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周恩来答问录》收录了周恩来在1936—1971年当中接受中外记者采访以及记者招待会上的谈话、答问、散发的声明等文献资料64篇。本书收录的大部分内容都已公开发表,凡公开发表的,都保持历史原貌。新发表的个别谈话记录稿只做了个别文字和标点的订正。同时,书中还共收入了83张与内容搭配的珍贵图片。图片都从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二编研部提供的已公开出版的画册中选取。每篇以时间为序,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真实展现了周恩来在内政外交等方面的观点和看法,再现了周恩来机智敏锐、谦虚谨慎、广纳善策、平易近人、平等待人的风范。
精彩书摘
周恩来谈蒋介石:他不是一个高明的战术家
埃德加·斯诺:你对蒋介石作为一个军人,看法如何?
周恩来:不怎么样。作为一个战术家,他是拙劣的外行,而作为一个战略家则或许好一点。
作为一个战术家,蒋介石采用拿破仑的方法。拿破仑的战术需要极大地依靠士兵的高昂士气和战斗精神,依靠必胜的意志。而蒋介石正是在这方面老犯错误,他过于喜欢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带领敢死队的突击英雄。只要他带领一个团或一个师,他总是把他们弄得一团糟。他老是把他的士兵们集中起来,试图用猛攻来夺取阵地。一九二七年的武汉战役中,蒋介石带领一个师在别人失败后进攻那个城市,把全部力量用于进攻敌人的防御工事,这个师全部被打垮。
在南昌,他又重复了那种错误。他袭击了由孙传芳防守的那个城市,并拒绝等待增援而用了他的第一师。孙传芳撤退,让蒋介石进入部分城区,然后反击,把蒋军赶入城墙和河流之间的陷阱。蒋的军队被消灭了。蒋介石拥有第一师、第二师和第二十一师三个师,但他只用了第一师。叶剑英(现在是东征的红军参谋长)那时统率第二十一师。蒋的愚蠢使叶厌恶,不久就离开了他的指挥部。
在这次陕西战役中,蒋介石命令陈诚将军派两个师进攻红军并歼灭他们。陈诚是个比较高明的战术家,他拒绝这么做,怕遭伏击。我们截取到他给蒋介石的复信。我们实在欢迎这种集中,正是在这种进攻中,我们于去年(一九三五年)十二月把张学良部队六千人解除了武装。对南京说来幸运的是,蒋介石并不经常亲自在前线指挥,原因之一,是他不会骑马。
蒋介石是一个较高明的战略家,却不是一个高明的战术家。他的政治意识比军事意识强,这是他能争取其他军阀的原因。他常常相当熟练地制定一次战役的全面计划。
——接受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采访(1936年7月9日)
注:本文由张苓华译自埃德加·斯诺所著《中共杂记》(《RAMDOMNOTESONREDCHINA》)一书,曾以《周恩来谈第一次国共合作与蒋介石》为题刊载于1980年第1期《党史研究资料》。
……
前言/序言
《周恩来答问录》出版公开周恩来评价蒋介石等资料
新京报快讯(记者贾世煜)2015年1月8日是周恩来总理逝世40周年的纪念日。近日,《周恩来答问录》由人民出版社出版。新京报记者注意到,该书披露了周恩来对蒋介石“作为战术家是拙劣的外行”等评价。
人民出版社政治编辑一部主任张振明介绍说,尽管这个评价在上世纪80年代曾刊载于《党史研究资料》,但这本杂志属于小众读物,而且到现在已经过去了数十年,因此对于大部分读者来说,这个评价应该会是头一次见到。
收录周恩来接受中外记者采访及谈话64篇
《周恩来答问录》一书在前言中介绍说,本书收入周恩来在1936年至1971年期间接受中外记者采访以及在记者招待会上的谈话、答问、散发的声明等文献资料64篇。
负责编辑该书的中央文献研究室在前言中称,本书收录的内容,凡公开发表的,都保持历史原貌;新发表的谈话记录稿,只做了个别文字和标点的订正。
张振明向新京报记者介绍说,本书所收录的周恩来谈话、答问的内容,时间跨度大,从建国前的1936年到建国后的1971年,具有很强的历史纵深感。
张振明表示,书中大部分内容散见于一些早期的重要报刊中,如上世纪40年代的新华日报、解放日报,50、60年代的人民日报等,还有一些是从境外著作中摘译过来的;因此也可以说,对于现在的大部分读者来说,特别是中青年读者来说,书中大部分内容都是第一次见到、首次阅读。
文革期间仅有1篇答问收录
在全书收录的64篇答问中,1949年以前的共计25篇,其中在1946年的答问最多,达到17篇。在建国以后的多篇答问中,谈话发生在1966年到1976年十年文革期间的只有1篇,系1971年6月21日接受美国《纽约时报》等三家媒体记者采访,谈话的内容是关于中美关系和台湾问题。
文革期间为何仅有1篇答问收录?接近人民出版社的分析人士认为,一方面是因为周恩来当时的工作受到冲击,类似的场合较少。另一方面是因为期间的一些言论可能不太合时宜,这种内容可能不太好出版。
值得一提的是,在1971年那次采访的答问中,本书还收录了一张周恩来批示手迹的照片。这幅照片的介绍写道:1975年9月,周恩来在医院写下关于台湾问题的批示。
周恩来答问录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