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水韆山行遍

萬水韆山行遍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梁衡 著
圖書標籤:
  • 旅行文學
  • 遊記
  • 散文
  • 自然風光
  • 人文地理
  • 行走
  • 探險
  • 風景
  • 中國地理
  • 個人經曆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國青年齣版社
ISBN:9787515340128
版次:1
商品編碼:11875262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6-03-01
用紙:純質紙
頁數:400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1.知名學者、文章大傢、新聞名傢、青年導師梁衡首套珍藏版“梁衡文存”,包括《跨越百年的美麗》《不要辜負屬於你的時代》《萬水韆山行遍》三捲,堪稱迄今為止全麵反映梁衡先生人物傳記、政論隨筆、遊記的文本。
  2.《萬水韆山行遍》是梁衡先生首套珍藏版“梁衡文存”第三捲,收錄梁衡先生新作及經典遊記隨筆80餘篇,是作者行走山川大江、觀覽名勝古跡、體察民風民俗後的所思所感。匠心獨運的書寫角度,寓情於理的敘述方式,優美雅緻的筆調,豐富躍動的想象,以及深厚的文學、文化和科學知識內涵,令讀者愛不釋捲。
  3.40餘年尋訪曆史,足跡遍及大江南北,追尋觸手可及的人文與自然之美,與天地精神往還。與日月星辰對話,與江河湖海晤談,與古樹奇石廝磨。頓悟宇宙之大,生命之微。用心觸摸世界的博大莊嚴和瑰麗美好。
  4.司馬遷式的史筆文心,茨威格式的悲憫情懷。寫大事大情大理,成就教科書式的寫作。《晉祠》《夏感》《覓渡,覓渡,渡何處》《青山不老》等60多篇次文章入選大、中、小學課本,堪為學生誦讀典範篇章。
  5.特邀新一代先鋒設計團隊後聲文化擔綱設計,配以梁衡先生私傢珍藏照片,精美印刷,力爭給讀者帶來高品質的閱讀享受。
  6.知名學者、作傢、重點中學校長、語文特級教師及主流媒體多方好評。

內容簡介

  《萬水韆山行遍》是梁衡先生首套珍藏版“梁衡文存”第三捲,收錄作者新創作及經典遊記隨筆80餘篇,主要為作者行走山川大江、觀覽名勝古跡、體察民風民俗後的所思所感。匠心獨運的書寫角度,寓情於理的敘述方式,優美雅緻的筆調,豐富躍動的想象,以及深厚的文學、文化和科學知識內涵,將令讀者愛不釋捲。
  梁衡先生的創作具有司馬遷式的史筆文心,茨威格式的悲憫情懷,寫大事大情大理,其中《晉祠》《夏感》《覓渡,覓渡,渡何處》《青山不老》等60多篇次文章入選大、中、小學課本,堪為學生誦讀典範篇章。
  該書特邀新一代先鋒設計團隊後聲文化擔綱設計,配以梁衡先生私傢珍藏照片,精美印刷,力爭給讀者帶來高品質的閱讀享受。本書獲梁曉聲、盧新寜、賀紹俊、翟小寜等知名學者、作傢、知名中學校長、語文特級教師及主流媒體多方好評。

作者簡介

  梁衡,1946年生,山西霍州人,知名學者、新聞理論傢、作傢。曾任《光明日報》記者、國傢新聞齣版署副署長、《人民日報》副總編輯,兼任全國人大代錶、全國記協特邀理事、中國作傢協會全委會委員、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博士生導師、全國中小學語文教材總顧問。著有“新聞三部麯”(《記者劄記》《評委筆記》《總編手記》),散文集《覓渡》《洗塵》《把欄杆拍遍》《跨越百年的美麗》《萬水韆山行遍》《乾部修養談》,科學史章迴小說《數理化通俗演義》,《梁衡文集》(九捲本)等。曾獲青年文學奬、趙樹理文學奬、魯迅文學奬提名奬、全國優秀科普作品奬、全國好新聞奬和中宣部“五個一工程”奬,先後有《晉祠》《覓渡,覓渡,渡何處》《跨越百年的美麗》《把欄杆拍遍》《夏感》《青山不老》等60多篇次文章入選大、中、小學課本。

精彩書評

  梁衡總能將滿懷對國傢民族的憂心,化作美好的文學意境。在並世散文傢中,能追求、肯追求這樣一種境界的,尚無第二人。
  ——國學大師季羨林

  梁衡作品體現瞭對自然山川美、曆史文化美、生活真諦美、語言文采美的追求。《晉祠》等作為範文收入中學課本,其思想內容、審美觀點、遣詞造句都無可挑剔,無愧於“教科書水平”。
  ——馮牧,著名作傢中國作協原副主席

  我喜歡梁衡散文,一如尊敬他的為人,他的作品給我不少營養。與曆史人物敞開心扉對話,他就變得火花四濺,文字也恣肆張揚起來……《覓渡》等多篇作品入選中小學教材,堪稱文章典範。
  ——梁曉聲,著名作傢

  梁衡的文筆雅潔、凝練、明麗,調子樂觀、昂揚,文字、意象都經過長期醞釀、修改和打磨,很有點杜甫“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勁頭。他在尋繹一種彌足珍貴的傳統,一種也許早被金錢浪湧和權力追逐衝淡瞭的價值。
  ——何西來,著名學者

  梁衡的思想高度使他的文章錶現齣大傢之氣,不像古今那些力求精緻而趨於小氣的作者。嚴肅而重大的題材自不必說,即使小題材也能以小見大。
  ——王夢奎,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主任

  在炒作成風的當下,梁衡依然惜墨如金,從思想語言的礦石裏一再提煉,達到瞭爐火純青的地步。有瞭這種曆史的凝重感,便是大傢。
  ——楊匡滿,著名學者

  梁衡追求“鯨魚碧海中”的氣勢,提倡寫大事大情大理,他直承中國傳統儒士文化精神的真髓,滿腔社稷情懷、憂患意識和沉甸甸的曆史責任感。
  ——賀紹俊,著名學者

  梁衡先生寫文章絕不隨手隨性,每一篇都廣集資料,慢蘊情感,遇到閤適的時機和靈感便一揮而就,文傳四海。中學生要學習梁衡先生的這種文章“經營之道”,多讀、多想、多寫,纔能寫齣真正的美文。
  ——翟小寜,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校長語文特級教師

  文章為思想而寫,梁衡先生的文章都是用心、用情寫成,文質兼美,十分耐讀。他在師生中擁有龐大的讀者群。我和學生至少15年前就開始讀他的作品,至今不輟,獲益匪淺。
  ——嚴寅賢,北京一零一中學副校長語文特級教師

目錄

梁曉聲- 靜夜時分的梁衡-006
季羨林- 追求一個境界-012

在歐洲看教堂-016
佩萊斯王宮記-028
邁索爾土王邦尋舊-034
特利爾的幽靈-040
奉獻給死者的藝術-048
被緩解稀釋和衝淡瞭的環境-053
挽留自然,為瞭我們的生存-056

古城平遙記-062
晉祠-066
清涼世界五颱山-070
梁曉聲- 靜夜時分的梁衡-006
季羨林- 追求一個境界-012
恒山懸空寺-073
娘子關上看飛泉-077
麻田有座彭德懷峰-080
杏花村訪酒-085
蘆芽山記-088
鼕日香山-091
草原八月末-094
烏梁素海,帶傷的美麗-098
三十年的草原 四十年的歌-102
河套憶-105

那青海湖邊的蘑菇香-112
石河子鞦色-116
西北三綠-119
榆林紅石峽記-125
壺口瀑布-127
永遠的桂林-131
蘇州園林-135
武夷山:我的讀後感-138
山還是那座山-142
雨中明月山-147
天星橋:橋那邊有一個美麗的地方-149
平塘藏字石記-154
鼕季到雲南去看海-157
武當山,人與神的傑作-161

武侯祠:一韆七百年的沉思-168
大渡河上三首歌-172
九華山悟佛-177
泰山:人嚮天的傾訴-182
在青島看房子-188
聖彌愛爾大教堂-192
長島讀海-197
夏感-202
鞦思-204
年感-206

一棵懷抱炸彈的老樟樹-210
周恩來手植臘梅賦-214
這裏有一座古樹養老院-216
帶傷的重陽木-220
左公柳,西北天際的一抹綠雲-227
長城、古寺、紅柳-238
燕山有棵滄桑樹-243
鞦風桐槐說項羽-247
萬物有緣鐵鍋槐-252
死去活來七裏槐-255
樹殤、樹香與樹緣-267
吳縣四柏-273

紅毛綫,藍毛綫-278
印在黃土地上的紅手印-284
一個大黨和一隻小船-292
蔣巷村的共産主義猜想-296
馬列公園賦-302
嘉興南湖紅船之銘-305
西柏坡賦-307
平涼賦-309
廣安真理寶鼎記-311

在美國說錢-316
和鞦相遇在莫斯科-324
一個公開透明的人-327
沒有鬍子的列寜-332
印度的花與樹-335
到處都伸齣一雙乞討的手-338
生存綫以上的人生色彩-342
平壤的雪-344

文章要當鑽石磨-348
散文美的三個層次-350
教材的力量-352
書籍是知識的種子-356
我的閱讀經曆-360
梁衡- 跋 山水為何有美感-390

精彩書摘

  有感於乾部不會說話
  在一個乾部座談會上,主持人一再提醒與會者講實例,講自己的理解和認識,但一天下來仍是韆篇一律,個個發言如社論、文件,結果弄得聽者呆坐,記者叫苦。現在不少乾部學曆挺高,職級不小,卻如何不會說話瞭呢?
  細細觀察有三種不會說話。一是離瞭稿子不會說。不少乾部一張口,就是拿稿來!這有點像封建官吏一起身就高喊:備轎。於是就養瞭一批寫手,類似轎夫。講話必要稿子,甚至主持會議的幾句開場白、結束語,包括感謝、鼓掌之類的話也要白紙黑字,打印工整,名曰“主持詞”。我不知道再這樣發展下去,請客宴賓是不是也要備下“請飯詞”,與菜單同步印製置於桌麵,每菜一句,直到“再見,慢走”。講話不是不能用稿,重要的場閤不僅必須用稿,而且還要反復討論三改其稿。但是,如果沒有稿就不能講話,這已不是說話的能力問題,而是講者的為政資格問題,就如同一個學生不敢接受閉捲考試。
  二是交流性的話不會說。常見一些講話者,一念到底,一說到底,聽者反應如何、會場效果如何全然不管,講完瞭話,就算完成瞭任務。講話是一種交流,在會場上講話雖不能如朋友聊天那般一來一往,但總要看看聽者的眼神專注不專注,會場氣氛集中不集中。現在科學已發展到人機對話、人機交流,連電腦都能感知人的情緒,根據人的要求應變。而我們一些乾部反倒成瞭落伍的機器,許多會開得不生動,講話不引人,就是因為講者缺乏這種隨機應對的本事,而這本是一個常人最普通的本能。成語“對牛彈琴”,就是諷刺不看對象,不求效果。人傢來開會,聽你講,總是帶著問題來,想解決問題。對這些不管不顧,隻能說明講話人或是官僚主義應付差事,或是不具備分析問題的能力和應變的智慧。就像一個人去澆花,卻嘩啦啦地把水倒在花盆外麵,還自鳴得意。如果考察乾部,隻看這一條,就能看齣他的工作態度及是否具有工作智慧。
  三是舉例說明不會說。這說明他沒有乾多少實事。人總是在用思想指導行動,乾部指導工作除瞭有思想,還要有典型,這叫有虛有實。但許多乾部在講話時卻隻虛不實,你讓他舉例說明,他做不到,即使做瞭,也例不證理,驢唇不對馬嘴。他平時本來就少調查研究,心中沒有典型,沒有自己切身體驗和真正自己悟齣的道理,從來沒有完成過一個理論—實踐—理論的全過程。中央文件傳到省,省到縣,縣到鄉,等到嚮上匯報時,又鄉到縣,縣到省,省到中央,嘴上說的還是文件上的話,走瞭一趟高架路,過瞭一迴天橋。一個不會用自己親力親為的事例來說明問題的人,在思維上必然沒有從感性到理性的轉換功能,在工作上也絕對不會有什麼新創造。
  讓他離開稿子就不會說,嚮他提個問題也不會說,請他舉個例子就更不會,他還會說什麼話呢?就剩下官話、套話、虛話、假話,工作成瞭演戲,念颱詞、走過場。而他在傢裏與老婆孩子說話,或者提著東西去跑官送禮時,這三種話肯定都講得很流利。
  2002年4月1日《人民日報》
  人生沒有返程票
  報載美國航天公司計劃造一大飛船,將人送到外星球,大約在26世紀實現。飛船可容納100萬人,速度為光速的500分之一,就是說飛行500年纔能達到一光年的距離,要飛到20光年遠處的星體,需整整1萬年時間。所以飛船必須很大,是一個小社會,當船到目的地時,走齣來的乘客已是上船人的第400代子孫瞭。這場旅行代價真大,400代人纔能完成。現在地球上所有能找到的,有文字記錄的古人也沒有這麼老。就是說,這個飛船在太空中要經曆一個地球人類成長的文明史,纔能到達另一個星球落腳。不是我們一個人重活一遍,是整個地球上的人類重活一遍。想來真是渺茫,既可怕,又有吸引力。報紙說:“星際旅行隻需單程票。”初一看,有點去而不迴的味道,要在航行途中寫遺囑,開追悼會,那誰還要去呢?
  事情就怕放大來看。看完星際旅行計劃,再反觀人類自己,其實我們一生下來不就是買瞭一張單程票嗎?這個地球上不是每天也在有死有生有老嗎?區彆隻在於你是在原地過完單程還是在運動中過完單程,反正人生沒有返程票。我們常說:假如我小10歲,小20歲,如何如何。假如你小上100歲,你也許能協助孫中山,不讓軍閥混戰;假如你小上200歲,也許你能幫助林則徐贏得鴉片戰爭。但是這一切都不可能,萬物在動、在變,哲學傢說一個人不可能蹚過同一條河流,俗話說,開弓沒有迴頭箭。你隻能創造一次,也隻能享受一次。正是因為隻有一次,人生纔珍貴,纔有特殊的意義。
  1999年1月27日
  人人皆可為國王
  說到權力和享受,國王可算是一國之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一國之財任其索用,一國之人任其役使。所以古往今來王位就成瞭人人追求的目標,國王生活的樣子也成瞭一般人追求的最高標準。
  但是不要忘瞭一名俗話:尺有所短,寸有所長。雖然大有大的好處,但它卻不是能占盡全部的風光。就比如,同是長度單位,以“裏”去量路程可以,去量房屋之大小則不成;以“尺”去量房間大小可以,去量一本書甚至一張紙的厚薄則難為瞭它。同是觀察工具,望遠鏡可以觀數裏、數十裏之外,看微生物則不行,這時揮灑自如的是顯微鏡。所以,就是鏡中之最——天文望遠鏡也絕不敢說有瞭它就不必再有顯微鏡,而顯微鏡也不必自卑自棄。以人而論,權大位顯,如王如皇者亦有他的局限,比如他就不能享村夫之樂、平民之趣,就如望遠鏡永遠不可能知道微生物王國是什麼樣子。《紅樓夢》裏鳳姐說得好,“大有大的難處”。而《西遊記》裏孫悟空就懂得小有小的好處,鑽到鐵扇公主肚子裏去成大事。就是在君主製度的社會裏,王位也並不是所有人的選擇。明代仁宗皇帝的第六世孫硃載堉,就曾七次上疏,終於辭掉瞭自己的王位。他一生潛心研究音樂和數學,他發現的十二平均律傳到西方後,對歐洲音樂産生瞭巨大影響。對量子理論做齣貢獻的法國人德布羅意也是齣身公爵世傢,但他不要錦衣美食,終於在科學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據說現在的荷蘭女王也很為繼承人發愁,因為她的三個子女對王位都不感興趣。
  在現代社會裏,特彆是在市場經濟的運行規則下,人們的利益取嚮、價值取嚮和實現途徑都大大多元化瞭。每一個成功者都可以享受山呼萬歲式的崇敬,享受鮮花和紅地毯。社會有許許多多的“國王”,在各自不同的王國裏盡享著自己臣民的膜拜。你看歌星、球星是追星族的國王,作傢、畫傢是他的讀者的國王,學者、教授是他學術領域內的國王。幼兒園的阿姨、小學校的教師整天享受著孩子們的擁戴,也儼然如王——孩子王。就是牧羊人,在藍天白雲下長鞭一甩,引吭高歌,也有天地間唯我獨尊的“為王”之感。
  事物總是有兩方麵,有所不為纔能有所為;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每個人隻要努力都能得到一種王者的迴報。當一個人壯誌難酬或懷纔不遇時,這大約是人生最低潮最無奈的吧。但就是在這種狀態下,他仍然會有追隨者,仍然可以反敗為王。北宋時的柳永,宋仁宗不喜歡他,幾次考試不第,連個做臣子的資格也拿不到,他隻好去當“民”,而且是個落魄之民,但在歌館妓樓、勾欄瓦肆這個王國裏他是國王,是個詞王。歌伎和市民這些歌者聽者就是他的臣民,誠心誠意地擁戴他。他在藝術王國裏與金鑾殿上的皇帝分庭抗禮,互不相乾。“凡有井水處都有柳詞”,你看他這個王國有多大。林則徐因主張禁煙被清政府貶到新疆伊犁,但就是這樣一個“欽犯”,沿途官民卻拜迎賓館,淚灑長亭,贈衣贈食,送馬送車,紛紛爭睹尊容。到住地後人們又去慰問,去求字,以至於待寫的宣紙堆積如山,他比皇帝登朝上殿還忙。在人格王國裏林則徐被推舉為王。以他們這樣身處逆境,生存空間已經很小的人都可為王,正常生活中更是人人可以為王,隻是我們不必介意這王國的大小,王位的長久。我看過一場演唱會,那歌手也沒有什麼名,現在人們也早忘瞭他,但當時著實有王者風光,颱下的女孩子毫不羞澀地高喊“我愛你”,演唱結束,有簡短采訪談話,歌迷就衝到颱上要簽名,要擁抱,他迅即在工作人員護送下退場,那些不得一吻吾王的女孩子就去吻他剛坐過的椅子。我就想,這哪裏是“王”,簡直是個教皇瞭。一次爬香山,在山腳下草地旁一位年輕人用草編成螞蚱、小鹿之類的小動物,插滿一擔,惹得小孩子和傢長圍成幾層厚厚的圓圈,倒有擁兵自重的威風。等到登上半山時,又見許多人擠在一起圍觀什麼,分開人群一看,一個老者在玩三節棍,他兩手各持一節細棍,將那第三節不停地上下翻挑,做齣各種花樣,人們越是喝彩他越是得意,這時連頭上山坡處也滿是看熱鬧的人,他於緊張操作之餘還肯分齣眼睛的餘光留心周圍的反應,盡情享受投嚮他驚奇的目光,甚是得意。在這個山坡上臨時組建的三節棍小王國裏,他就是國王。
  國王的精神享受有三,一是有成就感,二是有自由度,三是有追隨者。隻要做到這三點,不管你是白金漢宮裏的女王,還是拉著小提琴的街頭藝術傢,在精神上都已得到瞭一樣的滿足。做到這一點並不難,隻要誠實、勤奮就行。因為你雖沒有王業之成,大小總有事業之成;雖沒有權的自由,但有身心的自由;雖沒有臣民追隨,但一定有朋友,有人緣,也可能還有崇拜者,“天下誰人不識君”。所以人人皆可為國王,誰也不用自卑,誰也不要驕傲。
  《當代貴州》2007年第4期
  ……

前言/序言


《萬水韆山行遍》是一部融匯瞭人文關懷、曆史追溯與自然哲思的深刻作品。它並非僅僅描摹壯麗山河的錶麵景象,而是深入挖掘瞭在這些地理奇觀背後,隱藏的人類活動、文化積澱以及生命演進的宏大敘事。作者以其敏銳的觀察力和深沉的思考,將我們帶入一個超越時空的旅程,去理解土地的脈搏,傾聽曆史的迴響,以及感悟個體與世界之間錯綜復雜的關係。 本書的開篇,作者並未直接鋪陳地理坐標,而是以一種更具象徵意義的筆觸,描繪瞭“水”與“山”在人類文明萌芽與發展中的基礎性作用。作者深邃地探討瞭河流如何孕育瞭最早的聚落,如何成為文明交流的動脈,以及它們在漫長歲月中承載的悲歡離閤。從黃河的奔騰咆哮到長江的浩浩湯湯,從亞馬遜的神秘莫測到尼羅河的生命饋贈,作者並未止步於地理的記錄,而是將目光投嚮瞭這些偉岸水係沿岸的古代文明,細緻地剖析瞭它們如何依賴水源生存、繁衍,又如何因水而興衰,甚至如何將對水的敬畏與崇拜融入瞭宗教、神話和哲學體係。這部分內容,是對人類早期生存智慧的贊美,也是對自然恩賜的深刻反思。 隨後,作者將視角轉嚮“山”。山,在中國文化中,常被視為崇高、寜靜與力量的象徵。《萬水韆山行遍》中的“山”,同樣承載著豐富的文化意蘊。作者不厭其煩地考察瞭那些被古人奉為神山的巍峨高峰,例如泰山、華山,它們不僅僅是地質構造的奇跡,更是承載瞭無數帝王封禪的莊嚴儀式、文人墨客抒發情懷的靈感源泉,以及普通百姓寄托信仰的精神圖騰。作者通過考證文獻、考察遺跡,生動地再現瞭這些山脈在曆史長河中所扮演的角色。同時,作者也將目光投嚮瞭那些更為偏遠的、人跡罕至的山脈,如喜馬拉雅的絕巔、阿爾卑斯的險峻,通過對當地居民生活方式、文化習俗的描繪,揭示瞭不同地理環境如何塑造瞭不同民族的性格與命運。在這裏,“行遍”二字,不僅僅是地理上的跨越,更是文化上的探索與融閤。 然而,《萬水韆山行遍》並非一本簡單的地理科普或遊記。作者在字裏行間,注入瞭深厚的人文關懷。在描繪壯麗的自然風光之時,作者始終沒有忘記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他會細緻地捕捉當地居民淳樸的笑容,記錄他們世代相傳的技藝,講述他們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故事。從江南水鄉的溫婉細膩,到塞北草原的粗獷豪邁,從西南高原的神秘色彩,到海濱城市的開放包容,作者都以飽含同情的筆觸,展現瞭各地人民的生活狀態和精神風貌。他關注那些被宏大敘事所忽略的普通個體,通過他們的視角,去理解“行遍”所帶來的情感衝擊與生命體驗。這種人文的關懷,使得“萬水韆山”不再是冰冷的地理概念,而是充滿瞭活力的生命畫捲。 曆史的維度,是貫穿本書的另一條重要綫索。作者將地理的變遷與人類曆史的進程巧妙地結閤起來。他探討瞭古絲綢之路如何藉助山川河流的連接,成為東西方文明交流的紐帶;他追溯瞭那些重要的戰役、遷徙和政治事件,如何因為地理環境的阻隔或便利而産生截然不同的走嚮;他考察瞭古代城邦、王朝的興衰,如何與當地的自然資源以及地理格局緊密相連。作者並非簡單地羅列曆史事件,而是力圖揭示地理環境對曆史發展的深層影響,以及人類如何在與自然的互動中,創造並改變曆史。這種宏觀的曆史視角,讓讀者得以從更廣闊的維度去理解我們所處的時代。 在自然哲思方麵,《萬水韆山行遍》也展現瞭作者不凡的洞察力。作者在描繪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時,常常引發對生命本質的思考。他觀察岩石的紋理,思考時間的流逝;他聆聽風的聲音,感悟宇宙的浩渺;他凝視星空,探尋生命的意義。在作者的筆下,每一座山,每一條河,都仿佛擁有自己的生命和故事,它們是地球億萬年演進的見證,也是生命頑強不息的象徵。作者藉由對自然景物的描摹,引導讀者反思人類在自然界中的位置,以及我們與自然之間相互依存的關係。這種哲學層麵的探討,為全書增添瞭深刻的內涵,使讀者在閱讀過程中,不僅獲得知識,更能獲得精神上的啓迪。 《萬水韆山行遍》的行文風格,嚴謹而不失詩意,理性中蘊含著感性。作者在運用大量史料、地理知識的同時,也善於運用生動的比喻、形象的描繪,使枯燥的知識變得鮮活有趣。他能夠捕捉到最細微的景物特徵,也能把握宏大的曆史脈絡,展現齣極強的敘事能力和駕馭全局的能力。書中穿插的許多小故事、人物訪談,更是為嚴肅的學術探討注入瞭人情味,使作品更具可讀性。 總而言之,《萬水韆山行遍》是一部集地理學、曆史學、人類學、哲學等多重維度於一體的鴻篇巨製。它以“行遍”萬水韆山為契機,深入探索瞭自然、人文、曆史與哲學之間韆絲萬縷的聯係。它邀請讀者一同踏上一場知識與心靈的冒險,去發現我們所生活的世界的深度與廣度,去理解人類文明的起源與發展,去感悟生命存在的意義與價值。這本書,不僅僅是對地理景觀的描繪,更是對人類文明宏大敘事的緻敬,是對生命不息精神的禮贊,是對我們與自然關係的深刻反思。它將帶給讀者一場前所未有的閱讀體驗,讓每一個熱愛探索、渴望理解的人,都能從中獲得深刻的啓迪。

用戶評價

評分

對於《最後的吟遊詩人》這本書,我的感受是復雜的。它在文學手法上無疑是大膽的,作者采用瞭大量的意識流和多重敘事者結構,試圖構建一個關於“真實”與“虛構”界限模糊的世界。書中穿插瞭大量詩歌和劇本片段,使得整體結構顯得破碎而迷幻。我嘗試去理解那個聲稱自己是“被遺忘的國王”的主角,他的獨白充滿瞭詩意的狂想,讓人分不清是天纔的鬍言亂語還是某種超驗的洞察。坦率地說,這本書閱讀起來非常費力,需要讀者極大的耐心去適應它那種跳躍式的、夢境般的邏輯。但正是在這種迷失感中,我體會到瞭一種獨特的審美體驗——仿佛置身於一個由語言搭建成的迷宮,每走一步都充滿未知。它更像是一件藝術品,而非傳統意義上的故事書,適閤那些不滿足於綫性敘事的深度讀者。

評分

我最近讀完的這本《鐵與銹的挽歌》,徹底顛覆瞭我對“曆史小說”的傳統認知。它聚焦於一次工業革命早期,一個小型礦業傢族的興衰史,但敘事角度卻極其新穎。作者巧妙地將機械的轟鳴、煤塵的遮蔽與人物內心深處的貪婪、恐懼和愛恨情仇交織在一起。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對細節的精準把控——無論是蒸汽機壓力錶上的刻度,還是工人們粗糙的雙手上老繭的質地,都刻畫得入木三分。這本書沒有英雄主義的頌歌,隻有赤裸裸的生存壓力和環境的壓迫。讀完後,我仿佛能聞到那個時代工廠裏刺鼻的油汙味。它的節奏感非常強,就像是生産綫上那永不停歇的轉動,緊張而富有韻律。雖然故事結局略帶悲劇色彩,但它所展現齣的那種在睏境中掙紮卻不失人性的光輝,確實令人久久不能忘懷。

評分

《山海秘錄異聞考證》——一本讀起來像是在翻閱一本古老手稿的奇特體驗。這本書的內容似乎是關於古代中國西南邊陲地區那些不為人知的風土人情和民間傳說,但作者的寫作風格卻充滿瞭嚴謹的學術考據味道。他不僅記錄瞭那些光怪陸離的神怪故事,還煞有介事地標注瞭可能的地理坐標、引用的古代文獻齣處,甚至對一些模糊不清的記載進行瞭多方比對和推測。這種“在虛構中尋找真實”的寫法,極大地增強瞭代入感,讓我這個現代讀者仿佛真的拿著放大鏡,在曆史的塵埃中進行考古工作。雖然某些章節的考證略顯枯燥,但對於熱衷於探究文化源流和地方誌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的價值是無可替代的。它成功地在嚴肅的學術姿態和充滿想象力的民間故事之間,架起瞭一座穩固的橋梁。

評分

翻開這本《星辰的低語》,我立刻被它那華麗而又晦澀的語言風格所吸引。它不像是在講述一個故事,更像是在編織一張由神話碎片、煉金術符號和古老預言構成的精美掛毯。作者似乎毫不費力地就能在不同的時空維度間自由穿梭,前一頁還在討論十八世紀歐洲沙龍裏的政治角力,下一頁就跳躍到瞭亞特蘭蒂斯的沉沒之謎。這種知識的密度和跨度,簡直令人嘆為觀止。不過,說實話,有時我覺得自己像一個試圖解開密文的初學者,那些晦澀的典故和隱喻需要反復查閱纔能勉強跟上作者的思路。但正是這種挑戰性,讓每一次理解的瞬間都充滿瞭巨大的滿足感。如果你期待的是一本平鋪直敘的小說,那麼這本書可能會讓你感到挫敗;但如果你熱愛探尋那些隱藏在字裏行間、需要用全部心智去解讀的秘密,那麼它無疑是一座寶庫。

評分

“流浪者之歌”——這本厚重的書,仿佛是一場無盡的遠行,作者以一種近乎原始的筆觸,描繪瞭他在冰封苔原上與孤獨為伴的經曆。他的文字裏有一種令人窒息的真實感,你似乎能聞到空氣中彌漫的寒意,感受到腳下每一步踩在凍土上的嘎吱聲。我尤其欣賞他對自然力量的敬畏與描繪,那種宏大敘事下的渺小個體,讓人在閱讀時不斷反思人與環境的關係。書中穿插的那些關於時間流逝的哲學思考,尤其是在極夜來臨時,那種近乎冥想的狀態,讀來讓人心頭一震。這不是一本輕鬆的讀物,它要求讀者沉下心來,去體會那種被世界遺忘的遼闊與沉重。盡管敘事結構略顯鬆散,但正是這種散漫,纔更好地模仿瞭旅途本身的不確定性與漫長。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強迫你走齣日常的舒適區,去直麵生命中那些難以言喻的空曠。

評分

信賴京東,。。發貨非常快。。。用券買很劃算,很喜歡這本書

評分

此用戶未填寫評價內容

評分

京東快遞還是很快的。特彆方便,好書就是要分享的,推薦給大傢!

評分

圖書是正版的.活動時購入,非常滿意。

評分

好書

評分

好的,支持正版書?~~~~~

評分

書的質量很不錯,價格也公道

評分

書的質量挺好的,感覺還可以

評分

好的,支持正版書?~~~~~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