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詩歌有一大的特色,就是重視“興”的作用。這種感發生命的特質,確可對一個人的智慧和心性形成啓發和陶冶。
本書擷取陶淵明、杜甫、李商隱三位詩人的詩作,從物象、心境、結構等角度切入,帶領讀者體會詩作的美感特質。
三位詩人的詩作特點不同,帶有不同性質不同形式的豐美的感發作用,但都同樣具有感動人心的效果,都是“真正的好詩”。
全書淺雅通俗,除瞭賞析三人的詩歌,亦可學習詩歌欣賞的理論與方法,應用於其他文學作品的剖析和鑒賞。
葉嘉瑩,號迦陵。1924年生於北京書香世傢,1945年畢業於輔仁大學國文係,師從詩詞名傢顧隨。1954年起任教颱灣大學,1966年應邀赴美國哈佛大學和密西根州立大學任客座教授。1969年移居加拿大,1989年當選為加拿大皇傢學會院士。1979年開始迴中國大陸講學,三十多年來,先後在北京大學、南開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四川大學等數十所大學講學。1996年在南開大學創辦“中華古典文化研究所”;1999年以其退休金,以恩師顧隨名號設立“駝庵奬學金”。
我確實以為我所選講的陶、杜、李這三位詩人的這幾首詩例,都是真正的好詩,而且分彆帶有不同性質不同形式的、各種各樣的、豐美的感發作用。昔陶詩曾有句雲“奇文共欣賞”,我以為“好詩”較之“奇文”實應更易獲得讀者普遍的欣賞。
——葉嘉瑩
前 言
第一講 概論
第二講 陶淵明詩淺講
第三講 杜甫詩淺講
第四講 李商隱詩淺講
中國詩歌一個最大的特色就是重視“興”的作用。“興”,意思是在人的內心有一種興起,有一種感動。除此之外,中國古典詩歌還有一個很可貴的傳統,那就是讓人心不死。
《好詩共欣賞》,隻從此一書名,讀者就可以想見這一定是一本較為大眾化的讀物。這種大眾化的讀物,在我個人作品的齣版中是一種較新的情況。我之開始寫作有關詩詞評賞的文字,蓋始於六十年代初期,那時的我喜歡用優美的文字寫齣自己內心中對於詩詞之意境的一種要眇深微的感受。七十年代以後,因為在國外教學,遂開始撰寫一些較富思辨性的學院式的論文。八十年代以後,我忽然開始耽讀一些西方文論的著作,於是我自己的寫作,就也走上瞭一條好以西方文論來評析中國詩詞的途徑。這條途徑自然是一條較為狹隘,而且頗為專業化的途徑。但另一方麵,則近年來我卻又抱有一種想要推廣詩詞教學使之普遍化和大眾化的願望。在這種情形下,我遂逐漸發現我自己研究詩詞的途徑,與我想要推廣詩詞的願望,二者間竟然有瞭一種背離的趨勢。不過在這種背離中,我卻也幸運地發現瞭一個彌補的方法。那就是除瞭我自己個人的寫作外,我也曾由於一些友人的安排和邀請,為社會中的一般大眾做瞭幾次普及性的詩詞講座。而我更該感謝的則是有些熱心的友人,更曾協助我把這些講座的錄音,都整理成瞭文稿和專書。這一冊書就是朋友們為我的一次普及性的係列講座所整理齣來的成果。
……這一冊《好詩共欣賞》,其實就正是以前所齣的那一冊《唐宋詞十七講》的繼續,因為兩次講座的主辦人既都是相同的單位,講座的場所也都在相同的地點,隻不過《唐宋詞十七講》的內容講的是唐宋詞,而這一冊《好詩共欣賞》所講的內容則是陶、杜、李三傢詩而已。我確實以為我所選講的陶、杜、李這三位詩人的這幾首詩例,都是真正的好詩,而且分彆帶有不同性質不同形式的、各種各樣的、豐美的感發作用。昔陶詩曾有句雲“奇文共欣賞”,我以為“好詩”較之“奇文”實應更易獲得讀者普遍的欣賞,乃為《好詩共欣賞》一書寫此前言如上。
……
我一直對杜甫有著一種近乎崇敬的情感,他的詩歌,是時代的鏡子,是人間的疾苦,也是不屈的脊梁。這本書在講述杜甫的部分,著實讓我眼前一亮。它沒有迴避那些沉重的曆史背景,也沒有刻意美化詩人坎坷的一生,反而以一種更加寫實、更加深刻的視角,將“詩聖”的偉大與悲愴展現得淋灕盡緻。我尤其欣賞其中對《春望》一詩的剖析,那“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蒼涼,不僅僅是對戰亂的描述,更是對傢國破碎、生靈塗炭的深切哀痛。作者的論述,沒有生硬地堆砌史料,而是將詩句與當時的社會現實巧妙地結閤,讓我仿佛置身於那個動蕩的年代,親眼目睹瞭詩人眼中的悲劇。閱讀過程中,我不禁數度潸然淚下,為詩人的遭遇,為時代的苦難,也為那份即使身處煉獄,依然不忘傢國天下的情懷。這本書讓我看到瞭一個更加立體、更加飽滿的杜甫,一個真正將自己的生命與國傢民族命運緊密相連的偉大靈魂。
評分作為一名對古典詩歌有著濃厚興趣的普通讀者,我一直認為,好的詩歌賞析,不應是生硬的理論堆砌,而更應是情感的共鳴與智慧的啓發。這本書恰恰做到瞭這一點。它沒有用那些枯燥乏味的學術術語,而是以一種十分平易近人的方式,帶領我走進詩歌的世界。在品讀陶淵明的詩時,我仿佛能感受到他隱居田園時的閑適與自在,那種超然物外的灑脫,讓我對生活的另一種可能性有瞭新的思考。而當我轉到杜甫的詩歌部分,我又被他那份深沉的憂國憂民之情所震撼,字裏行間流露齣的悲憫與擔當,讓我對“詩聖”的稱號有瞭更深刻的理解。至於李商隱,書中對他那些纏綿悱惻的詩句的解讀,更是讓我體會到瞭中國古典詩歌在情感錶達上的獨特魅力,那種含蓄而又深刻的情感,著實令人迴味無窮。總而言之,這本書給我帶來的,不僅僅是知識的增長,更是一次心靈的洗禮與情感的升華。
評分這本書的魅力,就在於它能將看似遙遠的曆史人物與現代的讀者拉近距離。我一直覺得,詩歌的生命力在於其能夠跨越時空,觸動人心。在這本書中,我真切地感受到瞭這一點。陶淵明的詩,不僅僅是古代隱士的田園生活寫照,更是我們現代人內心深處對寜靜與自由的渴望的映照。他詩中的那種返璞歸真,在如今這個喧囂的世界裏,顯得尤為珍貴。而杜甫的詩,更像是對我們自身社會良知的敲打。他所記錄的苦難與不公,雖然發生在不同的時代,卻依然能引起我們強烈的共鳴。讀他的詩,我們能更深刻地反思曆史,也更能體會到人道主義的光輝。至於李商隱,他的詩則讓我們看到瞭情感的復雜性與藝術的極緻追求。那種欲說還休的美,那種含蓄而又深邃的情感,正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獨有的魅力。這本書就像一位良師益友,它不僅教會我如何去欣賞詩歌,更引導我去思考詩歌背後所蘊含的人生哲理與社會價值,讓我從更廣闊的視野去理解和感受古典詩歌的博大精深。
評分最近翻開一本新收的詩集,隨手翻閱,竟被那字裏行間透齣的古意深深吸引。雖然我算不上什麼鑒賞大傢,但讀詩多年,也算有些心得。這本書的編排甚是有趣,像是與三位偉大的詩人進行瞭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開篇讀到的陶淵明,那份“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淡泊與從容,仿佛就在眼前。我總覺得,讀陶淵明的詩,不隻是文字的堆砌,更是對一種人生境界的體悟。那不是刻意為之的灑脫,而是經過世事打磨後,迴歸本真的安然。書中對幾首代錶作的解讀,讓我對“歸園田居”的深層含義有瞭更深的理解,不再僅僅停留在錶麵的田園風光。作者的筆觸溫潤而細膩,像是引路人,輕輕推著我走進那片寜靜的桃源。每一句詩,每一個典故,都仿佛被賦予瞭新的生命,讓我能更真切地感受到詩人當時的心境與情懷。這本書沒有給我一種居高臨下的說教感,而是更像一位知心朋友,娓娓道來,讓我沉醉其中,仿佛自己也化作瞭那悠然的歸隱者,在山水之間找到瞭內心的平靜。
評分說來也巧,最近正好在琢磨李商隱的詩,他的那些“無題”之作,總是帶著一種朦朧的美感,讓人欲說還休,又意猶未盡。這本關於詩歌的書,恰好也花瞭很大的篇幅來解讀李商隱。我之前總覺得,李商隱的詩,讀起來有些晦澀,像是隔著一層薄紗,難以完全看透。但是,通過這本書的解讀,我纔逐漸領悟到,那種“隱”並非故作姿態,而是他內心深處的情感與思緒,在那個時代背景下,不得不進行的自我壓抑與錶達。書中對“錦瑟”的講解,尤其讓我印象深刻,那種對逝去時光的追憶,那種對人生無常的感嘆,那種欲語還休的纏綿,在作者的細緻解讀下,變得清晰而動人。我過去隻覺得那些詩句華麗而哀婉,現在纔明白,那華麗之下,是何等的深情與無奈。這本書讓我感受到,李商隱的詩,不隻是情詩,更是對人生、對情感、對世事變遷的深刻洞察,隻不過,他選擇瞭用一種更為含蓄、更為藝術化的方式來呈現。
評分學校推薦書目,包裝完美,京東送貨一流!
評分好濕共欣賞,不錯不錯
評分不錯的書籍,孩子非常喜歡
評分好書不錯印刷很好的,值得購買
評分京東618活動囤的書,今天收到瞭。
評分學點文學也是一種享受!
評分不得不贊一個
評分沒看呢先屯著,但是,選書要選適閤自己的
評分三聯引進瞭颱灣三民的版權,真有眼光!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