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愧郯录》是南宋人岳珂撰。书名“愧郯”,取《左传》孔子问旧典于郯子之意,自谦有愧古人。本书是一部记载宋代典章制度,考证前代掌故旧典的史料笔记,对于研究宋代制度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愧郯录》现在尚无整理本,本次由北京大学历史学系邓小南教授的六位博士研究生合作整理,以四部丛刊影印瞿氏铁琴铜剑楼藏宋刻本(部分以澹生堂抄本配补)为底本,以中华再造善本影印杨氏海源阁藏宋刻本、明万历年间岳元声刊本(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的底本)、知不足斋丛书本为通校本,全书使用全式标点、加专名线,便于读者利用。
确实值得深思,阅读的功利化明知贻害无穷,却有心无力,很久没能安静纯粹的读一本书了。
评分读书节活动又@的囤了一堆心怡的书,京东的活动简直让人疯狂让我破产!哈哈~坐等618
评分选任
评分附录二
评分毕竟将书作为纯消遣娱乐似乎是年轻人不太被允许做的事,又或者当下社会就是个功利社会,我们潜意识里总是贪婪地希望但凡花了时间去看的东西都有回报。”
评分《麟台故事》原书五卷,共十二篇,分类记述宋代馆阁的各项制度。本书现存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辑出的本子,共五卷,另一种是宋残本,共三卷。为了不致把现存《麟台故事》的面貌搞乱,保留了这两个本子,并用校证形式疏通了二本的异同,同时,征引大量材料,以补充原书的不足。
评分《麟台故事》原书五卷,共十二篇,分类记述宋代馆阁的各项制度。本书现存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辑出的本子,共五卷,另一种是宋残本,共三卷。为了不致把现存《麟台故事》的面貌搞乱,保留了这两个本子,并用校证形式疏通了二本的异同,同时,征引大量材料,以补充原书的不足。
评分史料笔记还是买得比较多,唐宋史料笔记几乎凑齐了一套
评分甲骨和金石铭文类。甲骨文是商周时期人们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金文以商周青铜器为主。它们都是研究商周时代的珍贵史料,郭沫若的《两周金文辞大系考释》和《卜辞通纂》总汇了甲骨金文资料。石刻铭文包括石经、造像、墓志、记事碑等,以记事碑的史料价值为最高,它往往记录了不见史传的重要史实。如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年)立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记载了唐太宗时基督教由欧洲传入中国,在长安建寺传教的情况。唐穆宗长庆三年(823年)吐蕃赞普建的《唐蕃会盟碑》,用汉、藏两种文字记载了两族人民的亲密关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