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l 詩人的散文語:學者的散文,陽剛與陰柔並工,知性與感性共濟,文言與白話交融,體現深厚的文化背景,學者修養和纔情,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和文化品位。
l 精編“餘選”:《左手的掌紋》囊括瞭作者五十年間散文創作的各個時期的代錶作,論入選作品的跨度之長,數量之多,本書當屬迄今為止所齣的“餘選”。
l 離散者的心路曆程:《左手的掌紋》中有對故鄉、親人的魂牽夢縈,也有對溫馨傢庭生活的生動描摹;有對藝術和閱讀的切身感悟,也有對良師益友的深切懷念,還有追憶世界各地風土人情的多彩遊記,盡顯人生百味。
散文集《左手的掌紋》精選其作品五十多篇,有短到數百言的小品,也有長逾萬言的巨製;有純粹的抒情文,有夾敘夾議的雜文,還有不摺不扣的論文。無論篇幅與文體都不拘一格。這些散文或記海外見聞,或寫讀書雜感,或寫域外遊蹤,或寫人情世故,或抒思鄉懷人之情,內容廣泛,不拘一格,編選者從餘光中散文創作的整體性和多樣性齣發,整體勾勒齣這位活躍在當代世界華文之林中的文學巨擘,從浪跡天涯到譽滿中外的人生軌跡與心路曆程,集中展示瞭餘光中散文創作的多方麵的藝術纔華。
內容簡介
“右手寫詩,左手寫散文”,這是文壇對颱灣著名學者餘光中公認的形容。而今,餘老又用他的左手為讀者奉獻上一道精神大餐,散文集《左手的掌紋》選其作品五十多篇,有短到數百言的小品,也有長逾萬言的巨製;有純粹的抒情文,有夾敘夾議的雜文,還有不摺不扣的論文。無論篇幅與文體都不拘一格。這些散文或記海外見聞,或寫讀書雜感,或寫域外遊蹤,或寫人情世故,或抒思鄉懷人之情,內容廣泛,不拘一格,編選者從餘光中散文創作的整體性和多樣性齣發,整體勾勒齣這位活躍在當代世界華文之林中的文學巨擘,從浪跡天涯到譽滿中外的人生軌跡與心路曆程,集中展示瞭餘光中散文創作的多方麵的藝術纔華。這些散文隨筆,敘事、抒情、議論自成一傢,激情奔放,敘事精當,思路開闊,人情練達,知識淵博,讀來美不勝收。
作者簡介
餘光中,福建永春人,1928年生於南京。1952年在颱灣大學外文係畢業。餘光中作品多産,風格多變,近年在大陸各地齣版的詩選、散文選、評論選、翻譯等書,近二十種。餘氏所得奬項,包括各種文學奬的詩歌奬、金鼎奬的歌詞奬與主編奬、時報新詩奬、吳三連散文奬、吳魯芹散文奬、聯閤報年度*佳書奬(1994、1996、1998、2000);大陸的《百年百種優秀中國文學圖書》(餘光中詩選);香港的年度十大好書、霍英東成就奬、2003年獲頒香港中文大學榮譽文學博士。
精彩書評
“無論如何,受過寫詩鍛煉的人來寫散文,總應該有點‘齣險入夷’的感覺。”
——餘光中
“一位詩人對於文字的敏感,當然遠勝於散文傢。”
——餘光中
“餘光中右手寫濤,左手寫散文,成就之高一時無兩。”
——梁實鞦
“(餘光中)第*個揭櫫變革五四現代散文的旗幟……氣勢宏大,語言猶如閱兵方陣,排山倒海,萬馬奔騰,並具有深刻的幽默感”
——樓肇明
目錄
《左手的掌紋》舊版序言/001
第一輯 蒲公英的歲月
石城之行/003
落楓城/010
登樓賦/017
蒲公英的歲月/023
聽聽那冷雨/030
第二輯 開捲如開芝麻門
猛虎與薔薇/039
書齋?書災/043
夜讀叔本華/050
凡高的嚮日葵/053
壯哉山河/059
第三輯 憑一張地圖
憑一張地圖/65
德國之聲/68
紅與黑/78
山色滿城/89
不流之星/99
第四輯 幽默的境界
給莎士比亞的一封迴信/109
幽默的境界/113
假如我有九條命/117
我是餘光中的秘書/121
戲孔三題/127
第五輯 日不落傢
山盟/133
我的四個假想敵/143
日不落傢/150
螢火山莊/158
失帽記/165
第六輯 落日故人情
朋友四型/173
文章與前額並高/176
何曾韆裏共嬋娟/184
另一段城南舊事/188
西灣落日圓/194
第七輯 自豪與自幸
自豪與自幸/209
從母親到外遇/216
黃河一掬/222
金陵子弟江湖客/227
八閩歸人/239
編後記/245
精彩書摘
“我心裏有猛虎在細嗅薔薇。”人生原是戰場,有猛虎纔能在逆流中立定腳跟,在逆風裏把握方嚮,做暴風雨中的海燕,做不改顔色的孤星。有猛虎,纔能創造慷慨悲歌的英雄事業;涵蘊耿介拔俗的誌士胸懷,體貼入微;有薔薇纔能看到蒼蠅搓腳,蜘蛛吐絲,纔能聽到暮色潛動,春草萌芽,纔能做到“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國”。在人性的國度裏,一隻真正的猛虎應該能充分地欣賞薔薇,而一朵真正的薔薇也應該能充分地尊敬猛虎;微薔薇,猛虎變成瞭菲力斯旦(Philistine);微猛虎,薔薇變成瞭懦夫。韓黎詩:“受盡瞭命運那巨棒的痛打,我的頭在流血;但不曾垂下!”華茲華斯詩:“最微小的花朵對於我,能激起非淚水所能錶現的深思。”完整的人生應該兼有這兩種至高的境界。一個人到瞭這種境界,他能動也能靜,能屈也能伸,能微笑也能痛哭,能像二十世紀人一樣的復雜,也能像亞當夏娃一樣的純真,一句話,他心裏已有猛虎在細嗅薔薇。
……
前言/序言
左手的掌紋 一、 故事的序章:命運的低語 《左手的掌紋》並非一本簡單的故事集,更像是一本由無數細碎的人生片段串聯而成的命運畫捲。它捕捉瞭那些不經意間流淌在時間長河中的點點滴滴,那些被淹沒在喧囂日常下的微小卻深刻的情感。書名“左手的掌紋”本身就帶有一種神秘的預示,左手,常被認為承載著情感、內在的自我,而掌紋,則是我們生命軌跡的無聲記錄,交錯縱橫,訴說著不為人知的過去與未來的可能。 故事的開端,並非轟轟烈烈的事件,而是那些生活中最尋常不過的場景。清晨的街角,一個習慣性地眯著眼睛喝咖啡的年輕人,他的眼神深處藏著一絲不易察覺的迷茫。午後公園裏,一位老者靜靜地望著池塘,迴憶如潮水般湧上心頭,他指尖輕觸水麵,仿佛在撫摸著逝去的時光。又或者,是深夜裏,一封遲遲未寄齣的信件,字跡潦草,卻飽含著一個壓抑瞭太久的秘密。這些零散的畫麵,如同散落在各個角落的星辰,在讀者心中悄然點亮,預示著一場關於人生、關於情感、關於選擇的深邃探索即將展開。 故事的敘事者,並非高高在上的上帝視角,而是更加貼近讀者,仿佛就在你我身邊,用一種近乎呢喃的語調,娓娓道來。他(她)沒有試圖去定義對錯,也沒有去評判好壞,隻是以一種包容的姿態,去觀察,去感受,去記錄。他(她)的筆觸細膩而敏感,能夠捕捉到人物內心最細微的波動,那些難以言說的哀愁,那些轉瞬即逝的喜悅,那些在沉默中滋長的理解與無奈。 “左手的掌紋”並非一成不變,它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變化,會因為經曆的事件而加深或淡化。這本書所呈現的,正是這些變化的痕跡。它不是在講述一個單一的主人公的成長曆程,而是通過多條看似無關卻又隱隱相連的故事綫,勾勒齣不同個體在命運河流中各自的航行軌跡。 二、 掌紋交織:人物的浮沉與情感的糾葛 書中的人物,沒有絕對的英雄,也沒有徹底的惡棍。他們是行走在生活中的普通人,帶著各自的優點和缺點,掙紮著,追尋著,跌倒瞭,又重新爬起。 有那個在都市的鋼鐵叢林中努力打拼的年輕藝術傢,他的畫作充滿瞭對現實的控訴與對理想的渴望,然而,現實的重壓讓他常常陷入自我懷疑。他的左手,曾無數次揮灑著激情,也曾因挫敗而無力垂下。他的掌紋,記錄著每一次顔料的飛濺,也銘刻著每一次不眠之夜的疲憊。 有那位在小鎮上經營著一傢老書店的女子,她的生活看似平靜如水,卻隱藏著一份對愛情的執著與對過去的追憶。她常常在午後斜斜的陽光下,摩挲著一本泛黃的舊書,仿佛在與書中的人物對話,也在與自己對話。她的掌紋,或許早已刻滿瞭對某個名字的思念,對某種情感的期盼。 還有那位年邁的學者,他窮盡一生研究著那些被遺忘的曆史碎片,他的世界充滿瞭古老的智慧與滄桑的變遷。他的手,布滿歲月的痕跡,每一個褶皺,都像是一個被解開的謎團。他的掌紋,或許早已與那些塵封的史料融為一體,訴說著文明的興衰,人性的復雜。 這些人物,他們的故事並非孤立存在。或許,那個年輕藝術傢曾經在某個咖啡館偶遇過那個小鎮的書店女子,一次簡短的交談,一句不經意的話語,便在彼此的生命中投下瞭一顆微小的石子,激起瞭層層漣漪。或許,那位年邁的學者,曾經在年輕時也經曆過一段刻骨銘心的情感,那份情感的烙印,也可能在某個不經意的時刻,影響著書店女子的選擇。 《左手的掌紋》著重描繪的,是這些人物之間情感的碰撞與相互影響。它深入挖掘人物內心的矛盾與掙紮,展現他們在麵對愛情、親情、友情時的復雜心態。那些曾經的誤會,那些未能說齣口的告白,那些在猶豫中錯失的機遇,都在書中被細膩地呈現。情感的糾葛,如同掌紋一樣,盤根錯節,纏繞不清,卻又真實地存在於每個人的生命之中。 作者並沒有刻意去設計跌宕起伏的情節,而是將重心放在人物內心的成長與情感的沉澱上。每一個人物的命運,都仿佛是他們左手掌紋的延伸,那些深刻的紋路,訴說著他們經曆過的風雨,見證瞭他們的歡笑與淚水。 三、 命運的刻痕:主題的深度挖掘 《左手的掌紋》並非僅僅停留在人物的日常生活描寫,它試圖觸及更深層次的人生哲學。 關於選擇與命運: 書中並沒有給齣明確的“正確”選擇,而是展現瞭每一個選擇背後所帶來的連鎖反應。主角們常常麵臨著艱難的抉擇,他們的選擇,如同在掌紋上添上一筆,或深或淺,或直或麯,都將引領他們走嚮不同的未來。然而,作者也暗示,命運並非完全由掌紋所決定,我們自身的努力、勇氣與堅持,同樣能夠影響掌紋的走嚮。 關於孤獨與連接: 在現代社會,即使身處繁華都市,人們也常常感到孤獨。書中塑造的許多人物,都在某種程度上經曆著內心的疏離與孤獨。然而,通過情感的交流,通過彼此的理解與扶持,他們又能夠建立起深刻的連接。這種連接,可能是短暫的,也可能是永恒的,但它給予瞭人們在孤獨中前行的力量。 關於時間的流逝與記憶的痕跡: 時間是書中一個永恒的主題。那些曾經鮮活的記憶,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逐漸模糊,但它們留下的痕跡,卻會深刻地刻在人們的心靈深處,如同掌紋一樣,永遠存在。書中的一些章節,會通過迴憶的方式,將過去與現在交織在一起,讓讀者感受到時間的厚重與生命的無常。 關於成長與和解: 許多人物的故事,都在展現著他們從迷茫到清晰,從痛苦到釋然的成長過程。他們學會與自己的過去和解,學會接受生活中的不完美,並在理解中找到內心的平靜。這種成長,是生命中最寶貴的收獲,也是書中傳遞的最溫暖的力量。 關於人性的復雜與微妙: 作者以一種不帶評判的態度,展現瞭人性的復雜與微妙。善與惡,愛與恨,貪婪與無私,這些看似矛盾的特質,常常在同一個人身上體現。書中的人物,不是非黑即白的存在,他們是立體的,有血有肉的,他們的行為,往往源於復雜的動機,以及對環境的反應。 《左手的掌紋》以一種靜謐而深邃的方式,引導讀者去思考自身的人生。它鼓勵我們去審視自己左手的掌紋,去理解那些交錯的紋路所代錶的意義,去感受那些曾經經曆過的喜怒哀樂,並最終,在對自我的認知中,獲得前行的勇氣與力量。 四、 筆觸的藝術:風格的獨特性 《左手的掌紋》的文字,如同一位技藝精湛的畫傢,用最簡潔的筆觸,勾勒齣最動人的畫麵。 細膩而寫實的描寫: 作者善於捕捉生活中的細節,無論是環境的渲染,還是人物的微錶情,都描繪得栩栩如生。讀者仿佛能夠身臨其境,感受到故事發生的場景,體會到人物的情緒。 富有詩意的語言: 在寫實的基礎上,作者的文字又充滿瞭詩意。他(她)善於運用比喻、象徵等手法,將抽象的情感具象化,賦予文字更深的意境。例如,將人物內心的孤獨比作“無邊的荒原”,將時間的流逝比作“無聲的河流”。 內斂而含蓄的情感錶達: 作者並非直白的抒情,而是通過人物的行動、對話,以及對環境的描寫,來含蓄地錶達情感。這種內斂的方式,反而更能引發讀者的共鳴,讓讀者自己去體會其中的深意。 結構上的匠心獨運: 書中的故事並非按照傳統的時間順序展開,而是通過閃迴、倒敘等手法,將過去與現在巧妙地融閤。這種非綫性的敘事方式,增強瞭故事的層次感與懸念感,也更能體現掌紋的交錯與命運的不可預測性。 留白的力量: 作者在敘述中常常留下一些“留白”,讓讀者有想象的空間。他(她)不會將所有的事情都解釋得一清二楚,而是將一部分的解讀權交給讀者,讓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參與到故事的創造中來。 《左手的掌紋》是一本值得反復品讀的書。每一次閱讀,都可能發現新的細節,獲得新的感悟。它不提供現成的答案,而是拋齣問題,引發思考,引導讀者在人生的迷宮中,尋找屬於自己的方嚮。它是一本關於理解、關於感受、關於生命的書,它用掌紋的語言,講述著關於我們每個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