(离散时间信号)。 手机内部的电子元件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电子系统,对电信号进行处理,包括放大、编码、以及无线传输。 无线电波携带信息,穿过空气(另一个传输介质系统),到达对方的手机。 对方手机的接收端系统对无线电信号进行解码、放大,最终转化为声音信号,您就能听到对方的声音。 整个过程,从您的声音发出到对方听到,都是一系列信号在不同系统中的传递和变换。通过掌握信号与系统的分析方法,我们可以: 预测系统行为: 了解系统的特性以及输入信号的性质,我们可以预测系统将如何响应,从而为决策提供依据。例如,工程师可以预测电路在不同输入电压下的响应,以便设计出稳定可靠的设备。 设计和优化系统: 通过分析现有系统,我们可以识别其不足之处,并据此设计出更优化的系统。例如,在通信系统中,我们可以设计滤波器来去除噪声,提高信号的清晰度。 理解复杂现象: 许多看似杂乱无章的现象,都可以通过信号与系统的框架来理解。例如,研究传染病的传播可以通过将人群视为一个系统,将感染者数量视为一个信号来建模。 创新和解决问题: 掌握了信号与系统的基本原理,您将拥有一个强大的工具箱,能够以更系统、更深刻的方式去分析和解决各种工程、科学、以及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本书的学习之旅 本书将循序渐进地引导您掌握这些概念。我们将从最基本的信号表示和系统描述开始,逐步深入到更高级的分析技术。您将学习到: 傅里叶分析: 这是一种强大的工具,可以将信号分解成不同频率的正弦波成分,从而揭示信号的频率特性。这就像是为信号“照X光”,看到其内在的频率组成。 拉普拉斯变换和Z变换: 这些变换可以将复杂的时域信号和系统分析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极大地简化了分析过程,特别是在处理微分方程和差分方程时。 卷积: 卷积是描述线性时不变系统如何响应输入信号的核心运算,理解卷积是理解系统输出的关键。 频率响应: 了解系统在不同频率下对信号的响应特性,这对于设计滤波器和理解系统的行为至关重要。 稳定性分析: 掌握判断系统稳定性的方法,避免潜在的灾难性后果。 无论您是希望深入理解物理世界的运作,还是希望在工程、通信、控制、信号处理、甚至是生物医学、经济学等领域取得突破,本书都将为您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用的分析工具。它将帮助您培养一种“系统思维”,让您能够跳出具体事物的局限,洞察它们背后运作的普遍规律,从而以更清晰、更深刻的视角去理解和塑造我们所处的世界。这是一次关于洞察、关于连接、关于理解世界脉动的非凡旅程。

用户评价

评分

对于我这种偏爱动手实践的学习者来说,这本书简直是量身定做的。书中大量的计算题和综合题,涵盖了从简单到复杂的各种情况。最棒的是,很多题目都提供了详细的解题步骤和思路分析,让我能够理解“为什么”这么做,而不是仅仅知道“怎么”做。我特别喜欢其中的一些案例分析,比如关于滤波器设计、通信系统建模等,这些应用型的例子让我看到了信号与系统理论在现实世界中的巨大价值。书中的一些算法推导和实现思路,也为我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我尝试着按照书中的思路,用一些编程工具去复现其中的一些算法,发现效果非常好,这极大地增强了我的学习信心。而且,这本书的附录部分也相当实用,包含了各种常用函数的表格和一些重要的数学工具的总结,在做题和复习时非常方便。总的来说,这本书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平衡点,既保证了理论的严谨性,又不乏丰富的工程应用,让我受益匪浅。

评分

这本书封面设计得相当简洁大气,一看就很有学术氛围。拿到手里沉甸甸的,厚度也适中,感觉内容应该很充实。翻开目录,看到里面涉及的章节标题,比如“傅里叶级数与变换”、“拉普拉斯变换及其应用”、“Z变换与离散时间系统”等等,就觉得这绝对是一本硬核的信号与系统教材。每个章节下面还有细致的子标题,条理清晰,让人一眼就能了解本章的学习重点。作者在每章开头都给出了本章的概述和学习目标,这对于初学者来说简直是福音,能帮助我们快速把握学习方向,不至于迷失在复杂的公式和理论海洋里。而且,书中的例题也非常丰富,每个知识点讲解之后都会跟着几个精心设计的例题,并且解答得非常详细,一步一步地推导,把思路都讲得很透彻。我特别喜欢那些“思考题”,它们往往能引导我们从更深层次去理解概念,而不是死记硬背。印刷质量也很好,纸张厚实,文字清晰,排版也合理,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觉得眼睛疲劳。总的来说,这本书的编排逻辑非常严谨,理论讲解和实例分析相结合,是一本非常值得推荐的信号与系统入门和进阶读物。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学术化,同时又不失严谨性,读起来让人感觉非常可靠。作者在阐述理论时,总是会引用相关的数学定理和性质,并给出严格的证明,这对于希望深入理解信号与系统底层逻辑的学习者来说,是极其宝贵的。我尤其欣赏书中对数学工具的深入挖掘,比如对傅里叶变换在不同域(时域、频域、复频域)的联系与区别的阐述,以及对Z变换在离散系统分析中的独特作用的讲解,都让我对这些工具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书中的章节安排也很合理,从基本的信号和系统定义入手,逐步过渡到傅里叶变换、拉普拉斯变换、Z变换等核心概念,然后是系统的稳定性、频率响应等重要分析方法。每一部分的内容都讲解得非常透彻,不留任何模糊之处。此外,书中在讨论一些复杂概念时,还会辅以一些对比分析,帮助读者区分相似但不同的概念,例如对连续时间和离散时间信号处理的对比,以及对不同类型系统的特点的阐述。这本书无疑是一部严谨、深刻的信号与系统研究著作。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仿佛打通了信号与系统学习的任督二脉。在学习过程中,我遇到的很多困惑都被这本书一一解答了。作者的讲解风格非常独特,他善于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来解释复杂的概念,让原本晦涩难懂的理论变得易于理解。比如,在讲解LTI系统时,作者用“记忆”和“当前的输入”来类比系统的状态,让我一下子就抓住了核心要点。书中的图示也画得非常精美,很多关键的信号和系统特性都通过清晰的图表得到了直观的展示,大大减轻了我的理解负担。此外,作者在书中穿插了许多“小贴士”和“注意事项”,这些细节之处往往能点拨出一些容易被忽略的要点,帮助我们避免常见的错误。我还发现,这本书在内容编排上也非常用心,它循序渐进,从最基础的概念出发,逐步深入到更复杂的理论。每个章节之间的衔接都非常自然,不会让人感到突兀。这本书不仅是一本教材,更像是一位耐心细致的老师,引导我一步步地探索信号与系统的奥秘。

评分

这本书的理论深度和广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在讲解信号与系统基本概念时,不仅阐述了核心原理,还巧妙地融入了大量的实际应用案例,让我对抽象的数学模型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例如,在讨论卷积的部分,书中通过对滤波器的响应进行详细分析,清晰地展示了卷积在信号处理中的重要性。拉普拉斯变换和傅里叶变换的讲解尤为精彩,作者层层递进,从定义到性质,再到各种实际电路和系统的分析,条理清晰,逻辑严密。最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涉及了一些更高级的主题,比如状态空间分析和数字信号处理的基础,这为我后续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书中出现的公式推导都非常详尽,而且作者会专门解释推导过程中关键的假设和步骤,这对于理解这些数学工具的来源和适用范围非常有帮助。我尤其欣赏的是,作者并没有简单地罗列公式,而是花了大量篇幅去解释这些公式背后的物理意义和工程含义,这使得原本枯燥的数学理论变得生动有趣。总而言之,这是一本兼具理论深度和实践价值的信号与系统著作,适合各个层次的学习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