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指定授权版本,完整记录《乘风破浪》从筹备到杀青的全过程。
收录《后会无期》后韩寒未曾发表的体会和总结,以及《乘风破浪》的创作初衷和经过。为什么拍《乘风破浪》?《乘风破浪》是一个怎样的故事,为何每一个读过剧本的人都被它打动?时隔两年,对电影的理解有哪些变化?赛车和电影,哪一个让人更享受?此外还在访谈中坦言少年时的爱好与选择、父亲对自己的影响等。
特邀邓超、赵丽颖、彭于晏、李荣浩、董子健等知名艺人亲笔撰文,讲述他们对角色的理解及参演过程。美术指导王阔,制片人于梦、李雯雯,韩寒搭档12年的领航员孙强、音乐制作人彭飞等主创人员亦写下妙趣横生的工作纪实。
精选未曝光剧照,以光影声色还原拍摄现场,呈现导演与参演艺人、工作人员镜头内外真实的互动和神态。
“赛车和电影都可以让我暂时抽离生活本身——既逃离生活,又在创造生活的一部分,所以都很享受。”——韩寒
“他问我,你是自己看剧本,还是我给你讲剧本?我说,我当然希望听你讲剧本啊。看过韩寒的文字,看过韩寒的电影,还没听过韩寒讲剧本。然后他很认真地按对白的方式,一句一句地讲解,中间还穿插播放他觉得合适的音乐,三小时后,我被这个故事完全打动。”——邓超
“我发现留中分真的挺好看。”——彭于晏
“在小花身上,我也看到了一部分的自己,表面上温柔、恬静,内心又很有自己的见地与坚守,甚至有一些倔强。我觉得要理解一个女生,必须要看她的内心。”——赵丽颖
本书是韩寒导演电影《乘风破浪》的拍摄全纪录,收录了导演、演员、主创等所有参与者的真实声音、幕后故事及影像花絮,从中可以切身了解电影诞生过程中的细枝末节,更可见韩寒继《后会无期》后不曾发表的体会和总结,以及关于《乘风破浪》的创作初衷和过程。
韩寒,作家、导演、赛车手、亭东影业创始人。
1982年9月23日生于上海金山区亭林镇。
1997年在《少年文艺》发表作品;
1999年凭借《杯中窥人》获第一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次年蝉联;
2000年出版长篇小说《三重门》;
2001年出版文集《零下一度》;
2002年出版长篇小说《像少年啦飞驰》;
2003年出版杂文集《通稿2003》,同年开始职业赛车生涯;
2004年出版《五年文集》、长篇小说《长安乱》;
2005年出版赛车随笔《就这么漂来漂去》;
2006年出版长篇小说《一座城池》;
2007年出版长篇小说《光荣日》;
2008年出版《杂的文》;
2009年出版长篇小说《他的国》、文集《可爱的洪水猛兽》;
2009年拿下场地赛和拉力赛的双料年度总冠军;
2010年4月被评为“全球影响力一百人”之一,登上美国《时代周刊》封面;
2010年9月,出版长篇小说《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
2011年出版文集《青春》;
2013年出版文集《我所理解的生活》;
2014年拍摄电影《后会无期》;
2016年拍摄电影《乘风破浪》。
《乘风破浪》剧组(著)
包括邓超、彭于晏、赵丽颖、李荣浩、董子健、张本煜、美术指导王阔、摄影指导程马志远、制片人于梦和李雯雯、制片主任徐征等知名艺人及主创工作人员在内的二十四位剧组成员。
导演的话
从拉力赛开始
PART1 导演访谈
我为什么拍《乘风破浪》?
剧本就是让那些“触动”一直进行下去
赛车和电影都可以让我暂时抽离生活本身
他们的表演都很精准
PART2 艺人自述
我心中的每一个房间/邓超
HERO/彭于晏
他们愿意吃苦,且内心强大/赵丽颖
靠想象演完了一场“离别戏”/董子健
年轻感对我很有吸引力/金士杰
第一枪/张本煜
“你敢睁开眼吗?”/李荣浩
像呼吸一样表演/高华阳
电影是一种初心/熊黎
PART3 拍摄现场
关于《乘风破浪》的几件事
“人海茫茫,终会相遇”
营造一个个逝去的场景
谈摄影
向前走
如何打出一手好牌
我的工作就是让自己隐形
忘记按下快门的瞬间
信任那个勒你脖子的人
独自画画的日子
这就够了/赛车领航员孙强
如果对人物没有感情,我无法写出好的配乐
一次看似真实的撞击
此人好像在哪儿见过
鸣谢(导演致谢)
导演的话
再过几天,《乘风破浪》终于要在大年初一和大家见面了。电影完成,就像一场短暂的抽空,我似乎已经在文字里失去了表达欲,自己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
《后会无期》之后的两年,我们一直在同步准备着两三部电影。《后会无期》在我心目中其实是一部纯文艺片,舒缓的镜头运动,慢慢的叙事,静静的展开,公路只是它的舞台。我们用变形宽银幕镜头让整个语境变得更加孤独,虽然它很搞笑。我坚持认为《后会无期》一定是那一年最好笑的国产电影之一,然而它还是一部实打实的文艺片。
而《乘风破浪》从基因上就是一部剧情类喜剧。只是它可能会点缀一些文艺气息。我们使用了很多运动镜头,也设定了国内很少见的车戏拍法,用遮幅的变化来呈现年代的不同,一切都是为了把观众带入剧情里。这是一部喜剧,但我希望这不仅仅是一部喜剧。
亭东影业是一个新的公司,有很多的年轻人,我们一起完成一个看似不可能的任务。为了能够空降到这个档期里,我们从第一天就做了详尽的制片计划,精确到小时,还把特效和声音都前置了。想拍一部像样的电影是没法偷懒的,有的演员进组之前,某些特效镜头几乎都做完了。这一切都是因为大家想挑战一些什么。
虽然拍过一部片子,我仍是一个电影的新人,新人的好处就是没有很多观念的限制。只要你尊重工业的原理,工业可能性的大门是花式敞开着的。除了自身的表达以外,各种新老技术的尝试,也是电影有意思的地方。
我很庆幸,自己赶上了拍电影的好时代。十年前,苦苦想要五百万投资款来拍电影,一直未果,短短的十年,市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般来讲,“最好的时代”后面要很俗气地跟一句“同时也是最坏的时代”,但我并不想,因为这时代当真不坏,观众的欣赏水平也普遍越来越高,无论你是商业大片还是曲高和寡,都有一批知音与你一起低吟浅唱。
好像我们这一代人都是看香港电影长大的,从无厘头喜剧到各种警匪枪战,从周星驰到徐克到成龙,我们一遍一遍刷他们的电影。再有几天,我们的电影就要和他们的电影一起上片了,真是一件魔幻的事情。真的都是少年床头海报里的人啊,每一个人都有很多杰作,或多或少都改变了华语电影史。
记得在《乘风破浪》片场拍一些喜剧桥段的时候,我会说,停,这里不要像周星驰电影那么演;有一些动作场面时,我也会和动作指导说,不要这几个动作,因为太“成龙”了。这些其实都是对电影人最大的肯定,因为他们已经创立起了一种流派和风格,你想不一样,必须绕开走。这是多么了不起的事情。但我们还是要不一样。要是没有在这个世界上留下自己的气味,那来一趟也只是观光吧。我们不是来观光和临摹的。我们是来留下自己的印记的。
从17岁出道,到今年34岁,我的半个人生都活在是非争议和风浪飘摇之中,虽然刺激,但也有些厌倦,不奢望之后的生活可以风平浪静,只愿作品可以乘风破浪。
要感谢为这部电影付出的战友们,所有的主创、演员,每一个工作人员。我们大半年前还没开拍时就开会决定了档期,所有人都觉得我们是疯了。就像发射火箭,看着它一步一步进入到轨道里,过程中稍有闪失就会坠入谷底,但我们还是看着它点火了。感谢每一位为这部电影奉献的人。
就算没有风,没有浪,我们也要去到那个地方。
这就够了
赛车领航员/孙强
在2016年6月登封站的中国汽车拉力锦标赛中,因为我的失误,我和韩寒错失了一个冠军。在第一个赛段之前,所有赛车领航员都会去勘路、做路书,路书中呈现出来的路形和比赛的路况是一模一样的。但我做路书的时候,做错了终点,以至于正式比赛时,我们在距离真正的终点还有两公里远的地方就把速度减了下来。两分钟以后,才发现那里并不是终点。
对于赛车这种争分夺秒的比赛而言,两分钟意味着你将和领奖台绝缘。这是一个特别低级的错误,我很内疚,但韩寒一句怨言也没有,反而安慰我说,不要紧,后面还有七个赛段,可以追回来。
搭档这么多年,我失误过很多次,如果换作其他赛车手,早就应该翻脸了。但韩寒是一个特别扛得住事的人,他从来没有和我红过脸,永远都是正面的鼓励。
在接下来的七个赛段中,他几乎超越自己的极限在驾驶。最终在这场比赛里,我们拿了第三,和第二只差了不到两秒。
其实大部分赛车手脾气都比较暴躁,比如我,因为本身就是被赛车的速度和激烈性所吸引。但韩寒是另类,他知道发脾气并不能解决问题,不管对情绪还是赛车,他似乎具备天生的掌控力。他的驾驶风格跟他的人一样,像个艺术家,像一个优雅的钢琴师,收放自如。
我从2005年就开始做他的领航员。有些搭档可能花一年都没法磨合,而我和他只试了两遍车,就磨合好了,这也算得上是一种机缘。
曾经有一篇对我和韩寒的报道,话题是兄弟情。韩寒说:“兄弟的意义是什么呢?就是你可以把命交给对方。孙强就是我百分之一百地相信他,同时他也百分之一百地相信我。”韩寒一路走来,很多人说是我在照顾他,包括他的粉丝也都会感谢我,其实,这一路都是他在照顾我。
我年轻的时候比较虚浮,那会儿比赛赚的钱可能还不够两顿饭,但我却偏偏要打肿了脸充胖子,做什么都爱往前冲。2007年,我在外面欠了一笔数额比较大的钱,天天被催债,三个月后我去还钱,他们告诉我有人帮我把钱还了。我就猜是韩寒,后来我才知道他是卖了一台赛车的配件才帮我还上的。2006年《就这么漂来漂去》出版,他几乎把所有稿费都花在车上了,自己也没剩什么钱,但即便这样,他还帮我把钱还了,从来也没跟我提起过。那件事情之后,我就觉得他不是我的朋友,而是我的家人,是过命的兄弟。所以无论他走到哪儿,只要他想带着我,我就毫无保留地跟到哪儿。除非有一天,他告诉我,行了,就到这儿了,我也不会有任何怨言。
当2016年年初韩寒约我见面,说要跟我聊一聊的时候,其实我有点紧张。因为我问他什么事,他说没事,见面再说。我就一直在琢磨到底什么事。没事儿他是不会这么跟我聊天的。我想,完了,肯定没什么好事。甚至想过是不是要换车队了。
那天晚上,我12点才到公司,而他已经等了我两小时了。说实话,我当时进去的时候看到他一个人在那里,内心很开心,因为以前都是我等他。他告诉我,今年要拍一部电影,给我安排了一些工作,其他的什么都没说。很快我们就切换到闲聊模式,比如今年赛车的盛况等等,聊了两个小时。
我跟他这么多年了,他下达的任务我一般不会去问太细节的东西。他告诉我,我去做就行了。所以直到电影开拍,我跟他进了剧组,才知道这是一部什么样的电影。
现在,如你所知,电影名字叫《乘风破浪》,是一部和赛车有关的电影。我负责沟通赛车的事情,以及担任一些赛车特技的替身,总之是不需要露脸的。直到开机那天,导演拍摄到一半突然对我说,孙强,把衣服换了。
我整个人都是蒙的。
我这才知道自己不是什么群众演员,我需要演我自己——孙强,徐太浪(邓超饰)的领航员。我拍的第一个镜头,是超哥在比赛前叫自己的领航员上车,准备出发。但这个我踏入演艺圈的第一个镜头,后来被导演无情地“咔嚓”掉了。
我一直都没看过剧本。有一次在拍摄间隙,我站在导演旁边,正好他手边有一本剧本。他说,你要不要看一眼。我翻开一看,第一部分就是演员。我看到“孙强”两个字,心里特别激动,然后我就把剧本合起来,说我不看了。
因为对我而言,这就够了。
……
拿到这本《乘风破浪:电影拍摄全纪录》,纯粹是出于对这部电影本身浓厚的兴趣。我一直很喜欢那种能带人进入电影背后故事的书籍,总觉得那才是真正触摸到艺术创作灵魂的方式。所以,当看到有这样一个专题介绍,我毫不犹豫地入手了。书的装帧很精美,纸质也很有质感,拿在手里就有一种沉甸甸的实在感,仿佛已经预示了里面内容的丰富与深刻。封面设计也很抓人眼球,那一刻我脑海里已经浮现出了电影中许多经典场景,开始期待书中能够详细解析这些场景是如何诞生的,那些背后隐藏的困难与灵感,以及导演和团队是如何一步步将剧本变成画面的。我特别希望能在这本书里看到一些拍摄过程中鲜为人知的趣事,比如演员们是如何揣摩角色的,摄影师是如何捕捉到那些瞬间的灵感的,还有美术指导是如何构建出那个独特的时代氛围的。毕竟,一部优秀的电影,绝不仅仅是简单的影像堆砌,而是无数个细节和无数人的心血凝聚而成。我期待这本书能带领我走进那个充满激情与挑战的片场,感受电影创作的魔力。
评分拿到《乘风破浪:电影拍摄全纪录》这本书,我的第一反应就是想把它立刻翻开,深入探索。电影《乘风破浪》是我非常喜爱的一部作品,它的故事、它的情感传递,以及它所营造的独特氛围,都让我久久不能忘怀。这本书的出现,无疑是满足了我对这部电影更深层次的探究欲望。我非常好奇,那些令我动容的场景,背后究竟经历了怎样的打磨?导演是如何在纷繁的镜头语言中,精准地传达出想要表达的情感和主题?演员们又是在怎样的状态下,赋予了角色鲜活的生命力?我希望书中能有大量的拍摄花絮,记录下那些不为人知的趣事、挑战,甚至是拍摄团队成员之间的互动。同时,我也期待看到关于影片技术层面的剖析,比如摄影构图、光影运用、场景设计、服装造型等,是如何共同构建起影片的艺术风格。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关于一部电影的记录,更是一次对电影创作艺术的深度学习。
评分看到《乘风破浪:电影拍摄全纪录》这个书名,我脑海里立刻闪过了电影《乘风破浪》中那些令人难忘的画面和桥段。这部电影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它不仅仅是一个故事,更是一种情怀的释放。所以我对这本书的期待值非常高,希望它能揭示这部电影是如何一步步从剧本走向银幕的。我特别想了解在拍摄过程中,导演是如何把握影片的整体风格和节奏的,是如何调动演员的情绪,让他们呈现出最真实、最有感染力的表演。另外,电影的摄影、美术、音乐等各个部门是如何协同合作,共同营造出那个独特的年代感和故事氛围的?我相信,一部优秀的电影背后,一定凝聚了无数电影人的智慧和汗水,而这本书,或许就是解读这一切的窗口。我期望它能提供一些关于拍摄细节的独特视角,比如那些经典的镜头是如何构思和实现的,或者一些在拍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最终的解决方案。
评分我对电影的痴迷,不仅仅在于观影时的沉浸感,更在于对电影背后创作过程的好奇。《乘风破浪:电影拍摄全纪录》这个书名,直接击中了我的兴趣点。电影《乘风破浪》带给我的感动和思考,让我一直想深入了解它诞生的过程。我希望这本书能像一部详尽的“幕后解密”,带我走进那个充满创意与辛劳的拍摄现场。我特别想看到关于导演的创作理念的详细阐述,以及他对影片各个元素的具体要求。同时,我也期待了解各个部门,如摄影、美术、服装、道具、剪辑、声音等,是如何在导演的引领下,通力合作,将抽象的剧本转化为具象的影像。我希望书中能有大量的珍贵图片,例如未公开的剧照、分镜图、甚至是工作照,能够直观地展现拍摄现场的氛围和创作细节。我相信,这本书不仅能让我对《乘风破浪》这部电影有更深一层的理解,也能让我对电影制作这个复杂而迷人的行业有更全面的认识。
评分我一直对电影制作的幕后故事情有独钟,总觉得那才是电影最迷人的部分。所以,当我在书店里看到《乘风破浪:电影拍摄全纪录》这本书时,几乎是立刻就被吸引了。《乘风破浪》这部电影本身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的故事、它的情感、它的视听语言,都让我回味无穷。而这本书,则承诺将我带入电影的诞生过程,这对我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诱惑。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那些让我为之动容的画面,是如何在镜头前被一点点雕琢出来的?那些触动人心的台词,又是在怎样的氛围下被演绎出来的?书中是否会披露一些导演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瓶颈与突破?演员们又是如何与角色产生共鸣,并将其呈现在银幕上的?我尤其好奇那些看似不经意的细节,例如道具的摆放、服装的选择、甚至是场景的搭建,背后是否有着不为人知的考究和深意。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一扇通往电影创作世界的窗户,让我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这部作品。
评分价格很实惠的正版出版物,参与促销更便宜,都有塑封,保存的很好,卖家发货很及时,也有正规发票。包括的也很仔细。都是全新的。
评分质量非常好,与卖家描述的完全一致,非常满意,真的很喜欢,完全超出期望值,发货速度非常快,包装非常仔细、严实,物流公司服务态度很好,运送速度很快,很满意的一次购物
评分很不错,完好无损,送货迅速,十分满意
评分速度真是没发比,选择京东真心没错,又实惠,服务态度又好。正版来的,还会继续购买
评分很好,很值得这个价钱,非常不错
评分特价买的,很实惠,下次再来!
评分挺欣赏韩寒的,买一本书以示支持!
评分不错,速度很快,很喜欢韩寒
评分不错哦,非常喜欢这部电影,这本书刚刚看,也很不错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