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亚历山大·克鲁格×格哈德·里希特——作为电影导演,克鲁格是“新德国电影运动”的重要成员,曾先后获得威尼斯电影节银狮奖和金狮奖,作为作家,克鲁格获得过德国几乎所有重要的文学奖项,包括德国文学*高奖毕希纳奖,作为电视制作人,他获得了德国*重要的电视奖项之一的格里梅奖;里希特则是美术史上的传奇人物,被称为当今尚健在的倍受敬重的艺术家,他的作品数次创下在世画家作品的*高拍卖纪录。本书可视为两位大师联手创作的一件难得的艺术作品,探讨时间与历史、图像与故事的深层联系。
★ 陈丹青、梁文道、汪晖、赵汀阳、朱朱一致推荐
★ 文学和摄影交织的静默手帖——64张照片,88个故事,来自世界拔尖的文学家和艺术家,无人知晓的静默时刻,终于如此隆重地被记录、展示和阐发。
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导演、德语文学*高奖毕希纳奖获得者亚历山大·克鲁格 × 尚健在的*昂贵的艺术家、美术史传奇格哈德·里希特
关键词:独处、等待、人性、遗忘、死亡之吻、偶然之觉
陈丹青、梁文道、汪晖、赵汀阳、朱朱 推荐阅读
如同毫无诗意之处开出的花朵,每个人都曾经历生命中一闪而过的静默时刻,本书收录的,即是德国艺术家里希特和文学家、导演克鲁格对于这些时刻的记录和讲述,64张照片,88个故事,看似偶然,却又仿佛预示某种命运,微不足道的瞬间,有时重大到让人难以释怀。
亚历山大·克鲁格(Alexander Kluge),生于1932年2月14日,德国导演、作家。1962年,在德国“奥伯豪森国际短片电影节”上,他和25位青年德国导演,联名发表了著名的《奥伯豪森宣言》,揭开了“新德国电影运动”的序幕;1966年,他的故事片长片处女作《昨日女孩》在威尼斯电影节为德国电影抱回了21年不遇的银狮奖;1968年,他的《马戏院帐篷顶上的艺人》又获得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在文学界,克鲁格被认为是德国二十世纪晚期特别重要的小说家。 获得过德国几乎所有重要文学奖项,包括德国文学*高奖毕希纳奖。克鲁格也是一位电视制作人,2010年,他获得了德国*重要的电视奖项之一的格里梅奖。
格哈德·里希特(Gerhard Richter),生于1932年2月9日,德国艺术家。里希特被称为当今尚健在的倍受敬重的艺术家,他在过去的40年内跳跃式地变换着绘画风格和题材,创作抽象绘画、基于照片的写实作品和具有极少主义倾向的绘画与雕塑作品。2012年,里希特的画作创下了在世画家作品的*高拍卖纪录,2013年和2015年,其作品又两次打破这一纪录。
* * *
他还很年轻,就已经是挖土机驾驶员了。跨年之夜,他打算把挖土机停在建筑工地的小山丘上,然后站在高耸的驾驶舱里,向住在附近的心上人发出求婚信号。三位拟定担任证婚人的朋友已按安排提前来到。
霍尔格·费林一向行事谨慎,做足准备。以防万一,他打算在计划实施的前一天演练燃放烟花的整个过程。一名急救医生和一辆救护车在旁待命(这在除夕夜是几乎不可能的);紧急情况下,医生和救护车可以迅速到达挖土机所在的小山(这在除夕夜也是不可能的,因为工地前停放的车辆会挡住通道)。如此安排之下,一旦发生危险,霍尔格就能获救。他准备了三个炸药包,两个放在挖土机顶部的驾驶室里,他的脚边。他每天就坐在这里驾驶这台巨型机器。爆竹由铝罐自制而成,内部由他亲手填充了取自工地炸药库的燃料:甜瓜大小的炸药包。他一手拿着炸药包,一手驾驶挖土机。突然,炸药包爆炸了。气压波摧毁了他的肺。一里之外的一个农民目睹了这一幕,以为高耸的驾驶室着火了。他给消防队打了电话。年轻的炸药业余爱好者死在了去医院的路上。第二天,他的心上人和朋友一直等待着挖土机从高空发出事先说好的信号。挖土机沉默不语。这群忠诚的人们四处寻找他们朋友的下落,最终在一个派出所听说了这场事故。
* * *
以生命为代价成就艺术。他是名歌手,呕心沥血,最终被戏剧抛弃。他忘了发声应有所节制,以致屡次破音,只好用技巧加以掩饰。他的声音“嘶哑而粗糙,但具有坚固的、在高音处类似金属的内核”;他演唱歌剧《弄臣》中的《啊,诅咒》选段时,仿佛锥心恸哭,无人能及,一位评论家在《纽约时报》写道。《华盛顿邮报》的评论家证实他演唱时极具自信,但“格调不高”。这话给了男歌手致命一击。
伦纳德·沃伦,1911年生于纽约,本名伦纳德·沃伦诺夫,曾取代传奇人物劳伦斯·蒂贝特1出演了《西蒙·波卡涅拉》中的总督一角。在同时代的男中音艺术殿堂里,他凭此登上了顶峰。他任劳任怨,只为保住他无情占据的地位和“感觉敏锐”、“表达细腻”的评价,但有人却质疑他是否果真具备善感的特性。《华盛顿邮报》的评论家只承认他具有自然力。
1960年3月4日,纽约大都会歌剧院演出威尔第的《命运之力》2。伦纳德·沃伦扮演唐卡罗一角,即不幸的蕾奥诺拉(勒娜特·苔芭尔迪1扮演)的哥哥。唐卡罗和阿尔瓦罗发誓友情永存不变的二重唱之后,演唱者出现了片刻迟疑。伦纳德·沃伦似乎无法张嘴唱出唐卡罗的咏叹调。这位伟大的歌唱家轻声呻吟。他本该喊“或喜悦”,随后插入一段密接和应2,此时却突然呆如木鸡。蕾奥诺拉的小画像从他手中滑落,沃伦随之跌倒在地,“先是胸部着地,然后是脑袋”(《华盛顿邮报》)。这一幕太过真实,观众都惊恐万分。扮演阿尔瓦罗的歌手在侧幕喊“伦尼,伦尼 !”,工作人员跑上了舞台,看到鲜血从他磕破的鼻子里滴落。
(节选)
从文学技巧的角度来看,这本书无疑是成熟且富有创新的。它大量运用了对比和反讽的手法,常常在描绘极端的平静之后,突然抛出一个直击人心的尖锐洞察,这种张力把握得恰到好处,保证了阅读的愉悦感不会因为主题的沉重而下降。我注意到作者在句式上有着极强的音乐性,长短句的交替使用,如同乐曲中的休止符与高潮,极大地增强了文本的韵律感和感染力。尤其是那些关于“记忆的不可靠性”的论述,作者将其处理得既充满诗意又具备相当的思辨深度,挑战了我们对“真实”的固有认知。与其说这是一本关于“讯息”的书,不如说它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自身在面对生命无常时,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波动。对于喜欢那种既有哲学深度又不失文学美感的作品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绝对是近期不容错过的精品,它会让你在合上书页之后,久久无法从那种独特的氛围中抽离出来,反复回味。
评分这本新近读到的作品,名为《来自静默时刻的讯息》,着实给我带来了不少值得回味的体验。作者的笔触细腻而富有穿透力,仿佛能轻易捕捉到日常生活中那些稍纵即逝的微妙情绪。我尤其欣赏它在构建人物心理深度上的努力,那些主角们在面对困境时的挣扎、自我怀疑乃至最终的释然,都描绘得极其真实可感。与其说这是一部情节驱动的小说,不如说它更像是一场对人类精神疆域的温柔探索。阅读过程中,我多次停下来,凝视着窗外,反思自己过往的某些选择,书中那些看似平淡的场景,却蕴含着深刻的哲思。那种感觉就像是在一个喧嚣的集市中,突然被一股清凉的风拂过面颊,瞬间让人心神安定下来,重新审视周遭的一切。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掌握得也很有章法,张弛有度,不会让人感到拖沓,也不会因为过于紧凑而喘不过气来,完美地平衡了阅读的舒适感与思想的激荡感。它不是那种读完就扔在一边的流行读物,而是需要你时不时地翻阅几页,让那些沉淀下来的文字再次在心底泛起涟漪的佳作。
评分说实话,这本书的结构设计精巧得令人赞叹。它没有采用传统的时间线叙事,而是通过一系列互为映照的片段、日记、甚至是信笺形式的文字,构建起一个多维度的阅读体验。这种碎片化的处理方式,非但没有造成阅读上的障碍,反而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悬念和探索欲。每次翻过一个章节,我都忍不住要去回溯前面的内容,试图拼凑出作者精心埋设的线索。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个需要读者积极参与解码的艺术装置。我尤其喜欢它对“环境”的描摹,那些被细致刻画的室内陈设、光影变化,都成了烘托人物内心世界的绝佳注脚。比如有一段对雨后旧书页气味的描述,寥寥数语,却瞬间将我带入到一种怀旧而略带忧伤的氛围中,这种环境心理学的运用达到了极高的水准。它成功地迫使我慢下来,去关注那些我们通常会忽略的、存在于“间隙”中的美与意义。
评分我必须承认,初翻开这本书时,我对它的期望值其实是很平稳的,毕竟市面上的“心灵成长”类书籍汗牛充栋,很容易陷入陈词滥调的窠臼。然而,作者的功力很快就展现出来了。她避开了那些宏大叙事,转而聚焦于个体经验的微观层面,这使得整本书的“质感”非常高级。我读到某一个段落,描写主人公在等待一封重要邮件时的那种焦灼,那种时间仿佛被拉伸、被扭曲的感觉,简直是神来之笔。我仿佛又回到了自己人生中经历过的那些“悬而未决”的时刻,那种皮肤下的细微颤栗感,跃然纸上。更难得的是,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是极其克制的,它不试图用华丽的辞藻来堆砌情感,而是通过精准的意象和简洁有力的句子,将复杂的情绪熔铸其中,像一块未经打磨但已经散发着自然光泽的璞玉。对于那些习惯于快餐式阅读的读者来说,这可能需要一点耐心去适应,但一旦进入状态,你便会发现自己被一种沉静而强大的力量所包裹,那种感觉非常治愈,却又带着恰到好处的清醒。
评分我向来对那些试图“指导”读者如何生活的作品抱持警惕,但《来自静默时刻的讯息》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它从不居高临下地给出答案。它更像是一个真诚的朋友,在你面前坦陈自己的困惑与领悟,让你在对等的交流中自行汲取养分。书中对“时间感知”的探讨尤为精妙,作者似乎有一种天赋,能将我们对时间的流逝感捉摸得无比透彻——有时是漫长得令人窒息的等待,有时又是倏忽而逝的狂喜。阅读过程中,我常常感觉自己的时间感被这本书重塑了。它迫使我正视自己的“不完美”,那些被压抑的、不符合社会规范的冲动和想法,在书中的世界里得到了温柔的接纳与安放。这种深层次的共情体验,使得这本书的价值远远超越了一般的文学作品,它更像是一次深度的心理按摩,让人在松弛中获得重建的力量。
评分速度快
评分发货及时,包装规范,暂时没发现问题
评分不错 一直想买 6.18终于买了
评分好好好!!!!!!!!!!!!!!!!!!!!!
评分还没有慢慢品出味道,但是看了一点,直觉觉得一般
评分幫朋友200-100下的單
评分不错,书很好
评分不错 一直想买 6.18终于买了
评分喜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