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三国演义》写成于元末明初,直到明代中期才被大量的刻印,广为流传。期间版本繁多,到清康熙年间,毛纶、毛宗岗父子对《三国志通俗演义》进行了全面的加工润色,并作了精彩的评点。毛评本既是《三国志》的修改本,又是《三国志》的评点本,由此拥有了两个功能,成为清代极其流行、热门、受读者欢迎的版本。以后出版的《三国演义》,大多是以这个版本为依据的。
2. 本次印制,采用宣纸双色印刷,繁体竖排,朱栏乌字,保留古典原貌;配以精美函套。无论是个人收藏品读彰显人生品位,还是作为馈赠的高雅文化礼品,均系上乘之选。
三国时期是个战争频仍、英雄辈出的时代。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松之的注是纪录这一时代的原始材料。从晋朝到唐宋,民间关于三国的传说就一直没有中断过,以各种形式不停歇地上演着、评说着刘备和曹操的故事,男女老幼无不喜欢,流传极广。元末明初,山西太原人罗贯中以正史为框架,在十分丰富的民间传说的基础上,创作了《三国演义》这部不朽的巨著。
《三国演义》描写了从汉灵帝到晋武帝之间共一百多年的历史。罗贯中用宏阔有致的笔触勾画出魏、蜀、吴三国互相征战争雄、兴衰存亡的历史过程,情节设置跌宕起伏。并通过历史真实和艺术虚构的合理处理,突出小说的三位主人公,以及迭出人物的性格特征,使其形象饱满。艺术的处理将三国前后的史实空前地强化了,让这部小说名著以及三国历史深入人心。
毛纶:江苏苏州人。明末清初戏曲评点家。
毛宗岗:江苏苏州人。清出文学评论家。
毛纶、毛宗岗为父子关系,二人对《三国演义》进行了全面地加工和润色,并逐章逐句进行点评。他们评点的本子被称为“毛评本”,是《三国演义》甚为流行、热门、受读者欢迎的版本。
◢三国有三奇,可称三绝:诸葛孔明一绝也,关云长一绝也,曹操亦一绝也。
◢曹操一生,无所不用其借:接天子以令诸侯,又借诸侯,以攻诸侯。至于欲安军心,则他人之头亦可借;欲申军令,则自己之发亦可借。借之谋愈奇,借之术愈幻,是千古大奸雄。
◢“一震之威,乃至于此。”只淡淡一语,轻轻混过,妙在有意无意之间,岂真学小儿掩耳缩颈之态耶。
◢淡泊宁静之语,是孔明一生本领。淡泊则其人之冷可知,宁静则其人之闲可知。天下非极冷之人,做不得极热之事。后来自博望烧屯以至祁山,无数极忙极热文字,皆从极闲极冷中积蓄得来。
这八册书的装帧设计也相当考究,每一册的侧边都有不同的主题配色和卷名标识,清晰明了,方便查阅。我习惯将自己感兴趣的章节用便利贴标记出来,发现这套书的纸张质量非常好,即使用钢笔书写也不会洇墨,这对于我这种喜欢在书页边缘做批注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尤其让我惊喜的是,在对“失街亭”那段的分析中,点评家引入了现代军事战略学的理论,将马谡的用兵失误置于一个更宏观的战场环境下去审视,指出其失误的必然性,而非简单归咎于其“言过其实”。这种跨学科的视角,让我看到了《三国演义》文本背后蕴含的永恒的军事智慧。我甚至能想象出,当年诸葛亮在北伐中遇到的决策困境,是多么的复杂和艰难。这套书不仅是读故事,更是在学习一种深层次的思考方法。
评分说实在的,市面上关于《三国演义》的解读版本多如牛毛,但很多都是对罗贯中文字的重复赞美,缺乏实质性的增量价值。但这套书给我的最大感受是“增量”,它像一个经验丰富的向导,带着你深入到名著的密林深处,去发现那些被普通读者忽略的细节和伏笔。我特别喜欢它对“反派角色心理侧写”的章节,比如对吕布“有勇无谋,见利忘义”的定性,点评家不满足于表面的描述,而是通过分析他反复的阵营转换,揭示了他内心深处对稳定和归属感的极度匮乏,这让一个平面化的武将形象瞬间立体了起来。读完这八册,我感觉自己对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有了更立体、更多维度的理解,它不再是教科书上的几个英雄名字,而是由无数复杂人性构成的真实图景。这套书是真正意义上能让你“重读”经典,而不是简单地“再看一遍”的绝佳选择。
评分我将这套书推荐给几位同样热爱历史的朋友,得到的反馈都非常积极。其中一位朋友是研究古典文学的,他对这套书的语言风格赞不绝口。点评的语言风格极其多变,时而如古朴的史官,严谨克制;时而又像犀利的评论家,针砭时弊。在讲解“桃园结义”时,它巧妙地避开了传统戏曲的煽情处理,而是从汉末地方豪强兴起的角度,分析了刘关张三人抱团取暖的社会动因,显得既有人情味又不失学术的冷静。这种在文学赏析和历史考据之间游走的叙事节奏,让阅读过程充满了探索的乐趣。我甚至发现,某些点评段落的文字本身就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读起来朗朗上口,不愧是名家手笔。它将原本略显晦涩的古代文本,通过现代化的解读工具,重新焕发出了旺盛的生命力。
评分说实话,我本来对“名家点评”这种形式是抱持一丝怀疑态度的,总觉得容易落入“过度解读”的窠臼,但这套书彻底打消了我的顾虑。它的点评不是那种空泛的赞美或指责,而是真正做到了“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比如在描述官渡之战时,它并没有过多渲染曹操的英勇善战,而是将大量的篇幅放在了对袁绍集团内部管理混乱、后勤体系崩溃的分析上,甚至引用了当时的一些后勤物资调配的史料作为旁证,这让原本就精彩的故事情节,增添了一层坚实的史学骨架。每一章的点评都像一位学识渊博的教授,在你读完原著的激动之余,递过来一杯清茶,让你静下心来品味其中的深意。我感觉自己读的不再是小说,而是一部结合了历史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的综合研究报告,知识的密度非常高,每读几页就得停下来,消化一下,不然怕自己的理解跟不上点评者的思路。这套书无疑极大地提升了我对《三国演义》这部巨著的整体认知水平。
评分这套《四大名著》的版本,我可是花了大力气才淘到的,特别是它针对《三国演义》的深度解读,简直是为我这种“三国迷”量身定制的。书拿到手的时候,就被那厚实的装帧和精美的插图吸引住了。我首先翻开的是其中一本关于人物性格分析的卷册,里面的观点非常犀利。作者没有停留在传统舞台上对曹操、刘备、诸葛亮的脸谱化描绘,而是深入挖掘了他们决策背后的权谋与人性挣扎。比如,对于赤壁之战前夕的孙权,点评家强调的不是他的“大度”,而是他在多方势力角逐下不得不做出的最符合江东利益的战略选择,这种冷静的分析让人茅塞顿开。更难得的是,它对一些边缘人物,比如周瑜的“既生瑜,何生亮”的复杂情结,也进行了细腻的剖析,甚至将一些历史背景和民间传说进行了交叉比对,使得阅读体验异常丰富。我个人尤其喜欢其中关于“义”与“利”在乱世中如何扭曲和重塑的章节,读来让人深思,仿佛又置身于那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手中捧着厚厚的书卷,耳畔仿佛还能听到战鼓声声。
评分中华书局出品,必属精品!
评分一股,为什么书的纸质很薄?
评分包装很完美,书很好。喜欢。
评分不错 挺好 送人很有面子
评分中华书局出品,必属精品!
评分制作精良,装祯设计都挺不错,双色精印,效果不错。
评分好
评分中华书局出品,必属精品!
评分真的很精美中华书局真的值得信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