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学导论(周明)

饲料学导论(周明)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周明,主 编
图书标签:
  • 饲料学
  • 动物营养
  • 畜牧学
  • 家禽养殖
  • 饲料添加剂
  • 营养学
  • 农业
  • 周明
  • 教材
  • 入门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59127
版次:1
商品编码:11954436
包装:平装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6-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84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饲料学导论》论述了饲料分类编码方法,主要介绍了能量饲料、蛋白质补充饲料、矿物质饲料、饲料添加剂、青绿多汁饲料、粗饲料等各类饲料的化学组成、营养特性、使用技术、饲用价值,并探讨了各类饲料的加工与保存方法以及饲料添加剂的生产技术,对饲料营养价值的评定与质量管理的方法以及保障饲料安全的措施等内容进行了详细阐述,同时介绍了饲粮(全价配合饲料)、浓缩饲料、添加剂预混合饲料配方的设计方法,提出了饲料资源的开发途径。理论联系实践,言简意赅。
《饲料学导论》可作为高等农林院校动物科学、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专业兽医、水产等专业的师生教材,同时也可作为相关专业的科研、管理、企业技术人员等参考用书。

作者简介

周明,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院学术委员∕学科带头人∕教授,周 明,男,现任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学术委员、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科和硕士点负责人、安徽省饲料产业战略联盟副理事长、安徽省现代肉牛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兼营养功能室主任、中国致公党安徽农业大学总支副主委、《饲料与饲养》杂志副主编、《经济动物学报》编委等职;主讲“动物营养学”、“ 饲料学”等课程;主持或参加“氯离子对精子钙通道的调控作用及其分子机理研究”、“ Leptin对鸡体能量平衡调控机理的研究”、“提高母猪繁殖力的饲料新产品开发与示范”等国家、省科研项目10 余项;发表或出版论著百余篇(部);在“十五”和“十一五”期间,连续被评为安徽省饲料行业“先进个人”。

目录

绪论1
一、饲料的含义1
二、饲料学科内容1
三、饲料学科理论对动物生产的指导作用1
四、饲料学科发展史略2
五、饲料学科研究动态4
六、饲料学科发展趋势6
思考题6
第一章饲料分类编码7
第一节哈里士饲料分类编码法7
第二节中国饲料分类编码法8
思考题9
第二章能量饲料10
第一节谷实类饲料10
一、玉米11
二、小麦18
三、稻谷22
四、大麦23
五、高粱24
六、燕麦27
七、其他谷实27
第二节糠麸类饲料28
一、小麦麸28
二、米糠29
三、其他糠麸31
第三节脱水块根、块茎及其加工副产品31
一、甘薯干31
二、脱水马铃薯32
三、木薯干32
四、甜菜渣33
五、糖蜜34
第四节其他能量饲料35
一、油脂35
二、乳清粉38
三、玉米胚芽粕39
思考题40
第三章蛋白质补充饲料41
第一节动物性蛋白质饲料41
一、鱼粉41
二、血粉44
三、肉骨粉46
四、肉粉47
五、蚕蛹粉47
六、羽毛粉48
七、蚯蚓粉49
八、蝇蛆50
九、虾粉50
第二节植物性蛋白质饲料50
一、大豆饼(粕)50
二、全脂大豆55
三、其他豆类56
四、菜籽饼(粕)56
五、棉籽饼(粕)59
六、花生饼(粕)61
七、向日葵仁饼(粕)62
八、亚麻仁饼(粕)62
九、芝麻饼(粕)63
十、其他饼类63
十一、某些加工副产品饲料64
第三节微生物性蛋白质饲料66
一、微生物性蛋白质饲料的分类66
二、微生物性蛋白质饲料生产的特点66
三、利用废物生产微生物性蛋白质饲料67
第四节非蛋白氮饲料68
一、非蛋白氮饲料的种类68
二、非蛋白氮饲料对反刍动物的营养价值68
三、影响反刍动物对非蛋白氮饲料利用率的因素68
四、非蛋白氮饲料的饲用方法69
五、非蛋白氮饲料中毒的防治69
思考题70
第四章矿物质饲料71
第一节常量矿物元素饲料71
一、钙源性饲料71
二、磷源性饲料72
三、钙、磷源性饲料73
四、钠、钾源性饲料74
五、硫源性饲料75
六、镁源性饲料75
第二节微量矿物元素饲料75
一、铁源性饲料75
二、铜源性饲料76
三、锌源性饲料77
四、锰源性饲料77
五、碘源性饲料78
六、硒源性饲料78
七、钴源性饲料78
八、铬源性饲料78
九、氨基酸金属元素螯合物79
第三节天然矿物质饲料80
一、沸石粉80
二、膨润土80
三、麦饭石粉81
四、凹凸棒石粉81
五、海泡石粉81
六、稀土元素82
思考题82
第五章饲料添加剂83
第一节营养性饲料添加剂83
一、氨基酸添加剂83
二、其他含氮物质添加剂86
三、维生素添加剂87
四、微量元素添加剂92
五、其他营养性饲料添加剂93
第二节非营养性饲料添加剂94
一、保健促生长剂95
二、酸碱缓冲剂108
三、饲料调味剂110
四、诱食剂114
五、饲料保存添加剂115
六、动物产品与饲料品质改良剂116
第三节添加剂预混合饲料119
一、添加剂预混合饲料的概念119
二、载体119
三、稀释剂120
四、吸附剂120
五、生产添加剂预混合饲料时应注意的问题120
思考题122
第六章青绿多汁饲料123
第一节青饲料123
一、青饲料的营养特点123
二、青饲料的分类123
第二节牧草129
一、概述129
二、禾本科牧草131
三、豆科牧草135
第三节多汁饲料144
一、甘薯145
二、马铃薯145
三、胡萝卜146
四、甜菜147
五、南瓜148
第四节青贮饲料148
一、一般青贮法148
二、半干青贮法和外加剂青贮法150
思考题150
第七章粗饲料151
第一节影响粗饲料饲用品质的因素151
一、植物种类151
二、收获期151
三、植株部位151
四、茎叶比例152
五、其他因素153
第二节秸秆类饲料153
一、稻秸(稻草)153
二、麦秸154
三、玉米秸155
四、豆秸156
五、其他秸秆156
第三节秕壳类饲料157
第四节干草158
一、干草种类160
二、干草调制原则160
三、干草调制原理160
四、干草调制方法161
五、影响干草品质的主要因素162
六、干草的品质鉴定163
第五节树叶类饲料164
一、树叶的化学成分变化情况165
二、树叶的养分含量165
三、树叶的采收方式与饲用方法166
四、一些重要的树叶简介166
思考题169
第八章饲料分析与质量控制170
第一节饲料常规分析170
一、饲料分析样品的采集和制备170
二、饲料初水分与干物质含量的测定171
三、饲料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的测定171
四、饲料纤维性物质含量的测定171
五、饲料粗灰分、钙与磷含量的测定172
第二节饲料中矿物元素含量的测定173
一、饲料中铁、铜、锰、锌、镁含量的测定173
二、饲料中硒含量的测定175
第三节常用饲料添加剂的质量控制177
一、营养性饲料添加剂原料的质量控制177
二、非营养性饲料添加剂的质量控制187
第四节饲料中有毒物质的测定193
一、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的测定193
二、饲料中游离棉酚的测定197
三、饲料中氢氰酸含量的测定198
四、饲料中异硫氰酸酯含量的测定——气相色谱法199
五、饲料中�み蛲榱蛲�含量的测定200
六、饲料中汞的测定——原子氧化物分光光度法200
七、饲料中沙门氏菌的检测——免疫色谱反应法202
思考题203
第九章饲料营养价值评定204
第一节饲料营养价值评定方法204
一、饲料成分分析204
二、消化率测定——消化试验205
三、代谢率测定——代谢试验207
四、饲养试验与屠宰试验208
第二节饲料蛋白质营养价值评定208
一、蛋白质中氨基酸组成208
二、饲料蛋白质消化率与利用率209
三、饲料蛋白质生物学价值210
四、饲料蛋白质中氨基酸消化率211
五、饲料蛋白质必需氨基酸指数211
六、饲料蛋白质化学积分211
七、饲料蛋白质中氨基酸消化率与利用率212
八、饲料代谢蛋白质或代谢氨基酸212
九、饲料PDI值214
第三节饲料能值评定215
一、饲料总能测定215
二、饲料消化能测定216
三、饲料代谢能测定217
四、饲料净能218
第四节饲料矿物质营养价值的评定218
一、饲料中钙的生物学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218
二、饲料中磷的生物学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219
三、饲料中镁的生物学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221
四、饲料中硫、钠和氯的生物学有效性222
五、饲料中铁的生物学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222
六、饲料中锌的生物学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223
七、饲料中锰的生物学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224
八、饲料中硒的生物学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224
九、饲料中铜的生物学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225
十、饲料中钴的生物学有效性225
第五节衡量饲料营养价值的若干实用单位225
一、干草当量225
二、干物质单位与可消化干物质225
三、淀粉价226
四、大麦单位与燕麦单位227
五、总消化养分227
六、奶牛能量单位227
七、Armsby净能体系227
八、能量饲料单位227
九、美国加州净能体系228
十、美国Flatt的奶牛净能体系228
十一、英国布氏(Blxter)代谢能体系228
十二、饲料能值评定体系的发展过程229
思考题229
第十章饲料加工与保存技术230
第一节青饲料的加工230
一、切碎230
二、热煮230
三、打浆230
四、叶蛋白饲料的生产230
第二节粗饲料的加工232
一、物理性方法233
二、化学性方法233
三、生物性方法235
四、低质粗饲料改良方法的评述236
第三节能量饲料的加工236
一、粉碎236
二、焙炒236
三、微波热处理237
四、糖化237
五、发芽237
第四节蛋白质饲料的加工237
一、大豆的加工237
二、菜籽饼的脱毒方法238
三、棉籽粕的脱毒方法240
四、蓖麻籽饼的脱毒方法241
第五节饲料加工工艺241
一、原料的接收与清理241
二、饲料粉碎与混合工艺241
三、配料工艺244
四、液体料添加工艺244
五、饲料制粒244
第六节饲料的保存技术246
一、谷粒料、粉状料、颗粒料的保存技术246
二、维生素饲料的保存技术249
思考题249
第十一章饲料安全251
第一节影响饲料安全的要素251
一、饲料中细菌污染及其控制251
二、饲料中霉菌污染与霉变及其控制251
三、饲料中农药的残留及其控制253
四、饲料中重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的污染及其控制254
五、饲用抗生素引发的饲料安全问题255
六、饲用激素引发的饲料安全问题256
七、控制饲料中其他有害因子的污染256
第二节保障饲料安全的法规和技术措施257
一、关于饲料安全方面的法规条例257
二、保障饲料安全的若干技术措施257
第三节标准化质量控制技术在饲料质量管理中的应用258
一、全面质量控制技术在饲料质量管理中的应用258
二、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系统在饲料质量管理中的应用259
三、ISO国际标准在饲料质量管理中的应用261
思考题262
第十二章饲料配方设计263
第一节饲料配方软件技术263
一、国内外饲料配方软件的发展过程263
二、配方软件的组成264
三、设计方法265
四、配方软件的使用265
第二节饲粮配方的设计方法266
一、日粮与饲粮266
二、用对角线法设计饲粮配方267
三、用试差法设计饲粮配方268
四、线性规划与计算机在饲粮配方设计中的应用269
五、猪饲粮配方设计269
六、家禽饲粮配方设计271
七、反刍动物饲粮配方设计272
第三节预混料配方设计274
一、设计原则274
二、设计步骤274
第四节浓缩饲料配方设计275
思考题276
第十三章饲料资源的开发277
第一节饲料资源的类型277
一、天然性有机养分资源277
二、创生性有机养分资源277
三、无机养分资源277
第二节我国饲料资源利用的基本现状277
第三节饲料资源的开发途径278
一、精用饲料278
二、创新和改进菜、棉籽饼(粕)和其他杂饼粕的脱毒技术,提高其利用率278
三、加工改良低质秸秆类饲料279
四、开发草粉饲料279
五、开发海生饲料资源279
六、开发微生物性饲料资源279
七、应用生物工程技术,培育“理想型”品种植物性饲料279
八、开发昆虫、原生动物性饲料资源279
九、开发动物性副产品饲料280
十、开发城市泔水饲料280
思考题280
参考文献281

前言/序言


《现代畜牧业的基石:营养、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一、 序言:重塑食物生产的未来 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畜牧业始终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不仅是食物安全的重要保障,更是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然而,随着人口的持续增长、消费需求的日益多样化以及环境压力的不断加大,传统的畜牧业模式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提高养殖效率、保障动物健康、降低环境影响,并最终实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课题。《现代畜牧业的基石:营养、健康与可持续发展》一书,正是为了回应这些挑战而生。本书并非对某一特定学科的孤立探讨,而是旨在构建一个宏观的视角,深入剖析现代畜牧业的核心要素,从基础的营养学原理出发,延伸至动物的生理健康,再到整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路径,为从业者、研究者以及所有关心食物生产未来的人们提供一套系统的、前瞻性的思考框架。 本书的研究对象是涵盖了从家禽、家畜到水产等各类养殖动物的整体畜牧系统,重点关注在当前科技发展背景下,如何通过科学的方法论,优化生产流程,提升产品质量,并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我们相信,一个高效、健康、绿色的畜牧业,不仅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食物需求,更能为人类社会构建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二、 动物营养的科学基础:能量、蛋白与微量元素的精细调控 动物营养是畜牧业的“心脏”,是决定生产性能、健康水平和产品品质的根本。本书的第一部分将深入探讨动物营养的科学基础,告别过去简单粗暴的喂养模式,进入精细化、科学化营养调控的新时代。 能量代谢的奥秘: 能量是生命活动的基础。我们将详细解析不同种类动物对能量的需求,从基础代谢、生长、繁殖到生产的各个环节,探讨能量的来源(如碳水化合物、脂肪)及其在体内的转化与利用。本书将介绍能量评估的最新方法,如净能、代谢能等,并结合不同饲料原料的能量值,指导读者如何科学地配制能量水平适宜的饲料,避免能量不足导致的生产力下降,或能量过剩引起的肥胖、代谢性疾病等问题。我们将聚焦于如何精确计算和供给能量,以满足动物各个生长阶段和生产性能的需求,这对于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至关重要。 蛋白质的合成与利用: 蛋白质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物质,对动物生长、发育、免疫力乃至产肉、产奶、产蛋等各项生产指标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本书将深入讲解氨基酸的种类、功能及其在动物体内的代谢途径。我们将重点阐述如何根据动物的品种、年龄、生理状态以及生产目标,来确定最适宜的蛋白质水平和氨基酸配比,以最大化蛋白质的利用效率,减少未被利用的氨基酸对环境的污染。我们将探讨必需氨基酸的补充策略,如限制性氨基酸的识别与补充,以及非必需氨基酸的作用。同时,我们也会关注蛋白质来源的多样性,分析不同蛋白质原料的消化率、氨基酸组成及潜在的抗营养因子,指导读者选择最优的蛋白质来源,实现高效、经济的蛋白质供给。 维生素与矿物质:生命的“催化剂”与“骨架”: 维生素和矿物质虽然在饲料中的添加量微乎其微,但它们在动物体内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参与着数百种酶促反应,维持着正常的生理功能。本书将系统介绍各类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A、D、E、K,水溶性维生素B族、C)和矿物质(宏量元素如钙、磷、钠、钾、氯,微量元素如铁、锌、铜、锰、硒、碘)的功能、生理作用、缺乏症和过剩症。我们将深入探讨不同动物对这些营养素的需求差异,以及饲料中常见的缺乏与过剩问题。本书将重点介绍如何根据动物的健康状况、饲料成分以及生长环境,科学地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以预防疾病,提高生产性能,增强动物的抗应激能力。我们将关注这些微量营养素的生物利用率,以及如何通过选择合适的载体形式和添加方式,提高其在动物体内的吸收和利用效率。 三、 动物健康管理:预防、诊断与治疗的综合体系 健康的动物是高效畜牧业的基石。本书的第二部分将着重探讨动物健康管理,构建一个集预防、诊断和治疗为一体的综合体系,以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健康效益。 疾病预防的“铜墙铁壁”: 预防胜于治疗。我们将深入分析常见畜禽疾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特征,以及影响动物健康的各种风险因素,如营养不良、环境恶劣、管理不当、应激过大等。本书将强调生物安全在疾病预防中的核心作用,包括隔离、消毒、人员与器械管理等关键环节。我们将详细介绍疫苗接种的策略与原则,如何根据不同疾病的流行情况和动物的免疫状态,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提升动物的群体免疫力。同时,我们也将关注饲料本身在疾病预防中的作用,例如添加具有免疫调节功能或抗氧化作用的饲料添加剂,以及优化营养素配比以增强动物自身的抵抗力。 疾病诊断的“火眼金睛”: 准确的诊断是有效治疗的前提。本书将介绍多种疾病诊断方法,包括临床症状观察、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诊断技术(如血清学检测、分子生物学检测、病理组织学检查)等。我们将引导读者如何系统地收集信息,进行鉴别诊断,快速准确地锁定病因。本书将强调早期诊断的重要性,通过对动物行为、采食量、粪便性状等细微变化的敏锐观察,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我们将讨论不同诊断技术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帮助读者选择最合适的诊断手段。 疾病治疗的“对症下药”: 在疾病发生后,科学合理的治疗至关重要。本书将介绍各种治疗手段,包括药物治疗(抗菌药、抗病毒药、抗寄生虫药等)、非药物治疗(如免疫疗法、中兽药疗法)以及支持疗法(如营养支持、液体疗法)。我们将重点强调合理用药原则,包括选择合适的药物、正确的剂量、给药途径和疗程,以提高疗效,避免耐药性的产生和药物残留。本书将深入探讨药物残留的风险与控制,以及如何科学地选择对环境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案。我们将关注如何通过优化饲养管理来辅助治疗,创造有利的康复环境,加速动物的恢复。 四、 可持续畜牧业的探索:环境友好、资源节约与社会责任 在全球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可持续发展已成为畜牧业绕不开的议题。本书的第三部分将聚焦于可持续畜牧业的探索,寻求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并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 环境足迹的“减法”: 畜牧业的废弃物(如粪污、氨气、温室气体)对环境造成一定压力。本书将深入分析畜牧业活动对环境的主要影响,如水体污染、土壤退化、空气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我们将介绍如何通过优化饲料配方,提高营养素的利用率,从而减少粪污中氮、磷等污染物的排放。我们将探讨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的技术,如沼气工程、有机肥生产等,将畜牧业的副产品转化为有价值的资源。同时,我们将关注如何通过改进养殖设施和管理模式,减少氨气和温室气体的排放,例如通风系统优化、垫料管理等。 资源利用的“乘法”: 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是实现可持续畜牧业的关键。本书将探讨如何更有效地利用饲料资源,例如通过开发和利用非粮饲料资源,减少对粮食资源的竞争。我们将关注水资源的节约与循环利用,介绍节水型养殖技术。同时,我们将探讨能源的节约与清洁能源的应用,例如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为养殖场供电。本书还将关注如何通过品种选育和精细化管理,提高单位资源的产出,例如提高繁殖率、降低死亡率、延长生产性能等。 伦理道德与社会责任的“加法”: 可持续畜牧业不仅仅是技术的革新,更是伦理道德的升华。本书将探讨动物福利的重要性,包括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减少应激、避免不必要的痛苦等。我们将关注如何构建更人道、更科学的养殖模式,提升动物的生活质量。同时,我们将强调畜牧业的社会责任,包括保障食品安全、提供优质安全的肉、蛋、奶等产品,维护消费者健康,以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为社会提供就业机会。本书将引导读者思考,如何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兼顾动物的福祉、环境的保护以及社会的公平正义。 五、 结论:迈向智能、绿色、高效的未来畜牧业 《现代畜牧业的基石:营养、健康与可持续发展》一书,通过对动物营养、健康管理和可持续发展三大核心议题的深入探讨,旨在为读者勾勒出一幅未来畜牧业的蓝图。我们正处于一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传统的生产方式。未来的畜牧业将是更加智能化的,通过精准的数据分析和智能化的设备,实现对动物的精细化管理和对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未来的畜牧业将是更加绿色的,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贯穿于每一个环节,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未来的畜牧业将是更加高效的,通过科学的营养调控、先进的健康管理和优化的资源利用,实现生产效率的显著提升,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全球食物需求。 本书希望能够激发更多从业者、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的思考,共同推动畜牧业向着更健康、更环保、更高效、更具社会责任感的方向发展。我们相信,通过持续的科技创新、理念的更新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畜牧业必将成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为构建一个更美好的未来做出贡献。

用户评价

评分

坦白说,我在阅读这本书之前,对“饲料学”这个学科几乎是零概念,甚至觉得它可能是一本晦涩难懂、充满化学公式和专业术语的教科书。然而,当我真正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我的认知被彻底颠覆了。作者的写作风格非常独特,他没有选择那种枯燥乏味的学术论述方式,而是用一种非常亲切、甚至带点故事性的语言来展开。在介绍各种饲料原料时,他会分享一些关于这些原料的来源、特性以及在历史上的应用,让整个学习过程充满趣味性。比如,他讲到玉米的演变史,以及不同品种的玉米在饲料中的作用,就好像在听一个关于食物的百科故事。书中还穿插了一些他自己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有趣案例,这些案例不仅生动形象,而且能够帮助我更直观地理解理论知识。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动物适口性那一章,作者用非常形象的比喻描述了动物对不同口味和质地的偏好,让我感觉自己就像身处一个热闹的动物餐厅,能感受到动物们挑剔的“味蕾”。这种非传统的叙述方式,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也让我对这个原本陌生的领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评分

我原本以为这是一本关于“吃什么”的书,结果却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这本书远不止是关于饲料成分的罗列,它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科学地喂养动物,以最大化其生产性能和健康”的指南。作者深入探讨了饲料在动物生命周期中的不同作用,从生长发育到繁殖泌乳,再到疾病抵抗力,都与饲料息息相关。我特别被书中关于“精准营养”的概念所吸引,作者详细阐述了如何根据动物的品种、年龄、生理阶段、环境条件等因素,动态调整饲料配方,以达到最优化的营养供给。这让我意识到,科学的饲料配方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精细化管理。书中还涉及到饲料对动物行为和福利的影响,这一点我之前完全没有想到。作者通过一些研究案例,说明了合适的饲料不仅能满足动物的营养需求,还能改善它们的行为表现,降低应激。这种 holistic 的视角,让我对饲料学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不再仅仅把它看作是简单的“喂食”学问,而是将其提升到了动物健康、生产效率乃至可持续农业的高度。

评分

读了这本书,最大的感受就是它提供了一个非常扎实的知识基础。我之前对动物营养方面的了解非常有限,很多概念都是模糊不清的。但这本书就像一盏明灯,把原本混乱的知识点梳理得井井有条。它系统地讲解了动物的消化生理、能量代谢、蛋白质合成等基础理论,让我对动物体内的营养需求有了更深入的认识。特别是关于各种营养素(如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的功能和在动物体内的作用,讲解得非常透彻,配有图表和公式,有助于理解。而且,书中还详细介绍了不同种类动物(如猪、牛、羊、禽类、水产动物)的营养需求差异,以及这些差异是如何影响饲料配方的。这一点对于我这样一个想要从事相关行业的人来说,非常有价值。我尤其喜欢作者在解释一些复杂概念时,会将理论与实际生产相结合,通过具体的案例来说明问题,这让我更能理解这些知识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虽然有些章节需要反复阅读才能完全消化,但总体而言,这本书的知识密度和深度都让我觉得物超所值。

评分

这本书我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在书店里翻到的,当时是被封面设计吸引了。虽然对“饲料学”这个概念不是特别了解,但觉得书名“导论”听起来比较入门,适合我这样想初步了解某个领域知识的读者。翻看目录,里面的章节安排逻辑清晰,从基础概念到具体的饲料类型,再到饲料的营养价值分析和饲料加工技术,感觉内容涵盖得比较全面。其中关于不同饲料原料的介绍,比如谷物、豆类、粗饲料等等,都配有详细的图文,让我这个“小白”也能很快理解。我特别感兴趣的是其中关于饲料添加剂的部分,了解了维生素、矿物质、氨基酸等是如何影响动物生长的,这对我理解畜牧业的生产过程很有启发。书的语言也比较通俗易懂,没有太多过于专业的术语,即便是没有相关背景知识的读者,也能比较顺畅地阅读。而且,作者在阐述一些复杂的概念时,会用一些生动的比喻或者案例来解释,让原本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有趣起来。总的来说,这本书给我留下了很好的第一印象,让我对饲料学这个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开启了我对相关领域知识的探索。

评分

这本书在结构设计上,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并没有一股脑地将所有信息倾倒给读者,而是非常有层次感地逐步深入。开头部分,作者非常耐心地从最基础的动物营养学概念讲起,比如能量的单位、营养素的分类和基本功能。这对于我这种跨学科背景的读者来说,非常友好,能够帮助我快速建立起对整个学科框架的理解。随着阅读的深入,内容逐渐变得更加具体和专业。例如,在讲解饲料加工技术时,它会详细介绍制粒、膨化、挤压等不同工艺的原理、设备以及优缺点,并且会结合实际生产中的常见问题进行分析。我尤其欣赏的是书中关于饲料质量控制和安全性的章节,这部分内容让我意识到,不仅仅是饲料的营养价值,其安全性和稳定性同样至关重要。作者在这一部分引用了大量的法规和标准,让我对行业内的规范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总的来说,这本书的学习路径设计得非常合理,能够循序渐进地引导读者掌握复杂的知识,从宏观到微观,从理论到实践,都考虑得非常周全。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