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UNCUT,是一个极具英伦气质和纯正英国血统的摇滚杂志品牌,首发于1997年5月,总部位于伦敦。UNCUT杂志的内容包含了年代久远的经典专辑、电影导演的采访以及电影、音乐领域的各类新闻,同时会同步刊登各大新专辑、新电影的相关消息。自2003年开始,UNCUT推出《经典摇滚音乐指南》特刊,每期专门报道一位音乐人或一支乐队,包括全部专辑深度乐评和杂志访谈实录,是全世界摇滚乐迷必备的收藏之作。
“你该去理发了!”一辆破旧的欧宝汽车嘎嘎作响地驶过潘波恩小镇,在经过我们身边时,里面的乘客猛地摇下车窗狠狠怒斥Page。“他今天也算是没白过。”Jimmy Page 轻描淡写地对我说道。车子即将消失在拐角处,我看见车上的家伙从座椅上转过身回头看了我们一眼,想确认自己刚才那句肤浅的谴责有没有激起这位长发陌生人的什么反应。偏见和无知常常使我无法忍受,当时我的反应就是想对他比出反V 手势(一种英式的用于侮辱人的手势),我控制着自己别拿起一块砖头扔他。但正如侏儒与穿着肥大短裤的长跑健将一样,面对那些冷嘲热讽
的排外分子,选择让自己的长发自然生长的人都保持着一种冷静的优雅。
我们继续向前走,想买点吃的东西,正巧遇到一所学校的孩子们下课。“这家伙也是那种人,”其中一个小孩大胆地说出了声。“连孩子们都不喜欢我,”这位被西欧、北美和澳大利亚数以百万的年轻人膜拜的年轻吉他手思忖着,“我猜可能他们的父母就是这么教他们的,他们一定是讨厌我的长发。哦,不对,其实是我的裤子让他们有了这种反应。”他自言自语地说着,却没有表露出任何焦虑。
我们到了一家报刊亭前面,Page 每周会来这里缴费。老板突然用响亮而兴奋的声音和的照片做封面的杂志。“你最近混得还不错吧!”他问道,希望从Page 本人口中得到确凿的答案。Page 礼貌地把钱给了他,没有跟他更亲切地交谈下去。我们注意到一家茶馆,尽管现在已经下午3 点了,看起来这里还有午餐供应。进去之后,上了年纪的老店员目不转睛地盯着这位长发来客:“有什么需要的吗?”她抿着嘴,面色不悦地问道。Page 很温和地问她是否还有牛排。她在确认我们不会在店里大声聊天满嘴脏话,也不会损毁她的玻璃器具和家具后才放松了下来,点头示意还有牛排。我们能感受到她的心脏不再跳得那么紧张了。
对Page 和其他乐队成员来说, 这是一个强大而脆弱的世界。怀疑、忌妒和被夸张放大的偶像崇拜,要处理好这些事情需要智慧。Page 是个有钱人,也是个很有魅力的人,充满智慧和天赋。在所有受到热捧的摇滚乐队中,Led Zeppelin 走向成功的历程可能是最稳健的,当然也是最快乐的。这很大程度上是源于Page 坚定的内心和动力。尽管这经常被他柔软的声音和谦逊的举止掩盖。你不时能感受到从他的眼神和话语中透露出的锐利锋芒。美国的乐迷总是惊讶于60 年代的乐队潮竟能在英国催生出那么多优秀的吉他手。和Eric Clapton、Jeff Beck、Peter Green、Alvin Lee 还有很多其他在本土出名的吉他手比起来,Jimmy Page 是一个更加隐蔽的传奇人物。
他在吉他手中有Guv'nor 的绰号。作为一个年轻的雇佣录音室吉他手,簇拥在布鲁斯酒吧里的那些乐迷并不熟悉他。他在录音室成名,加入The Yardbirds 之后,乐队又很快转战美国。所以直到1968 年11 月LedZeppelin 诞生之前,他对大多数英国本土的乐迷来说都是一个神秘人物。
当时作为重型器乐摇滚先驱的Cream 乐队面临解散,Led Zeppelin 虽然并非刻意,但出现后没多久就立刻填补了这个空缺。最先追捧他们的是美国人,自己家乡的乐迷却是到最后才熟悉他们的,正如经常发生的那样。
“自披头士乐队以来最轰动的乐队!”去年秋天我跟随乐队去纽约卡耐基音乐厅首演时,人们都这样评价。一想到他们持续疯涨的专辑销量,也就能理解为什么Jimmy、Robert Plant、 John Paul Jones 和 John Bonham 能在纽约受到如此狂热的欢迎了。
他们的两张专辑都以超过400 万张的数目达到了黄金和白金销量,他们从未以官方形式发布过单曲。英国贸易理事会(TheBoard Of Trade)最近在伦敦的萨沃伊酒店表彰了乐队对出口和音乐产业所做的贡献。
你该去理发了。
……
2007 年12 月10 日,Led Zeppelin 走上伦敦O2 体育馆的舞台,这可能是乐队成员们最后一次盛大重聚了。他们想用这场演唱会向自己以前唱片厂牌的老板Ahmet Ertegun 致敬,尽管他们还有别的计划在同步进行。在这场演出的消息正式公布之前,Robert Plant 在谈自己和Alison Krauss 的新专辑Raising Sand的时候,就忍不住岔开话题,告诉时任UNCUT 杂志编辑的Allan Jones :“将会有一场演出,是时候画上句号了。我们要来一场最后的盛大演出。”
据传当时有超过一百万人争相抢票,这足以证明Led Zeppelin 对公众的吸引力在他们离开的这些年里几乎未曾衰减。然而,在制作这本《经典摇滚音乐指南:齐柏林飞艇》的过程中,我们纵览了NME 和Melody Maker 过去的文章,从中不难发现,Led Zeppelin 的故事不只是巨大的成功和出了名的放荡不羁。在他们的故事里,我们看到的是一支极有抱负、拥有极高水准和出人意料的敏感与脆弱的乐队。
2015 年,在Jimmy Page 对整个Led Zeppelin 的作品进行了更详尽完整的补充后,再没有人会相信这支乐队曾一度不受评论界欢迎。在这本书里,UNCUT 的现任团队用敏锐的笔触详尽介绍了Led Zeppelin 的全部专辑,挖掘其中蕴藏的音乐财富和惊世创举。此外,书中还提及20 世纪90 年代Plant 和Page 重聚时的作品,以及Plant 独立发行的各种精彩创作。
那些引人入胜的旧时访谈则讲述着不一样的故事。乐队过去经常因为外界的责难而屡屡受挫。Led Zeppelin 在20 世纪70 年代成就的壮举,不仅源于他们想要征服世界的强烈渴望,同样源自于他们对优秀的执着追求。特别是Page,无论对追捧还是贬低他的人来说,都仿佛遥不可及,但是在这些文章当中,他和大部分艺术家一样,有着和凡人一样脆弱的一面。
由此看来,2007 年的这场盛大重组与那些唱片的豪华重制版,不只是为了让Led Zeppelin 那帮老乐迷怀念过去,更是为了彰显乐队这些年来赢得的尊重。这支伟大的乐队不仅把布鲁斯音乐带向了全新的领域,还把被剥夺权利的人们的心声变成了征服者的战歌。在这里,你将看到他们完整的传奇故事。“不管好时候还是坏时候,你总能得到自己那一份。”
说实话,我并不是那种从小就听摇滚乐的“老炮儿”。我的音乐启蒙是来自一些流行歌手,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对那些更具历史厚重感和艺术价值的音乐产生了兴趣。齐柏林飞艇,这个名字在摇滚乐史上如同一个legend,我一直知道他们,但从未真正深入了解过。我偶尔会在一些歌单里听到他们的歌曲,总觉得那股劲儿很特别,但又不明白为什么。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跨越这层隔阂,从零开始,系统地认识齐柏林飞艇。我希望它能为我介绍乐队的成立背景,成员的个人经历,以及他们是如何一步步走向辉煌的。我尤其想了解他们音乐的演变过程,从最初的青涩到后期的成熟,不同时期的风格差异在哪里,是什么驱动了这些变化。这本书对我来说,就像是一张地图,能够指引我在这片浩瀚的摇滚音乐海洋中找到齐柏林飞艇的航向,让我能够真正地理解和欣赏他们的音乐,而不仅仅是停留在“听过”的层面。我想知道,是什么让这支乐队能够跨越时代,至今仍然拥有如此强大的影响力。
评分作为一名曾经的乐队鼓手,我对音乐的结构和演奏技巧有着近乎苛刻的追求。齐柏林飞艇的音乐,尤其是John Bonham的鼓点,对我来说一直是教科书般的存在。他的节奏感、力量感以及那种天然的律动,简直是鼓手们的圣经。因此,当我在书店偶然翻开这本书,看到它对乐队音乐的深度解析时,我毫不犹豫地把它带回了家。我迫不及待地想深入了解他们音乐的编排,特别是吉他riff的创新性、贝斯线条的精妙以及鼓点与整体音乐的完美融合。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关于乐队创作过程的幕后故事,比如他们是如何在录音室里打磨出那些令人惊叹的音效,又是在现场演出中将音乐推向新的高度的。对于吉他手Jimmy Page的创新性吉他技巧,我更是充满了好奇,希望书中能有详尽的分析,包括他如何运用各种效果器,以及他对布鲁斯、民谣和硬摇滚元素的融合。这本书就像一个宝藏,里面蕴藏着我对齐柏林飞艇音乐的所有疑问和渴望,我希望能从中挖掘出更多关于音乐制作、编曲以及现场演绎的知识,为我自己的音乐创作带来灵感和启发。
评分对于很多乐迷来说,齐柏林飞艇代表着一种反叛精神,一种对主流音乐的挑战,以及对自由和激情的极致追求。我就是其中之一。我一直觉得,他们的音乐不仅仅是歌曲,更是一种态度,一种生活方式的表达。这本书的出现,让我看到了深入挖掘这种态度的可能。我希望它能讲述乐队成员在音乐之外的生活故事,他们的经历、他们的思想,以及这些是如何融入他们的音乐创作中的。我期待书中能有关于他们音乐中所蕴含的神秘主义、神话传说以及民间故事的解读,因为我总觉得他们的歌词中隐藏着很多值得玩味的信息。同时,我也想了解乐队是如何面对媒体的压力、商业的诱惑以及乐队内部的矛盾的,这些经历一定对他们的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关于音乐的,更是关于一种精神的传承,一种摇滚乐如何表达人类复杂情感和内心挣扎的范例。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更深刻地理解齐柏林飞艇在摇滚乐发展史上的地位,以及他们所代表的那种永不磨灭的摇滚灵魂。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我一直以来都是齐柏林飞艇(Led Zeppelin)的忠实乐迷,从第一次听到《Stairway to Heaven》那标志性的吉他前奏开始,我就被他们那股原始而又充满力量的摇滚精神深深吸引。这些年,我听遍了他们所有的专辑,也看了不少关于乐队的纪录片和访谈,总觉得意犹未尽,渴望能有更深入、更系统的了解。当我看到这本书的封面时,那种熟悉又充满期待的感觉瞬间涌上心头。《The Ultimate Music Guide: Led Zeppelin》这个名字本身就承诺了内容的深度和权威性,让我觉得它不仅仅是一本普通的音乐指南,更像是一次深入探寻齐柏林飞艇音乐世界宝藏的钥匙。我特别期待它能够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一样,带领我穿越乐队辉煌的职业生涯,从早期那些粗犷而充满布鲁斯底蕴的歌曲,到中期那些史诗般、富有实验性的杰作,再到后期那些更具个人色彩和深刻思考的作品。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剖析每一张专辑的创作背景、音乐风格演变,以及那些标志性歌曲的诞生故事,甚至包括那些鲜为人知的B面歌曲和现场演出精华。当然,我也想从书中了解到乐队成员之间微妙的化学反应,以及他们各自在音乐创作中扮演的角色。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这样的资深乐迷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去巩固我的知识,拓展我的视野,并且重新感受那些让我魂牵梦绕的摇滚旋律。
评分作为一名音乐史的爱好者,我对那些定义了一个时代的音乐人和乐队都充满敬意。齐柏林飞艇无疑是其中最耀眼的一颗星,他们的音乐风格融合了布鲁斯、民谣、迷幻摇滚和硬摇滚,对后来的音乐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个更宏观的视角,将齐柏林飞艇的音乐置于整个摇滚乐发展史的脉络中进行考察。我期待书中能有对他们音乐的艺术性、创新性以及时代意义的深入分析,比如他们是如何开创了“硬摇滚”这一音乐类型的,又是如何将不同的音乐元素进行如此完美的融合。我也想了解乐队的音乐是如何与当时的社会文化思潮相结合的,以及他们的音乐是如何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这本书对我来说,就像是一本关于摇滚乐发展史的精彩篇章,通过齐柏林飞艇的故事,来展现摇滚乐是如何从地下走向主流,又是如何成为一种文化现象的。我希望能从书中汲取到关于音乐创作、艺术表达以及文化传承的宝贵知识。
评分2010年,中国进口大豆5480万吨,80%来自美国;
评分印刷精美,作为工具书也很实用
评分带着朝圣的心情买的,老外出的书特别用心,可以珍藏,棒!
评分乐童出这套书,对中国摇滚乐迷来说,真是好事。很喜欢,书做的也好。感觉听齐柏林更有感觉了
评分Like rolling stone!虽然不喜欢大叔鸭子般的嗓音,但大叔的文笔料是极好的!
评分东西不错,值得购买
评分赶紧出后面的and take my money!讲真,出版方乐童还是应该多调动些资源推广一下,我要不是听了大内密谈的一期节目都不知道有这么好的一套书正在陆续出版中。对于这么好的书,乐迷朋友差不多应该是出一本买一本的节奏吧,但我相信很多很多目标读者还不知道有这套书的存在呢。其实推广有时候不需要花很多钱,比如上一下大内密谈这类的节目,硬广一下又如何
评分这一套书都买了,还是值得一看的
评分干。。中间插广告,放佛看到了5块一本的意林什么鬼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