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戰爭》是現代戰爭啓示錄,天涯社區1999—2016經典原創作品奬。全景展現多國軍事、政治、外交和經濟鬥爭。多角度解讀日本自明治維新興起,至二戰戰敗投降全過程。還原戰爭細節,揭秘曆史真相,思考民族、國傢與人性。
通過明治維新和洋務運動,日本和式青可以說都穿上瞭西裝。遠看光鮮照人,似乎“帥”且“酷”。
但近前一看,日本西裝裏邊是襯衣、領帶、蝴蝶結,下邊是襪子雪白、皮鞋鋥亮。咱大清西裝裏邊還是原來的肚兜、長袍、馬褂,下邊赤腳穿著尖口布鞋,不倫不類,咋看咋彆扭。
日俄戰爭結束後,俄國的海軍實力從1903年的世界第三位,一下子跌到1905年的第六位,日本則由第六位躍居第四位,僅僅排在英、法、德之後。就在戰爭結束之後的第二年,也就是1906年,日本海軍就開始瞭新的打造“八八艦隊”(八艘戰列艦、八艘裝甲巡洋艦)計劃,陸軍也提齣瞭擴軍至100萬人的目標。
放眼遠東,中國和俄羅斯都已經被日本打敗,這龐大的軍事力量要去對付誰呢?謎底很快揭開。1907年4月19日,日本通過瞭“明治四十年帝國國防方針”—美國首次成為日本的假想敵!美國在巴黎和會上憋瞭—肚子火,其根本原因就在於軍事實力還沒有達到“會當淩*頂”的地步。美洲大陸有大西洋和太平洋東西拱衛,在美洲又沒有誰敢打美國的壞主意,因此美國決定率先發展海軍,其仰仗的就是自己急速膨脹的工業和金融實力。早在1916年8月,美國威爾遜總統就宣布,在3年內建造10艘超級無畏艦和6艘戰列巡洋艦,打造一支“世界上首屆—指的海軍”,這是當時世界上*大*陝的造艦計劃。此舉也等於嚮世界海軍霸主大英帝國發齣瞭挑戰書。
由青梅煮酒所*的《太平洋戰爭(Ⅰ山雨欲來)》將為你講述發生在太平洋之上各國之間發生的戰爭與和平。
《太平洋戰爭(Ⅱ鋌而走險)》講述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以日本為首的軸心國和以英、美為首的同盟國,於1941年至1945年進行的太平洋戰爭,範圍遍及太平洋、印度洋和東亞地區。講述日本軍國主義崛起及敗亡的全過程,深入分析太平洋戰爭的前因後果。
青梅煮酒,原名陳昊飛,男,1970年5月齣生,河南洛陽人。自幼酷愛曆史、軍事,自詡海軍預備役中尉。“太平洋戰爭”係列自2015年7月在天涯社區連載後,作者當年即獲天涯社區“煮酒論史”欄目十大作者稱號,作品連獲年度十大佳作及*佳新作稱號,翌年再獲天涯社區1999—2016經典原創作品奬。在軍迷中引起巨大反響。
太平洋戰爭1:山雨欲來
第一章 日本軍國主義的興起
同途殊歸:明治維新VS洋務運動
日本軍國主義初具雛形//019
第二章 甲午戰爭
“牡丹社事件”
世界第九之北洋水師
禍起弱鄰
豐島海戰
平壤戰役
大東溝海戰
鏖兵遼東
那一年,威海衛的鼕天特彆冷
馬關之恥
皇帝急,太監更急
第三章 曰俄戰爭
狗咬狗,狼圍觀
不宣而戰
遼陽戰役
狼奔豕突
旅順鏖兵
奉天會戰
倒黴的遠航
對馬海戰
樸次茅斯和約:埋下仇恨的種子
第四章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遠東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遠東
華盛頓會議
倫敦裁軍會議
日本海軍走上戰爭之路
第五章 九一八事變
大帥命喪皇姑屯
少帥主政
“昭和第一兵傢”
九一八事變
一·二八淞滬抗戰
日本退齣國際聯盟
是非張學良
第六章 “二二六事件”
“皇道派”和“統製派”
喋血“五一五”
“二二六事件”
真正走上毀滅之路
第七章 中國全麵抗戰
步步緊逼
盧溝橋事變
咱們也有戰略傢
實力懸殊
血肉磨坊
南京之辱
三路齣擊
徐州會戰
武漢會戰
參考書目
太平洋戰爭2:鋌而走險
第一章 諾門坎戰役
牛刀小試張鼓峰
豺狼參謀
烽煙四起諾門坎
調兵遣將
越境攻擊
死亡幽靈
河畔鏖兵
最大規模的炮戰
摧枯拉朽的反攻
一戰打齣來6年和平
.....
同途殊歸:明治維新VS洋務運動公元1840年,英國人用堅船利炮打開瞭古老中國的大門。之後不久,中國被迫先後與英、法、俄、美等列強簽訂瞭一係列不平等條約。同一時期,與中國一海之隔的日本仍然處於閉關鎖國狀態。
好景不長。就在十幾年後的1853年,馬休·佩裏準將率領的一支隻有4艘軍艦組成的美國艦隊,也一樣打開瞭日本的國門。由於這4艘軍艦通身漆黑,航行中冒齣滾滾黑煙,所以曆史上把這次事件叫作“黑船來航”。
這並不是一支多麼強大的艦隊。佩裏準將的旗艦“薩斯奎漢那”號排水量隻有2450噸,驅逐艦“密西西比”號也僅僅1692噸,其餘兩艘武裝帆船“普利茅斯”號和“薩拉托加”號也就1000噸左右,艦隊的大炮加起來也隻有65門。但就是這樣一支不很起眼的艦隊,最終改變瞭日本的命運。
1854年3月12日,當時統治日本的德川幕府被迫與美國簽訂瞭《日美和好條約》(通稱《神奈川條約》)。條約的主要內容包括日本開放通商口岸、美國在日本設立領事館、給予美國最惠國待遇等。一句話,閉關鎖國長達600年的日本和平開國。和中國被槍炮武力開國相比,日本的遭遇不算悲慘,但結局類似。
西方列強恰似一群蒼蠅,聞到美國在日本攤上瞭這般好事後,立即蜂擁而至。在之後短短幾個月裏,日本先後與英國、法國、俄國、荷蘭等簽訂瞭類似的“和親”條約。1858年,美國又與日本幕府政府簽訂瞭《日美友好通商條約》,荷蘭、俄國、英國、法國也立即與日本簽署瞭類似條約。1866年,日本又與上述國傢簽署瞭《改稅議定書》。可以說,在沒有動用武力的情況下,西方列強在日本取得瞭之前在中國通過武力所獲得的幾乎所有權利。
就這樣,當時亞洲遠東地區僅有的兩個獨立國傢中國和日本都淪為西方列強的半殖民地。
與西方列強的妥協,使得當時的日本幕府政府成為日本廣大民眾的眾矢之的。在民間迅速掀起瞭聲勢浩大的“尊王攘夷”運動,繼而發展成武裝暴動。在巨大的壓力下,1863年6月,幕府被迫宣布“攘夷”。1863年6月25日、7月8日和7月11日,日本著名強藩“長州藩”的武士就先後炮擊瞭美國、法國、荷蘭的商船和艦隊,這些舉動無疑立即遭到這些國傢的武力鎮壓,是為“下關戰爭”。
隨後,1863年8月,西方世界的龍頭老大英國與日本另一強藩“薩摩藩”之間爆發瞭“薩英戰爭”。
以往一貫所嚮披靡的英國艦隊在小河溝翻瞭船,在戰爭中遭受重大損失。雖然最後取得瞭勝利,但英國軍艦被重傷一艘、輕傷兩艘,艦長、副艦長以下陣亡63人,而日軍連傷者加起來纔17人。當時的世界巨無霸大英帝國大失麵子。率先開炮擊中英艦的那名炮手後來大大有名,他就是日本陸軍第一位元帥大山岩。給他搬炮彈的兩個人名氣也不小。一個叫山本權兵衛,公認的“日本海軍之父”。另一個叫東鄉平八郎,後來任聯閤艦隊司令長官、軍令部部長等職,在隨後的甲午戰爭、日俄戰爭中都屬於不摺不扣的風雲人物。
雖然最後還是以日本認輸賠款瞭事,但是這些強藩已經意識到,在日本當時的條件下,“攘夷”之路似乎並不可行。既然如此,那麼我們就“尊王”吧。打鐵還須自身硬,先把內部的事情做好再說。
在外有列強和內有“尊王”的雙重壓力之下,腐敗恰如清政府的幕府政府被迫聲明尊崇天皇敕令“攘夷”,日本天皇終於走到瞭曆史的前颱。其實在幕府統治的晚期,西方列強有什麼事都直接找幕府,根本不知道在幕府背後還有一個叫天皇的日本人。
在日本長達數百年的幕府時期,天皇都處於一種非常尷尬的地位。一方麵他被認為是天照大神的後裔,萬世一係,是大和民族的象徵乃至現身人間的神;另一方麵他並不掌握權力,實際權力掌握在幕府將軍手中。據說明治天皇他爹孝明天皇有一次心血來潮,想作一幅畫,竟然買不起畫畫用的宣紙,其窘迫狀由此可見一斑。
……
《太平洋戰爭:山雨欲來+鋌而走險》這本書,我必須說,它徹底顛覆瞭我以往對太平洋戰爭的理解。作者在“鋌而走險”這個副標題的引導下,將故事推嚮瞭更加跌宕起伏的境地。我驚嘆於作者對軍事戰略細節的精準把握,那些戰術布置、兵力調動、情報分析,無不透露齣嚴謹的考證。而最讓我著迷的,是作者在描繪宏大戰爭場麵的同時,並沒有忽略普通士兵的視角。我仿佛能聽到炮火的轟鳴,感受到戰壕裏的泥濘,體驗到那些年輕生命在生死一綫間的掙紮與呐喊。書中對幾次關鍵戰役的描寫,特彆是那些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經典戰例,簡直是扣人心弦。作者並沒有迴避戰爭中的黑暗麵,例如那些令人發指的暴行和無謂的犧牲,這使得整部作品更加真實、更加觸動人心。它讓我們看到,在所謂的“正義”背後,也隱藏著沉重的代價。同時,它也展現瞭人類在極端環境下所能爆發齣的生命力和頑強意誌。讀完這本書,我不僅對太平洋戰爭有瞭更立體的認識,更對戰爭的本質産生瞭深刻的思考,那就是它對人性最底綫的摧殘,以及那些幸存者背負的永恒傷痛。
評分《太平洋戰爭:山雨欲來+鋌而走險》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的“重量”。“山雨欲來”所蘊含的厚重曆史感,和“鋌而走險”所帶來的緊張刺激,兩者完美結閤,構成瞭一部極其震撼的作品。作者在處理大量的曆史資料時,展現齣瞭極高的駕馭能力,他能夠將紛繁復雜的事件梳理得井井有條,並且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呈現齣來。我尤其喜歡他對戰前國際形勢的分析,那些看似不起眼的事件,在作者的筆下都成為瞭引發更大風暴的導火索。而進入戰爭狀態後,那些具體的戰役描寫,更是充滿瞭畫麵感。我仿佛親臨戰場,感受著炮火的洗禮,硝煙的彌漫,以及生死一綫間的抉擇。這本書讓我看到瞭戰爭的殘酷,看到瞭生命的脆弱,也看到瞭人類在絕境中爆發齣的驚人力量。同時,它也讓我對“和平”這個詞有瞭更深的敬畏。它不是理所當然的存在,而是無數人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的視野被極大地拓寬瞭,對曆史的理解也更加深刻和全麵。
評分坦白講,起初翻開《太平洋戰爭:山雨欲來+鋌而走險》,我以為會是一本枯燥的曆史陳述,沒想到它如此引人入勝。作者以一種電影般的敘事手法,將我拉入瞭那個風雲變幻的時代。從“山雨欲來”的那份壓抑,到“鋌而走險”的驚心動魄,整個過程猶如過山車般刺激。我特彆欣賞作者對於曆史事件的解構,他不僅僅是羅列事實,而是試圖去探究事件背後的邏輯和動機。那些政治傢們的密謀,軍事指揮官們的決策,甚至是一些普通民眾的命運,都交織在一起,構成瞭一幅幅生動的畫麵。書中對於情報戰、心理戰的描寫也十分精彩,讓人拍案叫絕。我仿佛看到瞭那些潛伏在暗處的間諜,那些在會議室裏唇槍舌劍的政客,以及那些在戰場上齣生入死的士兵。作者的文字極富感染力,能夠將我帶入到那個情境之中,讓我感受到那個時代特有的氛圍。讀完這本書,我不僅對太平洋戰爭的進程有瞭更深入的瞭解,更對曆史的復雜性和多麵性有瞭更深刻的認識。它提醒我,曆史並非簡單的黑白分明,而是充滿瞭灰色地帶和難以言說的無奈。
評分我花瞭很長時間來消化《太平洋戰爭:山雨欲來+鋌而走險》這本書帶給我的震撼。作者用他飽含深情的筆觸,勾勒齣瞭一幅幅令人難忘的畫麵。“山雨欲來”那種蓄勢待發的壓抑感,在書中得到瞭淋灕盡緻的體現,而“鋌而走險”則將這種緊張感推嚮瞭高潮。我驚嘆於作者對於人物塑造的功力,那些曆史人物不再是冰冷的麵孔,而是有著豐富內心世界的個體。他們的決策,他們的掙紮,他們的犧牲,都讓人感同身受。書中的一些細節描寫,比如某位將軍在戰略會議上的沉思,某位士兵在臨刑前的最後一句話,都充滿瞭人性的光輝與悲憫。作者並沒有迴避戰爭的殘酷,他用直觀的描寫,讓我們看到瞭戰爭對個體生命造成的毀滅性打擊。然而,在最黑暗的時刻,書中也展現瞭人性的光輝,比如戰友之間的相互扶持,對和平的執著追求。這本書不僅僅是對曆史事件的記錄,更是對人類情感和意誌的深刻探索。它讓我思考,在巨大的曆史洪流中,個體的命運是如何被時代的車輪碾壓,又如何在逆境中閃耀齣獨特的光芒。
評分這本《太平洋戰爭:山雨欲來+鋌而走險》真是讓我一口氣讀完,久久不能平靜。它不僅僅是曆史事件的堆砌,更像是一部波瀾壯闊的史詩。作者在開篇就用一種極其沉重的筆調,描繪瞭二戰前夕太平洋地區暗流湧動的緊張氣氛。“山雨欲來”這個副標題簡直太貼切瞭,仿佛能聞到空氣中彌漫的硝煙味和潛藏的危機。從日本軍國主義的野心膨脹,到美國在珍珠港事件前的猶豫與準備,再到各國在國際舞颱上的博弈,作者都花瞭大量篇幅進行細緻的描繪。我尤其喜歡他對於一些關鍵人物心理活動的刻畫,那些在曆史洪流中的個體,他們的恐懼、他們的決心、他們的彷徨,都被栩栩如生地展現齣來。讀到一些決策失誤導緻的可怕後果時,真讓人扼腕嘆息;而看到那些在絕境中爆發齣的勇氣和智慧時,又會熱血沸騰。這本書讓我對戰爭的殘酷有瞭更深刻的認識,也讓我思考,在曆史的關鍵節點,每一個選擇都可能改變世界的命運。它不是簡單的英雄主義贊歌,而是對復雜人性和曆史進程的深刻反思,讓人在閱讀過程中不斷叩問自己,如果置身其中,又會做齣怎樣的選擇。
評分稍微有點摺角
評分京東活動價買的,很給力
評分很不錯的內容,值得收藏
評分很不錯的內容,值得收藏
評分印刷很好,拿在手裏很有感覺,內容也很好
評分很不錯的內容,值得收藏
評分好書,在火車站看到想買,90一套,靈機一動,上京東結果有摺扣,太好瞭。以後買書也在京東瞭
評分寫的有點拖,不過能讓人充分瞭解那個時期的很多事。
評分活動價買書真是物美價廉,很好的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