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2017全國一級注冊建築師執業資格考試曆年真題解析與模擬試捲 場地設計(作圖題)》本書分為6章,前5章為真題,基本涵蓋瞭2001~2014年以來的場地設計(作圖題)科目所有真題,對其中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相關規範的要求加以梳理,並以曆次真題為例,進行詳解,歸納設計要點、解題方法,總結齣需要注意的采分點,並以圖示的方式逐幀示意瞭答題的步驟,詳盡明晰,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指導性。第6章為模擬題,以供考生檢查復習效果。 本書所歸納的解題要點應用性很強,可以為考生在規定的時間內條理清晰地完成考試提供很好的幫助。考生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製訂自己的解題步驟和時間安排,以期取得好的成績。
內頁插圖
目錄
前言
第1章 場地分析 1
1.1 場地分析設計要點 1
1.2 相關規範的要求 9
1.3 解題一般步驟 13
1.4 曆年真題解析 14
第2章 場地剖麵 93
2.1 場地剖麵設計要點 93
2.2 相關規範的要求 97
2.3 解題一般步驟 102
2.4 曆年真題解析 103
第3章 停車場設計 142
3.1 停車場設計要點 142
3.2 相關規範的要求 149
3.3 解題一般步驟 154
3.4 曆年真題解析 156
第4章 地形設計 219
4.1 地形設計要點 219
4.2 相關規範的要求 240
4.3 曆年真題解析 242
第5章 場地規劃設計 289
5.1 場地規劃設計要點 289
5.2 相關規範的要求 293
5.3 解題一般步驟 298
5.4 曆年真題解析 299
第6章 模擬題 363
參考文獻 377
參考規範 378
後記 379
前言/序言
前 言 全國一級注冊建築師考試開始至今,被公認為“含金量”最高的考試。場地設計作為作圖考試科目之一,一直被應試人員公認為難度較大,不易通過。對於考生來講,如果能夠全麵瞭解曆屆考試題目,完全熟練掌握各類題型的要點和解題方法,無疑會對提高自身設計能力、順利通過考試有非常大的幫助。 本書已經是第六次修訂。編著者在幾次修訂補充的過程中,也感到近幾年場地設計考題的微調和變化。總的來說,場地設計作圖題的考查點越來越多,這錶現在考生在答題時工作量的增加。在某些考題中考查點越來越隱蔽,這也要求考生要考慮得更加周全、細緻,對規範掌握得更加熟練、透徹。 教錦章老師編著的《一級注冊建築師考試場地作圖題匯評》對本書部分題目進行瞭鏈接,並且對題目進行瞭更詳細的評析和多方案的比較,對考生理解題目、開闊思路有很大幫助,考生可以同時參閱,達到更佳效果。 通過對考試大綱的解讀和對曆年考題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到,場地設計(作圖題)科目考試主要分成以下幾類: 一、場地分析。通過對給定地塊的退綫劃定,畫齣該場地中不同建築類型的可建範圍,目的是考查建築師對城市規劃中各種控製綫的理解,對消防和日照等相關規範等的掌握熟練程度。 二 、場地剖麵。是從建築剖麵的角度對建築可建範圍及高度進行控製。同樣要考慮保護古樹、古建築、防火間距及日照間距等來分析場地的建設情況,同時還涉及工程管綫的綜閤布置問題等。 三、地形設計。一般是要求考生調整等高綫,估算土方的挖填方量,做到土方平衡,布置護坡、排水溝等,目的是考查考生高程和竪嚮設計的基本概念,控製土方平衡、對場地排水組織等的綜閤能力。 四、停車場設計。要求考生在給定的基地中按要求布置停車位、安排齣入口和配套服務用房,包括相應數量的殘疾人車位和人行通道等,考查考生對停車位的布置方式、基本尺度和規範要求等掌握的熟練程度。 五、場地規劃設計。在給定的基地中,對某一類或一組建築如醫院、學校、展覽中心等,進行總平麵設計,或者要求考生進行特定的綠化設計,考查考生綜閤運用場地設計知識,進行場地總體布局的基本技能。 本書分成6大章,前5章為真題部分,基本涵蓋瞭2001~2014年以來的場地設計作圖科目所有試題,纍計58道題目。對其中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相關規範的要求加以梳理,並以曆次試題為例,進行詳解,歸納設計要點,解題方法,總結齣需要注意的采分點,並以圖示的方式逐幀示意瞭答題的步驟,詳盡明晰,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指導性。第6章為模擬題部分,以供考生檢查復習效果。 另外,我國現行的規範正逐步修訂完善,本書也進行瞭相應的更新和替換。在本次修訂中,本書所引用的舊版規範變更情況如下: 《建築設計防火規範》(GB50016—2006)和《高層民用建築設計防火規範》(GB50045—1995,2005年版)閤並並更新為《建築設計防火規範》(GB50016—2014);《汽車庫、修車庫、停車場設計防火規範》(GB50067—1997)更新為《汽車庫、修車庫、停車場設計防火規範》(GB50067—2014);《汽車庫建築設計規範》(JGJ100—1998)更新為《車庫建築設計規範》(JGJ100—2015);《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規範》(GB50180—1993,2002年版)更新為《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規範》(2016局部修訂版); 《商店建築設計規範》(JGJ48—1988)更新為《商店建築設計規範》(JGJ48—2014); 《綜閤醫院建築設計規範》(JGJ49—1988)更新為《綜閤醫院建築設計規範》(GB51039—2014);《博物館建築設計規範》(JGJ66—1991)更新為《博物館建築設計規範》(JGJ66—2015)。 本書的修訂原則是將新規範涉及場地的內容盡量完整地列入新書,考生在將來的考試或工作中都應該以新規範為依據。但是因為書中原來的題目都是按照老規範解答的,讀者在研究前期考試題目時必須遵守當時的規範,因此建議考生結閤新舊規範,準確理解題意。因此在第四節“曆年真題解析”中仍然例舉當時解題時依據的規範。 本書所歸納的解題要點應用性很強,可以為考生在規定時間內條理清晰地完成考試提供很好的幫助。考生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製訂自己的解題步驟和時間安排,以期取得好的成績。這也是本書作者的希望。 編著者
《現代城市景觀設計:理論與實踐》 內容簡介: 本書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套係統、深入的城市景觀設計理論框架和實踐指導。我們深知,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速,景觀設計已不再僅僅是綠化和美化,而是關乎城市功能、生態健康、文化傳承以及居民福祉的綜閤性學科。因此,本書從宏觀的城市發展戰略齣發,層層深入,剖析微觀的場地設計細節,力求為讀者展現一幅全麵而立體的城市景觀設計畫捲。 第一篇:城市景觀設計概論 第一章 城市化進程與景觀的挑戰: 探討快速城市化對自然環境、曆史遺跡、社區文化以及居民生活質量帶來的深遠影響。分析當下城市景觀設計麵臨的主要挑戰,如資源枯竭、環境汙染、生態係統退化、文化同質化等,並強調景觀設計師在應對這些挑戰中的關鍵作用。 第二章 景觀設計的哲學與美學: 深入挖掘景觀設計的哲學根基,如人地關係、生態倫理、地方主義等。探討不同曆史時期和文化背景下的景觀美學觀念,分析自然美、人工美、崇高美、田園美等多種審美體驗在景觀設計中的體現。引導讀者建立對景觀價值的深刻理解,並將其轉化為設計理念。 第三章 城市景觀設計的理論體係: 全麵梳理和闡述城市景觀設計領域的核心理論,包括生態景觀理論、場所營造理論、可持續景觀理論、韌性景觀理論、行為景觀理論等。解釋這些理論如何指導我們理解和塑造城市空間,以及它們之間的聯係與互補。 第四章 城市景觀設計的原則與方法: 提齣城市景觀設計應遵循的基本原則,如整體性、多樣性、生態性、可持續性、可達性、安全性、文化性等。介紹主流的景觀設計方法論,如問題導嚮法、參與式設計法、情景模擬法、評估與反饋機製等,幫助讀者掌握係統性的設計思維。 第二篇:城市景觀要素與空間組織 第五章 城市綠地係統規劃與設計: 詳細介紹城市綠地係統的構成要素,包括公園綠地、防護綠地、附屬綠地、郊野綠地等,以及它們在城市生態、休閑、文化等方麵的功能。探討綠地係統的空間布局、等級劃分、網絡構建等策略,並結閤案例分析不同類型的綠地設計。 第六章 水體景觀的規劃與設計: 關注城市水體在景觀中的重要作用,包括河流、湖泊、濕地、濱水空間等。分析水體景觀的設計要點,如水質保護、水岸駁岸設計、親水設施、濱水公共空間營造等,以及如何通過水體設計提升城市的生態韌性和景觀品質。 第七章 道路與交通空間的景觀化: 審視道路和交通空間作為城市重要骨架的景觀潛力。探討街道景觀的設計原則,包括人本尺度、連續性、多樣性、生態性等。介紹行道樹、街具、鋪裝、標識係統等要素的設計,以及如何將交通樞紐、廣場等空間進行景觀化的處理,提升城市活力。 第八章 城市公共空間的景觀設計: 聚焦於廣場、步行街、濱水步道、社區花園等城市公共空間的景觀塑造。深入分析不同類型公共空間的場所精神、活動需求、使用者行為等,並探討如何通過景觀元素的設計,營造宜人、安全、富有吸引力的公共環境。 第九章 建築與景觀的融閤設計: 強調建築與景觀作為城市空間不可分割的整體。分析建築體量、材質、色彩如何與周邊景觀環境協調,以及景觀設計如何通過退界、綠化、圍閤等手法,軟化建築邊界,創造融洽的建築-景觀關係。 第十章 城市意象與場所營造: 探討城市意象的形成及其在景觀設計中的應用。分析如何通過標誌性景觀、獨特的地標、地方性材料、文化符號等元素,塑造鮮明的城市個性,並引導讀者理解場所感(Sense of Place)的構建,創造具有獨特魅力的城市空間。 第三篇:城市景觀設計的關鍵技術與策略 第十一章 生態景觀設計與生物多樣性保護: 深入講解生態設計理念在城市景觀中的應用,如雨水花園、綠色屋頂、垂直綠化、生物棲息地營造等。關注本土植物的選擇與應用,以及如何通過景觀設計提升城市生物多樣性,構建健康的城市生態係統。 第十二章 可持續景觀材料與施工技術: 介紹可持續景觀材料的選擇原則,如可再生、可迴收、低碳環保的材料。分析傳統與創新施工技術在可持續景觀建設中的應用,並強調施工過程中的環境影響評估和控製。 第十三章 場地分析與設計錶達: 詳細闡述場地分析的重要性,包括自然條件(地形、氣候、水文、土壤)、人文條件(曆史、文化、社會、經濟)等。介紹各種場地分析圖繪製的方法與技巧。同時,深入講解景觀設計圖紙的繪製要求,包括總平麵圖、竪嚮設計圖、喬灌木配置圖、鋪裝排水圖、地形塑造圖、水景設計圖、照明設計圖等,以及如何清晰有效地錶達設計意圖。 第十四章 景觀照明設計: 關注城市景觀照明的科學性與藝術性。分析不同類型景觀(公園、廣場、街道、建築立麵)的照明需求與設計策略。探討照明的節能、環保、安全以及營造氛圍的要素,並結閤案例展示成功的景觀照明設計。 第十五章 景觀設計的政策法規與項目管理: 介紹與城市景觀設計相關的國傢和地方性政策法規,如土地利用規劃、環境保護法規、曆史文化保護條例等。分析景觀項目從立項、規劃、設計、施工到後期維護的全過程管理流程,強調成本控製、進度管理、質量控製以及多方協調的重要性。 第四篇:城市景觀設計案例分析 第十六章 國際經典城市景觀設計案例: 精選來自世界各地具有代錶性的城市景觀項目,涵蓋不同類型(大型城市綜閤體、濱水復興、曆史街區改造、綠色基礎設施等)和不同設計理念。通過對這些案例的深入剖析,展示優秀景觀設計的核心理念、創新手法以及所産生的積極影響。 第十七章 中國城市景觀設計實踐探索: 聚焦於中國城市化進程中的景觀設計實踐。選取具有典型意義的國內項目,分析其在中國特殊社會經濟文化背景下的設計挑戰與應對策略。探討本土文化與現代設計的融閤,以及如何通過景觀設計解決中國城市發展麵臨的實際問題。 第十八章 專項景觀設計案例分析: 選取特定類型的景觀設計案例,如城市濱水空間復興、老工業區轉型改造、大型公園的生態修復與遊憩功能整閤、社區公共空間品質提升等,進行詳細的步驟化分析,從場地分析、概念生成、方案深化到細節落實,為讀者提供可操作的藉鑒。 第五篇:未來展望 第十九章 智慧城市與景觀的未來: 探討信息技術、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如何賦能城市景觀設計,例如通過智能化監測評估、個性化服務推送、虛擬現實體驗等。展望智慧景觀在提升城市功能、優化居民體驗、促進可持續發展方麵的潛力。 第二十章 韌性城市與適應性景觀: 關注氣候變化、自然災害等帶來的挑戰,深入闡述韌性城市建設的理念。探討適應性景觀設計在提升城市應對極端天氣、緩解城市熱島效應、保護生物多樣性等方麵的作用。強調景觀設計的創新性與前瞻性,以應對未來的不確定性。 本書力求語言生動、案例豐富、理論聯係實際,既包含係統性的理論知識,又不乏可操作的實踐指導。我們希望通過本書,能夠激發讀者對城市景觀設計更深層次的思考,培養其創新能力和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為建設更美好、更宜居的城市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