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不曲解古人,不欺骗今人,不贻误后人。”正本清源,铭记历史,缅怀先贤。
八字诀:静、柔、松、连、圆、活、和、匀。
拳论:披闪担搓兼粘黏,随钩搂拘挂牵拿,拨撮坠捋棚挤摊。
骨节相对为阴开劲,扳梢合披坑窑相照分阴阳之义,开合,引进落空分宽窄、老嫩,入榫不榫,有擎灵之意。
斤对斤,两对两,不丢不顶。
五指紧聚,六节表正,七节要合,八节要扣,九节要活,十节要长,十一节要静,十二节抓地。
三尖相照:上照鼻尖,中照手尖,下照足尖,能顾元气不跑不滞,妙灵其熟,牢牢心记。
能以望手望健,不动如山,动如雷霆。数十年论拳,皆言天下无敌手,果然信手,高来高打,低打低应,跟进跟打,开进未定,粘黏不脱,拳打立根。
作者简介
刘登信,1965年出生,河北省邯郸市鸡泽县双塔镇西申底村人。自幼酷爱武术,先后学过通背拳、六合拳及刀、枪、棍、鞭等器械。14岁时被张斌看中,收为门徒,悉心练习武当顾式太极拳及推手。刘登信秉承师父的苦练精神,经四十年不懈练习,悟其道,受其功,达炉火纯青、出神入化之境界。
刘登信多次参加国家体育总局主办的“中国邯郸(永年)国际太极拳运动大会”。他登台打擂,崭露头角,使鲜为人知的武当顾式太极拳公诸于世,受到中外爱好者之青睐。
刘登信比赛中获得的成绩:1995年5月,在邯郸精英选拔赛中获得重量级冠军。1995年,在第3届“中国邯郸(永年)国际太极拳联谊会”中担任竞技集训队队长,率队迎战国内外太极高手。擂台角逐中技压群雄,获套路表演、重量级推手双项冠军。1998年,在第5届“中国邯郸(永年)国际太极拳联谊会”比赛中,获重量级推手、散手擂台赛双项冠军,并被大会授予“太极大师”称号。
1999年,在第六届中国永年国际太极拳比赛中,以大优势获得重量级推手冠军。2000年10月,第七届中国永年国际太极拳比赛,刘登信再次担任竞技集训队队长,全队获得5金、5银、3铜的骄人成绩,他本人仍然获得重量级散手冠军。
刘登信因屡屡夺冠,名声大震,被组委会称为“邯郸太极拳擂台赛的台柱子、当今太极拳界的翘楚”。
刘登信在成绩面前并没有停留,而是不负师父嘱托,勇敢挑起传播弘扬武当顾式太极拳的重担,相继多次应邀到南京、信阳、青岛、石家庄、北京及部分高校巡回讲学,传拳授艺,并于2004年在青岛创办了“登信太极会馆”,领全国太极拳界之先。在此期间,忙里偷闲,挑灯夜战,著书立说,用了两年时间,于2007年5月出版《武当顾式太极拳》(人民体育出版社)一书。同年,人民体育音像出版社发行了《武当顾式太极拳教学》双碟光盘。
“登信太极会馆”成立十余年来,以青岛为中心广传武当顾式太极拳,学生弟子人才济济,盛况空前,是邯郸拳师在外地办馆中*成功的范例。2013年中央电视台第五频道《体育人间》对登信太极会馆作了深度采访和全面报道。青岛电视台《民生开讲》栏目,从2011年起就以会馆为基点开播了登信先生主讲的太极拳系列讲座,2015年又以登信先生为主讲人创办了《太极与养生》栏目,已连播了55期“武当顾式太极拳”讲座。如今,顾式太极拳已传及海内外,“登信太极会馆”更是蜚声山东半岛,成为海外青少年和青岛市民学习太极拳的渴求之地。会馆会员中不乏专家学者、企业精英、社会名流和成功人士,学生弟子更是遍及海内外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武当顾式太极拳概述
一、武当顾式太极拳渊源及主要传人
二、武当顾式太极拳特点和蕴含
(一)独特的风格
(二)独特的身法
(三)独特的步法
(四)独特的手法
(五)独特的推手
(六)命名的理论依据
(七)拳分七节体现象数成理
(八)动作的数字依据
(九)拳势衔接的方式
(十)套路编排遵循的原理
三、武当顾式太极拳在各地的传播
(一)在鸡泽县的传播
(二)在邯郸市区的传播
(三)在南京的传播
(四)在青岛的传播
第二章 武当顾式太极拳套路图解
一、动作名称顺序
二、关于图解的几点说明
三、套路图解
四、站、坐、卧功法
(一)站功
(二)坐功
(三)卧功
(四)收功
第三章 武当顾式太极拳推手
一、推手图解说明
二、平圆推手
三、立圆推手
四、活步推手
五、大捋推手
第四章 武当顾式太极拳拳诀与功理
一、武当顾式太极拳八字诀
(一)静
(二)柔
(三)松
(四)连
(五)圆
(六)活
(七)和
(八)匀
二、武当顾式太极拳的特殊术语解
(一)体厚身浑
……
第五章 武当顾式太极拳养生保健
附录一 心诚才有得
附录二 武当顾式太极拳流派考
附录三 走进“登信太极会馆”
后记
前言/序言
武当顾式太极拳自20世纪90年代公开向社会传播以来,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原始古朴的风格深受人们的喜爱。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地域都得到了很多同仁志士的鼎力相助,使这一珍贵的太极文化伴随着东方辩证思维得以飞速发展,如今已遍及全球百余个国家和地区。同时也引起了专家学者的关注和研究,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如源流、特点、养生、技击功能与其他流派是否存在着联系等。这些问题也促使着作者不断思考、探索、研究,得出一些感悟,记录下来整理付梓,供读者参考探讨,以求共同进步,这就是出书的初衷。
本书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梳理传承,正本清源。在武当顾式太极拳的源流问题上,作者走访了本门数位德高望重的传人,查阅了有关各家拳谱资料。在2007年5月出版的《武当顾式太极拳》基础上,依据翔实的史料,本着“不曲解古人,不欺骗今人,不贻误后人”的原则作了大量的补充,增添了很多内容,以正本清源,铭记历史,缅怀先贤。
第二,凝练歌诀,教学创新。作者在长期的教学中因人施教,不断归纳,尽可能地用简练明了的语言,使学生尽快地掌握动作要领,日积月累,总结出“四字歌诀”教学法,如搬拳扣脚、抬腿变掌、仆步下蹲、拧腰提腿等。经实践验证,“四字口诀”既概括了动作要点,又容易使学生牢记招式,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种教学中的“四字口诀”贯穿于书中的各个招式中,使读者一目了然,易懂易学。
第三,繁简备述,体用结合。遵循“由招熟而渐悟懂劲”的拳理,在书中除对动作要领详述外,还对每招每式配加了技击含义图解,拆解一二,为初学者尽快登堂入室打开了方便之门。
第四,强功健身,武医一家。该拳健身养生功能显著,很多人通过学练一段时间的顾式太极拳,身体都有着明显的改善。还有些慢性病患者出现奇迹,产生了药物所不能达到的疗效,给自己带来了快乐,给家庭带来了和谐。武当顾式太极拳为何有此养生健身效果,是因拳里各招各式都符合气血经络之说。人体的十二正经、奇经八脉都在拳中的起伏转承带动引导下得以调理疏通,化瘀排浊,逐步达到“通则不痛”远离疾病之境界。书中对各招式动作与经脉走向都在意念环节中作了详细的阐明,印证“武医一家”之理念;使不了解中医的人通过学习此拳,顺便也能对人体经脉走向和框架构造有个初步了解,受益终身。
第五,特点突出,独立鲜明。太极拳的共同点很多,如果没有了共同点,那就难以说是太极拳了,但各个门派肯定有自己的特点,这个特点是自己门派固有的,是支撑一个门派独立于拳林之中的基石。本书对共同点不再赘述,只设专门章节对该拳特殊用语予以解释,如斤对斤、两对两、藕断丝连、体厚身浑、钢勾劲、甩鞭劲等,相信这些古老带有原生态的术语一定会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感觉!
第六,诚字为要,崇尚武德。作者经过深入的调研,写了一篇《心诚才有得》的文章附录于后。指出无论老师还是弟子都应心中存“诚”,去掉私欲心去教、去学,绝不能失去“正意”。共同营造师爱徒、徒尊师的良好氛围,使我们在尊师重道光芒的照耀下进步成长,同时将传统美德代代相传!
武当顾式太极拳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每个修练者都可以从中得到自己所想得到的“宝物”。“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站的角度不同,理解和得到的自然也不尽相同。本书只是记录了作者在教学中点滴感悟,难能齐全,更不敢称为“大全”“述真”“正宗”,仅是个人探索、研究之观点,故书名定为《武当顾式太极拳探究》。书中不当之处在所难免,还望方家不吝赐教,批评指正。
谢谢!
武当顾式太极拳探究 序言 武当顾式太极拳,作为中国传统武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与独特的技击哲学。其创始人顾汝章先生,作为一代宗师,将毕生所学融汇贯通,创编出体系严谨、功法精妙的顾式太极拳,为太极拳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本书旨在深入探究武当顾式太极拳的奥秘,从其历史渊源、功法特点、技击应用、养生价值等多个维度进行梳理与阐释,力求为广大太极拳爱好者、研究者以及武术同道提供一份全面而深入的参考。 第一章:顾式太极拳的历史渊源与传承 顾式太极拳的诞生并非空中楼阁,而是根植于中华传统武术的沃土,汲取了武当武术乃至更广泛的拳法精华。本章将追溯顾式太极拳的源头,探讨其与武当武术、其他太极拳流派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武当武术的源流与顾式太极拳的联系: 武当武术作为中国内家拳的代表,以其“以柔克刚”、“以静制动”、“内外兼修”的独特风格闻名于世。我们将考察武当武术的核心理念,如“道法自然”、“顺应天地”、“吐故纳新”等,并深入分析这些理念如何体现在顾式太极拳的拳理与拳法之中。顾式太极拳是否直接来源于武当某个特定拳种,或是融合了多方面武当武术的元素?我们将结合历史文献、武术传承谱系等进行考证。 顾汝章先生的生平与创拳历程: 详细介绍顾汝章先生的生平事迹,包括其师承、学武经历、对武术的理解以及创编顾式太极拳的契机与过程。理解顾先生的个人风格、武学思想以及他所处的时代背景,对于理解顾式太极拳的独特性至关重要。他是否在学习了其他太极拳流派的基础上,结合自身体悟与武当武术的精髓,最终形成了顾式太极拳? 顾式太极拳的早期发展与传播: 探讨顾式太极拳在顾汝章先生之后,是如何在门人弟子中传承与发展的。早期有哪些重要的传承者?他们对顾式太极拳的推广和发展做出了怎样的贡献?是否存在地域性的发展差异? 顾式太极拳在当代的发展现状: 分析顾式太极拳在当今社会的发展态势,包括其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存在哪些挑战与机遇。对顾式太极拳的传承与发展现状进行客观评价,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第二章:顾式太极拳的功法特点与核心要诀 顾式太极拳以其独特的功法体系和精妙的技击原则,在众多太极拳流派中独树一帜。本章将深入剖析顾式太极拳的功法特点,揭示其核心要诀。 基本功与桩功: 详细阐述顾式太极拳的桩功练习,包括其站桩的姿势、要求、意念引导以及桩功在打好内功基础中的作用。顾式太极拳的桩功是否具有独特性?例如,是否强调某种特定的呼吸方式、身体的松沉与拔伸? 套路结构与演练要领: 分析顾式太极拳套路的编排特点,其动作的起承转合、虚实变化、刚柔相济等。详细讲解套路演练中的核心要领,如“虚领顶劲”、“含胸拔背”、“沉肩坠肘”、“尾闾中正”等,并结合顾式太极拳的特殊要求进行阐释。 劲力生成与运用: 探究顾式太极拳劲力的生成机制,例如“丹田内转”、“螺旋缠绕”、“节节贯穿”等。重点讲解顾式太极拳在发力时的特点,是注重“整劲”、“弹抖劲”还是其他形式?如何做到“力从根起”并“梢节必随”? 呼吸与意念的配合: 深入分析顾式太极拳对呼吸的要求,如“自然呼吸”、“腹式呼吸”、“逆腹式呼吸”等,以及呼吸与动作、意念的配合。强调意念在顾式太极拳练习中的主导作用,如“意在气先”、“气由意生”等,以及如何通过意念引导内气在周身运行。 “顾氏三层功”或其他特色功法: 如果顾式太极拳有其独特的功法体系(如“顾氏三层功”),本章将对其进行详细介绍,阐述其功法内容、练习方法以及在提升内外功方面所起到的独特作用。 第三章:顾式太极拳的技击应用与实战原理 顾式太极拳不仅是一种养生功法,更是蕴含着精妙的技击智慧。本章将从技击的角度,解析顾式太极拳的实战原理与应用技巧。 “沾黏连随”与“听劲”: 详细讲解顾式太极拳在技击中的“沾黏连随”原则,如何通过肢体接触感知对方的力,并“随”对方的力而动。深入剖析“听劲”在顾式太极拳中的重要性,如何通过细微的感知捕捉对方的动向与意图。 “借力打力”与“四两拨千斤”: 阐述顾式太极拳如何运用“借力打力”的原理,不与对方硬拼,而是巧妙地利用对方的力来反击。深入分析“四两拨千斤”的奥秘,如何以最小的力量化解和控制对手的强大攻势。 步法与身法的配合: 讲解顾式太极拳在技击中步法与身法的运用,如何做到“步随身转”、“身随意动”。强调顾式太极拳步法的灵活性、稳固性以及在进攻与防守中的协调配合。 劲力的转换与爆发: 分析顾式太极拳在实战中如何将柔化的劲力瞬间转化为具有穿透力的爆发力。讲解“抖放”等发力技巧,以及如何做到“出手如放箭”。 主要技击手法与攻防转换: 结合顾式太极拳的套路动作,分析其在技击中的具体应用,如如何运用推、拿、挤、按、采、挒、肘、靠等手法进行攻防。重点讲解顾式太极拳在攻防转换中的迅捷与灵活。 第四章:顾式太极拳的养生价值与身心调适 太极拳被誉为“长寿拳”,顾式太极拳作为其重要分支,同样蕴含着丰富的养生智慧。本章将探讨顾式太极拳在养生保健方面的价值。 调和气血,疏通经络: 详细阐述顾式太极拳运动如何通过缓慢、柔和的动作,配合深长的呼吸,调和体内气血运行,促进经络畅通,改善身体的新陈代谢。 强健筋骨,延缓衰老: 分析顾式太极拳练习对筋骨的强化作用,如何增强关节的灵活性和韧性,预防骨质疏松。同时,探讨其延缓身体衰老、保持青春活力的作用。 宁心安神,调节情绪: 深入讲解顾式太极拳练习对心理的积极影响,如何通过意念的集中与放松,缓解精神压力,消除焦虑与抑郁,达到宁心安神、怡情养性的目的。 提高身体平衡感与协调性: 探讨顾式太极拳对身体平衡感和协调性的提升,这对于老年人预防跌倒,以及提高日常生活的行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顾式太极拳在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探讨顾式太极拳在一些慢性疾病的康复治疗中可能发挥的作用,例如对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腰腿疼痛等。 第五章:顾式太极拳的传承、推广与未来展望 任何一种传统文化技艺的传承与发展,都离不开有效的传承机制与广泛的推广。本章将就顾式太极拳的传承与推广进行探讨。 传统拜师学艺与现代教学模式: 分析顾式太极拳传统的师徒传承模式,以及在现代社会,其如何适应新的教学需求,例如武校、培训班、线上教学等。 武德建设与文化传承: 强调武德在顾式太极拳传承中的重要性,如尊师重道、谦虚谨慎、勤学苦练等。探讨如何将顾式太极拳的武学思想与中华传统美德相结合,进行更深层次的文化传承。 国内外交流与发展: 关注顾式太极拳在国际上的传播情况,以及通过国际交流,如何促进其自身的发展与完善。 顾式太极拳在学术研究领域的价值: 探讨顾式太极拳作为一项文化遗产,在武术学、民俗学、人体科学等学术研究领域所具有的价值。 未来发展方向的思考: 结合时代发展的需求,对顾式太极拳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展望,例如如何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如何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如何在保持传统精髓的同时,进行适度的创新。 结语 武当顾式太极拳,是一门博大精深的武学瑰宝,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本书通过对顾式太极拳的深度探究,希望能为读者勾勒出其独特的风貌,揭示其内在的精妙,从而激发更多人对这一古老技艺的热爱与探索。愿顾式太极拳的优秀传统得以传承与发扬,为人类的身心健康与中华武术文化的繁荣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