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測試統計方法和質量控製

分析測試統計方法和質量控製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曹宏燕 等 著
圖書標籤:
  • 分析測試
  • 統計方法
  • 質量控製
  • 數據分析
  • 實驗設計
  • 質量管理
  • 可靠性
  • 測量不確定度
  • 統計學
  • 過程控製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化學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22277077
版次:1
商品編碼:12106688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0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445
字數:730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分析測試統計方法和質量控製》介紹瞭分析測試及其試驗研究中常用的數理統計方法,包括分析測試中的誤差和誤差分布、測量結果的統計檢驗、方差分析、正交設計、迴歸分析等統計方法的理論與實踐;結閤ISO、GB和CNAS等有關實驗室管理規範和認可要求,闡述瞭實驗室管理和協同試驗中測量結果準確度試驗及應用、能力驗證及其統計方法、測量不確定度評定、標準物質及其研製中的統計方法、分析方法的評價及分析結果的錶示、實驗室認可、質量控製圖中相關的統計方法和質量控製措施;還介紹瞭分析測試文獻資源和檢索方法、Excel在分析測試數據統計中的應用,並以較多實例解讀數理統計方法在分析實踐及實驗室管理中的應用。
《分析測試統計方法和質量控製》理論聯係實際、內容豐富、實踐性強,可供各行業從事分析測試、分析試驗研究人員和實驗室管理人員閱讀,亦可作為分析測試專業培訓教材,大專院校相關專業師生參考用書。

作者簡介

曹宏燕,武漢鋼鐵公司研究院技術中心,原主任,研究員,發錶論文30餘篇,主持起草標準近10項,如《化學成分分析測量結果不確定度評定導則》(CSM 01010100-2006)、《鋼鐵及閤金化學分析方法 新亞銅靈-三氯甲烷萃取光度法測定銅量》(GB 223.19-1989)等

目錄

第1章分析測試中的誤差和誤差分布1
1.1分析測試誤差1
1.1.1誤差和誤差的分類1
1.1.2分析誤差的産生3
1.2測量結果的準確度(正確度和精密度)4
1.2.1測量準確度、正確度和精密度的有關術語4
1.2.2測量結果準確度與正確度、精密度的關係6
1.2.3誤差的錶示7
1.3隨機誤差的正態分布8
1.3.1測量結果的分布8
1.3.2正態分布10
1.3.3標準正態分布12
1.4正態分布的數字特徵14
1.4.1數據集中位置的特徵數15
1.4.2數據離散度的特徵數18
第2章測量結果的統計檢驗24
2.1離群值檢驗24
2.1.1概述24
2.1.2離群值檢驗26
2.1.3統計檢驗的功效33
2.1.4檢驗結果的處理34
2.1.5可疑數據檢驗中的一些問題34
2.2平均值一緻性檢驗35
2.2.1概述35
2.2.2t分布36
2.2.3u檢驗38
2.2.4t檢驗39
2.3方差檢驗44
2.3.1概述44
2.3.2χ2分布45
2.3.3F分布46
2.3.4方差檢驗48
2.3.5多個總體的方差的檢驗51
2.4正態性檢驗55
2.4.1概述55
2.4.2夏皮羅-威爾剋(Shapiro-Wilk)檢驗法55
2.4.3偏態-峰態係數檢驗59
2.4.4愛潑斯-普利(Epps-Pulley)檢驗60
2.4.5達戈斯提諾(D Agostino)檢驗62
2.4.6正態性檢驗方法的應用64
第3章方差分析65
3.1變差平方和的分解65
3.2單因素方差分析67
3.2.1單因素方差分析一般方法67
3.2.2各水平等重復次數的單因素方差分析68
3.2.3各水平不等重復次數的單因素方差分析70
3.3雙因素試驗方差分析71
3.3.1交互效應71
3.3.2無交互作用雙因素試驗方差分析72
3.3.3有交互作用雙因素試驗方差分析75
3.4正交試驗與正交試驗方差分析79
3.4.1常用試驗設計方案的比較79
3.4.2正交錶80
3.4.3不考慮交互作用的正交試驗81
3.4.4有交互作用的正交試驗設計87
3.4.5多指標試驗的正交設計90
3.4.6水平數不等的正交設計91
3.4.7分次試驗93
第4章迴歸分析95
4.1概述95
4.2一元綫性迴歸96
4.2.1作圖法求兩變量間的關係96
4.2.2一元綫性迴歸方程的建立97
4.2.3一元綫性迴歸方程的有效性檢驗100
4.2.4迴歸方程的精度與置信區間109
4.2.5兩條迴歸直綫的比較115
4.2.6一元綫性迴歸方程在分析測試中的應用 118
4.3一元非綫性迴歸124
4.4二元綫性迴歸分析129
4.4.1二元綫性迴歸方程求解129
4.4.2二元綫性迴歸方程的顯著性檢驗131
4.4.3二元綫性迴歸方程的精度132
4.4.4二元非綫性化迴歸133
4.5多元綫性迴歸方程133
第5章測量方法與結果的準確度試驗及應用134
5.1概述134
5.2有關分析測試方法準確度的定義與術語135
5.3確定重復性限標準差和再現性限標準差的基本方法 137
5.3.1精密度試驗統計的基本模型137
5.3.2重復性方差s2r、實驗室間方差s2L和再現性方差s2R的統計138
5.3.3重復性限r和再現性限R的確定139
5.3.4確定sr(和sR)與水平值m之間的函數關係140
5.3.5精密度參數的錶達143
5.3.6精密度試驗測試結果的一緻性檢驗和離群值檢驗145
5.3.7數據分析的穩健統計方法149
5.3.8精密度試驗測試結果統計分析主要流程150
5.4精密度試驗和統計分析實例150
5.4.1試驗安排和實驗室測試數據150
5.4.2測試數據的統計檢驗和精密度參數計算151
5.4.3重復性限和再現性限迴歸方程的擬閤153
5.5精密度試驗的組織155
5.5.1實驗室的選擇155
5.5.2精密度試驗的樣品156
5.5.3精密度試驗操作員156
5.5.4測試數據的獨立性157
5.6分析方法精密度的中間度量157
5.6.1精密度中間度量概述157
5.6.2精密度中間度量的試驗158
5.6.3精密度中間度量試驗的統計分析159
5.7精密度試驗的分割水平設計和非均勻物料設計161
5.7.1精密度試驗的分割水平設計161
5.7.2精密度試驗的非均勻物料設計163
5.8確定測試方法正確度的基本方法163
5.8.1根據實驗室間試驗確定測量方法的偏倚163
5.8.2單個實驗室偏倚的確定165
5.8.3應用實例166
5.9精密度數值的應用169
5.9.1不同概率水平臨界值的計算169
5.9.2兩個和兩個以上測試結果重復性檢驗的臨界值169
5.9.3重復性條件下進行兩組測試170
5.9.4兩個實驗室各進行一次以上的測試170
5.9.5一個實驗室的測試結果與參照值的比較171
5.9.6多個實驗室的測試結果與參照值的比較172
5.9.7精密度參數在測量不確定度評定中的應用173
第6章測量不確定度及其評定174
6.1測量不確定度概述175
6.1.1測量的基本術語175
6.1.2測量不確定度177
6.1.3測量誤差與測量不確定度178
6.1.4分析測試中常見的不確定度因素179
6.2測量不確定度評定的基本方法180
6.2.1測量不確定度的名稱和定義180
6.2.2測量不確定度評定的基本程序182
6.3分析測試中主要不確定度分量的評定191
6.3.1溶液體積測量的不確定度分量191
6.3.2稱量引起的不確定度分量192
6.3.3標準物質和純物質引入的不確定度分量193
6.3.4校準麯綫變動性的不確定度分量194
6.3.5測量重復性不確定度分量196
6.3.6相對原子質量、常數等引起的不確定度分量196
6.3.7分析中某些校正係數的不確定度分量197
6.3.8長度測量的不確定度分量197
6.3.9儀器的顯示或讀數引起的不確定度分量197
6.3.10數字修約引起的不確定度分量197
6.4測量不確定度評定實例198
6.4.1重鉻酸鉀滴定法測定鐵礦石中全鐵含量的不確定度評定198
6.4.2過硫酸銨氧化滴定法測定含釩不銹鋼中鉻含量的測量不確定度評定200
6.4.3恒電流電解-BCO光度法測定純銅中銅含量的不確定度評定203
6.4.4電感耦閤等離子體發射光譜法測定低閤金鋼中鉬含量的不確定度評定207
6.4.5燃燒氣體容量法測定鋼中碳含量測量不確定度評定209
第7章能力驗證及其統計方法212
7.1能力驗證相關術語212
7.2實驗室能力驗證213
7.2.1能力驗證的作用213
7.2.2能力驗證的要求215
7.2.3CNAS與其他認可機構的互認216
7.3能力驗證計劃216
7.3.1順序參加計劃216
7.3.2同步參加計劃217
7.3.3部分過程計劃218
7.3.4外部質量評價(EQA)計劃218
7.4檢測實驗室的能力驗證218
7.4.1能力驗證計劃的組織和設計218
7.4.2能力驗證樣品(物品)的製備、分發和管理219
7.4.3計劃的實施219
7.4.4數據的統計處理220
7.4.5能力評價221
7.4.6能力驗證報告222
7.4.7能力驗證結果的利用和整改程序222
7.5能力驗證中的統計方法223
7.5.1穩健統計基本方法224
7.5.2以中位數和標準化四分位距錶徵的穩健統計技術226
7.5.3能力驗證結果的圖示227
7.5.4能力驗證實例229
7.6檢測實驗室能力驗證中的幾個問題232
7.6.1分割水平樣品試驗232
7.6.2中位數和四分位數的確定233
7.6.3標準化四分位距的計算234
7.6.4能力驗證評價結果的不一緻235
7.6.5能力驗證中的保密性235
7.7能力驗證的其他穩健統計和評價方法236
7.7.1穩健算法A236
7.7.2ISO堯登橢圓圖238
7.7.3En統計量的評價241
7.7.4采用分析方法精密度參數的評價方法242
7.7.5能力驗證結果穩健統計值與標準物質認定值的符閤性檢驗243
第8章分析方法的評價與分析結果的錶示245
8.1分析方法的基本特性245
8.1.1檢齣限245
8.1.2測定限247
8.1.3靈敏度249
8.1.4選擇性249
8.1.5精密度、重復性和再現性250
8.1.6準確度、正確度和偏倚251
8.2測量結果的精密度檢驗251
8.3測量結果的正確度的檢驗253
8.3.1用標準物質檢查測量結果的正確度253
8.3.2兩個獨立分析方法間的比對255
8.3.3測量結果與另一實驗室測量結果比對256
8.3.4多水平測量結果的比較257
8.3.5參與實驗室間能力驗證比對試驗260
8.3.6加標迴收試驗260
8.4分析方法試驗和評價261
8.4.1分析方法試驗261
8.4.2分析方法評價263
8.5提高測量結果的準確度264
8.6有效數字與數值修約267
8.6.1有效數字和有效數字的位數267
8.6.2有效數字錶示規則268
8.6.3數值修約規則269
8.6.4測定值或其計算值與標準規定極限數值作比較的方法270
8.7誤差的傳遞271
8.7.1誤差傳遞的一般公式271
8.7.2誤差傳遞公式在基本運算中的應用272
8.7.3應用實例273
8.7.4分析測試中誤差的分配和控製275
8.8分析結果的錶示275
第9章標準物質及其研製中的統計方法277
9.1概述277
9.2標準物質的基本特性280
9.2.1均勻性280
9.2.2穩定性280
9.2.3溯源性281
9.3標準物質在分析測試中的作用282
9.4分析測試的溯源體係和溯源性的保證284
9.4.1分析測試的溯源性284
9.4.2溯源體係285
9.4.3分析測試溯源體係的完善287
9.4.4標準物質生産者(研製者)的認可289
9.5標準物質的均勻性和均勻性檢驗289
9.5.1均勻性檢驗統計方法290
9.5.2樣品不均勻性引起的不確定度評定293
9.5.3均勻性檢驗方法的選擇和正確評價296
9.5.4均勻性檢驗的抽樣方式和抽樣數量298
9.5.5均勻性檢驗項目的選擇299
9.5.6均勻性檢驗測量條件的控製299
9.5.7測量順序的控製300
9.5.8最小取樣量的確定301
9.6標準物質的穩定性和穩定性試驗302
9.6.1標準物質穩定性試驗302
9.6.2標準物質穩定性試驗的統計方法305
9.7標準物質的定值分析和特性量值的確定310
9.7.1標準物質特性量值溯源性的保證310
9.7.2標準物質定值分析和定值實驗室311
9.7.3定值分析的質量控製315
9.7.4標準物質定值分析數據的統計處理316
9.8標準物質的選擇和使用322
9.9標準物質的期間核查324
9.9.1標準物質的期間核查的基本要求324
9.9.2有證標準物質的期間核查325
9.9.3標準物質特性量值的核查326
第10章實驗室認可327
10.1實驗室認可的基本知識327
10.1.1認可的定義327
10.1.2實驗室認可與質量認證的區彆327
10.1.3實驗室認可的作用和益處328
10.1.4實驗室認可的依據329
10.1.5實驗室認可過程329
10.1.6實驗室認可的領域331
10.2實驗室質量管理體係的建立與運行331
10.2.1管理體係的基本概念331
10.2.2管理體係的總體要求332
10.2.3管理體係的建立333
10.2.4管理體係的運行和持續改進334
10.3實驗室認可中的關注重點335
10.3.1現場考核試驗335
10.3.2測量不確定度的評估335
10.3.3量值溯源336
10.3.4內部校準要求338
10.3.5能力驗證338
10.3.6非標準方法的確認339
10.3.7符閤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340
10.3.8內部質量控製340
第11章分析測試中的質量控製圖342
11.1質量控製圖342
11.2常規控製圖343
11.2.1常規控製圖的分類343
11.2.2計量控製圖的性質344
11.2.3計量控製圖設計344
11.3計量控製圖的建立345
11.3.1平均值-極差控製圖345
11.3.2平均值-標準差控製圖347
11.3.3中位值-極差控製圖347
11.3.4單值-移動極差控製圖348
11.3.5給定參數的計量控製圖350
11.4常規控製圖的識彆與判斷350
11.5計量控製圖的控製程序352
11.6質量控製圖在評價分析測試工作質量中的應用353
第12章分析測試文獻資源和檢索方法358
12.1分析測試類文獻資源的類型358
12.1.1期刊文摘類信息資源358
12.1.2圖書類信息資源361
12.1.3專利類信息資源361
12.1.4學位論文362
12.1.5標準化信息363
12.1.6會議資料365
12.1.7新聞類信息資源366
12.1.8實驗室管理信息366
12.2分析化學文獻的綜閤檢索途徑366
12.2.1綜閤類搜索引擎366
12.2.2網上圖書館367
12.2.3化學專業網站367
12.2.4網上大型綜閤數據庫368
12.2.5專業檢索工具373
12.3文獻檢索步驟374
12.3.1分析檢索課題,確定檢索範圍374
12.3.2確定檢索方法375
12.3.3製定檢索策略375
12.3.4適時調整檢索策略375
12.4檢索結果375
第13章分析測試中統計軟件應用簡介377
13.1統計軟件概述377
13.1.1Excel377
13.1.2Origin377
13.1.3Minitab378
13.2Excel的基本功能378
13.2.1Excel的主要特點378
13.2.2數據基本操作379
13.2.3Excel在數理統計中的常規應用383
13.2.4數據分析工具庫的應用390
13.2.5分析測試數據處理示例400
13.2.6Excel繪圖功能簡介405
13.2.7Excel繪圖實例408
13.3Origin軟件應用簡介412
13.3.1數據分析412
13.3.2繪圖413
13.4Minitab應用簡介416
13.4.1描述性統計量416
13.4.2方差分析416
13.4.3控製圖的繪製419
13.5附錄:Excel中的統計函數421
附錄424
附錶1標準正態分布錶424
附錶2χ2分布錶425
附錶3t分布錶426
附錶4F分布錶427
附錶5常用正交錶437
參考文獻444

精彩書摘

  《分析測試統計方法和質量控製》:
  有些物理試驗是不可重復的,有些成分分析樣品量有限,隻能做一次試驗。一次測量所得結果是否有分散性?按重復性概念,一個測量結果不能計算其標準差,但在測暈不確定度評定中可通過所用儀器、量具校準的標準不確定度、其示值誤差、環境溫度變化的不確定度及利用以前積纍的統計數據或方法的重復性限等參數來評定測量結果的分散性。例如,在試驗機上進行破壞性的抗托強度試驗,但仍可通過試驗機已知的很大允許差、試驗機的示值重復性標準差、試驗樣品幾何尺寸的測量誤差等來評定測量結果的不確定度。
  因此,在計量學中引入測量不確定度的概念,通過對未在重復測量中錶不的各種不確定度因素進行分析,並將這些因素對數據分散性的貢獻統計齣來,與測量數據的重復性進一步閤成為總不確定度,最後與測量結果一起錶達。
  定義中的“閤理地”是指測量在統計控製狀態下進行,其測量結果或有關參數可以用統計方法進行估計。另外,不確定度的評定帶有主觀鑒彆的成分,即不確定度的評定與人員的知識範圍、認識水平和實踐經驗有密切關係,要求評定人員對分析方法和測量過程的各種係統效應和隨機效應有正確的認識,閤理評定被測量之值的分散性。
  定義中的“測量結果”應當理解為被測量之值的佳估計。不確定度的評定應當考慮已識彆的係統效應的影響,即測量結果是指對已識彆的係統效應修正後的佳估計值。
  定義中的“相聯係的”是指不確定度和測量結果來自於同一測量對象和過程。錶示在給定條件下測量結果可能齣現的區間。要說明的足,測量不確定度和測最結果的量值之間沒有必然的聯係,它們均按各自的方法統計。采用不同的方法對某一個被測量測量,可能得到相同的結果,但其不確定度未必相同,有時可能相差頗大。
  不確定度是建立在誤差理論基礎上的一個新的概念,它錶示由於測量誤差的存在而對被測量值不能肯定的程度,是定量說明測量結果質量的一個參數。一個完整的測量結果,不僅要錶示其量值的大小,還需給齣測量的不確定度,錶示被測量真值在一定概率水平所處的範圍(所指的測量結果應該是已修正瞭的佳估計值)。測量小確定度愈小,其測最結果的可信度愈大,測量的質量就愈高,測量數據的使用價值愈高。
  ……

前言/序言

分析測試試驗研究和生産實踐中,數理統計方法的重要性不僅受到分析測試人員的青睞,更受到越來越多的實驗室、管理者的重視,在分析測試實踐和管理中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
ISO/IEC等國際組織頒布或修訂瞭一係列有關實驗室管理和試驗結果數據處理的文件,例如,ISO/IEC 17025《檢測和校準實驗室能力的通用要求》、ISO 5725《測量方法與結果的準確度》係列標準、ISO/IEC 17043《閤格評定能力驗證的通用要求》、ISO 13528《利用實驗室間比對進行能力驗證的統計方法》、ISO Guide 35《標準物質定值的一般原則和統計學原理》、ISO/IEC Guide 98��3《測量不確定度第3 部分:測量不確定度錶示指南》等。這些文件的頒布和實施大大提高瞭管理者和分析測試人員對實驗室管理的認識,促進瞭實驗室技術能力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在這些文件中,有相當一部分內容涉及采用數理統計方法處理試驗和分析數據。在分析方法標準製修訂、實驗室能力驗證、測量不確定度評定、日常實驗室管理、分析方法試驗中,形成瞭一套較為完整和一緻的數理統計方法。這些文件及其統計方法在我國各部門分析測試實驗室和實驗室間協同試驗中得到廣泛應用。
在國內分析測試領域,曾齣版瞭不少有關數理統計方法應用的專著。《分析測試數據的統計處理方法》(鄧勃,1995)、《實驗室認可中的不確定度和統計分析》(劉智敏,2007)、《化學分析中不確定度的評估指南》(中國實驗室國傢認可委員會,2002)等是較有影響的著作。本書在前人工作的基礎上,撰寫瞭分析測試中常用的數理統計方法,結閤二十多年來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國傢標準(GB)和中國閤格評定國傢認可委員會(CNAS)係列文件及其在實驗室中的應用,著重闡述瞭測量方法與結果準確度試驗及應用、能力驗證及其統計方法、測量不確定度評定、標準物質及其研製中的統計方法、分析方法的評價及分析結果的錶示、實驗室認可、分析測試中的質量控製圖等;考慮到互聯網和計算機技術的應用,撰寫瞭分析測試文獻資源和檢索方法、分析測試數據處理的統計軟件應用簡介等實用性內容。本書編寫的內容基本涵蓋瞭分析測試實驗室技術和質量管理、實驗室間協同試驗和能力驗證、標準物質研製和應用等領域所用到的數理統計和管理方法。
學習和運用統計方法已成為時代對分析測試工作者的要求。本書的讀者主要是各部門研究院、研究所、學校和生産檢測實驗室從事分析測試實踐、研究、教學的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他們關注的是如何應用數理統計方法,在分析測試和試驗研究中,以及在實驗室協同試驗中正確處理分析測試數據,並作齣閤理評價和論述。因此,筆者在闡述統計方法基礎理論的同時,著重介紹統計方法在分析實踐中的應用和對實驗室間協同試驗數據的處理方法,對ISO和國傢標準係列文件及其在實驗室技術和質量管理中的應用進行解讀,並用較多的實例剖析統計方法在其中的應用。應用數理統計方法和實例對ISO、國傢標準和CNAS等係列文件進行解讀,是本書編寫的一大亮點。本書的齣版將有助於分析測試人員應用數理統計方法水平的提高,有助於實驗室認可、實驗室技術和質量管理工作全麵、深入的開展。
本書共分13章,第1~7章、第9章由曹宏燕撰寫,第8章由聞嚮東、曹宏燕撰寫,第11章由聞嚮東撰寫,第12章由邵梅撰寫,第13章由餘衛華撰寫,第10章請上海科學院副院長、CNAS主任評審員鄢國強教授撰寫,全書由曹宏燕統稿。書稿承濛北京鋼鐵研究總院王海舟院士、清華大學鄧勃教授審閱,提齣中肯而又寶貴修改意見,並作序;書稿的部分章節經北京鋼鐵研究總院柯瑞華教授、鬍曉燕教授,上海科學院鄢國強教授,上海材料研究所馬衝先教授,中國計量測試學會韓永誌研究員,武漢科技大學徐建平教授等審閱,並提齣寶貴的修改意見;武鋼研究院張穗忠、李傑、李江文、謝芬、譚謙、於錄軍、周鄭等為書稿審稿、校對和繪圖。本書撰寫過程中得到瞭武鋼研究院、科技創新部和老乾處等部門的領導和同事們的關心、鼓勵和幫助,以及傢人的關愛和大力支持,在此嚮他(她)們錶示衷心的感謝。書稿撰寫中參考和引用瞭國內外公開發錶的文獻,在此嚮文獻原作者緻誠摯的謝意。特彆感謝著名分析化學界前輩、筆者的導師、101歲高齡的武漢大學前化學係主任曾雲鶚先生數十年來對筆者的培養、教育和關心,及對本書撰寫和齣版的關注。本書的順利齣版要感謝化學工業齣版社的鼎力支持和辛勤的工作。
本書倉促成稿,受學識、經驗、信息及能力所限,難免以偏概全,書中不足、不妥之處,懇請各界專傢與讀者不吝指正。

曹宏燕
2016年8月







《數據洞察:從統計學視角解析量化決策》 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數據已成為驅動創新和決策的強大引擎。然而,數據的真正價值並非僅僅是海量數字的堆砌,而是蘊藏在其背後的規律、趨勢與關聯。本書《數據洞察:從統計學視角解析量化決策》旨在揭示如何運用嚴謹的統計學方法,穿透數據的錶象,洞悉其深層含義,從而做齣更明智、更具前瞻性的決策。 本書並非一本枯燥的統計學理論教科書,而是一本注重實踐、強調應用的學習指南。我們堅信,理解統計學並非是少數專傢的專利,而是每一個渴望在復雜環境中做齣理性判斷的個體都應掌握的關鍵能力。因此,本書以清晰易懂的語言,結閤豐富的實際案例,將統計學理論與商業、科研、社會科學等多個領域的實際問題緊密相連,幫助讀者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數據思維”體係。 第一部分:夯實基礎——理解數據的語言 任何深入的數據分析都離不開對基礎概念的深刻理解。在第一部分,我們將從最核心的概念入手,為您構建堅實的統計學基石。 認識數據:類型、結構與測量尺度 我們會詳細介紹不同類型的數據(如分類數據、數值數據)及其在分析中的意義。 探討不同測量尺度(名義、順序、間隔、比率)對統計方法的選擇所帶來的影響。 通過實際例子,讓您理解如何準確地識彆和分類您所麵對的數據,這是後續一切分析的前提。 描述性統計:數據全景速覽 學習如何用簡潔的指標概括數據的核心特徵,包括集中趨勢(均值、中位數、眾數)、離散程度(方差、標準差、極差)以及數據的分布形態(偏度、峰度)。 掌握多種可視化工具(直方圖、箱綫圖、散點圖等)的運用,讓數據“說話”,直觀地展現數據模式和潛在異常。 通過案例分析,展示如何利用描述性統計快速評估數據集的質量和初步洞察潛在問題。 概率論初步:理解不確定性 我們將引入概率的基本概念,解釋隨機事件、概率分布(如二項分布、泊鬆分布、正態分布)的意義。 理解概率模型如何幫助我們量化不確定性,並為後續的推斷性統計打下基礎。 重點講解正態分布在統計學中的核心地位及其應用場景。 第二部分:深入探究——從樣本到總體 統計學最引人入勝之處在於其推斷能力,即如何從有限的樣本信息推斷齣更廣闊的總體特徵。第二部分將是本書的核心,引領您進入推斷性統計的殿堂。 抽樣方法與抽樣分布:縮小差距的藝術 探討各種抽樣技術的優缺點,如簡單隨機抽樣、分層抽樣、整群抽樣等,以及如何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最閤適的抽樣策略。 深入理解中心極限定理,並解釋抽樣分布如何使得我們能夠基於樣本均值對總體均值進行推斷。 參數估計:給總體的“最佳猜測” 學習點估計和區間估計的概念,理解置信區間如何為我們提供一個可能包含總體參數的範圍,並量化估計的不確定性。 掌握如何計算不同參數(如總體均值、總體比例)的置信區間。 通過實際場景,例如産品質量評估、市場調研,演示置信區間的應用價值。 假設檢驗:用數據證明(或證僞) 這是本書的重頭戲之一。我們將詳細講解假設檢驗的邏輯框架,包括零假設、備擇假設、P值、顯著性水平等關鍵概念。 係統學習多種常用的假設檢驗方法,如Z檢驗、t檢驗、卡方檢驗,並明確其適用條件和步驟。 我們還將覆蓋單樣本檢驗、雙樣本檢驗(獨立樣本和配對樣本)以及方差檢驗等。 通過大量詳實的案例,如藥物療效對比、營銷活動效果評估、生産工藝改進等,讓您掌握如何設計並解讀假設檢驗的結果,從而做齣有數據支持的決策。 第三部分:探索關係——數據間的深層聯係 現實世界中的問題往往涉及多個變量之間的相互影響。第三部分將教會您如何揭示這些變量之間的復雜關係。 相關性分析:度量變量間的同步變化 理解相關係數的含義,學會計算和解釋Pearson相關係數、Spearman等級相關係數等,以量化兩個變量之間綫性或單調關係的強度和方嚮。 重點強調相關性不等於因果性,以及如何避免常見的相關性誤讀。 迴歸分析:預測與解釋的利器 簡單綫性迴歸: 學習如何建立一個模型來描述一個因變量與一個自變量之間的綫性關係,並用於預測。理解迴歸方程的係數含義,以及模型擬閤優度(R²)的評估。 多元綫性迴歸: 擴展到多個自變量對一個因變量的影響,掌握如何選擇閤適的自變量,處理多重共綫性等問題,並進行模型診斷。 非綫性迴歸與邏輯迴歸: 介紹如何處理非綫性關係的數據,以及如何使用邏輯迴歸模型進行分類預測,例如客戶流失預測、信用風險評估。 本書將提供豐富的案例,演示如何利用迴歸模型來理解影響因素,預測未來趨勢,以及優化決策。 第四部分:聚焦質量——統計在質量管理中的應用 質量是任何組織的核心競爭力。本書的第四部分將聚焦於統計學在質量保證和過程控製中的關鍵作用,為您提供實用的工具和方法。 統計過程控製(SPC)基礎 介紹SPC的核心理念,即通過統計方法持續監控和控製生産或服務過程,以減少變異,提高産品和服務質量。 控製圖: 詳細講解不同類型的控製圖(如X-bar-R控製圖、p圖、np圖、c圖、u圖)的構建、使用和解讀。學習如何識彆過程是否處於統計控製狀態,以及如何應對失控信號。 通過實際生産綫或服務流程的案例,展示如何運用控製圖來發現和解決質量問題。 實驗設計(DOE)入門 介紹實驗設計的基本原理,即如何在控製條件下係統地改變輸入變量,以高效地識彆關鍵影響因素和優化參數。 全因子設計與部分因子設計: 講解這兩種設計方法的特點、適用場景和數據分析方法。 響應麵方法(RSM)初步: 介紹如何利用RSM來尋找最佳的工藝參數組閤,以最大化響應值或達到目標。 通過具體的實驗案例,例如産品配方優化、工藝參數調整,展示DOE的強大能力,幫助您在有限的資源下獲得最多的信息。 可靠性分析初步 理解産品或係統的壽命分布,介紹常見的壽命分布模型(如指數分布、威布爾分布)。 學習如何估算可靠性指標,如平均失效時間(MTTF/MTBF),以及如何使用壽命數據來預測産品的長期性能。 第五部分:實踐進階——案例分析與工具應用 理論的學習最終要落到實踐。在第五部分,我們將通過一係列跨領域的綜閤案例,鞏固前述知識,並介紹實際的數據分析工具。 綜閤案例研究 我們將選取多個來自不同行業的真實或模擬案例,從數據收集、預處理、選擇閤適的統計方法,到最終的模型構建、結果解讀和決策建議,進行全麵的演示。 案例可能涵蓋:市場營銷效果評估、客戶滿意度分析、金融風險建模、醫學研究中的數據分析、人力資源數據分析等。 每個案例都將引導讀者思考“為什麼選擇這種方法?”、“結果意味著什麼?”以及“下一步應該怎麼做?”。 數據分析工具簡介 我們將簡要介紹當前主流的數據分析軟件工具,如Python(結閤pandas, numpy, scipy, matplotlib, seaborn, scikit-learn庫)、R語言、SPSS、Excel的高級功能等。 雖然本書不側重於軟件操作的詳細教程,但我們會提供相關的代碼片段和操作思路,幫助讀者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的軟件環境中。 強調工具是為方法服務的,理解統計原理是運用好任何工具的基礎。 數據解讀與溝通 學習如何清晰、準確地嚮非統計專業人士解釋復雜的數據分析結果。 掌握如何通過有效的可視化和簡潔的語言,將數據洞察轉化為 actionable insights(可執行的洞察),從而推動決策和行動。 探討數據分析報告的撰寫要點和常見誤區。 本書特色: 循序漸進,邏輯清晰: 從基礎概念到高級應用,結構安排嚴謹,易於讀者逐步掌握。 案例驅動,學以緻用: 海量真實或貼近實際的案例,幫助讀者將理論知識轉化為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語言通俗,避免晦澀: 采用平實的語言,最大限度地減少專業術語的阻礙,讓統計學變得觸手可及。 強調思維,培養能力: 不僅傳授方法,更注重培養讀者的數據分析思維和批判性思考能力。 廣度與深度兼具: 覆蓋瞭數據分析的主要領域,同時在關鍵的統計方法上進行瞭深入的講解。 無論您是希望提升業務決策水平的商業人士,還是緻力於嚴謹科學研究的學者,亦或是對數據充滿好奇的學生,《數據洞察:從統計學視角解析量化決策》都將是您不可或缺的學習夥伴。它將賦能您用數據說話,用科學的思維武裝自己,在日新月異的時代浪潮中,抓住機遇,規避風險,做齣更明智、更有力的決策。讓我們一起踏上這段精彩的數據探索之旅,解鎖數據背後的無限可能。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敘事邏輯,坦白地說,更像是一份未經梳理的知識點清單,而非一個連貫的理論構建過程。作者似乎急於將所有相關的概念一股腦地傾倒齣來,缺乏一個清晰的脈絡來引導初學者逐步建立起對整個分析體係的宏觀認知。前幾章的基礎鋪墊顯得倉促而跳躍,很多核心假設的引入和推導過程被一筆帶過,導緻讀者在接觸到更復雜的模型時,會發現自己的地基非常不穩。例如,在解釋假設檢驗的原理時,作者直接跳到瞭具體的應用場景,中間缺失瞭對P值、置信區間背後哲學思想的深入剖析。這使得讀者在實際工作中遇到非標準問題時,會感到無從下手,隻能機械地套用書本上的步驟,而無法進行批判性的思考和調整。真正的“方法”論書籍,應該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導師,循循善誘,而非像一本冷冰冰的工具手冊,隻提供操作指南。

評分

這本書的排版和裝幀設計實在是一言難盡,拿在手裏感覺像是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教科書復刻版。封麵設計簡約得近乎粗糙,那種硬邦邦的紙張觸感,讓人聯想到圖書館裏那些被翻閱瞭無數次的舊書。內頁的字體選擇也讓人有些齣戲,間距仿佛是隨意設置的,閱讀起來總需要額外的精神力去適應這種不流暢的視覺體驗。更彆提那些圖錶和公式瞭,排版的錯位和模糊感,使得本就抽象的統計概念變得更加難以捉摸。清晰度仿佛是掃描自一張老舊的打印稿,邊緣的鋸齒感和灰度處理都讓專業人士看瞭都得皺眉頭。我期待的是一個能引導我進入復雜分析世界的現代工具,而不是一個需要我對抗其物理形態纔能開始閱讀的文獻。對於需要頻繁查閱公式和案例的讀者來說,這種低劣的印刷質量,無疑是學習道路上的一道不必要的障礙,讓人提不起深入鑽研的興趣。

評分

在對各種統計軟件和編程語言的應用指導方麵,這本書的處理方式顯得極其保守和落伍。如今的統計分析早已深度融入瞭R、Python或專業的商業智能工具中,數據處理和模型運行的效率早已不再依賴手算或簡單的電子錶格。然而,這本書的內容似乎仍然停留在對傳統手工計算步驟的詳細描述上,對於現代數據科學工具的集成和應用幾乎隻字未提。這使得這本書的實用價值大打摺扣。讀者讀完後,依然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去學習如何將這些枯燥的公式和步驟“翻譯”成現代軟件可以執行的代碼或命令。如果一本書不能有效彌閤理論知識與現代工作流程之間的鴻溝,那麼它對於職場人士而言,其時效性和指導意義也就大打摺扣瞭。

評分

這本書的語言風格和術語使用,給人的感覺是作者完全沒有站在學習者的角度去思考如何錶達。大量使用晦澀難懂的專業術語,且在首次齣現時,往往沒有提供足夠直觀的解釋或類比。很多地方的錶述非常冗長、繞口,仿佛是從一篇學術期刊的引言中直接截取下來,未經任何簡化處理。這使得對於那些剛剛接觸統計學領域的讀者來說,閱讀體驗簡直是一場災難性的“認知超載”。知識的傳達應該是清晰、精準而富有洞察力的,而不是通過堆砌復雜的句式和生僻的詞匯來彰顯作者的博學。閱讀一本技術書籍,我們追求的是效率和理解的深度,而不是被作者的文字風格所壓倒,讓人在獲取知識之前,就先對閱讀本身産生瞭畏懼感。

評分

我原本寄希望於這本書能在實際案例的豐富性上有所突破,畢竟在分析測試領域,理論與實踐的結閤至關重要。然而,這本書提供的案例少得可憐,即便有,也大多是教科書式的、過於理想化的情景模擬。這些案例缺乏真實世界中的“髒數據”和復雜的背景乾擾,使得讀者無法體會到在真實環境中應用統計模型時所麵臨的各種挑戰,比如數據缺失、異常值處理、模型選擇的權衡等。一個好的實戰指南,應該充滿血淋淋的真實案例分析,展示如何從一堆混亂的數據中提煉齣有價值的洞見,並解釋為什麼選擇瞭A方法而不是B方法。這本書給人的感覺是,它隻展示瞭最完美的計算結果,卻迴避瞭通往這個結果的崎嶇旅程,這對於培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是極其不利的。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