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UI设计师,手绘设计草图必备!
如果你是工业设计师,设计灵感从这里而来!
如果是你漫画爱好者,科幻设计技法会让你脑洞大开!
如果你是家长,这是送给孩子特别的拓展想象力的好书!
科幻的设计灵感从何而来?科幻的世界真的是天马行空吗?如何获得超前的想象力和设计灵感?翻开这本书,你将获得答案。甲虫、鹦鹉螺、火车、章鱼乃至蜻蜓,在设计大师的眼里,都是具有超现实意义的机甲战士。或许你从未想过,原来未来世界的装备就在我们眼前。这不是一本纯粹的设计技法书,这是一本让你脑洞大开的设计灵感启发书,还是一本通过丰富的实例,告诉你如何从借喻自然生物到绘制手稿直至完成设计的科幻漫画概念设计流程指导书。
武晨晓,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研究生毕业。喜欢艺术、文学,对日文翻译有一定的经验,除翻译本书之外,也有许多其他翻译作品。
染森健一,1957年出生于大阪。多摩美术大学绘画系油画专业、同大学美术研究系毕业后就职于株式会社东京景观研究所。目前任公司董事长、艺术硕士、景观造型师、工程技术顾问(RCCM)。曾参与的项目有:足立区生物园、西海PEARLSEARESORT、鸟取花回廊、笠间艺术之森公园陶之杜、国营ALPS安云野公园、堀金、穗高地区等。BeCom:成立于1998年。从事医疗、教育、通讯等实用书籍与杂志的编辑与设计。2001年成立漫画设计师资料库,并开展利用漫画表现的宣传支援业务。自成立以来已推出了诸多漫画形式的企业介绍、手册与出版企划。
Section 基本形态和简单构图?1
基本形态?1-1 2
对立体进行描述 2
多方面立体展现 3
基本图形(造型) 4
练习 找出具体事物中的基本图形?1 6
3?1-2 种简单的构图方法 7
立面图法和平面图法 7
轴测图法 10
透视网格图法 12
透视网格中圆的画法 15
正方形网格中的椭圆 16
使用立体透视网格进行绘图?1-3 17
立体网格和构图的关系 17
制作基本的立体透视网格 19
利用立体透视网格的绘图顺序 20
Column 最早在日本绘画中使用透视图法的画家们?1 24
Section 2?创作造型的灵感来源
2-1?学习经典 26
造型的趋势 26
经典鉴赏与观察 28
经典的再创作 30
2-2?探寻主旨风格 36
与主旨风格相关的“词语” 36
各式风格小结 37
从主旨风格中进行联想 40
根据风格进行整体的统一 44
2-3?类比(借喻) 46
比喻的“喻体” 46
借用的多样性 50
借用比喻的技巧 52
2-4?组合 54
进行组合的要素和方法 54
进行组合的技巧 56
练习 2?将地上跑的和空中飞的进行结合 57
Column 2?变形的效果 58
Section 3?绘画技巧
3-1?线的使用方法 60
笔触 60
轮廓线 62
表现物体的进深 64
3-2?阴影的画法 66
阴影和影子 66
明暗渐变法则 68
绘制影子的规律 70
3-3?质感的表现 72
物体表面的特征 72
质感的区分 73
符号化的表现 73
污迹的表现 75
Column 3?固有色和背景之间的关系 76
Section 4?实践篇
4-1?Triangular future car
??(近未来型汽车) 78
创作过程 79
造型和草图 80
结构和基本图形 81
绘图步骤 82
4-2?Nautilus
??(鹦鹉螺形直升机) 88
创作过程 89
造型和草图 90
构造和基本图形 91
绘图步骤 92
4-3?Skymantis
??(螳螂形战斗机) 98
创作过程 99
造型和草图 100
构造和基本图形 101
绘图步骤 102
4-4?Rhino Robot
??(犀牛形四足步行机器人) 106
创作过程 107
造型和草图 108
构造和基本图形 109
绘图步骤 110
4-5?Saint-Jacques
??(大型恒星星际宇宙飞船) 114
创作过程 115
造型和草图 116
绘制基本图形并制作网格 117
绘图步骤 118
4-6?BattleshipOrugam
??(金枪鱼形战舰) 122
创作过程 123
造型和草图 124
构造和基本图形 125
绘图步骤 126
“所画如所见”,乍一听觉得非常简单,但实际去做的时候却发现并不是那么回事了。虽然我们都在用眼睛看事物,但是要落实到纸面上,并不是所有人都能顺利地画出眼中的景象。文艺复兴时期透视图法的发明,使“所画如所见”成为了可能。古希腊、古罗马时代给后人留下了许多杰出的写实风格的雕刻作品,但即使是这样,在这个时代,也没有人用到透视图法。当你看完这段历史之后,觉得透视图法很难学是非常正常的。但是换个角度来看的话,“很难”的意思就是如果认真学习的话,其实每个人都可能掌握。因此,我们这里依靠的不是缥缈虚无的感觉,而是了解并学习“图法”,然后进行反复练习,这才是最重要的。在本书中,不仅介绍了透视图法,还有立体事物在纸面(平面)上的表现图法,通过具体的示例和步骤进行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讲解。“图法”的基本规则适用于所有类型的绘画,只要掌握了这些规则就可以举一反三、灵活运用了。
而本书的主题——科幻?漫画概念设计绘画技法,经过无数设计师的想象创作,在小说、电影和漫画的世界中,以具体的形象展现在观众面前。此次能够借此机会回顾许多优秀的作品,使我再一次深深地感受到美术史和设计史对我们产生的重大影响。然而,给予我们最大影响和启迪的,仍然是自然万物的万般形态。千变万化的形状、五彩斑斓的色彩,从微观世界到宏观世界,大自然杰出的作品,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灵感源泉。在这里,我谨希望读者朋友们,能够通过本书掌握立体化图法和绘画技巧,丰富自己的绘画表现;同时,如果能使各位对美术史、设计史,以及充满魅力的自然形态产生兴趣,我将感到十分荣幸。
2015年6月
本书制作团队代表
染森健一
《科幻漫画概念设计绘画技法(全彩)》这本书,可以说是为我打开了“场景设计”的新世界。我一直以来都觉得,一个精彩的科幻故事,离不开一个充满魅力的场景,而如何将脑海中的画面具象化,却是我的一大难题。这本书在这方面的内容,简直就是一份详尽的“指南”。它不仅仅是教你如何画透视,如何布局物体,更重要的是,它教你如何“讲故事”——如何通过场景中的细节,来传达信息、营造氛围。书中提到了“环境叙事”的概念,即场景本身就应该承载着故事。比如,一个破败的废弃空间站,可以通过遍布的裂痕、生锈的管道、以及散落的杂物,来诉说一段被遗忘的历史;而一个繁华的未来都市,可以通过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穿梭不息的飞行器、以及光怪陆离的广告牌,来展现其高度发达的文明和潜在的社会问题。书中还详细讲解了“空间感”的营造,包括如何通过景深、光影、以及构图的变化,来制造出宏大、渺小、或是幽闭的空间感受。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光影运用”的部分,它不只是简单地交代明暗,而是讲解了不同光源的特性,以及它们如何影响场景的色彩和氛围。例如,使用冷色调的荧光灯,可以营造出赛博朋克夜晚的迷幻感;而使用暖色调的夕阳,则能为荒凉的星球带来一丝温暖和希望。书中还提供了大量的“场景骨架”式的参考图,从外太空的星云到地底深邃的洞穴,再到星际飞船的舰桥,各种类型的场景都有涉及,并且作者会一一解析这些场景的设计思路和关键要素,让我能够从中学习到很多实用的构图技巧和细节处理方法。
评分《科幻漫画概念设计绘画技法(全彩)》这本书,可以说是为我这个“创意匮乏者”提供了一个源源不断的灵感库。我一直觉得,科幻的魅力就在于它的无限可能,但有时候,我却苦于找不到那种“脑洞大开”的创意。这本书在这方面的内容,简直就是打开了我的“创意之门”。它不仅仅是教你如何“画”,更是教你如何“想”。书中提到了“跨界融合”的创意方法,即可以将不同领域的概念进行组合,从而产生新的创意。例如,将生物的特征与机械的结构相结合,就可以创造出“生化机械”;将古代的哲学思想与未来的科技相结合,就可以创造出“蒸汽朋克”风格。我尤其喜欢关于“功能反转”和“意想不到的组合”的章节,作者通过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例子,展示了如何通过颠覆常规的思维方式,来产生独特的创意。例如,设计一个“会走路的厨房”,或者“会飞的床”,这些看似荒诞的想法,经过作者的巧妙构思和绘画表现,却能够产生出令人惊喜的视觉效果。书中还提供了大量的“创意激发”练习,包括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和主题,鼓励读者去思考、去尝试、去打破思维定势。我尝试着为一个“失落的文明”设计一些独特的交通工具,以往只是画个会飞的汽车,但按照书中提供的“组合”思路,将“水晶”的透明和折射特性,与“能量流”的动态表现相结合,最终设计出来的交通工具,不仅造型奇特,而且充满了神秘的科技感,让我自己都感到非常满意。
评分这本书,名为《科幻漫画概念设计绘画技法(全彩)》,我拿到手的时候,简直被它的装帧吸引住了。厚实而有质感的封面,搭配上那充满未来感的插画,光是摆在书架上就很有分量。打开扉页,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令人惊叹的、极具想象力的科幻场景,那些流线型的飞船、奇形怪状的外星生物、以及充满科技感的城市景观,瞬间就把我带入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宇宙。我本来就是个科幻迷,平时也喜欢涂涂画画,但总觉得自己的作品离那些大师级的概念设计差了点什么,总是抓不住那种“未来感”和“科技感”的精髓。这本书的出现,就像是在我迷茫的创作道路上点亮了一盏指路明灯。我迫不及待地翻阅,每一页都像是打开了一个新的宝藏。我尤其关注那些关于“世界观构建”的部分,书中详细地阐述了如何从一个核心概念出发,逐步延伸出完整的宇宙设定,包括社会结构、科技水平、甚至生物进化等方方面面。这对于我来说是极其宝贵的经验,因为我常常在创作时,只是有零散的想法,却无法将其编织成一个逻辑自洽、引人入胜的故事背景。书中的案例分析也非常到位,选取了多个不同风格的科幻题材,从赛博朋克到太空歌剧,再到后启示录,作者都一一拆解了其核心设计元素,并给出了具体的创作思路和绘画步骤。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角色设计”的章节,不仅仅是描绘角色的外形,更重要的是如何通过角色的服装、装备、甚至肢体语言来传达他们的身份、性格和所处的环境。例如,书中分析了一个太空游侠的角色,如何通过磨损的皮质夹克、腰间挂着的能量枪,以及略带沧桑的眼神,来塑造出一个在危险宇宙中穿梭的经验丰富者的形象,这一点让我受益匪浅。我开始尝试将书中学到的技巧运用到自己的练习中,从简单的道具设计开始,逐渐过渡到场景和角色的创作,感觉自己的进步速度比以前快了很多。
评分当我拿到《科幻漫画概念设计绘画技法(全彩)》这本书时,我最先注意到的是它的“全彩”属性,这一点对于概念设计类的书籍来说至关重要。很多同类书籍可能因为成本或者印刷的原因,在色彩表现上有所欠缺,但这本书的色彩运用实在是太出色了!每一页的插图都色彩饱满、对比强烈,那些霓虹闪烁的赛博朋克街道,或是荒凉行星上的壮丽日落,在全彩的呈现下,真实感和视觉冲击力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这不仅仅是“好看”,对于学习概念设计的人来说,色彩的选择和搭配是传达氛围、烘托情绪的关键。书中在这方面的内容可以说是手把手教学了。它没有简单地罗列色板,而是深入分析了不同色彩组合在科幻场景中能产生的效果,比如冷色调如何营造出太空的冰冷和寂寥,暖色调如何表现出熔岩星球的炽热和危险,甚至通过色彩的饱和度和明度变化,来区分不同科技文明的风格。我记得其中一个案例,是关于设计一个外星文明的城市,作者展示了如何通过使用一种独特的、带有荧光的蓝色和紫色,来表现这个文明高度发达但又充满神秘感的特征。这种对色彩应用的细致讲解,让我明白,色彩不仅仅是表面的装饰,更是构成科幻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书中在“材质表现”方面的内容也让我眼前一亮。科幻题材往往涉及大量的金属、玻璃、合成材料等,如何将这些材质的质感逼真地呈现在画面上,是很多初学者面临的难题。这本书提供了一些非常实用的技巧,例如如何通过高光、阴影以及反射的表现,来刻画出金属的冰冷光滑,或者玻璃的通透晶莹。书中还强调了不同材质之间的组合搭配,以及它们如何影响整个场景的视觉效果。我尝试着画一些金属质感的飞船,以前总觉得它们看起来像玩具,但按照书中的方法,仔细研究了光线的走向和反射的细节,画出来的飞船立刻有了那种坚固、厚重的工业美感。
评分我一直觉得,要创作出一个令人信服的科幻世界,不仅仅要有炫酷的飞船和强大的武器,更重要的是那些“生活在其中的人”。《科幻漫画概念设计绘画技法(全彩)》这本书,在“角色设计”方面的内容,可以说是我见过最系统、最深入的。它不只停留在如何画好一张脸,而是从角色的“身份”和“故事”出发,引导读者去思考如何通过角色的外形,来讲述他们的故事。书中详细地讲解了如何根据角色的职业、社会地位、成长环境,来设计他们的服装、发型、甚至是身上的疤痕和纹身。例如,书中举了一个设计“地下反抗组织成员”的例子,作者强调了要通过破旧、实用、甚至带有手工改造痕迹的服装,来展现角色的贫困和顽强;而对于“星际联邦官员”,则需要设计出简洁、制式、带有高科技感的制服,来体现其权威和地位。我特别喜欢关于“外星生物设计”的章节,这部分真的非常考验想象力,但书中提供了一些非常实用的方法论。它教你不要凭空想象,而是从生物学的角度出发,考虑外星生物所处的星球环境、它的捕食方式、以及它的生存策略,然后将这些因素转化为具体的生物形态。比如,在一个高重力星球上,生物可能会进化出粗壮的四肢和扁平的身体;而在一个极端寒冷的环境中,生物可能会拥有厚重的皮毛或脂肪层。书中还强调了“辨识度”的重要性,即如何设计出既有创意又不至于让人难以理解的外星生物,让观众能够快速地识别出它的基本特征和生态位。我尝试着设计一些基于地球常见生物改编的外星生物,比如将昆虫的复眼和节肢与哺乳动物的体型结合,并加入了独特的发光器官,画出来的生物就显得既熟悉又陌生,非常有意思。
评分《科幻漫画概念设计绘画技法(全彩)》这本书,可以说是为我这个“色彩控”打开了新的大门。我一直对科幻作品中那些充满想象力的色彩运用感到着迷,但自己尝试时,总是感觉色彩单调、缺乏层次。这本书在“色彩理论与运用”方面的内容,可以说是非常系统和深入的。它不仅仅是告诉我们什么是“冷暖对比”或者“互补色”,而是深入讲解了如何根据科幻题材的特性,来选择和搭配色彩,从而营造出特定的氛围和情绪。例如,书中提到了“赛博朋克”风格的色彩构成,往往以冷色调为主,搭配强烈的霓虹灯光,来表现都市的压抑和未来的疏离感;而“太空歌剧”风格,则可能使用更广阔、更丰富的色彩,来展现宇宙的壮丽和神秘。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色彩叙事”的讲解,即如何通过色彩的变化,来引导观众的情绪,或者传达角色的内心状态。例如,在一个紧张的战斗场景中,可以使用高饱和度、对比强烈的红色和橙色来增加紧迫感;而在一个宁静的夜晚场景中,则可以使用柔和的蓝色和紫色来营造安详的氛围。书中还提供了大量的“色彩调色板”示例,这些示例并非简单的色块堆砌,而是针对不同的科幻场景和风格,给出了具体的色彩搭配方案,并详细解释了这样搭配的理由。我尝试着为自己设计的一个“幽灵飞船”选择色彩,以往只是随意涂抹,但按照书中推荐的,选择带有荧光感的淡紫色和幽蓝色,并搭配少量的暗红色作为点缀,最终画出来的飞船,立刻有了一种虚无缥缈、神秘莫测的感觉,比我之前画的不知高级了多少。
评分《科幻漫画概念设计绘画技法(全彩)》这本书,对于我这种“细节控”来说,简直就是福音。我一直认为,一个成功的科幻概念设计,往往就藏在那些不经意的细节之中。而这本书,恰恰是在细节的刻画方面,给予了我极大的启发。它不仅仅是指导你如何画出流畅的线条,如何渲染出逼真的质感,更是教你如何通过细节,来赋予你的设计“生命”。书中提到了“环境的痕迹”的重要性,即无论是什么样的场景或物体,都应该有其存在过的痕迹。例如,一艘在宇宙中航行了多年的飞船,其船体上应该有细微的划痕、磨损的涂装、甚至是一些战损的痕迹,这些细节都能够让观众感受到飞船的“故事”。书中还强调了“功能的体现”,即每一个细节都应该有其存在的意义。例如,一个飞船的外部管道,不仅仅是为了好看,它可能连接着重要的能源系统或冷却系统;而一个角色身上的徽章,可能代表着他的身份、所属的组织,甚至是他的功勋。我特别喜欢关于“表面纹理”的讲解,作者提供了多种不同的方法,来表现金属、岩石、皮革、布料等不同材质的表面纹理,包括通过笔触的变化、叠加的图层、以及特殊的笔刷设置。书中还提供了一些非常实用的“细节素材库”的参考,例如各种形状的螺丝、接口、指示灯、甚至是太空服上的缝线,这些细节的积累,能够极大地提升画面的真实感和可信度。我尝试着为自己设计的一个“外星遗迹”添加细节,以往只是画个模糊的轮廓,但按照书中讲解的,在岩石表面添加风化的痕迹、在建筑结构上加入古老的符文、甚至是在地面上散落一些不知名的植物种子,最终画出来的遗迹,立刻有了那种饱经沧桑、神秘莫测的历史厚重感。
评分对于我这种对“科技感”有着执念的读者来说,《科幻漫画概念设计绘画技法(全彩)》这本书简直就是一次“科技美学”的盛宴。我一直觉得,科幻的魅力很大一部分在于那些我们尚未触及的科技,而如何将这些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可感的视觉形象,是概念设计的一大挑战。这本书在这方面的内容,可以说做到了极致。它不仅仅是罗列了一些“高科技”的符号,而是深入分析了“科技感”的构成要素。书中提到了“功能与形式的统一”,即先进的科技应该体现在其高效、简洁、甚至是优雅的设计中。例如,一艘先进的太空舰船,其外形设计往往是流线型的,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空气阻力(即使是在真空中),并且其动力系统和武器系统会巧妙地融入船体,而不是突兀地暴露在外。书中还强调了“细节的精致化”,即那些微小的按钮、指示灯、以及屏幕上的信息,都应该具有逻辑性和实用性,它们共同构建了科技的真实感。我特别喜欢关于“能量场”和“光效表现”的章节,作者展示了如何利用渐变、辉光、以及粒子效果,来表现能量的流动和转化,这对于营造科幻作品中常见的“能量武器”、“护盾”等元素至关重要。书中提供的案例,从小型个人飞行器到巨大的空间站,再到各种奇异的外星科技装置,都充满了令人惊叹的想象力和严谨的逻辑。我尝试着为自己设定的一个“量子引擎”设计一个视觉表现,以往只是画个闪烁的光球,但按照书中讲解的,如何通过不同颜色的光线交织,以及模拟能量粒子扩散的效果,最终画出来的效果,立刻有了那种强大的、难以捉摸的科技力量感。
评分《科幻漫画概念设计绘画技法(全彩)》这本书,对于我这种“构图小白”来说,简直就是救星。我一直觉得,构图是画面的骨架,而我却总是抓不住那种“黄金分割”、“引导线”之类的概念,导致我的画面总是显得杂乱无章。这本书在这方面的内容,可以说是非常系统和易懂的。它不仅仅是罗列了一些枯燥的构图法则,而是通过大量的实际案例,来演示如何运用不同的构图方式,来突出画面的重点、引导观众的视线、以及营造特定的空间感。书中提到了“视觉引导”的重要性,即如何利用线条、色彩、以及物体的大小和位置,来引导观众的视线,让他们能够更自然地注意到画面的主体。例如,一个从前景延伸到远景的道路,能够自然地将观众的视线引向远方的目标;而一个中心对称的构图,则能够强调画面的稳定感和权威感。我特别喜欢关于“动态构图”的讲解,作者展示了如何通过倾斜的线条、不对称的布局,以及人物的动态姿势,来营造出画面的动感和张力,这对于表现战斗场景或者追逐戏非常有用。书中还提供了一些“构图模板”式的参考图,从经典的“三分法”到复杂的“S型曲线”,作者都会一一讲解其应用场景和效果。我尝试着为一个“太空追逐战”设计构图,以往只是将飞船随便摆放,但按照书中讲解的,使用一条强烈的对角线来连接飞船的运动轨迹,并将镜头稍微倾斜,最终画出来的画面,立刻有了那种激烈的速度感和紧张的追逐氛围。
评分《科幻漫画概念设计绘画技法(全彩)》这本书,对于我这种对“机械设计”情有独钟的读者来说,简直是量身定做的。我一直很喜欢科幻作品中那些精密的载具和复杂的机械结构,但自己画的时候,总是显得呆板、缺乏想象力。这本书在这方面的内容太丰富了!它不仅仅是教你画个轮子、加个炮管那么简单,而是深入剖析了机械设计的逻辑和美学。书中从“功能性”出发,讲解了如何根据设定的用途,来设计出合理且富有想象力的机械形态。比如,在设计一辆未来战车时,作者会引导你去思考它的主要攻击方式、防御能力、以及在什么样的地形环境下作战,然后根据这些功能需求,来确定装甲的厚度、武器的布局、履带的类型等等。这种“形随功能”的设计理念,让我茅塞顿开。我之前画的机械,往往只是把各种零件拼凑在一起,看起来很复杂,但缺乏灵魂。而这本书则强调了“设计语言”的重要性,它讲解了如何通过线条的粗细、轮廓的锐利或圆润、以及细节的雕刻,来赋予机械独特的性格和风格。例如,一辆用于侦察的无人机,可能会采用更轻巧、流线型的设计,配备大量的传感器;而一辆重型运输机,则会显得笨重、坚固,强调其载重能力。书中还提供了大量的“机械图鉴”式的案例,涵盖了从小型飞行器到巨型机甲,再到各种奇特的空间站和地下设施。这些案例不仅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而且作者在解析这些案例时,还会点出它们的设计亮点和创新之处,让我能够从优秀的范例中学习到经验。我最喜欢的是关于“能量核心”和“推进系统”的设计部分,作者展示了如何通过富有视觉冲击力的光效和动态表现,来展现机械的内部运作和强大的能量输出,这对于表现科幻作品的“动感”至关重要。
评分不错的书
评分一如既往的好,一直在这买,很详细的一本书,理论加实践
评分感觉贵了点,内容有点深奥?大概看了一下还可以的,包装得很好,很喜欢画画qwq
评分正版,到货速度快,小孩子很喜欢
评分这本科学漫画是帮小孩买的,我小孩好喜欢。
评分送人的,很喜欢,外包装也比较特别,希望能有收获。
评分京东的书物美价廉,包装还有纸箱!
评分好
评分很好的一本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