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典藏书系·齐家治国全编 传习录 群书治要(套装共2册)

读书人典藏书系·齐家治国全编 传习录 群书治要(套装共2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道纪居士 著
图书标签:
  • 传统文化
  • 国学经典
  • 齐家治国
  • 传习录
  • 群书治要
  • 经史子集
  • 治国理政
  • 修身养性
  • 文化典籍
  • 套装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海潮出版社
ISBN:12049167
版次:1
商品编码:12049167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2-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374
套装数量:2
字数:236000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内容简介

  本套书曾为贞观之治盛世局面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者简介

道纪居士,原名迟双明,男,1968年生,河北省邯郸市人。1992年毕业于吉林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曾在邯郸钢铁公司任子弟中学教师、《邯钢报》编辑等。主要作品有:《首席执行官》(中国商业出版社,2002年)、《诸葛亮日记》(九州出版社,2004年)、《边读边悟<菜根谭>》(中国华侨出版社,2006)、《素书全鉴》(中国纺织出版社,2009)等。

内页插图

前言/序言


《传习录》与《群书治要》:中华智慧的传承与实践 在中国浩瀚的思想宝库中,有两部著作以其深邃的智慧、经世致用的理念,跨越时空,至今仍闪耀着思想的光芒,深刻影响着无数读者。它们是明代王阳明先生的《传习录》和南北朝魏收所辑的《群书治要》。这两部经典,虽分别代表着心学与儒家政治思想的集大成,却共同指向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终极目标,是中华民族宝贵精神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习录》:心学之光,知行合一的践行 《传习录》是明代大哲学家、心学家王守仁(王阳明)的思想言行录,由其弟子记录整理而成。此书集中体现了王阳明“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核心思想,是中国哲学史上的一座高峰。 全书内容丰富,脉络清晰,大致可分为三卷。卷上记录了王阳明与弟子们的日常语录,内容涉及广泛,从哲学本体到人生修养,从政治实践到军事谋略,无不包含其精辟独到的见解。卷中则收录了王阳明与他人往来的书信,多为解答疑难、阐发心要之作,其对话形式生动,充满辩证色彩,更能展现其思想的深度与广度。卷下则辑录了王阳明晚年的论学与论事之言,尤为精炼,是理解其心学体系的关键。 王阳明的“致良知”思想,主张人心中本有天赋的道德原则,即“良知”。这种良知无须外求,而是需要通过“省察”和“体察”来发现和确证。一旦认识到良知,便应立即付诸实践,这便是“知行合一”。他认为,知与行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真知必然表现为行动,而真正的行动也必然源于真知。这种思想打破了传统儒学中知与行的隔阂,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在个人道德修养和人生价值实现方面,提供了极具操作性的指导。 在《传习录》中,我们可以看到王阳明如何将抽象的哲学理念落实到具体的实践中。他反对空谈道德,强调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从内心的体察入手,将修身养性与治事理政融为一体。例如,他曾说:“今日遂欲说知行合一,且就此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这段话精炼地阐释了知与行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传习录》的语言风格朴实而富有力量,王阳明以其亲切的口吻,循循善诱地引导弟子们进入智慧的殿堂。书中不乏生动形象的比喻和发人深省的问答,使得深奥的哲学道理变得易于理解和接受。阅读《传习录》,不仅是学习一种哲学思想,更是体验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和人生态度。它鼓励人们相信自己内心的力量,勇于实践,从而达到个人精神的超越和完善。 《群书治要》:治国之本,德政之鉴 《群书治要》是南北朝时期,北周名臣魏收奉皇帝之命,搜集整理历代帝王、臣子、贤士治国理政的经验教训而编纂成的一部巨著。此书以其宏大的视野、丰富的史料和深刻的洞见,成为后世治国理政不可多得的宝典。 全书共十卷,采撷了中国历代的重要史籍、经典著作,内容涵盖了国家治理的方方面面,包括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军事策略、道德教化、法律刑罚、君臣关系、选贤任能等。其编纂体例严谨,每条引文都注明出处,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 《群书治要》的核心思想,在于强调“德治”的重要性。作者魏收通过大量史实证明,一个国家的长治久安,并非仅仅依靠严苛的法律和强大的武力,更重要的是在于统治者能否以德服人,能否以身作则,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书中反复强调,君主应该以仁爱之心对待百姓,以诚信之心治理国家,以勤勉之心对待政务。只有这样,才能赢得民心,巩固统治,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 书中诸如“文武之道,一张一弛”、“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等警句,至今仍被广为传颂,成为治国理政的经典箴言。它提醒我们,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民生问题始终是国家稳定的基石。同时,它也强调了文化教化的作用,认为只有提升百姓的道德素质,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社会问题。 《群书治要》的另一重要贡献在于,它系统地总结了历代统治者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通过对史实的分析,作者揭示了导致国家衰亡的种种弊端,如君主骄奢淫逸、任人唯亲、疏远贤臣、好大喜功等等。这些“前车之鉴”,为后世统治者提供了宝贵的反思材料,帮助他们避免重蹈覆辙。 这部巨著的价值,并不仅仅局限于统治者,对于普通读者而言,它也是一本了解中国古代政治文明、学习历史智慧的绝佳读物。通过阅读《群书治要》,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体会古代圣贤在治国理政方面的智慧与困境,从而对国家治理和个人社会责任有更清晰的认识。 思想的交融与传承 《传习录》与《群书治要》虽然时代和侧重点不同,但它们之间并非孤立存在,而是有着内在的联系和思想的交融。王阳明作为一位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其心学思想同样深受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的影响。《传习录》中的“致良知”和“知行合一”,最终指向的也是一个道德完善、行为合乎道义的理想人格,而这种人格正是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 《群书治要》所倡导的德治、仁政、以民为本等理念,也与王阳明所强调的“诚意正心”紧密相连。一个内心诚实、道德高尚的人,自然会倾向于做出符合道义的行为,也更有可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统治者或管理者。反之,缺乏内在道德约束的人,即使拥有再大的权力,也可能导致混乱和暴政。 这两部著作的结合,构成了一个从个人内心修养到社会政治实践的完整链条。一方面,《传习录》帮助我们夯实内心的根基,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另一方面,《群书治要》则为我们指明了将这种个人道德力量转化为社会治理智慧的路径。阅读这两部经典,我们不仅能汲取古圣先贤的思想精华,更能获得安身立命、治家兴国、乃至服务社会的智慧与力量。 在当今社会,虽然时代背景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传习录》与《群书治要》所蕴含的智慧,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如何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保持内心的平静与道德的坚守?如何理解和实践“知行合一”的人生信条?如何从历史的经验教训中汲取智慧,更好地建设我们的社会?这些问题,都可以在这两部经典中找到深刻的启示。 它们是中华民族思想史上的璀璨明珠,是引领我们走向更加智慧、更加成熟的精神之路的宝贵财富。深入研读这两部著作,不仅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对自身人生智慧的提升,对社会责任的担当。

用户评价

评分

我特别喜欢《传习录》中那种循循善诱的教学方式。王阳明先生并不是一味地灌输,而是通过提问、引导,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体会。这种互动式的学习过程,让“知行合一”的理念不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过程。我记得书中有一个章节,讲的是关于“学习”本身。他并没有强调要背诵多少书,而是强调要“真实地用功”,去实践,去体悟。这一点对我触动很大。我过去读书,常常陷入“死记硬背”的怪圈,总觉得读得越多,懂的越多,但实际上,很多知识并没有真正转化为自己的能力。这本书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它不逼迫你,而是鼓励你,让你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慢慢领悟人生的真谛。它让我意识到,真正的学习,是内心的成长,是能力的提升,而不是简单的信息堆砌。

评分

这套书的装帧设计也十分考究,拿到手上就有一种沉甸甸的质感,无论是纸张的厚度、油墨的色彩,还是字体的大小,都恰到好处,非常适合长时间阅读,一点也不会觉得疲劳。封面设计简洁大气,透露着一股古典的韵味,摆在家里的书架上,瞬间提升了整个空间的文化气息。我之前购买过一些“典藏版”的书籍,但很多徒有其名,内容排版混乱,纸质粗糙,读起来体验很差,但《读书人典藏书系》系列完全没有这个问题。《传习录》部分的装帧,尤其是内页的设计,更显雅致,古色古香的插图点缀其中,让人在阅读文字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一种视觉上的美感。而《群书治要》则更加朴实厚重,字体清晰,间距舒适,易于辨认。作为一个对阅读体验有一定要求的人来说,这样的品质绝对是物超所值的。每次翻开它,都能感受到一种对经典的敬意,也让我更愿意花时间去钻研其中的内容。

评分

《群书治要》最让我惊叹的是其逻辑严谨性和系统性。它并不是简单地罗列一些历史故事或者治国经验,而是将它们进行系统性的梳理和归纳,形成一套完整的治国理念。作者能够从浩如烟海的史书中,提炼出最精华的部分,并将其组织得井井有条,这本身就是一种了不起的智慧。我尤其欣赏它在论述治国之道时,能够兼顾“德”与“法”的重要性,既强调以德服人,又不能放弃法律的约束。这种平衡之道,在当今社会依然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读这本书,我仿佛置身于历史的长河之中,与历代先贤进行着跨越时空的对话。它让我明白,治国之道,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需要根据时代的变化,不断调整和创新。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历史研究,更在于它为我们提供了认识社会、认识人性的深刻洞察。它让我看到,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如何才能长治久安,如何才能让人民安居乐业。

评分

这套书真是意外的惊喜!我平时对古典文献涉猎不多,总觉得晦涩难懂,但《读书人典藏书系·齐家治国全编》中的《传习录》和《群书治要》却完全颠覆了我的看法。 《传习录》部分,虽然名字听起来有些“高深”,但内容却异常贴近生活。它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说教,而是通过王阳明先生与其弟子的对话、问答,将“知行合一”的哲学思想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格物致知”的阐述,不再是枯燥的理论,而是引导我去观察身边的事物,去体会其中的道理。比如,书中提到要“静坐”,一开始我以为只是打坐冥想,但深入阅读后才明白,那是一种内心的沉静,一种审视自己的过程。我尝试着在忙碌的工作之余,每天抽出十几分钟,静静地坐着,观察自己的思绪,感受身体的放松,竟然真的有效缓解了焦虑。而且,书中还讲到许多关于修身养性、待人接物的小道理,比如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中的矛盾,如何保持内心的平和等等,这些都是我一直以来想要学习却不得其法的东西。我之前也看过一些心灵鸡汤类的书籍,总觉得有些空泛,但《传习录》里的智慧,是经过时间检验的,是能切实落地的。它让我明白,真正的修行不在远方,就在当下,就在我们的一言一行之中。

评分

《群书治要》给我带来的冲击更是前所未有。我一直以为“治国”是帝王将相的事情,离我等凡夫俗子太遥远,但阅读这本书后,才发现其中蕴含的智慧,对于个人乃至家庭的治理,都有着极强的借鉴意义。它汇集了历代帝王的治国经验,从选贤任能到经济民生,从刑罚制度到道德教化,几乎涵盖了治国理政的方方面面。虽然这些内容是针对国家层面的,但书中关于“以人为本”、“民为邦本”的思想,以及对官员道德操守的要求,都让我深思。我尤其欣赏其中关于“审慎用刑”和“劝课农桑”的论述,这不仅仅是治理的手段,更是对生命和民生的尊重。读到书中关于“居安思危”的告诫,我联想到自己生活中一些容易被忽视的小细节,比如生活习惯的养成,金钱观的树立等等,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事情,如果处理不好,日积月累,也可能酿成大患。这本书就像一个巨大的宝库,里面装满了前人的经验和教训,它提醒我,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远见,都要考虑到长远的后果。它让我开始用一种更宏观的视角去审视自己的生活,不再仅仅局限于眼前的得失。

评分

非常好,正版书!!!!!

评分

正版图书,购书我一直选择京东

评分

书是搞活动买的,很便宜才*块钱,书纸很好应该是正品。

评分

非常不错,值得信赖和购买!

评分

质量好、速度快、服务佳。

评分

国学经典丛书中学了很多为人处世的原则与方法,不断提升自己

评分

京东的书有保证,是正品纸张质量好字体大小正好,印刷清晰,赞。

评分

谢谢!很喜欢书籍,这些书包装精美,非常喜欢。希望可以多多购买,再次遇到如此的书籍。希望国学越传越盛。

评分

分享 关注商品举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