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醫生附耳細說

心理醫生附耳細說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畢淑敏 著
圖書標籤:
  • 心理學
  • 心理谘詢
  • 情感
  • 人際關係
  • 自我成長
  • 溝通技巧
  • 情緒管理
  • 焦慮
  • 抑鬱
  • 傢庭關係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ISBN:9787807681373
版次:1
商品編碼:11942788
包裝:精裝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6-05-01
用紙:純質紙
頁數:352
字數:170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四弦散談》——畢淑敏寫給青年的人生啓示錄;  一套四種,定製心靈處方,溫暖靈魂的讀物;  關注:心理與健康、教養與關係、經曆與成長、生命與死亡;  一個人年輕的時候就思索死亡,和他老瞭纔思索死亡,甚至知道死到臨頭都不曾思索過死亡,是完全不同的境界。知道有一個結尾在等待著我們,對生命的愛惜,對光明的求索,對人間溫情的珍愛,對醜惡的揚棄和鞭撻,對虛僞的憎惡和鄙夷,都要堅定很多。  ——畢淑敏  “聰慧的女子”“內科醫師”“作傢”“心理醫生”,這四個角色如同演奏人生之歌的四根弦,畢淑敏將其撥彈成一麯意涵雋永、和諧悅耳的雅音——或喜悅或低沉,或暢快或徘徊,你也許聞之陌生,或也心有同感,無論何種感受,這“四弦散談”的諧音都足以喚你心弦與其共振。

內容簡介

  本書係畢淑敏“四弦散談”之心理篇:“自戀/自愛”是一個健康人格的基礎,不愛自己的人,也無法擁抱這個世界。作為專業的心理谘詢師,心理學傢畢淑敏深知人類心靈深處的諸多煩惱癥結。我們透支的身體和心靈需要時常養護,這本助人自助的散文作品,能幫助廣大讀者成為自己的心理醫生。

作者簡介

  畢淑敏,國傢一級作傢、心理谘詢師、主治醫師。北京作傢協會副主席。  當代極具實力和影響力的女作傢,其作品優美精煉、充滿哲思,被譽為“文學界的白衣天使”。  1952年生於新疆伊寜,1969年入伍,在西藏阿裏高原部隊服役11年,1980年轉業迴北京。著有《畢淑敏文集》八捲,長篇小說《紅處方》《血玲瓏》《拯救乳房》《女心理師》等。獲得過莊重文文學奬、百花奬、當代文學奬、陳伯吹文學奬、北京文學奬、昆侖文學奬等。

精彩書評

  《四弦散談》叢書是畢淑敏寫給青年知識分子的人生啓示錄,是編輯從近70本書上百萬字中整理編排而成。叢書包括《心理醫生附耳細說》《教養的關係花園》《我喜歡遼闊的地方》《寫下你的墓誌銘》四本書,分為四個主題:心理與健康、教養與關係、經曆與成長、生命與死亡。書中的故事大都是作傢畢淑敏親曆的人生,多元的知識和敏銳感知寫齣的文字,常常受到青年讀者歡迎。  ——京華時報

  畢淑敏教你在浮誇中尋找單純的生活必需品,在躁動中慢節奏地生活。她告訴你愛上不完滿的自己是勇敢者的行為,風無法打敗陽光。  ——青年文摘圖書中心

  畢淑敏的文字膩而優美,柔中帶剛,情感中透著理智,洋溢著的人文關懷尤其讓人感動。這是一個有社會責任感的作傢。我們的社會呼喚這樣的人。  ——李拉816

  探索當代社會心靈危機的應對之策,深入地關注生命、人性、救贖等命題,錶現人性在麵臨危難時刻而迸發齣的悲憫和無奈,在絕境中展示齣的強大和堅韌。畢淑敏的文字有讓人變得堅強和溫柔的魅力。  ——栝栝-簡

  受過的傷,痛苦過的眼,被社會和傢人揉碎的心,所有的一切,讓我對很多人都失望瞭。唯有躺在畢淑敏的文字裏,纔覺得自己是個完整的人。  ——2011音教係新生俊楠1986

目錄

像煙灰一樣鬆散 / 1
心靈拒絕創可貼 / 9
做自己身體的朋友 / 19
蒼蠅嚮何處而飛? / 23
提醒幸福 / 28
握緊你的右手 / 35
地鐵客的風格 / 39
全職主夫 / 44
成韆上萬的丈夫 / 52
走齣黑暗巷道 / 58
蠶是被自己的絲裹住的 / 67
疲倦 / 73
緊張 / 78
藥是一把斧 / 88
珍惜憤怒 / 93
談“怕” / 97
讓我傾聽 / 102
轟毀你心中的魔床 / 110
拒絕分裂 / 119
何時纔能外柔內剛? / 128
界限的定律 / 136
假如我得瞭“非典” / 140
常常愛惜 / 145
費城被閹割的女人 / 148
未雨綢繆的女人 / 158
流露你的真錶情 / 162
看著彆人的眼睛 / 169
嗬護心靈 / 175
佯笑 / 183
自拔 / 192
輕裘緩帶 / 196
孤獨是一種獸性 / 200
魚在波濤下微笑 / 203
心境防割 / 206
你我的記憶 / 211
研究真誠 / 219
布雷迪的猴子 / 226
從伊甸園帶走的禮物 / 231
情感按鈕 / 235
發齣聲音永遠是有用的 / 242
我很重要 / 247
誰是你的重要他人? / 254
為什麼是我? / 271
行使拒絕權 / 278
珊妮兵團 / 287
快樂之奬 / 296
最最重要的 / 299
誰是你的閨密? / 308
為什麼總是遇人不淑? / 317
抵製“但是” / 327
女人什麼時候開始享受? / 332
造心 / 336

精彩書摘

  做自己身體的朋友  每個人都居住在自己的身體裏麵,從一齣生到最後的離世時刻。這在誰都是沒有疑義的,但我們對自己的身體知道多少?  尤其是女性,我們的身體不但是最貼切最親密的房子,對大多數女性來說,還是誕育人類後代最初的溫室。我們怎能不愛護這一精妙絕倫的構造?  我認識一位女性朋友,她患瞭嚴重的婦科疾患,到醫院診治。檢查過後,醫生很嚴肅地對她說,要進行一係列的治療,這期間要停止夫妻生活。她聽完之後,一言不發扭頭就走。事後我驚訝地問她這是為什麼,為何不珍惜自己的生命?她說,丈夫齣差去瞭,馬上要迴傢來。如果此刻開始接受治療,丈夫迴來享受不到夫妻生活,就會生氣。所以,她隻有不在乎自己的身體瞭。  那一刻,我大悲。  女性啊,你的身體究竟屬於誰?  早年當醫生時,我見過許多含辛茹苦的女人,直到病入膏肓,纔第一次踏進醫院的大門。看她滿麵菜色,疑有營養不良,問起傢中的夥食,她卻很得意地告訴你,一個月,買瞭多少雞,多少蛋……聽起來,餐桌上盤碗還不算太拮據。那時初齣道,常常就輕易地把這話放過瞭。後來在老醫生的教誨下,漸漸長瞭心眼,逢到這種時候,總要更細緻地追問下去。這許多菜肴,吃到你嘴裏的,究竟有多少呢?比如,一隻雞,你吃瞭哪塊兒?雞腿還是雞翅?  答案往往令人心酸。持傢的女人,多是把好飯好菜讓給傢人,自己打掃邊角碎料。吃的是雞肋,喝的是殘湯。  還有更多的現代女性,在傳媒廣告絕色佳人的狂轟濫炸下,不滿意自己身體的外形。嫌自己的腿不長,忽略瞭它最基本的功能是持重和行走;嫌自己的眼不大,淡忘瞭它最重要的作用是注視和辨彆;嫌自己的皮膚不細白,漠視它最突齣的貢獻是抵禦風霜;嫌自己的手指不縴長,忽視瞭它最卓越的錶現是力量與技巧……於是,她們自卑自慚之後,在商傢的引導下,便用種種方式迫害自己的身體,以緻美容毀瞭容、減肥喪瞭命的慘事,時有所聞。  我們的身體——這所我們居住的美輪美奐的宮殿,你可通曉它的圖紙?有多少女人,是自己的“身體盲”?以我一個做過醫生的女性的眼光來看,一些有關女性身體的著作,做女人的,無論你多忙,也要抽空一讀。或許正因為你非同尋常地忙,就更得一讀。因為你的身體,是你安身立命的資本。如果你連自己的身體都不懂不愛,你何談洞察世事,愛他人愛世界?  愛不是一句空話,愛的基礎是瞭解。你先得認識你的身體,聽懂它特彆對你發齣的信號,明白它的堅忍和它的極限。你的身體是跟隨你終身的好朋友,在它那裏,居住著你自己的靈魂。如果它粉碎瞭,你所有的理想都成瞭飄萍。身體是會報復每一個不愛惜不尊重它的人的。如果你渾渾噩噩地摧殘它,它就會冷峻地給你一點顔色看。一旦它衰微瞭,你將喪失聰慧的智力和充沛的體力,難以自強自立於世。  我希望有更多的姐妹們,當然也希望先生們,來讀讀關於身體的書。它是我們每個人都享有的這座宮殿的導遊圖。  ……

前言/序言

  我做過心理醫生,最主要的工作是傾聽。傾聽這世界的煩惱,傾聽這人間的悲愴。聽一些不著邊際的牢騷,聽一些怨恨與復仇的計劃,聽天馬行空的幻覺,聽……  這時,我很少說話,如果說,基本上都是輕聲慢語,隻有來訪者一個人聽到。  我在適當的時機,會說一些理解安慰的話,一些幫扶鼓勵的話,一些挑戰質詢的話,一些期待嚮往的話……所有這些話,就算是強烈對質的話,都不曾大說,因為它們不是指示,甚至也不是定論。它們隻是一個靈魂陪著另一個靈魂,在泥濘中跋涉時的竊竊私語。  我們靠得如此之近,有時甚至比情侶還近。在這種近距離的接觸中,我看到他或她的胸膛中尚未熄滅的理想火苗,在灰燼中跳躍;我聽到他或她心靈中掩埋的美善種子,在旱澇中蓄勢待發的掙紮……這些神聖時刻,如果不是靜靜傾聽,如果不是附耳細說,就會如絲帛般在耀眼而喧囂的世界縫隙中飄過,無從追索。人類的韌性和無限的潛能,通常都是在冷靜的狀態下持久迸發。  在這寂靜的夜晚,我獨自嚮虛空中輕言。人們在清冷中相識。人生苦短,人世苦寒。沒有人承諾一定會給你溫煦,就算有人真的曾經這樣說過,無論是父母還是伴侶,你可以微笑著聽,但不必真的信。就算他們有這個心,他們也沒有這個力,因為世界不在他們的掌控中。唯有自己周而復始澎湃不息的血液,纔能攜帶不竭的熱量,在烘熱瞭自身之後,嚮這個世界散發齣微薄的暖意。
《靜聽心事,照見自我》 我們每個人,都在人生的旅途中,或多或少地麵對著一些睏惑、迷茫、失落,或是難以言說的隱痛。或許是突如其來的變故,打破瞭生活的平靜;或許是日積月纍的壓力,壓得人喘不過氣;亦或是內心深處,總有那麼一個聲音,在低語,在叩問,卻遲遲得不到迴應。這些,構成瞭我們內心世界的波濤洶湧,也塑造瞭我們獨特的人生軌跡。 《靜聽心事,照見自我》這本書,便是為你而設的一方心靈的港灣。它不提供包羅萬象的“標準答案”,也不試圖用一套理論將所有人的心靈框定。相反,它更像是一位耐心而富有智慧的朋友,俯下身來,靜靜地聆聽你那些未曾言說的故事,並引導你用全新的視角去審視那些熟悉的場景,去理解那些難以捉摸的情緒。 書中的每一章,都如同一次深入的對話,邀請你進入自我探索的旅程。我們從最基礎的“認識你的心”開始,探討情緒的起源與流動。喜悅、悲傷、憤怒、恐懼……這些最基本的情感,並非我們想控製就能完全馴服的。它們如同天氣一般,時而晴朗,時而陰霾。理解它們如何産生,如何在身體和思想中留下痕跡,是邁嚮自我認知的第一步。書中會通過一些貼近生活的案例,來展現不同情緒狀態下,人們的思維模式和行為錶現,讓你在故事中找到共鳴,並在共鳴中瞥見自己的影子。 接著,我們會一起剖析“思維的陷阱”。我們的思維,有時就像一張細密的網,將我們睏在固有的模式裏。那些自動化的負麵想法,那些非黑即白的極端判斷,那些災難化的預設,都可能在我們不知不覺中,悄悄地侵蝕我們的幸福感。這本書不會給你灌輸“積極思考”的口號,而是會引導你去識彆這些思維陷阱的蛛絲馬跡,瞭解它們形成的心理機製,並提供一些溫和而有效的方法,幫助你打破這些束縛,讓思維變得更加靈活和富有彈性。你會發現,很多時候,改變看問題的角度,就能看見截然不同的風景。 “人際關係的密碼”也是書中濃墨重彩的一筆。我們生活在關係之中,傢庭、友情、愛情、職場……每一種關係,都承載著我們獨特的需求、期望和挑戰。理解自己在關係中的模式,識彆那些讓你感到受傷或不適的互動方式,學習如何更健康有效地溝通,是獲得內心平靜的重要途徑。本書不會簡單地教你“如何討好彆人”,而是會深入探討“界限”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尊重自己和尊重他人的前提下,建立更真誠、更穩固的情感連接。通過對依戀模式、溝通風格的解讀,你將更能理解自己和他人的行為,並在關係中找到更自在的姿態。 “童年的迴響”是不可忽視的一章。我們每個人,都帶著過去的經曆,走嚮現在。童年時期的經曆,特彆是那些未被完全處理的情感和創傷,可能會以各種意想不到的方式,影響著我們成年後的生活。本書會以一種極其溫柔和尊重的筆觸,引導你去迴顧那些可能被遺忘的片段,去理解它們如何塑造瞭現在的你。這不是為瞭讓你沉湎於過去,而是為瞭讓你看見,那些曾經的經曆,雖然深刻,但並不定義你的全部。通過接納和理解,你可以將過去的陰影轉化為成長的力量。 “情緒的齣口與能量的流轉”則聚焦於如何更積極地應對生活中的挑戰。我們無法避免睏難,但我們可以學習如何更智慧地與之共處。書中會探討壓力管理、應對挫摺的心理韌性,以及如何從負麵情緒中汲取能量,轉化為成長的動力。這裏沒有“快速治愈”的承諾,而是提供一套體係化的方法,讓你學會傾聽身體的信號,學會通過運動、冥想、創造性錶達等多種方式,來疏導負麵情緒,保持身心的平衡。你會發現,每一次的挑戰,都可以成為一次深刻的自我淬煉。 “自我價值的錨定”是貫穿全書的核心。在現代社會,我們常常被外界的評價所裹挾,將自我價值建立在成就、認可、外貌等外部因素之上,這使得我們的內心極度不穩定。本書將引導你嚮內探尋,去發現那些不依賴於外部條件,而是源自內在的,那份堅定而真實的自我價值感。你會學習到如何辨彆“社會標準”與“內心需求”,如何培養自尊自愛,如何接受不完美的自己。當你不再過度依賴他人的目光來證明自己時,你的內心將獲得前所未有的自由和力量。 最後,《靜聽心事,照見自我》旨在成為你長久的心靈伴侶。它不是一本讀完就束之高閣的書,而是你隨時可以翻閱、可以從中汲取力量的書。書中的每一段文字,都經過深思熟慮,力求以一種貼近生活、充滿人文關懷的方式,與你進行真誠的對話。它鼓勵你去提問,去思考,去實踐。在閱讀的過程中,你可能會驚奇地發現,那些睏擾你許久的問題,在書中的某個角落,得到瞭意想不到的啓發。而更重要的是,你將在這個過程中,逐漸學會如何成為自己最好的傾聽者,如何用更溫柔、更堅定的目光,去照見那個獨一無二的你。 這是一場關於“看見”的旅程。看見那些隱藏在情緒背後的需求,看見那些塑造著你行為的思維模式,看見那些影響著你關係的互動方式,看見那些關於你的童年故事,看見那些你所承受的壓力,看見那個最真實、最完整的自我。 《靜聽心事,照見自我》,願它能成為你探索內心世界,找迴平靜與力量的同行者。翻開它,讓我們一同,靜靜地聆聽,然後,照見那個更美好的你。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名字《心理醫生附耳細說》給我一種很強的代入感,仿佛我就是那個在心理醫生麵前傾訴的來訪者。我希望能在這本書中讀到一些關於“人為什麼會那樣”的答案。比如,為什麼有時候我們會做齣一些連自己都覺得不可思議的事情?為什麼有些人會陷入長期的負麵情緒中而難以自拔?我希望作者能夠通過解析具體的案例,來展現心理活動的復雜性,並揭示那些隱藏在行為背後的深層原因。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帶我深入瞭解人的思維模式,情緒反應,以及它們是如何相互作用的。也許,通過理解這些,我能更好地理解我的傢人、朋友,甚至是那些與我擦肩而過的陌生人,從而建立更和諧的人際關係。

評分

這本書的名字叫《心理醫生附耳細說》,我一直對心理學充滿好奇,總覺得人的內心世界有著無數的奧秘等待我們去探索。這本書的書名本身就帶著一種神秘感,仿佛能聽到一位經驗豐富的心理醫生在耳邊低語,分享那些不為人知的秘密。我特彆期待它能夠帶我走進一個個鮮活的案例,通過真實的敘述,去理解那些睏擾著人們的心理問題,比如焦慮、抑鬱,甚至是更復雜的情感糾葛。我希望作者能夠用一種通俗易懂的方式,將深奧的心理學理論轉化為 relatable 的故事,讓我能夠感同身受,甚至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這本書或許能幫助我更好地理解自己,認識到那些不自覺的行為模式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如何纔能真正地與自己和解。

評分

《心理醫生附耳細說》這個書名,讓我覺得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心理疾病的治療,更可能是在探討“人之為人”的本質。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引發我一些關於“何為正常,何為不正常”的思考。我期待書中能夠分享一些關於不同人格特質的解讀,比如內嚮者和外嚮者在心理上的差異,以及如何理解和接納這些不同。同時,我也對書中可能涉及的關於“社會壓力對個人心理的影響”的內容很感興趣。在現代社會,我們麵臨著各種各樣的期望和競爭,這本書是否能提供一些關於如何在這些外部壓力下保持內心平靜的方法?我希望通過閱讀這本書,能夠提升我的心理韌性,更從容地麵對生活中的起伏。

評分

初拿到《心理醫生附耳細說》這本書,就被它低調卻富有深意的封麵設計所吸引。我更關注的是它是否能為我提供一些實用的方法,來應對生活中遇到的種種挑戰。我希望這本書不僅僅是理論的堆砌,而是能提供一些切實可行的技巧,比如如何更好地處理人際關係,如何在壓力之下保持冷靜,又或者如何培養更積極的心態。我尤其想瞭解,麵對衝突時,我們應該如何溝通纔能達到更好的效果,而不是讓矛盾升級。同時,我也希望作者能夠分享一些關於自我成長的經驗,比如如何發掘自己的潛能,如何設定並實現目標,以及如何在不斷變化的世界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定位。這本書,在我看來,更像是一本人生指導手冊,希望它能為我的成長之路增添一份力量。

評分

我購買《心理醫生附耳細說》這本書,主要是被它的“附耳細說”幾個字所吸引。這讓我聯想到一種私密的、深入的交流,好像心理醫生在耳邊輕輕地訴說,分享一些隻有經過長期觀察和思考纔能獲得的洞見。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關於“如何成為一個更快樂、更健康的人”的思考。我希望能讀到一些關於如何處理童年創傷,如何剋服原生傢庭的影響,以及如何在成年後重新建立積極的自我認同的內容。同時,我也對書中可能涉及的關於“自我救贖”的故事很感興趣,看看那些曾經深陷睏境的人是如何一步步走齣來,重獲新生的。這本書,我更希望它是一盞指路明燈,能幫助我在人生的迷霧中找到方嚮。

評分

Good nice

評分

京東搞活動時購買的,超值!

評分

京東服務送貨快還會再來

評分

多看看這些小書接地氣?

評分

東西還不錯

評分

給朋友買的,他很滿意

評分

還沒看,應該不錯?

評分

畢淑敏的書一直在看,很值得讀

評分

這個套裝沒看過,先買來,找機會讀讀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