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法则:21世纪地球宣言 [Whole Earth Discipline: An Ecopragmatist Manifesto]

地球的法则:21世纪地球宣言 [Whole Earth Discipline: An Ecopragmatist Manifesto]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斯图尔特·布兰德  著,叶富华,耿新莉 译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 中信出版集团
ISBN:9787508660882
版次:2
商品编码:11947252
品牌:中信出版
包装:精装
外文名称:Whole Earth Discipline: An Ecopragmatist Manifesto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6-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40
正文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科学先知、生态学家、未来学家斯图尔特·布兰德十年反思力作

  苹果创始人史蒂文·乔布斯、《失控》作者凯文·凯利、Ted创始人克里斯·安德森、杰夫·贝佐斯等一代硅谷领袖的精神偶像,风靡一时的“纸上google”《全球概览》创办人、“Stay foolish, Stay hungry”提出者,科学先知、生态学家和未来学家斯图尔特·布兰德,独树一帜,颠覆常识,为21世纪地球环保积极发声,为人类未来提供解决方案。

  ★极具争议的重大公共话题,用数据说话

  重新反思全球变暖、空气污染、转基因生物技术、城市化、核电工程等多个民生问题,不是号召,也不是概论,而是实实在在的数据展示,逻辑分析,告诉你N多个世界真相。

  ★极具超前性与颠覆性的观点,以科学佐证

  城市化、核电工程、转基因作物都是一种绿色选择,合理而正确,是未来地球发展的必然趋势!

  ★大胆而又富于创见的政策建议,势在必行

  斯图尔特·布兰德不仅向我们展示地球困境的来源,更重要的是,提出一系列建议以及一些基于设计的创建更可持续的社会的解决方案,真正做到可持续发展。


内容简介

  “当我年轻时,有一本很棒的刊物叫《全球概览》,它被我们那一代人奉为至上宝典。它的创办人叫斯图尔特·布兰德,凭一己才华塑就了刊物。它就像纸上的Google,却又比Google早了35年。”

  这本被乔布斯盛赞的刊物《全球概览》曾在1970年代名满美国,总销量达2500万份,并赢得了国家图书奖。它的创办人斯图尔特·布兰德,还是“Stay foolish, stay hungry”的提出者,还创办了“全球电子目录”,好比Facebook;创办了WELL,相当于Twitter;积极宣扬黑客精神,呼吁信息免费和移民太空……他的种种壮举深刻影响了苹果创始人乔布斯、杰夫·贝佐斯、Wiki创始人吉姆·威尔斯、Ted创始人克里斯·安德森、《失控》作者凯文·凯利等一代先锋人物,为后来的硅谷和整个美国科技界注入了原始的反叛精神。

  如今,他又致力于气候变化、全球城市化和生命科技三个领域,《地球的法则:21世纪地球宣言》一书应运而生,浓缩了这位科学先知、环保运动先驱、不断颠覆常理的人一生的思想精华。布兰德在书中探讨了关于城市、能源、生物技术这三个重大的民生话题,提出我们必须转变一些长期固守的观念,去接受一些先前不信任的工具;只有对传统的绿色悲悯心态来一次彻底的反思,才能避免让我们的地球资源遭到灾难性的毁灭。斯图尔特·布兰德为我们展示了地球困境的来源,并且提出了一系列大胆而且富于创见的政策建议,为人类未来提供发展方案,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作者简介

  斯图尔特·布兰德(Stewart Brand,1938— ),斯坦福大学生态学毕业,电子前线基金会(EFF)荣誉董事,“全球商业网络”(GBN)、“生态信任”组织(拯救保护阿拉斯加至洛杉矶雨林的组织)和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顾问。《全球概览》(Whole Earth Catalog)创始人,“全球电子目录”(The WELL)系统和“全球商业网络”的创办人之一。

  斯图尔特·布兰德被誉为“科学先知”,是史蒂文·乔布斯、《失控》作者凯文·凯利、Ted创始人克里斯·安德森、杰弗里·贝索斯、科学家艾伦·凯等一代人的精神偶像。他终身都是生态学家、未来学家。在他眼中,所有事情都是可以解决的设计问题。“Stay foolish, Stay hungry”这句话由他说出,他的观念整整影响了一代人。


目录

第一章 规模、范围、代价、速度

第二章 城市星球

第三章 都市新希望

第四章 核电新篇章

第五章 绿色基因

第六章 基因梦想

第七章 浪漫主义者、科学家、工程师

第八章 一切皆为园艺

第九章 星球治理的技艺

致 谢

后 记

推荐书目


精彩书摘

  ·

  气候变化、城市化、生物科技,这三件正在蓬勃发展中的事,将逐渐成为21世纪的重要议题。我们今天如何理解这些议题将决定它们未来的走向。我们可以看到关于这三件事有许多幻觉,但另一方面,它们的真相是可知的。

  当我们谈论气候变化这个问题的时候,每个人都是环保主义者。这不仅仅对于那些一直认为自己与环保不相关的人士是很痛苦的一件事,对于那些一直以来都高唱环保论调的人士更是难以接受。活动家比尔·麦吉本最近说:“环保运动现已演变成气候变化的运动了。”这就意味着今日的环保人士不再仅仅是去保卫自然生态系统使之不被侵害,他们也要开始去捍卫人类文明本身。对于每个人来说,这都是一个很大的冲击。

  而一旦我们的角色开始转变,我们所固守的意识形态也要开始转变。但是,意识形态是很难改变的。那我们可以灵活地换个角度去想,我们可以采取实用主义的做法—“去思考我们行为的后果,而不是拘泥于理论或规则本身”。这是一种更为深刻的转变,它不是从一种意识形态转换为另一种意识形态,而是要彻底抛弃意识形态。

  我们现在还不知道我们需要进行多大程度上的反思,才能真正理解目前的既有变化以及该如何应对这些变化。这一次的变化是全球性的,时间上会影响到几个世纪,受影响的是人类文明本身,而所有这些都是伴随着不断加速的人类技术,以及不断剧变中的气候而发生的。我们讲“拯救地球”是言过其实了,因为地球本身不会遭到损害,不管发生多大的灾难;生命圈也不会遭到损害。处在危机中的是人类本身。但既然我们是自己把自己扔到这个烂摊子里,我们自己也该设法去补救。

  ·

  在夏威夷,人人都爱转基因木瓜

  故事是这样的:20 世纪60 年代,夏威夷的瓦胡岛暴发木瓜环斑病毒,几近把岛上的木瓜产业摧毁了,农民们只能转到夏威夷大岛的普纳地区继续种植木瓜,这个地区还没有受到病毒的侵袭。但在1992年,木瓜年产量高达5300 万磅,却在普纳地区也发现了环斑病毒。巧合的是,同年有田间试验发现,一个被导入了病毒基因的转基因系木瓜对这种病具有抗性,就像是被接种了疫苗一般。一场对抗病毒的竞赛开始了。眼看着自家的木瓜树正在被病毒摧毁,农民们也行动起来,联合州政府的官员以及转基因木瓜的开发者—夏威夷病毒学家丹尼斯·贡萨尔维斯(Dennis Gonsalves),共同推动抗病系木瓜通过审批。这种转基因木瓜在1996 年得到美国农业部批准,1997年也得到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要留意的是,常规方法育种的植物审批并不需要经过如此烦琐的程序)。1998年,新的木瓜种子被免费派发给农户。直到2001年,之前生产木瓜的所有地区也都重新种植木瓜了。“日出”和“彩虹”这两种转基因木瓜品种非常美味,很受欢迎,消费者遍布美国、加拿大,甚至日本。很有可能你也曾吃到过,因为现在夏威夷90% 的木瓜都是转基因品种。

  故事的后续部分:美食进口商希望把夏威夷的转基因木瓜带入欧洲,但不被允许。夏威夷一些聪明的农夫就在转基因木瓜地中间种植非转基因的有机木瓜,这样既有机又防病毒。

  在泰国,绿色和平组织的激进分子不顾贫苦农民的利益,游说政府禁止转基因木瓜的田间试验,但中国的转基因木瓜技术正积极发展着,许多人预计一旦中国接受了转基因木瓜,全亚洲也会随之接受。(中国在2008 年启动了一个耗资35 亿美元的项目,旨在加速“转基

  因绿色革命”的进程以及推动“从高投入的粗放农业向高科技集约农业发展”。)

  夏威夷木瓜的故事是个很好的例证,说明引入转基因作物是会给发展中国家带来好处的。木瓜被认为是一种次要作物(虽然木瓜对于夏威夷人和热带地区的贫农来说远不是次要作物),所以跨国公司以及跨国的环保机构都没有插手到这件事情当中。转基因木瓜得以被解除管制,主要是靠农民自身推动的,也正因如此,整个过程透明、快速、成本低。其中,一些公共机构也给予了重要的帮助:夏威夷大学和康奈尔大学合作的农业项目已进行了推动,美国农业部也提供了6万美元的支持。转基因木瓜一经销售,就得到夏威夷本土消费者的喜爱,口碑也传到了海外的出口市场。这是个如此成功的故事,没有任何阴暗面,但接下来的故事却没有这么理想。

  ·

  历史上最大的饮食实验从1996年开始。生活在北美的所有人大胆地食用大量的转基因作物。(现在,美国70%加工过的食物含有转基因的成分,它们大多数是玉米、油菜籽,以及大豆;差不多半数的玉米田种的是转基因玉米,我们吃的蛋糕、薯片和玉米饼都是转基因的;我们所吃的半数的糖也是来自转基因的甘蔗。)与此同时,生活在欧洲的所有人—他们相当于控制组—选择不食用含转基因的农产品,他们甚至还禁止所有转基因食品的进口,并且为此付出了相当大的经济代价。这一实验规模相当庞大,而且结果也出来了,但人们没有发现实验组与控制组有什么差别。

  彼得·雷文总结实验结果说:“根本就没有任何科学证据表明我们有必要去担心转基因作物的安全问题。有千百万的人吃过转基因的食物了,还没有人因此生病。差不多所有的啤酒和奶酪都是用转基因的微生物发酵出来的,但没有人对此有任何抱怨。”

  (彼得·雷文是谁呢?他是密苏里植物园的主管,过去40 年一直从事这项工作。他被认为是“世界领先的园艺家、环保教育和生物多样性专家之一”。他几乎获得过所有的环境类奖项和国家科学奖,《时代》杂志称他是“地球英雄”。)

  雷文显然还有其他支持者。联合国粮农组织发表于2004年的一篇报告指出:

  转基因食物的安全性问题已经经由国际科学理事会(ICSU)审定,其审核的依据是来自全球各地的50 位权威独立科学研究报告。目前市场上可购得的转基因作物—以及由此做出来的食物—被确认是安全而且可食用的,实验方法也被认为是正确的。

  全球范围内有数百万人食用了由转基因作物(主要是小麦、大豆和油菜籽)制造的食物,截至目前,尚未观察到有不良反应……

  在传统食物里会出现过敏因子或毒性因子,人们吃了这些食物可能会产生不良反应。由此有人担心转基因的作物会带来浓度更高的这些因子。但对于目前市场上的转基因食品的深度测试皆没有得出支持这些担心的证据。

  结论是:“截至目前,尚未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发现有人因为食用转基因食物而导致中毒或营养不良的反应。”

  这是2007年发表于英国《展望》杂志的一篇文章《真正的转基因作物丑闻》(The Real GM Food Scandal)中的综述:

  事实是,目前没有任何证据说明转基因作物对人体有危害。世界上每一个科学研究机构—有来自印度、中国、墨西哥、巴西、法国、美国以及英国皇家科学院的目前行内领先专家,分别发表了关于此议题的四篇报告—都证实了这一点。独立研究的结果指出,转基因作物相比传统的作物不会对人体带来更大的危害,而传统作物还不需要经历如此严格的测试。2001 年,由欧洲委员会拨款支持—而非行业拨款—的81 份科学研究表明,没有发现证据表明转基因产品对人体或环境带来危害。他们为此做了15 年的研究才得出这一结论。

  ·

  别提什么火星改造计划了。我们已经是生活在一个被人类改造过的地球上了,过去一万年里,我们人类一直都在做这件事情,并且做得非常好,甚至我们还幸运地躲过了一个冰河时期。不幸的是,我们现在已经向大气中排放了过多的二氧化碳,以至于我们会因此走向炼

  狱。幸运的是,我们排放到大气当中的其他污染气体,特别是悬浮颗粒,可以遮住太阳光,形成“地球变暗”的效应。可是,我们将人类命运寄托于这一系列的霉运上还要持续多久?

  人类对地球的改造截至目前都还是非主动的。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到底在发生什么事情了,这本身既是诅咒又是幸运。但我们已经不能把非主动的行为继续当作一个可选项了。“自然”是不可依靠的,因为它在很久以前就已经被迫妥协了,盖娅也不是什么救世主,因为盖娅喜欢冰河时期,但她对炎热不感兴趣。我们就只剩下一个选择了,那就是从人类自身的愿望出发,通过下意识的设计,以及工程学的参与。要么是人类改造气候,要么就是气候改造人类。

  我们会需要很多工具来完成这个任务,这本书将讲述其中的四个工具,它们都曾是不被环保人士信任的工具,但现在人们需要接受这些工具;另外还有一个我们已经在使用,但还需要扩大其使用规模的工具。不被信任的四个工具是:城市化、核电、生物技术以及地球工程,而我们已经在使用的工具就是天然系统恢复,也许我们该称之为超大规模园艺作业—其目标是恢复盖娅的健康,从本地的土壤到全球的大气。

  还有一个气候系统里需要引起我们关注的正反馈是那些自催化自加速的技术,我们可以部署这些技术来应对工业化所产生的不断增多的问题,以及应对气候变化所产生的正反馈。对于未来加速发展的技术,我们要做的是逆转过去由于技术加速发展而带来的后果。(假如我们阻止今天的科技发展的话,将会导致地球逐渐变成一个如洛夫洛克所说的那样不可居住的星球。)目标是使得气候与人类二者交互的系统可以逐渐走向一个健康的、稳定的负反馈状态。不是所有的技术都会带来自动化方面的改变。不是所有的新发现都会使得技术发展更快。汽车科技和风力发电技术可以为我们生产出更好的汽车以及风力发电机,但这并不会给我们带来更好的工程工具。现在可以不断地实现指数增长的技术包括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通信和人工智能技术)、生物科技,以及纳米科技(它与生物科技的边界正越来越靠近)。更重要的是,这些技术会彼此激发,有时会产生超指数性的增长。

  40年前,我创办了《全球概览》,创刊词上写着:“我们就是上帝,我们也许能做好这个角色。”那真是个纯真年代。现在是一个新的环境,我们需要的新口号是:“我们就是上帝,我们必须做好这个角色。”《全球概览》鼓励个人发挥其力量,而《地球的法则》关注更多的则是我们如何发挥集体的力量。

  气候变暖的挑战如此巨大,我们单纯依靠非政府组织或企业,不管做得多么环保,都不能解决问题。新的环境要求政府设立相应的规则并且强制执行。特别是四大能源消耗巨头—欧盟、美国、中国和印度—都必须在这个问题上做得更加坚决。假如这四大巨头做出正确的举止,那我们还有点儿希望。目前走在前头的是欧盟。

  人类文明导致了气候变暖,而现在人类又不愿意主动地去改变气候。当我们的改造完成之后(假设是成功的话),地球气候将会保持不变,但人类文明的面目将发生改变。我们为了稳定气候而做出的努力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人类本身,其影响将大于任何其他事情的影响。假如我们最终没有办法将气候稳定下来,人类文明将会走向消亡,或者是变成现在我们无法辨认的模样。

  ·

  接下来的30年,全球将在人口结构方面发生巨大的分裂:在北半球,你看到的都是老城市以及老人;而在南半球,则会看到新城市和年轻人。在北半球将会出现缓慢的经济增长,然后是经济停滞乃至衰退;而在南半球则可以看到经济发展的新机遇。2009 年以前,所有人都对中国年均10% 的经济增长表示惊叹,但是印度同期有8% 的经济增长,而不再是单纯出售香蕉的非洲则有7% 的年均经济增长,增长的龙头是南非。2007 年,美国经济增长了2.2%,法国经济增长了1.8%,日本经济增长了1.9%。我们可以静观哪个国家在经历了2009年的金融危机之后会最先而且最快地恢复过来。

  南半球正在进入人口红利期。新出生的数百万年轻人就生活在城市,他们的父母选择在城市里生下他们,就是为了要在养更少孩子的同时获得更多的机会,他们基本上都是在工作的年龄,没有太多小孩或者老人需要照顾。本·瓦滕伯格(Ben Wattenberg)在他2004 年写的一本书《更少》中写道,那些生育率偏低或者生育率在下降的贫穷国家,正在比发达国家更快地变得富裕起来。2006 年的一份联合国报告说:“我们生活在一个年轻的世界。全球接近一半的人口小于24岁……有85%的15到24周岁的已达到工作年龄的年轻人,生活在发展中国家。”

  北半球正在减速,而南半球正在加速。创新源于年轻人,正如科技分析家克莱·舍基所指出的:“年轻人(在创新方面)更有优势,是因为他们不需花时间来忘掉那些已经失去意义的东西。”不过,年轻人同时也是暴力和犯罪的主要施行者和受害者,并且,军队、民兵部队以及游击队的成员大多也是年轻人。

  人口结构变化与气候变化之间将发生怎样的冲突呢?如果人口数量不断下降的话,就可以把它看作适应气候变化的一个做法。随着地球可承载能力下降,人口数量下降速度会变得更快,甚至我们可以预估到一点:我们不是相互残杀,我们只是生得更少一些,我们选择更低的出生率而不是更高的死亡率。

  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北半球的人怎么看待南半球,以及南半球的人怎么看待他们自身。发展中国家的居民是最容易受到气候变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的,包括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的出现,特别是干旱。很多生活在北半球的人会有一种无视气候变暖趋势的心理,他们认为这样的事件与他们不相干,但实际上他们应当把这些事件看作他们未来即将面临的类似事件的先兆。同样,生活在南半球的一些人会选择扮演受害者的角色,他们把矛头都指向浪费、贪婪、殖民主义以及过度排放二氧化碳的北半球居民。

  更值得期待的一种结果是,走向城市化的南半球的年轻人发明出他们自己应对气候变化的方法,并且最好是和北半球的人合作。有很多种应对气候变暖的办法可能是在南半球产生,而且最后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获得推广。

  ……


前言/序言

  后 记

  书的后记往往只是给一本书带来一些模糊的色彩,我在这里宣布,我于2009年4月写成的终稿其实是还没有写完的。

  你在这个网站(www.sbnotes.com)上所看到的只是我研究的一部分内容。这里的文字活在其来源那里并且还对其他产生影响。这本书不会有脚注,但你在这里可以看到许多关于材料来源的链接,包括一些在书写好之后才出现的材料。你可以顺着这些链接找到原始文

  献。你可以自己按照我的思路做同样的研究,也许还会得出不一样的结论。我还会继续添加这些注释,以及照片、图表和视频,还有那些通常只会在书的附录那里出现的东西。只要还有流量,我就会维护这一网站。也许所有非虚构性的书都应该有类似这样的网络版让读者方

  便地找到他们的原始材料。

  在后记里该包含些什么呢?我确实在书里提到过,假如确有必要的话,我有可能会改变自己的想法,现在我已经可以向大家讲述几个改变了。当然,自从我的书2009 年出版以来,历史已经在往前迈进了,两年间出现了一些新的著作,它们对其中一些话题的阐述比我写得好,我还真希望当初我写书的时候可以读到这些书。

  让我们向书中所写的那样从气候开始吧。2009年12月,在哥本哈根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遭遇了一系列电邮入侵,受到入侵的是英国东英吉利亚大学的一些气候学家的电子邮箱。否认气候变化的声音再一次占据了公众舆论并且阻止了人们采取行动去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对此我给《纽约时报》写了一篇评论文章,题为“故事的四面性”,我提出,我们要区分清楚人们对气候变化的四种观点,有的人是受到意识形态的影响,有的则是基于事实证据做出判断。“否定论者”以及“怀疑论者”他们对于气候变化都有怀疑,但只有那些基于科学而做出判断的“怀疑论者”会根据事实之变化而改变他们的观点。同样,受到意识形态驱动的“末世论者”与基于科学思辨的“警告者”,他们都对气候变化感到惊慌,但是只有“警告者”会对呈现相反观点的证据进行回应。

  詹姆斯·洛夫洛克这样一位警告者,也软化了他关于气候变化速度的警告。他被一位“理性的怀疑论者”加思·帕尔特里奇所写的《气候舞者》说服了,该书写到,气候学家已经变得过度政治化了,而发表在《科学》杂志上,一篇由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主任凯文·特伦伯斯写的论文则让洛夫洛克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太阳能发电已经开始兴起,但是大多数还是在一些不为人知的地方。海平面上升显示地球的确是像我们所预期的那样在上升,但是地面温度并没有像我们所预期那样上升。”有某些我们还不知道个中机理的事件在减慢地球变暖的速度。

  在本书第一章里,我着重指出,有很多我们不知道的因素会触发“突然间”的气候变化,包括正反馈以及让地球到达一个转折点。这里让我再补充几个可以使得气候变暖加速或者减慢的一些因素吧。特伦伯斯(以及洛夫洛克)都对全球能源预算表里的“消失的能源”表

  示很疑惑。另外就是每年都会有大量不同程度的碳沉降下来。那些“消失的碳”也许是被植物或者是海洋或泥土里的微生物吸收了。我们现在还不清楚,因此我们也不知道该如何促进这一进程,气候学家詹姆斯·詹曾感叹说,我们缺乏关于

用户评价

评分

还行

评分

书中有些观点还是蛮新颖的

评分

不错,质量很好,发货速度很快

评分

书不错 封面和纸张以及印刷都很好 内容新奇 值得好好品味研究

评分

不错,质量很好,发货速度很快

评分

大小还行,本书挺好的。。

评分

写作手法像人类学专著 好看! 但数据来源跟专业术语分析有点弱 不知道是不是翻译出差

评分

书不错 封面和纸张以及印刷都很好 内容新奇 值得好好品味研究

评分

这本书非常和我胃口,满满来看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