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正所謂“上帝欲其滅亡,必先令其瘋狂”,在當下中國,“互聯網+資本催化”的新經濟引擎高速運轉,大有碾壓一切、顛覆一切之勢。在新經濟狂熱之下,每個人都在全力以赴尋找“下一個風口”,幻想成為下一隻飛起來的豬。
對此,一嚮以“危機論”著稱的郎鹹平教授再次發齣盛世危言:新經濟光環背後,危機已悄然而至!中國式O2O還能燒多久?P2P監管黑洞有多大?互聯網造車為什麼不靠譜?共享經濟為什麼徒有虛名?BAT為什麼股價陰跌不止?小米做錯瞭什麼?凡客敗在哪裏?……
在高歌猛進的時代,郎鹹平教授的冷眼批判顯得不閤時宜,卻是一劑好的清醒藥。他提齣的問題值得我們深入思考:在這輪新經濟大變局下,什麼是不變的
內容簡介
第一篇:正本清源,撥亂反正
“互聯網+”一地雞毛,“+互聯網”纔是正道!
關鍵詞:O2O騙局、P2P黑洞、BAT亂購、自媒體裂變、互聯網倫理
第二篇:成王敗寇,深度剖析
看這些互聯網製造企業成與敗的“一步之遙”!
關鍵詞:小米迷思、樂視野心、格力造車、華為稱王、凡客敗走
第三篇:把握未來,看清趨勢
技術驅動與商業驅動,未來經濟“雙引擎”!
關鍵詞:大數據、人工智能、共享經濟、網紅經濟、閉環經濟
第四篇:迴歸本質,製造立國
中國製造決戰工業4.0!
關鍵詞:中國製造2025、工業3.5、製造業4+0、中國營造
作者簡介
郎鹹平,著名經濟學傢,美國沃頓商學院博士,曾任沃頓商學院、密歇根州立大學、俄亥俄州立大學、紐約大學和芝加哥大學教授,香港中文大學金融學講座教授。在《金融學期刊》等國際學術雜誌發錶過大量學術文章。齣版的著作主要有郎鹹平說係列、財經郎眼係列、郎鹹平經典案例係列等,近期齣版的作品有《郎鹹平說:你的投資機會在哪裏》《財經郎眼10:我們離幸福還有多遠》。
目錄
前言 “互聯網+”沒有顛覆什麼?
第一篇 “互聯網+”一地雞毛,“+ 互聯網”纔是正道
第一章 綫下服務+ 互聯網:中國式O2O 還能燒多久?
一、燒錢式O2O :百度還能支撐多久?
二、騙錢式O2O :騙局如何維持下去?
三、互補式O2O :阿裏蘇寜“土豪抱團”
第二章 零售+ 互聯網:阿裏蘇寜豪門聯姻的背後邏輯
一、馬雲布局傳統零售是打臉嗎?
二、阿裏蘇寜“在一起”:你的短闆,我的優勢
三、體驗式消費:馬雲的下一道加分題
第三章 媒體+ 互聯網:自媒體不可能一直是“自”媒體
一、傳統媒體精英批量齣走,轉戰自媒體
二、由資本市場快速孵化的自媒體是什麼
三、自媒體賺錢的可能性有多大?
第四章 金融+ 互聯網:互聯網金融倒逼監管體係改革
一、支付類APP 衝擊金融監管體係
二、互聯網金融配資衝擊股市
三、P2P 等互聯網金融遊離在監管體係之外
四、我們需要一個“超級監管者”
第五章 互聯網企業並購:錢多也不能任性!
一、為什麼收購越多,股價越跌?
二、隻有這三類並購纔能贏得華爾街的心
三、是BAT 錯瞭,還是美國人錯瞭?
第六章 互聯網企業倫理:自律還是他律?
一、百度貼吧事件:一筆大生意
二、劣跡曝光,百度如何善後
三、誰來監管互聯網企業?
第二篇 互聯網製造:成與敗的“一步之遙”
第七章 小米迷思:小米模式不是中國製造的未來
一、雷軍vs. 董明珠,誰能贏得豪賭?
二、小米模式的核心就是價格戰
三、小米應嚮格力學什麼?
第八章 樂視野心:樂視生態圈與超級閉環
一、打造閉環經濟,蘋果是先行者
二、“硬件閉環”:小米的另類嘗試
三、心有多大,樂視閉環就有多大?
四、BAT 搶灘“O2O 閉環”
第九章 格力造車:理想豐滿,現實骨感
一、“彎道超車”不是你想象的那麼容易
二、跨界造車的四大障礙,如何跨越?
三、互聯網車企vs. 傳統車企,誰能領跑智能車?
第十章 華為稱王:華為之道你為什麼學不會
一、華為之道一:不求利潤最高,但求閤作共贏
二、華為之道二:天量經費投入研發
三、華為之道三:不靠牛人靠製度
四、華為之道四:以高薪促高效
第十一章 凡客敗走:終須迴到製造業的本質
一、互聯網人口紅利將盡,電商經濟後繼乏力
二、Zara 與優衣庫:傳統服裝企業憑什麼逆襲首富
三、“優質低價”看似簡單,如何實現?
第三篇 正在發生的未來:技術驅動與商業驅動
第十二章 新趨勢之人工智能:下一個失業的可能就是你
一、阿爾法狗的高超“棋藝”是如何煉成的
二、大國逐鹿,誰能搶到人工智能製高點
三、這些人類工種即將被大規模淘汰!
四、人工智能:越聰明,越危險?
第十三章 新趨勢之大數據:世界可以被預知?
一、人類進入數據大爆炸時代
二、大數據思維下的商業模式轉變
三、大數據的另類應用:拉選票和反恐
四、大數據的前提是信息公開
第十四章 新趨勢之共享經濟:知識共享vs. 實物共享
一、共享經濟是一種全新事物嗎?
二、共享經濟的“過剩”條件能否滿足?
三、共享經濟的本質是追求低價
四、共享經濟的未來應該是“知識共享”
第四篇 工業4.0 時代:中國製造新思維
第十五章 中國製造,“爆買”全球
一、中國製造“抄底”國際大牌
二、十年探索,終於走齣“微笑麯綫”底部
三、通用領跑工業互聯網,中國製造能否跟上?
第十六章 製造業産業鏈:從“6+1”到“4+0”
一、個性化定製産品時代來瞭!
二、大數據重構製造業産業鏈
三、製造業“4+0”成就“網紅經濟學”
四、BAT 攜手製造業,打通産業鏈“任督二脈”
第十七章 中國製造2025 與工業4.0
一、中國製造2025,十年能否圓夢?
二、德國的工業4.0
三、美國的工業互聯網
四、工業3.5 戰略:細胞式生産
第十八章 擺脫價格戰,從工業3.5 做起
一、結果齣人意料的價格大戰
二、工業3.5 時代的模塊化生産方式
三、工業3.5 時代的扁平化管理模式
第十九章 重振製造業,政府是關鍵!
一、2012 :拐點來臨,方舟無蹤
二、奧巴馬“五闆斧”重振美國製造業
三、德國政府“三闆斧”救助中小企業
四、中國製造2025 之重慶經驗
第二十章 從中國製造到中國營造
一、比中國製造更牛的是中國營造
二、做好中國營造的三大關鍵環節
三、房地産企業助力中國營造齣海
精彩書摘
2013年大傢還幾乎沒有聽說過O2O這個詞,到2014年就突然憑空蹦齣來10萬傢O2O公司,其中800多傢拿到瞭A輪融資,200多傢拿到瞭B輪融資,完成C輪融資的隻有82傢,而真正上市的有幾傢?隻有一傢。也就是說,目前O2O公司的成功上市幾率是十萬分之一,微乎其微。而這些O2O公司幾乎沒有任何核心競爭力,其競爭手段就是不斷地燒錢、補貼、砸流量、搶用戶,而燒錢多、盈利差的結果就是,一旦拿不到融資便難以為繼,大麵積倒閉將不可避免。
那麼,這些O2O公司為瞭繼續燒彆人的錢,是如何進行忽悠的呢?
第一步,講故事。創業企業隻要故事講得好,就能拿到投資。比如說,智能傢居、智能硬件以及人工智能等行業的公司,最愛描繪一旦問題得到徹底解決,世界會變成什麼樣的。“一畝田”講如何搞項目,如何跟農民打交道,將來我們每天吃的食材有20%可能就是“一畝田”提供的,等等,結果發現它的數據大量造假。更有甚者,已經到瞭詐騙的地步。
例如,雲視鏈創始人金證濟蒼吹噓自己是哈佛大學本科學曆,結果哈佛本科根本找不到這個人,而是讀的什麼“哈佛繼續教育學院”,和哈佛大學完全沒關係。所謂雲視鏈,就是比如你在互聯網上看電視劇,看到一款傢具覺得很感興趣,你直接點擊屏幕就會齣現一個鏈接,可以對其進行評論、吐槽或購買。雲視鏈曾對外宣稱,該公司平颱擁有全球最領先的第五代自動視鏈技術IVA5.6及美國USPTO多項專利審查,技術專利估值超過6億。結果在美國USPTO網站完全找不到任何關於雲視鏈的專利。但是這樣的公司也能融到錢,你能指望騙子去搞研發嗎?而當風投被這些騙子公司靠編故事騙瞭進來,齣於自己的利益考慮,風投不僅不會揭穿它,還會和它聯閤起來編更精彩的故事,騙B輪風投進來;B輪進來之後再一起編故事騙C輪進來,最後上市騙老百姓、騙中小股民的錢。
第二步,業績造假。互聯網公司的營運數據造假已經成為業界常態,在滴滴和快的閤並之前就齣現過這種情況。兩傢公司都稱自己在某個地區的市場占有率超過50%,結果市場總和超過100%,成為笑談。
更典型的例子是“一畝田”,其數據造假造得離譜。2014年7月,該公司一個月纔隻有50萬元的交易額,到2015年7月,一個月交易額已經達到100億元。從50萬到100億是什麼概念?這100億元又是怎麼做到的呢?如果你直接看它的交易記錄的話,你會噴飯的。在“一畝田”的PC端網站,我們看到“××老闆采購瞭999.999噸毛桃”,“××老闆采購瞭1073741.8235噸洋蔥”,107萬噸洋蔥意味著什麼呢?在洋蔥集中産區西昌,一年洋蔥産量纔30萬噸。所以你要找到107萬噸的洋蔥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2015年7月31日,該公司澄清說自己的數據沒有問題;而到8月29日,又承認數據有誤,並且以此為理由大規模裁員1500人。被裁的員工開始爆料,稱每個縣、每個門店都下有大到上億、小到上百萬的流水任務。當任務無法完成時,會通過兩種方法解決:一種是員工自己化身刷單客,兩部手機,拿自己的錢通過“一畝田”的綫上交易從這一部手機轉移到另一部手機,平颱上就有瞭這筆錢的交易數據;另一種方法是各個地區工作人員跑到批發市場遊說供應商和采購商雙方把綫下的交易“搬”到綫上來。交易方式也並非“一畝田”吹噓的“集遠程采購、運輸物流一體化”的模式,而僅僅是將批發市場上的交易雙方帶到“一畝田”門店並說服其在平颱上進行現金交易。根據“一畝田”製定的分配機製,每成交一筆,都會有韆分之二的返利給到供應商。
“一畝田”隻是眾多業績造假公司中的一員。我再來舉幾個例子。2015年6月,在綫外賣平颱“餓瞭麼”聯閤創始人康嘉,在公開演講中透露,“餓瞭麼”實際日訂單量為120萬至140萬單,這與“餓瞭麼”此前宣傳的日訂單量超200萬嚴重不符。事發後,“餓瞭麼”緊急聯係媒體對數據進行修改。還有貓眼電影,宣稱其2015年7月票房達22億,結果當月全國在綫售票O2O平颱一共纔賣齣瞭25億,於是貓眼又緊急修訂數據。
跟著創業者一起騙錢的還有一群刷單客。大量職業刷單人利用O2O公司的軟件漏洞,通過刷單攫取高額補貼。餓瞭麼、美團外賣、滴滴、Uber等公司都牽涉其中。這些平颱也知道補貼沒有到達實際用戶手中,但隻要能有更高的交易數據,能讓公司進一步融資,刷單行為也就被默許瞭。
第三步,找人接盤。通過講故事和業績造假吸引到風投以後,接下來就進入最重要的環節,找人接盤瞭。其中,運氣最好的可以上市,目前隻有一傢。2015年1月21日,湖南廣電旗下快樂購物股份有限公司登陸深交所,每股9.06元。五傢投資者當天賬麵獲得瞭20倍的迴報,到2015年9月底,股價升至24元,總市值96.8億,五傢投資方擁有的資本相當於它們投資額的52倍,皆大歡喜。但問題是,這樣的好運氣隻有十萬分之一的幾率。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傢具O2O公司等待上市。
運氣相對較好的,能被上市公司收購。很多A股上市公司,特彆是傳統企業,熱衷於互聯網概念,所以投資或收購互聯網創業公司成瞭它們進軍互聯網最直接的方式。2015年8月27日,華聯股份擬增資“餓瞭麼”(外賣O2O)母公司Rajax9000萬美元;2015年6月15日,東易日盛擬以自有資金1280萬美元投資“美樂樂”(傢居O2O),占其全部股份2.25%;2015年6月10日,奧康國際收購蘭亭集勢(跨境電商)25%股權。
對於運氣一般的絕大多數O2O公司來說,除瞭倒閉沒有彆的齣路。為什麼我敢這麼斷言?2015年6月,A股從最高點5178點跌到瞭4277點,這時候風投還在繼續投這些O2O企業;從7月到8月中旬,股市在4000點徘徊,風投變得更加謹慎瞭;直到8月股市暴跌,IPO暫停,風投沒有瞭退齣渠道,都不敢再投瞭,大量無錢可燒的O2O公司麵臨倒閉。
……
前言/序言
曆史的幽光與文明的沉思:一份跨越時空的思想拾遺 書名: 曆史的幽光與文明的沉思 內容簡介: 本書並非一本旨在提供快速解決方案或預測未來趨勢的實用指南,而是一次深入的、近乎冥想式的曆史迴溯與文明剖析。它聚焦於人類文明演進過程中那些看似微小卻具有決定性意義的“轉摺點”,探討在這些關鍵時刻,思想、技術與社會結構是如何相互作用,最終塑造瞭我們今日所見的宏大圖景。全書以一種兼具史學傢的嚴謹和哲學傢的深邃的筆觸,帶領讀者穿越數個世紀的迷霧,探尋那些被主流敘事所忽略的關鍵性“暗流”。 第一部分:秩序的誕生與心智的疆界 本書開篇聚焦於人類早期社會中“秩序”的構建過程。我們審視的並非宏偉的帝國興衰史,而是早期部落聯盟中,關於“信任”與“契約”的萌芽。作者花費大量篇幅分析瞭早期法律雛形——例如漢謨拉比法典中那些關於牲畜賠償和財産界限的細微規定——如何一步步將野蠻的本能轉化為可預測的社會行為。這種從“力量決定一切”到“規則定義一切”的轉變,被視為人類心智跨齣的第一大步。 特彆值得一提的是,本部分深入剖析瞭“書寫係統的齣現對認知模式的重塑”。不同於將文字視為單純的記錄工具,本書將其視為一種“外部存儲器”和“邏輯框架”。文字如何使抽象概念得以穩定存在?它如何催生瞭“綫性時間觀”的誕生,從而為後世的科學思辨奠定瞭基礎?作者通過比較古埃及象形文字、蘇美爾楔形文字和早期字母文字在信息密度和傳播效率上的差異,論證瞭技術介質如何潛移默化地塑造瞭特定文明的思維習慣。 第二部分:知識的斷裂與復興的代價 第二部分將目光投嚮知識傳承中的“斷裂期”。我們不再僅僅關注羅馬帝國的衰落,而是深入考察瞭亞曆山大圖書館焚毀事件(無論其真實性如何,其象徵意義是重大的)對地中海世界智識連續性的衝擊。作者試圖量化這種斷裂的影響,通過對比當時醫藥學、天文學在不同地理區域(例如拜占庭與巴格達)的知識存留狀態,揭示瞭文明的脆弱性。 隨後,本書探討瞭中世紀歐洲知識的“重構”。這種重構並非簡單的繼承,而是一種“在地化”的再創造。通過對經院哲學中對亞裏士多德哲學的吸收與改造,我們看到瞭一種“知識的馴化”過程——即,當一種強大的外部思想體係被引入一個全新的文化土壤時,它必然會為瞭適應新的信仰框架而改變其原有結構。這種“馴化”的代價,是某些原始的、更具批判性的思辨傾嚮的消亡。 第三部分:啓濛的陰影與現代性的悖論 進入近代,本書拒絕瞭對啓濛運動的簡單贊頌,轉而揭示其內在的“陰影”和“悖論”。作者認為,啓濛運動在追求“理性至上”的過程中,無意中播下瞭“工具理性過度擴張”的種子。 我們詳細分析瞭18世紀英國圈地運動的社會心理學影響。這不僅僅是土地所有權的轉移,更是一種“將自然空間轉化為可量化資本”的思維範式的確立。這種範式一旦確立,便不可避免地被應用到人力資源、時間管理乃至個體情感的度量上,為後來的工業化和官僚體係的冷酷打下瞭哲學基礎。 此外,本書對“民族國傢”這一現代性核心構件的形成過程進行瞭審視。它並非自然演化,而是在特定曆史階段,通過印刷術的普及(統一語言)和公共教育體係的強製推行(統一記憶)共同打造齣來的“想象的共同體”。作者質疑:當這種人為構建的共同體遭遇全球化信息的衝擊時,其內在的粘閤劑是否正在迅速失效? 第四部分:技術與存在的異化 全書的最後一部分將視角拉迴到我們所處的時代邊緣,關注技術進步對“存在感”的消解。本書不討論具體的應用技術,而是探討“信息過載”對人類注意力資源的消耗及其哲學後果。 作者引用瞭早期關於“機械化對工匠精神的衝擊”的研究,將其類比於當代數字媒介對“深度思考能力”的侵蝕。當外部世界的刺激速率超過瞭人類心智進行內省和整閤信息的速率時,個體便陷入一種持續的、低強度的焦慮之中。這種焦慮並非源於生存威脅,而是源於“意義的稀釋”。 總結而言,《曆史的幽光與文明的沉思》試圖提醒讀者:我們今天的睏境,並非是前所未有的,而是曆史中無數次“理性過度自信”後的必然反彈。真正的洞察力,並非來自對新事物的盲目追捧,而是來自於對舊事物深刻的理解,以及對人類心智基本約束的敬畏。這是一部邀請讀者放慢腳步,審視自身所處文化基石的沉重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