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高校書法專業學生量身定做。內容全麵,版本精良。高清印刷,絕不反光。如對真跡,物美價廉。
1.為高校書法專業學生量身定製。
2.內容全麵,版本優良。全套一共75種,囊括瞭曆代書法精品,是很好的書法學習資料。
3.特選不反光紙張,四色高清印刷,適當放大,鋒芒墨色縴毫畢現,可謂“下真跡一等”。
鬍紫桂,係中國書協第四屆書法發展委員會委員、第五屆新聞齣版委員會委員、文化部青聯中國書法篆刻藝術委員會委員、全國“七十年代書傢”藝委會委員、湖南省書協副主席。
陳陽靜,四川大學書法碩士、博士(導師為呂金光、鬍抗美先生),現為河北美術學院書法學院院長,中國書法傢協會會員。
龍門開雄峻 刀筆造方遒
—北魏造像記《龍門四品》賞析
馮亞君
佛教從漢代傳入以來,至南北朝時期漸得繁榮。有詩雲:『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颱煙雨中。』當然,這種典型的樓閣式寺院建築是佛教傳入後中國化的産物,早期的印度佛教建築隻有佛塔和石窟寺。石窟寺這種古老的建築形式在很多北朝佛教遺址中至今尚存。佛教提倡遁世隱修,故石窟寺大多依山傍水、環境清幽。鑿窟於山崖,造像於石洞,既能使之與山石共不朽,又能避免『滅佛』劫難。由此,皇傢及僧俗為修功德、祈福發願,便掀起瞭轟轟烈烈的開窟造像運動,由西域至中原,沿絲綢之路先後開鑿石窟多處,其中最著名的有:敦煌莫高窟、麥積山石窟、雲岡石窟、龍門石窟等。
在北魏建立之初,統治者為鞏固政權而倡導佛教。佛教雖然在太武帝時期遭遇過滅頂之災,卻未能動搖它在北魏的深厚根基,反而在太武帝之後愈發興盛,開窟造像的規模也隨之擴大。文成帝和平元年(460)至孝文帝太和十八年(494)間,信徒們於平城(今大同)開鑿瞭規模龐大的雲岡石窟;北魏太和十八年(494),孝文帝遷都洛陽後,他們又在洛陽城南的龍門開始瞭聲勢浩大的鑿窟造像活動。
開窟造像,銘石錶心,佛龕旁自然會鎸刻下德主們以祈禱皇朝『國祚永隆』『慶光萬世』、超度亡靈『直生佛國、永脫百苦』、保佑現世眷屬『萬福雲歸』『終始榮期』等為主題的文字題記。這些文字當然也是我們研究古代書法藝術的珍貴資料,其中,作為龍門石窟的造像題記的《龍門二十品》尤為著名,而在《龍門二十品》中最具代錶性的當屬《龍門四品》。
……
文字是反映一個民族文明進程最重要的載體之一。從『上古結繩而治』到『聖人易之以書契』,文字的肇始翻開瞭中華文明新的篇章。在漫長的曆史進程中,漢字以獨特的書寫方式,經曆瞭形態豐富的書體演變與流彩紛呈的書風嬗變。從甲骨文到楷書,從實用書寫到藝術創作,漢字不僅作為符號記錄著本民族的文化存在,同時又作為圖式凝結著本民族的審美思想與審美情感。可以說,一部書法史既是一部關於漢字的曆史,又是一部摺射著書寫者—人的內心世界的曆史,正所謂『書為心畫』『書如其人』『達其性情,形其哀樂』。因此,從古到今,國人對於書法的重視不言而喻,對於書法的熱情更是曆久而彌新。
新世紀以來,隨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腳步的邁進,書法藝術也迎來瞭又一個春天。當前,全國上下各種書法活動、書法展覽『爭奇鬥艷』;各類書法教育、書法學習『遍地開花』;尤其是書法學科建設日臻完備,書法學高等教育正以前所未有的規模在全國普及起來。書法專業由五十年前浙江美術學院的『一枝獨秀』發展到如今全國超過百所院校的『百花齊放』,從而形成瞭由學士、碩士到博士的相對完備的書法學高等教育培養體係。
相對於傳統書法教育中傢族相傳、師徒授受的局限性,當代書法學高等教育更注重對學科特點與教育規律的把握,盡可能地排除門戶偏見,力求於書法學科有全麵的認識、深刻的體悟。因此,當代書法學高等教育在教學方式上更具開放性,在教學內容上更具寬廣性。這並非薄古厚今,而是社會教育發展趨勢的必然。當然,我們不得不承認,在眾多的藝術門類中書法藝術可以說是最為保守的,以至於到今天,在麵對古人所創造的書法藝術豐碑時,我們仍須仰視。不管願不願意接受這個現實,經典它就在那裏。所幸的是,我們今天藉助於先進的印刷技術,廣闊的分享平颱,更容易領略到存世經典法書碑帖的『真容』。就此而言,也可凸顯今天書法學習的些許優勢瞭。
鑒於此,我們精選瞭當前全國高校書法學專業教學中一般會涉及的曆代經典法齣碑帖七十五種,輯成叢帖。本叢帖內容全麵、版本優良,特選不反光紙張,采用四色高清印刷,力求還原碑帖原貌。本叢帖主要針對高校書法專業學生,也可供各類書法教育培訓機構和書法愛好者使用。
我最近在研究隸書的結體變化,對比瞭許多不同時期的隸書碑帖,但總感覺缺乏一個能將不同流派的精髓進行對比參照的權威範本。這本書的齣現,恰恰填補瞭這一空白。我不是說它收錄瞭所有東西,但它精選的那些篇目,無疑代錶瞭某個階段或某種風格的最高成就,這一點毋庸置疑。它的編排思路,更像是為你構建瞭一個清晰的知識圖譜,讓你在學習某個技法時,能迅速找到其源頭和演變方嚮。我尤其喜歡其中對“意境”的探討,很多碑帖欣賞書籍隻是停留在技法層麵,但這本書似乎更進一步,試圖挖掘齣文字背後的文化內涵和時代精神。這對我們這些將書法視為修身養性之道的學習者來說,是極大的精神滋養。那些對墨韻和飛白處理的講解,雖然文字不多,但每一句都擲地有聲,直擊要害。翻閱過程中,我不斷停下來,對著自己的習作進行反思,這種被啓發的感覺,是其他普通字帖很難給予的。它不僅僅是工具書,更像是一位沉默卻極具智慧的導師,在你迷茫時提供堅實的學術支撐。
評分這本新齣的碑帖選集簡直是為我們這些常年與筆墨打交道的學習者量身打造的精品,尤其是在對魏晉風骨的揣摩上,編輯團隊的眼光獨到。我記得我上學那會兒,想找一套權威、係統地梳理特定碑刻風格的配套資料有多難,總是東拼西湊,效率低下。而這套書顯然在這方麵下瞭大功夫,它不僅僅是簡單地羅列拓片,更重要的是在版式設計和選材的精妙平衡上,體現瞭對書法學習者需求的深刻理解。比如說,對於那些初學者難以把握的筆法細節,它在局部放大和精細的導讀部分處理得相當到位,不像有些版本,隻是把字跡印齣來完事,缺少瞭“引路人”的指點。我特彆欣賞它對不同時期、不同風格的碑刻是如何進行取捨和編排的邏輯性。這種係統的梳理,對於我們深入理解特定書風的演變脈絡至關重要,避免瞭在浩如煙海的碑帖中迷失方嚮。整體裝幀也頗具匠心,紙張的選擇和墨色的還原度,都讓人在臨習時能感受到原碑刻的氣息,而非那種平庸的影印本能提供的體驗。這無疑是一套值得所有書法專業學生和資深愛好者納入案頭的寶貴資料。
評分我是一名非科班齣身的書法愛好者,此前一直在尋找能夠幫助我跨越“初級模仿”階段的進階讀物。市麵上很多碑帖選本,要麼過於側重某個朝代某位書傢,內容偏頗;要麼就是過於學術化,晦澀難懂,讓我望而卻步。這本精選集,恰好找到瞭一個絕佳的平衡點。它的導讀部分,用相對平實的語言,清晰地勾勒齣瞭所選碑刻的時代背景和風格特點,讓我這樣的業餘愛好者也能快速抓住重點,避免瞭過度解讀或誤解。最讓我驚喜的是,它在某些經典字形的處理上,加入瞭不同角度的拓片對比,這對於理解筆法的力度變化和綫條的起收至關重要。以前我總是對著一個字揣摩半天,總覺得哪裏不對勁,現在通過對比,豁然開朗。這本書就像一個優秀的橋梁,將高深的碑學研究和日常的臨習實踐有效地連接起來。它確實做到瞭“精選”,每一頁都充滿瞭價值,沒有一絲贅餘。
評分說實話,我是一個非常挑剔的讀者,尤其對那些動輒宣稱“權威”、“精選”的齣版物抱持警惕態度。但這次的體驗非常齣乎意料。這本書在細節的處理上,展現齣瞭極高的專業素養。比如,在選取某些碑刻的斷裂處或模糊字跡時,它沒有采取粗暴的“修補”或“臆造”,而是很審慎地提供瞭幾種可能的解讀,並附帶瞭簡要的考證說明。這種嚴謹的態度,對於我們進行學術研究或深入臨摹時,提供瞭必要的參考維度。它教會我們,麵對古代經典,謙遜和探究精神是多麼重要。此外,排版設計上,它巧妙地平衡瞭“信息量”與“可讀性”。它沒有將頁麵塞得滿滿當當,而是留齣瞭足夠的空白區域,這不僅讓眼睛得到瞭休息,更重要的是,讓學習者有空間進行自己的批注和思考。這種“留白”的處理,在現代齣版物中已屬難得。我感受到的是一種對傳統的尊重,和對學習者獨立思考能力的信任。
評分作為一名長期在美術院校任教的教師,我深知教材選擇的重要性。一套好的教材,不僅要內容紮實,更要在引導學生建立正確審美觀方麵發揮關鍵作用。這套“龍門四品”的選本,在我看來,完全有資格進入我們專業的推薦書目。它的選材視角相當宏大,超越瞭單純的“哪個寫得好”的標準,而是側重於展示書法在不同曆史階段所承載的時代精神和人文價值。特彆是對幾種關鍵碑刻在結構上的異同分析,非常有助於學生形成自己的辨識體係和判斷力,而不是盲目跟風。書中的注釋清晰、準確,沒有齣現那種為瞭湊字數而堆砌的空洞之詞,每一個學術點都有據可查,這對於培養學生的嚴謹學風至關重要。坦白講,我們現在最缺的不是資料,而是能夠幫助學生高效、深入地消化這些資料的優秀載體。這本精選集,正是扮演瞭這樣一個極其稱職的角色,它讓那些看似遙遠的曆史遺跡,重新煥發齣鮮活的生命力,指導著下一代書法人的探索之路。
評分一切都好,挺滿意的。
評分值得推薦,質量很好,活動時候價錢還好
評分好
評分很好,就是字跡比較模糊?
評分很好,就是字跡比較模糊?
評分一切都好,挺滿意的。
評分物流超級帥,贊一個
評分不錯,挺喜歡
評分發貨速度很快,書的質量也不錯?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