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信托業市場報告(2016~2017)

中國信托業市場報告(2016~2017)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用益金融信托研究院 著
圖書標籤:
  • 中國信托
  • 信托業
  • 金融
  • 市場報告
  • 行業分析
  • 2016-2017
  • 金融行業
  • 投資
  • 經濟
  • 報告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社會科學文獻齣版社
ISBN:9787520101578
版次:1
商品編碼:12120160
包裝:精裝
叢書名: 信托市場藍皮書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01-01
頁數:460
字數:477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本書以市場為齣發點,從外部環境、監管政策及行業運行等方麵介紹當前信托市場發展狀況,以獨立視角探究信托業轉型與創新之路,並就信托業未來發展提齣若乾想法。本書以數據為立足點,以市場為準繩,通過數據圖錶的分析,力求將一個全麵、多維的信托市場呈現在讀者麵前。

作者簡介

用益金融信托研究院創立於2004年,是由一批長期在信托公司工作的專業人士、信托經理、理財專傢和熱心投身於我國信托業發展的業內外資深人士共同組成的專業谘詢機構。經過多年來的辛勤耕耘和不懈努力,用益信托工作室不斷發展壯大,已被業內外所認可和推崇,成為國內很具專業和影響力的信托谘詢機構。

目錄

Ⅰ 總報告
1 2016~2017年信托市場發展狀況/001
  一 2016年信托市場運行狀況/002
  二 2017年信托市場展望/024

Ⅱ 信托轉型篇
2 中國信托業的機遇與挑戰/036
3 信托公司未來發展模式探究/042
4 信托業未來盈利模式研究/052

Ⅲ 信托創新篇
5 製度創新:法律監管環境有待進一步優化/064
6 管理創新:突破外部環境的有效方法/072
7 業務創新:在經濟轉型和金融體係改革中尋找機會/089

Ⅳ 信托機構篇
8 2015年國內68傢信托公司運行狀況分析/096

索引 2015年國內68傢信托公司名錄/436

前言/序言

前  言

中國信托業協會最新發布第3季度信托公司業務數據顯示,2016年第3季度的信托業已越過瞭第2季度“個位數”增長低點,信托業自此跨入瞭“18萬億元時代”。自2013年第2季度以來,除個彆時點外,信托資産同比增速大體呈逐季迴落態勢,而2016年第3季度則呈重拾迴升之勢。不過需要說明的一個悖論是,雖然信托資産規模上去瞭,但是收入並沒有上去,第3季度信托業實現經營收入234.38億元,同比下降15.71%。這錶明18萬億元信托資産中,通道業務迴流跡象明顯。
另一個佐證是,金融機構在信托公司資金配置中一直頗受青睞。2016年第3季度,資金信托對金融機構的投資規模為3.06萬億元,比2015年第3季度的2.37萬億元增長29.11%,這一增速分彆領先於工商企業、證券投資、房地産、基礎産業等的17.23%、6.37%、4.65%、-1.48%的同比增速。這個項下基本是投同業的産品,其他資管産品的嵌套,以通道業務為主,對於規模增加是比較明顯的,但是對信托公司的收入增加沒有特彆大的益處。同樣可以佐證的一項數據是,事務管理類信托規模占比上升至45.71%,達8.30萬億元,第2季度該項數據為7.47萬億元。毫無疑問,通道迴流與《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私募資産管理業務運行管理暫行辦法》(“新八條”)、《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戶資産管理子公司風控指引標準》(徵求意見稿)及銀行理財新規等一係列新政相關。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此前被券商資管、基金子公司競爭蠶食的信托通道業務,隨著資管市場監管政策的調整,給信托業帶來規模增加的短暫利好,為信托公司轉型陣痛帶來緩衝,但是,長期來看,信托公司還是要麵臨轉型問題,以培養主動管理能力。轉型已到瞭箭在弦上的地步,但通道業務再起,很可能又給信托公司釋放瞭“煙幕彈”,讓信托公司轉型一拖再拖。
信托公司如果看不清形勢,不思轉型,未來亦會如宏觀經濟般麵臨三期疊加的問題,即除瞭麵臨當前已經存在的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還麵臨因利好“反噬”而帶來的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2015年,由於股市火爆,信托公司投資收益頗豐,擱淺瞭轉型。2016年上半年,失去瞭股市火爆的偶發因素,信托公司淨利潤增速下滑明顯。當前,切不可再因通道業務的短期利好而延宕轉型。
近年來,隨著信托業製度紅利、增長紅利、渠道紅利的漸趨消退,曾經帶來資産規模和利潤快速增長的傳統融資型信托業務模式和盈利模式逐漸變得難以維係,信托公司同質化競爭加劇,為競奪市場份額競相壓低信托報酬,輪番增資擴股,行業資本利潤率和人均利潤不斷走低,陷入“誇父追日”般的窘境。2015年以來,信托業資産規模、營業收入、淨利潤及資本實力等指標均顯現分化的跡象,在金融體係逐步走嚮成熟的過程中,我國信托業當前麵臨的首要問題已經變成要如何纔能實現盈利模式的轉型。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未來數年我國信托業經營業績仍將繼續分化,能夠率先實現盈利模式轉型和創新發展的信托公司,將可能建立起快速發展的業務平颱。而那些無法成功完成盈利模式轉型的信托公司,其發展空間將會越來越窄,直至被並購或退齣市場。
信托公司轉型自2012~2013年開始,也有很多人願意把2014年作為轉型元年,主要是這一年創新信托業務不斷湧現。轉型這些年,最為突齣的是,在很多業務領域實現瞭突破,傢族信托、消費信托、公益信托、土地流轉信托、養老信托等創新信托如雨後春筍般發展起來,當然很多創新業務後續並沒有大規模發展起來,信托行業轉型的進程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快。
當前信托轉型所倡導的轉型理念仍存在欠缺,僅把精力集中於業務創新,缺乏業務模式、核心競爭力的培育。信托業轉型是一項係統性工程,鑒於發展路徑的依賴性和轉型的復雜性,轉型不可能一蹴而就。信托公司轉型不僅是業務模式的轉型,也將涉及經營理念、組織架構、業務流程的轉變。
在新常態下,信托行業增速整體上明顯放緩、傳統業務空間逐步收窄;未來信托行業可持續發展取決於信托公司轉型創新的成效。雖然各傢信托公司自身的資源稟賦差異較大(這會影響到各傢信托公司轉型升級的路徑),但是有一點是相同的,當前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各傢信托公司又重新迴到起跑綫上,小的公司有機會彎道超車,大的公司有機會拉開差距,而這將取決於誰能更好更快地補足自身發展過程中的短闆、鍛造齣專業化的綜閤能力以及探索齣適閤自身的盈利業務。
各傢信托公司可以在結閤自身資源稟賦的基礎上,從增強資本實力、提升業務效率、搭建業務平颱、強化自主管理能力、轉變業務盈利模式、提高風險管理水平等方麵進行有益嘗試,隻有這樣,纔有可能在紛擾的資管市場尋求一片藍海、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嶄露頭角。
《中國信托業市場報告(2016~2017)》深度剖析瞭中國信托行業在2016至2017年間的宏觀經濟環境、政策法規變動及其對信托業務的深遠影響。報告著重梳理瞭信托公司在業務轉型、風險管理、閤規經營等方麵的實踐與挑戰,並對不同業務領域,如固有業務、受托管理業務(集閤信托、單一信托、財産信托)、以及資産證券化等進行瞭詳盡的分析。 在宏觀經濟層麵,報告迴顧瞭2016年至2017年中國經濟的運行特點,包括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推進、去杠杆政策的實施、以及房地産市場的波動等。這些宏觀因素如何影響瞭信托産品的發行、募集、投資方嚮以及收益錶現,報告均進行瞭深入的探討。例如,經濟下行壓力與金融監管收緊的雙重背景下,信托公司如何調整其投資策略,以應對信用風險的上升和資産荒的齣現,是報告著重關注的焦點。 政策法規方麵,報告詳細梳理瞭同期齣颱的一係列監管政策,特彆是《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産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後於2018年正式發布,但報告覆蓋期內的動嚮已十分明確)等對信托業帶來的深刻影響。這些政策對通道業務的限製、非標資産的規範、淨值化管理的要求,以及投資者適當性原則的強化,都極大地重塑瞭信托公司的業務模式和展業方嚮。報告分析瞭這些政策落地過程中,信托公司所麵臨的閤規壓力,以及如何通過優化産品結構、加強風險隔離、提升專業服務能力來適應新的監管環境。 在業務領域分析上,報告進行瞭分門彆類的深入研究。 固有業務方麵,報告探討瞭信托公司如何通過優化資産配置、提升投資迴報,以及探索新的盈利模式來增強自身“造血”能力。這包括對信托公司在二級市場投資、另類投資等領域的實踐進行評估。 受托管理業務是信托業的核心,報告對此進行瞭細緻的拆解: 集閤信托:報告分析瞭2016-2017年集閤信托市場的規模、期限、收益率、募集規模、資金投嚮等關鍵指標的變化趨勢。重點關注瞭房地産信托、工商企業信托、金融機構信托、證券市場信托等細分領域的錶現。報告深入剖析瞭不同類型信托産品發行數量、募資額以及實際投嚮的行業分布,並對其背後的驅動因素進行瞭分析。例如,在房地産市場調控加碼的背景下,房地産信托的轉型與風險控製策略;在供給側改革的推動下,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更大的工商企業信托的特點;以及在市場波動中,證券市場信托的風險與收益特徵。 單一信托:報告關注瞭單一信托在財富管理、傢族信托、以及企業融資等方麵的應用。在日益增長的高淨值人群背景下,傢族信托在中國的發展現狀、麵臨的挑戰以及未來趨勢得到瞭重點探討。同時,報告也分析瞭單一信托在為特定客戶提供定製化金融解決方案方麵的獨特價值。 財産信托:報告探討瞭財産信托在資産傳承、婚姻財産保護、以及公益慈善等領域的應用。隨著社會對財産安全與傳承的需求日益增長,財産信托作為一種重要的工具,其在法律結構、稅務籌劃、以及管理模式上的創新得到瞭關注。 資産證券化方麵,報告詳述瞭信托公司在資産證券化業務中的角色,包括作為SPV(特殊目的載體)的設立者、資産的受托管理者以及産品的發行支持者。報告分析瞭不同類型資産(如信貸資産、租賃資産、應收賬款等)的證券化實踐,以及信托公司如何通過標準化、結構化的産品設計,為資産的盤活和融資提供瞭有效途徑。 風險管理與閤規經營是報告的另一大重點。報告係統梳理瞭2016-2017年信托業麵臨的主要風險,包括信用風險、流動性風險、操作風險、市場風險以及閤規風險。報告詳細闡述瞭信托公司在加強內控體係建設、完善風險預警機製、優化盡職調查流程、以及提升信息披露透明度等方麵的努力。尤其是在影子銀行監管趨嚴的背景下,信托公司如何主動壓降風險暴露,實現風險的緩釋與化解,是報告的重要分析內容。 此外,報告還對信托公司在客戶服務與創新方麵進行瞭評估。包括其在財富管理、資産配置、以及為高淨值客戶提供全方位金融解決方案方麵的能力提升。同時,報告也關注瞭信托公司在科技賦能、FinTech應用、以及互聯網金融模式探索等方麵的初步嘗試。 總而言之,《中國信托業市場報告(2016~2017)》為讀者提供瞭一個全麵、深入、動態的中國信托市場圖景。它不僅記錄瞭行業在此兩年間的關鍵性變化,也為理解信托業的當下與未來提供瞭寶貴的參考。報告通過詳實的數據、客觀的分析和審慎的判斷,勾勒齣信托行業在經濟轉型與監管革新雙重驅動下的發展軌跡、所麵臨的挑戰以及未來的潛在機遇。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書名《中國信托業市場報告(2016~2017)》本身就極具吸引力,它點明瞭一個特定時期、特定行業的研究範疇,讓我立刻感受到瞭一種深入研究的決心和專業的高度。我一直對中國金融市場的發展演變有著濃厚的興趣,而信托業作為其中一個重要的參與者,其發展曆程更是值得關注。2016年至2017年,可以說是中國金融市場經曆深刻調整的關鍵時期,宏觀經濟的轉型、金融監管的重塑,都給信托業帶來瞭前所未有的挑戰與機遇。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夠為我提供一個清晰的視角,去理解在這個復雜的環境中,中國信托業是如何應對的。我尤其關注的是,在那個時期,信托公司在産品創新方麵有哪些突破?在資産證券化、傢族信托、以及供應鏈金融等領域,是否有瞭新的進展?同時,在監管日趨嚴格的背景下,信托公司在風險管理方麵又采取瞭哪些有效的措施?有沒有齣現一些值得藉鑒的風險控製模式?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詳實的案例分析和數據支持,讓我能夠更深刻地理解信托業的發展脈絡,並從中洞察未來的發展趨勢。

評分

拿到這本書,我最先感受到的是它厚重的分量,不僅僅是紙張的堆疊,更是背後承載的龐大信息量。封麵設計簡潔大氣,"中國信托業市場報告(2016~2017)"幾個字醒目有力,透露齣一種專業和權威感。翻開扉頁,燙金的字體仿佛在訴說著這個行業過去的輝煌與挑戰。我迫不及待地想 dive into 它的內容,去瞭解在那個特定時期,中國的信托業究竟經曆瞭怎樣的風雲變幻。是創新湧現,還是轉型陣痛?是機遇與挑戰並存,還是某種力量在悄然重塑這個市場?我希望這本書能給我一個清晰的圖景,讓我能夠穿越時間的迷霧,直觀地感受信托業的發展脈絡。從它的標題來看,它應該涵蓋瞭市場規模、産品創新、風險管理、監管政策等多個維度,能夠提供一個相對全麵的視角。對於我這樣對金融市場動態保持高度關注的讀者來說,這樣的報告是不可多得的寶藏,它能幫助我梳理思路,洞察趨勢,甚至為我的投資決策提供有力的參考。我已經迫不及待地想要翻閱其中的每一個章節,去探尋那些隱藏在數據背後的故事,去理解那些可能影響未來走嚮的關鍵因素。這本書的齣現,恰逢其時,因為它聚焦的是一個轉型與發展的關鍵時期,其內容價值不言而喻。

評分

作為一名長期關注中國金融改革和發展動態的讀者,我對《中國信托業市場報告(2016~2017)》這本書的齣版感到非常欣喜。2016至2017年,是中國信托業麵臨轉型升級關鍵時期的縮影。我期望這本書能夠不僅僅停留在對市場數據的羅列,更希望它能深入挖掘數據背後的邏輯,以及這些邏輯是如何支撐起當時信托業的發展和變革的。我特彆關注的是,在宏觀經濟“新常態”和金融監管“強周期”的雙重影響下,信托公司是如何調整自身戰略的。例如,在信托産品結構方麵,從過去偏重於融資類業務,是否開始嚮資産管理、財富管理等更具價值創造能力的領域傾斜?在風險管理方麵,麵對日益復雜的市場環境和嚴峻的監管要求,信托公司在風險識彆、評估、緩釋等方麵采取瞭哪些創新性的措施?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豐富的案例分析,讓我能夠更直觀地理解這些轉型過程中的挑戰與機遇。此外,對於那些希望瞭解信托業在服務實體經濟、支持國傢戰略方麵所做貢獻的讀者,我希望這本書也能有所側重。

評分

作為一個對宏觀經濟和金融政策有濃厚興趣的讀者,我一直認為信托業是中國金融體係中一個非常獨特且重要的組成部分。它既是金融創新的試驗田,也是連接實體經濟和資本市場的橋梁。2016至2017年,恰逢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金融監管也進入瞭“強監管”時代,這兩股力量的交織,無疑對信托業産生瞭深遠的影響。因此,當我看到《中國信托業市場報告(2016~2017)》這本書時,我的內心是充滿期待的。我希望這本書能夠不僅僅是停留在數據的堆砌,更能深入挖掘這些數據背後的原因,比如,在嚴厲的監管政策下,信托公司是如何調整其業務策略的?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有哪些新的業務模式應運而生?我又特彆想瞭解,在財富管理和資産配置日益受到重視的當下,信托公司在其中扮演瞭怎樣的角色,以及它們如何應對來自銀行、基金、保險等其他金融機構的競爭。這本書的齣現,提供瞭一個絕佳的機會,讓我能夠係統性地迴顧和理解那個關鍵的時期,從而更好地把握當前和未來的金融市場動態。我期待它能像一麵鏡子,映照齣信托業在那兩年間的真實麵貌,也像一盞明燈,照亮前行的道路。

評分

這本書的標題——《中國信托業市場報告(2016~2017)》——本身就傳遞齣一種信息:它是一份關於過去兩年中國信托業發展情況的深度梳理。作為一名對金融市場充滿好奇的讀者,我一直認為信托業是一個充滿活力的領域,它既能反映齣金融市場的創新能力,也能摺射齣經濟發展的脈絡。2016年至2017年,對於中國金融業而言,是一個充滿挑戰和機遇的時期。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夠為我揭示那個時期信托業的真實麵貌。我希望它能夠詳細介紹信托資産的規模、結構、以及收益情況,分析不同類型信托産品(如集閤信托、單一信托、專項信托)的市場錶現,並對信托公司的經營狀況進行評估。更重要的是,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深入分析那個時期影響信托業發展的關鍵因素,比如宏觀經濟政策、金融監管的演變、以及市場對信托産品的需求變化。我希望通過閱讀這本書,能夠更清晰地理解信托業是如何在復雜的市場環境中進行自我調整和發展的,以及它在國民經濟中扮演的角色。

評分

對於我這樣的金融從業者來說,《中國信托業市場報告(2016~2017)》這本書的價值不言而喻。它提供瞭一個迴溯和審視行業發展的寶貴視角。2016年至2017年,中國信托業正處於一個重要的轉型期,麵臨著宏觀經濟增速放緩、金融去杠杆、以及監管趨嚴的多重壓力。我非常希望這本書能夠係統地梳理那個時期信托業的整體發展脈絡,包括市場規模的變化、産品結構的調整、以及業務模式的演進。我尤其關注的是,在“打破剛兌”的政策導嚮下,信托公司是如何推進産品淨值化轉型的?在這個過程中,投資者教育和風險隔離機製的建設又取得瞭怎樣的成效?此外,我希望報告能夠深入分析不同類型信托公司(如外貿信托、中誠信托、中糧信托等)的市場錶現和競爭格局,以及它們在特定業務領域(如私募股權投資、不動産投資、以及證券市場投資)的策略和成果。這本書,對我而言,不僅僅是一份市場報告,更是理解中國信托業從通道業務嚮資産管理轉型的關鍵時期的一次深度學習。

評分

我是一個對數據和分析有著極緻追求的讀者,尤其是在金融領域。當我偶然瞥見《中國信托業市場報告(2016~2017)》時,我的好奇心立刻被點燃瞭。報告的標題本身就暗示著其專業性和嚴謹性,而“2016~2017”這個時間跨度,又恰好是中國金融市場經曆深刻變革的時期。我非常想知道,在那個階段,中國信托業是如何應對外部環境的變化,又是如何實現自身發展的。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詳實的市場數據,包括但不限於:信托資産的規模、結構、收益率變化,不同類型信托産品的發行情況,以及各類信托公司的市場份額和盈利能力分析。更重要的是,我希望它能夠對這些數據進行深入的解讀,分析其背後的驅動因素,揭示市場的發展趨勢,並可能指齣存在的風險與機遇。我尤其關注的是,在彼時,監管層對於信托業的政策導嚮是什麼?這些政策是如何影響信托公司的業務選擇和風險偏好的?是否存在一些創新的業務模式,在那個時期開始嶄露頭角,為日後的發展奠定瞭基礎?這本書能否為我提供一個量化的、可視化的圖景,讓我能夠清晰地把握中國信托業在2016至2017年的脈絡?這對我來說,將是極其有價值的。

評分

我是一個對金融市場結構和發展趨勢有著敏銳洞察力的讀者,信托業在中國金融體係中扮演的角色一直讓我著迷。2016年至2017年,是這樣一個充滿變革與挑戰的時期,我迫切希望能有一份權威、係統性的報告來解讀這個行業的變遷。《中國信托業市場報告(2016~2017)》恰恰填補瞭我的這種需求。我非常期待它能夠深入剖析那個時期信托業麵臨的宏觀經濟背景,例如供給側改革、房地産市場的變化、以及利率市場化的影響,這些因素是如何滲透到信托業務中的。我希望報告能夠提供詳實的行業數據,例如信托資産的規模、增速、以及收益率的變化,並對不同類型的信托産品(如融資類信托、集閤信托、財産信托)進行分類分析,揭示其發展特點和潛在風險。此外,在監管層麵,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詳細解讀2016-2017年間齣颱的關鍵性監管政策,例如關於非銀行金融機構監管、以及風險資本管理等方麵的規定,以及這些政策對信托公司業務模式、閤規管理以及産品創新的具體影響。

評分

拿到《中國信托業市場報告(2016~2017)》這本書,我首先聯想到的是那個時期中國金融市場緊張而又充滿活力的氛圍。信托作為一種靈活的金融工具,在那個時期扮演的角色至關重要。我是一個非常關注金融監管政策對市場影響的讀者,所以,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夠詳細闡述2016年至2017年間,國傢齣颱的一係列金融監管政策,例如“一行三會”閤並前的金融監管框架,以及具體到信托業的一些監管新規,是如何重塑信托行業的生態的。我希望瞭解,在這些政策的引導下,信托公司是如何調整其業務模式,從過去一些高風險、高收益的業務嚮更穩健、更閤規的方嚮轉型。同時,我也很好奇,在監管趨嚴的背景下,信托公司是如何在風險控製和業務創新之間找到平衡點的。有沒有一些新的産品設計,能夠同時滿足監管要求和客戶的需求?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具體的案例分析,讓我能夠更直觀地理解這些變化。作為一名普通投資者,瞭解信托業的發展動態,特彆是其風險特徵和收益潛力,對於我進行資産配置具有重要的參考意義。

評分

我是一名在金融行業摸爬滾打多年的老兵,見過太多市場的潮起潮落,也經曆過無數次的行業變革。當我在書店的貨架上看到《中國信托業市場報告(2016~2017)》時,我的第一反應是:終於有瞭一份係統性的梳理。2016年至2017年,對於中國信托業而言,無疑是一個充滿挑戰與機遇的時期。宏觀經濟的調整、金融監管的收緊、以及産品創新的加速,都為這個行業帶來瞭深刻的影響。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深入剖析這些因素是如何相互作用,如何共同塑造瞭當時的信托市場格局。我特彆關注的是,在嚴峻的監管環境下,信托公司是如何進行産品創新和風險管理的。有沒有齣現新的業務模式?在打破剛兌的進程中,投資者教育和産品淨值化轉型又取得瞭怎樣的進展?這些都是我非常關心的問題。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詳實的案例分析和數據支持,讓我能夠更直觀地理解這些復雜的變化。同時,我也希望作者能夠對未來的發展趨勢有所預判,盡管報告的時間節點已經過去,但其背後所揭示的規律和邏輯,往往具有長遠的指導意義。這本書的厚度本身就暗示著其內容的深度,我準備花上足夠的時間去仔細研讀,去消化其中的每一句話,去領悟作者想要傳達的精髓。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