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2017全国一级注册建筑师执业资格考试历年真题解析与模拟试卷 场地设计(作图题)》本书分为6章,前5章为真题,基本涵盖了2001~2014年以来的场地设计(作图题)科目所有真题,对其中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相关规范的要求加以梳理,并以历次真题为例,进行详解,归纳设计要点、解题方法,总结出需要注意的采分点,并以图示的方式逐帧示意了答题的步骤,详尽明晰,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第6章为模拟题,以供考生检查复习效果。 本书所归纳的解题要点应用性很强,可以为考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条理清晰地完成考试提供很好的帮助。考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自己的解题步骤和时间安排,以期取得好的成绩。
内页插图
目录
前言
第1章 场地分析 1
1.1 场地分析设计要点 1
1.2 相关规范的要求 9
1.3 解题一般步骤 13
1.4 历年真题解析 14
第2章 场地剖面 93
2.1 场地剖面设计要点 93
2.2 相关规范的要求 97
2.3 解题一般步骤 102
2.4 历年真题解析 103
第3章 停车场设计 142
3.1 停车场设计要点 142
3.2 相关规范的要求 149
3.3 解题一般步骤 154
3.4 历年真题解析 156
第4章 地形设计 219
4.1 地形设计要点 219
4.2 相关规范的要求 240
4.3 历年真题解析 242
第5章 场地规划设计 289
5.1 场地规划设计要点 289
5.2 相关规范的要求 293
5.3 解题一般步骤 298
5.4 历年真题解析 299
第6章 模拟题 363
参考文献 377
参考规范 378
后记 379
前言/序言
前 言 全国一级注册建筑师考试开始至今,被公认为“含金量”最高的考试。场地设计作为作图考试科目之一,一直被应试人员公认为难度较大,不易通过。对于考生来讲,如果能够全面了解历届考试题目,完全熟练掌握各类题型的要点和解题方法,无疑会对提高自身设计能力、顺利通过考试有非常大的帮助。 本书已经是第六次修订。编著者在几次修订补充的过程中,也感到近几年场地设计考题的微调和变化。总的来说,场地设计作图题的考查点越来越多,这表现在考生在答题时工作量的增加。在某些考题中考查点越来越隐蔽,这也要求考生要考虑得更加周全、细致,对规范掌握得更加熟练、透彻。 教锦章老师编著的《一级注册建筑师考试场地作图题汇评》对本书部分题目进行了链接,并且对题目进行了更详细的评析和多方案的比较,对考生理解题目、开阔思路有很大帮助,考生可以同时参阅,达到更佳效果。 通过对考试大纲的解读和对历年考题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场地设计(作图题)科目考试主要分成以下几类: 一、场地分析。通过对给定地块的退线划定,画出该场地中不同建筑类型的可建范围,目的是考查建筑师对城市规划中各种控制线的理解,对消防和日照等相关规范等的掌握熟练程度。 二 、场地剖面。是从建筑剖面的角度对建筑可建范围及高度进行控制。同样要考虑保护古树、古建筑、防火间距及日照间距等来分析场地的建设情况,同时还涉及工程管线的综合布置问题等。 三、地形设计。一般是要求考生调整等高线,估算土方的挖填方量,做到土方平衡,布置护坡、排水沟等,目的是考查考生高程和竖向设计的基本概念,控制土方平衡、对场地排水组织等的综合能力。 四、停车场设计。要求考生在给定的基地中按要求布置停车位、安排出入口和配套服务用房,包括相应数量的残疾人车位和人行通道等,考查考生对停车位的布置方式、基本尺度和规范要求等掌握的熟练程度。 五、场地规划设计。在给定的基地中,对某一类或一组建筑如医院、学校、展览中心等,进行总平面设计,或者要求考生进行特定的绿化设计,考查考生综合运用场地设计知识,进行场地总体布局的基本技能。 本书分成6大章,前5章为真题部分,基本涵盖了2001~2014年以来的场地设计作图科目所有试题,累计58道题目。对其中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相关规范的要求加以梳理,并以历次试题为例,进行详解,归纳设计要点,解题方法,总结出需要注意的采分点,并以图示的方式逐帧示意了答题的步骤,详尽明晰,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第6章为模拟题部分,以供考生检查复习效果。 另外,我国现行的规范正逐步修订完善,本书也进行了相应的更新和替换。在本次修订中,本书所引用的旧版规范变更情况如下: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1995,2005年版)合并并更新为《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1997)更新为《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2014);《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1998)更新为《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2015);《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1993,2002年版)更新为《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016局部修订版); 《商店建筑设计规范》(JGJ48—1988)更新为《商店建筑设计规范》(JGJ48—2014);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JGJ49—1988)更新为《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GB51039—2014);《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JGJ66—1991)更新为《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JGJ66—2015)。 本书的修订原则是将新规范涉及场地的内容尽量完整地列入新书,考生在将来的考试或工作中都应该以新规范为依据。但是因为书中原来的题目都是按照老规范解答的,读者在研究前期考试题目时必须遵守当时的规范,因此建议考生结合新旧规范,准确理解题意。因此在第四节“历年真题解析”中仍然例举当时解题时依据的规范。 本书所归纳的解题要点应用性很强,可以为考生在规定时间内条理清晰地完成考试提供很好的帮助。考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自己的解题步骤和时间安排,以期取得好的成绩。这也是本书作者的希望。 编著者
《现代城市景观设计:理论与实践》 内容简介: 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套系统、深入的城市景观设计理论框架和实践指导。我们深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景观设计已不再仅仅是绿化和美化,而是关乎城市功能、生态健康、文化传承以及居民福祉的综合性学科。因此,本书从宏观的城市发展战略出发,层层深入,剖析微观的场地设计细节,力求为读者展现一幅全面而立体的城市景观设计画卷。 第一篇:城市景观设计概论 第一章 城市化进程与景观的挑战: 探讨快速城市化对自然环境、历史遗迹、社区文化以及居民生活质量带来的深远影响。分析当下城市景观设计面临的主要挑战,如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生态系统退化、文化同质化等,并强调景观设计师在应对这些挑战中的关键作用。 第二章 景观设计的哲学与美学: 深入挖掘景观设计的哲学根基,如人地关系、生态伦理、地方主义等。探讨不同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的景观美学观念,分析自然美、人工美、崇高美、田园美等多种审美体验在景观设计中的体现。引导读者建立对景观价值的深刻理解,并将其转化为设计理念。 第三章 城市景观设计的理论体系: 全面梳理和阐述城市景观设计领域的核心理论,包括生态景观理论、场所营造理论、可持续景观理论、韧性景观理论、行为景观理论等。解释这些理论如何指导我们理解和塑造城市空间,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与互补。 第四章 城市景观设计的原则与方法: 提出城市景观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如整体性、多样性、生态性、可持续性、可达性、安全性、文化性等。介绍主流的景观设计方法论,如问题导向法、参与式设计法、情景模拟法、评估与反馈机制等,帮助读者掌握系统性的设计思维。 第二篇:城市景观要素与空间组织 第五章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设计: 详细介绍城市绿地系统的构成要素,包括公园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郊野绿地等,以及它们在城市生态、休闲、文化等方面的功能。探讨绿地系统的空间布局、等级划分、网络构建等策略,并结合案例分析不同类型的绿地设计。 第六章 水体景观的规划与设计: 关注城市水体在景观中的重要作用,包括河流、湖泊、湿地、滨水空间等。分析水体景观的设计要点,如水质保护、水岸驳岸设计、亲水设施、滨水公共空间营造等,以及如何通过水体设计提升城市的生态韧性和景观品质。 第七章 道路与交通空间的景观化: 审视道路和交通空间作为城市重要骨架的景观潜力。探讨街道景观的设计原则,包括人本尺度、连续性、多样性、生态性等。介绍行道树、街具、铺装、标识系统等要素的设计,以及如何将交通枢纽、广场等空间进行景观化的处理,提升城市活力。 第八章 城市公共空间的景观设计: 聚焦于广场、步行街、滨水步道、社区花园等城市公共空间的景观塑造。深入分析不同类型公共空间的场所精神、活动需求、使用者行为等,并探讨如何通过景观元素的设计,营造宜人、安全、富有吸引力的公共环境。 第九章 建筑与景观的融合设计: 强调建筑与景观作为城市空间不可分割的整体。分析建筑体量、材质、色彩如何与周边景观环境协调,以及景观设计如何通过退界、绿化、围合等手法,软化建筑边界,创造融洽的建筑-景观关系。 第十章 城市意象与场所营造: 探讨城市意象的形成及其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分析如何通过标志性景观、独特的地标、地方性材料、文化符号等元素,塑造鲜明的城市个性,并引导读者理解场所感(Sense of Place)的构建,创造具有独特魅力的城市空间。 第三篇:城市景观设计的关键技术与策略 第十一章 生态景观设计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深入讲解生态设计理念在城市景观中的应用,如雨水花园、绿色屋顶、垂直绿化、生物栖息地营造等。关注本土植物的选择与应用,以及如何通过景观设计提升城市生物多样性,构建健康的城市生态系统。 第十二章 可持续景观材料与施工技术: 介绍可持续景观材料的选择原则,如可再生、可回收、低碳环保的材料。分析传统与创新施工技术在可持续景观建设中的应用,并强调施工过程中的环境影响评估和控制。 第十三章 场地分析与设计表达: 详细阐述场地分析的重要性,包括自然条件(地形、气候、水文、土壤)、人文条件(历史、文化、社会、经济)等。介绍各种场地分析图绘制的方法与技巧。同时,深入讲解景观设计图纸的绘制要求,包括总平面图、竖向设计图、乔灌木配置图、铺装排水图、地形塑造图、水景设计图、照明设计图等,以及如何清晰有效地表达设计意图。 第十四章 景观照明设计: 关注城市景观照明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分析不同类型景观(公园、广场、街道、建筑立面)的照明需求与设计策略。探讨照明的节能、环保、安全以及营造氛围的要素,并结合案例展示成功的景观照明设计。 第十五章 景观设计的政策法规与项目管理: 介绍与城市景观设计相关的国家和地方性政策法规,如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法规、历史文化保护条例等。分析景观项目从立项、规划、设计、施工到后期维护的全过程管理流程,强调成本控制、进度管理、质量控制以及多方协调的重要性。 第四篇:城市景观设计案例分析 第十六章 国际经典城市景观设计案例: 精选来自世界各地具有代表性的城市景观项目,涵盖不同类型(大型城市综合体、滨水复兴、历史街区改造、绿色基础设施等)和不同设计理念。通过对这些案例的深入剖析,展示优秀景观设计的核心理念、创新手法以及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第十七章 中国城市景观设计实践探索: 聚焦于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景观设计实践。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国内项目,分析其在中国特殊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下的设计挑战与应对策略。探讨本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融合,以及如何通过景观设计解决中国城市发展面临的实际问题。 第十八章 专项景观设计案例分析: 选取特定类型的景观设计案例,如城市滨水空间复兴、老工业区转型改造、大型公园的生态修复与游憩功能整合、社区公共空间品质提升等,进行详细的步骤化分析,从场地分析、概念生成、方案深化到细节落实,为读者提供可操作的借鉴。 第五篇:未来展望 第十九章 智慧城市与景观的未来: 探讨信息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如何赋能城市景观设计,例如通过智能化监测评估、个性化服务推送、虚拟现实体验等。展望智慧景观在提升城市功能、优化居民体验、促进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潜力。 第二十章 韧性城市与适应性景观: 关注气候变化、自然灾害等带来的挑战,深入阐述韧性城市建设的理念。探讨适应性景观设计在提升城市应对极端天气、缓解城市热岛效应、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作用。强调景观设计的创新性与前瞻性,以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本书力求语言生动、案例丰富、理论联系实际,既包含系统性的理论知识,又不乏可操作的实践指导。我们希望通过本书,能够激发读者对城市景观设计更深层次的思考,培养其创新能力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为建设更美好、更宜居的城市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