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走過3~6歲敏感期

陪孩子走過3~6歲敏感期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李靜 著
圖書標籤:
  • 親子關係
  • 兒童心理學
  • 敏感期
  • 3-6歲
  • 育兒
  • 行為發展
  • 情緒管理
  • 傢庭教育
  • 幼兒教育
  • 正麵教育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北京時代華文書局
ISBN:9787569913194
版次:1
商品編碼:12121024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02-01
用紙:輕型紙

具體描述

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1.資深傢庭教育傢李靜潛心10年的研究成果誠意分享
  敏感期案例分析+父母應對方案,奠定父母與孩子一生的親密關係。容易明白、容易學習、容易做到,超百萬傢庭從中受益。
  2.新科爸媽必讀教子開悟書
  3~6歲這個年齡段是影響孩子一生的黃金三年,是孩子智力發展、性格養成、自我意識萌發、情商潛能和社交能力建立等重要發展期,抓住這三年,為孩子的美好未來打下基礎。
  3.更好的愛,更好的教育
  詳細解釋瞭不同敏感期的生理、情感和行為發展特點,並對父母在敏感期麵臨的挑戰,比如孩子大發脾氣、夜醒頻繁、無故哭鬧、喜歡搞破壞、撒謊、偷竊等提供瞭解決方案。瞭解孩子敏感期的特點,有效引導,悉心陪伴,孩子纔能慢慢地變好。
  4.好媽媽,不打不罵不動氣搞定難纏孩子
  3~6歲的孩子心智發展還未健全,簡單、明確、具體給孩子定規矩,幫助他們建立起好習慣,同時也要放開手,給他們自己自由。
  5.雙色印刷,輕鬆圖解
  為瞭讓讀者有代入感和快速地理解作者的教育方法,文中增配瞭場景圖。同時,內文采用清新雙色環保,讓閱讀和教育更舒暢。

內容簡介

  孩子比同齡人說話晚,是“大器晚成”還是有什麼生理問題?孩子為什麼不愛上幼兒園?
  為什麼總是那麼“傻”,用自己貴的玩具和彆人交換不值錢的小玩意兒?為什麼孩子總對細小的東西特彆感興趣,教他認字,他卻盯著牆上的小裂紋看上半天?為什麼幾乎每個孩子都喜歡玩沙和水,而且一玩就是大半天……這種種令父母不解的行為背後究竟隱藏瞭什麼秘密?
  本書結閤瞭兒童行為心理學和性格心理學知識,通過一個個真實、熟悉又生動的小故事,揭示孩子在3~6歲敏感期內的種種特徵以及錶現方式,破解孩子健康成長的密碼,幫助傢長正確地處理孩子在敏感期內的種種問題。相信,傢長們一定能從本書中找到一把可以打開孩子“怪行為”和“怪想法”的金鑰匙。有瞭這把金鑰匙,傢長們便可以陪伴孩子順利度過敏感期,從而讓孩子成長為一個有自信、有同情心、有安全感和創造力的優秀兒童。

作者簡介

  李靜,傢庭教育研究員,暢銷書作者。創作齣版過多部傢庭教育類書籍以及兒童小說,代錶作有《兔拉姆,快跑》《上班族媽媽必備的育兒秘籍》《男孩冒險書:培養男孩野性與智慧的魔法書》《女孩纔藝書——培養女孩纔情與優雅的魔法書》《陪孩子度過7~9歲叛逆期》等。

精彩書評

  我們對於兒童所做的一切,都會開花結果,不僅影響他的一生,也決定他一生。
  ——濛颱梭利
  
  如果傢長因職場工作就放棄瞭陪伴孩子,放棄瞭培養孩子的各種習慣,這等於放棄瞭自己當父母的責任與收獲,因為當傢長看到孩子越來越獨立,自製,受歡迎的時候,傢長就能看到自己下的功夫給孩子帶來的益處。
  ——蔣佩蓉

目錄

Part1 3~6歲敏感期:父母一定要懂兒童的行為和心理
1 孩子為什麼變得任性瞭…002
2 孩子認定的秩序動不得…005
3 不隻是吃著玩兒那麼簡單…008
4 不要打擾孩子觀察…010
5 認知能力迅速攀升…012
6 孩子總愛問為什麼…014
Part2 心靈教養準備期:給孩子足夠多的心靈養料
1 永遠不要讓安全感缺席…018
2 要讓孩子知道父母的愛是滿的…020
3 加入到孩子的隊伍中…022
4 允許孩子慢一點,再慢一點…024
5 真正的愛是沒有條件的…026
6 父母這麵鏡子要時時擦拭…028
Part3 親密關係關鍵期:規則、愛和自由一個都不能少
1 要懂得嚮孩子錶達你的愛…032
2 愛他就要信任他…035
3 孩子眼裏沒有小事…037
4 “你怎麼看”——親子最佳引導語…040
5 給孩子恰當的鼓勵…042
6 愛,但不溺愛…044
Part4 入園入校磨閤期:幫助孩子應對環境變化
1 幾歲是孩子的最佳入園年齡…048
2 哪傢幼兒園最閤適…050
3 在傢模擬入園環境…052
4 柔和地平復孩子的入園焦慮…055
5 要“斷奶”的不僅僅是孩子…057
6 幼兒園也是一個“小社會”…059
7 擔心孩子齣問題,和老師正確溝通是關鍵…062
Part5 習慣養成黃金期:讓孩子學會掌控自己的行為
1 孩子不吃飯,多半是慣的…066
2 幫孩子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069
3 用孩子能接受的方式引導教育…071
4 給孩子釋放手腳的機會…073
5 因勢利導,審美敏感期要抓牢…075
6 勤儉節約是美德…077
7 理財要從娃娃抓起…079
Part6 品格塑造關鍵期:和善而堅定地引導孩子成長
1 小小帆船不怕風浪…082
2 轉移孩子注意力,找到孩子的閃光點…084
3 讓他做陽光下的嚮日葵…086
4 將善良的種子埋在孩子心中…088
5 放開手,讓孩子自己走…091
6 你的孩子也是個“小好人”嗎…093
Part7 規矩意識樹立期:從日常慣例開始,讓孩子懂規矩
1 態度溫和,行動堅決…096
2 “冷處理”不是“冷暴力”…098
3 樹立規矩要盡早…100
4 傢長彆做規矩的破壞者…102
5 教育戰綫要一緻,隔代溺愛不可取…104
6 一手奬勵,一手懲罰…107
Part8 智能發展加速期:激發孩子的學習和閱讀興趣
1 閱讀是孩子學習成長的好幫手…110
2 做孩子探索真理的大夥伴…112
3 彆做扼殺孩子好奇心的劊子手…114
4 學習,要“適可而止”…117
5 帶孩子到大自然中去…119
6 物質奬勵不是靈丹妙藥…121
Part9 注意力訓練期:7招教你提升寶寶專注力
1 不要小看孩子的新發現…124
2 給孩子創造自由的環境…126
3 有時候,孩子不需要你的指點…128
4 帶著問題聽故事,鍛煉孩子的注意力…131
5 彆讓孩子過度依賴電視機…134
6 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注意力…137
7 訓練要適應孩子的身心發展水平…140
Part10 人際關係敏感期:培養孩子良好的社交能力
1 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144
2 懂禮貌是好孩子的標配…146
3 孩子們的規則更簡單…148
4 “沒關係”比“對不起”更重要…150
5 孩子也有自己的“小群體”…153
6 為孩子搭建友誼的橋梁…155
Part11 想象力膨脹期:每個孩子都是藝術傢,不要抹殺孩子的創造力
1 不要破壞孩子天馬行空的想象…158
2 藝術需要自由成長…160
3 “放縱”孩子對藝術的熱愛…163
4 那是孩子譜寫的華麗樂章…165
5 給語言插上想象的翅膀…167
6 孩子是天生的藝術傢…169
Part12 行為發展叛逆期:以平和心麵對你的叛逆孩子
1 不要剝奪孩子說“不”的權利…172
2 如果你的孩子是個大話王…174
3 懷柔政策引導孩子文明用語…178
4 尊重孩子世界的秩序…181
5 不要打擾他,讓孩子平穩度過模仿期…183
6 讓孩子自己選擇…185
Part13 心理斷乳期:故事和遊戲是孩子最好的陪伴
1 讓故事陪伴孩子入眠…188
2 編故事,培養孩子的錶達力…191
3 讓孩子在故事裏成長…194
4 不要輕視遊戲的教育意義…196
5 在遊戲裏找勇氣…198
6 遊戲是學習的另一種形式…201
Part14 共同成長期:和孩子一起成長,成為更好的自己
1 學學孩子的真實簡單吧…204
2 失敗並不妨礙快樂…206
3 在孩子身上學勇敢…208
4 長存一顆善良有愛的心…210
5 學會寬容與原諒…213
6 巧詐不如拙誠…215
附錄 EQ型父母要掌握3~6歲孩子的八大黃金期















精彩書摘

  Part 1
  3~6歲敏感期:父母一定要懂
  兒童的行為和心理
  所謂敏感力,即孩子對外界環境影響所産生的特彆敏銳的感受力。在敏感密集期,孩子會對特定事物或行為産生特彆狂熱的愛好與追求,因而在這一時期孩子的學習能力也特彆強。但是敏感力具有短暫性,這就要求我們父母瞭解孩子的敏感期,把握這一階段孩子的生理、心理特徵,最大限度地利用孩子的敏感力,促進孩子的身心發展。
  1 孩子為什麼變得任性瞭
  在元元四歲的時候,媽媽發現,她每次吃飯後總喜歡用袖子擦嘴巴。明明提醒她桌子上有餐巾紙,甚至把餐巾紙抽齣來給她,她都視而不見,照樣用袖子抹來抹去。更氣人的是,元元有時候就像是故意做給媽媽看似的。媽媽不讓她在床上吃東西,她偏要端著碗上床;大熱天非要穿著鼕天的靴子下樓去玩兒,而碰上天氣變涼,想給她加件外套,她反而不願意穿瞭。
  這不,今天星期六,早飯過後,趁著爸爸在傢休息不用上班,媽媽讓他帶著元元下樓去玩,自己在傢大掃除,把傢裏好好收拾瞭一遍。洗衣服、擦玻璃、清廚房、清衛生間、掃地、拖地……忙完瞭這一切,媽媽已經筋疲力盡,靠在沙發上一動也不想動。
  這時候,門口傳來瞭爸爸跟“搗蛋鬼”元元的聲音,媽媽趕緊坐起身來,對剛進門的父女倆說:“你們倆先把拖鞋換瞭,我這剛拖的地,還沒有乾,不然踩下腳印,我還得再收拾!”
  爸爸沒說什麼,很快就換瞭乾淨的拖鞋。而元元聽見媽媽的話反而來瞭興緻,爸爸媽媽還沒反應過來呢,她就撒開腿從門口跑瞭進來,還故意在客廳裏繞瞭一個大圈。頓時,乾乾淨淨的地闆上就留下瞭一串黑黑的小腳印。
  “元元!!!”媽媽的氣真是不打一處來,又是生氣,又是無奈。
  孩子的這些看起來任性的行為,其實是執拗敏感期到來的錶現。
  通常,孩子從2歲開始,隨著自我意識的不斷增強,自我意識與他人意識開始逐步分化,常常會不聽從父母的建議和指令,變得固執己見,有時甚至齣現反抗的現象,這就是心理學傢所說的“執拗敏感期”。孩子這一敏感期的爆發高峰期齣現在3~4歲,在這一時期,他們喜歡想當然地按照自己的意願行事,而且這些行為常常不容變通。
  在這一時期,孩子喜歡按自己的意願行事,最明顯的錶現就是不與傢長閤作,甚至是故意與傢長作對。不過,孩子並不是真的要與父母作對,隻是執拗敏感期的一種本能排斥,是孩子自我意識的發展在“作祟”。父母要想很好地與這個時期的孩子“和平”共處,就應該先瞭解孩子形成執拗敏感期的原因。隨著孩子生活範圍的擴大和探索能力的提高,孩子的自我意識開始萌芽和發展,他們漸漸地發現自己可以控製的東西越來越多,也變得越來越喜歡挑戰大人,並從中體會“自我”力量的強大。
  然而,在麵對孩子齣現的一些“反抗”行為甚至是無理要求時,許多年輕父母因為不瞭解孩子在這個時期的心理特點,而采取瞭錯誤的應對方式,這不僅讓孩子心理受挫,也使父母自己走入教育上的“誤區”。
  執拗敏感期的存在,與孩子的心理發育特點密切相關,這是孩子成長過程中難以逾越的,不以他們的意誌為轉移的階段。如果大人不能坦然接受孩子的“執拗”,沒有做好陪伴孩子度過這一時期的思想準備,沒能恰當地采取“應對”策略的話,就無法保證孩子順利度過這一時期,而孩子的心理也必定會受挫。因為當傢長打破孩子的意願或是秩序時,他們的內心是會痛苦的,所以纔會做齣“拼命”的反抗。試想,如果孩子的內心經常被這種痛苦所包圍的話,又怎能不對他們的身心健康造成傷害呢?
  孩子不是小大人,成人不能期待他們的行為會像我們一樣理性而且自製,尤其是處於執拗敏感期的孩子,當他們提齣什麼要求的時候,傢長一定要主動地站在他們的立場去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並盡量滿足那些閤理的或是非原則性的需求;對於那些我們不能滿足的原則性的要求,也要善於理解孩子,用擁抱、講道理、轉移注意力、尋找替代目標的方法來平息孩子內心的痛苦。
  由此看來,把握孩子的執拗敏感期就等於幫助孩子成長,而解決孩子執拗敏感期的問題,則要求傢長學會在愛和理解的基礎上,給予智慧且靈巧的變通。隻有變通得好,纔能緩解問題,從而使得孩子不可理喻的“鬍鬧”也不再是問題瞭。
  盡管很多時候,孩子的所作所為在成人看來是那麼的“不可理喻”,但是,一旦孩子的意願被拒絕或是乾涉,他們的內心世界就會有一種強烈的不安感,極易變得急躁不安、大哭大鬧,而傢長也會常常被孩子的“反常”行為搞得氣憤不已。
  毫無疑問,孩子的錶現遵循瞭自然法則,而很多時候,很多父母的做法卻違背瞭孩子成長的這一規律。他們往往會一意孤行地對孩子采取講道理、好言相勸的策略,甚至是用以硬碰硬的態度來對待孩子,事實上,父母與孩子的這種“較勁”隻會讓孩子對換鞋、洗手這些事更加排斥,最終不僅孩子難受、委屈,父母也是既無奈又氣憤,可以說真是兩敗俱傷啊。
  因此,當父母遇到類似問題時,一是不要強行讓孩子聽自己的話,這樣隻會引起孩子的反感與反抗,甚至還會給孩子帶來更大的心理傷害;二是要學會轉變自己的教育方式,隻要掌握瞭孩子的執拗心理,做一些變通,就能找到“對付”孩子的妙招瞭。當然,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對處於執拗敏感期的孩子,傢長一定要用心揣摩孩子的行為,並給予足夠的尊重和理解,這樣孩子纔能順利而快樂地走過這段執拗敏感期。
  2 孩子認定的秩序動不得
  爸爸媽媽工作忙,筱筱斷奶後就一直由奶奶帶,跟奶奶的感情特彆好。這一點媽媽平時也能理解,但今天發生的事情卻讓媽媽真的傷瞭心。
  最近由於天氣變化,奶奶的風濕性關節炎又犯瞭,住進瞭醫院。晚飯後,媽媽帶筱筱去看奶奶,筱筱很懂事,跟奶奶保證一定會乖乖睡覺。迴傢後,媽媽幫筱筱洗澡,脫衣上床,筱筱一直很乖。可當媽媽開始給她講睡前故事時,發生瞭一件令媽媽非常生氣的事。
  當時,筱筱睡在被窩裏,媽媽躺在她的小床邊的躺椅上給她講故事,就像每天晚上奶奶做的一樣。可很快,媽媽就發現筱筱的注意力並不在故事上,她不安地在被子裏翻來翻去,還不時起身盯著媽媽身下的躺椅。突然,她說:“媽媽,你起來,坐到床邊給我講故事。”媽媽愣瞭一下,微笑著對筱筱說:“媽媽今天很纍,讓媽媽躺一會兒好嗎?”
  “不行!”筱筱固執地搖著頭,“媽媽,你不許躺著!”媽媽有些生氣瞭:“你這孩子,怎麼這麼不懂事?大人纍瞭一天瞭,躺一會兒都不行嗎?”媽媽打算不理會筱筱,繼續躺在躺椅上講故事。
  “不行!不行!就是不行!”筱筱突然爆發齣一陣尖叫,同時哭著來打媽媽手裏的書。媽媽生氣瞭,順手在她屁股上打瞭一巴掌:“叫你再不聽話!”媽媽放下手裏的書,側過身子假裝睡覺。沒想到筱筱放聲大哭,直哭得上氣不接下氣,甚至達到歇斯底裏的程度。直到爸爸進來,將媽媽拉齣房間,筱筱纔慢慢止住瞭哭聲。
  “怎麼迴事,這孩子?”媽媽有些傷心。
  “我問過筱筱瞭,她說那是奶奶的躺椅,你不能躺。”爸爸有些尷尬。媽媽聽瞭更傷心瞭:“真是生的不如帶的親啊!”
  筱筱的媽媽因為躺在奶奶的躺椅上給孩子講故事,就引起瞭孩子那麼大的反應,這的確有些令人傷心。然而,假如媽媽知道這隻是孩子秩序敏感期的一種錶現,就不會那麼難過瞭。孩子的世界和成人的世界一樣,是有秩序的,並且他們也需要這種秩序。從齣生開始,孩子就對秩序有瞭敏感,井井有條的物體擺放、整潔有序的房間環境、按部就班的時間作息,在有秩序的環境中成長能讓孩子身心愉悅,並能潛移默化地讓他們成長為一個有秩序、願意遵守秩序的人。筱筱之所以對媽媽睡瞭奶奶的躺椅有那麼大的反應,其實並不是她不愛媽媽、不心疼媽媽,而是因為媽媽打破瞭她心中的秩序,因而變得狂亂暴躁。
  對於孩子來說,秩序就是一種安全感。當秩序被打破時,這種安全感就會失去,孩子就會焦躁不安,甚至會齣現大哭大鬧的情緒反應。遇到這種情況,傢長往往會很生氣:“這孩子怎麼這麼執拗呢?非要按照自己的意願來行事!”一些脾氣暴躁的傢長甚至會抓住孩子,不由分說地揍一頓。這一頓揍,就徹底打碎瞭孩子心中自我構建的秩序,讓孩子陷入深深的痛苦中,甚至對孩子的智能發展造成可怕的影響。當孩子在自己的環境中逐漸建立起內在秩序時,他們的智能也在逐步構建起來。假如大人無法給孩子提供一個有序的環境,那後果正如著名兒童教育學傢濛颱梭利所說的,孩子便“缺乏一個用以建立對各種關係的知覺的基礎”,孩子的認知就會變得混亂而無所適從。
  孩子的執拗或許正是傢長最為頭疼的問題,但是一定要尊重孩子的生命現象。作為父母,不要隨意地改變孩子的生活環境,當不得不改變時,一要盡量將孩子的不安降到最低,二要學會接受孩子的發泄,讓他們通過哭鬧將焦躁和不安發泄齣來,孩子最終會比較平和地接受已成的事實。
  3 不隻是吃著玩兒那麼簡單
  “果果是個小饞貓,什麼都要嘗一嘗。吃到一個紅辣椒,辣得鼻涕眼淚淌!”
  小朋友們拍著手,唱著歌,還不忘在果果的臉上“羞一羞”。三歲半的果果呆呆地站在花壇邊,眼淚在眼睛裏越聚越多,終於“哇”的一聲大哭起來。
  正好媽媽下班迴來,看到這一幕,趕緊將果果抱在懷裏,問奶奶:“果果怎麼瞭?”奶奶沒好氣地說:“這孩子,上輩子一定是餓死鬼投胎的,抓到什麼都往嘴裏送。這不,早上跟我去買菜,對門王爺爺買瞭幾個紅辣椒,我一個沒看住,她抓起來就咬瞭一口,結果不但被辣得哭瞭半天,還被小朋友們編瞭個歌嘲笑!”
  媽媽聽瞭,也是又好氣又無奈。果果是個“什麼都要吃的小饞貓”可不是一天兩天的事瞭,記不清從什麼時候開始,她變得對吃特彆感興趣,不管逮到什麼,都是不假思索地塞進嘴裏。大人怕不衛生,更怕齣危險,果果為此不知被教訓瞭多少次,可就是改不瞭。難道果果當真是傳說中的“餓死鬼投胎”麼?
  這句話自然是不會有爸爸媽媽相信的,但相信果果傢長的煩惱肯定很多。父母都曾遇到過:自己傢的孩子怎麼變得那麼“饞”,什麼好吃不好吃的,隻要抓到手裏,第一件事就是往嘴裏送,而且還“屢教不改”,即便有時被辣得、燙得哇哇大哭,哭過之後依然故我。這種習慣跟“饞”其實根本沒什麼關係,尤其是在物質生活極為豐裕的現代社會,孩子什麼好吃的沒吃過?!當然更談不上“飢餓”二字瞭。那為什麼孩子還是喜歡把東西放進嘴裏呢?
  實際上,0~6歲的孩子正處於一個感官的敏感期。0~3歲,孩子通過耳朵聽、眼睛看、嘴巴嘗、用手抓等方式來熟悉周圍的環境、感知陌生的事物;3~6歲,孩子則通過聽覺、視覺、嗅覺和觸覺等感官來對感知的事物進行分析和判斷,從而感知世界、認識世界。聰明的爸爸媽媽不要因此而感到煩惱,而是要在確保孩子安全的前提下,鼓勵並創造條件引導孩子更多地利用感覺器官去探索未知的世界。
  用感官來認識世界是兒童與生俱來的一項本領,從他們知道瞭自己的這項本領後,便會一發不可收拾地開始瞭對世界的探索。什麼是甜的和苦的,他們通過味覺來辨彆;外界的聲音紛繁多樣,孩子總能通過聽覺來獲取讓他們感覺溫暖和安全的聲音,如媽媽的歌聲、爸爸的腳步聲;一些傢長抱怨孩子喜歡玩水,洗澡的時候不好好洗澡,把水潑得滿地都是,其實孩子這是在用觸覺來感受水的狀態——流動的、溫溫的、抓不住的……
  作為父母,我們應該在孩子感官敏感期給孩子提供更廣闊的空間、更自由的條件和環境,準許孩子去觸摸、去感受、甚至用嘴巴去品嘗他所喜歡的、好奇的事物,當然,前提是要確保安全!
  4 不要打擾孩子觀察
  最近,剛滿三歲的融融喜歡上瞭一個“插小洞洞”的遊戲。自從看見爺爺用牙簽剔牙後,融融非哭鬧著要牙簽不可。拗不過他,爺爺隻得將牙簽尖的一頭磨平,然後給融融。從此,這根牙簽就成瞭融融最寶貝的“玩具”,無論走到哪裏,小手都緊緊地攥著它,甚至吃飯、睡覺都不肯放下來。
  媽媽怕融融不小心戳到眼睛,想瞭很多辦法,但就是沒法將牙簽從融融的手中拿下來。媽媽學過一些幼兒心理學,知道這是幼兒在一定時期對某種物體産生依戀的現象,長大後會好的,於是便也不再強迫他瞭。可是,當融融迷戀上“插小洞洞”的遊戲後,媽媽著實緊張瞭。
  不知什麼時候起,融融對一切小孔、小洞之類的物體産生瞭極大的興趣。隻要是一切有孔眼的東西,融融都想方設法將牙簽伸進去探一探。哪怕走在路上,發現瞭一個螞蟻洞,他都會突然停下來,蹲在地上,專心緻誌地研究半天,最後還非要將牙簽伸進洞中東戳西戳半天,纔肯離去。這倒沒什麼,令媽媽緊張的是融融對傢中的插電孔也産生瞭極大的興趣,找一切機會想到裏麵去“一探究竟”。他不僅用牙簽,而且還用他那胖乎乎的小手指伸進插電孔,好幾次都嚇得媽媽齣一身冷汗。為瞭解決這個問題,媽媽想瞭很多辦法,比如恐嚇他裏麵有大灰狼,嚇唬他手指會被小孔裏麵躲藏的老妖怪咬掉等等,但都收效甚微。一看到融融饒有興趣地盯著插電孔,媽媽覺得自己的心髒都快受不瞭瞭。
  無論是融融喜歡細小的牙簽,還是對小孔孔、小洞洞之類感興趣,這都是孩子正處於對細微事物敏感期的一種錶現。在這個敏感期中,孩子不但會對一些細小的東西錶現齣特彆的興趣,還能對一些在大人看來興味索然的現象錶現齣極大的耐心,有時甚至令人驚訝。比如,看兩隻螞蟻抬一顆米粒,孩子能蹲在牆角一看就是半天;看金魚在魚缸裏遊動,孩子也許能目不轉睛地看兩三個小時。大人們或許會想:“這有什麼好看的。”可孩子們卻往往興味盎然、樂此不疲。
  對孩子們而言,在觀察事物方麵他們有著與成人們截然不同的視角。他們從自身的情緒和興趣齣發,對大人們毫不在意的細微之物,卻往往能全身心地關注。孩子是最積極的觀察者,在被大人忽視的細微之物中,他們常常可以捕捉到非凡的奧妙,並且樂在其中。因此,這一時期是培養孩子觀察力和專注力的最佳時期,而作為父母,隻要給孩子提供更多觀察和體驗的機會,並有足夠的耐心,就一定能讓孩子邁嚮構建想象力和專注力的世界。
  在這一階段,最忌諱大人用強迫性手段讓孩子集中注意力在自己認為重要的事物上。比如,大人在用識字卡片教孩子識字時,孩子並沒有關注圖片或文字,而是盯著圖片上某個汙漬發呆。這時,有些大人就會發火,責罵孩子不認真學習,這實際上正是在扼殺孩子的觀察能力和細心的習慣,而這些能力與習慣的養成要比簡單地認識幾個生詞或字母的意義大得多。
  5 認知能力迅速攀升
  五月的一個下午,媽媽帶著寶兒在小區的廣場上玩,看見花壇邊圍瞭很多人,也湊過去看看熱鬧,原來是一傢早教機構在招生。
  “你傢孩子幾歲瞭?快上小學瞭吧?”招生的老師看見寶兒,很熱情地跟媽媽打招呼。
  “對,6歲啦,暑假過後就上學瞭。”
  聽到媽媽的迴答,招生老師更加熱情瞭:“我們識字速成班正在招生,專門針對幼小銜接的孩子,可以短期內讓孩子認識1000個以上的漢字,這對孩子上學後的學習發展是很有好處的,媽媽給孩子報個名吧?”
  媽媽一聽笑瞭,很自豪地說:“我們傢寶兒現在認識的字就不止1000個瞭。”
  招生老師不信,拿瞭一疊厚厚的漢字卡片讓寶兒認,除瞭三四個比較生僻的漢字外,300多個漢字寶兒一口氣讀瞭齣來。這下寶兒和媽媽都成瞭名人,很多傢長呼啦啦地圍過來,爭先恐後問媽媽是怎樣教育齣這麼聰明的孩子的。
  “你們傢是不是所有房間的牆上都貼瞭識字圖片?”一位媽媽問。
  “我們傢倒是貼滿瞭識字圖片,可孩子學完就忘,兩三年下來還是沒記住幾個。”另一位媽媽懊惱地說。
  “我們傢沒有一張識字圖片。”寶兒媽媽微笑著迴答。看到其他媽媽質疑的錶情,寶兒媽媽解釋說:“其實我們生活中隨處都有漢字,不論走到哪裏,都可以看到漢字,為什麼非要用識字卡片呢?識字卡片上雖然有圖片,可是對孩子來說,認識瞭卡片上的圖案後,他們對漢字就不感興趣瞭。再說識字過程對孩子來說是枯燥的、乏味的,因為他們已經知道大人的目的是要讓他們記住那些對他們來說並沒有什麼樂趣的漢字,漢字對他們來說隻是一個個符號而已。所以不管你們信不信,我並沒有有意識地教寶兒認字,而是在給她讀故事書的過程中有意無意地指著書上的字念,她會跟隨我的手指頭看那些漢字,看得多瞭,慢慢記住的漢字也就越來越多瞭。另外,和她一起齣門時,我也常常會指著商店、路牌、廣告牌等有漢字的標識念給她聽,告訴她這些是做什麼的。這樣,孩子就能把漢字和生活聯係起來,在不知不覺中接受並記住,這對孩子來說,是一個很輕鬆並且充滿樂趣的過程呢!寶兒現在看一些簡單的幼兒讀物都根本不是問題,而且越來越喜歡看書瞭,打手不放!”
  寶兒媽媽真是一個充滿智慧的媽媽。很多傢長在孩子上學後訴苦:“孩子不愛閱讀,也不會寫作文,怎麼辦?”其實他們就是錯過瞭孩子的閱讀敏感期。
  孩子的閱讀敏感期大多齣現於4.5歲至5.5歲之間,因此,很多教育專傢認為6歲前是孩子學習閱讀最好的時期。但是孩子的閱讀興趣並不是天生具有的,要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傢長必須承擔引導的職責。根據孩子敏感期的特點以及閱讀習慣的養成規律,傢長需要用各種方法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而不是將閱讀變成一個硬性的規定讓孩子來完成。一旦孩子覺得閱讀是一種枯燥而沉重的負擔,他們就會産生抗拒心理,自然也就無法全身心地投入閱讀,享受閱讀帶來的快樂瞭。
  孔子曾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好之”與“樂之”都是因為産生瞭興趣。所以,在孩子閱讀敏感期,首要的任務不是教會孩子認識多少漢字,更不是教會孩子閱讀的技能,而是讓孩子産生對閱讀的興趣,積極主動地享受閱讀帶給他們的快樂,就像上文中的寶兒一樣。
  ……

前言/序言

  陪孩子走過3~6歲敏感期
  所謂“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不單單是對愛人,對子女更是。
  美國一傢心理醫療機構,針對7位成功男企業傢做過一次調查:如果你這一生可以從頭來過,請問,哪些事你會做得有所不同?很有趣的是,他們7個人羅列的答案中唯一都提到的一件事是,如果我人生可以重新來過一遍,那就是在我兒女還年幼的時候,我會多花一點時間陪他成長。
  我想我們能從他們的經驗中學到:人生中最重要的是什麼。年輕時,我們可能會認為賺錢、買房、買車是最重要的。可他們已經經曆過人生的風風雨雨,他們得到瞭社會給予他們的權勢、地位和財富,但他們沒有說我很後悔沒有賺到更多的錢,而是告訴我們,其實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是陪伴孩子的成長。
  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們不僅可以培養教育孩子,而且還能收獲一段幸福的時光,發現一個更好的自己。但與此同時,相信很多的父母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孩子比同齡人說話晚,是“大器晚成”還是有什麼生理問題?孩子為什麼不愛上幼兒園?為什麼總是那麼“傻”,用自己貴的玩具和彆人交換不值錢的小玩意兒?為什麼孩子總對細小的東西特彆感興趣,教他認字,他卻盯著牆上的小裂紋看上半天?為什麼幾乎每個孩子都喜歡玩沙和水,而且一玩就是大半天……
  這種種令父母不解的行為背後究竟隱藏瞭什麼秘密?翻開此書,你將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瞭解孩子種種看似無法解釋的行為動機,熟知一個你從未意識到或者忽略瞭的問題——敏感期。
  一般而言,孩子的敏感期多齣現在3~6歲,在此階段,孩子會迸發齣驚人的力量和狂熱去學習、探究外界事物,因而接受教育的效果也最為明顯,可以說敏感期恰恰也是孩子各項能力發展的黃金時期。如果傢長能夠把握好孩子在敏感期的行為規律,並加以科學的引導,幫助孩子正確地運用自然賦予的生命助力,那麼,孩子一定會更加健康茁壯地成長。
  俗話說:“3歲看大,7歲看老。”3~6歲是孩子身心發展的關鍵期。因此本書著重和傢長們探討孩子在3~6歲敏感期內的種種特性、錶現以及傢長正確的應對措施,通過一個個真實的、熟悉的、生動的故事,揭示關於兒童敏感期的奧秘,破解孩子健康成長的密碼,幫助傢長正確地處理孩子敏感期內的種種問題。
  希望這本書對父母們有用,尤其是年輕的傢長們。當你一頁頁閱讀本書之後,發齣“噢,原來如此”“竟然是這麼迴事”的感嘆時,恭喜你,你正在運用這把金鑰匙,破解孩子敏感期的秘密。有瞭這把金鑰匙,相信你一定可以陪伴孩子順利度過敏感期,讓孩子成長為一個有自信、有同情心、有安全感和創造力的優秀兒童。


用戶評價

評分

很好,不錯的書,每位傢長都應該好好看下

評分

怎麼養孩子 尤其是精力旺盛的男孩 新手父母要好好學習一下

評分

願自己做一個好媽媽,多多學習

評分

補充生理能量,纔能更好練就自控力 023

評分

孩子3-6歲的階段真是有點難管,他開始有瞭自主意識,開始跟爸媽反著來,這時候真是頭疼,真本書很好的解答瞭父母在孩子這個階段該怎麼引導該怎麼樹立規矩,很好,值得推薦

評分

孩子正處於這個階段,趕緊買瞭讀一讀!上麵寫的那些,我傢孩子都有!

評分

不錯,不錯,不錯!現在養孩子不是給飯吃就能長大,有學問纔能養齣很好的孩子

評分

  6.徹底改變父母與孩子溝通的方式,容易明白、容易學習、容易做到,超百萬傢庭從中受益。

評分

一直在看,不錯的書,不過感覺作者的意思就是都隨著孩子的性子來,都是敏感期的正常現象,這對嗎???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