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四弦散談》——畢淑敏寫給青年的人生啓示錄; 一套四種,定製心靈處方,溫暖靈魂的讀物; 關注:心理與健康、教養與關係、經曆與成長、生命與死亡; 一個人年輕的時候就思索死亡,和他老瞭纔思索死亡,甚至知道死到臨頭都不曾思索過死亡,是完全不同的境界。知道有一個結尾在等待著我們,對生命的愛惜,對光明的求索,對人間溫情的珍愛,對醜惡的揚棄和鞭撻,對虛僞的憎惡和鄙夷,都要堅定很多。 ——畢淑敏 “聰慧的女子”“內科醫師”“作傢”“心理醫生”,這四個角色如同演奏人生之歌的四根弦,畢淑敏將其撥彈成一麯意涵雋永、和諧悅耳的雅音——或喜悅或低沉,或暢快或徘徊,你也許聞之陌生,或也心有同感,無論何種感受,這“四弦散談”的諧音都足以喚你心弦與其共振。
內容簡介
本書係畢淑敏“四弦散談”之心理篇:“自戀/自愛”是一個健康人格的基礎,不愛自己的人,也無法擁抱這個世界。作為專業的心理谘詢師,心理學傢畢淑敏深知人類心靈深處的諸多煩惱癥結。我們透支的身體和心靈需要時常養護,這本助人自助的散文作品,能幫助廣大讀者成為自己的心理醫生。
作者簡介
畢淑敏,國傢一級作傢、心理谘詢師、主治醫師。北京作傢協會副主席。 當代極具實力和影響力的女作傢,其作品優美精煉、充滿哲思,被譽為“文學界的白衣天使”。 1952年生於新疆伊寜,1969年入伍,在西藏阿裏高原部隊服役11年,1980年轉業迴北京。著有《畢淑敏文集》八捲,長篇小說《紅處方》《血玲瓏》《拯救乳房》《女心理師》等。獲得過莊重文文學奬、百花奬、當代文學奬、陳伯吹文學奬、北京文學奬、昆侖文學奬等。
精彩書評
《四弦散談》叢書是畢淑敏寫給青年知識分子的人生啓示錄,是編輯從近70本書上百萬字中整理編排而成。叢書包括《心理醫生附耳細說》《教養的關係花園》《我喜歡遼闊的地方》《寫下你的墓誌銘》四本書,分為四個主題:心理與健康、教養與關係、經曆與成長、生命與死亡。書中的故事大都是作傢畢淑敏親曆的人生,多元的知識和敏銳感知寫齣的文字,常常受到青年讀者歡迎。 ——京華時報
畢淑敏教你在浮誇中尋找單純的生活必需品,在躁動中慢節奏地生活。她告訴你愛上不完滿的自己是勇敢者的行為,風無法打敗陽光。 ——青年文摘圖書中心
畢淑敏的文字膩而優美,柔中帶剛,情感中透著理智,洋溢著的人文關懷尤其讓人感動。這是一個有社會責任感的作傢。我們的社會呼喚這樣的人。 ——李拉816
探索當代社會心靈危機的應對之策,深入地關注生命、人性、救贖等命題,錶現人性在麵臨危難時刻而迸發齣的悲憫和無奈,在絕境中展示齣的強大和堅韌。畢淑敏的文字有讓人變得堅強和溫柔的魅力。 ——栝栝-簡
受過的傷,痛苦過的眼,被社會和傢人揉碎的心,所有的一切,讓我對很多人都失望瞭。唯有躺在畢淑敏的文字裏,纔覺得自己是個完整的人。 ——2011音教係新生俊楠1986
目錄
像煙灰一樣鬆散 / 1
心靈拒絕創可貼 / 9
做自己身體的朋友 / 19
蒼蠅嚮何處而飛? / 23
提醒幸福 / 28
握緊你的右手 / 35
地鐵客的風格 / 39
全職主夫 / 44
成韆上萬的丈夫 / 52
走齣黑暗巷道 / 58
蠶是被自己的絲裹住的 / 67
疲倦 / 73
緊張 / 78
藥是一把斧 / 88
珍惜憤怒 / 93
談“怕” / 97
讓我傾聽 / 102
轟毀你心中的魔床 / 110
拒絕分裂 / 119
何時纔能外柔內剛? / 128
界限的定律 / 136
假如我得瞭“非典” / 140
常常愛惜 / 145
費城被閹割的女人 / 148
未雨綢繆的女人 / 158
流露你的真錶情 / 162
看著彆人的眼睛 / 169
嗬護心靈 / 175
佯笑 / 183
自拔 / 192
輕裘緩帶 / 196
孤獨是一種獸性 / 200
魚在波濤下微笑 / 203
心境防割 / 206
你我的記憶 / 211
研究真誠 / 219
布雷迪的猴子 / 226
從伊甸園帶走的禮物 / 231
情感按鈕 / 235
發齣聲音永遠是有用的 / 242
我很重要 / 247
誰是你的重要他人? / 254
為什麼是我? / 271
行使拒絕權 / 278
珊妮兵團 / 287
快樂之奬 / 296
最最重要的 / 299
誰是你的閨密? / 308
為什麼總是遇人不淑? / 317
抵製“但是” / 327
女人什麼時候開始享受? / 332
造心 / 336
精彩書摘
做自己身體的朋友 每個人都居住在自己的身體裏麵,從一齣生到最後的離世時刻。這在誰都是沒有疑義的,但我們對自己的身體知道多少? 尤其是女性,我們的身體不但是最貼切最親密的房子,對大多數女性來說,還是誕育人類後代最初的溫室。我們怎能不愛護這一精妙絕倫的構造? 我認識一位女性朋友,她患瞭嚴重的婦科疾患,到醫院診治。檢查過後,醫生很嚴肅地對她說,要進行一係列的治療,這期間要停止夫妻生活。她聽完之後,一言不發扭頭就走。事後我驚訝地問她這是為什麼,為何不珍惜自己的生命?她說,丈夫齣差去瞭,馬上要迴傢來。如果此刻開始接受治療,丈夫迴來享受不到夫妻生活,就會生氣。所以,她隻有不在乎自己的身體瞭。 那一刻,我大悲。 女性啊,你的身體究竟屬於誰? 早年當醫生時,我見過許多含辛茹苦的女人,直到病入膏肓,纔第一次踏進醫院的大門。看她滿麵菜色,疑有營養不良,問起傢中的夥食,她卻很得意地告訴你,一個月,買瞭多少雞,多少蛋……聽起來,餐桌上盤碗還不算太拮據。那時初齣道,常常就輕易地把這話放過瞭。後來在老醫生的教誨下,漸漸長瞭心眼,逢到這種時候,總要更細緻地追問下去。這許多菜肴,吃到你嘴裏的,究竟有多少呢?比如,一隻雞,你吃瞭哪塊兒?雞腿還是雞翅? 答案往往令人心酸。持傢的女人,多是把好飯好菜讓給傢人,自己打掃邊角碎料。吃的是雞肋,喝的是殘湯。 還有更多的現代女性,在傳媒廣告絕色佳人的狂轟濫炸下,不滿意自己身體的外形。嫌自己的腿不長,忽略瞭它最基本的功能是持重和行走;嫌自己的眼不大,淡忘瞭它最重要的作用是注視和辨彆;嫌自己的皮膚不細白,漠視它最突齣的貢獻是抵禦風霜;嫌自己的手指不縴長,忽視瞭它最卓越的錶現是力量與技巧……於是,她們自卑自慚之後,在商傢的引導下,便用種種方式迫害自己的身體,以緻美容毀瞭容、減肥喪瞭命的慘事,時有所聞。 我們的身體——這所我們居住的美輪美奐的宮殿,你可通曉它的圖紙?有多少女人,是自己的“身體盲”?以我一個做過醫生的女性的眼光來看,一些有關女性身體的著作,做女人的,無論你多忙,也要抽空一讀。或許正因為你非同尋常地忙,就更得一讀。因為你的身體,是你安身立命的資本。如果你連自己的身體都不懂不愛,你何談洞察世事,愛他人愛世界? 愛不是一句空話,愛的基礎是瞭解。你先得認識你的身體,聽懂它特彆對你發齣的信號,明白它的堅忍和它的極限。你的身體是跟隨你終身的好朋友,在它那裏,居住著你自己的靈魂。如果它粉碎瞭,你所有的理想都成瞭飄萍。身體是會報復每一個不愛惜不尊重它的人的。如果你渾渾噩噩地摧殘它,它就會冷峻地給你一點顔色看。一旦它衰微瞭,你將喪失聰慧的智力和充沛的體力,難以自強自立於世。 我希望有更多的姐妹們,當然也希望先生們,來讀讀關於身體的書。它是我們每個人都享有的這座宮殿的導遊圖。 ……
前言/序言
我做過心理醫生,最主要的工作是傾聽。傾聽這世界的煩惱,傾聽這人間的悲愴。聽一些不著邊際的牢騷,聽一些怨恨與復仇的計劃,聽天馬行空的幻覺,聽…… 這時,我很少說話,如果說,基本上都是輕聲慢語,隻有來訪者一個人聽到。 我在適當的時機,會說一些理解安慰的話,一些幫扶鼓勵的話,一些挑戰質詢的話,一些期待嚮往的話……所有這些話,就算是強烈對質的話,都不曾大說,因為它們不是指示,甚至也不是定論。它們隻是一個靈魂陪著另一個靈魂,在泥濘中跋涉時的竊竊私語。 我們靠得如此之近,有時甚至比情侶還近。在這種近距離的接觸中,我看到他或她的胸膛中尚未熄滅的理想火苗,在灰燼中跳躍;我聽到他或她心靈中掩埋的美善種子,在旱澇中蓄勢待發的掙紮……這些神聖時刻,如果不是靜靜傾聽,如果不是附耳細說,就會如絲帛般在耀眼而喧囂的世界縫隙中飄過,無從追索。人類的韌性和無限的潛能,通常都是在冷靜的狀態下持久迸發。 在這寂靜的夜晚,我獨自嚮虛空中輕言。人們在清冷中相識。人生苦短,人世苦寒。沒有人承諾一定會給你溫煦,就算有人真的曾經這樣說過,無論是父母還是伴侶,你可以微笑著聽,但不必真的信。就算他們有這個心,他們也沒有這個力,因為世界不在他們的掌控中。唯有自己周而復始澎湃不息的血液,纔能攜帶不竭的熱量,在烘熱瞭自身之後,嚮這個世界散發齣微薄的暖意。
《靜聽心事,照見自我》 我們每個人,都在人生的旅途中,或多或少地麵對著一些睏惑、迷茫、失落,或是難以言說的隱痛。或許是突如其來的變故,打破瞭生活的平靜;或許是日積月纍的壓力,壓得人喘不過氣;亦或是內心深處,總有那麼一個聲音,在低語,在叩問,卻遲遲得不到迴應。這些,構成瞭我們內心世界的波濤洶湧,也塑造瞭我們獨特的人生軌跡。 《靜聽心事,照見自我》這本書,便是為你而設的一方心靈的港灣。它不提供包羅萬象的“標準答案”,也不試圖用一套理論將所有人的心靈框定。相反,它更像是一位耐心而富有智慧的朋友,俯下身來,靜靜地聆聽你那些未曾言說的故事,並引導你用全新的視角去審視那些熟悉的場景,去理解那些難以捉摸的情緒。 書中的每一章,都如同一次深入的對話,邀請你進入自我探索的旅程。我們從最基礎的“認識你的心”開始,探討情緒的起源與流動。喜悅、悲傷、憤怒、恐懼……這些最基本的情感,並非我們想控製就能完全馴服的。它們如同天氣一般,時而晴朗,時而陰霾。理解它們如何産生,如何在身體和思想中留下痕跡,是邁嚮自我認知的第一步。書中會通過一些貼近生活的案例,來展現不同情緒狀態下,人們的思維模式和行為錶現,讓你在故事中找到共鳴,並在共鳴中瞥見自己的影子。 接著,我們會一起剖析“思維的陷阱”。我們的思維,有時就像一張細密的網,將我們睏在固有的模式裏。那些自動化的負麵想法,那些非黑即白的極端判斷,那些災難化的預設,都可能在我們不知不覺中,悄悄地侵蝕我們的幸福感。這本書不會給你灌輸“積極思考”的口號,而是會引導你去識彆這些思維陷阱的蛛絲馬跡,瞭解它們形成的心理機製,並提供一些溫和而有效的方法,幫助你打破這些束縛,讓思維變得更加靈活和富有彈性。你會發現,很多時候,改變看問題的角度,就能看見截然不同的風景。 “人際關係的密碼”也是書中濃墨重彩的一筆。我們生活在關係之中,傢庭、友情、愛情、職場……每一種關係,都承載著我們獨特的需求、期望和挑戰。理解自己在關係中的模式,識彆那些讓你感到受傷或不適的互動方式,學習如何更健康有效地溝通,是獲得內心平靜的重要途徑。本書不會簡單地教你“如何討好彆人”,而是會深入探討“界限”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尊重自己和尊重他人的前提下,建立更真誠、更穩固的情感連接。通過對依戀模式、溝通風格的解讀,你將更能理解自己和他人的行為,並在關係中找到更自在的姿態。 “童年的迴響”是不可忽視的一章。我們每個人,都帶著過去的經曆,走嚮現在。童年時期的經曆,特彆是那些未被完全處理的情感和創傷,可能會以各種意想不到的方式,影響著我們成年後的生活。本書會以一種極其溫柔和尊重的筆觸,引導你去迴顧那些可能被遺忘的片段,去理解它們如何塑造瞭現在的你。這不是為瞭讓你沉湎於過去,而是為瞭讓你看見,那些曾經的經曆,雖然深刻,但並不定義你的全部。通過接納和理解,你可以將過去的陰影轉化為成長的力量。 “情緒的齣口與能量的流轉”則聚焦於如何更積極地應對生活中的挑戰。我們無法避免睏難,但我們可以學習如何更智慧地與之共處。書中會探討壓力管理、應對挫摺的心理韌性,以及如何從負麵情緒中汲取能量,轉化為成長的動力。這裏沒有“快速治愈”的承諾,而是提供一套體係化的方法,讓你學會傾聽身體的信號,學會通過運動、冥想、創造性錶達等多種方式,來疏導負麵情緒,保持身心的平衡。你會發現,每一次的挑戰,都可以成為一次深刻的自我淬煉。 “自我價值的錨定”是貫穿全書的核心。在現代社會,我們常常被外界的評價所裹挾,將自我價值建立在成就、認可、外貌等外部因素之上,這使得我們的內心極度不穩定。本書將引導你嚮內探尋,去發現那些不依賴於外部條件,而是源自內在的,那份堅定而真實的自我價值感。你會學習到如何辨彆“社會標準”與“內心需求”,如何培養自尊自愛,如何接受不完美的自己。當你不再過度依賴他人的目光來證明自己時,你的內心將獲得前所未有的自由和力量。 最後,《靜聽心事,照見自我》旨在成為你長久的心靈伴侶。它不是一本讀完就束之高閣的書,而是你隨時可以翻閱、可以從中汲取力量的書。書中的每一段文字,都經過深思熟慮,力求以一種貼近生活、充滿人文關懷的方式,與你進行真誠的對話。它鼓勵你去提問,去思考,去實踐。在閱讀的過程中,你可能會驚奇地發現,那些睏擾你許久的問題,在書中的某個角落,得到瞭意想不到的啓發。而更重要的是,你將在這個過程中,逐漸學會如何成為自己最好的傾聽者,如何用更溫柔、更堅定的目光,去照見那個獨一無二的你。 這是一場關於“看見”的旅程。看見那些隱藏在情緒背後的需求,看見那些塑造著你行為的思維模式,看見那些影響著你關係的互動方式,看見那些關於你的童年故事,看見那些你所承受的壓力,看見那個最真實、最完整的自我。 《靜聽心事,照見自我》,願它能成為你探索內心世界,找迴平靜與力量的同行者。翻開它,讓我們一同,靜靜地聆聽,然後,照見那個更美好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