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数百幅路米斯的经典插画,欣赏大师的作品,有助于读者更好的学习创作技法。
·阐述了画面效果背后隐藏的构思、情感和心理因素。
·对多种插画创作领域,如杂志广告、杂志封面、户外招贴、书籍封面和故事插画等做了一番实用的分析。
主编推荐:
向优秀的老师学习,才能掌握纯熟的方法。想要学好插画,就要跟随插画大师的脚步。
作者安德鲁·路米斯是一名杰出的美国插图画家、作家、美术教育家,师从乔治·伯里曼并发展了伯里曼的素描绘画体系,对当代素描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本书是他专为插画师所作的绘画指南,讲述了线条、色调和色彩的依存关系,以及如何用这三种基本手段创作好的画面。之后,再教授读者画出有故事的创意插画。依照大师的绘画技巧进行大量的练习,有朝一日,你也会成为大师。
安德鲁·路米斯(Andrew Loomis,1892—1959),著名美国插图画家、作家、美术教育家。他曾就读于美国艺术学生联盟,19岁时师从于乔治·伯里曼学习绘画,随后发展并且延伸了乔治·伯里曼的素描绘画体系,以独特单位视角撰写了数本简单易懂的绘画教学书籍,对当代素描教育产生了巨大影响。安德鲁·路米斯认为:好素描必须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因此他从绘画原理方面训练读者,使之创作出“真实的”艺术作品。各绘画技法环节,他都主张作品应尽可能源于观察、实景写生和模特动态。正是由于其独特、着实有效的艺术理念,在他去世后很长一段时间,其绘画风格仍继续影响着一大批艺术家。
前言 17
形体原则,各种创作手法的基础 21
第一部分 线条
卷首插画 24
线条的七大主要功能 25
线条不仅仅只是“勾勒” 26
线条是带有想像力的比例关系 27
线条构成的规则图案 28
线条构成的不规则图案 29
重叠线条和区域,构图的第一条原则 30
利用“线条自身”这第一功能来构图 31
利用字母和符号来构图 32
利用几何形体来构图 33
用“支点—杠杆”准则构图 34
利用规则分割获得平衡构图 35
不规则分割介绍 36
不规则分割演示 37
基于不规则分割的人物构图 38
不规则分割是纯创造性的,不是机械性的 39
透视指导线条帮助你构图 40
你画的每个物体都与视平线相关 41
视平线,相机水平线和水平线是一样的 42
寻找照片的视平线,做到人物之间呼应 43
用不同方式处理物体 44
仅靠透视就能增添多样性 45
利用线条在物体上创造一个聚焦点 46
在构图上准备一个视线路径 47
吸引注意力的手段 48
建立线条对比或形状对比来引起注意 49
线条和情感回应的关系 50
糟糕的构图会带来负面回应 51
各种类型的装饰图案 52
装饰图案是一种简单而纯粹的设计 53
简单线条与纯黑色的有效结合 54
将钢笔线条处理与黑色区域结合起来 55
钢笔画的原则 56
钢笔画侧重的是阴影 57
钢笔—墨水插画的步骤 58
用钢笔线条绘制形体 59
线条的装饰处理 60
把画刷当作钢笔 61
干笔法 62
在线条中加入“飞墨” 64
粗纹纸上的干笔法和黑色铅笔 65
粗纹纸上的墨汁、黑色铅笔和广告白 66
这一组合还有新可能性 67
“方头蜡笔”在粗纹纸上的效果 68
粗纹纸上黑色铅笔 69
绘画步骤 70
只有亲手作画,你才能成功 71
灰卡纸张上的黑色铅笔和白色铅笔 72
灰卡纸张上的广告白和墨色 73
灰卡纸上的炭笔 74
灰卡纸上的干笔法和广告白 75
“刮板” 76
填色法 78
第二部分 色调
卷首插画 80
色调的四个基本特性 81
光与影的基本强度 82
色调的四个特性 83
设定一个协调的明暗关系 84
操控基调和明度的意义 85
色调的四个特性(续) 86
明度关系的简单示范 87
用色调或色彩样式进行构图 88
四个基础色调方案 89
如何寻找你作品中的“实质” 90
有欲为其作画者,必先构思之 91
色调样式或编排的缩略图 92
物体通常有其自身的色调方案 93
四幅缩略图转换成的黑白油画 94
完成的草图 95
选一个主题并把它画出来 96
以哈伯德老妈妈为创作主题 97
色调创作技法 98
怎样形成一种画法 99
技术画法 100
细节 101
边缘的处理 102
如何寻找柔和的边缘 103
镜头捕捉了太多的东西 104
眼睛做出选择 105
突出平面和色彩强调 106
放弃过分平滑的色调 108
调整色调和样式 110
“大块色调”画法 112
直接画法 114
柔和画法 116
强对比画法 118
“块状”处理手法与其他 120
“块状”处理手法 121
顺向或逆向绘制形体 122
薄涂法 123
色调媒介 124
作为色调媒介的炭笔 125
灰卡纸上的炭笔和白粉笔 126
其他媒介用在灰卡纸上 127
作为色调媒介的铅笔(细纹布里斯托纸) 128
作为色调媒介的铅笔(常规布里斯托纸) 129
铅笔画在绘图板上 130
水洗画法和干笔法 131
作为色调媒介的水洗画法 132
水洗画法是最适合印刷的媒介之一 133
作为色调媒介的不透明水彩 134
黑白油彩薄涂 135
霍华德·派尔 136
论霍华德·派尔的画法原理 138
一些派尔作品的色调草图 141
色调和色彩的关系 142
形体原则的运用 143
准备色调样本 144
提交样本 145
第三部分 色彩
卷首插画 146
一种新画法 147
与光影关系相关的色谱 148
色彩 149
所有色彩都与周边的影响相关 150
光线下的色彩是最强烈的 151
色彩不只是基本色彩 152
寻找明亮区域边缘的色彩 153
颜料色彩的局限 154
利用色调影响把色彩联系起来 155
给色谱或色板定调子 156
四幅色调调整后的人像作品 157
不要害怕自然界中的灰色 158
蓝绿色、黄色和冷调红色组成的方案 159
以黄色为“主调”的作品 160
从本质联系上看,色彩就是“色调” 161
色彩,它的功能和魅力 162
原色组 165
原色组—色彩的明暗 166
色彩选择和背景 167
如果画面的色彩死气沉沉该怎么办 168
色彩的情感作用 169
户外色彩和室内色彩 170
如何用色彩做试验 171
实验性的彩色草图 172
比照黑白照片画成的彩色人物 173
什么是色彩的魅力,我们如何能了解它 174
应该让黑色从调色板上消失吗 175
第四部分 让插画讲述故事
卷首插画 176
五个要点 177
什么是插画 178
讲故事的基本要素 179
让你的人物登场 180
场景“缩略图” 181
如何从剪报上获得提示 182
在临摹纸上画出人物 183
设计戏剧化的动作和姿势 184
聘请模特之前先确定动作 185
画面基本编排 186
一幅以先前草稿为基础的画面编排 187
装饰 188
利用照相机获得创作素材 189
插画家的透视窗 190
透视窗和成像变形 192
成像变形 193
画画时要避免图像变形 194
照相机的戏剧化作用 195
单一布光效果最好 196
用你的相机捕捉情感和表情 197
练习人物特征 198
面部表情和特征是无穷无尽的 199
表现真实可信的情感 200
表情会讲故事 201
画面背景的可有可无 202
有无画面背景的效果示例 203
什么是假象,什么是想象 204
有事实,就不要靠猜 205
想象物体未必就是“假象” 206
原创性包含在画面构思中 207
第五部分 创意
卷首插画 208
一个逻辑方法 209
设计一个调查问卷 210
为创意寻找本质吸引力 211
一个调查问卷样本 212
从调查问卷得来的粗略创意 213
同一个调查问卷得来的不同创意 214
从本质吸引力中构思创意 215
涂鸦时思考,思考时涂鸦 216
涂鸦要比照相机更具有原创性 217
要习惯画真人素描 218
真人能给你一些照相机无法给你的东西 219
情感,插画的基调 220
封面和日历上的心理学 221
漫画创意中甚至也有心理学 222
总体创意 223
第六部分 插画的各个领域
卷首插画 224
杂志广告 226
画好广告插画的方法 227
发挥你的自由 228
24种广告类型 228
杂志广告的类型 230
将你的插画与整个广告关联起来 236
养成“协调一致”感 237
一个典型的杂志广告任务 238
一个典型的广告布局编排 239
画面的大略构图 240
基于照片的最终编排 241
完成之后的广告插画 242
杂志广告的未来是怎样的 243
杂志广告中更好的品位 244
户外招贴画 245
如何将一幅招贴画分割成不同大小的纸张 246
典型的招贴画编排 247
一个典型的招贴画任务 249
将创意画成草图 250
预先对草稿上色 251
完成后的招贴画 252
陈列型广告 253
印刷陈列广告的类型 254
陈列型广告是销售点营销 255
印刷展示品的类型 256
与印刷工合作 258
日历广告 259
运用在日历广告上的本质吸引力 260
日历插画要力求美观 261
好日历插画的精髓 262
日历插画印刷 263
封面和封皮 264
一些封皮的编排 266
故事插画 268
杂志想要的是什么 269
用基础知识来创作 270
有趣且不寻常的编排 271
故事插画的风格和技巧 272
插画能推销故事 273
插画创作问卷 274
设计一个典型的故事插画 275
迷你插画草稿 276
绘制实际大小的草图 277
模特照片 278
照片练习作品 279
最终的阐释 280
插画人物头部练习 281
深入了解故事插画 282
第七部分 试验和练习
卷首插画 284
试验和练习 286
寻找试验和练习对象 287
不要停下你手中的铅笔 288
尽可能多地练习人物头部 289
老人练习作品 290
一幅插画样本 291
草图 292
人物画 293
彩色户外风景写生 294
彩色人物画写生 295
结束语 296
问询解答 299
亲爱的读者们:
鉴于我早前作品得到的热烈反响,在本书的第一章我想先对很多老朋友表示感谢。正是我的上一本书《大师的人体素描》的成功,激励着我继续写下去。在插画领域仍然有太多有价值的知识要比实际人物绘画更值得书写一番。把人物画好是一件事,但把人物画在真实可信的环境中,让他们讲述一个故事,赋予他们个性化和戏剧化的趣味则是另外一回事。简而言之,人物形象不足以断定一幅画是好作品,它必须完成某些任务—推销商品,或赋予故事现实感和人物特征;它的性格必须使看到它的人印象非常深刻,使他们产生一种特定的情感反应。
在这本书中,我意在讲述一些经我本人经验证实的插画基础知识。据我所知,至今没有人去整理过并详细阐释过这些基础知识。我想以我本人在插画领域的资历来看,我是有资格做这件事的,于是我尝试着给这些非常必要的知识做一个总结。我会努力梳理清楚适用于所有绘画作品的基础知识,而不仅仅是画人物或其他类型的特定技巧。读者应该已经具备不错的绘画能力并且有一些绘画训练背景,因此这本书不是面向初学者以及将绘画当作一门兴趣爱好的人,而是面向那些有实实在在希望从事艺术职业且有决心将其全部精力贡献给艺术的人。取得艺术上的成功绝非易事,不是懒洋洋地随随便便就能做到的。没有任何“天赋”或天资能取代基础知识、大量的认真练习和辛勤创作。我不会因某人会画图和绘画就欣赏他,我欣赏的不仅是会画图和绘画的人,这个人还要有很多知识来画得更好。
如果你希望将你具备的能力投入实际创作,想知道怎样入插画行业,想知道如何为杂志故事和商业广告、广告牌、橱窗、挂历及封面作画,想要抓住任何一个可能成功的机会,那么你就不能有任何幻想。在最开始我就要指出,尽管这个世界上不存在能确保取得成功的公式,但是却有一套对成功很有帮助的步骤方法。真要是存在固定的公式,除非个体特征、技术鉴赏和情感能力不在艺术作品中占重要地位了。因此,艺术不可能被简化成没有个性的精确程式。没有个性的话,创意艺术就没有存在的理由了。事实上,个性表现是创意艺术最大价值之所在,个性使创意艺术永远凌驾于通过工具手段创作出的画作之上。我不想批评照相技术,即便如此我还是认为,即使有最完美的成像技术,照片的真正价值还是在于摄影师的个人观察,而不是成像技术本身有多高超。如果艺术仅仅是追求细节的精致完美,那么照相机完全可以将艺术家们取而代之。然而实际上,除非照相机有情感和独立观察能力,还要有区别开关键点和无关紧要部分的能力,否则艺术家会永远处于优势地位。不论事物是好是坏,照相机都只能全盘接受,拍或不拍—照相机必须无情感地重现摆在它面前的任何东西的本身面貌。我希望每一个读者都牢记这句话:插画是你所看到的以及你所理解的生活。那是你身为一位艺术家留下的遗产,是你的作品最为人所追捧的本质特色。你不能失去它,也不能让它屈从于他人。你和你的作品要表现的是,生活就是线条、色调、色彩和构思加上你对生活的感受。以上这些,是我们用来创作的工具,也是我要帮你们学会去使用的工具。今后,你要学会视情况从中选用合适的工具进行创作,我希望你能从这本书中学到更多如何使用这些工具的知识。
在我整个早期职业生涯中,我一直迫切地需要得到这样的帮助。这种需求现在仍然很明显,我会以解决这些问题为己任。我的写作能力无关紧要,重点是我们立场是一致的。我们都知道,这本书中谈论的东西对我们双方取得成功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个人当然也希望尽可能地在这个领域中活跃下去。我们的技艺要比我们本身更重要,因此,我希望你们能像我一样渴望取得成功。把插画当作一种表达的话,它就变成了一种思想换位,是把思想转换成一种现实幻想。如果我说某个人的脸坚硬得像是一块石头,接着一个图像就会浮现在你的想象中。然而,这幅图像并不清晰鲜明,坚硬的肌理是你感受到的一种潜意识解读,它必须同现实结合在一起。合成的结果不会是一张照片,也不是一个活生生的模型,而是你个人对一张人脸的概念换位。你使用线条、色调和色彩等工具创作出这种特征,缺了感受的话,你连一个头部都画不出来。
复制出来的绘画没有什么意义,因为用照相机,你能得到更好的结果。作为一种表达工具,绘画是对照相艺术的调整。艺术指导家告诉我,他们之所以使用照相机,是因为那些可为他们所用的艺术家们的水平实在太平庸。好作品永远供不应求,因此商业艺术不得已地只能将照相技术当作最好的赌注。要在一张照片与一幅技术娴熟的画之间做选择的话,艺术指导家很少会去选择前者。而难点在于,如何创作出一幅足够好的画作。
若是我们既想要合理使用照相技术,同时又想画出更多好作品,并且还想让技艺更上一层楼,那么,我们不能仅靠照相技术模仿,也不能仅靠解决技术问题的能力,而是要克服想象力的局限性,还要克服脱离照相技术之后,要面对更大的技术自由以及更大的个性空间的难题。想要和照相机的长处一较高下,我们是没有胜算的,因为在对细节的精准把握上,我们不是它的对手。从明度和色调(我们之后会经常接触到)方面来讲,我们没有什么优势,但是从实际绘图价值来看,机会的大门对我们是敞开着的。
可以肯定的是,绘画的最大价值正是一切照相机做不到的东西。我们要把注意力放在图案和画面的错落有致感、绘画技术表现的自由、人物塑造、戏剧性、布局的创意性、边缘的“得与失”、画面主次及重点强调等等问题之上。要将情感特质加入拍摄出的照片插画中,这正是照片极为缺乏的东西。要让产品与照片的差别如同个人的字迹与打印字迹的差别一样。如果我们做到画面的明暗和色彩既清晰又真实,那么就没必要和照相机攀比,也没有什么能阻碍我们的创作,而且公众会实实在在地更加喜爱艺术而不是照相技术。画图、明暗及色彩只不过是司空见惯的手段,是个起跳点,它们总在预料之中且理所当然。我们能超越它们多远,决定了我们在插画领域能走多远。
绘画本身并不是一件太难的事情。从大方面看,绘画就是把事物的轮廓按照正确比例和空间分布画下来。空间分布是可以测量出来的,而且有很多简单的测量画法和测量工具。轮廓上的任何一条皱纹都能被正确地分布在画面上。你可以把一张照片分割成方格状,用眼睛测量或把它投影出来,然后再画出图来。但是,实物作画是对有意义的轮廓进行阐释、选择和陈述。有时候,绘画并不是物体的实际的轮廓,而是对物体的轮廓进行优雅的、个性化的和充满魅力的解读。如果一个画家不考虑线条,不考虑他想要的表现方式,那么他就不比放大器、投影仪或其他器械设备高明多少。一个画家如此依赖这些器械,还怎么期待他有创意?用工具代替绘画作为表现手段就等于承认他对自己的绘画能力没有信心。他必须明白,自己的阐释,即便并不是完全准确,仍然是他获得原创性并胜过一千个只会使用器械设备作画的人的唯一机会。甚至,哪怕是一幅很糟糕的画,只要展示出了创造性和一些原创性,也能比一百张描摹或投影作品更好。
要是我打算给你们提供一些关于色彩明暗的信息的话,这些信息必须来自实际操作过程及实际领域的接触过程。然而实际上我本人的水平也是有限的。不过,由于我在自己的作品中使用的很多基础知识和他人使用的在大体上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在意见上不会有太大分歧。因此,我拿自己的作品作为例子。不是拿它们来让你们模仿,而是来阐明一些基本要素,这些要素是我认为所有成功的插画都必须具备的。通过向你们展示表达方式而不是表达本身,你们可以自由地表达自我。
我的讲授手段会尽可能地与模仿原理剥离开来,因此,这个手段必须与平常的教科书有相当大的不同。我不会拿一些老牌大师做例子,坦白地说,他们使用的画法和步骤实际上是无人知晓的。无论在何处,你都能看到伟大的作品,你的文件夹里大概全是这些作品。除非我能告诉你某个老牌大师是如何完成他的杰作的,不然我说什么都毫无意义。我无法给你们一个与这位大师作品相关的分析,因为,你的分析也许比我的分析还要好。画法和步骤是唯一靠得住的教学基础,没了它们是没机会获得创造能力的。我甚至不敢引入当代某位插画家的作品,因为画家本人要比我更有资格教授。我也不会用自己过去的作品,因为,较之我的作品,我对你们用相同工具创作出的作品更加感兴趣。务实地说,我要讲的只有一课,那就是和你们分享我的经验中有价值的东西。这样一来,你就有机会选择对你有用的东西,抛弃你不以为然的东西。
按照逻辑顺序,插画艺术必须从线条入手。
与线条有关的东西实际上要比外行人想象的要多得多,因此我们必须先对线条有一个更加宽泛的理解。无论有意识还是无意识,线条都会贯穿我们绘图的每一个阶段,并且扮演着最重要的角色。线条是设计的第一道工具,是对轮廓的勾勒,并且,要是忽略了它的实际功能,它将会是我们成功路上的巨大障碍。因此,这本书要先从线条开始讲起。
色调跟在线条之后讲述。色调是对形体的实体进行明暗表现的基础。色调也是空间形体的三维效果的基础。对色调没有一个清晰认识的话,是无法真实表现生活的。线条和色调互相依存,我们必须理解它们的这种依存关系。
线条和色调之后讲述色彩。真实色彩几乎整体依赖于好的色调或色彩明暗关系,因此这个关系变得更加密不可分。当然了,我们可以仅靠线条来画一幅插画,它完全可以独立作为一幅图画,但是,一旦我们不满足于单单使用线条勾勒轮廓,想要更进一步的话,我们就要处理明暗关系,或者色调。于是乎,我们立即就跃入了自然界的错综复杂的法则中,这是因为,只有通过光与影,或者色调,我们才能看到形体。从色调到色彩,这并非迈了一大步,因为这二者是紧密相连的。
就算我们能理解线条、色调和色彩的基础知识,我们仍然有很多任务要完成。我们必须将这三者结合成一个绘图目的,要对它们进行编排并且把它们表现出来,这甚至比物体本身还要重要。为了创作出好画,我们还必须对一些区域和大块色调或样式进行组合。这些都是我们想要达到的目的。
技术表现之后的问题是戏剧性阐释。在最终分析中,插画家手握着镜子映照生活,同时表达出自身对生活的感受。一个插着鲜花的罐子可以被画得很美,但是这画绝对称不上是一幅插画。插画必须包含我们的情感、生活、做的事情和感受。
因此,我必须在书中用一部分的内容讲述“让插画讲故事”。
如果我们想要画插画,就必须有创意。插画需要深入研究心理学来了解基本吸引力,从而想出创意,这创意必须能深入到读者的个性,形成引人入胜的特定反应。我们必须懂得如何将创意变成广告的基础,然后作品就能在对应领域中找到市场,并满足市场的特殊需要。因此,本书中的一部分会与创意主题相关。
最后,我们必须区分不同插画领域使用的不同手段,每一种手段都要服务于特定目的。每一个插画领域都有一个成功画家须知的基本手法。画一幅户外招贴画是一回事,画一幅杂志广告是另外一回事。我希望能将所有重点梳理清楚。
实验和练习,对你最终的成功来说,它们的作用有可能微乎其微,也可能不可限量。除了这两者,没有东西能让你的作品保有新鲜度,并让你不断进步。它们能让你跳出日常的陈规,从同行中脱颖而出。它们是成功的最大秘密。
我已尽全力找出可行的真理,并将它们结合在一起称为“形体原则”,其中包括了贯通全书的基础。这些真理在我讲述它们之前就一直存在着,今后也会永远存在下去。我单单只是将它们集中在一起。它们存在于所有好的艺术之中,并且也应该存在于你的作品的每一部分中。它们源自自然法则。我认为,对绘画类书籍来说,自然法则是唯一可靠的基础。那么,让我们开始创作插画吧!
这套“向大师学插画/西方经典美术技法译丛”简直是我艺术学习道路上的“及时雨”!我一直对那些充满故事性和人文关怀的插画作品非常着迷,但苦于自己基础薄弱,总是无法将脑海中的想法清晰地表达出来。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者,循循善诱地引导我一步步走进插画的世界。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人物造型和动态的讲解,它不仅仅是讲解了人体比例和解剖结构,更是深入到了如何通过人物的姿态、表情来传达情感和性格。这些细节对于我这样的初学者来说,简直是“救命稻草”。我曾经为了画出一个生动的人物而绞尽脑汁,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问题的关键所在。同时,书中对场景构图的讲解也让我受益匪浅。它不仅仅是讲解了黄金分割、三分法等构图原则,更是深入到了如何通过构图来引导观者的视线,营造画面的氛围,以及烘托故事的主题。这些讲解,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作品,发现了很多过去从未注意到的问题。它让我意识到,一幅好的插画,不仅仅是画得“像”,更是要画得“有感觉”、“有故事”。它让我开始从“画什么”上升到“怎么讲好一个故事”。这种对创作思想的启迪,对于我这样的新手来说,是极其宝贵的。它让我对未来的创作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评分我一直认为,真正的艺术学习,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模仿技法,更应该深入到创作的灵魂层面。这套“向大师学插画/西方经典美术技法译丛”恰恰做到了这一点。它不仅仅是展示了如何绘制精美的图像,更是试图去解读那些伟大艺术家们的创作思想和艺术理念。我尤其喜欢书中对构图的讲解,它不仅仅是讲解了基本的黄金分割、三分法等原则,更是深入到了如何通过构图来引导观者的视线,营造画面的节奏感,以及传达画面的主题。这些讲解,让我对“如何组织画面”有了全新的认识。我曾经以为只要把物体画好就行了,而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构图才是画面的骨架,是决定画面是否具有吸引力的关键。同时,书中对色彩的情感表达的分析也让我大开眼界。它不仅仅是讲解了色彩的冷暖、对比等理论知识,更是深入到了如何通过色彩来烘托情绪、营造氛围,以及传达画面的情感。这些分析,让我对色彩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也让我开始尝试运用色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它让我意识到,一幅好的插画,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是情感和思想的传递。
评分这套“向大师学插画/西方经典美术技法译丛”是我多年来在艺术学习道路上遇到的最宝贵的一本书籍。我一直对西方古典插画那种深邃的叙事感和精湛的技法有着深深的向往,但苦于自身基础薄弱,总觉得无法触及到那些大师们的精髓。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者,用最直观、最易懂的方式,将那些隐藏在作品背后的创作秘诀一一揭示。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人物造型和动态的讲解,它不仅仅是停留在对人体比例和解剖的理论阐述,更是深入到了如何通过人物的姿态、表情,甚至是细微的肢体动作,来传达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状态。这些对于我这样的初学者来说,简直是“点石成金”。我曾经为了画一个生动的人物而费尽心机,而这本书,让我看到了问题的关键所在,让我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人物的动态和情感。同时,书中对场景和环境的描绘也让我受益匪浅。它不仅仅是讲解了景物的绘制技巧,更是深入到了如何通过环境的设定来烘托故事氛围,以及如何通过光影和色彩来营造画面的空间感和层次感。我曾经以为背景只是为了衬托主体,而这本书,让我意识到背景本身也拥有强大的叙事能力,能够为画面增添更多的信息和情感。它让我开始真正理解,一幅好的插画,不仅仅是画面的美观,更是故事的传达和情感的共鸣。
评分我一直觉得,西方古典美术之所以能流传至今,并被无数后人奉为圭臬,一定有其超越时代的普适性价值。这套“向大师学插画/西方经典美术技法译丛”恰恰捕捉到了这一点,并将其以一种极其易懂的方式呈现给读者。它不仅仅是关于技法的罗列,更是对艺术精神的传承。我特别赞赏书中对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大师们的作品进行对比分析,从中可以看到艺术风格的演变,也能体会到不同时代背景下,艺术家们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例如,书中对巴洛克时期画家们戏剧性的光影处理和动态构图的解读,让我深刻理解了为何他们的作品能够如此引人入胜,充满张力。同时,它也没有忽略对细节的处理,比如人物的表情、服饰的质感,以及背景的氛围营造,这些细节共同构成了作品的生命力。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不仅仅是简单地介绍这些大师,更是深入探讨了他们是如何从自然中汲取灵感,并将观察到的世界转化为艺术语言的。这对于我来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启发。我常常陷入“画什么”的困境,不知道如何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创作主题。而这本书,通过展示大师们的创作过程,让我意识到,艺术的源泉无处不在,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以及一颗乐于表达的心。它不仅仅是提供技法,更是点燃了我对艺术创作的热情,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身边的世界,去发现那些被忽略的细节和美妙的瞬间。
评分这套“向大师学插画/西方经典美术技法译丛”是我近年来在艺术领域最成功的投资之一。我一直对西方古典插画那种沉静而富有力量的美学风格情有独钟,总觉得现代插画在某些程度上过于追求新奇而忽略了内在的深度。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者,将那些沉淀在历史长河中的艺术精髓,以一种清晰、易懂的方式呈现出来。我特别着迷于书中对人物情感刻画的深入剖析。它不仅仅是讲解了面部表情的绘制,更是深入到了如何通过肢体语言、眼神的交流,甚至服装的细节,来传达人物的内心世界。这些细微之处,往往是我们初学者最容易忽略的,但恰恰是决定作品是否能够打动人心的关键。书中对环境和氛围的营造也让我受益匪浅。它不仅仅是讲解了景物的绘制,更是深入到了如何通过光影、色彩,以及画面的构图来营造一种特定的情绪和氛围,让观者能够身临其境。我曾经以为背景只是为了衬托人物,而这本书,让我意识到背景本身也拥有强大的叙事能力,能够为画面增添更多的层次和信息。它让我开始从一个“画匠”向一个“故事讲述者”转变。它不仅仅是教会我绘画的“术”,更是引导我思考绘画的“道”。
评分这套“向大师学插画/西方经典美术技法译丛”简直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我一直对那种充满力量感和叙事性的古典插画情有独钟,总觉得现代插画在某种程度上丧失了那种深邃的韵味。翻开这本书,仿佛置身于一个巨大的艺术宝库,每一页都闪耀着历史的光辉。我尤其喜欢其中对文艺复兴时期大师们构图和色彩运用的深入剖析,那些看似简单的线条和色彩,在他们手中却能组合出如此动人心魄的画面。书中不仅仅是展示了作品,更重要的是,它试图去解读大师们是如何思考的,他们的创作逻辑是什么。例如,在讲到一些宗教题材的插画时,作者不仅仅是讲解了人物的动态和比例,更是深入到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解释了为什么会采用这样的表现手法,以及这些手法是如何影响观者的情感的。我曾经尝试过模仿一些大师的作品,但总是不得要领,总觉得画面少了点什么。而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者,循循善诱地指点迷津,让我看到了问题的关键所在。它不仅仅是教你“怎么画”,更是教你“为什么这么画”。这种从“术”到“道”的提升,对于一个渴望在艺术道路上走的更远的学习者来说,是多么珍贵的财富啊!我特别关注了书中关于透视和光影的章节,很多时候,我总是被这些基本功的问题困扰,不知道如何才能让画面显得更加立体和真实。这本书的讲解,不同于以往我看到的那些枯燥的理论,它结合了大量实例,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让我能够更容易地理解和掌握。那种身临其境的学习体验,仿佛大师们就在我身边,亲自演示着每一个笔触的意义。它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画不好,不是因为没有天赋,而是因为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思考角度。这套书,无疑为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学习范式。
评分这套“向大师学插画/西方经典美术技法译丛”绝对是我近年来读到的最有价值的艺术类书籍之一。我一直对西方古典插画的厚重感和叙事性有着深深的着迷,总觉得现代的许多插画作品在某种程度上缺失了那种历史的积淀和人文的关怀。这本书,就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过去的大门,让我得以近距离地欣赏和学习那些伟大的艺术作品。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不同时期、不同风格大师作品的细致解读,它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技法分析,更是深入到了作品背后的创作理念和文化背景。例如,书中对于洛可可时期插画的讲解,让我看到了那种精致、华丽,同时又充满浪漫主义情调的独特魅力。而对新古典主义时期的分析,则让我理解了理性、秩序和人文主义精神在艺术中的体现。这些对比分析,让我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艺术风格的多样性和演变过程。更重要的是,书中不仅仅是展示了“怎么画”,更是教你“为什么这么画”。这种对创作思想的深入探讨,对于我来说,是最大的价值所在。我曾经试图模仿一些大师的作品,但总是觉得“形似而神不至”。而这本书,通过对我过去学习中的盲点进行提示,让我逐渐理解了如何才能抓住作品的“神韵”。它让我意识到,艺术的表达不仅仅是技巧的堆砌,更是思想和情感的升华。
评分我一直对那些能够讲述故事的插画作品情有独钟,总觉得一幅好的插画,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应该是内涵的传达。这套“向大师学插画/西方经典美术技法译丛”在这一点上做得尤为出色。它不仅仅展示了精美的画面,更深入地剖析了画面背后的叙事逻辑和情感表达。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人物情感刻画的讲解,如何通过微妙的面部表情、肢体语言,甚至服装的褶皱,来传达人物的内心世界,让观者能够感同身受。这些细腻之处,往往是我们初学者容易忽略的,但恰恰是决定作品成败的关键。书中对光影的运用也让我受益匪浅,它不仅仅是塑造立体感,更是营造氛围,引导观者视线,甚至传达画面的情绪。例如,一些低角度的光线,能够营造出神秘、庄严的氛围,而柔和的侧光,则能展现人物的柔美与宁静。这种对光影的精妙运用,是我以前从未深入思考过的。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每一处笔触,每一个色彩,都在为故事服务,都在为情感的传递而努力。它让我开始从一个“画匠”向一个“说故事的人”转变。我曾经觉得,创作出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是件很困难的事情,但这本书让我明白,即使是一个简单的场景,通过对细节的把握和情感的注入,也能变得充满张力和感染力。
评分终于找到了一套真正能够“向大师学”的插画技法书籍!这套“向大师学插画/西方经典美术技法译丛”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我一直对西方古典插画的写实功底和叙事能力有着深深的敬意,总觉得现代插画在某些方面失去了那种厚重的质感。这本书,用最直观、最易懂的方式,将那些大师们的创作秘诀呈现在我面前。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光影和色彩表现力的深入剖析,它不仅仅是讲解了基本的明暗关系和色彩搭配,更是深入到了如何通过光影来塑造体积感、空间感,以及如何通过色彩来烘托情绪、营造氛围。这些讲解,让我对“画面感”有了全新的认识。我曾经以为光影和色彩只是为了让画面好看,而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它们本身就蕴含着强大的表现力,能够直接触动观者的内心。书中对不同时期、不同风格大师作品的案例分析,也让我大开眼界。从巴洛克时期的戏剧性光影,到印象派的色彩斑斓,再到新艺术时期的装饰性线条,这些丰富的案例,让我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不同艺术风格的魅力,并且从中汲取灵感。它让我意识到,艺术的表达是如此多样,而每一位大师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它不仅仅是教会我绘画技巧,更是让我对艺术的理解上升了一个层次。
评分这套“向大师学插画/西方经典美术技法译丛”的出现,简直是解了我多年的燃眉之急。作为一名对艺术有着浓厚兴趣,但又常常感到无从下手的爱好者,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真正指导我入门,并且能够引领我走向更深层次学习的书籍。这本书,毫无疑问地做到了。它没有那些空泛的理论,也没有那些令人望而却步的高深概念,而是从最基础的素描、色彩、构图等要素出发,循序渐进地引导读者。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透视原理的讲解,它将复杂的几何学原理,通过生动的图例和清晰的文字,变得异常容易理解。我曾经在学习透视时感到非常头疼,总是无法准确地把握物体的空间关系。而这本书,让我茅塞顿开,仿佛我终于找到了打开空间感大门的钥匙。同时,它对色彩的运用也进行了非常细致的讲解,不仅仅是理论上的色彩搭配,更是深入到不同颜色所能传达的情感和氛围,这对于我这样对色彩敏感但又缺乏系统学习的人来说,是极其宝贵的。书中对不同大师作品的分析,也让我看到了色彩在不同风格中的独特作用。我曾经以为色彩只是为了让画面好看,而这本书让我意识到,色彩本身就蕴含着强大的表现力,能够直接触动观者的内心。它让我开始真正理解,为什么某些作品能够引起如此强烈的情感共鸣,原来色彩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评分孩子用来学习的书籍
评分以前基本没认真评价过,这次这个真的值得我写这么多,口感纯正。已经固定每个月在这里面来买各种生活 用品。产品品质好,又新鲜。自从发现了网上可以购物后,每个月都在京东上 上买好多东西,特别是现在水果的季节,有的东西确实对比实体超市是便 宜了的,质量也非常稳定,上一次买非常好,立刻追加,希望以后能把好 质量继续保持,希望生意兴隆。另外我买京东也是因为京东这让人惊叹的送货速度,世界上除了京东也没谁了,经常是晚上11,12点下的单,第二天早晨就到了,多谢京东小哥,每次认真负责的打电话,有时候还会等待,直到我能赶回来。 这么大热天的,我会尽量快,不让送货小哥太辛苦!谢谢!
评分一年一度屯书日,虽然已经有Kindle,但是很多书还是不能代替,比如绘画书,关于色彩的书,带图的装修书,还是纸书更好。
评分书的质量很好,尤其是快递服务特别棒,所留号码的手机没电关机了,快递员应该打了一中午的电话我没接到,也是我粗心把这事给忘了,下午六点多的时候快递员打的另一个号码把快递给我送了过来,很感谢?
评分这是一本有点专业的书籍,不过对于我这种初学者还是能够看得懂并深入了解
评分书的印刷精良,纸质厚实,值得购买。
评分我为什么喜欢在京东买东西,因为今天买明天就可以送到。我为什么每个商品的评价都一样,因为在京东买的东西太多太多了,导致积累了很多未评价的订单,所以我统一用段话作为评价内容。京东购物这么久,有买到很好的产品
评分不错的购物体验,希望京东继续保持,让我们能买到便宜的好书。
评分动静结合,静态案例动图讲解!直击作画现场,把每一个技巧细节呈现给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