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小说《内战》改编自轰动一时的漫威漫画《内战》,原作是震撼整个漫威宇宙的史诗级大事件,累计销量超过50万册。备受赞誉的漫威漫画的编剧之一斯图尔特·摩尔亲自执笔,将马克·米勒和史蒂夫·麦克尼文所创作的漫画《内战》改编成小说。马克·米勒认为,斯图尔特·摩尔令人崇敬的文学创作经验,使他成为撰写这本小说的不二人选。
漫画《内战》是电影《美国队长3》的创作蓝本,小说《内战》将漫威这部精彩绝伦的漫画作品以文学形式呈现出来,更加细腻深入地刻画人物和故事情节,讲述颠覆整个漫威世界的史诗级故事。
美国队长、钢铁侠、蜘蛛侠、神奇四侠……《内战》集合了几乎所有漫威的超级英雄和反派,俨然一套漫威大百科。价值观的冲突,朋友、恋人的反目,英雄分裂,超能激战,何为真理和正义,选择安全还是选择自由……面对如此复杂激烈的分裂局面,超级英雄们该如何做出选择?而你,又站在谁那边?
内容简介
一场悲剧发生在斯坦福德市中心。事发后,合众国政府开始筹备超级英雄注册法案,下令所有超级英雄必须揭下面具,在政府面前表露真实身份,并将其超能力记录在案。
对此,英雄之间产生了分歧。美国队长和钢铁侠,同为世界上伟大的超级英雄队伍复仇者联盟的核心成员,分别集结队伍,各成阵营。国家的战将们必须拿出应对方案,一个决定将改变每个人的命运!钢铁侠认为,尽管登记注册令人叹息,但却是不可避免的一步。而对美国队长来说,这样做是对公民自由权利的侵犯,是难以忍受的。
于是,内战爆发了。
作者简介
斯图尔特·摩尔,美国文学作家、图书编辑、漫画编剧。他是备受赞誉的漫威漫画的编剧之一,并以漫威的漫画故事为蓝本创作小说,新近代表作品包括《蜘蛛侠之网》《黑暗金刚狼》《异星战场》等。
内页插图
目录
序章 新战团
第一部分 最后的闪光
第二部分 开始相信
第三部分 银之碎片
第四部分 决策者们
第五部分 明晰
尾声
精彩书摘
六
曾经,世界非常简单。国家与国家为了地图上的界限发动战争,动用坦克、军队、舰队,占领攻陷的土地。人们在陆地上战斗,在海上战斗,或是驾驶战斗机在空中战斗。他们战斗,他们倒下,然后死去。
只有美国队长是个例外。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临近尾声,他在战斗中倒下……但他并没有死去。在大自然的某种意外状况下,他以休眠状态存活了下来,注定了他将在几十年后、在一个截然不同的世界被重新唤醒的命运。这是一个全球通信、卫星定位的世界,是一个摄像头和电脑比一粒沙还小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战争以截然不同的方式,为截然不同的理由打响,充斥着令人瞠目结舌的新科技。
科技,正如神盾局的天空母舰。
天空母舰建造于冷战期间,在国土战略防御攻击与后勤保障局的所有重大行动中充当指挥所和补给站。它宽达半英里,尺寸和容量大约相当于个小型城市,翱翔在地球上空,驱动力来自史塔克集团开发的几项突破性技术。它现在所在的位置是纽约上空六英里处。
在天空母舰的飞行甲板上,美国队长注视着一架猛禽F-22滑行降落。这架流线型隐形飞机在最后一分钟放下起落架,落地时只稍稍打滑了一点。它滑行至长长的甲板的尽头,经过一座陈列古往今来的军用飞机的虚拟博物馆,随后减速,优雅、平稳地停了下来。
他们最近刚刚停止制造F-22了,队长想。他希望新机型也能表现得一样好。世事难料。
他转过身,从甲板金属望台的边缘向下方看去,风抽打着他的脸。下面的某处,地球上的超级英雄们正齐聚一堂。但他看不见那个城市,云层太厚了。
“队长,局长现在可以见你了。”
几名全副武装的神盾局特工将他带进室内,穿过一条高高的走廊,由灰色金属构成,点缀着窗户。由于职责所在,美国队长过去曾数次被带到天空母舰上来。但这一次,某些东西不一样了。
它让人感觉很冷。几乎像是某种异星。
走廊通向一间天顶低矮的宽阔的房间,走道在其中纵横交错。这里没有窗户了。一个女人傲然站在他面前,身着全套神盾局制服,一头短发,五官特征鲜明。两名男性探员站在她身旁,手垂在高性能随身武器旁边。其中一人长相凶残,眼神可怕,另一个戴着墨镜,留着胡子。
“队长。”那个女人说。
“希尔指挥官。”
她笑了,一个冰冷的爬行类动物的笑容。“现在是局长了。嗯,代行局长。”
队长皱起眉头。“弗瑞去哪儿了?”
“你有一阵子没在这个圈子里活动了,是不是?”希尔走近他,“我很遗憾地告知你,尼古拉斯·弗瑞在海上失踪了,四个月之前。你听说过波塞冬协定吗?”
“只听过名字。”
“你也只被允许知道这么多。这么说吧,尼克·弗瑞为他的祖国献出了生命。”
队长感到胃里一阵恶心。他也曾失去过战友,是个重大打击——尤其是托尔刚刚死去。就像队长一样,弗瑞也只是一个人,但他是一个非凡的人。他参与行动的时间至少与队长相当,甚至比他参加过更多场战斗,曾赢得无数不可能的胜利。
为他的祖国献出了生命。
“有人告诉我现在有二十三个你们的人正在巴克斯特大厦会面,讨论超级人类应该怎样应对超级人类注册法案呢。你觉得他们会怎么做?”
“我……”队长停了一下,被希尔提问口气中的粗暴吓了一跳。“我觉得这不是我该评判的事情。”
“少废话了,队长。我知道你和弗瑞很亲密,但现在,我是神盾局的执行长官。别的不说,我希望你能尊重这个头衔。”
美国队长皱起眉头,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他稍稍转开视线,整理自己的思绪。
“我想这个计划会从中间分化我们。我觉得你会让我们同自己人开战。”
“这些家伙是不是有毛病?”那个长相凶残的特工朝队长做了个手势,“怎么会有人对接受正规训练并且拿一份工资提出异议?”
队长尖锐地看向希尔:就不能管好你的手下吗?但她只是看着另一个特工,那个留着胡子的。
“你估计会有多少反对者,队长?”胡子问。
“如果注册法案成为法律?很多。”
“有什么大人物吗?”希尔问。
他又一次皱起眉头。“主要是那些习惯在街头活动的英雄。超胆侠,也许是铁拳。我不确定。”
“就是说,没有什么你搞不定的人。”
“什么?”
“你听得懂。”
队长的手不由自主地攥成拳头。他将手悄悄背到后面。
“参议院刚刚通过了这项提案,”希尔继续说,“它已成定局了,队长。这项法律将在两周内生效——这意味着,我们的进度已经落后了。”
她朝周围打了个手势,指向天空母舰冷灰色的墙壁。“我们正在这里组建一个反超级人类的应对小组。但我们必须确定复仇者联盟会加入我们,并且你将在场领导复仇者联盟。”
“你是在要求我去逮捕那些日复一日在为这个国家出生入死的人们。”
“不,我是在要求你遵从美国人民的意愿,队长。”
他意识到,更多神盾局特工鱼贯而入。男男女女,全副武装,戴着加厚的防暴头盔。他们在希尔身边、队长身后聚集起来,将他重重包围。
“少跟我玩那套政治把戏,希尔。超级英雄不能被困在那套玩意儿里。否则华盛顿就会开始点名哪些是超级恶徒了。”
“我以为超级恶徒指的就是那些戴着面具又拒绝遵守法律的家伙。”
她的手指极轻微地动了一下,但队长还是注意到了她的动作。旋即,一整打神盾局特工举起他们的武器,来复枪、激光枪和麻醉枪。一个接一个,他们将自己的枪支上膛:咔嚓。咔嚓。咔嚓。
所有武器都指向一个男人,一个胸口佩戴一面旗帜的男人。
队长没有退缩,丝毫没动。“这就是你训练的那支用来抓捕超级英雄的暗杀小队吗?”
“没有人想要开战,队长。”希尔做了个手势,试图露出笑容,“人们只不过是受够了生活在混乱和斗争之中。”
“蒙面英雄是这个国家历史的一部分。”
“天花也是。”长相凶残的那个人说,“成熟点吧,好吗?”
“没有人说不许你行使你的职责,”希尔说,“我们只是增加了一些限制,仅此而已。”
“是时候让你们像我们其他人一样遵守规矩了,”胡子探员举起他的来复枪,红色光点滑过队长胸前的五角星,“大兵。”
……
前言/序言
《内战》 引言 在历史的长河中,人类文明的进程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充满了波折、冲突与变革。战争,作为人类社会最极端的对抗形式,其存在深刻地塑造了文明的轨迹,也留下了无数令人扼腕的悲歌。《内战》一书,并非聚焦于某一场具体的、史学意义上的“内战”,而是试图以一种更广阔的视角,探讨“内战”这一概念所蕴含的深层意义,它可能发生在国家层面,也可能存在于民族、社会群体,甚至个体的心灵深处。本书并非一本教科书,也非详尽的战役记录,它是一场思想的探索,一次对人性、社会结构、权力运作以及个体选择的审视。 第一章:概念的边界:何为“内战”? “内战”一词,其字面意义似乎清晰明了:国家内部发生的战争。然而,深入探究,我们会发现其边界远比表面复杂。什么是“内部”?在当今全球化日益加剧的时代,国界线是否模糊了“内部”与“外部”的界限?一个民族,即便生活在不同的国家,当他们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和共同的目标时,其内部的冲突是否也可以被视为一种“内战”的延伸? 本书将首先剖析“内战”的定义演变,从古希腊城邦的冲突,到现代民族国家的形成,再到后殖民时代新兴国家内部的权力争夺。我们将探讨“内战”的构成要素,包括武装冲突的规模、参与者的性质(是否涉及国家军队,还是非国家武装力量),以及其对国家主权和社会秩序造成的破坏程度。此外,我们还将考察那些“准内战”或“灰色地带”的冲突,例如大规模的社会动乱、地区性分裂运动,以及渗透到政治体制内的意识形态斗争,它们在某种程度上也具备了“内战”的某些特征,对社会稳定构成严峻挑战。 “内战”的发生,往往不是单一因素作用的结果,而是多种复杂动因交织的产物。本书将着眼于那些隐藏在战火之下的深层原因,例如: 历史遗留问题与族群矛盾: 殖民主义时期划定的不合理边界,不同族群、宗教、语言群体之间的历史积怨,这些潜在的裂痕往往是孕育冲突的温床。 经济不平等与资源争夺: 贫富差距过大,地区发展不平衡,对稀缺资源的争夺,都可能成为引爆冲突的导火索。当一部分群体感觉被剥夺,生存受到威胁时,他们更容易诉诸暴力。 政治权力真空与合法性危机: 政治体制的僵化、腐败,统治者合法性的缺失,权力交接的混乱,都可能为反对派提供趁虚而入的机会,导致国家陷入分裂。 意识形态的对立与外部干涉: 极端意识形态的传播,煽动性的宣传,以及外部势力的支持和干预,都可能将国内的矛盾升级为一场全面的内战。 本书将通过分析不同历史时期和地区出现的“内战”案例,揭示这些普遍存在的动因,并探讨它们之间是如何相互作用,最终将社会推向毁灭性的冲突。 第二章:权力与分裂:内战的社会学视角 国家,作为一个政治实体,其核心在于权力的组织与运作。当权力的分配出现严重失衡,或者其合法性受到质疑时,国家机器便可能运转失灵,为“内战”的爆发埋下伏笔。本章将从社会学角度,深入剖析权力与分裂的关系。 我们将考察不同社会结构对内战发生的影响。例如,在高度集权的社会中,权力一旦集中在少数人手中,一旦出现裂痕,就可能导致整个体系的崩溃。而在联邦制或地方自治程度较高的国家,虽然可能存在地方主义倾向,但分散的权力结构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起到缓冲作用。 “精英”在内战的爆发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当政治精英、经济精英以及军事精英之间出现分裂,或者他们为了自身利益而煽动民众时,社会分裂就可能加剧。本书将分析精英的分裂如何转化为社会群体的对立,以及煽动性言论和政治宣传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此外,本书还将探讨社会资本的消解与内战的关联。社会资本,即社会成员之间形成的信任、互助以及共同的规范,是社会凝聚力的基石。当社会资本被侵蚀,信任缺失,个体和群体之间相互猜疑时,就容易产生隔阂,为分裂埋下隐患。本书将考察在内战前夕,社会资本是如何一步步瓦解的,以及这种瓦解如何削弱了社会抵御冲突的能力。 我们还将关注“身份政治”在内战中的作用。当一个国家内部存在多个相互独立的身份认同群体(例如民族、宗教、地区群体),而这些身份认同被政治化,并被用来动员和组织社会对抗时,就极易引发内战。本书将分析这些身份认同如何被政治精英所利用,并最终导致社会撕裂。 第三章:人性的裂痕:个体在内战中的选择 内战的发生,最终体现在无数个体的命运之中。在国家机器失效,法律秩序崩溃的情况下,个体的生存、选择与道德困境成为了这场悲剧的核心。本章将聚焦于人性的视角,审视内战对个体造成的深远影响。 恐惧与求生: 在极端暴力和不确定性的环境中,恐惧成为主导情绪。个体为了生存,可能会被迫做出违背自己意愿的选择,例如站队、逃离,甚至参与暴力。本书将探讨在这样的环境下,个体的道德底线如何被挑战,以及“沉默的大多数”是如何在这种困境中生存的。 忠诚与背叛: 内战往往会撕裂原有的社会纽带,包括家庭、朋友和邻里关系。个体在忠诚于某个群体和保护自身安全之间面临艰难抉择。本书将分析在这样的张力下,忠诚与背叛的界限如何模糊,以及那些选择背叛或被裹挟参与暴力的人,其内心深处的挣扎。 狂热与非人化: 在某些情况下,意识形态的狂热会将个体推向非理性的极端。对敌方的非人化,是实施暴力的心理基础。本书将探讨这种心理机制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它如何使得普通人变成了施暴者。 幸存者的创伤: 战争的结束,并不意味着痛苦的终结。幸存者往往背负着沉重的心理创伤,包括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失落感、内疚感等。本书将关注战争对个体心理造成的长期影响,以及幸存者如何试图在创伤中重建生活。 抵抗与希望: 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刻,人性的光辉也可能闪耀。有些人会选择抵抗不公,有些人会坚持人道主义原则,有些人会努力在废墟中播撒希望的种子。本书将呈现那些在内战中展现出勇气、良知和韧性的个体故事,以期在绝望中找到一丝慰藉。 第四章:秩序的重建:内战后的挑战与反思 内战的硝烟散去,留下的往往是满目疮痍和深刻的社会创伤。如何从战争的废墟中站起来,重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摆在幸存者面前的严峻课题。本章将聚焦于内战后的秩序重建。 司法与和解: 战争期间的罪行如何追究?是走向普遍的审判,还是侧重于真相委员会与和解?本书将探讨不同和解模式的优劣,以及如何平衡正义与和平的需求。 政治改革与权力再分配: 如何建立一个更具包容性和合法性的政治体制,以避免重蹈覆辙?本书将分析战后政治改革的常见模式,包括民主转型、联邦化改革、少数民族权利保障等,并探讨其面临的挑战。 经济重建与社会修复: 战争对经济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基础设施被毁,生产停滞。如何恢复经济,保障民生,以及修复被战争撕裂的社会关系,是重建的关键。本书将探讨经济援助、投资、社会福利体系的重建等问题。 历史记忆与教育: 如何处理战争的历史记忆,如何教育下一代,避免历史悲剧的重演,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本书将分析历史书写、纪念活动、教育课程等在塑造历史记忆中的作用。 国际社会的角色: 在内战后的重建过程中,国际社会可以扮演何种角色?援助、维和、政治调停,这些干预是否有效?本书将审视国际社会在内战后重建中的复杂作用,及其可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结语 《内战》并非一曲悲歌,而是一次对人类社会复杂性的深刻反思。它提醒我们,和平的脆弱,以及维护和平所付出的艰辛努力。理解“内战”的动因,剖析其对个体与社会的影响,并思考重建的可能路径,是每一个关注人类命运的个体所应具备的认知。本书希望能够引发读者对战争本质、人性弱点以及和平价值的深入思考,从而在各自的生活中,为构建一个更稳定、更公正、更和谐的社会贡献力量。本书所探讨的“内战”,或许是我们理解人类冲突、社会变迁乃至个体抉择的终极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