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谈经营:人才培养与企业传承

稻盛和夫谈经营:人才培养与企业传承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日] 稻盛和夫 著,叶瑜 译
图书标签:
  • 经营管理
  • 稻盛和夫
  • 人才培养
  • 企业传承
  • 商业智慧
  • 成功学
  • 励志
  • 日本管理
  • 企业文化
  • 个人成长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72138
版次:1
商品编码:12100605
品牌:机工出版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7-07-01
用纸:纯质纸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每一位企业经营者的指南针和案头书。
  企业的经营者和经营干部们,当你们在自己前进的道路上感觉困惑的时候,这个系列的书籍能够成为“经营的指南针”,在诸位引导企业成长发展的过程中,能够助上一臂之力。

内容简介

  经营者要以“爱”“诚”之心为基础,用“利他之心”与人进行心灵相交,通过酒会等方式,确立人与人之间无比坚固的信赖关系,激发出每一个员工的事业心,无疑任何困难都是可以战胜的。
  本书中稻盛智慧而又务实地回答了经营者如何处理不负责的员工、如何激发同事的积极性、如何提拔干部、如何塑造企业文化,企业如何传承等十六个大问题。

作者简介

  稻盛和夫,1932年出生于日本鹿儿岛。毕业于鹿儿岛大学工学部。1959年创办京都陶瓷株式会社(现日本京瓷株式会社)。1984年创办第二电电株式会社(现KDDI)。这两家企业都进入过世界500强。2010年出任日本航空株式会社会长,仅仅一年就让破产重建的日航大幅度扭亏为盈,并创造了日航历史上*高的利润。这个利润率也是当年全世界航空企业中的*高利润率。现任京瓷名誉会长、KDDI*高顾问、日航名誉顾问。1983年创办盛和塾,向企业家塾生义务传授经营哲学。目前全世界的盛和塾塾生已超过9000人。1984年创立“稻盛财团”,并创设“京都奖”,被誉为“亚洲诺贝尔奖”。

  叶瑜,毕业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日语专业,曾任国内知名互联网企业高级经理人,原稻盛和夫(北京)管理顾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多次组织国内企业家奔赴日本,与稻盛和夫先生亲切交流,并实地考察京瓷公司及践行稻盛和夫经营哲学的优秀日本企业,对稻盛经营哲学有较为深入的理解。翻译有介绍稻盛和夫独创的酒话会文化的《空巴》一书。

精彩书评

企业的经营者和经营干部们,当你们在自己前进的道路上感觉困惑的时候,这个系列的书籍能够成为“经营的指南针”,在诸位引导企业成长发展的过程中,能够助上一臂之力。

稻盛和夫

日本经营之圣 /京瓷名誉董事长

对大大小小、各行各业、五花八门,几乎是经营者可能遭遇的所有的经营问题,稻盛都能即刻予以回答,而且一针见血,针针见血,深刻透彻。

曹岫云

稻盛和夫(北京)管理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


目录

推荐序 致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

前言

有关本书的编辑

经营问答一

培养员工的理想方法是引导还是推动┆001

有问题要当场指出┆002

要在现场这一修罗场派上用场┆004

通过酒话会互相摸清脾性┆006

经营问答二

怎样使员工保持完成业务的高度积极性┆009

明确企业的目的和意义┆014

企业为了员工的幸福而存在┆017

经营问答三

怎样把自己的想法渗透给全体员工┆020

创业第三年的反叛使我发现了企业真正的存在目的┆021

率先垂范,努力传递自己的思想┆024

和员工相互讲述心里话(与美国干部的小插曲)┆027

要培养受员工和顾客尊重的高尚人格,这十分重要┆031

经营问答四

怎样培养干部┆032

企业规模一变大,就无法看清全局┆034

把员工打造成自己的分身┆036

哲学是用于塑造“经营者”的┆037

把组织划分为可看清核算的最小单元┆038

就连基层的临时工或兼职员工都有利润意识┆041

不是“全部委托”,而是让人“负起责任”┆042

经营问答五

如何处置不称职的资深干部┆044

赢得员工信赖和信任之后,再决定怎样处置资深干部┆047

发动公司所有人,发起提高效益的运动┆052

经营问答六

如何对待不称职的经营人员,及如何对二把手授权┆054

人随着立场和时间的流逝而变化┆057

处理人的事情需要信赖关系┆059

应该问的是领导者自身在经营上付出的努力┆061

把二把手人格放在第一位┆062

有器量的人努力并可提升┆065

经营问答七

经营者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068

对经营者而言,这是一个层次很高的问题┆069

贪图安逸快乐、游戏人生的第二代社长┆070

以心目中的理想企业为目标┆073

攀登哪座山决定了人的活法┆076

经营问答八

董事挑选的基准是什么┆080

选拔董事,第一基准就是人品┆084

人是城堡、人是石墙┆088

“持续”让愚钝变非凡┆089

经营问答九

社长应该注意的事情是什么┆091

心中拥有判断、决策的基准┆092

承担无限的责任┆095

把自己的人格、意志注入企业┆095

为了员工,比任何人都勤奋工作┆096

培养高尚的人格┆096

经营问答十

怎样建设充满价值感、充实感的企业┆098

让员工充满价值感的企业┆104

积极性的原点是“参与意识”┆106

描绘梦想的愿景,激发员工积极性┆107

强悍、刚毅兼具┆108

要谦虚,不要骄傲;以员工为师,积累经验┆110

身怀具有普遍性的哲学,磨炼思想与人格┆112

为了保证企业的长治久安,要提高利润┆112

经营问答十一

接班人的选拔基准及正确的接班方法┆114

独特的销售渠道┆118

独立核算的店铺运营能够培育人才┆118

让在现场受过锻炼的人成为接班人┆120

会计知识不可缺少┆121

让诚实的人做接班人┆122

爱惜您的儿子┆123

怎样在国外开展业务┆124

经营问答十二

作为第二任经营者,怎样做好事业的整改及继承┆125

趁着财务体质良好,应该进行关闭整合┆132

给离职的人充足的补助┆133

不能为了继承遗产而使业绩变差┆133

继承者继承大多数股份┆136

重视一线的女员工┆137

经营问答十三

为创业者不肯充分放权而烦恼┆140

第二代要承受的“矛盾”┆143

被依靠的感觉激发员工的干劲┆146

用强大的领导力激起员工的勇气┆149

经营问答十四

关于经营家族企业的方法及公司分化┆152

首先要以“宽容之心”团结起来,优先恢复业绩┆156

不要分化公司,而是细分组织,对企业进行重组┆160

这是个相对的世界,自己改变了,对方也会改变┆162

经营问答十五

兄弟经营的企业如何继承事业┆165

不应该改变持股比例┆169

只要企业规模变大,就需要把资本和经营分离纳入视野┆173

经营问答十六

怎样使弟弟具备经营者意识(为了实现二人三足般的兄弟经营)┆177

亲人待遇受企业蓝图左右┆180

把握人心(经营者要赢得尊敬)┆181

螃蟹只会根据自己壳的大小打洞┆183

让亲人参与经营的难处┆185

如果可能的话,让弟弟到别处谋生┆190


精彩书摘

企业的经营者和经营干部们,当你们在自己前进的道路上感觉困惑的时候,这个系列的书籍能够成为“经营的指南针”,在诸位引导企业成长发展的过程中,能够助上一臂之力。

稻盛和夫

日本经营之圣 /京瓷名誉董事长

对大大小小、各行各业、五花八门,几乎是经营者可能遭遇的所有的经营问题,稻盛都能即刻予以回答,而且一针见血,针针见血,深刻透彻。

曹岫云

稻盛和夫(北京)管理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


前言/序言

致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

在盛和塾里,稻盛先生指导塾生企业家有三种形式。

第一种形式是稻盛先生发表主题讲演,比如在每年举办的“盛和塾世界大会”(过去叫“盛和塾全国大会”)上,在每年的盛和塾塾长忘年例会上,在新的盛和塾开塾仪式上,稻盛都要发表一个多小时的讲演。这种不同内容的讲演已超过130次。稻盛的讲演每次都堪称经典。

第二种形式是稻盛先生对“塾生体验发表”进行点评。每年的“世界大会”上,稻盛要对8名塾生的发表进行点评。每月的塾长例会上,稻盛要对两名塾生的发表进行点评。近年来,在中国召开的“稻盛经营哲学报告会”上,稻盛每次对六七名塾生的发表进行点评。这样的点评的次数,加起来在500次以上。稻盛的点评有长有短,但无不切中要害,让人点头称是。

第三种形式就是经营问答。有专门的经营问答会,也有在恳亲会等场合随时随地的问答,这样的问答也在200次以上。

2015年7月初,我们中国盛和塾50名企业家专程赶往日本,与稻盛先生展开了面对面的经营问答,我们提出的问题,有些是中国企业特有的难题,提问者做了精心准备,提问的内容稻盛事先一概不知,整整一个半小时,稻盛的回答紧扣问题的本质,实实在在而又充满哲理。稻盛已经83岁高龄,最近腰痛,身体欠佳,一个半小时紧张的问答,稻盛全身心投入。接着开恳亲酒会,拍照握手问候,应接不暇,又是一个半小时,老人家已经疲惫不堪,送他时,稻盛才说了一句:“这是苦修苦行啊!”

把与塾生间的经营问答活动看作“修行”,全然不顾年事已高,全力以赴,全神贯注。稻盛再次以他自我牺牲的实际行动,诠释了稻盛利他哲学的精髓。听闻7月下旬稻盛因操劳过度,突发较为严重的“带状疱疹”,住院治疗,塾生们心疼不已。

现在这本《稻盛和夫谈经营》,由日本盛和塾事务局编制,目的是让盛和塾的企业家从实例中更好地领悟哲学,从而促进自己更好地实践稻盛经营哲学。

阅读这套书,让我惊奇的是,对大大小小、各行各业、五花八门,几乎是经营者可能遭遇的所有的经营问题,稻盛都能即刻予以回答,而且一针见血,针针见血,深刻透彻。令提问者和听众们佩服得五体投地。

我在阅读稻盛的经营问答时,常常禁不住拍案叫绝。稻盛先生的这种指导百行百业、出神入化的本领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呢?

稻盛的青少年时代充满了挫折,13岁时患肺结核,在死亡的威胁面前,小小年纪,稻盛就贪婪地阅读起《生命的实相》这本充满宗教哲理的书籍,并开始培养自己“从善意出发思考问题的习惯”。

大学毕业,在松风工业打工时,由于排除了杂念,意识高度集中,稻盛发明了陶瓷新材料,开发成功了畅销的新产品。在这个过程中,他领悟出了“心纯见真”的哲学。

创立京瓷后,在如何才能避免决策错误的焦虑中,稻盛悟出了判断事物的基准—“作为人,何谓正确”。这就是所谓稻盛经营哲学的“原点”。

在处理11名高中毕业生的辞职事件中,稻盛又悟出了经营的真谛,或者说经营企业真正的目的:“在追求全体员工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幸福的同时,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做出贡献。”稻盛称之为“哲学的根干”。

在组织变大、管理出现混乱时,稻盛从孙悟空拔毛吹出分身的故事中悟出了“阿米巴经营”,把组织划分成小小的独立核算的单位,称为阿米巴。让全体员工参与经营,发挥出众人的力量和智慧。稻盛把阿米巴称为“员工实践哲学的道场”。

同时,京瓷的产品从陶瓷零件,发展到半导体电子零部件、切削工具、人工骨、再结晶宝石、汽车零部件、太阳能发电基板等。在这个过程中,京瓷又收购合并了某计算器厂、通信机器厂、复印机厂、光学材料厂、有机化工材料厂,乃至美国一万余人的大型电子零部件企业。京瓷的产品也发展到彩色复印机、手机等整机领域。在这个过程中稻盛积累了丰富的经营经验。

稻盛先生在拼命工作的同时拼命思考,他把自己丰富的经营经验加以提炼,上升到了哲学的高度,成为经营企业、度过人生的普遍正确的原理原则。依靠“京瓷哲学”,京瓷克服了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80年代的日元升值危机,90年代的泡沫经济危机,21世纪初的IT危机,以及后来的遍及全球的金融危机,获得了快速而持续的发展。

同时,千千万万个企业在顺境和危机中盛衰荣枯,也让稻盛从侧面学到了许多教训。

20世纪80年代中期,稻盛奋起参与国家规模的通信事业,创立第二电电(即后来的KDDI),把他的哲学发挥到了淋漓尽致的境地,并获得了卓越的成功。稻盛作为名副其实的企业家兼哲学家,可谓天下无双。

至于2010年78岁高龄的稻盛领导日航重建,仅花一年时间就让日航起死回生,跃居世界航空业利润及利润率第一,且遥遥领先,更让全世界惊叹不已。

日航戏剧般的成功,除了稻盛经营哲学和阿米巴经营之外,稻盛先生认为更重要的原因是获得了“天助”。稻盛无私忘我,拼着一把老骨头投身于日航的重建,这种行为顺应了天理,感动了上天,获得了天助,那是一股强大无比的力量。

我认为,稻盛先生“把‘作为人,何谓正确’作为判断一切事物的基准”,自己带头并要求员工“把作为人应该做的正确的事情以正确的方式贯彻到底”,这同王阳明“龙场大悟”所悟得的“致良知”完全是不谋而合。

500年前阳明先生的话,形容今天的稻盛先生最是贴切不过了。

“若鄙人所谓致知格物者,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也。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也。”

这一段话太妙了,这不但是稻盛经营京瓷、第二电电、日航的真实写照,而且也是稻盛解答形形色色的经营难题,使“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的奥妙所在。

稻盛先生的经营经验丰富多彩,稻盛先生的经营哲学炉火纯青,通达天理,一通百通。凡是现在的经营者碰到过的问题,他几乎都碰到过,或者都注意过、思考过。所以当塾生们向稻盛请教时,稻盛都会从良知天理,或者说从企业经营的原理原则出发,从自己的切身经验出发,做出令人信服的答复:“我当初也碰到过与你类似的问题,当时我是这么思考、这么解决的。希望你结合自身的情况,从中获取有益的启示”。稻盛的回答既有哲学的高度又很接地气,让塾生们很受用、很受益。

稻盛说,博览群书不如精读一书。我想,为了丰富知识,我们可以浏览群书,但作为经营者,我首先推荐精读稻盛先生的书,包括《活法》《干法》《阿米巴经营》,以及介绍实际经营案例的《稻盛和夫谈经营》。因为超越行业、能对各种经营问题做出如此精彩回答的人,全世界除稻盛之外别无他人。如果你在自己的经营或人生中有什么困惑的话,你也可以读一读这本书,相信你一定会获得有益的启迪。

稻盛和夫(北京)管理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曹岫云

2015年9月6日

在当今严峻的经营环境中,经营者面临许多经营课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大家常常感到烦恼。为了解答这些问题,减少一点大家的困惑,从1992年起,我就在盛和塾里开始了“经营问答”。塾生们毫不隐瞒、毫无顾虑地提出他们在经营中遭遇的难题;我倾注心血,解答他们的疑惑。这样的经营问答已经进行了170次。

在经营问答中,塾生们提出的问题具有普遍性,是许多经营者共有的烦恼。这样的经营问答,如果按照经营中碰到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类刊登的话,那么,当经营者在判断问题遇到困惑时,或许能够给予他们解决问题的启示。我开始有了这样的想法。

这次准备出版的《稻盛和夫谈经营》就依照这个宗旨,选择有代表性的经营问答,将其内容系统地编辑成册。我相信,作为经营者,如果熟读并体会与自己抱有相同疑难的同伴间的经营问答,就可以找出解决自身所抱问题的线索。

一直以来,我不断给大家阐述一个观点:为了指引企业不断发展,必须依据“作为人,何谓正确”这一普遍性的经营哲学,来开展企业经营活动。我所倡导的经营哲学,并不是只要在头脑里理解就行的东西,必须通过具体实践才能发挥出它真正的价值。

在经营问答中,针对塾生们提出的具体的经营问题,依据我的经营哲学和我的切身经验,针对应该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我明确地阐述了自己的思路和见解。我期待,这个系列的书籍,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个重新学习的良好机会,学习的主题就是:“在企业经营的现场应该如何实践哲学”。

我衷心希望,企业的经营者和经营干部,当你们在自己前进的道路上感觉困惑的时候,这个系列的书籍能够成为“经营的指南针”,在诸位引导企业成长发展的过程中,能够助上一臂之力。

稻盛和夫

2013年1月



《卓越之道:熔炼团队,基业长青》 引言: 在瞬息万变的商业浪潮中,企业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然而,无数企业在追求增长的道路上,往往陷入瓶颈,原因何在?究其根本,在于对“人”的深刻理解和对“传承”的战略性布局。本文旨在探讨一套超越短期利益、直击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经营哲学,它不依赖于浮于表面的管理技巧,而是着眼于塑造卓越人才,并构建能够世代延续的基业。我们将深入剖析如何识别、培养和激励那些能够驱动企业不断前进的“灵魂人物”,以及如何将企业的核心价值、智慧与使命,以一种生命力旺盛的方式传递给下一代,使其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引擎。 第一章:人才的熔炉——塑造驱动企业前行的中坚力量 企业的发展,归根结底是人的发展。一个优秀的企业,必然拥有一支由杰出人才组成的团队。然而,人才并非凭空出现,也并非简单招聘就能获得。它需要一个系统性的“熔炉”,在其中,潜在的优秀者被冶炼,平凡的员工被激发,最终锻造出忠诚、敬业、具备高度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职业经理人。 识人:远不止于能力评估。 识别一个人才,远比看简历、查证书要复杂得多。能力固然重要,但更关键的是其内在的品质。我们必须学会洞察其“心性”。这种心性,体现在面对困难时的坚韧不拔,面对诱惑时的原则坚守,面对挑战时的积极进取。一个有野心却缺乏责任感的人,可能在短期内带来绩效,但终将成为企业的隐患。一个埋头苦干却缺乏大局观的人,则可能固步自封,阻碍企业发展。因此,在识人环节,我们需要关注以下几个维度: 责任心与担当: 一个人是否愿意承担责任,是否在问题出现时勇于面对,而不是推诿或抱怨。这种担当,是领导力的基石。 敬业精神与奉献: 员工是否将企业视为自己的事业,是否愿意为之付出额外的努力,而不仅仅是为了薪资。这种敬业,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习能力与成长性: 在快速变化的环境中,学习是唯一的通行证。我们应该寻找那些对新知识、新技能充满渴望,并能迅速将其转化为实践的人。 正直品格与诚信: 这是任何合作的基石。一个不诚实的人,无论能力多强,都无法成为值得信赖的伙伴。 团队协作与沟通: 现代企业是高度协作的产物。一个人是否懂得与他人合作,是否能有效地沟通,是否能为了团队的整体利益而牺牲个人得失,至关重要。 谦逊与自省: 伟大的领导者往往是谦逊的。他们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乐于倾听不同的意见,不断反思和改进。 育人:系统性的培养而非临时抱佛脚。 有了“识”的基础,接下来的“育”则是一个漫长而精细的过程。这并非一蹴而就的培训课程,而是一种融入日常经营的、潜移默化的成长。 导师制与言传身教: 最有效的培养方式,莫过于让经验丰富的领导者或资深员工,成为年轻一代的导师。通过日常的工作指导、经验分享,甚至生活中的交流,将企业的成功之道、失败教训,以及为人处世的道理,毫无保留地传递下去。身教重于言教,领导者的行为本身就是最生动的教材。 挑战性任务的历练: 真正的成长,往往来自于解决难题的过程中。企业应该有意识地将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项目、关键的岗位,交给那些有潜力但尚未完全成熟的员工。在压力和挑战下,他们才能激发出潜能,锻炼出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心理素质。 持续的学习与反馈机制: 建立一套定期的、有建设性的反馈机制,让员工了解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并获得改进的方向。同时,鼓励员工参与各类学习活动,无论是内部培训、外部研讨会,还是阅读相关书籍,都是提升自身能力的重要途径。 赋权与信任: 给予员工必要的权力和信任,让他们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拥有一定的决策权。这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更能增强员工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当员工感受到被信任时,他们会更加努力地去证明自己的价值。 营造积极的企业文化: 一个鼓励创新、包容错误、倡导分享的企业文化,是人才培养的沃土。当员工感受到安全感,愿意尝试新事物,不怕失败时,他们的创造力和潜力才能得到充分释放。 用人:知人善任,人尽其才。 选拔和培养了人才,最终要落到“用”的环节。如何将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发挥其最大的价值,是经营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岗位的匹配性: 不同的岗位需要不同特质的人才。了解每个人的性格、能力、兴趣,并将其与岗位的要求进行精准匹配。例如,一个擅长沟通协调的人,可能更适合担任销售或客户服务岗位;一个注重细节、逻辑严谨的人,可能更适合财务或技术研发岗位。 职业发展的通道: 为员工提供清晰的职业发展路径,让他们看到在企业内的成长空间和晋升机会。这有助于激励员工持续努力,增强其对企业的忠诚度。 激励与认可: 公正、公平的激励机制,是对员工辛勤付出的最好回报。这包括物质激励(如奖金、股权激励)和精神激励(如公开表彰、晋升机会)。当员工的努力和贡献得到及时有效的认可时,他们会更有动力去创造价值。 适度的挑战与宽容: 在用人的过程中,既要给予员工适度的挑战,让他们不断突破自我,也要在他们犯错时给予宽容和指导。关键在于从中吸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第二章:基业的长青——构建跨越时代的传承体系 企业的生命力,不应止步于一代经营者的成就,而应如同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基业长青,是所有伟大企业追求的终极目标。这需要一套系统性的传承体系,将企业的精髓、文化、战略,以一种可持续的方式传递给下一代,并使其在新的时代焕发新的生机。 传承的本质:价值与使命的传递。 许多企业在提到传承时,首先想到的是股权的交接、资产的转移。然而,真正的传承,远不止于此。它关乎企业赖以生存的核心价值、经营哲学、以及支撑企业前行的使命感。 企业精神与价值观的根植: 公司的核心价值观,例如诚信、客户至上、持续创新等,必须深入人心,成为每一位员工的行为准则。这需要通过长期的文化建设、制度约束和领导者的身体力行来完成。 经营哲学的传承: 每一家成功的企业,都可能形成一套独特的经营哲学,这是其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关键。这套哲学,可能包含着对市场、对客户、对员工的深刻洞察。将其梳理、提炼,并以通俗易懂、易于理解的方式传承下去,是确保企业战略连续性的重要环节。 使命感与社会责任: 企业存在的意义,不应仅仅是追求利润。一个有使命感的企业,能够为社会创造价值,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这种使命感,能够激发员工的自豪感和归属感,是企业能够长期发展的精神动力。 传承的载体:制度与文化。 价值与使命的传递,需要有形的载体。制度和文化,是支撑企业基业长青最坚实的基石。 制度的保障: 清晰的决策机制: 建立一套规范、透明的决策流程,确保企业在重大决策上能够保持理性、科学。这有助于避免因个人好恶或短期利益而做出错误判断。 健全的风险控制体系: 风险控制是企业生存的生命线。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和应对机制,能够帮助企业规避潜在的危机,保障其稳健发展。 公平公正的晋升与激励体系: 确保所有员工都有公平竞争的机会,优秀的员工能够得到应有的回报和晋升。这有助于留住人才,并激励他们为企业长期贡献。 信息公开与透明: 在一定范围内,保持信息的公开与透明,能够增强员工的信任感和参与感,形成良好的企业治理结构。 文化的沉淀: 企业故事与榜样: 收集和传播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感人故事、成功案例,以及那些为企业做出杰出贡献的榜样人物。这些故事和榜样,能够直观地展现企业的精神,激励后人。 仪式感与共同记忆: 通过定期的庆典、年会、表彰大会等,营造企业的仪式感,强化员工的归属感和集体认同。这些共同的记忆,能够凝聚人心,增强企业的向心力。 开放与包容的心态: 传承并非意味着固步自封,而是要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拥抱变化。鼓励不同观点,允许创新,是企业保持活力的关键。 传承的实践:人才与领导力的迭代。 最终,传承落实在人才的培养和领导力的迭代上。 接班人的培养: 提前规划和培养下一代领导者,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在挑战中成长。这需要有耐心,给予他们试错的机会,并提供充分的支持。 股权与管理权的平稳过渡: 在家族企业中,股权与管理权的平稳过渡是传承的关键。需要提前规划,避免家族矛盾对企业造成损害。对于非家族企业,也需要建立明确的接班人选拔机制,确保管理层的稳定和延续。 与时俱进的战略调整: 传承不是僵化地复制过去,而是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和市场变化,对企业战略进行适时的调整。新一代的领导者,需要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前瞻性,带领企业走向新的辉煌。 保持初心,回归本质: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企业最核心的经营理念和对客户的承诺,应始终如一。保持初心,回归经营本质,是基业长青的根本。 结语: “人才培养”与“企业传承”,并非孤立的概念,而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经营哲学。卓越的人才,是企业可持续发展最宝贵的财富,而稳健的企业传承,则能确保这份财富和企业的生命力得以延续。本文所探讨的,并非一套僵化的教条,而是一种深刻的经营洞察。它要求经营者以一种长远的眼光,关注“人”的成长,关注“心”的培养,关注“道”的传承。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风云变幻的市场中,真正实现基业长青,成为经久不衰的伟大组织。

用户评价

评分

《稻盛和夫谈经营:人才培养与企业传承》这本书,以一种非常独特的方式,将经营管理与人生哲理融为一体。作者在谈论人才培养时,并没有将其局限于技能的提升,而是上升到了品格的塑造和精神的引导。他反复强调的“心法”,即如何通过内心的修炼来提升个人的经营能力和领导力,这一点让我觉得非常受用。书中对于如何让员工“热爱工作”,如何挖掘他们内心深处的潜力,有着非常深刻的见解。他认为,一个真正优秀的经营者,不仅要懂得如何赚钱,更要懂得如何让员工感受到工作的价值和意义。在企业传承方面,作者也提出了许多颠覆性的观点,例如,他认为优秀的领导者应该具备“谦虚”和“感恩”之心,这与许多人对强势领导者的传统认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整本书结构严谨,内容丰富,每一页都充满了作者的人生智慧和经营经验,让人在阅读中不断获得启发和思考。

评分

这本书《稻盛和夫谈经营:人才培养与企业传承》简直是一部创业者的“葵花宝典”,又像是一部企业家的“心灵鸡汤”。作者以极其朴实却又无比深刻的语言,阐述了经营的真谛。尤其是在人才培养方面,他提出的“让员工成为主人翁”的理念,深深触动了我。他详细地解释了如何通过赋予员工责任和信任,来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而不是仅仅将他们视为工具。书中关于如何建立公平公正的评价体系,如何让员工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以及如何培养他们持续学习的习惯,都给出了非常具体的操作建议。而在企业传承的部分,作者更是强调了“继承理念”比“继承财产”更为重要,他用自己企业的成功实践,生动地诠释了如何将企业的经营哲学和核心价值观,有效地传递给下一代经营者,从而确保企业的长青。读这本书,感觉如同经历了一场精神的洗礼,它不仅提升了我对企业经营的认知,更让我对人生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

这本《稻盛和夫谈经营:人才培养与企业传承》读起来简直是一场思想的盛宴,作者以其深厚的经营智慧和人生阅历,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清晰的企业发展蓝图。尤其在人才培养方面,书中提出的“利他”之心,即以员工的成长和幸福为出发点,去经营企业,这种理念着实令人耳目一新。它不仅仅是口号,而是通过一系列切实可行的落地方法,比如如何激发员工的潜能、如何建立相互信任的团队文化、如何培养具有企业家精神的接班人等等,都进行了详尽的阐述。我尤其欣赏作者对“敬天爱人”的反复强调,这不仅仅是一种经营哲学,更是一种深刻的人生哲学,它要求经营者在追求利润的同时,也要心怀感恩,关爱他人,才能获得真正的长久成功。书中那些来自稻盛和夫先生亲身经历的案例,那些跌宕起伏的企业发展故事,都让这些理论变得生动而富有力量,仿佛就在眼前发生一样。阅读这本书,我不仅学到了经营的技巧,更重要的是,我感受到了一种温暖而坚定的力量,它激励着我不断反思自己的工作和人生,去追求更高层次的价值。

评分

读完《稻盛和夫谈经营:人才培养与企业传承》,我最大的感受是,这不仅仅是一本讲授经营管理方法的书籍,更是一本关于如何塑造一个优秀企业灵魂的指南。作者通过对“为什么而经营”的深刻追问,引导读者去思考企业存在的根本意义,以及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初心。在人才培养方面,书中并非简单地罗列培训计划,而是着重于塑造人才的内在品格和价值观念。比如,如何通过持续的学习和实践,让员工拥有坚韧不拔的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培养他们对工作的热情和责任感,让他们不仅仅是执行者,更是企业价值的创造者。而企业传承的部分,则更加引人深思。作者指出,真正的传承不仅仅是财富和权力的交接,更是企业文化、经营理念和价值观的代代相传。书中分享的关于如何选择和培养合格的接班人,以及如何确保企业在变革中依然保持稳健发展的经验,都具有极高的借鉴意义。整本书的逻辑清晰,语言朴实,却蕴含着无尽的智慧,对于任何一个渴望建立基业长青的企业家来说,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宝藏。

评分

不得不说,《稻盛和夫谈经营:人才培养与企业传承》是一本非常“接地气”的管理学著作。作者没有空谈理论,而是用大量的实践案例来佐证他的观点。特别是在人才培养方面,他提出的“从心开始”的理念,强调了员工内在的驱动力和积极性比外部的激励机制更为重要。书中关于如何通过日常工作的点滴细节,去塑造员工的职业素养和对企业的归属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并没有回避企业经营中的困难和挑战,反而用一种非常坦诚的态度,分享了自己在面对逆境时是如何克服的,以及如何带领团队走出困境。在企业传承方面,作者强调了“经营哲学”的重要性,认为只有清晰的经营哲学才能贯穿企业发展的始终,保证企业在不同领导者手中都能保持正确的方向。读这本书,感觉就像是听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者在娓娓道来,他的话语中充满了智慧,也充满了力量。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发在于,企业经营的本质,归根结底是对人性的洞察和对价值观的坚守。

评分

书的质量很好,包装印刷很赞,618活动120左右可以买400的书,太划算了

评分

棒棒棒好棒棒棒棒棒好棒棒棒棒棒好棒棒棒棒棒好棒棒棒棒棒好棒棒棒棒棒好棒棒棒棒棒好棒棒棒棒棒好棒棒棒棒棒好棒棒

评分

书的质量很好,包装印刷很赞,618活动120左右可以买400的书,太划算了

评分

字有点少,太干了

评分

哲学思考的管理,从零开始的挑战

评分

时下,******数年, 但觉世风日下,***** 猫腻甚多,不乏其闻。然, ******与众皆不同, 为******。***之 动容,心驰神往。***不 能食,寝则不安,辗转反侧 无法忘怀。于是**** 食,凑齐银两,***** 买。*****与小二之殷 切让人感染,感激怜涕。打 开包裹之时,****四 射,********,处 处都是祥和之气。***之 *******,呜呼哀 哉!*******,人间 *****!*****, 焚香祷告后与***** 宝。******,不仅赞 叹********,超高 性价比!******** 时尚品位,更予****。 店主果然句句实言,毫无夸 大欺瞒之嫌。此属大家风 范,****贾。*不敢独 享此宝,****。便有感 而出此文,句句真言,字字 肺腑。

评分

京东图书节买的书,看了好久了,终于出手了,真的好便宜!

评分

这本书确实值得一读,从中可以理解工作的真正意义,也可以让以后的人生更加充实

评分

增加你的高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