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收藏了传习录和浙古版的绿皮全集,也都来回不知翻过几遍,心里却一直憾于不能一窥王文成公全书的全貌,甚至动心高价收购古籍奈何集齐无望。想不到这次竟然出了隆庆版的原貌重现版,而且竟然连有疑的地方都原样保留了!庆幸自己收了这本啊!感动到热泪盈眶!——网友lene
的确是本好书,制作精良,选纸也很合适,可见编辑的良苦用心。文白对照适合佐证自己的想法,利于理解,适合我这种对王阳明并不是特别了解的人。会慢慢读下去,推荐!——网友王中杰
王阳明堪称心学巨子,把儒学等思想学派的精髓凝聚在一起。尤其是“知行合一”,理论结合实际,很多思想都是来自古人,不得不佩服啊!——网友wly.sdu
从目录、章节分划、内文、附录的《朱子晚年定论》可以确认,版本用的是明隆庆六年《王文成公全书》版的《传习录》。虽然不能说是毫无错误吧,但还算是比较、经典的,是学者推荐较多的善本。——买家
>
明隆庆六年初刻版《传习录》是后世《传习录》的母本,因未经后人妄改,拥有极高的性和珍藏价值,被已故哲学家陈荣捷先生称为“完备而可靠”的版本,是阳明心学的读本。《传习录》是明代哲学宗师王阳明的论学语录和书信集,集中体现了阳明心学的核心观点,是了解阳明心学经典的入门必读书。◆心即理:佳的行为准则其实就在我们每个人心中,遇到难题时与其劳神费心,不如去倾听内心原本的声音。◆致良知: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道德感和判断力,只不过被后天的习气和私欲所蒙蔽了;若能恢复并遵循本然的良知,就不难获得内心的安宁。◆知行合一:人的认知和实践是不可分的,只有做到两者统一,才能避免盲目行事或空谈不实之病,一切困难也会迎刃而解。
王阳明(1472—1529),名守仁,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浙江省余姚市)人,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宸濠之乱有功而被封为新建伯,隆庆年间追赠新建侯,谥文成。王阳明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集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于一身之人,其学术思想更是由中国传至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对后世影响巨大。
前言
传习录序
传习录上
传习录中
答顾东桥书
启问道通书
答陆原静书
答欧阳崇一
答罗整庵少宰书
答聂文蔚
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
教约
传习录下
附录《朱子晚年定论》
>
书名:明隆庆六年初刻版《传习录》
定价:36.00元
作者:[明]王阳明撰著
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年7月
ISBN:978753998324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我是一名对中国传统文化充满热情的普通读者,平时也喜欢涉猎一些古籍。这次看到《传习录》有明隆庆六年初刻版的“正版现货”,真的太激动了!我一直听说王阳明的大名,也知道他的《传习录》是他思想的精华所在,但总觉得市面上流传的现代版本,虽然易读,却少了一份古朴的风韵。这次的初刻版,想想就觉得意义非凡。我希望拿到手后,能仔细体会古人阅读经典的方式,感受那个时代读书人的心境。即使有些字句不那么容易理解,我也会慢慢查阅,力求领会原意。我更看重的是一种文化传承的体验,是与历史对话的感觉。能拥有这样一本年代久远的古籍,对我来说,不仅仅是拥有了一本书,更是拥有一种跨越时空的文化情怀。我打算将它小心珍藏,也希望通过它,能对阳明先生的“心学”有一个更直观、更真切的认识。这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一次深度体验。
评分作为一个对中国古代思想史有着浓厚兴趣的业余研究者,我一直将王阳明视为中国哲学史上的一座高峰。而《传习录》更是理解其心学思想的必读之作。此次“明隆庆六年初刻版《传习录》王阳明撰著 正版现货”的消息,对我来说,简直是福音。我深知,学术研究,尤其是对古籍的研究,版本的选择至关重要。早期刻本往往保留了更多的原始信息,减少了后人传抄、校订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变异。我非常期待能够深入研究这个版本的特点,例如它在字形、句读、篇章结构上的独特性,并与后世其他版本进行比较,从中发现新的研究线索。这不仅仅是拥有一本稀有的古籍,更是拥有了一把理解王阳明思想演变和传播的钥匙。我希望能通过细致的文本分析,为理解阳明学说在明代中后期的发展脉络提供一些新的视角。这次“正版现货”的推出,也保证了书籍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让我可以安心地投入到学术探索之中。
评分我对中国古代的书法和印刷艺术有着特别的偏爱,总是觉得古籍本身就是一件件艺术品。这次听说有“明隆庆六年初刻版《传习录》王阳明撰著 正版现货”,光是想到那古朴的书页、精美的刻工,就让我心生向往。我喜欢触摸那些泛黄的书纸,感受它们承载的岁月痕迹,想象当年刻书的工匠和阅读它的士人们。这不仅仅是为了王阳明先生的哲学思想,也是为了那份独属于古籍的文化韵味。我希望能从这个版本中,感受到明代印刷工艺的精湛,欣赏古代书法的风采。同时,我也会尝试去理解书中的内容,感受阳明先生“知行合一”的思想是如何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被提出和传播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带给我一种精神上的享受,一种对历史和文化的敬畏之情。拥有这样一本集思想与艺术于一体的古籍,对我来说,是一种莫大的满足和荣耀。
评分我一直对“致良知”这个概念非常着迷,总觉得它蕴含着一种深刻的人生智慧,能够帮助我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到内心的定力。王阳明先生的《传习录》正是这一思想的核心载体。这次能等到“明隆庆六年初刻版”的“正版现货”,实在是个令人惊喜的消息。我希望通过阅读这个早期版本,能够更纯粹地接触到阳明先生的思想,避免现代解读可能带来的曲解或稀释。我期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更真切地感受到阳明先生那种直指人心的力量,去体会他如何将儒家的仁义礼智信与个人的道德实践相结合。我对书中的对话体形式尤为感兴趣,觉得这种方式更生动地展现了思想的碰撞和生成过程。我希望能从这些真实的问答中,学习如何将阳明学说应用于日常生活,如何在实践中不断体悟和提升自我。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次阅读,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和智慧的启迪。
评分对于我这样一个常年痴迷于中国古典小说和历史的读者来说,虽然《传习录》并非小说,但王阳明先生的生平和事迹,早已融入了许多历史叙事和文化传说之中。这次“明隆庆六年初刻版《传习录》王阳明撰著 正版现货”的消息,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我希望通过阅读这部原始的文献,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这位传奇人物的思想世界,去探究他如何从一个普通的士子,成长为一代宗师。我期待在书中找到那些支撑他“立德、立言、立功”的精神力量,感受他“破心中贼”的勇气和智慧。虽然我对哲学理论的理解可能不如专业人士,但我相信,通过阅读原始文本,能够更真实地感受到人物的个性和思想的温度。我希望这本书能带我走进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去感受阳明学说如何影响了当时的社会和人心。拥有这样一个“正版现货”,对我来说,就是获得了一次亲近历史、走进伟人的机会。
评分作为一个从事教育行业多年的从业者,我深知思想的传播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王阳明先生的“心学”无疑是中国思想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而《传习录》则是其思想体系的集中体现。这次“明隆庆六年初刻版《传习录》王阳明撰著 正版现货”的出现,对我来说,有着特别的意义。我希望通过阅读这个早期版本,能够更深刻地理解阳明先生关于教育和人才培养的理念。例如,他如何看待学习与实践的关系,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和发挥内心的良知。这些对于现代教育理念的启示是巨大的。我期待能从书中汲取养分,将其融入到我的教学实践中,帮助更多的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虽然我不是专业的古籍研究者,但我坚信,经典的力量是永恒的。能够接触到如此珍贵的早期文献,让我感到非常荣幸,也希望这本书能为我带来更多的启发和动力。
评分对于我这个常年沉浸在中国哲学史研究的学生来说,一本明隆庆六年初刻版的《传习录》,其价值不言而喻。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历史的见证,是思想的活化石。我一直认为,研究古籍,尤其是哲学典籍,版本的重要性不亚于内容本身。不同版本之间,可能存在着文字的讹误、辑佚的疏漏,甚至是不同的校勘和注释,这些都可能影响我们对原著的理解。隆庆六年初刻版,意味着它是最早期的、未经后期大规模修改的版本之一,这对于还原王阳明思想的原始形态至关重要。我一直对当时学者们如何理解和传播阳明学说很感兴趣,而初刻版无疑是了解这一过程的绝佳窗口。我期待着能够从这本书中,发现一些前人研究中未曾注意到的细节,比如某些语句的独特用法,或者章节编排的特定逻辑。这将是我论文研究的宝贵素材,也希望能为学术界对阳明学的研究贡献一份微薄的力量。现在能有“正版现货”,实在是一大幸事,避免了市面上良莠不齐、鱼龙混杂的风险,让我可以安心地进行学术探索。
评分终于等到这本《传习录》隆庆六年初刻版的消息,简直是梦寐以求!作为一名王阳明学的爱好者,我一直对早期刻本情有独钟。总觉得原汁原味的东西,才能最真实地触及先哲的思想脉络。市面上流传的很多版本,虽然印刷精美,但总觉得少了一点历史的厚重感,仿佛隔了一层纱。这次的“正版现货”,光是听到这个描述,就让我心潮澎湃。想象一下,翻开泛黄的书页,那些古老的文字,在指尖轻轻滑过,仿佛穿越时空,与阳明先生进行一场跨越数百年的对话。这种体验,是任何电子版或者现代影印本都无法比拟的。我特别关注初刻版在文字、标点、辑佚等方面的细节,这些细微之处往往隐藏着研究者们忽略的宝贵信息。希望这本《传习录》能给我带来全新的解读视角,让我对“知行合一”、“致良知”等核心概念有更深刻的理解。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深入研读,去感受阳明先生那股“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的真切力量。拥有这样一本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古籍,本身就是一种精神的慰藉和智识的提升。
评分作为一名退休的教师,我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中国古典哲学书籍的收藏和研究。这次《传习录》隆庆六年初刻版的出现,对我而言,无疑是又一次精神上的盛宴。我尤其看重“初刻版”这几个字,它代表着最接近原著的文献,其字口、纸张、排版,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我曾花费大量精力去辨别不同版本的优劣,深知早期刻本的珍贵。拥有这样一个“正版现货”,不仅可以满足我个人的收藏爱好,更重要的是,它能够为我日后的研究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我希望通过仔细比对,能够发现早期刻本与后世版本在文字上的差异,从而对《传习录》的流传和演变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同时,我也想从中了解当时社会对阳明学的接受程度,以及学者们是如何解读和传承这一思想体系的。这类书籍的价值,早已超越了单纯的文本阅读,它承载着历史的温度和智慧的光芒,是中华文明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