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种名物都详考所出诗经篇目,图文一一对应。
个别名物在原作中用了俗名,如“笔头菜”等,我们也找到了对应篇目,并在注释中扼要说明。
版式疏朗雅致,一页名物图,一页相关文字,契合古人“左图右书”之意。原书因跨页而割裂的画面也尽量加以修复,以俾读者拥有更好的阅读体验。
封面选用日本进口新罗纱纸,手感上佳。草绿、豆沙二色封面,衬以木瓜、飞燕图案腰封及竹青、墨色烫金书法题签,极具古韵又不失活泼。
红绿色和风纹样环衬,与封面配色两相映衬。
采用中国著名《诗经》研究专家,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所教授程俊英先生的白话民歌体译诗与《诗经》原文对照。其译诗准确达意,译笔流畅,具有女作家特有的清丽细腻的风格,问世近四十年来,深受读者欢迎。
每册皆附送2张古意盎然的《诗经》名物明信片,植物卷为芍药、舜、苕、莪、椅之一种,动物卷为翚、鲤、尨、流离、莎鸡之一种,图案随机。
细井徇,号东阳,江户时期著名儒医,著有《四诊备要》等。
程俊英(1901-1993),中国女教授,著名《诗经》研究专家。1944年任上海大夏大学中文系教授兼主任。1949年任上海市民主妇女联合会筹备委员会委员。1951年任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1952年8月加入中国民主同盟,先后任民盟上海市委委员、顾问等职。1961年任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副主任。1978年后,任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教授。著有《诗经译注》、《诗经漫话》、《诗经选译》等书,受到海内外学术界的推崇。主编有《诗经赏析集》、《中国文学大辞典》(先秦两汉部分),整理校点了《论语正义》、《诗毛氏传疏》等清儒经学注疏名著。从事教育事业和学术研究70余年,在古典文学、文献学以及文学创作等领域取得杰出的成就,学问与品格的馨香浸润熏陶了一代代弟子。年轻时的程俊英受业于李大钊、胡适、黄侃、胡小石等学者,尤得李大钊先生赏识,曾参加李大钊执导的《孔雀东南飞》话剧演出,饰刘兰芝。她与庐隐、王世锳、陈定秀并称五四“四公子”,郑振铎先生多次由衷地将其赞喻为“一朵水仙花”。
植物卷
荇菜 / 4
葛 / 6
芣苢 卷耳 / 8
蘩 蒌 / 10
薇 蕨 / 12
苹 藻 / 14
白茅 / 16
葭 / 18
蓬 / 20
匏 / 22
葑 / 24
荼 / 26
荠 / 28
苓 / 30
……
动物卷
雎鸠 / 4
雎鸠 / 6
黄鸟 / 8
仓庚 / 10
鹊 / 12
鸠 / 14
鵻 / 16
鸣鸠 / 18
雀 / 20
燕 / 22
雉 / 24
鷮 / 26
雁 / 28
流离 / 30
……
当我第一次拿到这套《思无邪:诗经名物图解》的时候,就被它精致的外包装和内页的印刷质量所吸引。但真正让我爱不释手的是它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我一直对古代的“吃穿用度”很感兴趣,而这套书恰好满足了我这个好奇心。《诗经》中提及的各种食物、衣物、器皿,在这套书中都得到了详细而生动的图解。我之前读到“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既鸣且走”,我只知道是写思念丈夫的女子,但书中对“君子”所穿的“衣”和使用的“道具”的描绘,让我更能体会到他远行的匆忙和女子的期盼。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古代饮食的介绍,那些我从未见过的植物、烹饪方式,都通过插画和文字,变得栩栩如生。例如,对“黍稷”的描绘,让我了解了当时人们的主食构成,以及它们在祭祀中的重要性。这套书就像一位技艺精湛的“复原师”,将已经消逝在历史长河中的“物”,重新呈现在我们眼前。它让我明白,《诗经》中的每一个字,每一个意象,都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和生活智慧。这套书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它让我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去重新认识和理解《诗经》。
评分这是一套我完全没有预料到的“宝藏”。我之前对《诗经》的认识,大多停留在一些耳熟能详的诗句,总觉得它充满了古人的“矫情”或者“说教”。但是,这套《思无邪:诗经名物图解》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它用一种非常朴实而又极具匠心的方式,将《诗经》中的“物”——那些构成诗歌世界的基础——一一呈现。我曾经对“伐檀”中的“檀”感到困惑,不知道那是什么样的树木,有什么用处。在这套书中,我看到了檀木的真实形态,了解了它在古代制作车轮、兵器等方面的价值,一下子就明白了作者为什么会有“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的场景感。书中对各种农具、工具的描绘,也让我对古代的生产生活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我看到了“穋”是如何收割的,看到了“笮”是如何压榨的,这些细节,让《诗经》中的“农事”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活生生的劳动场景。而且,这套书在图文结合上做得非常到位,插图精美,解释清晰,让人一看就懂,一目了然。它让我觉得,《诗经》不仅仅是关于爱情和哲学,更是关于生活本身,关于古人如何与自然、与工具、与社会互动。
评分我通常不太喜欢那种过于“硬核”的学术读物,总觉得离生活太远。《思无邪:诗经名物图解》却给了我完全不同的惊喜。它就像一个耐心而博学的长者,用最生动的方式,带你走进《诗经》的世界。我之前总觉得《诗经》里的很多意象,比如“螽斯”、“蝱”、“蟊贼”之类的,光看名字就有点不明所以,但这本书通过详实的图解,把这些都变得触手可及。当我看到书中对“螽斯”形态的描绘,以及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多子多福的寓意时,我才真正理解了“螽斯羽,诜诜兮”所表达的那种蓬勃的生命力。它不仅仅是简单地介绍名物,更重要的是,它解释了这些名物在古代社会的功能、象征意义,以及它们如何渗透到人们的情感和日常生活中。比如,书中对“琴瑟”的描绘,不仅展示了它的造型,还解释了它在夫妻和睦、朋友相聚时的重要作用。这种解读方式,让我觉得《诗经》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经典,而是充满烟火气的生活诗篇。我尤其喜欢那些关于古代服饰和婚俗的图解,它们让我对“青青子衿”或“桃之夭夭”有了更具体、更生动的理解。这套书让我在享受阅读乐趣的同时,也获得了丰富的知识,真是一举两得。
评分我一直认为,真正的好书,能够在一打开的那一刻就抓住你的灵魂。这套《思无邪:诗经名物图解》做到了。它不是那种堆砌文字的“学术巨著”,也不是那种浮光掠影的“泛泛之谈”。它用一种非常温润、非常细腻的方式,将《诗经》中的“物”——那些构成诗歌血肉的实体——呈现出来。我曾经尝试阅读过一些关于《诗经》的解读,但总觉得隔靴搔痒,缺少了一种直观的感受。这套书就弥补了这一点。它不是生硬地告诉你“这个字是什么意思”,而是通过精美的插画,让你“看到”那个意思。比如,当我读到“白茅”时,书中呈现的白茅的形态,以及古人如何用它来包裹祭品,那一瞬间,我就明白了“拂拭”的动作有多么郑重其事。《诗经》中的很多器物,比如酒器、乐器,往往是理解当时社会风俗和礼仪的关键,而这套书恰恰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那些描绘宴饮的画面,让你仿佛能听到古人在音乐声中吟诵诗歌,感受到那份悠然自得。我特别欣赏它在细节上的考究,从植物的叶脉到器物的纹饰,都力求真实。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诗经》的书,更是一本关于中国古代生活方式的百科全书,而且是以一种最美的方式呈现出来。
评分这套《思无邪:诗经名物图解》真是太惊艳了!作为一名对中国古代文化情有独钟的读者,我一直渴望能找到一本能够真正“看见”《诗经》的书。翻开这套书的瞬间,我就知道我找到了!它不只是一本简单的图解,更像是一扇通往周朝时期的窗户。每一页都充满了令人赞叹的细节,从农具的样式,到祭祀的场景,再到士人宴饮的器皿,甚至连衣冠的形制都描摹得栩栩如生。更难得的是,它并非简单地罗列图像,而是将这些名物与《诗经》中的具体篇章紧密结合。当你读到“采薇”时,书中呈现的野豌豆的图片和它在当时的食用价值,一下子就让你明白了“薇亦柔柔”不仅仅是文字,更是带着泥土芬芳的生命力。而“桃之夭夭”中的“夭夭”,不再是抽象的形容,而是通过精美的插画,让你看到了那初绽的桃花,感受到了新嫁娘的美好与喜悦。这些图解,配合着简洁而专业的释义,极大地降低了理解《诗经》的门槛,让原本可能觉得晦涩的诗句,变得鲜活而 relatable。我尤其喜欢其中对于古代建筑和车马的描绘,那些复杂的结构和精巧的设计,仿佛能听见战鼓声,闻到青草香。这套书不仅仅是知识的普及,更是一种沉浸式的文化体验,让我觉得《诗经》离我如此之近。
评分包装 精装
评分正文语种 中文
评分译者 程俊英
评分不错不错,彩色印刷,画面精致。
评分好评
评分版次 1
评分很好非常好,装帧和内容都满意,物流更不用说了
评分印刷精美,价格稍贵。
评分内容丰富,印刷清晰,好书推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