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半岛音乐(附光盘)/世界音乐系列

朝鲜半岛音乐(附光盘)/世界音乐系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唐娜·李·权 著,管建华 编,陈骢 译
图书标签:
  • 朝鲜半岛
  • 韩国音乐
  • 朝鲜音乐
  • 世界音乐
  • 民族音乐
  • 音乐史
  • 音乐文化
  • 光盘
  • 音乐欣赏
  • 亚洲音乐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49958207
版次:1
商品编码:12050334
包装:精装
丛书名: 世界音乐系列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37
正文语种:中文
附件:光盘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朝鲜半岛音乐在东亚地区长久以来都是一股与众不同的文化力量。作为简明扼要对朝鲜半岛音乐分主题进行描绘的单行《朝鲜半岛音乐/世界音乐系列》籍,《朝鲜半岛音乐/世界音乐系列》实属首开先河。《朝鲜半岛音乐/世界音乐系列》建立在作者大量田野工作的基础上,表演者的访谈、表演现场的亲历以及生动的图示都是《朝鲜半岛音乐/世界音乐系列》与众不同之处。作者依据“朝鲜在东亚地区跨民族文化传播中的作用”“朝鲜音乐与文化政治的交织”以及“通过音乐与美学的传承来维持朝鲜强烈的文化认同”这三个主题,对该地区展开了调研,将朝鲜半岛音乐的诸多传统进行了比较与对比,对朝鲜半岛古典音乐的习俗及其当下的发展现况逐个展开探讨。《朝鲜半岛音乐/世界音乐系列》附赠的CD含有80分钟的音乐范例,书中也提供了许多聆听活动,以便于读者使用。

作者简介

  唐娜·李·权,美国肯塔基大学音乐人类学助理教授。
  
  陈骢,男,现为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在读博士。2010年毕业于临沂大学外国语学院,获文学学士学位;2013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获文学硕士学位。主要学术方向:外语文献编译、世界民族音乐、文艺美学等。

目录

中文版主编序
英文版主编序
前言

Ⅰ 朝鲜半岛的国界两端
拜访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首都平壤
拜访韩国高城郡
相交的主题
变化不定的跨民族主义:从“隐士王国”到“韩流”
朝鲜的现代化与文化传承
音乐与文化政治:歌曲分明国界
《我们的愿望是再统一》:林秀卿的故事
对于朝鲜再统一的流行愿景

Ⅱ 作为文化主渠道的宫廷
宫廷音乐、文化策略与国家
由东向西的宫廷文化运动
宫廷仪式音乐的发展:音乐、文化政治与国家
现今使用的宫廷音乐
体验国家祭祀音乐
仪式的形态及宇宙观
乐器与音乐
文庙祭祀礼乐
宗庙祭祀礼乐
《寿济天》中的张弛感

Ⅲ 器乐的保存与复苏的文化政策
乐器的保存、适应与复苏
韩国:保存与复苏的政策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音乐与大众
“散调”中独奏乐器的特色
“散调”的发展以及向其他乐器的扩展
“长短”:“散调”的节奏基础
“散调”中节奏、调式与旋律间的相互作用
合奏形式
“风物”
乡间“场合”的“风物”
街头的“风物”:政治示威游行
适用于舞台表演的“风物”:“四物游戏”
萨满教的仪式形式
珍岛洁净祭(Chindo Ssikkim-kut)
“神房曲”与即兴演奏的培养

Ⅳ 歌唱的声音
民歌
中部(京畿)民谣
南部(南道)民谣
“时调唱”:培养对吟诵诗歌的鉴赏力
“时调”的诗词形式
“时调唱”的文本、节奏与旋律
“盘索里”:文本互涉与文化延续性
多种形式的发展历程
表演与曲目
暖场歌曲(“短歌”)
叙事胜表演:《春香歌》
“盘索里”的表现元素
“盘索里”的美学
“盘索里”在当代朝鲜音乐剧和电影中的发展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革命歌剧
“盘索里”与电影:导演林权泽
《悲歌一曲》
《春香传》

Ⅴ 朝鲜的殖民遗产
日治时期(1910年~1945年)的遗产
经久不衰的“韩国演歌”
“新民谣”的出现
与西方音乐会音乐的啮合
韩国:传统、革新、融合与大众化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音乐、融合与政治
西方音乐与现代民族主义:韩朝国歌的诞生

Ⅵ 文化的跨国界流动
全球媒介景观的转变
韩流
韩国流行音乐与“徐太志和孩子们”
音乐与权力
驻韩美军的出现与韩国流行音乐新纪元的到来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国家批准的流行音乐
韩国流行音乐的政治化:“筒吉他”与“歌曲运动”
韩国流行音乐的文化传承:嵌入韩国嘻哈文化中的“传统”
“将军”:在音乐中超越“传统”

专用术语表
参考文献
资料
附赠CD目录
音乐的万象:跨越时空的旋律之旅 本书并非聚焦于朝鲜半岛的独特音乐遗产,而是旨在为读者打开一扇通往全球音乐广袤图景的大门。我们探讨音乐作为一种跨文化交流媒介的力量,追踪其从古代文明的祭祀仪式,到现代都市的电子脉动,如何塑造和反映人类的集体经验。 第一部分:人类文明的最初和声 音乐的起源,深深植根于人类的生存与信仰之中。本部分将追溯史前人类社会中的声音实践,考察岩画、洞穴壁画和早期乐器遗迹所揭示的早期音乐形态。我们将深入研究仪式性音乐的功能,如巫术、狩猎前的鼓舞,以及诞生之初的叙事性歌谣。 远古的共鸣: 分析非洲鼓乐、美洲原住民的长笛与歌唱传统,探讨这些音乐如何成为部落记忆、历史传承和精神慰藉的核心载体。我们不拘泥于单一地理区域,而是将目光投向全球各地独立发展起来的原始音乐体系。 文明的交响: 探讨四大文明古国(美索不达米亚、古埃及、印度河流域、黄河文明)的音乐地位。例如,古埃及的竖琴在法老宫廷中的象征意义,以及中国古代“礼乐制度”中音乐的社会伦理作用。我们将侧重于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中可识别的音乐结构,而非特定地域的民族志研究。 第二部分:古典音乐的黄金时代与地域分化 从古典时代的欧洲,到亚洲的宫廷艺术,音乐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发展出了高度复杂且体系化的形式。本章着重于音乐理论、记谱法和乐器制造的革命性进步。 欧洲的结构革命: 探讨中世纪的格里高利圣咏如何为复调音乐的诞生奠定基础。详细解析文艺复兴时期至巴洛克时期(如蒙特威尔第、巴赫)的对位法、和声发展及其在宗教和世俗音乐中的应用。这不是对特定作曲家生平的罗列,而是对音乐“技术”演进的分析。 亚洲的审美哲学: 考察印度古典音乐(Hindustani和Carnatic)中“拉格”(Raga)与“塔拉”(Tala)系统的复杂性,解析其冥想性与即兴创作的精妙结合。同时,深入探讨波斯音乐(如“Dastgah”系统)如何通过其独特的调式和情感深度,影响了周边文化。 东西方的对话雏形: 简要提及早期丝绸之路沿线,乐器和音乐观念的传播与本土化现象,例如琵琶传入中国后的演变,以及早期对欧洲音乐理论影响有限的东方乐器的特点。 第三部分:民族音乐学视域下的多元表达 本部分转向对世界各地具有强烈地方色彩和民族身份的音乐传统进行考察,强调音乐如何作为抵抗、庆祝和社群构建的工具。 拉丁美洲的融合力量: 分析加勒比海地区(古巴的Son、牙买加的Ska/Reggae)和南美洲(阿根廷探戈、巴西桑巴)音乐中,非洲节奏、欧洲和声与本土旋律的激烈碰撞。着重探讨这些音乐如何承载了殖民历史和身份认同的复杂性。 非洲的节奏核心: 深入探讨西非科拉琴(Kora)的吟游诗传统,以及中非和南非复杂的多声部合唱结构。讨论非洲音乐中“呼应”(Call-and-Response)模式的普遍性及其在社会互动中的作用。 大洋洲的自然之声: 探讨澳大利亚原住民的迪吉里杜管(Didgeridoo)仪式音乐,以及太平洋岛屿上以歌谣(Mele/Waiata)形式记录的航海史和神话故事。 第四部分:现代性的冲击与全球音乐的重构 20世纪以来,录音技术、大众传播和全球化进程彻底改变了音乐的生产、消费和流传方式。 爵士乐的诞生与传播: 爵士乐不仅仅是一种音乐流派,更是一种跨文化的社会实验。我们将分析其在20世纪初路易斯安那州的熔炉中如何形成,以及它如何通过美国的影响力,反向输入并影响了欧洲的现代主义音乐创作。 流行音乐的工业化: 探讨摇滚乐、电子乐等流派如何从边缘走向主流,并分析其与青年文化、政治运动之间的复杂关系。重点关注录音室技术(如合成器、采样)对音乐形态的彻底重塑,以及音乐工业的商业逻辑。 全球化背景下的“世界音乐”概念: 分析“World Music”这一术语在商业和学术上的争议与价值。探讨当代音乐家如何运用全球化的工具(如互联网、数字采样)进行跨界合作,创造出既根植于传统又面向未来的全新音乐形态。 本书的整体视角是宏大且普适的,旨在构建一个跨越地域、时间界限的音乐谱系,强调所有音乐形式共有的美学原理、人类情感表达的共通性,以及技术发展对听觉体验的持续革新。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就被它厚实的纸张和印刷的清晰度所吸引。翻开目录,看到里面涵盖了从古代到现代的朝鲜半岛音乐发展脉络,以及对不同音乐体裁的详细介绍,这让我感到非常惊喜。我尤其对“盘索里”和“农乐”这两个部分充满了期待,我曾在一些纪录片中零星地接触过这些音乐形式,但总觉得不够深入。这本书既然有“附光盘”,我更是相信它能提供非常直观的听觉体验,让我能更好地理解书中所描述的音乐特点。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理清朝鲜半岛音乐的发展线索,理解不同时期音乐风格的演变,以及这些音乐如何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和社会变迁。同时,我也想了解一些著名的朝鲜半岛音乐家和他们的代表作品,通过他们的音乐,去感受这个民族的喜怒哀乐和精神追求。如果书中还能提供一些音乐鉴赏的指导,那就更完美了,能帮助我更好地捕捉音乐中的情感和意境。

评分

这本书的出版,对我这个一直想深入了解朝鲜半岛文化的人来说,无疑是一份及时的礼物。我一直对朝鲜半岛的传统音乐,尤其是那些流传至今的民歌和小调,有着特别的感情。我总觉得,这些朴素而动人的旋律,最能触及人心最柔软的地方。这本书的“世界音乐系列”定位,也让我相信它会以一种相对宏观和具有比较性的视角来呈现朝鲜半岛的音乐,这对于我这种对不同文化音乐有兴趣的读者来说,非常有吸引力。我希望这本书的内容能够详实,不仅有音乐本身的介绍,更要有对音乐背后历史、社会文化背景的深入挖掘,这样才能让我真正理解这些音乐的意义和价值。当然,光盘里的音乐是必不可少的,我希望收录的曲目能够多样化,既有经典的代表作,也能有一些鲜为人知的珍品,让我能够有一个全方位的听觉体验。

评分

这本书的包装设计相当精美,封面上朝鲜半岛传统纹样的运用,配合淡淡的复古色调,立刻就勾起了我对这片土地深厚文化的好奇心。我一直对东方古乐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那些带有一些神秘色彩的音乐,总觉得其中蕴藏着悠久的历史和民族的精神。这本书的标题“朝鲜半岛音乐”让我联想到那些古老的宫廷乐、民间的歌谣,还有那些在历史长河中沉淀下来的旋律。我特别期待光盘里能收录一些我从未听过的珍贵录音,或许是那种咿呀作响的古琴曲,又或者是充满活力的农乐表演。作为一名音乐爱好者,我希望这本书不仅能提供音乐欣赏,更能让我了解这些音乐背后的故事,比如它们在古代仪式、节日庆典中的作用,以及不同地区音乐风格的独特之处。我设想的这本书,应该会像一本打开的宝箱,里面装满了关于朝鲜半岛的音乐智慧和艺术结晶,让我能够沉浸其中,感受那份独特的韵味。

评分

我对这本书的期望,更多地体现在它能否提供一种“沉浸式”的体验。标题中的“附光盘”三个字,让我看到了这种可能性。我希望这不仅仅是一本介绍性的读物,更是一次音乐的旅程。在阅读文字内容时,我能同时听到书中提到的旋律,让抽象的文字描述变得生动起来。我非常感兴趣的是,这本书是否能展现朝鲜半岛音乐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社会阶层中的呈现方式,以及它们是如何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演变的。我希望能够了解到一些具体的音乐场景,比如在宫廷宴会上奏响的华丽乐章,在田间地头传唱的淳朴民歌,又或者是在节日庆典上热闹非凡的打击乐。如果书中能包含一些音乐理论的讲解,或者对演奏技巧的介绍,那就更加专业了。总而言之,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让我仿佛置身于朝鲜半岛的音乐现场,亲身感受那份独特的艺术魅力。

评分

作为一名对世界音乐都怀有好奇心的探索者,这本书的书名立刻吸引了我的目光。朝鲜半岛,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的地方,其音乐自然也蕴含着非凡的魅力。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为我打开一扇了解朝鲜半岛音乐的大门,让我能够领略到那些古老而神秘的旋律,感受其中所蕴含的民族情感和文化积淀。我特别希望书中能够涉及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音乐,比如那些充满活力的民间歌舞,又或者是那些深沉而富有哲思的器乐作品。光盘的加入,更是让我看到了直接体验这些音乐的可能,我渴望通过聆听,去感受那些文字难以完全传达的韵味。我设想这本书能够以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将我带入一个充满音乐的世界,让我能够从中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获得心灵的触动和共鸣。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