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辽金元状元奇谈 辽金元状元谱
:15.00元
作者:周腊生
出版社:紫禁城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0-01-01
ISBN:978780047304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30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为作者《中国历代状元》系列书中的一本,分上下两编。上编辑录辽、金、元三朝状元的趣闻轶事,并辐射及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下编主要是辽、金、元及西夏、伪齐共152名状元的小传,其第二辑《金代贡举考略》则填补了我国科举史研究的一项空白。全书熔知识性、趣味性与资料性于一炉,雅俗共赏。既有助于读者了解我国古代文化;其博采典籍,搜罗宏富,每篇文章都注有资料出处,并多有考证辨析,又可为文史爱好者、工作者提供参考。
目录
自序
上编 辽金元状元奇谈
辑 辽代状元奇谈
高状元两使高丽
张太师廉俭异常
张太师为民请命
浪游结识了个状元郎
张孝杰奸险无比
王鼎正气凛然
刘宵轶事
影响较大的辽代状元
部分辽代状元的任职情况
参与过外交活动的辽代状元
种种特殊的夺魁情状
第二辑 金代状元奇谈
南山翁有知人之鉴
孙九鼎的奇遇
胡砺早年
郑子聃两中科甲
孟宗献苦练成“四元”
赵承元品行不端
状元出洋相
杨云翼巧以医谏
忠贞不二受人景仰
李献能与两次省试风波
“公当出于小公子门下”
王鹗有功于《金史》
同是状元,形象迥异
梁斗南胆大获佳偶
金代状元的地理分布
金代状元的年龄与魁龄
金代状元中的文学家、书画家
金代状元的仕宦情形
金代状元的分类
父子状元及其它
金代状元的家庭出身
以“状元”刘文龙为题的文学作品
第三辑 元代状元奇谈
状元前定,恶鬼退避
泰不华直谏受赏
泰不华尸漂大海
宋诚夫亢直不阿
宋状元小说传佳篇
李黼血溅九江城
李齐殒命高邮府
陈祖仁坚持原则
青史未忘状元妻
……
下编 辽金元状元谱
辑 辽代状元谱(附西夏状元)
第二辑 金代贡举考略
第三辑 金代状元谱(附金后期经义及伪齐状元)
附录
后记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作为一名对辽金元史有着浓厚兴趣的读者,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全面、深入地展现那个时期科举制度和状元群体的著作。《辽金元状元奇谈 辽金元状元谱》这本书,无疑满足了我的这一期待。作者在书中不仅列举了大量的状元人物,更重要的是,他深入挖掘了这些人物的生平、事迹以及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我尤其欣赏书中对辽金元时期科举制度的演变过程的详细梳理,从制度的创立、发展到成熟,以及其在不同民族统治下的特点,都有详尽的阐述。这让我对那个时期复杂的政治格局和文化变迁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我曾经以为,科举制度在中原王朝的应用更为普遍和成熟,但这本书却让我看到了辽金元时期,科举制度在少数民族政权中的发展,以及其所带来的深远影响。这种打破地域和民族界限的视角,让整本书更具历史的厚度。
评分这本书最大的亮点之一,在于它对于不同民族文化在科举制度影响下的交融与碰撞的精彩描绘。辽代契丹族、女真族,以及后来的蒙古族,他们都拥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和政治体系,但科举制度的引入,无疑对这些王朝的社会结构和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者并没有将这些王朝割裂开来讲述,而是巧妙地将它们在科举制度上的发展和演变联系起来,展现出一种动态的、相互影响的历史图景。我非常惊叹于作者能够梳理出如此复杂的历史线索,并且将它们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例如,书中对于金代科举制度如何借鉴宋制,以及在汉化过程中遇到的挑战的描写,就非常精彩。它让我看到,文化从来都不是单向的输送,而是在交流与碰撞中不断发展和演变的。这种跨文化视角的分析,让这本书的价值远远超越了一般的历史人物传记。
评分这本书在考证方面做得非常扎实,每一个论断都似乎有据可依,这对于一本历史读物来说至关重要。作者在引用史料的时候,非常谨慎,并且会注明出处,这让我觉得非常安心。我尤其欣赏的是,作者在梳理辽金元时期科举制度发展脉络的同时,并没有忽略对社会文化、经济状况以及民族关系等方面的探讨。它不仅仅是在讲述科举的故事,更是在描绘一个时代的变迁,一个民族的融合,一种文化的传承。我能感受到作者在撰写过程中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对那个时期错综复杂的历史关系有着深刻的洞察。例如,书中在讨论金代状元与北宋遗民的关系时,就展现了非常 nuanced 的视角,既看到了民族矛盾,也看到了文化上的交流与影响。这种多维度的解读,让整个故事更加丰满,也更具深度。读这本书,就像是在与一位博学的长者进行一场深入的对话,他不仅告诉你“是什么”,更会告诉你“为什么”,让你在了解历史事件的同时,也能理解其背后的逻辑和动因。
评分我非常欣赏这本书在梳理辽金元时期状元群体的过程中,所展现出的细致与全面。它不仅仅关注了那些声名显赫的状元,也对一些相对默默无闻的人物进行了深入的挖掘,这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立体、更加真实的状元群像。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了解了他们的科举之路,更看到了他们的人生百态。有的状元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为民请命;有的状元则在乱世中寻求自保,默默无闻;还有的状元,虽然才华出众,却因各种原因仕途坎坷。这些不同的命运,共同构成了辽金元时期状元群体的丰富画卷。这本书让我认识到,历史人物的评价,不应该简单地以功过是非来衡量,而应该更加全面地去理解他们所处的时代,以及他们在那个时代所做出的选择。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深度和广度都令人印象深刻。作者在梳理辽金元时期科举制度的同时,并没有忽略对当时社会文化、经济发展以及民族关系等方面的探讨。这种多角度的分析,让读者能够更全面地理解那个时期的历史。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不同民族文化在科举制度影响下融合与碰撞的描写,这让我看到了历史发展的复杂性与多样性。它让我了解到,一个王朝的兴衰,不仅仅取决于政治军事,更与文化、经济等多种因素息息相关。阅读这本书,就像是在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学术对话,不仅能学到知识,更能激发思考,对那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时代,产生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评分我一直认为,历史人物的魅力,很大程度上在于他们的“不完美”。这本书在这一点上做得非常好,它没有将辽金元时期的状元们塑造成不食人间烟火的神明,而是非常真实地展现了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优点和缺点。有的人因为出身卑微而倍感自卑,有的人却凭借坚韧不拔的毅力登上了巅峰;有的人为官清廉,造福一方,有的人却也难免俗套,卷入权力的漩涡。这种真实感,让我觉得他们不是遥不可及的偶像,而是活生生的人,他们的故事也因此更加触动人心。书中对一些状元生活细节的描写,比如他们读书的艰辛,考试时的紧张,以及中举后的喜悦,都让我感同身受。特别是那些在乱世之中,依然坚持求学问道的学子们,他们的精神力量,在书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这让我思考,在任何一个时代,真正的价值,或许都体现在面对困境时的坚持与选择。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古朴典雅的字体,搭配上水墨晕染的背景,仿佛将人瞬间拉回那个风云变幻的辽金元时代。我一直对那个时期的历史人物和故事很感兴趣,总觉得相比于中原王朝,辽金元王朝的历史总被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而状元,作为那个时代最耀眼的学子,更是承载了无数的荣耀与传奇。我迫不及待地想翻开书页,去探寻那些曾经鲜为人知的科举故事,去了解那些在历史长河中闪耀的智慧之光。想象一下,在辽阔的草原上,在巍峨的山峦间,在繁华的都城里,有多少才子寒窗苦读,只为那一朝金榜题名,成为万众瞩目的状元?他们的背后,又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心路历程?这本书的名字就足够吸引我了,《辽金元状元奇谈》,听起来就充满了故事性,而《辽金元状元谱》,则暗示着它将是一份详实的研究,或许能为我们展现一个更加立体、更加真实的状元群体。我期待它能带我穿越时空,去见证那些寒门学子如何凭借才华改变命运,去感受那些皇族贵胄如何书写辉煌。我更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列举出状元的名字和生平,而是能深入挖掘他们成为状元的时代背景、考试制度、以及他们为官之后的作为,让我对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有一个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流畅,既有学术的严谨,又不失文学的感染力。作者善于运用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将枯燥的历史知识变得生动有趣。阅读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那个遥远的时代,与那些状元们一同经历了他们的喜怒哀乐,感受着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特别是一些细节的描写,比如对考场环境的描绘,对考生们紧张心情的刻画,都让我身临其境。我发现,这本书不仅仅是在讲述历史,更是在唤醒我们对历史的情感共鸣。很多时候,我会因为书中人物的遭遇而感叹,因为他们的智慧而赞叹,因为他们的坚持而感动。这种情感的投入,让我觉得阅读这本书,不再仅仅是获取知识,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
评分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这本书不仅仅是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简单罗列,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展现了那个时代士人的生存状态和价值追求。我看到了他们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如何在一个充满变数的时代中寻找自己的定位,如何用自己的才华和智慧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书中对一些状元人生转折点的描写,比如从一个默默无闻的读书人,到声名显赫的朝廷命官,他们的内心一定经历了巨大的挣扎和蜕变。作者通过对这些内心世界的挖掘,让这些历史人物更加鲜活,也让我对那个时代的社会价值观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一些“失意”状元的描写,他们或许没有像其他状元那样飞黄腾达,但他们的坚持和所作所为,同样值得我们去关注和学习。这让我意识到,历史的评价,不仅仅在于功名利禄,更在于一个人所秉持的信念和所付出的努力。
评分读完第一部分,我简直被深深吸引住了。这本书的叙述方式非常独特,它不像一般的历史书籍那样枯燥乏味,而是将枯燥的历史事件用一种讲故事的方式呈现出来,读起来引人入胜。尤其是关于辽代状元的部分,作者用非常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契丹族独特的文化背景下,科举制度的形成与发展。我之前对辽代的科举了解不多,总以为他们的选拔方式主要依靠部落的世袭制,但这本书却颠覆了我的认知,原来辽代也建立了相对完善的科举制度,而且其考试内容和形式也充满了民族特色。作者通过对几个代表性人物的生平事迹的描写,让我看到了那个时代考生的艰辛与不易,以及他们如何在异族统治下,用知识和才华赢得尊重和地位。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提到的一些状元,他们不仅在文学上造诣极高,在政治、军事上也颇有建树,这让我对“状元”这个称号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他们不仅仅是书呆子,更是那个时代的精英,是推动历史进程的重要力量。我迫切地想知道,金代和元代的状元又会呈现出怎样的风貌,他们又将如何与我们熟知的汉族文化碰撞与融合,书写的又会是怎样一曲曲动人的传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