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战争中的日本陆军联队全史 [The Regiments of Japanese Army in the Pacific War 1941-1945]

太平洋战争中的日本陆军联队全史 [The Regiments of Japanese Army in the Pacific War 1941-1945]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唐茜,丛丕 著
图书标签:
  • 太平洋战争
  • 日本陆军
  • 联队
  • 军事史
  • 二战史
  • 历史
  • 战争
  • 日本
  • 太平洋
  • 军事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台海出版社
ISBN:9787516811252
版次:1
商品编码:12074088
包装:平装
外文名称:The Regiments of Japanese Army in the Pacific War 1941-1945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1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36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一切罪恶侵略势力都是纸老虎

内容简介

  《太平洋战争中的日本陆军联队全史》以太平洋战争期间的日本陆军联队为著述对象,以*主要作战力量的步兵联队、炮兵联队和战车联队作为研究对象,介绍其编制构成、武器装备、战斗路线,与战役行动相结合,并配以相关的历史地图、照片,讲述了日军各联队在太平洋战争期间的作战历程,揭示日本陆军从诞生、发展直至覆灭的历史过程。

作者简介

  唐茜,广西柳州籍,2007年起从事日语翻译工作,曾译有多部日文二战题材著作,“战舰”系列丛书主创之一,擅长日文海军史料的翻译整理。
  
  丛丕,1977年生于辽宁丹东,辽宁大学历史系世界历史专业硕士,担纲制作了大量军事历史专辑类作品,包括《旧日本海军综合事典》、《雪绒花——二战德国山地兵战史陆军篇》、《旧日本海军航空母舰全集上下册》、《第三帝国海军综合事典》、《第三帝国海军舰炮全集上下册》等等。

内页插图

目录

前言

上篇:步兵联队的作战历程
步兵联队的历史沿革
南方进攻作战
顶着炮火强袭登陆 步兵第56联队
通往吉隆坡的血路 步兵第42联队
三日突破英军防线 步兵第11联队
突击直取香港要塞 步兵第228联队
婆罗洲油田的占领 步兵第146联队
东海林支队克万隆 步兵第230联队
谏义里奇袭夺桥战 步兵第47联队
从上海到巴丹半岛 步兵第8联队
激战在仁安羌沙漠 步兵第214联队
曼德勒闪电追击战 步兵第114联队
从腊戌突进密支那 步兵第148联队
南方进攻作战战地写真集
攻防的逆转
瓜岛反击的急先锋 步兵第28联队
丛林地狱中的困境 步兵第124联队
马坦尼考河生死斗 步兵第4联队
粮弹两缺的持久战 步兵第16联队
赌命的夜袭总攻击 步兵第29联队
向着莫尔兹比挺进 步兵第144联队
在莱城前线的挫败 步兵第66联队
海陆夹击下的苦战 步兵第78联队
在恶战中折损过半 步兵第237联队
布纳战役战地写真集
退入国防圈
激战托罗基纳滩头 步兵第23联队
不计伤亡的反击战 步兵第45联队
困守在新不列颠岛 步兵第53联队
在新几内亚的煎熬 步兵第224联队
比亚克岛的绞肉机 步兵第222联队
布干维尔岛战役战地写真集
缅甸防御战
损兵三成的前哨战 步兵第213联队
后续乏力的包围战 步兵第112联队
僵持在科希马前线 步兵第58联队
英帕尔的饥饿作战 步兵第138联队
苦斗后的无奈转进 步兵第51联队
污血横流的盘山路 步兵第60联队
失误连连的围歼战 步兵第215联队
胜利幻象转瞬即逝 步兵第151联队
在死亡之谷的死守 步兵第55联队
怒江畔的三月鏖战 步兵第113联队
军旗失落长官自绝 步兵第106 联队
在英军追击下撤退 步兵第154 联队
缅北战役战地写真集
国防圈的崩溃
塞班守备队的覆灭 步兵第136联队
洞窟内的绝望抗击 步兵第2联队
百无一生的殊死战 步兵第59联队
折钵山下的杀戮场 步兵第145联队
菲律宾防御战
在塔克洛班桥头堡 步兵第33联队
兼程驰援决战之地 步兵第1联队
莱蒙山下折戟沉沙 步兵第49联队
关东军精锐的惨败 步兵第57联队
决战之梦随风飘散 步兵第5联队
布拉文机场的坟墓 独立步兵第13联队
虚张声势难免战败 步兵第17联队
在南吕宋的扫荡战 步兵第10联队
葬身在巴丹复仇地 步兵第39联队
敢死队的白刃肉搏 步兵第64联队
五百人反击登陆场 步兵第71联队
怀抱炸药迎击坦克 步兵第72联队
吕宋战役战地写真集
深陷中国战场
中国大陆作战初期写真集
衡阳城下难越雷池 步兵第65联队
日夜不休侵袭柳州 步兵第34联队
解除印支法军武装 步兵第62联队
中国战场美军写真集
最后的决战
在暴雨般的火力下 步兵第22联队
在阿尔山迎击苏军 步兵第90联队
牡丹江的决死反击 步兵第278联队
淹没于钢铁洪流中 步兵第284联队
尸骨漂在黑龙江上 步兵第269联队
冲绳战役战地写真集

下篇:炮兵联队、战车联队的作战历程
太平洋战争中的炮兵联队
险峻山岭中的炮击 野战重炮兵第8联队
挑战世界第一要塞 野战中炮兵第3联队
火力封锁马尼拉湾 重炮兵第1联队
炮兵总攻的指引者 炮兵情报第5联队
在常德城的废墟中 野炮兵第3联队
身陷重围坚持战斗 山炮兵第18联队
布干维尔岛的炮声 野炮兵第6联队
炮火突袭洛阳城头 野战重炮兵第6联队
塞班岛上激战至死 高射炮第25联队
埋骨新几内亚丛林 山炮兵第41联队
对抗超级空中堡垒 高射炮第26联队
消亡在马尼拉城外 野战重炮兵第22联队
马背上的炮兵之花 骑炮兵第4联队
玉碎在冲绳群山间 野战重炮兵第1联队
螳臂当车自取灭亡 野炮兵第128联队
惊弓之鸟且战且退 野炮兵第107联队
重炮精英的不归路 东宁重炮兵联队
小豆山上丧钟鸣响 牡丹江重炮兵联队
太平洋战争中的战车联队
夜色中的闪电突袭 战车第6联队
铁蹄践踏在临汝城 战车第17联队
以卵击石的迎击战 战车第7联队
在火山灰的掩埋下 战车第26联队
弃车持枪徒步战斗 战车第27联队
终战后的徒劳顽抗 战车第11联队
炮兵、战车联队作战写真集

参考资料

精彩书摘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曾经染指神州大地的帝国主义列强中,以日本最为贪婪暴虐、穷凶极恶。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奉行“脱亚入欧”、“富国强兵”的基本国策,走上了穷兵黩武、对外侵略的道路,妄图称霸东亚、问鼎世界,而资源丰富、积贫积弱的中国成为日本最主要的侵略目标。崛起的日本立即成为列强对华侵略的积极参与者,通过中日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奠定了自己的强国地位,逐步推进侵吞中国的计划,特别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侵占中国东北,进而在华北地区进行经济渗透、制造武装冲突,最终在1937 年挑起了全面侵华战争,之后又发动了太平洋战争,给中国及亚太地区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正所谓“多行不义必自毙”,日本最后在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联合打击下战败投降。然而,日本并未深刻反省其侵略历史,在战后的冷战环境下,日本在美国的庇护下重新崛起,成为经济大国,并利用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的变化积极谋求恢复政治大国、军事大国的地位。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日本始终是中国在国际上的有力竞争对手和国家安全的潜在威胁。古语有云:“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要想战胜对手,首先要了解对手,特别是要了解它的历史,因此研究日本军事史在今天尤其具有现实意义。


血色太平洋:日本陆军的最后征程 1941年,当日本帝国的大军卷起滔天巨浪,席卷太平洋广袤海域之际,其陆军的每一个联队,都承载着天皇的意志与国家的荣耀,踏上了这场吞噬一切的战争征途。这不仅仅是一场关乎领土与资源的争夺,更是日本陆军一次前所未有的、也是最后一次的命运搏击。在接下来的四年里,从马来亚丛林深处的闷热潮湿,到瓜达尔卡纳尔岛崎岖的山地,再到太平洋诸岛上惨烈的拉锯战,无数日本陆军的联队,以其独特的建制、战术以及在战火中燃烧的生命,书写了这场战争中最令人扼腕的一页。 本书并非仅仅罗列战役的胜败得失,而是深入探究构成这场战争微观细胞的日本陆军联队。我们将剥离宏大的战略叙事,聚焦于构成帝国陆军骨骼与血肉的那些基层作战单位。每个联队,都是一支由数千名士兵组成的集体,他们有着各自的番号、训练背景、装备配置,更有着在残酷战场上共同经历的生死考验。他们的故事,远比那些高高在上的将帅谋略,更能触及战争的本质,更能展现个体在历史洪流中的挣扎与抉择。 联队的基石:组织、训练与精神 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日本陆军已形成一套相对成熟的联队级作战体系。一个典型的步兵联队,通常由三个步兵大队组成,每个大队下辖若干中队,中队再细分为小队。此外,联队还配属有炮兵、工兵、通信、医疗等支援单位,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作战单位。这种纵深而严密的组织结构,在早期战场上曾展现出强大的突击力和持久的作战能力。 陆军士兵的训练,尤其注重身体素质、纪律养成以及“一击必杀”的近战技巧。长期的军事化生活,灌输了“忠君报国”、“武士道”精神,强调绝对的服从与牺牲。在太平洋战场早期,日军的拼死精神和娴熟的近战能力,让盟军吃尽了苦头。许多联队的士兵,即便面对装备精良、火力强大的对手,也敢于发起不计伤亡的冲锋,这种近乎狂热的战斗意志,成为了战争初期日军取得辉煌战绩的重要原因之一。 然而,随着战争的深入,这种强调牺牲和近战的战术,在面对盟军不断升级的火力优势和海空压制时,逐渐显得力不从心。联队中的个体士兵,即使有着钢铁般的意志,也难以抵挡无处不在的炮火和炸弹。 太平洋上的战火:联队的征程 本书将以时间为脉络,以地理为坐标,详细梳理各个日本陆军联队在太平洋战争中的具体部署、作战经历和命运轨迹。 东南亚的辉煌与困境: 太平洋战争的序幕,在东南亚大陆拉开。马新战役(新加坡战役)、缅甸战役等,是众多陆军联队首次大规模投入实战的舞台。本书将详述如近卫师团下属的近卫步兵联队,如何在丛林中以惊人的速度推进,如何以巧妙的战术包围并歼灭敌人。我们也会看到,当战线拉长,补给困难,以及盟军战术的调整,使得这些曾经的“常胜军”也开始陷入泥潭。例如,一些在缅甸雨季中遭受重创的联队,其困境不仅仅是战术上的失利,更是后勤补给断绝、疾病肆虐的严酷现实。 岛屿争夺的绞肉机: 太平洋战争中最惨烈的战斗,莫过于岛屿争夺战。从塔拉瓦的滩头阵地,到硫磺岛的火山灰,再到冲绳的血色土地,每一个岛屿都成为了日军陆军联队生命消耗的炼狱。本书将重点剖析那些被调往太平洋岛屿作战的联队,例如参加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的川口支队(后升级为第2师团),其在极端恶劣环境下的作战,以及在与美军的拉锯战中付出的巨大代价。我们将深入研究,为何那些原本被寄予厚望的岛屿防御战,最终演变成了逐个联队被消耗殆尽的结局。 滩头阵地的血与火: 在盟军登陆作战中,日军陆军联队往往承担着守卫滩头阵地的任务。本书将还原这些联队如何在有限的工事中,依托地形,以近乎疯狂的“万岁冲锋”和自杀式攻击,试图阻止盟军的登陆。例如,在一些太平洋岛屿战役中,某些联队被命令“一人不剩,坚守阵地”,他们的顽强抵抗,给盟军造成了巨大的伤亡,但也预示着自身的覆灭。 丛林与洞窟中的绝地反击: 在一些地形复杂的岛屿上,例如新几内亚和菲律宾,日军陆军联队在遭受重创后,往往转入丛林或精心构筑的洞窟工事进行游击战和消耗战。本书将展现这些联队如何在失去制空权和制海权的情况下,依靠有限的资源和顽强的生命力,与盟军进行持久的周旋。我们也将探讨,这种战术的有效性,以及它最终如何未能改变战争的走向,反而让更多联队在孤立无援中走向覆灭。 末路狂奔与最后的抵抗: 战争后期,随着日本本土遭受严厉的战略轰炸,以及各战线节节败退,许多陆军联队被调回本土,参与本土防御作战。本书将分析这些联队在本土防御中的角色,他们所面临的资源枯竭、士气低落的困境,以及在“一亿玉碎”的号召下,那些可歌可泣(或令人唏嘘)的最后抵抗。 超越数字的个体:士兵的视角 本书并非仅仅是对联队层面的战史梳理,更重要的是,我们力求通过文献、回忆录、以及对遗迹的考证,去还原那些组成联队的普通士兵的经历。他们或许是来自北海道的农家子弟,或许是来自东京的城市青年,被卷入这场战争的洪流。他们曾经有着各自的生活,有着对未来的憧憬,但最终,他们成为了构成战争机器的齿轮。 我们将努力去描绘,当一个联队被调往前线,士兵们的心态如何变化?在面对死亡的恐惧时,他们如何寻找支撑?在战友牺牲的悲痛中,他们又如何坚持?在物资匮乏、疾病缠身的绝境中,他们如何求生?本书将尝试捕捉这些在宏大战争叙事中容易被忽略的个体生命的光辉与悲凉。 联队的历史意义:战争的遗产 太平洋战争中日本陆军联队的历史,是一部充满悲剧色彩的史诗。它展现了战争的残酷性,国家意志对个体的裹挟,以及在极端环境下人性的光辉与扭曲。通过对各个联队详细而深入的考察,本书旨在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理解太平洋战争。它不仅仅是关于战略家们的博弈,更是关于无数基层单位如何被卷入其中,如何执行命令,如何在战火中燃烧生命。 这些联队的故事,是日本近代史上一段不可磨灭的印记,也是太平洋战争留下的沉重遗产。理解这些联队在战争中的经历,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反思战争的根源,认识到和平的珍贵,并警惕任何可能导致悲剧重演的苗头。本书期望能够勾勒出一幅关于日本陆军联队在太平洋战场上,那段血色征程的完整画卷,让那些曾经的生命与奋斗,不被历史遗忘。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带给我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沉浸感。它不仅仅是一本冷冰冰的史料汇编,更像是一部关于无数个小集体在大时代洪流中挣扎求生的群像剧。我尤其喜欢书中对各个联队出征前的“家乡”背景介绍,以及战争结束后,一些幸存下来的老兵们对这段经历的回忆片段。这种“有血有肉”的呈现方式,让那些冰冷的数字和战役名称变得鲜活起来。例如,书中描述某个来自日本本土某个偏远地区的联队,在战争初期是如何怀揣着保家卫国的使命感踏上战场,但随着战争的深入,以及在恶劣环境和残酷战斗中的不断损失,他们的初衷逐渐被生存的本能所取代。这种转变过程,书中通过大量的史料和细节描绘得淋漓尽致,让我深刻理解了战争对个体乃至集体的塑造与扭曲。 更让我感到震撼的是,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将日本陆军描绘成一个单纯的侵略者形象,而是试图去理解他们的作战逻辑、他们的精神支撑,以及他们在不同时期不同的作战策略背后的考量。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对他们的罪行进行开脱,而是提供了一个更全面的视角,去理解那个时代背景下,整个日本陆军体系是如何运作的。书中对一些联队在不同战场上的作战表现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分析,比如在东南亚丛林的恶劣环境下,与在太平洋岛屿的艰苦条件下,作战方式和面临的挑战有何不同。这种细致入微的对比,让我对日本陆军在太平洋战争中的真实战斗力有了更客观的认识。

评分

终于等到一本详尽到近乎苛刻的日本陆军联队史!我之前接触到的关于太平洋战争的书籍,大多是以国家、集团军或者战役为单位来叙述,对于构成战争机器最基础的“联队”这一层级的历史,往往是模糊不清的。这本书的出现,无疑填补了这一巨大的研究空白。作者花费了大量心血,从浩如烟海的史料中,梳理出了太平洋战争期间日本陆军所有联队的详细信息。 我尤其着迷于书中对每个联队在战争不同阶段的任务、改编、调动以及最终命运的清晰记录。它不仅仅是简单的罗列,而是力图展现这些联队是如何在战时的浪潮中沉浮,如何经历了从组建到溃散的完整过程。书中对一些联队在特定战役中的具体表现,也进行了详尽的描述,这对于理解战役的微观层面,以及士兵们在战场上的真实经历,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对于想要深入了解日本陆军基层运作和部队组成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绝对是不可或缺的宝藏。

评分

《太平洋战争中的日本陆军联队全史》这本书,实在是打开了我对那个时代日本陆军认识的另一扇窗。我一直对二战的军事史很感兴趣,尤其对日本陆军在太平洋战场的表现,总觉得那些零散的资料和一些宏大叙事之下,似乎隐藏着更微观、更具体的生动细节。《太平洋战争中的日本陆军联队全史》恰恰满足了我这种探求的欲望。它不是泛泛而谈,也不是只关注那些赫赫有名的战役指挥官,而是深入到“联队”这一陆军的基本作战单位,细致地梳理了从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到1945年战争结束期间,那些陆军联队们的命运轨迹。 我特别想提的是,这本书在细节的呈现上,真的做到了“全史”二字。不仅仅是列举了哪些联队参与了哪些战役,更重要的是,它试图去展现这些联队是如何被组建、训练,然后被部署到各个战场,又如何在残酷的战斗中经历重创、重组,甚至最终走向消亡。每一次的调动、每一次的改编,每一次的战斗伤亡统计,都被尽可能地纳入其中。我之前阅读的许多关于太平洋战争的书籍,大多以战略、战术层面为主,对于普通士兵组成的基层单位的描述往往一带而过。而这本书,通过对联队的视角,让我得以窥见基层部队的真实生存状态。那些普通士兵,他们的生活、他们的战斗、他们的绝望与坚持,在字里行间似乎都跃然纸上,读来让人唏嘘不已。

评分

作为一名业余的历史爱好者,我曾花费大量时间阅读关于太平洋战争的书籍,但多数内容要么侧重于宏观战略,要么聚焦于个别著名战役。这本书的出现,恰恰填补了我知识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空白——关于日本陆军基层作战单位的详细历史。作者并没有回避任何细节,而是以一种近乎百科全书式的态度,将1941年至1945年间,日本陆军的每一个联队,它们的生老病死,都进行了细致的梳理。 我特别欣赏书中对联队番号、组成、部署,以及在各个战役中的具体行动的详尽记录。这不仅仅是一份名单,而是一部关于无数个微小集体命运的史诗。读这本书,我仿佛能感受到那些在遥远的岛屿、茂密的丛林中,为了生存和完成命令而挣扎的日本士兵。书中对不同时期、不同战场上,联队的作战特点和面临的挑战的分析,也为我提供了非常宝贵的视角。它让我意识到,战争的残酷性并不仅仅体现在大规模的会战中,更渗透在每一个联队的每一次具体行动里。

评分

《太平洋战争中的日本陆军联队全史》的出版,对于任何一个深度钻研二战太平洋战史的读者来说,都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我一直认为,真正理解一场战争,不仅要看宏观的战略部署和战役结果,更要深入到构成战争机器的每一个齿轮和螺丝钉。这本书正是抓住了这个核心,以“联队”为单位,将整个太平洋战争时期日本陆军的活动脉络勾勒得清晰可见。它详尽地列举了各个联队的番号、组建时间、主要作战区域、战役参与情况,甚至是它们的改编和撤编记录。 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书中关于一些联队在战争后期,由于兵源枯竭、装备落后,不得不进行大量改编,甚至与海军陆战队、特设联队等合并的情况的描述。这些记录,真实地反映了日本陆军在战争末期所面临的巨大压力和困境,也侧面印证了其整体战力的衰退。此外,书中还引用了大量的日文原始资料,包括部队的作战记录、参谋的报告、士兵的日记等等,使得信息来源非常可靠,也让叙述更加权威。对于我这样级别的研究者而言,能够获得如此系统、详尽的联队史料,简直是如获至宝。

评分

很好很好很好很好

评分

618搞活动买的,比书店便宜,比平时也便宜。可以接受。

评分

这是简史这是简史这是简史重要的事说三遍

评分

分别描述了日本陆军各支部队在太平洋战争中的基本战争经过,比较简略,可以作为资料书看。

评分

工具书流水账式的小资料集,可读性一般,价格定高了

评分

不错,资料比较详尽,印刷也不错

评分

你的职业规划在不在未来的潮流中?

评分

喜欢看书,只此一爱好了

评分

罗辑思维推荐必读书目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