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了解雄安新区这一“千年大计、国家大事”的读本。
●完整收录新华社受权发布信息,新华社记者对中央政治局常委、省委书记、部委领导、专家学者的访谈,记者实地踏访等,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了解雄安新区。
本书是目前关于雄安新区全面、系统、的知识读物。收录了新华社受权发布的信息,新华社记者对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河北省委书记,相关部委领导和专家学者的访谈,新华社记者实地踏访雄安新区的具体细节等,全面、系统地梳理了雄安新区的基本情况、设立背景、战略决策和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同时,也从历史角度提供了纵深的认识,从国际经验角度提供了东西方国家解决大都市问题的有益经验。通过图片、图表和资料链接,本书也增强了可读性,是一本通俗、简明的普及性知识读物。
本书对广大干部群众、社会各界深入了解和准确把握雄安新区这一“千年大计、国家大事”提供参考。
本书作者主要为新华社记者和其他主流媒体记者。收录了新华社受权发布的信息,新华社记者对中央政治局常委、省委书记、部委领导和专家的访谈,新华社总社和国内分社记者采写的雄安新区新情况稿件,以及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的文章。
目 录
CONTENTS
千年大计 国家大事
—以领导人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河北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纪实
第一章 千年大计 国家大事
1. 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
2. 为什么要设立雄安新区?:新华社记者独家专访张高丽
3. 聚力建千秋之城,凝智办国家大事
4. 推动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开好局起好步
5. 系好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第一颗扣子
6.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筹备工作热点三问
资料链接
河北雄安新区来了,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第二章 逐梦者的新地标
1. 沃野千里宜纵马 一张白纸好作画
2. 千年大计看开局
3. 逐梦者的新地标
4. 雄安新区满月:一些可喜变化正在悄然发生
5. 特写:白洋淀百姓畅想雄安新区未来
第三章 新区与白洋淀的沧桑浪漫
1. 选址·功能·开发:设立河北雄安新区热点三问
2. 一淀芦苇一淀金—雄安新区踏访记
3. 守护好优秀传统文化和历史文脉
资料链接
白洋淀:你是我最沧桑的浪漫
雄安,慷慨悲歌化春泥
第四章 从深圳、浦东到雄安
1. 国家级新区、经济特区、开发区、自贸区有何区别?
资料链接
前有深圳、浦东,今天的雄安新区潜力有多大(图表)
2. 专访赵启正:浦东开发开放时,我们为何提出廉政也是重要投资环境?
3. 雄安新区“新”在哪?
4. 雄安新区如何筑造城市经典
5. 打造中国经济新引擎
资料链接
浦东:把创新和开放融为一体
第五章 雄安与京津冀协同发展大棋局
1. 站在时代的潮头,筑造历史性工程
2. 雄安新区:增强京津冀发展协同性的重大部署
资料链接
新华社评论员: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千年大计
3. 高起点高标准推进河北雄安新区规划建设:专家学者纵论新区建设
资料链接
十八大以来,领导人这样谋划京津冀协同发展
第六章 他山之石 全球问计
1. 大城市建设的东方样本:东京都市圈
2. “繁荣的巴黎与荒芜的法兰西”:巴黎大区的经验
3. 以色列创新之城:海法
4. 纽约与新泽西:美国大城市的衰落与重生
资料链接
雄安新区面向全球招标
附 录 雄安新区大事记
后 记
千年大计、国家大事
——以领导人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河北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纪实
2017年4月初的白洋淀,绿柳婆娑,碧波荡漾,放眼水鸟嬉戏,听闻蛙声一片。
襟带崇墉分淀泊,阑干依斗望京华——
河北安新县白洋淀凉亭上的这副楹联,在这个春天里,与位于东北方向100多公里的首都北京,有了不同寻常的关联。
2017年4月1日,新华通讯社受权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消息一出,犹如平地春雷,响彻大江南北。
涉及河北省雄县、容城、安新3县及周边部分区域的雄安新区,迅速成为海内外高度关注的焦点。
设立雄安新区是以领导人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这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领导人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深谋远虑,着眼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立足大历史观,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以规划建设河北雄安新区为重要突破口,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的新模式,谋求区域发展的新路子,打造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极。
燕赵大地上,春潮涌动,正奏响开创历史、引领发展的澎湃乐章……
把握时代大趋势的历史性举措——设立雄安新区是以领导人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的重大选择
“这是党的十八大后中央抓的一个新区建设。雄安新区是党中央批准的首都功能拓展区,同上海浦东、广东深圳那样具有全国意义,这个定位一定要把握好。”——2016年5月27日,领导人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
华北平原,雪后初霁,万物润泽。
2017年2月23日上午,领导人总书记从中南海出发,驱车100多公里,专程到河北省安新县实地察看规划新区核心区概貌。
在大王镇小王营村,总书记走进一片开阔地,极目远眺。这里就是规划中的雄安新区起步区的核心地块。
在展开的一张规划图前,领导人仔细察看区位、规划状况,详细了解人口搬迁安置、区域内的地质水文条件等情况。
“这地方老百姓生活得怎么样?人口密度有多大?拆迁人口有多少?”领导人总书记向河北省委书记赵克志询问。他叮嘱:设立雄安新区,一定要让老百姓得到更多的实惠,要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当天中午,领导人在安新县主持召开了一场小型座谈会。他强调指出,规划建设雄安新区是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战略选择,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历史性工程。
大发展需要大战略,大战略需要大手笔。
37年前,位于华南的深圳经济特区,从昔日小渔村起步,发展成繁华都市,引领着珠三角经济增长极崛起,成为中国开启国门走向开放的重要标志。
25年前,位于华东的上海浦东新区,从一片旷野地蝶变成汇聚财富的金融中心,辐射带动长三角跻身世界六大城市群,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再出发的新象征。
位于华北的京津冀大地,坐落着北京、天津、石家庄等北方重要城市,但多年来地区间发展不平衡:一面是京津两极“肥胖”,人口膨胀、交通拥堵等“大城市病”突出,一面是周边地区过于“瘦弱”,呈现显著差距。
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正是今天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的大时代背景下爬坡过坎的必然选择,也是在中国北方打造新增长极的迫切需要。
着眼全局,运筹帷幄——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谋划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到提出选择一个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载地,再到部署雄安新区建设,以领导人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高超的政治智慧、宏阔的战略格局、强烈的使命担当,筹划部署、把脉导向。领导人总书记多次深入京津冀三省市考察调研,多次主持召开会议研究和部署实施,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倾注了大量心血。
2013年5月,领导人总书记在天津调研时指出,要谱写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京津“双城记”。同年8月,在北戴河主持研究河北发展问题时,他强调要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2014年2月,他考察北京市并主持召开座谈会,明确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战略。
在推进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大战略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任务是重中之重。而选择一个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载地的构想也逐渐浮出水面。
对首都北京,作为“老北京”的领导人感情至深——
“凸”字型的格局,“九经九纬”“左祖右社”的考究……拥有3000多年建城史和860多年建都史的北京,承载着古人的智慧和先进的理念,体现着中华风格、首都气派。
然而,21世纪的北京,虽前所未有繁华,却面临“大城市病”的种种困扰。
如何在时代的演进中焕发出千年古城的历史底蕴?正在快速迈向民族复兴的中国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破解城市规划建设中的难题从而推动协同发展?一系列时代追问,萦绕在领导人总书记的心头。
“建设和管理好首都,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要坚持和强化首都核心功能,调整和弱化不适宜首都的功能,把一些功能转移到河北、天津去,这就是大禹治水的道理。”领导人总书记在考察北京时的讲话高屋建瓴。
宜疏不宜堵,构建大格局。
2014年10月17日,领导人总书记对《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总体思路框架》批示指出:“目前京津冀三地发展差距较大,不能搞齐步走、平面推进,也不能继续扩大差距,应从实际出发,选择有条件的区域率先推进,通过试点示范带动其他地区发展”。
经过不断思考,在2014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领导人总书记强调,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问题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降低北京人口密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适应。
方向愈加清晰,思路更加明确,在京外设立一座新城的战略构想逐渐成熟。
2015年2月10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9次会议审议研究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领导人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多点一城、老城重组”的思路。“一城”就是要研究思考在北京之外建设新城问题。
2015年4月2日和4月30日,领导人先后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和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他再次强调,要深入研究论证新城问题,可考虑在河北合适的地方进行规划,建设一座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的现代新城。
2015年6月印发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充分体现了领导人总书记的战略构想,明确提出:“深入研究、科学论证,规划建设具有相当规模、与疏解地发展环境相当的集中承载地。”
在相当一段时间里,“集中承载地”成为了“新区”的代名词。
这个新区选在哪里?以何种定位出现?
根据领导人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多次组织国务院有关部门、河北省、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等有关方面,召开专题会议和小范围会议,综合考虑区位、交通、土地、水资源和能源保障、环境能力、人口及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等因素,经过多轮对比、反复论证新区选址。
2016年3月24日,领导人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听取北京市行政副中心和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载地有关情况的汇报并作了重要讲话。
领导人指出:从国际经验看,解决“大城市病”问题基本都用“跳出去”建新城的办法;从我国经验看,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通过建设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有力推动了珠三角、长三角的发展。
领导人强调:北京正面临一次历史性抉择,从摊大饼转向在北京中心城区之外,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和集中承载地,将形成北京新的“两翼”,也是京津冀区域新的增长极。
坦白说,我当初被《雄安,雄安》吸引,更多的是出于一种旁观者的好奇,想看看这个被寄予厚望的新区究竟能展现出怎样的面貌。然而,这本书带给我的冲击,远不止于此。它让我意识到,一座城市的诞生,不仅仅是钢筋水泥的堆砌,更是无数思想、情感与梦想的汇聚。作者在字里行间,以一种近乎诗意的语言,勾勒出了雄安从蓝图走向现实的波澜壮阔。我看到了那些在早期规划中,科学家们夜以继日地研讨,工程师们一丝不苟地勘测,每一笔都凝聚着智慧与汗水。但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人”的关注。雄安的建设,不仅仅是为了打造一个经济中心,更是为了创造一个宜居宜业的家园。书中描绘的,有那些远道而来,怀揣着建设祖国美好未来的青年的身影,有那些为了城市发展而搬迁,却依然充满乐观精神的当地居民。他们不是简单的数字,而是鲜活的个体,他们的故事构成了雄安这座城市最动人的底色。我读到那些关于绿色交通、智慧社区的构想,感觉到的不是冰冷的科技,而是充满人文关怀的未来生活图景。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中国在城市发展上的决心与魄力,也看到了在宏伟愿景背后,普通人的努力与付出,这种多层次的叙事,让雄安不再是一个遥远的概念,而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正在蓬勃发展的生动实体。
评分第一次拿到《雄安,雄安》这本书,就被它朴实却又饱含深情的书名所打动。我一直对国家级新区的发展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对于雄安,更是充满了好奇与期待。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在亲身经历雄安的诞生与成长。作者的叙事风格非常独特,他并没有采用枯燥的官方报告或技术性强的论述,而是将宏大的城市规划与个体命运巧妙地编织在一起。我仿佛看到了那些为了实现“千年大计”而奋斗的建设者们,他们如何在荒芜的土地上,用双手描绘出未来的城市轮廓。书中对生态环境保护的着墨尤其让我赞赏,那些关于白洋淀的保护与修复,关于城市绿色空间的规划,都展现了一种对自然负责任的态度。同时,我也看到了这座新城在智慧化方面的努力,从智能交通到智慧医疗,科技的触角延伸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但这些科技并非冰冷,而是服务于人的福祉,让生活更加便捷、高效。最让我感动的是,书中并没有回避建设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与挑战,而是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并展现了人民群众的智慧与韧性。读完这本书,我不再仅仅将雄安视为一个地理名词,而是一个充满希望、充满活力的、正在书写未来篇章的有机生命体。
评分这本《雄安,雄安》的书名,起初就吸引了我。那种双重叠词的重复,仿佛在强调一个概念的深度与广度,让我好奇它究竟想要描绘的是一个怎样的雄安。翻开书,我本以为会是一本纯粹的地理或城市规划介绍,结果却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作者以一种极其细腻的笔触,将雄安的宏伟蓝图与普通人的生活点滴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我看到了那些为了新城建设而默默奉献的建设者们,他们的汗水与辛劳,他们的憧憬与牺牲。书中不乏对未来城市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描绘,但更让我动容的是,作者并没有将这些宏大的叙事变得冰冷而遥远,反而通过对普通市民生活场景的细致刻画,展现了科技如何融入日常,以及人与城市之间如何建立起情感的纽带。例如,书中对一个孩子在智能公园里玩耍的描写,将科技的先进性与童真的快乐完美结合;对一位老人在规划完善的社区里安享晚年的场景,则传递出城市发展的最终目的——以人为本。我仿佛能闻到空气中泥土的芬芳,听到建设工地的机器轰鸣,更能感受到那份属于雄安的、充满希望与活力的气息。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关于城市的史诗,更是一曲赞颂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赞歌,它让我对雄安这个名字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也让我对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模式有了更直观的感受。
评分《雄安,雄安》这本书,如同一幅徐徐展开的画卷,将一座新兴城市的崛起过程,用最生动的笔触呈现在读者面前。我从未想过,一本关于城市建设的书,能够如此富有感染力。作者并没有沉溺于宏大的叙事,而是将视角拉近,聚焦于那些构成雄安灵魂的普通人。我看到了建设者们挥洒的汗水,看到了设计者们深邃的目光,更看到了那些即将在这片土地上安居乐业的人们脸上的笑容。书中对科技创新的描绘,让我耳目一新。无论是无人驾驶的公交车,还是智能化的能源管理系统,都预示着一个高效、便捷、绿色的未来。然而,科技的光芒并没有掩盖住人文的光辉。作者在描写科技进步的同时,也强调了文化传承与社区建设的重要性,让这座未来之城充满了人情味。我仿佛置身于雄安的街头,感受着初升朝阳的温暖,聆听着鸟儿的鸣唱,闻着淡淡的花香,这一切都因为书中那些鲜活的人物形象而变得更加真实可感。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中国在城市发展方面的雄心壮志,更看到了在每一个宏伟目标背后,人民的勤劳与智慧,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评分读完《雄安,雄安》,我才真正理解了“一座城,一种未来”的含义。这本书不仅仅是在介绍一个城市,更是在讲述一个关于梦想、关于变革、关于未来的故事。作者的叙事方式极其巧妙,他将国家战略的宏伟蓝图,与普通人的生活日常,毫无痕迹地融为一体。我仿佛看到了那些为了雄安的建设,而离开故土,又满怀憧憬地来到这片新土地的建设者们。他们的辛勤劳动,他们的不懈追求,共同塑造了这座城市的骨架与灵魂。书中对绿色发展理念的强调,让我看到了中国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的坚定步伐。从水系治理到建筑节能,每一个细节都彰显着对未来的责任与担当。而科技在雄安的应用,更是让我看到了人类智慧的无限可能。智能化的城市管理,个性化的公共服务,都让未来的生活充满了无限的想象空间。最让我动容的是,作者并没有将雄安描绘成一个冰冷的技术试验场,而是充满了人情味和生活气息。那些关于社区文化、教育医疗的描写,都传递出一种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这本书让我对雄安这个名字有了全新的认识,它不仅仅是一个地理坐标,更是一个承载着无数希望与梦想的未来之地。
评分这本书可以帮助了解雄安新区
评分不错
评分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抓住机遇共创美好明天
评分不错的书,就是有点贵了
评分感觉还好,东西一分钱一分货。非要评价~
评分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
评分不错的书,就是有点贵了
评分好书推荐!!!!!!!
评分京东自营产品质量没得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