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老年体质养生学

中医老年体质养生学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4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张晓天 著

下载链接在页面底部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11-27

图书介绍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497932
版次:1
商品编码:12035804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普洱市中医老年健康系列读本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12
字数:305916
正文语种:中文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内容简介

  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体质、不同的易感性、不同的症状表现、不同程度的生理功能紊乱。老年人通过尽早了解自己的体质状况,调理改善自己的体质,降低发病率,以颐养天年是非常必要及重要的。《中医老年体质养生学》是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治未病中心的专家团队通过老年人的中医体质养生、常见老年慢性疾病的中医体质养生的研究,用概论、老年人的中医体质养生、常见老年慢性疾病的体质养生指导、家庭老年人的护理四个章节,为老年患者提供全面合理的预防保健服务,最大限度地维持和提高患者功能状态和生活质量,全力为老年人的晚年健康保驾护航。
  《中医老年体质养生学》适合作为老年大学教材使用或者中医老年病相关研究者、中医内科临床学生和中医爱好者参考使用。

作者简介

  张晓天,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体质研究分会常务理事、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治未病研究分会常务理事、上海市健康管理研究会体检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美国东方医学中心特约专家、韩中整合医学项目委员会委员等。先后发表学术论文64篇,主编学术专著11本,参编学术专著9本。一直从事中医老年病、心脑血管疾病及抗衰老的临床研究,主持推广“中医治未病进社区”工作,提出中医体检新概念。
  擅长运用中药治疗中风后遗症、高血压病、脑动脉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以及各种慢性疾病、疲劳综合征、亚健康及抗衰老调理等。

目录

第一章 概论
第一节 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第二节 中医学对衰老的研究
第三节 老年病的中医病因病机特点
第四节 老年人的生理变化
第五节 老年病的临床特点

第二章 老年人的中医体质养生
第一节 老年人平和质的中医养生
第二节 老年人气虚质的中医养生
第三节 老年人阳虚质的中医养生
第四节 老年人阴虚质的中医养生
第五节 老年人痰湿质的中医养生
第六节 老年人湿热质的中医养生
第七节 老年人血瘀质的中医养生
第八节 老年人气郁质的中医养生
第九节 老年人特禀质的中医养生

第三章 常见老年慢性疾病的体质养生指导
第一节 糖尿病的体质养生指导
第二节 高血压的体质养生指导
第三节 冠心病的体质养生指导
第四节 气管炎的体质养生指导
第五节 便秘的体质养生指导

第四章 家庭老年人的护理
第一节 居室环境
第二节 个人卫生
第三节 药品管理
第四节 护理用品的使用
第五节 护理照顾

精彩书摘

  《中医老年体质养生学》:
  第三章 常见老年慢性疾病的体质养生指导
  第一节 糖尿病的体质养生指导
  一、糖尿病的相关基本知识
  糖尿病是多病因的代谢性疾病,特点是慢性高血糖,伴随因胰岛素分泌、作用或两者均有缺陷所致的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的综合征。常引发心、脑、眼、肾、神经系统及全身血管病变的广泛的慢性并发症,还可并发酮症酸中毒、乳酸性酸中毒、高渗性非酮症昏迷、低血糖等严重的急性并发症。目前,从病因角度将糖尿病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其他类型糖尿病和妊娠糖尿病四型。其中,2型糖尿病是最常见的糖尿病疾病类型,但因其早期常缺乏症状,大多数患者发病多年后尚未能确诊。
  糖尿病患者的典型临床表现有“三多一少”,即多食、多饮、多尿和体重减轻。除典型的』临床症状外,早期白内障、视网膜病变、早期动脉硬化、细小血管障碍、久治不愈的感染、真菌感染等,以及糖尿病遗传家族史,都应作为糖尿病病因性疾病诊断的对象进行检查。作为糖尿病专业医师,更重要的是,症状不典型或无症状的糖尿病,在以各种不同的其他疾病就诊时要考虑到糖尿病的可能性,应及时检测空腹血糖和(或)餐后2小时血糖等以明确诊断。糖尿病诊断最重要的指标还是血糖,是指葡萄糖氧化酶法测静脉血浆血糖。而高血糖所致的各种生化改变和临床表现可作重要参考。
  (一)诊断依据
  1.早期可疑表现糖尿病不一定都有“三多一少”的典型症状,特别是2型糖尿病,其起病隐秘,通常无显著症状,仅在查体或其他疾病检查时才被发现。善于识别“糖尿病的早期非典型表现”,尽早确诊糖尿病,对于糖尿病医师而言是必修课。
  以下为糖尿病不典型症状或可疑表现,如果发现有这些表现,就应建议患者毫不犹豫地做进一步检查,尽早确定是否是糖尿病。
  (1)有反应性低血糖表现:在午饭前或晚饭前感觉饥饿难忍、心悸、出汗、手颤、疲乏无力,进食后症状缓解。
  (2)皮肤瘙痒,尤其是妇女外阴瘙痒。
  (3)反复尿路、胆管、肺部、皮肤等感染者。(4)四肢末梢疼痛及麻木或皮肤灼热不适者。
  (5)结核病患者,对抗结核治疗药效不佳者。
  (6)体重减轻而找不到其他原因者。
  (7)年轻患者动脉硬化、冠心病和眼底病变。
  (8)口腔症状:如口干口渴、口腔黏膜瘀点、红肿、口内烧灼感、牙龈肿痛和牙齿松动。
  (9)40岁以上有糖尿病家族史者。
  (10)明显肥胖者。
  (11)有分娩巨大胎儿(胎儿体重4千克)史者。
  (12)有多次流产、死胎、羊水过多和早产者。
  (13)儿童夜间遗尿者。
  (14)下肢溃疡或坏疽经久不愈者。
  2.典型临床表现
  (1)多食:是糖尿病患者的典型临床表现之一。糖尿病患者的葡萄糖利用率降低是主要原因。由于患者体内的降血糖激素——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引起一系列糖代谢紊乱,导致肝脏、肌肉及脂肪等组织内葡萄糖利用减少,虽然血糖处于高水平状态,但动静脉血中葡萄糖的浓度差很小,从而刺激摄食中枢兴奋,引起饥饿多食。另外,患者糖的利用率较差,大量从尿中排出,导致全身营养需求相对增加,通过反馈机制使这个信息传到下丘脑,也是食欲亢进的一个因素。还有部分糖尿病患者同时伴有高血糖素、儿茶酚胺、糖皮质激素分泌增高,同样造成食欲亢进。
  ……

前言/序言

  当前,中国正处在人口老龄化飞速发展的关键阶段,全面认识人口老龄化高峰前各个阶段的人口问题、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是完善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
  现代老年医学的宗旨就是为老年患者提供全面合理的预防保健服务,最大限度地维持和恢复患者功能状态和生活质量。那么,如何做到这一点呢?本书从老年人中医体质养生角度来解答这一问题。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认为老年人“精耗血衰,血气凝泣”“形体伤惫”“百骸疏漏,风邪易乘”。《灵枢·天年》早有“六十岁,心气始衰,苦忧悲,血气懈惰,故好卧;七十岁,脾气虚,皮肤枯;八十岁,肺气衰,魄离,故言善误”的说法。人到老年,机体会出现生理功能和形态学方面的退行性变化。其生理特点表现为脏腑气血生理功能的自然衰退,机体调控阴阳平和的稳定性降低。
  体质在《辞海》中的释义为:人体在遗传性和获得性的基础上表现出来的功能和形态上相对稳定的固有特征。它通过人体形态、机能和心理活动的差异性表现出来。在生理上表现为机能、代谢及对外界刺激反应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在病理上表现为对某些病因和疾病的易感性或易罹性,以及产生病变的类型与疾病传变转归中的某种倾向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体质特点.人的体质特点或隐或显地体现于健康或疾病过程中。
  根据体质,可以生命个体的人为研究出发点,研究不同体质构成特点、演变规律、影响因素、分类标准,从而应用于指导疾病的预防、诊治、康复与养生。中医学“治未病”的学术思想,结合体质进行预防,通过改善体质、调整功能状态,为从人群体质的角度预防疾病提供了理论和方法,充分体现了中医“以人为本,因人制宜”的思想。
  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体质、不同的易感性、不同的症状表现、不同的生理功能紊乱程度。老年人通过尽早了解自己的体质状况,调理改善自己的体质,降低发病率,以颐养天年是非常必要及重要的。
  中医强调生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健康是一个动态稳定的生命状态,天、地、人三者对健康的影响因素复杂多变,因此要“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顺应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生命变化的内在规律。体质虽然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特征,但也会随着饮食、起居、运动等生命活动的节奏及变化时间、空间的移易而改变。调理体质无论是理论还是方法,都强调不偏不倚、以和为贵。
中医老年体质养生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中医老年体质养生学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中医老年体质养生学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中医老年体质养生学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中医老年体质养生学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