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六
在那决定命运的一夜以后所发生的一切,你和我知道的一样多,但是你所不知道的,而且也不可能想象到的,是自我们分离以来我所受的折磨。
我听说你父亲已把你带走了,但我非常怀疑,你长期离开我是否能生活下去,因此那天在香榭丽舍大街上和你相遇时,尽管我非常激动,但却并不感到意外。
于是,从那天起,在随后的那些日子里,你每天都要换着样地侮辱我,对这些侮辱,我几乎是带着喜悦的心情来承受着。因为这些污辱除了证明你始终是在爱着我以外,我还觉得,你愈是折磨我,待到你了解真相的那一天,我在你眼中的形象便愈见其伟大。
请你不要对这种以苦为乐的感情感到惊奇,阿尔芒,因为你对我曾经有过的爱,已为那种崇高的激情打开了我的心扉。
但我却并非一下子就变得那么坚强。
在为你做出牺牲和在你回来之间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我不得不尽量耗损自己的肉体,以便在我重新投入的这种生活中麻醉自己,也是不致使自己变得疯狂。于是,我便纵情地吃喝玩乐,凡有舞会和宴会我都参加。这些普律当丝已经对你讲过了,不是吗?
我的愿望就是通过这种过度的纵欲,尽快结束自己的生命。我想,我的愿望不久就会实现的。因此,我的健康状况也就必然会每况愈下。我打发杜威尔诺瓦太太来向你求情的那天,我已然是身心交瘁了。
阿尔芒,我并不想向你提起,我最后那次向你表示我的爱时,你是用什么方式来回报我的,你是用什么样的手段来凌辱一个行将就木的女人,并且把她赶出巴黎的。这个女人甚至在你向她提出再过一夜恩爱生活时,在你这种声音面前都无力拒绝,她就像一个失去理智的人一样,在那一瞬间竟相信,那一夜可以把过去和现在之间的空缺填补起来。阿尔芒,你有权力做出你曾经做过的事:别人并不是总付给我那么高的过夜费的!
于是,我便把一切都不要了!奥林普在德·N××先生身边取代了我。有人对我说,她也把我出走的原因告诉了他。德·G××伯爵当时在伦敦。他是属于另一种类型的人,这种人,他们和像我这样的姑娘在一起,尽管是为了一种愉快的消遣,但却把它当成一件事看。因此,一直同他好的女人保持着友好的关系,既不反目成仇,也不争风吃醋。总之,他们这些人是属于阔佬之流的人,他们向我们打开的只是心灵的一隅,但他们的钱包确实全部对我们打开的。于是,我立刻便想到了他,便去找他了。他对我热情接待,不过,他在那边已经是一个上流社会女人的情夫了。他怕把同我的关系张扬出去于他名誉有损,便把我介绍给他的朋友们,这些朋友为我举行了晚宴,晚宴过后,其中一个便把我带走了。
你要我怎么办呢,我的朋友?
自杀吗?这可能给你的一生带来不必要的悔恨,因为你的一生应该是幸福的。再说,当一个人不久于人世时,又何必自杀呢?
我成了一具没有灵魂的驱壳,没有思想的摆设。我就这样麻木不仁地过了一段这种生活,然后便回到巴黎,并打听你的消息。这时,我才知道你已动身作长途旅行。这样,我生活中便失去了支柱。我的生活又变得和两年前刚认识你时那样了。我想再把公爵找回来,但我对这个人的伤害是过于粗暴了,而所有的老人都是极少耐心的,无疑,那是因为他们依然看到了来日不多的缘故。我的病情一天天加重。我面色苍白,心情忧伤,人也一天天消瘦了。那些花钱买爱情的男人,在取货以前总是要仔细地看看货色的。在巴黎这个地方有许多比我健康、比我丰满的女人,大家有点把我给遗忘了。以上便是到昨天为止发生的一切。
现在,我已经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病人了。我已写信给公爵,向他要钱,因为我已经没钱用了。债主已经逼上门来了,他们拿着借据,拼命要钱,没有一丝怜悯之心。公爵能给我回音吗?阿尔芒,你为什么不在巴黎呢!你来看看我吧,你的到来会使我的心感到熨帖的。
……
阅读这本作品,就像是参与了一场漫长而又极其私密的心理侧写过程。它没有宏大的战争场面,也没有跌宕起伏的阴谋诡计,但它却能牢牢抓住你的注意力,因为它探讨的是人类最基本的情感冲突:爱与被爱的需求,以及个体尊严在社会压力下的脆弱性。作者对于“情境”的营造有着一种近乎病态的敏感,每一个场景的设置,都不仅仅是为了推动情节,更是为了烘托人物当时的心境。比如,某次会面的场景,天气、光线、背景音乐的设定,都精确地对应了人物关系的紧张程度,让人不得不佩服这种对细节的执着。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人物的“非典型英雄化”处理,主角的伟大之处,恰恰在于她的缺陷和她对自身处境的清醒认知,她不是一个完美的符号,而是一个活生生、会犯错、会受伤的个体。这种“去神化”的处理,反而使得角色的命运更具有普遍的感染力。读完后,我思考了很久关于“牺牲”的真正含义,它并非总是光荣的,有时它仅仅是无力抗争后的无奈选择,这本书将这种复杂性剖析得入骨三分。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简直是神来之笔,充满了古典悲剧的韵味,但又通过现代主义的手法进行了精妙的解构和重组。全书的线索看似繁多,人物关系错综复杂,但作者却像一个技艺高超的织布匠,将每一根丝线都牢牢地掌握在手中,最终织就了一幅宏大而又细节完备的画面。尤其是叙事视角的切换,时而拉得很远,展现社会的全景图,时而又聚焦到某个角色内心最幽微的角落,这种张弛有度的切换,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戏剧张力。我感觉自己时而被卷入高潮的漩涡,心跳加速,时而又被抽离出来,以一种审视的眼光观察着局势的发展。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是,作者在处理高潮部分时,并没有选择传统的情节爆发,而是让一切在一种近乎平静的、无可挽回的宿命感中缓缓落幕。这种“静默的爆炸”,比任何喧嚣的场面都更具震撼力,它让读者在情绪的最高点感受到的是一种深刻的无力感和对命运的敬畏。这种对叙事节奏的极致掌控,是许多当代小说家难以企及的高度。
评分我向来偏爱那种语言风格极具个人色彩,读起来酣畅淋漓的作品,而这本小说无疑满足了我对“文采”的近乎苛刻的要求。它的文字如同流动的金色蜂蜜,醇厚而又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酸涩。叙述者并不急于推进情节,反而热衷于对景物、对人物的瞬间神态进行近乎诗意的描摹。比如对某个黄昏时分街道景象的描绘,寥寥数笔,却构建出一个既浪漫又苍凉的意境,让人心头一颤。我甚至会情不自禁地拿起笔,在旁边空白处抄录下几段我最钟爱的句子,那种结构之精巧,用词之精准,简直是语言艺术的教科书级别展示。虽然故事本身带着某种宿命般的悲剧底色,但作者高超的叙事技巧,将这种悲剧转化成了一种高贵的、值得被反复品味的艺术体验。它不煽情,却比任何嚎啕大哭都更令人动容,它以一种近乎冷峻的、旁观者的姿态,却又饱含着对生命本身最深沉的同情与敬畏。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的语言库被极大地丰富了,那种阅读的愉悦感,是单纯情节驱动型小说无法比拟的奢侈享受。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节奏,如同夏日午后的一场骤雨,来得迅疾而又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压抑感。开篇便将我拽入了一个光怪陆离却又极其真实的社交场域,那些觥筹交错、珠光宝气之下的暗流涌动,被作者描摹得入木三分。我仿佛能闻到空气中混合着香水和陈旧烟草的气味,听到那些虚伪的恭维和刻意的笑声。人物的塑造更是精彩绝伦,每一个登场的人物,即便是匆匆一瞥的过客,都有着自己清晰的轮廓和难以言说的苦衷。尤其是对主角内心世界的刻画,那种挣扎、那种渴望被理解却又不得不戴上面具的矛盾,直击人心。作者的笔触细腻得像是外科医生的手术刀,精准地剖开了那个时代上流社会光鲜外衣下的腐朽与虚妄。读到某些情节时,我不禁停下来,闭上眼睛,想象着那些场景的声光色影,那种身临其境的体验,在近期的阅读中实属罕见。它不仅仅是在讲述一个故事,更像是在揭示一幅关于人性、关于社会阶层固化,以及关于个体在巨大命运洪流中如何渺小无力的全景图。这种厚重感和复杂性,让人在合上书本后,仍需很长时间才能平复心情,回味那些深刻的隐喻和留白。
评分坦率地说,这本书的阅读门槛不算低,它要求读者具备一定的耐心和对历史背景的敏感度。初读时,我甚至有些跟不上那种稍显繁复的句式和大量引用的典故,感觉像是在攀登一座需要适应高海拔的陡峭山峰。但一旦适应了作者设定的“气压”,风景便豁然开朗。它最引人入胜之处,在于其对“身份”与“救赎”主题的探讨达到了一个相当哲学的高度。故事中的角色们似乎都在追问一个终极问题:我们能否摆脱被社会贴上的标签?那种渴望被纯粹地接纳,而不是被其身份所定义的挣扎,是贯穿始终的灵魂拷问。作者巧妙地设置了多个对照组,让不同阶层、不同价值观的角色相互碰撞,从而凸显了“真诚”这一概念在虚伪环境中的稀有和珍贵。我特别欣赏作者对伦理困境的处理,没有给出简单的黑白答案,而是将所有选择都置于一个灰色地带,让读者自己去衡量其中的份量。这种不轻易下结论的处理方式,使得这本书具有了极强的生命力和讨论价值,每次重读都会有新的体悟,仿佛每次都揭开了一层新的迷雾。
评分值得购买
评分给孩子买的,女儿看了还给我讲其中的故事,书的质量不错,值得一看
评分这本书读书的时候,老师就推荐了,现在买来看看。
评分挺好的~~~~~~~~
评分可以看出这是正版,但有股怪味。
评分讨论京东强迫性的评价语!书读的是内容,除正版外没啥说的。
评分刚收到,看过以后追加评论。
评分很棒的一本书,不错推荐
评分不错,孩子喜欢,物流挺快。挺靠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