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代洪流中的爱恨离愁,终将被悠长的岁月一一化解。
★被夏志清喻为“又一张爱玲”的蒋晓云,曾连续三次获得联合报文学奖,凭借《桃花井》获2014新浪好书榜年度十大好书。
★人生在世,如果天天只想着以后的日子怎么过?那今朝还过不过了?
★“民国素人志”讲的不是人世的离合,而是“日子反正得过下去”的粗粝真理。聚散有因,起落无常,最终每个人有不同的心劲和韧性,成就了自己的人生棋局。蒋晓云用十余枚短篇下了一盘很大的棋,其中狠手不断,让读者心惊。——《南方都市报》
海报:
《四季红:民国素人志》是蒋晓云所著的“民国素人志”系列第二本,讲述了一九四九年后大批迁移海外及港台的这一特殊族群的离奇跌宕的人生。《四季红:民国素人志》里的民国女子一个个有血有肉,有的爱得轰轰烈烈,有的纠结到令人扼腕叹息,有的还拥有简单朴素却令人敬佩的人生观。她们被动地卷入历史的洪流,却一个个有其真真切切的悲欢离合、血泪交融。《四季红:民国素人志》中,上海滩显赫金家姊妹的传奇,更添波折,金家7姊妹在历史的洪流中,有着各自不同的遭遇,让人更深切的感受到一个时代已经过去,而他们曾经的富贵荣华,也不过是天边的一抹余晖,艳丽却短暂。
蒋晓云
祖籍湖南岳阳。现旅居美国。台湾师范大学教育系毕业,后就读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育系博士班。曾任《民生报》儿童版、《王子》杂志主编。学生时期即开始写作;一九七五年发表处女作《随缘》,一九七六年起连续以短篇《掉伞天》《乐山行》,中篇《姻缘路》,三度获“联合报小说奖”,以媲美张爱玲的惊人才华饮誉文坛。作品后来集结成《随缘》《姻缘路》出版。一九八〇年后赴美留学,成家立业,停笔三十年。二〇一四年先后出版《百年好合:民国素人志》《桃花井》简体版,二〇一五年出版短篇小说集《掉伞天》。
★乍看上去,蒋晓云的文字与张爱玲确实有点像,两人所写的时代差不多,对于人物心理、场景描写同样细致入微,但若细细读来,却发现是截然不同的两种味道。张爱玲的文字如冷风,让人心中隐隐作痛;可读蒋晓云的书,却是能让人放肆地大哭一场。
——《新快报》
★蒋晓云的整体风格,意切言真,柔婉中自有一股刚韧,把特定的历史感,用文字一点一点拼成厚重。这是蒋晓云小说的风格,也是她性格、人格的延伸。
——《南方日报》
四季红/1
傻女十八嫁/41
小楼寒/69
歧路/113
风乍起/169
虽然庆吾五十来岁脑溢血,在马场买马时忽然倒地身亡,跟隔着楼板吵架那夜时间相隔小十年,不算是一语成谶。他和舜蒂结婚不到三年就琴瑟失调,夫妻之间大吵小闹鲜有安宁之日是事实,可是庆吾家族遗传的高血压,本身烟酒不断、欠缺运动、嗜吃肥肉,恐怕才更是中风早逝的理由。在没有任何证据指向妻子给丈夫的压力是元凶的情形下,舜蒂实在不必一个劲儿把“慢性谋杀”这样大的罪名,往自己身上揽,还在葬礼上对每一个上前慰问未亡人的吊唁来宾,自责害庆吾早死。
哪怕一生志业止于成家,再怎么说,舜蒂也是进过洋学堂、流亡过大后方的时代女性。丈夫的追思仪式短短几十分钟,她从进场时那个梳着一丝不乱发髻,身着得体黑旗袍,符合身份的高贵未亡人,到葬礼尾声时变身疯狂嘶吼的师奶,真是吓坏了在场所有来宾。代替致祭答礼的陆家晚辈,几个人上前也拉不住她捶胸顿足、呼天抢地,纷纷疑问:“安娣哪能呐?”“小阿姨怎么回事?”
也有宾客悄悄议论:“今朝‘作’过头了否?”
自虐还差不多,舜蒂这哪儿是“作”?当胡闹没有目的,一切做作不是手段,不想引人注目却不在乎旁人讪笑围观,舜蒂的脱序行为已经失去了公认上海女人最擅长的“作”之精神。
不过也难怪众人吃惊。舜蒂最早得知丈夫噩耗时,确实因为夫妻长期交恶,感情冷淡,虽然也表示难过,还真没有过多伤痛,看似只把所有精神用在清点资产,确保自身权益。
她还一直亲自安排打点葬礼琐事,到发丧之前都很冷静自持,人前言行恰如其分。
一直到了丧礼这天,开始不对劲了!出家门前舜蒂跟姐姐通电话,明明聊到的是行礼流程,竟然提起了几十年前的初恋男友:“他们讲按照规矩老婆不能答礼。哦,死了丈夫,寡妇就不好见人了?十七岁程子杰就怕我当寡妇,四十年过去,今朝还是当了寡妇。有寡妇命,嫁给啥人都会的当,早知当初,何必怕嫁不出去嫁给盛庆吾?弄得伊天天寻我吵相骂,自己也气得早死!”
说几句还跑题,都是些相互不搭界的话题:“刚刚我才想到,我一生最危险的时候就是从上海跑到昆明,如果死在去大后方的路上,算不算替男人殉情呢?我一想,后来我活到现在,过的日子都是多出来的。盛庆吾真作孽!”
不过舜蒂平时也爱说话,虽然这天时间地方都不合适,听的人只感突兀与不耐,却没人太注意她忽然之间胡话特别多了起来。
奔赴殡仪馆的路上,舜蒂跟开车来接她的几个小辈聊天:“葬礼上的未亡人和婚礼上的新娘是一样的,女人这天是主角,被大家当成宝贝、公主、王后。只不过婚礼把爱情送进坟墓,今朝葬礼把我的男人送进坟墓。”
负责护送的陆家晚辈不知道阿姨是不是还有心情讲玩笑话,反正当成闲话听听。闻言诺诺,未置可否。没想到这都是舜蒂失态的先兆。
庆吾遗体送焚化区时,事先讲好的按风俗舜蒂须回避,却要陆家派出几个壮丁才拦住非要亲眼看到丈夫化为灰烬的未亡人。老年舜蒂泪水溃堤,哇哇狂号:“你们好狠心呀,最后一眼呀!好狠心呀!”
大姐夫陆永棠讶异地向妻子感叹道:“吾以为伊两个天天吵相骂,哪个会得晓得侬妹妹、妹夫感情嘎好?!”
大姐兰熹替妹妹不顾仪态感觉丢人,低声怒道:“十三点!勿作大,伊勿会得停咯!”气自己妹妹好像闹的乱子不够大,还就停不了了!
舜蒂对旁边的人说什么都恍若未闻,她已经不管不顾。
这次她没躲在房里,而是在众人之前公然大哭,在场的听见虽然同情,对她过激的表现也都感不以为然。虽然没人出面喝止,却也都暗暗希望她赶快打住,再搞下去,不但丧家颜面尽失,亲友感觉难为情,葬礼也要变成闹剧了。可是天下人都看到了舜蒂的眼泪,却没有人懂得她的伤心。谁会知道素来看似感情粗枝大叶,让人觉得拿得起放得下的舜蒂,一生追爱不遂,心中始终纠结。少女时期被爱人用以威胁的噩梦今日成真,多年累积的绝望和挫折感再度满溢,她的悲伤全盘爆发,没有出清之前,哪里停得下来?
这本书的结构布局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精妙。作者似乎对故事的走向有着绝对的掌控力,线索的穿插、伏笔的设置都显得水到渠成,毫无刻意感。你会发现,那些看似不经意的片段,在后续的发展中竟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阅读体验非常过瘾。它不像那些情节堆砌的作品,而是将每一个要素都安排在了它最恰当的位置上,使得整体的阅读体验非常流畅和完整。特别是高潮部分的爆发,那种情绪的积累和释放,处理得非常到位,让人读完之后回味无穷。这种精心的设计,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始终保持着一种探索的乐趣,总想知道下一个转折点会带来什么惊喜或震撼。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真是让人耳目一新,像是在老旧的相册里翻出了一张泛黄却依然生动的照片。作者的叙事节奏把握得恰到好处,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不失人情味的细腻。尤其是一些对人物内心挣扎的刻画,简直是神来之笔。读起来,你会不自觉地被拉进那个特定年代的氛围里,仿佛能闻到空气中特有的尘土和墨香。它不是那种快节奏、强情节的小说,更像是一部慢火细炖的家常菜,需要静下心来细细品味其中的滋味。每一次翻页,都会被那种不紧不慢的叙事节奏所吸引,让人在平淡的文字中感受到生活最真实的力量。那种对细节的关注,对日常琐事的捕捉,使得整个故事充满了烟火气,让人觉得这些人物活生生地存在过,他们的喜怒哀乐也都是那么的真实可触。
评分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对时代背景的还原和刻画。作者显然做了大量的案头工作,对于那个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文化思潮乃至生活细节,都描绘得栩栩如生,极具真实感。这种扎实的背景支撑,使得故事中的人物行为和心理活动都变得顺理成章、有迹可循。它不是简单地将人物扔进历史的背景板上,而是让他们真实地与那个时代发生碰撞、融合与抗争。读完之后,你会对那个年代的历史进程有了更直观、更具象的理解,不再是书本上冰冷的文字,而是有血有肉的生活片段。这种历史的厚度和人文的关怀完美结合,让作品的格局一下子打开了。
评分我得说,这本书在情感表达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作者毫不吝啬地展示了人物内心深处最隐秘的角落,无论是爱恋的羞涩、失落的痛苦,还是面对困境时的坚韧,都描摹得入木三分。读到某些情节时,我甚至会产生一种强烈的代入感,仿佛自己就是那个身处历史洪流中的个体。这种情感的穿透力是很少见的,它不是那种煽情的哭哭啼啼,而是一种深沉的、内敛的共鸣。它让你思考人性的复杂与多面,在看似简单的选择背后,隐藏着多少纠结与无奈。这种对人性的深刻洞察,让这本书超越了一般的历史题材作品,成为了探讨生命意义的一面镜子。
评分从文学价值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文字功底非常扎实,用词考究而不晦涩,典雅而不失生命力。作者对语言的驾驭能力让人赞叹,常常会遇到一些让人忍不住停下来反复琢磨的句子,那种音韵和意境的美感,读起来简直是一种享受。它不是那种追求华丽辞藻堆砌的作品,而是将力量蕴含在最精准的表达之中。这种文字上的美感,为整个故事披上了一层古典而又迷人的光晕。每一次阅读,都能从中汲取到一些关于文字表达的灵感,它让文字本身也成为了故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共同构建起一个丰满而富有层次的世界。
评分好书值得珍藏
评分书应该是正版的,京东的物流也快。
评分在我书架上放在台北人旁边
评分京东服务好值得信赖
评分我比较喜欢这位作者,买了好几本
评分挺好的
评分封皮漂亮,内容精彩值得一看。
评分好书值得珍藏
评分内容丰富,京东正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