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南北朝] 刘义庆 著,陈书良 译
图书标签:
  • 文学
  • 历史
  • 古典
  • 魏晋风流
  • 笔记小说
  • 人物志
  • 修辞
  • 名家名篇
  • 中国古典文学
  • 文学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ISBN:9787506386715
版次:1
商品编码:11971272
包装:精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6-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600
字数:356000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专记魏晋名士的奇闻异事,是研究魏晋的极好史料。
  ★记载魏晋文人雅士的言行癖好,堪称千年以前的微博段子集锦
  ★魏晋人物,千古风流,奇人怪事,尽收于《世说新语》
  ★令人神往着迷的魏晋时代,《世说新语》是极好的一幅魏晋画卷
  【六大大购买理由】
  刻画魏晋名士群像,记载千古绝妙文章。
  原文、白话译文对照,好读易懂
  译者陈书良教授为国内魏晋六朝专家,译文精准。
  作家出版社重点出版,精心编校,值得信赖。
  封面典雅,装帧精美,双封面精装,可读宜藏。
  用纸考究,用墨环保,字号够大,印刷清晰,享受阅读不伤眼。

内容简介

  《世说新语》是南朝刘义庆等人所作。内容主要是记录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言清谈,可以说是一部记录魏晋风流的故事集,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少有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

作者简介

  刘义庆(公元403—公元444),字季伯,南朝宋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学家,世居京口,南朝宋宗室,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除《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世说新语》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为一部名士的教科书。
  ——鲁迅

  ★《世说新语》是研究魏晋风流的极好史料。其中关于魏晋名士的种种活动如清谈、品题,种种性格特征如栖逸、任诞、简傲,种种人生的追求,以及种种嗜好,都有生动的描写。综观全书,可以得到魏晋时期几代士人的群像。通过这些人物形象,可以进而了解那个时代上层社会的风尚。
  ——蒋勋

  ★(刘义庆)招聚文学之士,近远必至。太尉袁淑,文冠当时;义庆在江州,请为卫军咨议参军。其余吴郡陆展、东海何长瑜、鲍照等,并为辞章之美,引为佐史国臣。
  ——《宋书》

目录

世说新语卷一
3 德行第一
28 言语第二
世说新语卷二
85 政事第三
99 文学第四
世说新语卷三
153 方正第五
190 雅量第六
213 识鉴第七
世说新语卷四
231 赏誉第八
283 品藻第九
316 规箴第十
332 捷悟第十一
337 夙惠第十二
342 豪爽第十三
世说新语卷五
351 容止第十四
365 自新第十五
368 企羡第十六
371 伤逝第十七
380 栖逸第十八
389 贤媛第十九
411 术解第二十
418 巧艺第二十一
425 宠礼第二十二
428 任诞第二十三
456 简傲第二十四
世说新语卷六
469 排调第二十五
501 轻诋第二十六
516 假谲第二十七
528 黜免第二十八
533 俭啬第二十九
538 汰侈第三十
546 忿狷第三十一
551 谗险第三十二
554 尤悔第三十三
564 纰漏第三十四
570 惑溺第三十五
575 仇隙第三十六

前言/序言

  一
  南朝宋刘义庆著《世说新语》乃风流之宝典,名士之奇书。全书卷帙既混杂浩繁,体例尤堪称前无古人,凡三十六门,一千一百三十条,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风尚,反映了南北乱世的思潮风尚,上层社会的生活面貌,俨然中古文人之水墨长卷、魏晋六朝之百科全书。但溯其意义,归根结底显然是名士风流。因此陈寅恪说是“清谈之全集”(陈寅恪:《陶渊明之思想与清谈之关系》),鲁迅则说是“一部名士的教科书”(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善矣,大师之言也!该书于风靡三百年的怪现状——清谈,记载颇为丰富真实,有助于读者了解当时士人所处的时代状况及政治社会环境,更再现了这些社会精英沉溺其中的举手投足醺醺醉意。毫无疑问,《世说新语》是研究魏晋六朝历史文化及士人心态最值得研读的一部珍贵文献。钱穆曾经说过,《世说新语》一书最重要的是能表现出当时的“时代特性”。每一时代同别一时代不同,正因为各有其特性。能表现历史特性的书,就是历史上一部重要的书。清谈就是那个时期的历史特性。(见于钱穆《中国史学名著》三联书店1973年版)
  至于《世说新语》的作者,历来记载由南朝宋刘义庆编撰,《南史》刘义庆本传亦无异辞,《隋书·经籍志》及新旧《唐书》,也是这样记载的。刘义庆(403-444)是宋武帝刘裕的侄子,其生父名道怜,后过继给已故叔父道规做儿子,袭封临川王。《宋书》及《南史》有传。史称义庆“幼为武帝所知”,尝曰“此我家丰城也”。以宝剑相喻,足见其器重。宋文帝刘义隆即皇帝位,义庆为丹杨尹,时年廿一。元嘉九年,三十岁,出为平西将军、荆州刺史,在州八年。元嘉十六年,三十八岁,迁江州刺史。元嘉十七年,迁兖州,一年薨。本传说他“爱好文义,文辞虽不多,足为宗室之表”。文帝博涉经史,“每与义庆书,常加意斟酌”。义庆在荆州任内,曾奏荐庾实、龚祈、师觉授等知名人士。“招聚才学之士,远近必至”,后被封为临川王。
  因此,《世说新语》作者完全可以肯定下来,刘义庆无论学养抑或才华抑或财力,完成这样一部著作,不存在任何问题。然而,“五四”以后出现了新说,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称:
  《宋书》言义庆才情不多,而招聚文学之士,远近必至,则诸书或成于众手,未可知也。
  这就是说,《世说新语》有可能是临川王门下文学之士的集体创作。这种说法,颇近情理,而且历史上不乏先例,如《吕氏春秋》《淮南鸿烈》。不过,即使是集体创作,临川王刘义庆居于“主编”的地位则是确然无疑的。鲁迅之说实在有标新立异之嫌。
  二
  我以为,较之作者,《世说新语》一书的性质尤为奇怪。历来目录学家都无一例外地把它归入“小说类”。从唐初《隋书·经籍志》至清末《书目答问》,莫不如此。以至现在无论是哪个版本的《中国文学史》都赫然记载:《世说新语》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志人小说”的代表作,为言谈、轶事的笔记体短篇小说。
  对此,我是持审慎的反对态度的。我的理由撮其要者有如下三端:
  其一,考察文学史,所谓“志人小说”此前竟没有先例,而《世说新语》却应该是成熟之作,作者惨淡经营,以孔门四科开其端,以三十门为类型框架,而每一类型又大致以时间顺序为线索结构成书。显得成熟,纹丝不乱。中国文学史上尚没有这样“越世高谈”,突如其来的现象。
  其二,细读《世说新语》,便可发现作者动笔时是当作确有其人其事来写的,而且绝大多数是属于第一手资料,力求真实,拒绝虚构,与街谈巷议、道听途说的小说有着严格的区别。这当然影响到对《世说新语》一书的性质的判定。
  其三,《世说新语》问世之后,历代多有注本,其中尤属南朝梁刘孝标的注本影响最大。刘孝标《世说新语》注和裴松之《三国志》注、郦道元《水经》注、李善《文选》注历来为世推重,有“四大名注”之称。刘孝标(462-521),名峻,字孝标,南朝梁学者兼文学家。刘孝标《世说新语》注的主要特点,一是纠正了刘义庆原文的谬误,二是注文引用的材料广泛丰富,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刘孝标是当世大学者,注书时态度极为严肃认真,也是以信得过的历史资料来要求《世说新语》的。事实证明:刘义庆所记一千一百三十条,为刘孝标所纠谬之事不过百分之一而已。后来唐人编纂《晋书》,许多材料就直接引自《世说新语》。以至于我们现在撰写学术论著(包括本人写作文史论著),引用《世说新语》如同引用其他史料一样是允许的。
  其四,考察汉魏旧籍,可知为名士立传,当时风起云涌。《名士传》《高士传》《海内名士传》《正始名士传》《兖州先贤传》《襄阳耆旧传》《益都耆旧传》,种种不一。刘义庆生当魏晋之后,玄风未泯,在写《兖州先贤传》《江左名士传》的前后,因受了裴启《语林》与郭颁《世语》的启发和影响,撰写了以人物为中心、突出表现清谈为内容的《世说新语》。《世说新语》当然与上述诸传一样,至少是野史一类,应属于史书的范畴。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世说新语》是一部生动纪实的历史资料汇编。此书应该不是作者理想中的终极成果。刘义庆及其门下文人们当年应该有一个宏大的计划,因为各种原因,他们初期的工作只留下这部原生态的文本。这是一堆令人唏嘘的文化碎片,过于散乱而无法从根本上进行意义衔接和归属。因此和其他整肃的史书相比,《世说新语》无疑呈现出随意散漫的原生态属性。这是其遗憾所在,也是其价值所在。总之,这是一部有别于其他一般著作的奇书。
  三
  需要说明的是,我反对将《世说新语》当作“志人小说”,绝对不是否认其文学价值。像《左传》《史记》是史籍也是文学范本一样,《世说新语》文字一般都是很质朴的散文,有时用的都是口语,却意味隽永,表达传神,是颇具特色的晋宋人文章,在艺术上有较高的成就。鲁迅先生曾把它的艺术特色概括为“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是为的论。《世说新语》涉及各类人物共一千五百多个,魏晋两朝主要的人物,无论帝王、将相,或者隐士、僧侣,都包括在内。它对人物的描写有的重在形貌,有的重在语言,有的重在才学,有的重在心理,但集中到一点,就是重在表现人物的特点,通过独特的言谈举止写出独特人物的独特性格,使之气韵生动、活灵活现、跃然纸上。《世说新语》是魏晋社会的忠实纪录,同时又是当时著名人物的传神写照,简直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从二世纪到四世纪时期的一幅人物长卷。并且,《世说新语》全书一千一百三十条,长短不一,彼此独立,看似散乱而又声息相通,如沙砾般在各自的角落里熠熠发光,组成一道松散而令人眼花缭乱的风景。这种真正意义上的片断写作,开拓了后世札记片断小语的写法,如近代郑逸梅的札记就明显承袭了《世说新语》的文风。
  我以为,在快节奏的当代社会,《世说新语》也是人们,特别是文化人最值得放在案头和枕边赏玩的一部怡情之作。试想,酒后茶余,乘兴翻检,看阮籍的迷途哭返,看王猛的扪虱而谈,看嵇康的柳下锻铁,看刘伶的纵酒祼裎,看王子猷的兴尽而返,及至王羲之毫无顾忌地袒腹东床,“超男”卫玠被粉丝的眼球看杀,嵇康与钟会关于“何所闻”与“何所见”的脱口秀,郝隆于烈日下光着肚皮“晒书”的行为艺术……这一堆碎片与碎片之间的堆积、连接、冲撞会摩擦、生发出无数信息,人们在对碎片的翻检和晾晒中会领略到更真实更多元的文化景观,其文化领悟与心性滋养胜过读端严方正的史书又曷止万千?这也是《世说新语》历来深受读者喜爱的原因之一。
  四
  《世说新语》传本甚多,著名的有明代嘉靖年间袁氏嘉趣堂刻本和清徐乾学传是楼所藏宋淳熙刻本,还有清光绪年间王先谦思贤讲舍校订本等。现代的整理、笺注、译注本也不少。卓荦者如余嘉锡先生的《世说新语笺疏》及徐震谔先生的《世说新语校笺》,尤其是前者,可谓极尽笺疏之能事,考订事实,训诂文字,兼及后人读书心得笔记,无不载入。记得曩年随先师吴林伯先生攻读汉魏旧籍时,先生说此书与《文心雕龙》《昭明文选》互为表里,就是命我读余嘉锡先生本的。所以此次整理《世说新语》,原文就以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中华书局2007年版)为底本,用徐震谔《世说新语校笺》(中华书局1984年版)、张撝之《世说新语》(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诸本参校。
  此外,本书译文尽可能直译,我希冀文白对照加上双栏排列,这样就可能不用注解而直读。陶渊明曾自诩好读书而不求甚解;先师也告知我,人之精力有限,有些与你当下的研究不吃紧的书,是可以孟浪观之,不求甚解的。现代社会知识爆炸,节奏加快,这样的读者是愈来愈多的。我的尝试不免有失,而我的初衷希望得到理解。
  最后,我们推出的这个《世说新语》文白对照、双栏直读本,希望能得到读者的喜爱。如有不足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陈书良2015年孟秋于听涛馆书寓

《人间戏集》 这本《人间戏集》并非历史典籍,也非玄幻奇谈,它更像是一幅徐徐展开的市井画卷,用文字捕捉那些在时光洪流中稍纵即逝的瞬间,那些平凡而又真实的生命片段。书中所收录的,是来自不同地域、不同阶层、不同年代的人们,在各自的生活轨迹中,所经历的悲欢离合、爱恨情仇、智慧与愚钝、善良与狡黠。 它不像史书那样,浓墨重彩地描绘帝王将相的宏图伟业,或是战火纷飞的烽烟岁月。相反,它将目光投向了那些鲜为人知的角落,那些被历史巨轮碾过却依然闪烁着人性光辉的小人物。你可以看到,一位老裁缝,如何在灯火阑珊处,用一双布满皱纹却灵巧的手,缝补着一件件衣衫,也缝补着一个家庭的生计;可以看到,一个在街头卖艺的孩童,如何在饥寒交迫中,用清脆的歌声,唱出对温饱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可以看到,一位饱读诗书却落魄的士子,如何在穷困潦倒之际,依旧保持着一份文人的清高与风骨;可以看到,一位辛勤操持家务的农妇,如何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辛劳中,蕴藏着对家人的深沉爱意和坚韧的生命力。 《人间戏集》的魅力,在于它对生活细节的细腻刻画,以及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刻挖掘。作者并非冷眼旁观者,而是仿佛一位敏锐的观察者,又似一位同行的倾听者,他用饱含情感的笔触,将那些被日常生活琐碎掩盖的情感,那些被社会洪流裹挟的无奈,那些在不经意间流露的真情,一一呈现出来。 书中的故事,没有惊心动魄的转折,也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但它们却有着一种直抵人心的力量。也许是一句偶然听闻的对话,一段不经意的眼神交流,一件微不足道的举手之劳,都能勾勒出一个鲜活的人物形象,折射出一种深刻的人生哲理。例如,书中描绘了一位老者,在寒风凛冽的冬日,将自己仅有的几个馒头分给了一个饥饿的流浪汉,没有惊天动地的语言,也没有刻意为之的表演,只是一个再寻常不过的举动,却映照出人性的温暖与善良;又如,一位年轻的女子,在面对爱情的背叛时,没有歇斯底里的哭喊,也没有绝望的沉沦,而是选择默默地收拾行囊,带着伤痕去寻找新的生活,她的坚韧与自强,让人动容。 这些故事,如同散落在民间的一颗颗珍珠,虽不被世人所熟知,却自有其温润的光泽。它们让我们得以窥见,在历史的长河中,普通人是如何用自己的方式,书写着生命的篇章,如何在逆境中寻找希望,如何在平凡中发现幸福。《人间戏集》之所以引人入胜,还在于它对语言的精妙运用。作者的文字,不华丽,不堆砌,却朴实而富有张力,能够恰到好处地传达出人物的情感和所处的氛围。有时,寥寥数语,便能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画面;有时,一段细腻的心理描写,便能触动人心最柔软的地方。 阅读《人间戏集》,仿佛置身于一个热闹的市集,又如同在一家古老的茶馆,听着邻座的人们诉说着各自的故事。你可以感受到生活的艰辛,也能体会到人情的温暖;你可以看到人性的复杂,也能发现人性的纯粹。它不像某些书籍那样,强求读者获得某种宏大的启示,而是让读者在潜移默化中,对生活有更深的理解,对他人有更多的同情,对自己有更清晰的认识。 书中并非全是苦难与挣扎,也有着那些闪耀着智慧光芒的瞬间。例如,一位饱经风霜的老者,用自己的人生经验,劝导着年轻一代要脚踏实地,珍惜眼前;又如,一位精明的商人,在生意场上,却始终坚守着诚信的原则,赢得了他人的尊重。这些故事,都传递着一种朴素的人生智慧,那是经过岁月沉淀,由无数次尝试与错误,一次次反思与顿悟所积累下来的宝贵财富。 《人间戏集》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每个人身上或多或少的影子。我们或许能在某个故事中,看到自己的影子,体会到相似的困境,或是共鸣某种情感。它提醒我们,无论身处何种境地,无论经历怎样的遭遇,生命本身都具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而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生活片段,也可能蕴藏着深刻的人生道理。 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它提供了多少惊天动地的真相,而在于它唤起了我们内心深处的共情与思考。它让我们看到,人性的光辉,并非只存在于伟大的英雄事迹中,也同样闪耀在每一个普通人的每一次善举,每一次坚持,每一次对生活的努力中。它让我们意识到,我们每个人,都在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人间戏集”。 《人间戏集》是一部关于“人”的书,它关注的是人的情感,人的生活,人的命运。它没有虚构的奇迹,只有真实的生活;它没有超凡的神力,只有凡人的智慧。它让我们在阅读中,学会去体谅,去理解,去热爱这个充满 imperfection 的世界,以及这个世界里,所有不完美的我们。它是一份送给所有在这世间行走过、努力过、爱过、痛过的人们的礼物,一份对生命最真诚的致敬。它将让你在合上书本的那一刻,更加懂得生活的重量,也更加珍惜生命的温度。

用户评价

评分

翻开这本书,感觉像是穿越到了一个充满魅力的时代,那里的文人雅士,他们的言谈举止,都带着一种独特的气韵。与其说它是一本记录历史的书,不如说它更像是一部描绘人性的百科全书,只不过,这里的“人”,都披上了文人的外衣,带着与众不同的光芒。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那些关于“识人”的段落,比如如何通过对方的一言一行,去洞察其内心深处。这不仅仅是技巧,更是一种对人情世故的深刻理解。书中的许多人物,他们的反应都出乎意料,却又合乎情理,这正是作者的功力所在。我常常被那些巧妙的回答和机智的应对所吸引,仿佛看到了一场场智慧的较量。它让我思考,在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如何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出最恰当的选择。这本书不是教你做人,而是让你在欣赏别人如何“做人”的过程中,体会到人生的智慧和乐趣。每一次阅读,都像是在与古人进行一次心灵的对话,我从中汲取养分,也悄悄地改变着自己看世界的眼光。

评分

初次接触此书,我以为会是一本严肃的史料,没想到,它却以一种极其生动的方式,将早已被历史尘埃掩埋的鲜活个体展现在我眼前。这里的每个人物,都仿佛活了过来,他们有血有肉,有爱有恨,有喜有忧。作者的笔触何其细腻,寥寥数语,便能勾勒出人物的神韵,那些精辟的对白,更像是当时风尚的缩影。我常常在阅读时,忍不住会心一笑,或是陷入沉思。它让我明白,历史并非冰冷的数字和事件,而是由无数个鲜活的生命串联而成。书中那些关于“才与德”、“情与理”的辩论,至今看来依然发人深省。它不仅仅是关于过去,更是关于当下,关于我们每个人如何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读这本书,就像是在品味一杯陈年的佳酿,越品越有味,越品越能体会到其中的深意。它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去审视人和事,去理解那些看似寻常却蕴含着深刻哲理的瞬间。

评分

拿到这本书,原本是抱着一种好奇的心态,想看看古代人们是如何生活的,没想到,它展现给我的,远不止于此。它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人性的光辉与幽暗,也映照出时代的印记。我特别着迷于书中那些关于“玄谈”的描写,虽然有时觉得有些虚无,但那种对精神世界的极致追求,却也让我看到了不同于物质至上的另一种活法。书中人物的言行,有的令人捧腹,有的让人扼腕,但都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价值观念。它让我反思,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是否也需要一些这样“慢下来”的时刻,去体味生活,去感悟人生?这本书,不是简单的故事集,它更像是一部关于“怎么活”的教科书,只不过,是用最生动、最有趣的方式呈现出来。每一次阅读,都像是在与一位智者对话,我从中获得启迪,也对自己的生命有了更深的认识。它让我觉得,历史并没有走远,那些古人的智慧,依然闪耀着光芒。

评分

初读《世说新语》,脑海中浮现的并非那些陈年旧事,而是扑面而来的生活气息,宛如置身于古人的日常茶饭之中。作者寥寥数笔,便勾勒出人物的神态、性格,甚至连微小的动作都栩栩如生。我仿佛能看见谢安在塌上指挥棋局,听见他悠然的神情;也能感受到王徽之在雪夜泛舟,兴之所至,不觉忘返的洒脱。那些关于才情、风度、机敏的片段,并非高高在上的典故,而是鲜活的生命片段,让人觉得原来古人也如此有趣,如此富有情趣。我最喜欢那些看似平常却暗含深意的对话,它们没有长篇大论,却能一下子点破事物的本质,让人拍案叫绝。这种“以少总多”的叙事手法,着实让人惊叹,也让我对如何观察和表达生活有了新的启发。它不像枯燥的历史记录,更像是一幅幅生动的画卷,让人在品味古人生活的同时,也反思自己的生活态度。读罢掩卷,心中不免升起一股淡淡的怀旧之情,对那个时代的风骨和智慧,又多了一份向往。

评分

这本《世说新语》,与其说是书,不如说更像是一扇窗,一扇让我窥见古人精神世界的窗。它不像教科书那样板着面孔讲道理,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将那些抽象的品德和情操,化为触手可及的真实体验。我尤其喜欢那些描绘人物“风骨”的章节,那些在困境中依然保持傲骨,在诱惑面前依然坚守原则的身影,都让我肃然起敬。书中有些人物的言行,虽然带着时代的局限性,但那种对自我价值的追求,那种对精神自由的向往,却能跨越时空,与我们现代人产生强烈的共鸣。它教会我,即便是在平凡的生活中,也可以活出不凡的姿态。我不仅仅是在阅读文字,更是在感受一种精神的传承。每一次翻阅,都像是与那些伟大的灵魂进行一次深刻的交流,他们的智慧和勇气,如同一盏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这本书,已经成为我精神世界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评分

一本好书需要用心看才对得起它

评分

400-300,活动太给力了!书正版,比书店便宜好多!!

评分

排版问题大,纸张太薄

评分

宝贝收到,质量不错,棒棒的,以后继续支持京东,快递小哥的服务不错。买的放心,用的放心啊。。。

评分

不错,活动价抢的,价格优惠,货也好。。。。

评分

配送速度飞起来,能在京东买,绝不选第三方

评分

还是小时候读过山海经,还是配图版的,现在重温一遍华夏文化的经典

评分

618买的,京东非常给力,给爱读书的人真正的实惠,一本一本慢慢读

评分

期待下次活动再好好囤货吧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