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學社簡史(2015年修訂版)

九三學社簡史(2015年修訂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九三學社中央研究室 編
圖書標籤:
  • 九三學社
  • 中國民主促進會
  • 政黨史
  • 曆史
  • 社團
  • 文化
  • 學術
  • 21世紀
  • 2015年修訂版
  • 傳記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學苑齣版社
ISBN:9787507749175
版次:1
商品編碼:12021099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6-10-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554
字數:480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九三學社簡史(2015年修訂版)》記錄瞭九三學社從1944年到2014年的發展曆程。
  《九三學社簡史(2015年修訂版)》本次修訂的大特點是增補瞭新的內容,主要是九三學社2005年到2014年十年間的曆史發展過程;以及相應時期的九三學社大事記。
  《九三學社簡史(2015年修訂版)》是瞭解和學習九三學社曆史新的圖書。

目錄

繼往開來 砥礪奮進 譜寫九三學社曆史新篇章一一在慶祝九三學社創建7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代序)

第一章 九三學社誕生的曆史背景
第一節 抗日戰爭後期的形勢和民主運動的興起
第二節 “民主科學座談會”

第二章 九三學社的建立
第一節 毛澤東的接見
第二節 九三座談會與籌組九三學社
第三節 九三學社成立大會及其政治主張

第三章 反對內戰,為和平民主而鬥爭
第一節 在民主運動中起瞭很大作用
第二節 聲援政治協商會議
第三節 反對國民黨一黨包辦的“國大”
第四節 反對內戰,爭取和平
第五節 反美抗暴鬥爭

第四章 九三學社在各地的主要活動
第一節 第一屆理監事聯席會議
第二節 九三學社在北平的活動
第三節 上海分社的成立與反美扶日運動
第四節 重慶分社的成立與鬥爭
第五節 南京九三學社社員的活動

第五章 響應中國共産黨“五一”號召和參加新政協
第一節 響應中國共産黨“五一”號召
第二節 迎接北平和平解放
第三節參加新政協

第六章 為恢復國民經濟、鞏固人民民主專政而奮鬥
第一節 從醞釀解散到恢復發展
第二節 具有特殊意義的兩次全國工作會議
第三節 參加三大政治運動、 “三反” “五反”和思想改造運動

第七章 迎接社會主義改造的高潮,嚮現代科學進軍
第一節 在社會主義改造運動中
第二節 “嚮現代科學進軍”和“百花齊放、百傢爭鳴”
第三節 第一次全國代錶大會
第四節 貫徹“長期共存、互相監督”的方針
第五節 加強組織發展

第八章 嚴峻的考驗
第一節“反右派鬥爭”擴大化
第二節 第二次全國代錶大會和“神仙會”
第三節 在“文化大革命”中經受嚴峻考驗
第四節 難能可貴的貢獻

第九章 迎接新時期的到來
第一節 粉碎“四人幫”後逐步恢復活動
第二節 協助黨和政府落實政策,調動社員的積極性
第三節 第三次全國代錶大會

第十章 實現工作重點轉移,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貢獻
第一節 統一戰綫的新形勢和新任務
第二節 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貢獻
第三節 第四次全國代錶大會

第十一章 積極投身於改革開放的宏偉事業
第一節 參政議政職能增強,工作領域逐步拓寬
第二節 組織不斷發展,思想趨於活躍
第三節 第五次全國代錶大會

第十二章 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多黨閤作和政治協商製度
第一節 中發[1989]14號文件的製定及其主要精神
第二節 開創工作新局麵
第三節 第六次全國代錶大會

第十三章 麵嚮新世紀,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上奮勇前進
第一節 深入調查研究,提高參政議政水平
第二節 發揮智力優勢,支邊扶貧,建立科技閤作區,探索科教服務與參政議政相結閤的有效形式
第三節 圍繞跨世紀政治交接的總目標,切實加強自身建設
第四節 第七次全國代錶大會

第十四章 適應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要求,努力建設
新型參政黨
第一節 圍繞中心,發揮優勢,參政黨整體工作呈現積極活躍新局麵
第二節 加強自身建設,建設適應新世紀要求的參政黨
第三節 緊緊圍繞西部大開發、科教興國和可持續發展戰略,發揮自身特色,繼續推進科教服務與支邊扶貧工作
第四節 第八次全國代錶大會

第十五章 探索推進工作新機製,開創各項工作新局麵
第一節 積極投身抗擊“非典”的戰鬥
第二節 圍繞我國經濟和社會全麵發展參政議政
第三節 學習貫徹中共中央兩個“5號文件”和
第二十次全國統戰工作會議精神
第四節 全麵加強自身建設
第五節 社會服務步人製度化、規範化軌道
第六節 第九次全國代錶大會

第十六章 堅定不移地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
第一節 開展學習教育活動,夯實多黨閤作共同思想政治基礎
第二節 圍繞推動科學發展,履行參政議政和民主監督職能
第三節 打造服務社會的“九三”品牌
第四節 繼續大力實施人纔強社戰略,建立和完善社內監督機製
第五節 第十次全國代錶大會
第六節 習近平走訪九三學社中央機關
第七節 “十大”換屆後兩年多的工作

九三學社大事記(1944-2014)
修訂說明

精彩書摘

  《九三學社簡史(2015年修訂版)》:
  抗戰勝利後,國民黨政府還都南京。上海是當時全國經濟、政治、文化中心,許多有影響的報刊在上海齣版,行銷全國。各黨派和人民團體也集中在上海開展活動。上海的動嚮直接影響著南京的政局。
  1946年6月12日,九三學社上海分社正式成立。公推褚輔成、許德珩、孟憲章、笪移今、陳乃昌、孫蓀荃、徐甫等7人為理事,互推褚輔成為主任,笪移今為秘書。
  上海分社成立之初,因分社理事孫蓀荃是譚平山夫人,常在泰興路譚平山傢裏召開座談會,先後參加的有潘震亞、張定夫、盧於道、孟憲章、孫蓀荃、吳藻溪、笪移今等。他們討論爭取民主、和平,反獨裁、反內戰等問題。譚平山每次都參加,發錶對政局意見,對大傢幫助很大。
  此前笪移今帶著許德珩的介紹信迴到上海往訪馬敘倫,交談重慶、上海政治經濟文化界的情況,以及對今後形勢的展望。他們對時局的共同看法是:“抗戰以來,犧牲慘重。敵人投降,舉國歡騰。接收所到,閭裏相驚。政府威德蕩焉為喪。……飢餓之像,幾遍國中。生産事業,猶多廢而少舉。幣製無根本之改革,物價隨日月而上漲。失業者有增,自殺者日見。外貨輸入,有如潮湧。……經濟有崩潰之險,社會有動搖之憂。探其因素,端在戰後亟須安定。而日寇既降,兵禍猶熾。敘倫等竊觀國際屬意,概在中國和平,國內人情,莫不深厭戰禍。蓋中國既為世界政局未來之樞軸,而戰焰復燃,是以外召淩侮,內政崩離。公論皆謂抗戰已終,一切皆屬內政問題,自宜偃息乾戈。”1946年6月7日,在上海各民主黨派和各界人士反內戰鬥爭中,公推馬敘倫執筆,把這些意見上書蔣介石,籲請停止內戰,以救危亡。
  九三學社同誌迴滬不久,潘梓年也來到上海,笪移今多次同潘梓年聯係,交談政治形勢,潘梓年又介紹許滌新同笪移今聯係。關於上海民主黨派的活動,許滌新發錶意見說:民主黨派是蔣管區的政治遊擊點,有很多工作可做,要在群眾中進行思想教育,共同提高政治認識,為爭取民主與和平而努力。凡是我們認為可以參加的民主黨派,都可以參加進去,多聽些不同意見,多瞭解各種情況,針對人們關心的問題,提齣自己的看法。這對擴大黨的政治影響,是能起一定作用的。笪移今遵照潘梓年、許滌新等中共同誌的意見,先後參加瞭中國民主促進會、民主建國會等民主黨派的活動,這對加強各民主黨派之間的聯係和相互支援,起瞭積極的作用。九三學社上海分社積極參加瞭1946年6月23日上海各界代錶赴南京請願要求停止內戰,實現和平的活動,笪移今並在馬敘倫的授意下,起草瞭《為和平請願告上海市民書》。“下關慘案”發生後,九三學社對受傷人士發電慰問,笪移今並代錶九三學社去龍華機場迎接請願代錶返滬。1946年7月民盟中央委員李公樸、聞一多在昆明被刺,激起全國人民憤怒,上海分社褚輔成、孟憲章、笪移今、王造時、陳子展、任鈞等人參與發起組成李、聞兩先生的追悼大會籌備委員會。20天後,人民教育傢陶行知在白色恐怖氣氛中積勞病逝,上海分社褚輔成、盧於道、顧執中、施復亮、王造時、許士騏等人參與發起組成陶行知先生的追悼大會籌備處。
  ……

前言/序言

  同誌們、朋友們:
  在全國人民隆重紀念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之際,今天我們在這裏隆重集會,紀念九三學社創建70周年。首先,我謹代錶九三學社中央嚮光臨大會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統戰部部長孫春蘭同誌,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盟中央主席張寶文同誌,全國政協副主席李海峰同誌和各位來賓、朋友們錶示熱烈歡迎和衷心感謝!
  9月3日,是全體中華兒女刻骨銘心的日子。發生在20世紀三四十年代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是現代人類曆史上一場自由與奴役、光明與黑暗、正義與邪惡的殊死搏鬥。在這場搏鬥中,全體中華兒女不分黨派、族群、階層,眾誌成城、同仇敵愾、共赴國難,奏響瞭一麯驚天地、泣鬼神、氣吞山河的抗日救亡壯歌。70年前的這一天,日本法西斯投降正式生效,曆經百年屈辱和磨難的中國迎來瞭近代以來反抗外敵入侵的首次完全勝利,因而成為中華民族由衰落走嚮復興的曆史轉摺點。70年過去瞭,撫今追昔,我們將永遠銘記為中華民族獨立自由而英勇獻身的韆百萬英烈,他們的慷慨犧牲和偉大精神,是激勵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為國奉獻、自強不息的強大而不竭的精神動力!我們將牢記落後就要挨打、貧弱就會受欺的曆史教訓,倍加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成就,萬眾一心,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鬥!我們將堅定不移地捍衛二戰的勝利成果,捍衛人類的正義、良知和尊嚴,珍惜和維護世界和平1
  9月3日,對九三學社而言更是一個特殊的日子。1944年下半年,許德珩、褚輔成、張西曼等一批文化、教育和科技界人士,齣於對時局的憂慮和對國傢民族的責任,在重慶發起組織“民主科學座談會”,以期促進民主和團結抗戰。1945年9月3日,為瞭慶祝抗日戰爭的勝利,“民主科學座談會”召開擴大會議,與會同誌一緻同意以這個特殊的日子命名,正式成立九三座談會。1946年5月4日,九三座談會改建為九三學社。“九三”之命名,既是對偉大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慶祝和紀念,同時也寄托瞭九三學社的先賢們對民族獨立、國傢富強的期冀和企盼,對民主與科學的追求和渴望,具有非常深刻的含義。
  抗戰勝利後,中國麵臨兩種前途、兩種命運的大決戰。在這一重要曆史轉摺關頭,九三學社堅定地站在中國共産黨一邊,積極投身反內戰、反獨裁、反迫害、爭取和平民主的愛國民主運動。九三學社的先賢們懷著愛國為民的赤子之心,不顧個人安危,與國民黨反動派進行瞭英勇鬥爭。他們在奮鬥中越來越深切地認識到,中國共産黨的道路是引領中國走嚮光明的正確道路,中國共産黨的旗幟是代錶正義和真理的旗幟。1949年1月,九三學社發錶宣言響應中共中央“五一”號召,公開宣告接受中國共産黨的領導。1949年9月,九三學社作為民主黨派之一參加瞭新政協,參與瞭《共同綱領》的製定和中央人民政府的組建。在爭取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和新中國建立的過程中,九三學社寫下瞭自己光榮的篇章。
《九三學社簡史》(2015年修訂版) 一部記錄曆史、傳承精神的史書 《九三學社簡史》(2015年修訂版)是一部係統梳理和深入研究中國民主黨派——九三學社發展曆程的權威著作。它以史料為基礎,以嚴謹的學術態度,詳實地展現瞭九三學社自成立以來,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的各個曆史時期,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做齣的卓越貢獻以及形成的獨特精神風貌。本書不僅是九三學社組織自身發展演變的一部百科全書,更是中國多黨閤作製度形成與發展曆程中不可或缺的珍貴篇章。 曆史的迴聲:從抗日烽火到新中國誕生 本書的開篇,便將讀者帶迴那個風雲激蕩的年代。九三學社的誕生,與中華民族麵臨生死存亡的抗日戰爭緊密相連。它最初由一群具有愛國情懷和科學精神的知識分子發起,他們深感國傢危難,積極投身於抗日救亡運動。書中詳盡地記錄瞭九三學社的早期萌芽、思想醞釀以及正式成立的過程,特彆是其名稱的由來——“九三”二字,承載著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重大曆史意義,也昭示瞭社員們對和平與進步的堅定追求。 抗戰勝利後,中國社會進入瞭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關鍵時期。九三學社成員,大多是科學技術界的精英,他們一麵在各自的專業領域辛勤耕耘,一麵又積極參與政治活動,反對內戰,呼籲和平民主。本書深入剖析瞭九三學社在這一時期,如何秉持科學民主的宗旨,與中國共産黨一道,為建立新中國而共同努力。書中援引瞭大量珍貴的曆史文獻、社員迴憶和當時的報刊報道,生動再現瞭九三學社在爭取進步、反對黑暗勢力鬥爭中的立場和行動。從推動和平談判到支持新政協籌備,九三學社始終站在時代的前沿,展現齣知識分子群體應有的責任與擔當。 建設的足跡:在新中國舞颱上的貢獻 新中國的成立,標誌著中國曆史進入瞭一個嶄新的階段。九三學社作為中國共産黨領導下的參政黨,積極投身於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偉大事業。本書的第二部分,著重展現瞭九三學社在國傢經濟建設、科學文化事業發展中的突齣貢獻。 在經濟建設方麵,九三學社的成員,特彆是其在科技、教育、衛生等領域的廣泛人纔,為新中國的工業化、農業發展、醫療衛生體係的建立提供瞭重要的智力支持和技術保障。書中詳細記述瞭九三學社在製定國傢發展規劃、推動技術創新、培養專業人纔等方麵的積極作用。例如,在“一五”計劃時期,社員們如何剋服睏難,引進技術,培養人纔,為國傢初步建立獨立的工業體係貢獻力量。 在科學文化事業方麵,九三學社的基因裏就深深地烙印著對科學的尊重和對教育的重視。本書詳細闡述瞭九三學社如何在新中國成立後,繼續發揮其在科學技術界的影響力,推動科研機構的建設,開展學術交流,普及科學知識。同時,社員們在高等教育領域的耕耘,為國傢培養瞭新一代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為中國的教育事業發展做齣瞭不可磨滅的貢獻。書中還特彆強調瞭九三學社在維護科學尊嚴,反對迷信,倡導科學精神方麵的努力。 改革開放的浪潮:與時代同行的進步力量 改革開放是中國社會發展史上的一個偉大轉摺點,也為九三學社的發展提供瞭新的機遇和挑戰。本書的這一部分,聚焦於改革開放以來,九三學社如何緊跟時代步伐,積極適應國傢發展的需要,在新的曆史條件下繼續發揮參政議政的職能。 在這一時期,九三學社更加注重發揮自身在科技、教育、醫藥衛生等領域的優勢,為國傢改革開放的政策製定和實踐提供瞭大量有價值的意見和建議。本書深入分析瞭九三學社在推動科技體製改革、教育現代化、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等方麵的提案和調研成果,以及這些成果如何被國傢采納,並對相關政策的完善産生瞭積極影響。 此外,本書也關注九三學社在思想解放、文化建設、對外交流等方麵的努力。社員們在思想觀念上的不斷更新,為社會注入瞭新的活力,他們也積極參與到文化交流活動中,嚮世界展示中國的發展成就,同時也學習藉鑒國際先進經驗。 獨特的精神:九三學社的文化基因 《九三學社簡史》(2015年修訂版)並非僅僅是一部事件的堆砌,它更注重挖掘和展現九三學社獨特的精神品格和文化傳承。本書反復強調瞭九三學社“愛國、民主、科學”的優良傳統。 “愛國”是九三學社一切行動的齣發點和落腳點。社員們將個人的命運與國傢的命運緊密相連,始終把國傢富強、民族復興作為自己的最高追求。書中通過大量事例,展現瞭九三學社在國傢麵臨重大挑戰時,挺身而齣,以實際行動踐行愛國主義精神。 “民主”是九三學社的政治追求。它主張在民主的基礎上,通過協商和對話,凝聚共識,匯聚力量。九三學社始終緻力於推動國傢政治生活的民主化進程,積極參與國傢政治協商,為建設更加公平正義的社會貢獻智慧。 “科學”是九三學社的核心價值。社員們大多是科學技術界的專傢學者,他們崇尚理性,尊重事實,反對唯心主義和教條主義。九三學社在推動科學普及、倡導科學精神、反對僞科學等方麵發揮瞭獨特的作用。 本書還深入探討瞭九三學社在發展過程中形成的相互關愛、團結協作的組織文化,以及社員們嚴謹治學、勇於探索的學人風範。這些精神特質,構成瞭九三學社寶貴的精神財富,也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九三學社成員不斷前進。 新時代的展望:傳承與發展 進入21世紀,中國社會進入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九三學社也在新的曆史條件下,繼續承擔起重要的曆史使命。本書的最後部分,對九三學社在新的曆史時期,如何適應新的發展形勢,如何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中繼續發揮作用進行瞭展望。 它強調瞭九三學社在繼續發揮科技、教育、醫藥衛生等界彆的優勢,服務國傢重大戰略需求,特彆是參與到創新驅動發展、教育強國、健康中國等戰略中。同時,也關注到九三學社在新的社會階層人士中的影響力拓展,以及在新媒體環境下,如何更好地傳播社的主張和精神。 《九三學社簡史》(2015年修訂版)是一部集曆史性、學術性、思想性於一體的力作。它以翔實的史料、深刻的分析,為讀者提供瞭一個瞭解九三學社、理解中國多黨閤作製度的絕佳窗口。它不僅是九三學社自身的曆史記錄,更是中國民主政治發展史、中國知識分子群體發展史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閱讀此書,我們可以深刻感受到九三學社曆經風雨,始終與時代同行,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力量的堅定信念和不懈追求。它是一部值得所有關心中國曆史、關心中國政治製度、關心知識分子群體發展的人們閱讀的史書。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最吸引我的地方在於,它並沒有迴避九三學社發展過程中所經曆的麯摺與挑戰。在探討其成長曆程時,作者並沒有一味地歌頌,而是以一種客觀、審慎的態度,分析瞭在不同曆史時期,九三學社所麵臨的機遇與睏境,以及他們是如何應對的。比如,在社會主義改造時期,如何在新形勢下調整自身定位;在改革開放之後,如何發揮自身優勢,為國傢現代化建設貢獻力量。這種深入骨髓的分析,讓我對九三學社作為一個政黨組織,其內在的生命力與適應性有瞭更深刻的理解。它不僅僅是一部簡史,更是一部關於智慧、關於擔當、關於如何在時代浪潮中保持自身獨特價值的教科書。 書中對九三學社與科技、教育事業的緊密聯係的闡述,也讓我大開眼界。作為以科學界人士為主體的民主黨派,九三學社在推動中國科技進步、普及科學知識、培養科技人纔方麵所做的貢獻,在這本書中得到瞭充分的展現。從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兩彈一星”精神,到改革開放後在高等教育、基礎研究、科普推廣等領域的積極參與,九三學社的身影幾乎無處不在。書中引用瞭大量數據和案例,清晰地展示瞭九三學社成員在各自專業領域內取得的成就,以及他們如何將個人的學術專長轉化為服務國傢、服務社會的強大動力。

評分

這部《九三學社簡史》(2015年修訂版)簡直是意外的驚喜!一直以來,我對中國近代史、特彆是各個民主黨派的發展曆程都抱有濃厚的興趣,但總覺得市麵上相關的書籍要麼過於學術化,要麼內容不夠詳實。拿到這本書,我本以為會是一本枯燥的史料堆砌,沒想到它卻以一種非常生動、貼近讀者的方式,娓娓道來九三學社從成立至今所走過的光輝歲月。 首先,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對九三學社早期曆史的細緻描繪。它不僅僅是簡單地羅列人物和事件,而是深入挖掘瞭那些奠基者們在那個動蕩年代的心路曆程,他們是如何在國傢危難之際,懷揣著科學救國的理想,走到一起,形成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書中穿插瞭許多珍貴的曆史照片和當時的報刊資料,這些都為文字增添瞭厚重感和曆史的溫度。我仿佛看到瞭那些在戰火紛飛中,在艱難睏苦的環境下,依然堅持學術研究、投身社會改良的先輩們的身影。他們的每一次抉擇,每一次奮鬥,都深深地烙印在瞭這本書中,也深深地觸動瞭我。

評分

這本書的閱讀體驗,可以說是“潤物細無聲”式的深刻。它沒有那種讓人振聾發聵的宏大敘事,也沒有刻意營造的戲劇性衝突,但字裏行間流淌的,卻是曆史的厚重感和人物的溫度。作者以一種平和而紮實的筆觸,將九三學社百餘年的發展曆程娓娓道來,仿佛一位慈祥的長者,在嚮你講述一段綿延悠久的故事。 我特彆欣賞書中對九三學社與中國共産黨之間相互閤作、相互促進關係的闡述。它清晰地展現瞭在中國共産黨領導下,九三學社如何與其他民主黨派一道,共同為新中國的建設和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這種平等協商、肝膽相照的閤作關係,在這本書中得到瞭生動而真實的體現。它打破瞭我過去對於政黨關係的一些刻闆印象,讓我看到瞭多黨閤作在中國政治實踐中的獨特魅力和實際效用。這本書,不僅僅是為九三學社正名,更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的一次生動注解。

評分

讀完《九三學社簡史》(2015年修訂版),我最大的感受是,它為我打開瞭一扇認識中國多黨閤作製度的新視角。我一直認為,瞭解中國政治發展,不能僅僅從宏觀的曆史敘事入手,更需要深入瞭解構成這個體係的每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這本書恰恰做到瞭這一點。它通過九三學社自身的視角,展現瞭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多黨閤作和政治協商製度是如何在實踐中逐步發展、完善的。 書中對九三學社內部組織建設、思想建設、參政議政工作等方麵的詳細介紹,讓我看到瞭一個政黨是如何在復雜多變的政治環境中,保持其組織活力和政治智慧的。它不僅僅是曆史的迴顧,更是一次對九三學社工作經驗的總結和升華。我尤其喜歡書中對於九三學社如何發揮界彆優勢,在重大國策製定、社會民生改善等方麵提齣真知灼見的具體案例的描述。這讓我深刻理解到,民主黨派並非是點綴,而是中國政治體係中不可或缺的、具有實際影響力的參與者。

評分

這部《九三學社簡史》(2015年修訂版)的價值,遠不止於它講述瞭一個政黨的故事,更在於它摺射齣瞭中國近代以來知識分子的群體命運和精神追求。書中對於九三學社社員們在各個曆史時期所扮演的角色,以及他們為國傢和民族發展所付齣的努力,都給予瞭高度的肯定。我能感受到,在那些風雲激蕩的歲月裏,一代又一代的九三學社社員,始終將個人的命運與國傢民族的命運緊密相連,他們以科學的精神、愛國的熱情、奉獻的擔當,書寫瞭一部部可歌可泣的篇章。 書中對於社員們在科學研究、教育、文化等領域的卓越貢獻的梳理,讓我對這些領域的發展有瞭更清晰的脈絡。它不僅僅是一部政治史,更是一部科技史、教育史、文化史的縮影。讀這本書,我不僅僅是在瞭解九三學社,更是在瞭解一個民族在追求進步與發展過程中,知識群體所發揮的獨特作用。這本書無疑為我提供瞭一個更廣闊的視野,去理解中國社會的復雜性與多元性。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