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中国画难免会想到像是泼墨山水啊、人物车马呀那种大尺幅的、复杂的画面。但谁说中国画不能简单清新呢?枝头新绽的花儿、俏立荷尖的蜻蜓、随风飘落的霜叶……这些离我们生活*近的小物、小景,这些从千年前就被诗人们记在文章中的点点滴滴,这些不正是适合我们初学者学习的好题材嘛!
这本书,就从你的生活画起,让高大上的国画清新而接地气,一支毛笔一尺素绢,发现生活中被忽视的那些小美好,唤醒骨子里暗藏的文艺范儿和中国风!
为了照顾刚开始学画画的你,我们特地选用了熟宣这种有特殊buff的材料。它可以让你笔下的线条和形状*加稳定,也*容易画出好看的作品来!此外,书中还有各种小图示跟你分享作者君使用毛笔的特殊小技巧,让初学国画的你轻松战胜软塌塌的毛笔大王!所以,就赶紧来试试看吧o(* ̄▽ ̄*)o
不经意间结下的水墨缘
壹 壹 与国画结缘
壹 贰 画材店大冒险
壹 叁 画具够用就行
壹 肆 有情怀的私藏小物
笔起笔落,尽是中国风
贰 壹 郑板桥之墨兰
贰 贰 吴昌硕之墨菊
贰 叁 郑板桥之墨竹
贰 肆 王冕之梅花
单支花儿,亦可俏丽秀美
【初一】 繁英垂紫玉
【初二】 国色天香
【初三】 醉朝颜
【初四】 百年好合
【初五】 果实累累的南天竹
时光流水,品味四季中的诗情画意
【初六】 花开似锦的海棠
【初七】 夏日灿烂的紫金花
【初八】 初秋绚丽的杜鹃
【初九】 深冬清秀的水仙
果蔬入画别样美
【初十】 一骑红尘妃子笑
【十一】 香冰玉寒赤霞珠
【十二】 紫玉萝卜
【十三】 雨后新笋
妙趣横生画虫草
【十四】 春波鱼乐
【十五】 蝶舞翩翩
【十六】 山林小雀
【十七】 果盘虫草
小中见大,画一幅国画小品
柒 壹 室内一隅
【十八】 瓶花
【十九】 樱桃
柒 贰 捕捉自然之美
【二十】 绣球花与蝴蝶
【二十一】 凌霄花与蜜蜂
这本《再不学画画我们就老了:我的第一本国画书》,与其说是一本画册,不如说是一份关于时间、关于留白、关于生命沉淀的邀请函。我常常在想,很多时候,我们总是在追逐那些“完成”的作品,那些棱角分明、色彩饱满的“成功”,却忽略了过程本身的细腻与韵味。这本书,恰恰是把我们拉回到那个最纯粹的起点。它没有那些学院派的严谨,也没有商业插画的浮夸,而是以一种非常温和、充满鼓励的方式,让我们重新认识“画”这件事。我翻开它,并没有立刻拿起笔,而是先细细地品读那些文字,那些关于“为什么想画画”的叩问,那些关于“画画与生活”的联结,感觉就像是在和一位老朋友聊天,他没有强迫你做什么,只是轻轻地引导你,让你看到那些你一直渴望却未曾触碰的美好。那些关于笔墨的温度、关于留白的智慧,不仅仅是绘画技巧的讲解,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传达。我尤其喜欢书中那些对于“意境”的阐释,它不是告诉你如何勾勒线条,而是告诉你如何感知,如何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情感。它让我意识到,绘画不仅仅是眼睛看到的东西,更是心灵感受的表达。我常常会在深夜,点一盏灯,翻开这本书,看着那些简洁的笔触,感受着水墨晕染开的禅意,仿佛整个世界都慢了下来。这本书,就像是一股清流,涤荡了我内心那些急躁与不安,让我重新找回了属于自己的节奏。它提醒我,生命的美,不在于外在的喧嚣,而在于内心的宁静与丰盈。而绘画,正是通往这份宁静与丰盈的一条绝佳的路径。我决定,从今天起,重新拾起被遗忘已久的画笔,不再为了“画得像”而焦虑,而是为了“画出我”而欣喜。这本书,无疑是我迈出这一步最温柔也最坚定的伙伴。
评分这本书,就像一个温柔的唤醒者,把我从长久的“等待”中拉了出来。《再不学画画我们就老了:我的第一本国画书》,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令人会心一笑的紧迫感,却又充满了对生命的热爱和对艺术的向往。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行动迟缓”的人,总想着等一切都准备好了,等有足够的时间了,再去开始那些心心念念的事情。而画画,一直是我心中那个“等到一切都好了再说”的愿望。这本书,打破了我所有的借口。它没有给你任何“你不行”的理由,而是用一种非常亲切、非常鼓励的方式,让你相信,你也可以。我喜欢它从最基础的笔触开始,一点点地引导,就像一个最耐心的朋友,陪你一起探索。它没有让你去临摹那些复杂的名家画作,而是鼓励你去观察生活,去捕捉那些你眼中的美。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意境”的讲解。它不是让你去理解那些深奥的理论,而是引导你去感受,去体会水墨晕染开的那种朦胧的美,去领悟留白之处的那种无限的想象。这让我明白,国画的魅力,不在于画得有多“像”,而在于画出了多少“感觉”。它让“留白”这个概念,不再是一个模糊的概念,而是成为我眼中最生动的画面。它让我意识到,生活中的很多美好,恰恰存在于那些未被填满的空间里,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和想象。我尝试着跟着书中的一些小练习,比如画一朵简单的梅花,画几片飘逸的竹叶。我惊讶于,即使是我这样从未拿过画笔的人,也能画出一些让我感到自豪的作品。那种成就感,远比我预想的要大得多。这本书,让我觉得,学习国画,不再是一件遥不可及的梦想,而是一种触手可及的美好。它给了我勇气,让我敢于去尝试,去表达,去创造。它让我相信,生命的美,永远都在,只是需要我们放慢脚步,用心去发现,去描绘。
评分《再不学画画我们就老了:我的第一本国画书》,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本画册,更是一次关于“慢生活”和“自我发现”的实践指南。我总是在忙碌中迷失自我,总觉得生活就是不断地向前冲,却忽略了停下来,去感受生活本身的美好。这本书,就像一首悠扬的古琴曲,将我拉回了那个宁静的内心世界。它没有上来就给你讲那些复杂的技法,而是从一种非常温和、充满哲思的角度,引导你走进国画的殿堂。我喜欢它字里行间那种对“时间”的尊重和对“当下”的强调。那种“再不学就老了”的说法,与其说是催促,不如说是一种对生命流逝的感悟,一种对不容错过的美好事物的珍惜。它鼓励我,在有限的生命里,去尝试那些一直想做却没有做的事情,去发掘自己内心深处的潜能。我尤其赞赏书中关于“笔墨”的讲解。它不是简单地告诉你如何握笔,如何运笔,而是让你去感受笔墨的灵魂,去体会水墨在纸上晕染开的那种生命力。这种对细节的关注,让我明白,艺术的魅力,往往就隐藏在那些最细微之处。书中关于“留白”的阐释,更是让我对国画有了全新的认识。它告诉我,不画的地方,同样是画的一部分,甚至比画出来的部分更重要。这是一种东方美学的精髓,也是一种生活的智慧:很多时候,最深刻的意义,恰恰存在于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地方。我尝试着跟着书中的一些简单的练习,比如画一片落叶,画一抹山峦。我惊喜地发现,即使是我这样完全没有绘画基础的人,也能通过这本书,画出一些具有个人风格的作品。这不仅仅是技巧的提升,更是一种自信的建立,一种对自我价值的肯定。这本书,让我觉得,学习国画,不仅仅是为了获得一项技能,更是为了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去体验一种更加从容、更加有深度的人生。
评分说实话,我当初拿到《再不学画画我们就老了:我的第一本国画书》这本书,是被它的书名深深吸引的。那种带着点“凡尔赛”的忧虑,又透着一股子对生活的热爱,让我觉得眼前一亮。但当我真正翻开它,我才发现,它远不止于一个吸引人的书名。这本书,就像一位饱经风霜却依旧保持着赤子之心的长者,用最朴实的语言,讲述着最深刻的道理。它没有给我任何“高高在上”的艺术感,反而是一种非常接地气的引导,让我觉得国画离我并不遥远。我尤其喜欢它关于“时间”和“艺术”的联系。它没有教我如何去“速成”,而是让我去体会“慢慢来”的乐趣,去感受生命在时间中的沉淀。它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没有行动,不是因为没有能力,而是因为缺乏那份“不愿等待”的决心。它引导我去观察生活中的细微之处,去体会一笔一画的温度,去感受墨色在纸上晕染开的层次感。这是一种全新的观察方式,让我觉得,即使是再平凡的事物,也能够拥有不平凡的美。书中关于“留白”的阐述,更是让我眼前一亮。它让我明白,在国画中,“少即是多”,不画的部分,同样充满了无限的想象和意境。这不仅仅是一种绘画的技巧,更是一种生活的哲学:很多时候,我们所忽略的,反而可能蕴含着最深刻的智慧。我尝试着跟着书中的一些小练习,比如画一片简单的叶子,画一抹淡雅的荷花。我惊喜地发现,即使是我这样完全没有绘画基础的人,也能通过这本书,画出一些能够让自己感到愉悦的作品。那种成就感,让我觉得,生命中总有新的可能在等待着我去发掘。这本书,让我重新找回了对生活的热情,也让我相信,无论年龄如何,我们都可以拥有一颗永远年轻、热爱创造的心。
评分我不得不说,《再不学画画我们就老了:我的第一本国画书》这本书,简直就是为我这样“手残党”量身定制的。我一直对国画有着莫名的好感,总觉得那黑白之间的韵味,有种说不出的东方美学,但每次看到那些大师的作品,就觉得望尘莫及,觉得自己连最基本的线条都画不直,更别提什么意境了。可是这本书,它真的不一样。它没有上来就给你讲什么“三矾九染”或者“枯笔飞白”,而是从最最基础的握笔姿势,最最简单的笔触练习开始。那些看似简单的“点”、“线”、“面”,在书中被赋予了生命,让我看到了它们之间奇妙的变化和组合。我尝试着跟着书里的步骤,一点一点地去模仿,去感受。一开始,我总觉得自己画出来的东西像“鬼画符”,但书里那种耐心和鼓励,就像一位和蔼的长辈,不断告诉我“没关系,慢一点,再试一次”。我尤其喜欢书里关于“留白”的讲解,这对我来说简直是颠覆性的认知。我一直以为画画就是要填满画布,但书里却告诉我,留白之处,才是想象力的空间,才是意境的所在。它让我意识到,有时候“少即是多”,不画,也是一种画。这本书不仅仅是在教我绘画技巧,更是在教我一种观察世界、感受世界的方式。我开始留意生活中的点滴,一片落叶,一朵小花,甚至是一杯茶的倒影,都成了我练习的素材。通过这本书,我发现,绘画并不是高高在上的艺术,而是可以融入我们日常生活的,一种与自我对话的方式。它让我不再畏惧画笔,不再害怕犯错,而是享受这个创造的过程,享受每一次笔触带来的小小的惊喜。这本书,让我重新点燃了对绘画的热情,也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广阔的艺术世界。
评分我一直觉得,画画是一件很“玄”的事情,是那些有天赋的人才能做到的事情。所以,当我看到《再不学画画我们就老了:我的第一本国画书》这本书的时候,我抱着一种“姑且看看”的心态。但万万没想到,它真的颠覆了我对“画画”的认知。这本书,没有给我一种“我做不到”的压迫感,反而像是在对我说:“嘿,其实你也可以!”。它从最基础的笔触开始,一步一步地引导,就像一个耐心的老师,始终站在你身边,鼓励你,支持你。我喜欢它将“时间”和“画画”这两个概念紧密联系起来。那种“再不学就老了”的说法,不是为了制造焦虑,而是为了唤醒我们内心深处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以及对生命流逝的体悟。它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都在用“没时间”作为借口,但实际上,我们只是缺乏了那份“想要去做”的决心。这本书,就是来帮助你建立这份决心的。它让我明白了,国画不仅仅是技巧的堆砌,更是情感的抒发,是灵魂的寄托。我尤其喜欢书中对“留白”的解读。它让我看到了,在艺术的世界里,“少即是多”,不画的部分,同样充满了无限的意境和想象。这不仅仅是一种绘画的哲学,更是一种生活的智慧。它让我开始反思,生活中那些看似“空虚”的时间,是否也可以被赋予更深的意义?我尝试着跟着书中的一些小练习,比如画一棵小草,画几片云。我惊喜地发现,即使是我这样完全没有基础的人,也能通过这本书,画出一些让我感到满意的作品。那种成就感,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这本书,让我觉得,学习国画,不再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情,而是一种触手可及的美好。它给了我勇气,让我敢于去尝试,去表达,去创造。它让我相信,无论年龄大小,我们都可以拥有一颗热爱艺术、创造美好的心。
评分我承认,我被《再不学画画我们就老了:我的第一本国画书》的书名吸引了。这是一种既有点焦虑又带着点玩味的说法,仿佛是对我这个一直想学点什么,却总被各种琐事耽搁的“拖延症患者”的当头棒喝。然而,当我真正翻开这本书,我发现它并没有我想象中的那种“赶紧行动”的压迫感,反而是一种极其舒缓、充满人文关怀的引导。它没有给你灌输那些复杂的理论,也没有给你展示那些高难度技巧,而是从最最基础的笔触,最最简单的构图开始,一步一步地带你走进国画的世界。我喜欢它字里行间透露出的那种“享受过程”的理念。它让你明白,绘画不仅仅是为了画出“像”来,更是为了通过绘画来表达内心的感受,来记录生活的点滴。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意境”的阐述。它不是告诉你如何去“描绘”意境,而是引导你去“感受”意境,去体会水墨晕染开的那种朦胧美,去领悟留白之处的那种无限想象。这本书,让我重新认识了“留白”的魅力。我一直以为画画就是要填满画面,但这本书告诉我,留白之处,才是真正考验功力的地方,才是赋予作品生命力的关键。它像是在告诉我,生活中很多重要的东西,恰恰是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我开始尝试着跟着书中的一些小练习,比如画一片竹叶,画几朵梅花。起初,我总是担心画得不够好,但书中的文字总能适时地出现,鼓励我“不必苛求”,只要用心去感受,去表达。这本书,让我从一个对画画感到畏惧的人,变成了一个乐于尝试,甚至有些着迷的人。它让我觉得,即使是零基础,也能在国画的世界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和成就感。它让“老”这个概念,不再是束缚,而是一种积累,一种智慧的沉淀,而绘画,正是承载这份沉淀的绝佳方式。
评分初次翻开《再不学画画我们就老了:我的第一本国画书》,我的第一反应是,这个书名怎么这么“急”,好像催着人赶紧行动。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我才慢慢品味出其中蕴含的另一种情感——一种对时光流逝的体悟,一种对生命中美好事物不容错过的珍视。这本书,以一种非常坦诚的姿态,与读者进行了一次关于“时间”和“创造”的对话。它没有用华丽的辞藻,也没有故弄玄虚,而是用最朴素的语言,讲述着最深刻的道理。书中关于“画画”与“生活”的连接,让我印象深刻。它没有将绘画视为一种遥不可及的技能,而是将其定位为一种表达自我、记录生活、丰富心灵的途径。我尤其赞赏书中对于“过程”的强调。在如今这个追求效率和结果的时代,这本书却像一股清流,提醒我们放慢脚步,去享受那个“正在发生”的美妙瞬间。它引导我去关注那些细微之处,去体会每一笔的起承转合,去感受墨色在纸上晕染开的层次感。这是一种全新的绘画体验,它不再是单纯的模仿,而是带着情感的注入,带着对世界的独特理解。我尝试着跟着书中的一些小练习,比如画一片叶子,画一株竹子。起初,我总是担心画得不像,但书中的话语让我释然:“重要的是你画出了你所看到的,画出了你所感受到的。”这句话,不仅仅适用于绘画,也适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它让我意识到,生命中的许多美好,恰恰存在于那些不完美和不经意之间。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老”这个概念,不再将其视为一种衰败,而是一种沉淀,一种智慧的累积。而绘画,正是让这种沉淀与智慧得以可视化、得以表达的一种方式。它激励我,即使步入“老年”,也要保持一颗探索美、创造美的心。
评分这本书,对于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本国画入门指南,更像是一次心灵的洗涤,一次对生命态度的重塑。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个极其缺乏艺术细胞的人,画画这件事,对我来说,就像是遥不可及的星辰。然而,《再不学画画我们就老了:我的第一本国画书》这本书,用它独特的方式,一点点地瓦解了我内心的恐惧和壁垒。书中的文字,没有居高临下的教导,而是充满了温暖的引导和真诚的分享。我喜欢它将绘画与“时间”这一永恒的主题巧妙地结合,那种“再不学就老了”的紧迫感,不是出于功利,而是出于对生命流逝的感慨,以及对那些尚未实现的梦想的渴望。它让我意识到,生命的美,不仅仅在于青春的活力,更在于中年后的沉静,老年后的智慧。而绘画,恰恰是能够帮助我们捕捉和沉淀这些不同生命阶段之美的最佳载体。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留白”的阐释,它让我明白,在国画中,不落笔的地方,同样充满了无限的可能,同样的,在生活中,那些看似空白、无所事事的时间,也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和灵感。这本书,鼓励我去观察,去感受,去捕捉那些转瞬即逝的美好。它教我用一种全新的视角去看待这个世界,去发现那些隐藏在平凡事物中的不平凡。我尝试着跟着书中的步骤,去画一朵简单的花,去画一片飘落的叶子。起初,我总是对自己不满意,但书中的文字不断提醒我,艺术的价值在于表达,在于过程,而不在于是否完美。它让我从对“结果”的执着中解脱出来,去享受那个“创造”的乐趣。这本书,让我重新找回了久违的童真和好奇心,让我相信,任何时候开始都不算晚。它给了我勇气,让我敢于拿起画笔,去描绘我心中的世界。
评分《再不学画画我们就老了:我的第一本国画书》,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教你画画的书,不如说是一本教你如何“活”的书。它用一种非常柔和、却又直击人心的方式,提醒着我们,生命中最宝贵的东西,往往是在不经意间溜走的。我是一个典型的“计划赶不上变化”的人,总想着等一切尘埃落定,等有足够的时间,再去拾起那些内心深处的爱好,而绘画,便是其中之一。这本书,就像一记温柔的提醒,告诉我“等”下去,可能就会错过很多。它没有空洞的理论,没有高深的术语,而是用非常朴实、接地气的方式,讲述着国画的美好,以及它如何能够融入我们的生活。我喜欢它对于“笔墨”的讲解,那种对每一笔的温度、力度的细致描绘,让我感觉像是能够触摸到笔尖的触感,听到墨汁在纸上流淌的声音。它让我明白,国画的魅力,不在于色彩的绚丽,而在于黑白之间那微妙的层次和情感的表达。书中关于“留白”的论述,更是让我醍醐灌顶。我一直以为画画就是要“填满”,但这本书告诉我,留白之处,才是想象力的无限延伸,才是意境的升华。这不仅是绘画的技巧,更是对生活的一种哲学解读:那些看似“无”的部分,却蕴含着最深刻的“有”。它让我开始审视自己的生活,那些被我忽略的“空白”,是否也同样有着别样的精彩?我尝试着跟着书中的一些简单练习,比如画一朵荷花,画一只小鸟。我惊讶地发现,即使是我这样完全没有基础的人,也能通过这本书,画出一些能够让自己感到愉悦的作品。这不仅仅是技巧的获得,更是一种自信的建立,一种对自我价值的肯定。这本书,让我觉得,学习国画,并不是为了成为什么大师,而是为了让自己内心变得更丰富,更有力量。它提醒我,生命的美,永远都在,只是需要我们放慢脚步,用心去发现,去创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