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全鉴 珍藏版(精装)

传习录全鉴 珍藏版(精装)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明] 王阳明著 著,迟双明解译 编
图书标签:
  • 传习录
  • 全鉴
  • 珍藏版
  • 精装
  • 武学
  • 兵法
  • 传统文化
  • 历史
  • 军事
  • 修身养性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纺织出版社
ISBN:9787518026395
版次:1
商品编码:11982686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36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本书平装本自出版以来,广受读者欢迎和喜爱。为满足大家的收藏、馈赠需要,以精装形式推出,敬请品鉴。

内容简介

王阳明,原名云,后改名守仁,字伯安,浙江余姚人,是中国儒学界的泰斗之一,也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军事家和心学的集大成者。阳明先生生于公元1472年的一个官宦世家,其远祖为东晋时期的大书法家王羲之,卒于公元 1529年。因他曾隐居绍兴会稽山阳明洞,后又创办阳明书院,所以世称阳明先生。后世一般称他为王阳明,其学说世称“阳明学”。他死后,明穆宗诏谥文成,故又称王文成公。王阳明一生颇有成就,他非但精通儒家、佛家、道家,而且能够统军征战,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 王阳明生在明朝中叶,当时学术颓败,阶级斗争继续激化,统治集团日益腐朽,农民起义此起彼伏。经历了400年、已经僵化了的程朱理学对此无能为力。王阳明试图力挽狂澜,拯救人心,乃发明“身心之学”,倡良知之教,修万物一体之仁。 《传习录》也就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 总体而言,《传习录》是王阳明的语录和论学书信集,与孔门的《论语》相似。“传习”一词出自《论语》中的“传不习乎”一语。王阳明的哲学思想,主要反映在他《传习录》《大学问》等著作里,其中以《传习录》为典型,是研究王阳明思想,尤其是他心学发展的重要资料。《传习录》在形式上打破了程朱理学的理论框架,重新建立了以“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等为基本范畴的心学思想体系,在本体论和方法论上改造和革新了宋明理学,并在内容上强调主体意识和自主精神,反对迷信、依傍书本,具有强烈的平民意识,由此还形成了别具特色的教育思想。为后世一些进步的社会改革家所赞赏和推崇。他的思想冲破了数百年来中国思想界为程朱理学所垄断的沉闷局面,对明朝后期哲学与文艺方面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一直延续到我国近代并扩展到东亚,后来,其影响又逐渐深入到东南亚诸国、北美洲和欧洲。可见其思想的价值和魅力。以东亚为例,在日本,阳明学被一大批幕府末期的思想家所接受,推动了日本的明治维新运动。在朝鲜,阳明学也暗中流传,并影响了不少思想家。在经济腾飞期的韩国,阳明学被奉为精神的范本。 《传习录》是在王阳明生前及死后陆续编录和刊行的,分为上、中、下三卷,包含了王阳明主要哲学体系及基本主张,是研究修习阳明学的基本著作,堪称王门之圣书,心学之经典。虽然阳明学是唯心思想,有其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但在朱学衰颓之际,它倡导“心即是理”、“知行合一”,把儒家的内圣之道发展到了致,其思想价值是很高的,对后人的启迪是深广的。即使到了现代社会,它仍然历久弥新,闪现着美妙的光芒。这正是经典与众不同的魅力所在。 鉴于《传习录》语言大多比较晦涩,难以理解,该书在原汁原味地呈现先贤的智慧的基础上,采用标题式,将徐爱等语录及七分书信均分成小节来讲解,主题明显;外加清晰流畅的译文,精辟的解读,让读者翻阅之,顿觉爱不释手。衷心希望此书能够使读者朋友在品读国学博大精深的同时,能够读透经典,开启智慧,指导生活。

作者简介

王阳明,原名云,后改名守仁,字伯安,浙江余姚人,是中国儒学界的泰斗之一,也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军事家和心大成者。
迟双明,男,1968年生,河北省邯郸市人。1992年毕业于吉林大学中文系,曾在邯郸钢铁公司任子弟中学教师、《邯钢报》编辑等,现任北京鸿图巨基公司总编。主要作品有:《首席执行官》、《诸葛亮日记》、《边读边悟<菜根谭>》、《听李叔同讲禅机得潇洒人生》、《读史有学问全集》等。

目录

钱德洪序——成书之缘
一、徐爱录——心即是理
1徐爱引言
2亲民与新民
3至善是心之本体
4求孝道于内
5此心纯乎天理之极
6知行合一
7行是知的功夫
8格物致知,止于至善
9尽心即是尽性
10身之主宰便是心
11去其心之不正
12知是心之本体
13“礼”即是“理”
14天理人欲不并立
15虚文胜而实行衰
16务本尚实,反朴还淳
17因时致治
18事即道,道即事
19孔子删《诗经》
20徐爱跋
二、陆澄录——格物无动静之分
1主一之功
2念念存天理
3相下得益,相上遭损
4人心天理浑然
5心如明镜
6义理无定在,无穷尽
7人须在事上磨
8下学与上达
9唯精唯一
10知行不分
11以循理为生
12三子是有意必
13志与功
14心即性,性即理
15理不容分析
16反省慎独
17性、理关系
18省察与克治
19非鬼迷,心自迷
20定是心之本体
21孔子正名
22毁不灭性
23有是体即有是用
24阳明与易经
25存养夜气
26动静无端
27“道”无所谓上下
28仁者恻隐心怀
29权变之道
30自愿原则
31良工心独苦
32“治生说”误人
33阳明与道教
34克制私欲
35哭则不歌
36防微杜渐
37儒家与科技
38后天修养之功
39道无精粗
40私欲如尘土
41克己功夫
42道无方体
43阳明的自然观
44随才成就
45做学问要有源泉
46贯通古今
47心统五官
48一念发动
49静中体悟
50持其志
51圣人如天
52理在心性中
53已发与未发
54颜子没而圣学亡
55现成良知
56本体不动
57主客消融
58心外无物
59时时用力
60“格”为“正”
61做功夫的目标
62孝悌为仁之本
63阳明批评佛教
三、薛侃录——一以贯之
1心之神明
2不假外求
3不能“只管求”
4王朱异同
5纯乎天理方是圣
6朱子之悔
7侃去花间草
8为学头脑
9志向真切
10主宰常定
11不务空名
12以改之为贵
13道德实践
14体用一源
15不肯移
16善用俱是
17主体性觉醒
18体未立,用安从生
19在心地上用功
20立志贵专一
21无所偏颇
22居敬穷理
23知是理之灵处
24本体无一物
25戒惧慎独
26尊孟贬荀
27保全真己
28贵目贱心
29萧惠好仙、释
30真知即是行
31死生之道
32性、道、教
33解偏救弊
34功夫是恢复明德
一、答人论学书——知行合一
1特倡诚意
2与空虚顿悟之说相反
3功夫次第
4知行合一的理论基础
5阳明的进学路线
6合心与理为一
7学、问、思、辨、行
8格物致知说之意旨
9诚意、致知、格物
10道之大端易于明白
11知行合一之功
12拔本塞源之论
二、答周道通书——在事上磨炼
1心意之所向
2何思何虑
3圣人气象
4能实致其良知
5格物是致知功夫
6身体实践
7性气一体
三、答陆原静书——良知学说
1妄心与照心
2良知无起处
3精、一、理、气
4元神、元气、元精
5良知即是未发之中
6理无动者
7未发与已发
8良知的情感因素
9戒慎恐惧为良知
10照心妄心
11去欲存理
12儒佛之辩
13去此病自无此疑
14明则诚矣
15良知即是道
16乐是心之本体
17无所住处
18钱德洪跋
四、答欧阳崇一——万物皆备于我心
1良知与见闻
2在良知上体认
3素其位而行
4先知先觉
五、答罗整庵少宰书——正心诚意
1实有诸己
2古本之复
3不可不辨
4公道、公学
5不敢缕缕
六、答聂文蔚——人即天地之心
1圣人之治天下
2良知之学不明
3思以此救之
4以天地万物为一体
5彷徨四顾
6伏枕草草
7全在“必有事焉”上用
8必有事就是致良知
9天地间只有此性
10本体即是良知
11孝为人的良知本性
12良知乃无“执”之大知
13“尽心”三节
14至当归一
七、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贵在引导
八、教约——神而明之
一、陈九川录——戒慎恐惧在心念
1破数年之疑
2格物犹造道
3无欲故静
4虽闻见而不流
5在事上磨炼做功夫
6合内外
7只是粗些
8理障说
9人胸中各有个圣人
10功夫愈久,愈觉不同
11人人自有
12委曲谦下
13只要解心
14事上为学
15有诗别先生
16伤食之病
17学知与生知
二、黄直录——阳明四句教
1学存此天理
2学思非两事
3四句教
4阳明格竹
5童子格物
6强调“合一”
7知觉便是心
8格物即慎独戒惧
9尊德性
10致广大
11见性
12声色货利之交
13实去用功
14后天的感应
15超越见闻
16致良知是必有事的功夫
17一掴一掌血
18何足为恃
19立命功夫
20性相近即性善
21着不得一念留滞
22灵明
23严滩之辩
24不择衰朽
25无我自能谦
26唯变所适
27故曰非助
28国裳请题字
29见在良知
30圣贤非无功业气节
31随人分限所及
32一念发动就是行
33圣人本体明白
34善恶只是一物
35诚意之极
36分上事
37动静只是一个
38矜持太过终是弊
39作文作诗
40是无轻重也
41此心廓然
42佛氏不着相
三、黄修易录——生之谓性
1既去恶念,便是善念
2良知存久
3无根之树
4调习此心
5不为心累
6气亦性,性亦气
7随人毁谤,随人欺慢
8天植灵根
9与人为善
10卜筮是理
四、黄省曾录——良知是造化的精灵
1义即是良知
2思无邪
3道心人心
4因人施教
5自家本体
6看穿生死
7毁谤自外来的
8不厌外物
9因人而异
10简化“知识”
11圣人之志
12与物无对
13只是致良知三字无病
14内外两忘
15道即是教
16人心与天地一体
17顺其良知之发用
18养心不离事物
19告子病源
20同此一气
21心与物同体
22尽性至命之学
23剜肉做疮
24实落用功便是
25至诚前知
26能处正是良知
27天理即是良知
28重功夫不重效验
29巧、力非两事
30是非之心
31日之余光未尽处
32七情与良知
33知行即是功夫
34本体未尝有动
35不妨有异处
36父子讼狱
37其心只空空而已
38自家经过
39元声只在心上求
40自家解化
41在心上用功
42善与人同
43良知妙用处
44无未发已发
45圆融的人性论
46不为气所乱
47狂者的胸次
48反其言而进之
49须做得个愚夫愚妇
50泰山和平地
51念谦之之深
52天泉证道
五、钱德洪跋——辗转刊行主要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传习录全鉴 珍藏版(精装)》内容简介 《传习录》是中国古代哲学史上璀璨的瑰宝,其思想体系深刻影响了东亚乃至世界文明的进程。本书“传习录全鉴 珍藏版(精装)”并非仅仅是对《传习录》文本的简单收录,而是以一套集大成、系统性的方式,全面梳理、深入解读、精美呈现这部不朽的儒家经典。它旨在为广大读者,无论是对阳明心学怀有浓厚兴趣的学者,还是希望探寻中国传统智慧的普通读者,提供一份前所未有的深度理解与沉浸式阅读体验。 一、 溯源与脉络:奠定理解的基石 本书的开篇,便致力于为读者构建起理解《传习录》的宏大历史与思想背景。我们将深入剖析王阳明(王守仁)所处的时代——明朝中后期,一个社会经济蓬勃发展,但思想文化领域却面临深刻变革与挑战的时期。王阳明本人作为一位集军事家、文学家、哲学家于一身的传奇人物,其人生经历与思想形成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将被细致描摹。 时代背景的铺陈: 详细梳理明代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特点,特别是宋明理学的发展历程,以及当时士人心态的普遍状况。这将帮助读者理解阳明心学为何能够应运而生,又为何能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力。 王阳明生平钩沉: 细致考述王阳明从青年时期对理学探究的迷惘,到遭受贬谪后的顿悟,再到晚年讲学四方的传奇一生。通过其跌宕起伏的人生轨迹,展现其思想是如何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升华的。 阳明心学的孕育与形成: 追溯阳明心学思想的源头,包括对儒家经典的重新阐释,以及其对佛教禅宗、道家思想的吸收与融合。重点阐述“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等核心概念的提出,是其思想体系的关键节点。 二、 全鉴释义:深度解读核心篇章 本书最核心的价值在于其对《传习录》原文进行的全面、细致、深入的解读。不同于一般的注解,本书旨在打破文本的隔阂,将阳明的思想化繁为简,清晰呈现,并挖掘其深层意蕴。 原文精准校勘与呈现: 采用最权威、最可靠的版本进行校勘,确保原文的准确性。同时,对原文进行清晰的排版,方便读者阅读。 逐条逐句的精细阐释: 对《传习录》中的每一章、每一节,甚至每一句话,都进行深入浅出的阐释。解读时,不仅关注字面意义,更着重于挖掘其背后的哲学逻辑、思想渊源以及在实践层面的应用。 核心概念的系统梳理: 重点对“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万事皆心体”等阳明心学的核心概念进行系统性的阐述。通过不同篇章中相关论述的相互印证,展现这些概念的内在联系与逻辑递进。 辩证与发展: 展现阳明思想在不同时期、不同语境下的发展与深化。例如,对“致良知”的理解,如何从最初的朦胧感悟,到后来的系统阐发。 与当时其他学派的对话: 适当穿插阳明与其同时代、前代思想家的对话与辨析,例如对朱子学说的一些批判性继承,以及与佛教禅宗在某些理念上的相通之处,以凸显阳明心学的独特性与创新性。 三、 思想体系的系统建构:呈现“知行合一”的实践哲学 《传习录》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其高度的实践性,阳明心学并非空谈,而是关乎个体修养、社会治理乃至人生境界的实践指南。本书将致力于帮助读者构建起阳明心学完整的思想体系。 “心即理”的内涵与外延: 详细阐述“心即理”并非简单的心灵主义,而是强调主体之心本身就蕴含着普遍的道理。其主体性原则如何颠覆了传统“理在事外”的观念。 “致良知”的发生与实践: 深入剖析“致良知”作为阳明心学的核心方法论,是如何从个体的道德自觉出发,推己及人,最终达至万物一体的境界。重点在于如何通过“居敬”与“持守”来践行良知。 “知行合一”的辩证统一: 详细阐释“知行合一”的真正含义,即认识与实践的不可分割性,以及如何通过实践来检验和深化认识。强调“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事功”与“心学”的结合: 探讨阳明心学如何超越了纯粹的内省,与实际的社会事务、人生功业相结合。阳明本人的军事生涯、政治实践,都是其心学思想在现实世界中的生动体现。 “圣学”的普遍性与可行性: 阐明阳明心学所追求的“圣人境界”并非遥不可及,而是人人皆可达到的。通过强调“凡人皆可以为尧舜”,来展现其思想的普适性与解放意义。 四、 珍藏价值的体现:精装与丰富的辅助内容 “珍藏版(精装)”的定位,意味着本书在内容与形式上都力求达到极致,旨在成为读者案头必备的经典读物。 精美的装帧设计: 采用高品质的纸张、印制工艺,以及典雅大气的封面设计,使本书兼具阅读价值与收藏价值。装帧风格将体现出传统文化的厚重感与现代审美的精致感。 丰富的辅助研究材料: 年谱简编: 帮助读者更直观地了解王阳明的人生轨迹。 阳明心学大事记: 梳理阳明心学发展的关键事件与重要人物。 相关历史文献节选: 摘录与阳明心学相关的其他重要文献,如《大学》、《中庸》的原文及相关批注,以及阳明著作的其他部分,以提供更广阔的参照系。 学术研究概要: 简要介绍历代以来对《传习录》及阳明心学的研究成果与主要观点,为读者提供进一步深入研究的线索。 图文并茂: 适当穿插与王阳明生平、讲学地点、思想相关的历史图片、地图、艺术作品等,增强阅读的生动性和直观性。 索引与词条解释: 附有详尽的索引,方便读者快速查找特定内容。对书中出现的古籍、人物、地名、哲学概念等进行必要的词条解释,扫除阅读障碍。 五、 传承与启迪:现代语境下的阳明心学 本书的最终目标,不仅在于呈现《传习录》的历史价值,更在于发掘其在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与启迪作用。 对个体修养的启示: 阳明心学强调的“致良知”,在信息爆炸、价值多元的现代社会,为我们提供了回归内心、辨别真伪、确立价值的内在向度。 对教育的启示: “知行合一”的思想,对当前的教育模式提出了深刻的反思,强调实践能力与理论知识的结合。 对社会治理的启示: 阳明心学中蕴含的同体大悲、民本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进步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对企业家精神的启示: “事功”与“心学”的结合,为现代企业家的创新创业提供了精神支撑和哲学智慧。 “传习录全鉴 珍藏版(精装)”将是一部集学术性、普及性、艺术性于一体的精品之作,它将带领读者走进阳明心学的精神世界,领略这位伟大思想家留下的宝贵遗产,并在理解与传承中,找到通往内心宁静与人生智慧的道路。

用户评价

评分

从一个初学者的角度来看,《传习录全鉴 珍藏版(精装)》给我一种既有深度又不失引导性的感觉。虽然“全鉴”二字听起来非常博大,但“珍藏版(精装)”的包装,却让我觉得它并非遥不可及,反而有一种亲切感。我一直认为,学习经典,最怕的就是望而却步。一本好的图书,应该能够循循善诱,引导读者逐步深入。我期待这本《传习录全鉴》能在内容的编排上,考虑到不同层次的读者,或许有详尽的导读,或许有清晰的注释,亦或是不同版本的对照,这些都能帮助我这样刚开始接触阳明心学的读者,更好地理解书中的道理。精装的样式也让我觉得,这本书是值得我花时间去研读的,它传递出一种“慢下来,静下心”的信号,鼓励读者不去急躁,而是用一种沉静的心态去品味其中的智慧。

评分

读完《传习录全鉴 珍藏版(精装)》的“前言”和“目录”(尽管我还没有深入阅读正文),我已经被它所营造的氛围深深吸引。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它不仅仅是在“讲述”《传习录》,更是在“呈现”《传习录》。那种“全鉴”的态度,让我看到了编纂者希望将阳明先生的思想做一个全面、系统的梳理和呈现的决心。我尤其在意书籍的“完整性”和“权威性”,“全鉴”的版本,至少在概念上,给了我这样的信心。同时,精装版的细节,比如纸张的选择、字体的设计、页码的编排,都让我感受到一种对读者体验的极致追求。这不仅仅是一次购买,更像是一次与智慧的郑重邂逅。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我深入理解中国传统哲学,尤其是心学的一个重要起点,并伴随我度过漫长的学习和思考过程。

评分

拿到这本《传习录全鉴 珍藏版(精装)》真的让我眼前一亮。首先,它的装帧就极其考究,厚实的封面,烫金的字体,拿在手里就有一种沉甸甸的仪式感,仿佛捧着的是一本经过时间沉淀的古籍。这种精装版本的出现,对于我这样追求阅读体验的读者来说,无疑是莫大的惊喜。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艺术品,摆在书架上,本身就是一道亮丽的风景。我喜欢那种翻阅实体书的质感,纸张的触感,油墨的清香,这些都是电子书无法给予的。而且,精装本通常意味着更优质的纸张和印刷,这对于阅读内容来说至关重要,能够最大程度地保证文字的清晰度和舒适度,减少阅读疲劳,让我在沉浸于书中的智慧时,更能享受到纯粹的阅读乐趣。我尤其看重书籍的细节,比如装订是否牢固,内页排版是否合理,字体大小是否适中等等,《传习录全鉴 珍藏版(精装)》在这些方面都做得非常出色,让人不得不赞叹其制作的用心。

评分

我是一个非常注重书籍的收藏价值的人,而《传习录全鉴 珍藏版(精装)》完美契合了我的这一偏好。它的“珍藏版”和“精装”两个词,就已经点燃了我内心的购买欲。我总是觉得,有些经典著作,值得用最好的形式来呈现。一本设计精美、制作精良的书籍,不仅能够提升阅读的愉悦感,更能成为一种精神的寄托,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会愈发显露出其独特的价值。我喜欢将那些对我有着深刻影响的书籍,以最好的状态保存下来,它们不仅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我人生旅途中某个阶段的见证。想象一下,在多年的以后,翻开这本《传习录全鉴 珍藏版(精装)》,那些曾经的阅读体验、思考感悟,都会伴随着这本书的质感一同涌现,那将是一种多么美妙的感受。它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当下的阅读需求,更是对未来的一种投资,一种对美好事物的珍视。

评分

作为一名对传统文化有着浓厚兴趣的爱好者,我一直在寻找能够深入理解阳明先生思想精髓的读物。这次《传习录全鉴 珍藏版(精装)》的问世,无疑满足了我长久以来的期待。这本书给我的整体感觉是厚重而有分量,从书名就能感受到其内容的全面性和珍藏价值。我特别欣赏这种“全鉴”的概念,这意味着它可能囊括了《传习录》的各个版本、批注、解读,甚至是相关的历史文献,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极为详尽的研究平台。我倾向于阅读能够提供多角度、多视角的解读的書籍,这样才能更立体地把握一位思想家的思想体系。《传习录》作为心学的集大成之作,其思想博大精深,理解起来并非易事,因此,一个全面详尽的“全鉴”版本,对于我这样希望深入钻研的读者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它的出现,意味着我可以在一个地方获得足够丰富的信息,减少了奔波于不同资料之间的麻烦,也让我能够更系统、更深入地去体悟阳明先生“致良知”的精妙之处。

评分

书的质量还可以。

评分

非常好!图书质量很高,内容充实,很值得学习。京东送货非常快,包装完美,满意。

评分

买了好几本,看了一大半,内容很好,值得购买。

评分

调货2天到货,印刷质量也可以。

评分

趁京东搞活动买了几本书,质量不错!!,,,

评分

字迹清晰,纸张质量好,正版书籍,留着慢慢看!

评分

书很好加入群,高效速读书友1群193666605和高效和快速阅读书友群182166669 讨论下。

评分

很好的书,读之受益匪浅!

评分

很好的书,送给孩子的!!印刷质量也不错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